资源简介 第十四章 了解电路第1节 电是什么一、教学目标1.通过大量事例认识电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2.知道电荷有两种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3.通过实验探究,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4.通过交流和讨论,认识验电器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5.了解电现象的应用与防护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难点:验电器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情境导入]课件展示动态图片[提出问题] 生活中我们没有遇见过这种情况?干燥的天气手接触车门的时候,会被“电”脱毛衣的时候“啪啪”响声,梳头发的时候头发会竖起来,这个图片上的动态展示头发竖起来用一个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一个塑料小球的瓶子,这些塑料小球会跳动这些静电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学了这节内容,问题便会迎刃而解。板书课题第十四章内能与热机第1节 电是什么。【新知探究】(一)摩擦起电[课件展示][提出问题]将与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自来水细水流,观察会有什么现象?[课件展示][提出问题]将摩擦过的气球靠近细水流,水流会出现什么现象?[交流讨论]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得出结论: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这些摩擦后的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归纳总结]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叫摩擦起电.[引导]由于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学生交流]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摩擦起电现象 [课件展示][提出问题]思考生活中油罐车尾部为什么总有一条铁链拖地 [交流讨论]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得出结论:行驶中的油罐车里的油跟油罐壁摩擦,使油和油罐带上电荷,当电荷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火花放电,酿成事故。因此,在油罐车尾部常接一条拖地的铁链,将油罐上的电荷随时由铁链导入大地,以保证安全。[课件展示][提出问题]将两个气球充气后挂起来,让他们碰在一起,用毛织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接触的部分,放开气球后,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实验]观察到两个气球相互排斥(二)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提出问题]a.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b.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c.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过渡]观察现象并且记录。[课件展示][课件展示]引导: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归纳总结]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1)正电荷:把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的带电荷规定为正电荷,可用“+”表示.(2)负电荷:把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可用“-”表示.[特别提醒]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三)验电器[提出问题]首先我们来认识验电器的构造,验电器的构造。[展示课件][提出问题]你能说出现电器为什么能检验物体是否带了电吗?[学生交流]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得出结论: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由于电荷的转移,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箱因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一定角度。[提出问题]验电器检验带电体用到了什么物理思想呢?[引导]转换法: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转换法。[教师补充]在用验电器检验物体的带电情况时,将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转化为验电器的金属陌张开角度的大小。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把物体与验电器金属球相接触。验电器金属箔张开,说明带电。验电器金属箔不张开,说明不带电。[知识回顾][过渡]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归纳总结]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教师补充]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四)静电感应[课件展示][教师讲解]当带电的物体与未带电的导体相互靠近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会使导体内部的电荷重新分布;导体内与带电体电荷性质相反的电荷会被吸引到带电体附近,电荷性质相同的电荷则被排斥到远离带电体的导体的另一端。[提出问题]你知道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有哪些?[学生交流]1.干燥的冬天,脱毛衣时听到“啪啪”声;2.触摸门把手或与人握手时被“电”;3.用毛织品摩擦过的气球能“吸”在墙上;4.化纤衣服容易吸附灰尘;5.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变得蓬松;6.油罐车尾部总有一条铁链拖地。[教师补充]静电的应用:静电植绒、静电复印、静电喷涂、静电除尘.原理: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静电的防护:避雷针原理:物体带电时,尖端易产生放电现象.(尖端放电)[教师补充]发生热传递时,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热量,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小,而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晶体熔化时温度如何变化,内能如何变化呢?[学生交流]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回答:晶体融化时,温度不变,持续吸收热量,所以内能增加【课堂小结】一、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方式二、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三、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四、静电感应静电植绒 静电复印 静电喷涂 静电除尘【课堂训练】1.(2022 花都区一模)小君查阅资料发现纸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比玻璃强。现用纸巾摩擦玻璃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纸巾失去电子B、纸巾带负电C、纸巾得到质子D、玻璃棒和纸巾带同种电荷2.(2022春 滨海县期中)如图所示,小朋友从弯道型的塑料滑梯上匀速下滑,头发丝一根根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有趣现象。关于下滑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D )A、摩擦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电荷B、小朋友下滑过程中只受到重力作用C、竖起的头发丝是因为分子间有斥力D、形成“怒发冲冠”现象原理和验电器原理相同3.(2022 唐河县一模)如图所示,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吸管的A端,A端会远离橡胶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A、橡胶棒和吸管都是导体B、吸管因失去电子而带有负电C、在潮湿的环境中实验现象更明显D、验电器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4.(2022 河东区一模)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小球,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C )A、摩擦过程中,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B、摩擦过程中,负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C、张开的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同种电荷D、张开的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异种电荷5.(2022春 江阴市期中)下列关于静电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C )A、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B、验电器是利用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原理制成的C、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橡胶棒获得电子D、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获得电子6.(2022 临清市模拟)有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乙球带正电。将甲与乙、丙靠近时,他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甲球和丙球均带负电B、甲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C、甲球带负电,丙球带正电D、甲球可能不带电,丙球一定带负电【布置作业】【板书设计】第十四章 了解电路第1节 电是什么1.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人们就说这些摩擦后的物体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叫摩擦起电.3.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1)正电荷:把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的带电荷规定为正电荷,可用“+”表示.(2)负电荷:把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规定为负电荷,可用“-”表示.4.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5.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由于电荷的转移,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箱因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一定角度。6.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7.静电的应用:静电植绒、静电复印、静电喷涂、静电除尘.【教学反思】一、案例的“亮点”通过学生观察摩擦起电的实验引导他们,什么叫做摩擦起电,通过介绍日常生活中摩擦起电的现象,举一些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知道通过摩擦确实能够使物体带电,本节课通过实验的形式让学生学习课,一开始就以生活中的案例来引入课题,提高学生想要了解的兴趣,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只有给他们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以及自主思考的空间,才能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使学生能够更直接地接受获得知识。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因为是以实验为主的课程造成在实验的过程当中,课堂气氛可能会过于活跃,这一点也与平常,实验较少以及动手能力较差有一定的关系,在今后的课程设计当中,教师要多多考虑这方面的细节,不但包括课程步骤的设计,更应该考虑学生的动手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