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楚天名初教科研协作体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楚天名初教科研协作体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道德与法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上学期九年级12月质量监测
道德与法治试卷
一、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2024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6周年。46年来,我国书写了精彩的中国故事,创造了发展的中国奇迹,塑造了崭新的中国形象。这充分说明改革开放是 ( )
A. 当前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 B.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D. 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方式
2. 预习时,小波同学用图示法列出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相关知识之间的关系。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
①公有制经济 ②非公有制经济 ③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④国有经济 ⑤集体经济 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⑧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3. 某班同学在准备素材时,从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找到以下信息,这些信息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 坚持教育优先 B. 坚持科技创新 C. 走向共同富裕 D. 发展国有经济
4. “新质生产力”是2024年两会的热词,它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以下对“新质生产力”解读正确的是 ( )
①“新质生产力”热词的提出,属于技术创新
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
③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④企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主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近年来在地方实践中,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不断在基层落地生根:“板凳民主”“民主恳谈会” “小院议事厅” “帐篷议事会”等一个又一个接地气、聚人气的民主形式,彰显了基层民主的创新活力。推进基层民主建设( )
①拓宽了民主渠道,扩大了公民权利 ②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
③有利于行政机关实行群众自我管理, ④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 互联网架起了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桥梁。如图说明( )
A. 网络帮助我们参与管理
B. 互联网拓宽了民主渠道
C. 可以通过网络扩大权利
D. 借助网络可以休闲娱乐
7 为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2024年湖北省文明办开展了“湖北好人”宣传推选活动,通过培育好人文化、弘扬好人精神,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第三季度“湖北好人”共有22人,其中,助人为乐5人,见义勇为4人,诚实守信4人,敬业奉献7人,孝老爱亲2人。 “湖北好人”评选活动( )
①表明中华文化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
②有利于让中华传统美德融入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③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④旨在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8. 2024年6月8日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日,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为“保护文物一传承文明”。期间,全国文博单位组织开展相关活动7300余项。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 ( )
A 继承革命文化 B. 提高法治意识 C. 坚定文化自信 D. 吸收外来文化
9. 我们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对此,下列同学做法正确的是 ( )
①小赣:经常给外国友人介绍汉语,教他们说中国话
②小鄱:相比于中华传统节日,我更喜欢西方的节日
③小西:我建议自己所在的学校开设经典国学兴趣课程
④小江:为支持华为,我建议爸爸把新买的苹果手机扔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 为实现如右图中的目标,我们青少年可以 ( )
①科学立法,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②绿色生活,使用节能环保器具
③节能环保,搭乘公交低碳出行
④提高品质,尽量增加豪华包装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1. 我国于2024年3月公布《节约用水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6章52条,全面系统规范和促进节水活动,为保障国家水安全,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颁布该《条例》 ( )
①是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②是我国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体现
③说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 ④说明节能环保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 近些年,国家持续推进“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 “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 “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同时推动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民族地区专项,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支教、支医、支农……这一系列的举措能够( )
①增强民族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开始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③落实民族政策,逐步消除民族间的文化差异
④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13. 坐上那动车去台湾,就在那2035年,去看看那外婆澎湖湾……坐上那动车去北京,日夜思念啊在心中去看看那天安门上太阳升……歌曲《2035去台湾》引发两岸热议。这首歌曲主要反映了( )
①两岸同胞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共同愿望
②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每个公民的权利
③和平统一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
④实现两岸应通尽通,共享祖国繁荣景象的期盼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 厘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是学好道德与法治课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概念关系符合图示的是( )
A. ①中国国情 ②中国道路 ③中国自信
B. ①五位一体 ②社会建设 ③文化建设
C.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中国精神 ③民族精神
D. ①中华文化 ②中华民族精神 ③爱国主义
二、非选择题(共3题,32分)
15. 【逐梦九天 感悟征途】
以下为《学习强国》科技频道两篇学习推文:
推文一: 揽胜九天 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浩瀚太空首次迎来中国“90后”访客, 参与神舟十九号任务的航天员和相关科研人员, 在任务的准备和执行过程中, 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 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回望中国航天走过的不寻常的征途, 一次次发射令人振奋, 一项项成就令人惊叹, 我们在感到自豪的同时, 也收获科技创新的丰富启迪。据统计, 目前,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线共取得4000多项发明专利, 推动航天产业跨越发展, 并辐射带动原材料、微电子、机械制造、化工、冶金、纺织、通信等领域快速进步, 极大促进我国科技水平整体提升。与此同时, 中国已经和43个国家和地区、6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36项航天领域合作文件, 建立了17个航天合作机制。面向未来, 中国正与世界各国一道, 为探索宇宙奥秘, 推动航天技术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贡献中国力量。
推文二: 坎坷征途 1993年美国关闭GPS信号, 导致中国银河号货轮在海上迷失方向, 被困海上33天, 时任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沙祖康连喊了7个“窝囊”。1994年中国申请加入国际空间站, 美国以保密为由拒绝我国加入。1996年美国关闭GPS信号, 中国导弹发射全部失败。2003年中国申请加入欧盟的伽利略导航系统, 交32亿欧元遭到欧盟戏耍。2011年禁止与中国一切航天合作, 遭排挤。被孤立中国航天人没有气馁, 挺起脊粱, 艰苦奋斗, 自立更生。1999年神州一号升空, 2000年第一颗北斗卫星定位, 2003年神州五号搭载航天员杨利伟顺利升空, 2007年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升空, 北斗系统开始组网, 2008年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2011年天宫一号开始建设, 2016年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2020年嫦娥五号登月并取回月壤, 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成功, 第一颗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 2022年中国在轨空间站全面建成, 2024年嫦城六号世界首次降落月球背面取壤。
(1) 结合推文一,分析我国神舟十九号“逐梦九天”的意义。 (6分)
(2) 阅读推文二,谈谈“坎坷征途”对我国科技发展道路的有益启示。 (4分)
16. 【立法转型 科学发展】
材料一 以下是我国能源法立法过程:
中共中央高度重视能源领域的立法工作,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都强调,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多年来,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建议专门制定能源法,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用能需求。
2024年4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对能源法草案进行初次审议。
2024年9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在京举行,能源法草案拟提交二次审议,能源法草案拟增加规定氢能等概念定义。
2024年10月,能源法(草案二次审议稿) 公开征求意见汇总。
2024年11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听取能源法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并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
材料二 以下是九 (1) 班同学关于我国资源的讨论:
(1) 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出台过程是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建设的。 (6分)
请阅读材料二的四种观点,选择其中一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 (4分)
17. 【绘织彩带 擘画新篇】
以下为沿江某市政务信息公开栏两篇文稿:
栏目一: 长江经济带 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从“生态欠账”转向“生态储蓄”; 以水为纽带, 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 树立一盘棋思想, 全面协作;同“一带一路”建设有机融合, 培育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 依托人才、教育优势, 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发展; 长江经济带的保护与发展应当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为沿岸居民谋幸福。 栏目二: 湖北篇章 中国式现代化,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 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湖北省委、省政府将勇担使命、笃行实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 跑出了中部崛起的加速度,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新篇章。
(1) 请分析说明上述栏目一材料中蕴含的新发展理念。 (6分)
(2) 请以“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为主题,依据栏目二中的划线句子,给湖北省委、省政府政务信息栏留言。 (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