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听赏)第四十五(“告别”)交响曲 (教案)-2024—2025学年湘艺版(2012)音乐四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4 (听赏)第四十五(“告别”)交响曲 (教案)-2024—2025学年湘艺版(2012)音乐四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四十五(“告别”)交响曲》教案
教材内容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课时(40 分钟)
教材分析
《第四十五(“告别”)交响曲》是海顿的经典之作,教材选取了其第四、五乐章选段。全曲为升 f 小调,乐章具有独特的音乐结构和情感表达。其旋律风格鲜明,主题旋律在乐章中多次出现,通过力度、节奏等变化展现出丰富的音乐色彩。创作背景与当时乐团团员的生活状况紧密相关,海顿借此曲巧妙表达了乐团成员渴望放假回家的心情,体现了他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深刻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能让学生感受交响乐的魅力,了解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音乐学习,已具备一定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基础知识,但对交响乐这种大型音乐体裁的接触相对较少。他们对故事性的内容充满兴趣,能借助生动的情节理解音乐。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节奏感、音准和音乐表现力正逐步发展,但在理解复杂音乐结构和深刻情感表达方面可能存在困难。因此,教学过程需从学生熟悉的元素入手,通过引导、体验和实践,激发他们对交响乐的兴趣,培养其欣赏和理解能力,促进音乐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学生能聆听并感知《第四十五(“告别”)交响曲》第四、五乐章的音乐主题、旋律特点、力度变化等要素,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艺术表现
学生能够准确哼唱音乐主题,通过模拟乐手退场的动作和表情,表现出乐曲中告别的情境,增强音乐表现力。
创意实践
学生能依据对乐曲的理解,分组设计并表演简单的音乐情景剧,发挥创意,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与体验。
文化理解
学生了解《第四十五(“告别”)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和海顿的生平及音乐贡献,感受音乐作品背后的文化意义和情感内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感受《第四十五(“告别”)交响曲》的音乐特点,理解乐曲所表达的告别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乐曲中力度变化对情感表达的作用,并用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来。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音响系统、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道具乐器(如模拟的小提琴、大提琴等)。
教学过程
导入(5 分钟)
老师播放一段学生熟悉的、具有告别氛围的音乐片段,如《送别》,引导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想象告别的场景。
音乐结束后,老师提问:“同学们,刚刚我们听的音乐让你们想到了什么?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经历过告别呢?”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从而引出本节课要欣赏的《第四十五(“告别”)交响曲》。
初听全曲(8 分钟)
老师播放《第四十五(“告别”)交响曲》第四、五乐章,让学生安静地聆听,同时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音乐的整体情绪、速度和节奏。
听完后,老师提问:“同学们,这首交响曲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是欢快的,还是悲伤的?速度是快还是慢呢?” 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音乐,初步感知乐曲的风格特点。
分段欣赏(15 分钟)
(第四乐章)
再次播放第四乐章,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旋律走向,老师提问:“大家听一听,旋律是向上走的,还是向下走的?这样的走向给你们什么感觉呢?” 让学生举手回答。
介绍乐章的音乐主题,带领学生哼唱主题旋律,感受其特点。
结合教材中的谱例,引导学生观察乐谱中的音符变化,老师提问:“乐谱中的音符是密集的,还是稀疏的?这对音乐的情绪有什么影响呢?” 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节奏特点。
(第五乐章)
播放第五乐章,引导学生注意乐曲中的力度变化,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听出音乐在哪些地方变强了,哪些地方变弱了吗?”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标记出来。
当听到音乐主题再现时,老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次主题出现和之前有什么不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介绍乐章中乐手模拟退场的情景,邀请几位同学上台,在音乐的伴奏下,模拟乐手退场的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并评价。
拓展与表现(8 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乐章,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设计一个简单的音乐情景剧。
小组排练时,老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音乐与表演的配合,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如加入简单的台词或道具。
每个小组依次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老师总结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课堂总结(4 分钟)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欣赏的《第四十五(“告别”)交响曲》,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这首交响曲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分享自己的感受。
总结交响曲的艺术特点和创作背景,强调音乐表达情感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后继续欣赏海顿的其他作品。
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了海顿的《第四十五(“告别”)交响曲》,感受到了交响乐的独特魅力。同学们在聆听、哼唱、表演中,积极参与,表现很棒。希望大家继续保持对音乐的热爱,探索更多美妙的音乐世界。
作业
课后完整聆听海顿的《第四十五(“告别”)交响曲》全曲,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画一幅画、写一段文字等)记录下对整首乐曲的感受。
设计意图
初步感知环节
通过播放熟悉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进入告别情境,自然引出本节课的欣赏曲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为后续欣赏教学做好铺垫。
探究音乐环节
采用分段欣赏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等音乐要素,结合提问、讨论、哼唱、观察乐谱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音乐感知和分析能力,同时借助模拟乐手退场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对作品的理解。
巩固延伸环节
小组合作设计音乐情景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对乐曲的理解,提高音乐综合素养,通过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自主欣赏全曲,拓展音乐视野,培养学生欣赏和表达音乐的能力。
板书
课题
第四十五(“告别”)交响曲
艺术特点
旋律特点:[具体描述旋律走向、音符特点等]
节奏特点:[分析节奏的快慢、疏密等]
力度变化:[标注出力度变化的地方及效果]
创作过程
创作背景:乐团团员的生活状况与渴望放假的心情。
海顿简介:国籍、生卒年、主要作品及音乐贡献。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乐曲的整体情绪和部分音乐特点有了一定的感知,但在理解复杂的音乐结构和表现细腻情感方面仍有挑战。小组合作表演环节学生积极性高,但部分小组在音乐与表演的配合上不够默契。后续教学应加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音乐结构的方法,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可引入更多元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交响乐的理解与喜爱。
—1—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