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8张PPT)语文园地七第1课时(部编版)一年级上Contents目录素养目标01学习活动02目标达成03课后作业04素养目标01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学习谚语,感受中华文字的独特魅力。培养大胆交流的自信心,学会文明有礼的传统美德。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他人交流。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并尝试运用规律进行识字;了解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和大人一起阅读,感受故事的趣味,从而热爱阅读。学习活动02板块一识字加油站识字加油站读一读这些和亲人有关的词语,并说说你的发现。jiěyénǎilǎoshūjiùyímèi爷爷 奶奶姥爷 姥姥叔叔 姑姑爸爸 妈妈舅舅 姨妈哥哥 姐姐 弟弟 妹妹叠词:第二个字都读轻声。识字加油站读一读这些会认字,说说你的发现。女字旁识字加油站读一读,写一写。识字加油站8画,上下结构。上半部分“父”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穿插过横中线。下半部分的“巴”不要写得太大,竖弯钩要写稳。识字加油站6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女”横改提。“马”变瘦,竖折折钩的起笔在竖中线上。识字加油站请你给这些词语分分类。jiěyénǎilǎoshūjiùyímèi爷爷 奶奶姥爷 姥姥叔叔 姑姑爸爸 妈妈舅舅 姨妈哥哥 姐姐 弟弟 妹妹识字加油站女按性别分类奶奶 姥姥 姑姑 妈妈姨妈 姐姐 妹妹男爷爷 姥爷 叔叔 爸爸舅舅 哥哥 弟弟识字加油站祖辈按辈分分类爷爷 奶奶 姥爷 姥姥父辈叔叔 姑姑 爸爸 妈妈舅舅 姨妈同辈哥哥 姐姐 弟弟 妹妹板块二字词句运用字词句运用每组字的标红笔画相似。读一读这四组字,说说你的发现。你能说出每组字中标红笔画的名称吗?弯钩竖钩撇折竖折竖弯钩竖弯斜钩卧钩字词句运用说说每组标红笔画有什么不同。弯钩竖钩弧度较大弧度较小字词句运用撇折竖折起笔先写撇起笔先写竖字词句运用竖弯钩竖弯有钩无钩字词句运用斜钩卧钩像人站着像人躺着字词句运用读一读下面的两组字,说说你的发现。明 晚 昨 春妈 奶 姐 妹和时间有关日字旁和女性有关女字旁字词句运用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尝试背诵儿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chénmiàntàiyáng字词句运用想一想: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也包含方位词。板块三日积月累日积月累借助拼音,把下列谚语读正确。平舌音后鼻音前鼻音日积月累说一说:你从这些谚语中读懂了什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收什么。比喻做什么事,就能收到什么样的结果。日积月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比喻上一代人艰苦奋斗,是为后人造福。日积月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做事的成功在于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逐步积累。日积月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形容在已经取得很高成就的基础上, 仍然要继续努力, 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日积月累1.林林每天坚持晨跑,在学校运动会上获得了冠军,这正是“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2.我经常在爷爷年轻时种的柳树下读书、休息,这真是“ ”!背一背,填一填日积月累3.哥哥通过努力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我祝他“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4.老师常常说:“ ”。这句话告诉我们走千里的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板块四口语交际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说话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想一想,试一试。口语交际观察图片,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阅览室你是否认识个字?它是什么意思?声音要轻轻的,只要对方能听到就行,避免打扰其他人。思考:在这样的环境里,应该用多大的声音说话?口语交际观察图片,说说图上图片内容。想一想:在老师的办公室里应该用多大的声音说话?老师的办公室声音要轻轻的,以免打扰其他老师。口语交际观察图片,说说讲台上的人物应该用多大的声音说话。声音要大,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得见。口语交际通过比较三种不同的场景,我们可以的出怎么样的结论?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不同的场合要用合适的音量。口语交际同桌合作,模拟练习情境中的对话,再面向全班模拟表演。板块五和大人一起读和大人一起读先听范读,再借助拼音读一读。点击图片,播放视频和大人一起读你能简单说一说故事的内容吗?一群猴子看到井里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到了水里,然后齐心协力捞月亮,结果老猴子发现月亮还高高地挂在天上。故事中有哪些不同的角色?小猴子老猴子大猴子附近的猴子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回家后,我们可以和家人分角色朗读。目标达成03学写生字请你来当小考官书写正确 占位准确工整美观课后作业04课后作业1.读一读识字加油站里的词语。2.练习书写“爸、妈”两个生字。3.背诵方向儿歌和“日积月累”。和家长一起读一读《猴子捞月亮》。下课啦!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课时课题:语文园地七内容分析:语文园地七共安排了五个板块的内容。“识字加油站”编排了14个表示亲属称谓的词语,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姐、妹”等5个生字,女字旁1个偏旁,会写“爸、妈”2个字。“字词句运用”由三道题组成:第一题为汉字相似笔画的比较,八个笔画,两两一组,共四组;第二题是引导学生发现日字旁和女字旁所代表的意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第三题编排的是一首关于辨别方向的儿歌,引导学生借助儿歌,复习巩固已学的方位词。“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四句谚语,让学生在读背的同时,大致了解谚语中蕴含的道理。“口语交际”以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到底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通过三个有代表性的场景图,引导学生具体感知所处的场合不同,说话的音量也要有所不同。根据不同的场合,控制自己的音量是一种社交礼仪,也是一种交际原则。这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缺乏的,需要引导示范,帮助他们学会在不同的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他人交谈。“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是一篇有趣的故事《猴子捞月亮》,引导学生通过和大人一起阅读,感受故事的趣味。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学习谚语,感受中华文字的独特魅力。培养大胆交流的自信心,学会文明有礼的传统美德。语言运用: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他人交流。思维能力: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并尝试运用规律进行识字;了解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审美创造:引导学生通过和大人一起阅读,感受故事的趣味,从而热爱阅读。【教学重点】1.认识5个生字和1个偏旁,学习表示亲属称谓的词语,读好词语中的轻声。会写“爸、妈”2个字。2.能区分弯钩和竖钩、撇折和竖折、竖弯钩和竖弯、斜钩和卧钩的不同,并正确书写。3.发现日字旁和女字旁所代表的意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4.尝试和大人分角色朗读《猴子捞月亮》,感受故事的趣味。【教学难点】1.朗读、背诵儿歌。进一步感受方位词,初步了解借助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2.能朗读、背诵谚语。初步了解谚语蕴含的道理。3.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他人交流。知道根据场合,用合适的音量与他人交流是文明、有礼貌的表现。活动流程:情境导入: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第一节:识字加油站导语:同学们,今天孙悟空邀请大家到他的花果山一游。你们想不想去?但是孙悟空设置了“关卡”,你们有信心通关吗?快来语文园地七闯关吧!一、识字加油站 1.交流:谁能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人?2.尝试认读,发现规律。过渡:我们一起来看看孙悟空都有哪些家庭成员,读一读。读完这些词语后,你发现了什么?3.看图读一读。看看图中人物年龄的大小,读一读这些词语吧!开火车读,指名让学生读,齐读。4.认读生字。yé nǎi shū jiě mèi爷 奶 叔 姐 妹借助拼音和图片认读生字,指名让学生读,齐读,去掉拼音读。5.分类游戏,巩固识字。过渡:同学们,这些家庭成员哪些是男的,哪些是女的?教师:接下来,老师请男生读男的家庭成员,女生读女的家庭成员,男生先来。 过渡:同学们看,家庭成员又被老师分成了三个类别,祖辈、父辈和同辈。祖辈都有谁,读一读。过渡:父辈都有谁,读一读。过渡:同辈都有谁,读一读。6.拓展练儿歌:读读《家庭称谓歌》,了解家庭称谓之间的关系。7. 指导书写“爸、妈”。(1)出示“爸、妈”2个字及所组的词语,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学生书空。(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预设:这些词语除了“姨妈、姥爷”外都是叠词,除“姨妈”的第二个字读一声外,其他词的第二个字都读轻声。预设:爷爷、奶奶、姥爷、姥姥。3.预设:叔叔、姑姑、爸爸、妈妈、舅舅、姨妈。4.预设: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设计意图:游戏识字,激发学生兴趣。第二节:字词句运用1.比一比,写一写。(1)激趣促写:孙悟空的本领特别大,唯独书写规则是他的弱项。他把这个难题抛给你们了,你们有信心攻克这一关吗?快来“字词句运用”挑战吧!(2)火眼金睛。仔细观察标红的笔画,你发现了什么?点拨:弯钩弧度较大,竖钩弧度较小。点拨:撇折折笔向右上,竖折折笔向右。点拨:竖弯钩有钩,竖弯无钩。点拨:斜钩像人站着,卧钩像人躺着。(3)指导读帖,教师范写,学生临帖。(4)师生交流,展评反馈。2.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过渡:恭喜同学们过关!我们一起进入下一关——说说你的发现。(1)同学们仔细看一看教材中第二行生字,你们发现了什么?教师引导给这4个字分别组词:妈妈、奶奶、姐姐、妹妹。过渡: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词语是和男的有关还是和女的有关。没错,那么我们就知道了大部分女字旁的字都和女性有关。(2)迁移运用。引导:再来看看第一行生字,这几个生字都是什么偏旁?教师引导给这4个字分别组词:明天、晚上、昨天、春天。过渡: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你们发现这些字都和什么有关?小结:那么我们就知道了大部分日字旁的字都和时间有关。(3)拓展练习。现在请同学们从这个单元的会认字中圈出偏旁表义的汉字吧!3.读一读,背一背。过渡:小朋友们,孙悟空想给大家增加点儿难度,大家有信心完成吗?(1)教师提问:你能知道怎样辨别方向吗?教师引导:你还知道怎么分辨前后左右吗?教师启发:知道了前后左右,就能根据太阳升起的方向判断东南西北了。(2)读儿歌。①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②教师范读:请同学们认真听,注意听清自己不认识的生字。③教师指名让学生分句朗读,相机指导字音。④同桌合作读一读,互相纠正字音。⑤请男女同学合作朗读,读出韵味。(3)认识方位词。①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再读这首儿歌,一边读一边圈出表示方位的字词。②联系课文《影子》,复习巩固方位词,说出小明的东、西、南、北边分别有什么。③学生在小组里一边做动作指方向,一边读儿歌。(4)拓展。教师启发:你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吗?(5)再读儿歌,熟读成诵。 1.预设1:“了”字的第二笔是弯钩,“才”字的第二笔是竖钩。2.预设2:“云”字注意书写的笔顺,第三笔是撇折;“山”字的第二笔是竖折。3.预设3:“儿”字的第二笔是竖弯钩,“四”字的第四笔是竖弯。4.预设4:“我”字的第五笔是斜钩;“心”字的三点要写得均匀,第二笔是卧钩。5.预设:它们的偏旁都是女字旁。6.预设:女的。7.预设:这几个生字的偏旁都是日字旁。8.预设:时间。9.预设1: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相反的方向是西方。预设2:太阳中午的时候在南方。10.预设1:自己面向的方向是前,相反的方向是后。预设2:写字的手是右手,右手的一方是右方,相反的方向是左方。11.预设:小明的东边有太阳,西边是走过的小路,北边是一棵小树,南边是小路右侧的野花。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交流,设身处地思考,了解方位词。第三节:日积月累1.过渡:孙悟空想送给你们几句谚语,只有会读会背的同学才能拥有它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快来“日积月累”读一读吧!教师相机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栽、乘、行、足、竿、更、进”的发音。2.多种形式朗读:同桌拍手读,男女生对读,全班齐读。3.理解谚语的意思。(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什么,收什么。比喻做了什么事,就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他一向刻苦学习,所以期末考试取得了好成绩,这正是“ , ”。 (2)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比喻前人为后人造福。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艰苦奋斗换来的,“ , ”,我们也要为后代子孙多做好事。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小朋友要想实现自己美好的梦想,就要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好好锻炼。这就是“ , ”。 (4)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指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这学期你被评为“三好学生”,希望你不要骄傲,今后要“ , ”。 4.带着理解齐读谚语,背诵谚语。设计意图:将谚语放入具体句子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谚语,记忆谚语。第四节:和大人一起读1.过渡:瞧!孙悟空在津津有味地讲故事呢!我们也去听听吧——《猴子捞月亮》。2.借助拼音尝试自己读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做上标记。3.指导细读。(1)第1自然段:请学生读第1自然段。过渡:圈出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为什么喜欢。提问:交流猴子为什么要捞月亮?(2)第2自然段: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学生一起读。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3)第3、4自然段。过渡:哪位同学想读一读第3自然段。过渡:请全班同学一起读第4自然段。(4)第5自然段:自己读,猴子们是怎样捞月亮的?提出要求:小组讨论你找到的答案。过渡: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猴子们捞月亮的过程。(5)第6、7自然段。过渡:结果怎么样呢?齐读后两个自然段。(6)教师总结故事内容。设计意图:设置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明白文章大意,理解文章背后的道理。第五节:口语交际激趣: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认识一位小朋友,她叫红红。她最近遇到了点儿麻烦事,我们帮帮她吧。有一天,红红在走廊里对同学大声地喊:“你好,我们一起去玩吧!”恰好老师经过,老师对她说:“请不要大声说话!”红红记住了。上课了,老师叫红红回答问题,红红想起了老师的话——不要大声说话,于是就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又说:“请你大声一点儿。”红红有些糊涂了,到底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谁来告诉她?导入:看来,说话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那到底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用多大的声音合适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交流“用多大的声音说话”。一、创设情境,说说演演1.仔细观察教材图中的内容说一说。●这是在什么地方?●图中都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2.学生观察后举手回答,教师总结。●在阅览室/图书馆里。引导:同学们,你们都去过阅览室吧!在那里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呢?教师评价:说得对。在阅览室或图书馆里,声音要轻轻的,只要对方能听到就行,避免打扰其他人。●在老师办公室里。过渡:他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呢?教师小结:同学们都能说清自己的理由,假如我们就是小华,既要考虑怎么和老师说得清楚,还要考虑在老师的办公室里该用多大的声音说话,以免打扰到其他老师。●在教室里。(1)过渡:给全班同学讲故事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呢?教师小结:对,讲故事时要大声,让同学们都听得见。(2)指名让一两个同学尝试讲故事,面对大家讲故事,要让同学们都听得见。3.师生共同总结:有时候要大声说话,让别人听清楚;有时候要小声说话,不影响其他人。不同的场合要用合适的音量。二、联系生活,场景判断过渡:在不同的场合要用不同的声音说话,请你观察下面的几个场景,判断应该用多大的声音说话。可以用熟悉的手势来表达,如大声用双手做喇叭状,小声则用食指做遮嘴状,中等声音则可不动。1.在公交车上。2.在电影院、餐厅里。3.在演讲比赛现场、联欢会表演现场。三、创设情境,学以致用1.在不同的场合要用不同的声音说话,想一想在生活中你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教师引导:说得对,在公共场所要小声说话。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不同的场合要用不同的音量说话,真是懂事、有礼貌的好孩子。2.演一演。(1)两个人为一个合作小组,和自己的同伴进行情景对话。(2)交流中要注意礼貌用语,内容要表达清楚。(3)说话时根据不同的场合,控制好音量的大小。 1.预设1:我觉得在走廊里要小声说话,或者不说话。预设2:上课回答问题时要大声说话。2.预设:要小声点儿,不然会打扰别人。3.预设1:应该大声说,要不然老师听不到。预设2:我觉得应该小点儿声说话,大声说话会打扰到其他老师工作。4.预设:应该大声说话,不然的话同学们就听不清了。5.预设:在公交车上音量适中,既能让听你说话的人听清楚,也不打扰其他人;在电影院和餐厅里要小声说话,不要打扰别人;在演讲比赛现场和联欢会表演现场要大声说话,让所有人都能听到你说话。6.预设1:在医院里要小声说话,不能影响病人休息。7.预设2:家里来客人了要大声问好,这样才热情。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口语交际更离不开生活实际,只有将口语交际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才能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学以致用课堂总结:“口语交际”环节,巧妙地创设交际情境,从生活中汲取素材,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为了改变口语交际课上单纯乏味的说教,课堂上采用“讲故事”“演一演”等形式,把单纯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行为结合起来,促进了知与行的转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表达,喜欢上交流。作业布置:读一读识字加油站里的词语。练习书写“爸、妈”两个生字。背诵方向儿歌和“日积月累”。和家长一起读一读《猴子捞月亮》。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七爸 妈1.有时候要大声说话,让别人听清楚。 2.有时候要小声说话,不影响其他人。评价量表(或评价设计):+++笔画正确占位准确书写美观同桌根据评价量表给对方互评,教师展示三星作品。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语文园地七》课件.pptx 【大单元整体教学】《语文园地七》教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