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1.(2024八上·广州期中)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要塞/堵塞 诘问/狡黠 B.侏儒/妇孺 悄然/悄无声息C.教诲/后悔 渍退/馈赠 D.绯红/芳菲 屏风/屏息敛声2.(2024八上·广州期中)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燥热 热泪连连 萤光 筋疲力尽B.杀戮 惨绝人寰 蒙味 震聋发聩C.托辞 为富不仁 由衷 和颜悦色D.泻气 藏污纳垢 业已 粗制烂造3.(2024八上·广州期中)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考入场安检非常严格;一切具有传输功能的电子设备都禁止带入场内,确保杳无音讯。B.雷军说,如果只会殚精竭虑地索取财富而不会回馈社会,小米就没有大企业应有的格局。C.电影《第二十条》以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换成大众易懂的影像故事。D.短短十年,秦王嬴政就以摧枯拉朽之势灭掉六国,统一江山,建立起了大一统的帝国。4.(2024八上·广州期中)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识之士认为,科学设计家庭作业是实现家校良性互动、家庭作业回归育人本位的重要条件之一。B.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变化影响,导致未来几天我市将持续出现高温天气,最高气温可达38℃。C.国外青少年的艺术培养是从小就开始的,如今中国人对孩子的艺术教育,也天天日益重视起来。D.食醋富含氨基酸、钙、磷、维生素B等成分,有美容功效,可改善营养缺乏,促进皮肤美白细腻。(2024八上·广州期中)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探究诚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小元所在的班级将开展“人无信不立”的主题活动,请你协助他完成以下任务。5.小元搜集了几个故事,准备作为“诚信”主题演讲的材料,请选出与本次演讲主题最贴切的一项(填序号)①烽火戏诸侯 ②曾子烹彘 ③商鞅立木 ④程门立雪6.小元所在的小组打算采访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严正,他请你协助小元拟写一个采访问题,完善采访提纲。采访对象 严正,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队长,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钥匙医生”。陈阿姨肢体偏瘫,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严医生每周至少3次上门,为陈阿姨做推拿和针灸治疗。因为家里缺少人照顾,陈阿姨干脆就把自家钥匙交到严正的手里。自此,1把钥匙,10把钥匙……先后有51位患病老人把自家的钥匙交给了他。从此,严正成了社区居民的“自家屋里厢人”。他手机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即便占用休息时间也从不计较。27年来,严正上门服务达5万余人次,坚守职责、信守承诺,总是在居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他们身边。因此,严正被评为全国“诚信之星”。采访目的 了解严正医生对诚信的看法,引导大家向他学习。采访问题 (25字以内) ①您是怎么收到居民们第一把“信任”的钥匙的? ② 7.小元计划从多角度组织语文活动,他找到了中国邮政发行的《诚信》邮票,向同学们证明国家对“诚信”这一美德的重视。请你对该邮票的图案要素和寓意进行解释,让同学们对“诚信”的意义有更多了解。8.(2024八上·广州期中) 古诗文默写(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① ,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从弟》)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③ ,终为土灰。(曹操《龟虽寿》)④夕日欲颓,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名句。在璨若星河的唐诗作品库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类别,便是边塞诗。诗人们用绚丽多姿的笔调,将塞外的异域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我能从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① , 。”中看到边城夜色;也能从王维《使至塞上》“② , 。”中领略大漠之美。(2024八上·广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甲】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孟门山(郦道元)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①,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②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③,鼓若山腾,浚波颓迭,迄于下口。方知《慎子》④,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注释】①巨阸(è):巨险。阸:险阻重地。②禹:大禹,传说中夏朝的第一代君主。③赑(bì)怒:形容气势壮大。④《慎子》: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慎到的著作。【丙】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9.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素湍绿潭 素气云浮B.负势竞上 子在川上曰C.自康乐以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D.实为河之巨阸 念无与为乐者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写景角度多变,如写三峡春冬清幽秀丽的景象时就从俯视、仰视两个角度进行描绘。B.乙文落笔于山,着意于水,“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写出孟门山山高峡深,山崖倾斜的特点。C.丙文在描绘富春江一带的奇山异水中,抒发了作者享受美景,归隐山林,安贫乐道的情怀。D.甲、乙、丙三个文段在描写江水时,都巧妙地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表现手法。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12.甲、乙、丙三个文段所描写的水有何共同特点?请结合三个文段简要分析。(2024八上·广州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野望 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3.诗的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14.作者写“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这样的悠闲温馨之景有何作用?(2024八上·广州期中)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第13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近期正在广州举办,小元整理了如下材料,并进行了分享。材料一:10月15日,第13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开门迎客首日,场馆内人头攒动,来自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采购商在展台前驻足洽谈,新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充分展现了“中国第一展”的市场号召力。本届广交会以“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开放”为主题,展览总面积15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7.4万个,设55个展区、171个专区。线下展参展企业超3万家,其中出口展企业约2.94万家,比上届增加近800家。现场展出新品115万件、绿色产品104万件、自主知识产权产品111万件,均比上届明显增长。从10月15日起至11月4日,广交会线下展将分三期举办,三期展会分别聚焦“先进制造”“品质家居”“美好生活”题材,广纳新质生产力。可以说,广交会每一次举办都如同一次全新的出发,吸引着全球的目光。(整理自2024年10月16日《羊城晚报》)材料二:从1957年成立至今,广交会历经风雨,从不间断。每年春秋两次的线下展,是全球“广交人”的盛大节日。广交会究竟有什么魔力,吸引全球生意人汇聚于此?广交会历经67载而经久不衰,其奥秘就在于提供了无限商机。在广交会,不仅能让你赚到钱,还能让你快速便捷地赚到钱,因为,这里主打一个“高效”。产品就摆在眼前,面对面交流,还可以现场砍价、提需求,甚至货比三家,很多工厂就在周边的珠三角,有必要还能来个实地考察。事实上,广交会不仅仅是一个产品展示区、生意洽谈平台,它背后依托的是世界工厂——珠三角,以及全球最大制造国——中国。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展会都无法与其媲美的地方,这或许就是广交会的最大魅力所在。历经多年蝶变升级,广交会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商贸展会,这里不仅能帮你敲开国际市场,还能快速了解技术前沿、把握行业趋势。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从谈生意开始,随着接触的增多、交流的深入,中国的参展商们与国外客商逐渐从生意伙伴变成朋友。而逛西关、叹早茶、体验地道粤菜,已经成为了国外客商们逛展之余的必备“节目”。来到广交会,走进广州,走到广东,走向中国……“老广交人”对岭南美食、岭南文化和中华文化的了解不断加深,他们还会极力推荐“新广交人”去打卡体验。一代代延续、一代代传承,广交会这个神奇的展会,在悄然间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交往的重要窗口与平台。(整理自2024年10月20日《南方日报》)材料三:面向2035年,广州加强大型会展优势,提升“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州博览会”等展会国际影响力,优化全市展馆功能布局,在琶洲、空港等地区规划建设一批会展综合体。作为会展之都,广州会展业竞争力指数2022年从全国第三跃居第一,会展业竞争力综合指数连续8年排名全国第一。近年来,广州会展业呈现出韧性强、活力足、发展势头好的特点。2023年办展场次和展览面积位居全国第二,吸引境外展客商超过205万人次,不断向全球会展业释放“广州引力”。2023年,广州各重点场馆累计举办展览373场,展览面积首次突破千万平方米(1089.5万平方米)。(整理自2024年10月15日《广州日报》)附:2022年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排名总表(节选)排名 城市 会展产业竞争力 会展产业竞争力 会展基础设施竞争力 城市宏观环境竞争力 会展综合服务竞争力 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1 广州 79.113 28.395 81.964 78.884 72.461 68.5322 北京 31.533 78.000 88.988 88.035 51.607 62.7053 深圳 55.833 30.188 73.868 84.760 38.156 57.9724 成都 52.975 22.446 69.784 77.115 56.435 54.9315 上海 34.116 25.883 90.000 90.086 60.4555 54.6846 杭州 33.151 22.479 65.820 78.240 46.779 46.9197 南京 44.884 14.296 49.452 65.828 34.584 43.4298 长沙 44.598 17.779 48.319 59.398 36.052 42.4519 武汉 42.942 10.567 40.980 64.786 33.675 40.80510 重庆 33.218 17.617 40.806 74.333 23.727 38.186 材料四:在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发展史上,只有广州保持了千年不衰的贸易大港与商业城市的特殊地位,造就了全球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奇迹。从秦汉时期开始,广州就是现今中国境内最大的海外贸易港。15世纪末国际航道发生重大变化,新航路的东、西两线都经过广州。广州是全球经济贸易网络中的枢纽节点,最盛时与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贸易往来,商贸优势和市场基因深深根植于城市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之中。在全球最为权威的世界城市研究机构GaWC发布的2018年世界级城市名册中,作为港口城市的伦敦、纽约的建城时间都比广州短,亚洲最大滨海都市日本东京的历史只能追溯到400年前。与广州差不多同时期崛起的意大利威尼斯早已衰落,辉煌一时的荷兰鹿特丹也被众多城市赶超。综观全球,历史超过两千年、从未衰落、今天繁荣依旧的现代化商业城市,也只有广州了。(整理自王美怡等著《广州千年商都文化的历史轨迹与传承创新》)15.小元分享了整理资料时的发现,其中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 )A.2024年的广交会扩大了展览总面积,线下展参展企业与现场展出新品均比上届明显增长。B.广交会最大的魅力,是它集产品展示区和生意洽谈平台于一体,为商人提供了交易场地。C.相比北、上、深,广州的会展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均有明显优势。D.广州是全球唯一一个历史超过两千年、从未衰落、今天依然保持繁荣的现代化商业城市。16.小元分享了对广交会的研究,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交会应发挥岭南美食、岭南文化的优势,在会展期间促进旅游业发展。B.广州应充分利用广交会展示新技术、新产品,打开新兴产业的国际市场。C.广交会的举办,能够促进广州不断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就业机会。D.随着广交会不断向全球释放“广州引力”,广州经济体量已超伦敦、纽约。17.小元分析了四则材料的内容和作用,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2024年广交会的基本情况,让我们领略到今年广交会的全新面貌。B.材料二介绍广交会之所以能够吸引全球各地的“广交人”汇聚于此的重要原因。C.材料三通过表格列数据,直观地呈现广州多年来稳居首位的城市会展业竞争力。D.材料四介绍广州作为贸易大港和商业城市的历史渊源,展现了广州的历史优势。18.请根据小元整理的材料,总结广州在举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方面具有的优势。(2024八上·广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我的邻居吴冠中阎纲①九旬高龄的吴老,和我同住京南方庄小区。老人喜欢方庄,说这里有人气。旁边就是体育公园,我常在公园遇到他们老两口,他搀扶着她,缓缓地,一步一步。②第一次见吴老,我问他:“记得吗?我们报纸曾编发过你的专版,有你一帧正在写生的大幅照片……”吴老抢着说:“记得。”我说:“大标题很醒目﹣-《鲁迅是我的人格老师》!你注重绘画和文学的沟通,使人更理解你的绘画,也更理解你的散文。”③先前见过他在路边小摊上理发,后来在理发店也和他擦肩而过。这个“福云理发店”,优惠老人,只收五元。我去理发时,老板娘总会提到吴老,他是那里的老顾客。④邻居都知道这个很不起眼的小老头是个大画家,却不知道他的作品被拍卖过成百上千次。拥有万贯家产却“穷”得布衣素食。老头倔,价值几百万、几千万的传世名画一捐就是百多幅,消费却极端平民化。当理发店的老板娘得知这个老头的画卖到十多亿人民币的时候,她惊呆了,知道老人来小店理发绝非省钱图便宜。我问过吴老:“有消息称,你的一幅画又拍了四千多万元,创下新的纪录……”他____,然后说了句:“这都与我无关。”⑤吴老脑勤而心静,不大愿意接待访客,大家知趣,尽量不去打扰他。一次,约好去他家说事,踏进家门后我大吃一惊。他的住房同我家的一样大小,108平米,没有装修,依旧是洋灰地、木制的窗框窗格子,一应的原生态,书房之小,堪称斗室,哎呀,太委屈一个大画家了,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他的画作就是从这间普普通通的住房走出,进入国际画廊。⑥吴老以前常在楼下买煎饼,近年来,他不吃了。那个卖煎饼的安徽妇女对我说:“老头想吃,可就是咬不动了。”还说:“老头人好,没有一点架子。有一年,他送我一本挂历,说上面有他的画。”她还看见他亲自抱着字画从她身边走过,问他怎么自己抱着,他说抱得动的,没关系,马路边等车去。⑦他和相濡以沫的老妻又从公园的林间小道缓缓走来,不认识的人都把他们当作退休多年的老职工。她三次患脑血栓,严重失忆。他伴着她,寸步不离,肩并肩搀扶着,平和而亲昵。我遇上他,总是聊上几句,她也总是和我的小孙儿说几句话。⑧一天,又邂逅他和她。她飘着白发,扶着手杖,我的孙儿大声地喊:“奶奶好!”她无言地笑。《他和她》里正好写道:“她走在公园里,不相识的孩子们都亲热地叫她奶奶,一声奶奶,呈现出一个灿烂人生。”我便说:“吴老呀,你写的散文,特别是《他和她》,空谷足音。当下散文,写暮年亲情,无出其右者。”他摇头。我又说:“开篇普普通通的五个字'她成了婴儿'就打动人心。”他微微一笑。⑨多次接触后,我对吴老的文字观略有所悟,就是特别注重用文字表现感情内涵。吴老说:“我本不想学丹青,一心想学鲁迅,这是我一生的心愿。固然,形象能够表现内涵,但文字表现得更生动。愈到晚年,我愈感到技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涵,是千姿百态的生命,是令子孙后代肃然起敬的民族壮景。”⑩他丰满而瘦小,平易而固执,誉满全球却像个苦行僧。人们觉得怪异,其实,不难理解。他“一心想学鲁迅”,称鲁迅是自己的“精神的父亲”。回顾他坎坷的人生经历,读读他最满意的那幅油画《野草》,凝视鲁迅枕卧在杂花野草上瘦削却坚韧的头颅,这一切也许会变得很容易理解。1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老喜欢有人气的地方,不论是选择居住小区、出门散步,还是在小摊上理发,都显得与普通人无异。B.本文第⑧段,当“我”夸奖吴老的散文无人能及时,他“摇头”,说明吴老不喜欢“我”的阿谀奉承。C.本文从我的视角,叙述吴冠中的生活小事,从中表现出吴老的性格特征、亲情观念和艺术观点等等。D.吴老虽然外形瘦小,精神却非常饱满,其画艺和文采都相当出众,一心想学鲁迅,视鲁迅为人格导师。20.本文从正面和侧面对吴老的形象进行了塑造,请各举一例并简要分析。21.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⑴体会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邻居都知道这个很不起眼的小老头是个大画家,却不知道他的作品被拍卖过成百上千次。⑵在第④段横线上补充吴老说话时的神态或动作,并说明理由。他 ,然后说了句:“这都与我无关。”22.读完选文后,小文和小元对标题的理解产生了不同意见,请结合全文内容补全对话。小文:“吴冠中先生是誉满全球的大画家,以‘大画家吴冠中’为题就足以吸人眼球,而题目却是‘我的邻居吴冠中’,未免太普通了一些。”小元:“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认为,作者以‘我的邻居吴冠中’为题是因为 。”23.(2024八上·广州期中) 请以《又见记忆中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字数600字以上;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2024八上·广州期中) 名著导读24.班级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填写阅读记录卡的空缺处。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知识积累关注人物 他是一个大个子,像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以两把大菜刀闹革命,组织起农民革命武装,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这里的“他”是: ① 关注情节 斯诺在书中写道:“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② 关注评价 斯诺在书中这样评价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人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言。” 这次“大迁移”指的是: ③ 25.《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有同学阅读整本书后写道:“红军是人,是疯子,更是神”,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解析】【分析】A. sài / sè ; jié / xiáB. rú / rú ; qiǎo / qiǎoC. huì / huǐ ; kuì / kuìD. fēi / fēi ; píng / bǐng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2.【答案】C【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析】【分析】A. 热泪连连 ——热泪涟涟 萤光 ——荧光B. 蒙味 ——蒙昧C.正确。D. 泻气 ——泄气 粗制烂造 ——粗制滥造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3.【答案】D【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褒贬色彩辨析;望文生义【解析】【分析】A.有误,杳无音信:没有一点音信。不符语境;B.有误,殚精竭虑:使尽了精力,费尽了心思。褒贬不当;C.有误,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对象错误;D.正确。 摧枯拉朽 :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在这里用来形容秦王嬴政灭掉六国的气势,非常恰当。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4.【答案】A【知识点】成分残缺;重复啰嗦【解析】【分析】A.正确。B. 介词滥用导致句子缺少主语 , “受…… 影响” 和 “导致” 同时使用,使得句子的主语缺失。应该删去 “导致”,让 “未来几天我市” 作为主语,句子才能通顺 。C. “天天日益重视起来” 语义重复。“天天” 和 “日益” 都有逐渐、一天比一天的意思,可删去 “天天” 。D. 成分残缺,“改善” 后面缺少宾语,应该是 “改善…… 的状况”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答案】5.②6.被评为全国“诚信之星”后,您对诚信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7.各位同学,这张邮票的左边为鼎,右边为写有“诚信”二字的卷轴。它的寓意是一言九鼎,诚信做人。你们说我的理解对吗 【知识点】图表信息;见解表述;成语典故【解析】【点评】⑴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⑵本题考查新闻采访。解答此题,要明确采访对象的身份,针对身份设计问题,问题应该是受访者工作或生活领域的范围,围绕中心话题即可。⑶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以及所揭示的实际问题。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5.①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搏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导致诸侯们都不再相信烽火,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敌人真的打来时,再次点燃烽火,诸侯们却都以为是周幽王在取悦褒姒,无人来救,犬戎杀死周幽王。周幽王多次戏弄诸侯,最终导致诸侯不再信任他,这个典故说明了诚信的重要。② 曾子烹彘: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孩子边跟着她边小声哭,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去,等我回家后再杀猪给你吃。”妻子刚从集市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抓住猪把它杀了,妻子阻止他说:“刚才只不过是和小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孩子什么都不懂,孩子是不能和他随便开玩笑的,孩子是要听从父母的教导。如今你欺骗他,就是赦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该用的方法。曾子于是就把猪煮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父母对孩子说话要算数,才能为孩子树立一个守信的榜样。这个故事与诚信相关。③商鞅立木:当时商鞅推出新法令,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给了他五十金,此举取得了民众对商鞅的信任,终于商缺公布了变法的法令。这个故事也称商鞅立信,故事说明了取信于民的重要,与诚信相关。④ 程门立雪:讲述了杨时和游酢在程颐午休时,为了不打扰老师,在门外等待,直到门外积雪一尺深的故事。后来用“程门立雪”形容尊师重道,恭敬受教,还强调了求学时的诚心和坚持。与“诚信”主题无关。故答案为: ②6.本题考查问题设计。根据采访目的,结合采访问题,可以这样设计问题:被评为全国“诚信之星”后,您对诚信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故答案为: 被评为全国“诚信之星”后,您对诚信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7.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根据图片将构图要素按一定顺序表述完整,并写明其寓意即可。主要构图要素:邮票左侧有邮票面值1.20元、CHINA、邮票的发行单位(中国邮政)、一枚印章和一尊鼎等细节元素,右侧为写有“诚信"二字的卷轴。寓意:由“鼎”与"言行”联系起来很容易想到成语"一言九鼎(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告诫我们不要轻易许诺,一言九鼎,我们应诚信做人。据此拟写作答即可。故答案为:各位同学,这张邮票的左边为鼎,右边为写有“诚信”二字的卷轴。它的寓意是一言九鼎,诚信做人。你们说我的理解对吗 8.【答案】(1)冰霜正凄惨;谁家新燕啄新泥;螣蛇乘雾;沉鳞竞跃(2)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解析】【分析】⑴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凄 、 啄 、 螣 、 竞 。⑵ 从诗句中可以看到,诗人把沙比作雪,把月光比作霜,通过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了边城夜晚的景色。所以第一空应填 “回乐峰前沙似雪”,第二空应填 “受降城外月如霜”。 对于《使至塞上》,要在脑海中浮现出诗中的画面。诗中有许多描写塞外风光的句子,其中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是千古名句,这两句诗描绘了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尽头落日浑圆的壮美景色。故答案为:⑴ 冰霜正凄惨 ; 谁家新燕啄新泥 ; 螣蛇乘雾 ; 沉鳞竞跃⑵ 回乐峰前沙似雪 , 受降城外月如霜 ;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答案】9.A10.C11.① 这块巨石当初是大禹开凿的,(黄河)河道中的水流冲刷(巨石),使河道变得宽阔。 ②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昏暗。12.水流湍急 ; 景色壮美【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⑵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⑶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⑷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文言文要点的分析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参考译文:[甲]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 孟门,就是龙门的上口。它实在是黄河上的巨大险阻,并且兼有孟门津的名称。这块巨石当初是大禹开凿的,(黄河)河道中的水流冲刷(巨石),使河道变得宽阔。两岸山势高峻幽深,倾斜的山崖像是回过头来保卫着河道,巨大的岩石居高临下,好像要坠落下来却又相互倚靠。古人有这样的话:“水虽然不是能凿穿石头的凿子,却能够穿入石头中。” 确实是这样啊!在那里,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浮,来来往往在远处观望的人,常常会觉得好像雾露沾湿了自己,窥视深潭时令人心惊胆战。那里的水浪还像崩塌了一样高达万寻,从千丈高空悬挂而下,水势汹涌盛大,气势如同发怒一般,水流鼓起的样子如同高山奔腾,湍急的波浪一个接着一个,一直到下游出口处。(人们)这才知道《慎子》中所说的,顺流而下经过龙门的时候,(即使是)漂流的竹子,(其速度之快)也不是驷马所能追上的啊。[ 丙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漂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一望到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自凭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叫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着,猿持续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俗事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9.A.相同, 白色的 ;/ 白色的 ; 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 。/ 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浮着。B.不同, 向上 ;/ 边、畔 ;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生长、伸展)。 / 孔子在河边说。C.不同, 从、自从 ;/ 在 ; 从谢灵运以来。 / 在三峡七百里(的范围)之内。D. 不同 , 是 ;/ 做、行 ; 实在是黄河的一处巨大险阻。 / 想到没有可以和(我)一同享受这快乐的人。故答案为:A10.ABD.正确;C. 丙文在描绘富春江一带奇山异水的过程中,通过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等语句,主要抒发的是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以及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而不是安贫乐道的情怀。安贫乐道侧重于安于贫困的生活并以坚守道德准则为乐,与文中表达的情感不符,所以该选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11.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 漱:冲刷。 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从上面。 犹:好像,如同。故答案为:① 这块巨石当初是大禹开凿的,(黄河)河道中的水流冲刷(巨石),使河道变得宽阔。②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昏暗。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甲文写三峡夏水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夏季江水漫上山陵,阻断航道,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比不上水流的速度,体现出江水湍急迅猛。 乙文写孟门山水 “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迭,迄于下口”,浪高万寻、悬流千丈,水势宏大如发怒一般,波浪如击鼓、像山在奔腾,一直到下游都是湍急的水波,可见水的湍急迅猛。 丙文写富春江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如同奔跑的马,体现出水流的迅猛。 甲文春冬之时的水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与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景物,动静结合,展现出三峡之水的壮美。 乙文 “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水流交汇冲击,白色水汽如云,让观者感觉如雾露沾身,窥视深潭令人惊心,体现出孟门山水的壮美景观。 丙文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江水清澈碧绿,千丈深还能见底,水中游鱼和细石都清晰可见,与湍急的部分相配合,展现出富春江的壮美。 甲、乙、丙三个文段在描写水的特点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请从甲、乙、丙三个文段中任选一个,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水的特点的? 乙文的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孟门山水来表现其壮美景色的?故答案为: 水流湍急 ; 景色壮美【答案】13.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染上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恬静。14.作者写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的悠闲温馨之景,与诗人自己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的孤独苦闷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衬哀情,通过描绘傍晚时分牧人驱赶着牛犊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归来的田园生活画面,衬托出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彷徨、孤独和惆怅,也表达了诗人归隐后的寂寞和苦闷心情。【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寄情山水【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首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在翻译句子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13.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句画面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是前提。其次,还要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丰富画面内容。“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两句,诗人从眼见所见,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秋之晚景图。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萧瑟的暮光。故答案为: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染上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恬静。1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展现的是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美好画面。牧人驱赶着牛犊,猎马满载着猎物,在傍晚时分踏上归途,这体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和有序,充满了生活气息,给人以温馨、闲适之感。 然而,诗人在诗的开头就透露出自己的迷茫情绪,“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在黄昏时分徘徊不定,不知该归向何处。结尾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又表明诗人在这乡村之中,环顾四周却没有一个认识的人,只能追怀古代的隐士。这种孤独感与前面所描绘的温馨的田园画面形成鲜明的反差。 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手法,更加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如果直接抒发孤独苦闷,可能会显得比较单薄,而用美好的田园生活来衬托,就使得诗人的孤独和怅惘之情更加突出,让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在归隐生活中的复杂心境,即对宁静田园生活的欣赏与自己无法融入其中的孤独之间的矛盾。故答案为: 作者写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的悠闲温馨之景,与诗人自己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的孤独苦闷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衬哀情,通过描绘傍晚时分牧人驱赶着牛犊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归来的田园生活画面,衬托出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彷徨、孤独和惆怅,也表达了诗人归隐后的寂寞和苦闷心情。【答案】15.A16.D17.C18.① 展会自身规模宏大且吸引力强 ②交易高效便捷③ 产业依托坚实 ④ 功能多元且具有前瞻性 ⑤ 城市历史底蕴深厚 ⑥ 会展业环境优越【知识点】概括说明内容;把握作者的见解;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⑵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 筛选信息答题技巧: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补充、筛选、提取所需要的信息;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⑶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多则材料内容的探究:①要概括出每则材料的大意,分条阐述;②分析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中心话题,找出各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③围绕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⑷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15.A.正确, 根据材料一,“本届广交会展览总面积 155 万平方米…… 线下展参展企业超 3 万家…… 现场展出新品 115 万件…… 均比上届明显增长”,可以明确 2024 年的广交会在展览总面积、线下展参展企业和现场展出新品方面都比上届有增长,该选项与材料内容相符。B.有误, 材料二提到广交会的最大魅力是 “其奥秘就在于提供了无限商机…… 不仅仅是一个产品展示区、生意洽谈平台,它背后依托的是世界工厂 —— 珠三角,以及全球最大制造国 —— 中国”,选项中只强调了产品展示和生意洽谈平台,没有提及背后依托的制造业优势,所以该选项与材料不符。C. 有误, 材料三的图表只是展示了广州、北京、上海、深圳会展产业竞争力指数的对比,没有提及企业竞争力和基础设施竞争力,所以无法得出广州在这两方面与其他城市相比有明显优势的结论,该选项与材料不符。D. 有误, 材料四说 “综观全球,历史超过两千年、从未衰落、今天繁荣依旧的现代化商业城市,也只有广州了”,这里是说在历史超过两千年、从未衰落且今天繁荣依旧的现代化商业城市这个范围内只有广州,但不是说全球所有城市中广州是唯一一个从未衰落且繁荣依旧的城市,该选项与材料表述不符,属于范围扩大的错误。故答案为:A16.ABC.正确;D.有误, 材料中并未提及广州经济体量与伦敦、纽约的比较,该选项无中生有,不正确。故答案为:D17.ABD.正确;C.有误, 材料三的表格展示了广州、北京、上海、深圳 2022 - 2023 年的会展产业竞争力指数对比,其中广州在 2022 年跃居第一,但不能由此得出广州多年来稳居首位的结论,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从材料一明确提取广交会在展览面积、展位数量、展区和专区设置以及参展企业数量等方面的数据,这些数据体现了广交会规模宏大的特点。 关注展会的主题、题材多样性以及每届展会呈现的新元素,如新产品等。同时,材料中提到的来自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和采购商也是展会吸引力的体现,将这些内容进行整合,概括出展会自身规模宏大且吸引力强这一优势。 从材料二找到关于广交会交易方式的描述,如 “面对面交流,还可以现场砍价、提需求,甚至货比三家” 以及周边工厂便于实地考察的内容,这些信息都表明了广交会在交易环节的高效便捷,直接提取并总结这一优势。 根据材料二提到的 “它背后依托的是世界工厂 —— 珠三角,以及全球最大制造国 —— 中国”,理解这种产业依托的重要性,从而概括出坚实的产业依托是广州举办广交会的优势之一。 材料二阐述了广交会历经升级后的功能变化,“不仅能帮你敲开国际市场,还能快速了解技术前沿、把握行业趋势”,提炼这部分内容作为广交会功能多元且具有前瞻性的一个要点。 同样在材料二中,看到国外客商在逛展之余体验岭南文化的内容,认识到广交会在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将其概括为文化交流平台这一优势点。 材料四详细介绍了广州的城市历史,从秦汉时期就是贸易大港,在世界贸易中长期占据重要地位等内容,说明广州悠久的贸易历史为广交会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提取关键信息总结出这一优势。 从材料三获取广州会展业竞争力指数排名的信息,包括 2022 年跃居第一和连续 8 年排名全国第一,这些数据体现了广州会展业的竞争力优势。 关注 2023 年广州办展场次、展览面积、吸引境外展客商数量以及各重点场馆举办展览的情况等数据,通过这些数据表明广州会展业发展良好,能够为广交会的举办提供良好的行业环境支持,进而总结出这一优势。故答案为: ① 展会自身规模宏大且吸引力强 ②交易高效便捷③ 产业依托坚实 ④ 功能多元且具有前瞻性 ⑤ 城市历史底蕴深厚 ⑥ 会展业环境优越【答案】19.B20.正面描写 : “九旬高龄的吴老,和我同住京南方庄小区。老人喜欢方庄,说这里有人气。旁边就是体育公园,我常在公园遇到他们老两口,他搀扶着她,缓缓地,一步一步。” 直接描写吴老的日常行为,展现出他对生活环境的喜好和对妻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侧面描写 : “那个卖煎饼的安徽妇女对我说:‘老头想吃,可就是咬不动了。’还说:‘老头人好,没有一点架子。有一年,他送我一本挂历,说上面有他的画。’” 从侧面体现出吴老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21.⑴ “很不起眼” 一词用来形容吴冠中先生的外在形象 , 蕴含着作者对吴老那种平和、质朴品性的欣赏之情。⑵不动声色;理由:当听说自己的画能卖如此高价,吴冠中却能表现得如此平静,充分表现了他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22.作者以 “我的邻居吴冠中” 为题是因为这个题目更能突出吴冠中先生在平凡生活中的真实形象。 相比 “大画家吴冠中” 这种单纯强调其身份地位的题目,更富有生活气息和情感温度,也更能体现文章主旨,即展现吴冠中作为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生活气息的人的形象,而非仅仅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大画家形象。【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根据表格中给出的内容或特点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从段落中提取出相关的词或短语作答即可。⑵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⑶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⑷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标题的修辞义。2、分析标题的象征义。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4把握作者的情感出发点。19.ACD.正确;B.有误, 当 “我” 夸奖吴老的散文时,他 “摇头” 并不是因为不喜欢 “我” 的阿谀奉承。从吴老一贯的性格以及他对艺术、对文学创作的态度来看,他是一个谦逊且专注于内涵表达的人,“摇头” 更可能是他觉得自己的作品还有提升空间,或者不想过于张扬,并非认为 “我” 是在阿谀奉承,所以该选项理解错误。故答案为:B20.本题考查文章人物形象。 正面描写 :“九旬高龄的吴老,和我同住京南方庄小区。老人喜欢方庄,说这里有人气。旁边就是体育公园,我常在公园遇到他们老两口,他搀扶着她,缓缓地,一步一步。” 分析:直接描写吴老的日常行为,展现出他对生活环境的喜好和对妻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搀扶着她,缓缓地,一步一步” 细致地描绘出吴老和妻子相伴散步的场景,体现出他的温情和责任感,让读者看到他在生活中是一个重情重义、耐心细致的人。 侧面描写 :“那个卖煎饼的安徽妇女对我说:‘老头想吃,可就是咬不动了。’还说:‘老头人好,没有一点架子。有一年,他送我一本挂历,说上面有他的画。’” 分析:通过卖煎饼妇女的讲述来刻画吴老的形象。从妇女口中得知吴老想吃煎饼却咬不动,表现出吴老作为一个普通老人的一面,身体也会有衰老的情况。“人好,没有一点架子” 以及送挂历的细节,从侧面体现出吴老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即使是面对普通的小商贩,也能友善相待,展现出他谦逊、善良的品质。故答案为: 正面描写 : “九旬高龄的吴老,和我同住京南方庄小区。老人喜欢方庄,说这里有人气。旁边就是体育公园,我常在公园遇到他们老两口,他搀扶着她,缓缓地,一步一步。” 直接描写吴老的日常行为,展现出他对生活环境的喜好和对妻子无微不至的关怀。 侧面描写 : “那个卖煎饼的安徽妇女对我说:‘老头想吃,可就是咬不动了。’还说:‘老头人好,没有一点架子。有一年,他送我一本挂历,说上面有他的画。’” 从侧面体现出吴老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21.本题考查语句的赏析。⑴ “很不起眼” 一词用来形容吴冠中先生的外在形象,与后文所提及的他 “是个大画家” 以及作品拍出高价等成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通常人们印象中,大画家往往有着独特的艺术气质,在形象、举止等方面可能会比较引人注目,但吴老却是 “很不起眼” 的小老头模样,这样的描述凸显出他朴实无华、低调平凡的外在特征,让读者感受到他不以外在形象来彰显自己身份地位的谦逊态度,使吴老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真实,贴近生活。 ⑵联系语境可知,我对老先生说他的一幅画拍出了几千万的天价,听到这些话,他神色没有变化,还是那么平静,并且说这与他无关。他的这种神态表现了对于名利的淡泊与不看重,表现了作者对他高尚人格的赞美与崇敬之情。故答案为: ⑴ “很不起眼” 一词用来形容吴冠中先生的外在形象 , 蕴含着作者对吴老那种平和、质朴品性的欣赏之情。 ⑵不动声色;理由:当听说自己的画能卖如此高价,吴冠中却能表现得如此平静,充分表现了他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22.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 从文中可以看出,吴冠中虽为大画家且作品价值极高,但他生活在普通的居民小区,像普通老人一样在路边小摊理发、在楼下买煎饼、与老伴在公园散步,他的居住环境也极为普通。“邻居” 这一身份定位,让读者能从日常生活的视角去认识吴冠中,感受到他的平易、质朴与淡泊名利,拉近了读者与这位大艺术家的距离,使读者更易走进他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体会到他在平凡生活中所展现出的非凡人格魅力,相比 “大画家吴冠中” 这种单纯强调其身份地位的题目,更富有生活气息和情感温度,也更能体现文章主旨,即展现吴冠中作为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生活气息的人的形象,而非仅仅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大画家形象。故答案为: 作者以 “我的邻居吴冠中” 为题是因为这个题目更能突出吴冠中先生在平凡生活中的真实形象。 相比 “大画家吴冠中” 这种单纯强调其身份地位的题目,更富有生活气息和情感温度,也更能体现文章主旨,即展现吴冠中作为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生活气息的人的形象,而非仅仅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大画家形象。23.【答案】又见记忆中的那片荷塘夏日的午后,阳光炽热得似乎要将大地烤化。我在回乡的途中,偶然拐进了一条熟悉的小径,那尽头,便是我记忆中的那片荷塘。记忆中的荷塘,是儿时的乐园。荷叶田田,像一把把撑开的绿伞,挨挨挤挤地铺满了整个池塘。荷花在绿叶的簇拥下,亭亭玉立,有的含苞待放,宛如羞涩的少女;有的半开半合,恰似温婉的佳人;有的全然盛开,就像盛装的舞者,在微风中轻舞着裙摆。那粉嫩的花瓣,白里透红,仿佛被天边的云霞染过一般。荷花的清香,幽幽地弥漫在空气中,甜而不腻,那是独属于夏日的芬芳,丝丝缕缕地钻进心底,让人沉醉。还记得小时候,我常和小伙伴们在荷塘边嬉戏玩耍。我们会折下一片荷叶,当作遮阳帽,在塘边追逐打闹,笑声洒满了整个荷塘。有时,我们会小心翼翼地趴在塘边,眼睛紧紧盯着水面,寻找着荷叶下那一群群游来游去的小鱼小虾。若是发现了目标,便会兴奋地挽起裤脚,赤着脚丫,轻手轻脚地走进塘里,双手慢慢合拢,想要将它们一网打尽。可那些机灵的小家伙,总是在最后一刻从指缝间溜走,只留下一圈圈荡漾的涟漪和我们懊恼的叹息。如今,又见这片荷塘,心中满是感慨。荷叶依旧是那么茂盛,荷花也依旧是那么娇艳,但曾经在荷塘边无忧无虑玩耍的小伙伴们,却已各自天涯,难再相聚。我缓缓走近荷塘,伸手轻轻触摸着一片荷叶,那粗糙的质感,带着岁月的痕迹,却又如此亲切。一阵微风吹过,荷叶沙沙作响,像是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站在荷塘边,我静静地凝视着这片熟悉而又有些陌生的景色,思绪飘回到了从前。那些美好的童年时光,如同这荷塘中的荷花,虽然会随着季节的更替而凋谢,但它们的芬芳,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这片荷塘,见证了我的成长,承载了我太多的欢乐与梦想。【知识点】半命题作文【解析】【分析】 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补充题目中的 “▲” 部分,然后围绕完整的题目创作。体裁可以是记叙文、散文等,通过叙述、描写等手法来展现主题。 关键词为 “又见” 和 “记忆中的”。“又见” 强调再次见到,有重逢、重新体验之意;“记忆中的” 则指向过去的人、事、物或场景,表明文章的核心是围绕曾经在记忆里留下深刻印象并再次出现的对象展开,中心话题是关于回忆、重逢以及与之相关的情感与感悟。【题干分析】 开头可以采用回忆式、抒情式或悬念式等方式引入主题。例如回忆式开头:“在时光的长河中徘徊,那些记忆的碎片如繁星闪烁。而当那一抹熟悉的身影 / 景象再次映入眼帘时,心中泛起层层涟漪。又见记忆中的 [补充题目内容]。” 在文章主体部分,要详细描述所补充的 “记忆中的” 对象是什么。如果是 “又见记忆中的老房子”,则可以描写老房子的外观,如 “那斑驳的墙壁,爬满了岁月的藤蔓,青灰色的瓦片在阳光下透着古朴的光泽,木质的门窗仿佛还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通过具体的描写让读者清楚地了解记忆中的对象的特征。 深入探讨为什么这个对象会留在记忆中以及再次见到它时内心的触动原因。以 “又见记忆中的校园操场” 为例,可能是因为在操场上度过了无数欢乐的课间时光,有与同学们一起嬉戏玩耍、参加运动会的热血回忆,再次见到操场,那些美好的青春记忆涌上心头,让人感慨时光的飞逝和青春的珍贵。通过阐述原因,使文章的主题得到深化,让读者理解这种记忆和重逢背后的情感价值与人生意义。【立意提取】①人物类立意: 如 “又见记忆中的恩师”,可以描述恩师的教诲对自己成长的重要影响,重逢时看到恩师的白发和依然关切的眼神,体会到师恩的厚重,表达对恩师的敬重与感恩,以及对师生情谊的珍视,从个人成长和情感传承的角度立意。②地点类立意: 以 “又见记忆中的老街” 为例,通过描写老街的兴衰变化,如曾经的热闹繁华与如今的落寞,回忆在老街上的童年趣事、邻里之间的温馨互动,思考城市发展对传统地域文化的冲击,从文化传承与变迁的角度立意,表达对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怀念与保护意识。【点评】 作者在描写荷塘景色时,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 “荷叶田田,像一把把撑开的绿伞”“荷花在绿叶的簇拥下,亭亭玉立,有的含苞待放,宛如羞涩的少女” 等,将荷叶的形态和荷花的姿态描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了荷塘的美丽与宁静。同时,对荷花清香的描写 “幽幽地弥漫在空气中,甜而不腻,那是独属于夏日的芬芳,丝丝缕缕地钻进心底,让人沉醉”,从嗅觉的角度进一步渲染了荷塘的迷人氛围,使整个画面更加丰满,富有感染力。【答案】24.贺龙;西安事变;红军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士气和意志依然坚强。25.示例一:我认为红军是人,是平常人,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也有平常人的爱好。如有的红军战士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喜欢唱歌,有的特别爱马。示例二:我认为红军是“疯子”,他们面对困难坚定不移,有时还会采取异乎寻常甚至极端的方式,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如在“飞夺泸定桥”一役中,泸定桥上面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敌军的机枪阵地,没人会想到红军竟然在这样凶险的情形下坚持过桥。示例三:我认为红军是神,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们翻越数座大雪山,渡过几十条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最终突破了敌军的重重包围,真是神奇!【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对作品的体验感受;《红星照耀中国》【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名著的人物以及相关情节的识记和分析能力。解答时,根据自身对名著人物及相关情节的了解作答即可。⑵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24.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和名著内容识记。①根据《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第三节《关于贺龙》原文“‘贺龙的外表怎么样 ’我问李。‘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可知“他”是贺龙。②根据《红星照耀中国》原文“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可知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西安事变”;为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③根据《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章《长征》第四节《通过大草地》原文“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概括称为“大迁移”而不是“溃退”的原因即可。故答案为:①贺龙 ②西安事变③红军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士气和意志依然坚强。25.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鉴赏。《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作品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到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同时深入分析、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本题是主观性的试题,作答时需结合作品具体内容和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来分析作答。如认为是“神”,可从红军所创造的人类奇迹角度来分析作答;若认为是“疯子”,可从红军面对困难奋不顾身的品质方面分析;若认为是“人”,可从红军指战员与正常的人一样生活和工作的角度来分析。本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我认为红军是人。首先,红军在大渡河以北爬上了一万六千英尺的大雪山,由于当时已经是6月,红军战士衣衫单薄,且战士大都是南方人抵御严寒能力较弱,很多战士被冻死,有一个军团三分之二的驮畜在这里死掉,成千上万的战士失去生命;其次,红军接下来又爬过了邛崃山脉、梦笔山、打鼓山,又损失了不少人,他们也是人,也有着普通人的生老病死,但他们意志坚定,目标明确,为了革命事业而忘我奋斗。示例二:我认为红军是“疯子”。根据原文“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发生在路上某个地方,总共有15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一共368天,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休息下来的100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56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5000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每走114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即近24英里,一支大军在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等内容可知,他们是一群不怕死不知道死的疯子,创造了作者眼中的奇迹。示例三:我认为红军是神。红军长征时不畏艰险,从“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可感受到他们是神。他们面对只有大铁索的泸定桥,面对敌人的猛烈攻势,没有丝毫畏惧,他们拥有“神”的意志,他们不惧生死,勇往直前,一次又一次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完成了“神”才能完成的任务。故答案为:示例一:我认为红军是人,是平常人,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也有平常人的爱好。如有的红军战士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喜欢唱歌,有的特别爱马。示例二:我认为红军是“疯子”,他们面对困难坚定不移,有时还会采取异乎寻常甚至极端的方式,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如在“飞夺泸定桥”一役中,泸定桥上面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敌军的机枪阵地,没人会想到红军竟然在这样凶险的情形下坚持过桥。示例三:我认为红军是神,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们翻越数座大雪山,渡过几十条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最终突破了敌军的重重包围,真是神奇!1 / 1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1.(2024八上·广州期中) 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要塞/堵塞 诘问/狡黠 B.侏儒/妇孺 悄然/悄无声息C.教诲/后悔 渍退/馈赠 D.绯红/芳菲 屏风/屏息敛声【答案】B【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解析】【分析】A. sài / sè ; jié / xiáB. rú / rú ; qiǎo / qiǎoC. huì / huǐ ; kuì / kuìD. fēi / fēi ; píng / bǐng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2.(2024八上·广州期中)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燥热 热泪连连 萤光 筋疲力尽B.杀戮 惨绝人寰 蒙味 震聋发聩C.托辞 为富不仁 由衷 和颜悦色D.泻气 藏污纳垢 业已 粗制烂造【答案】C【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析】【分析】A. 热泪连连 ——热泪涟涟 萤光 ——荧光B. 蒙味 ——蒙昧C.正确。D. 泻气 ——泄气 粗制烂造 ——粗制滥造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3.(2024八上·广州期中)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考入场安检非常严格;一切具有传输功能的电子设备都禁止带入场内,确保杳无音讯。B.雷军说,如果只会殚精竭虑地索取财富而不会回馈社会,小米就没有大企业应有的格局。C.电影《第二十条》以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换成大众易懂的影像故事。D.短短十年,秦王嬴政就以摧枯拉朽之势灭掉六国,统一江山,建立起了大一统的帝国。【答案】D【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褒贬色彩辨析;望文生义【解析】【分析】A.有误,杳无音信:没有一点音信。不符语境;B.有误,殚精竭虑:使尽了精力,费尽了心思。褒贬不当;C.有误,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对象错误;D.正确。 摧枯拉朽 :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在这里用来形容秦王嬴政灭掉六国的气势,非常恰当。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4.(2024八上·广州期中)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识之士认为,科学设计家庭作业是实现家校良性互动、家庭作业回归育人本位的重要条件之一。B.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变化影响,导致未来几天我市将持续出现高温天气,最高气温可达38℃。C.国外青少年的艺术培养是从小就开始的,如今中国人对孩子的艺术教育,也天天日益重视起来。D.食醋富含氨基酸、钙、磷、维生素B等成分,有美容功效,可改善营养缺乏,促进皮肤美白细腻。【答案】A【知识点】成分残缺;重复啰嗦【解析】【分析】A.正确。B. 介词滥用导致句子缺少主语 , “受…… 影响” 和 “导致” 同时使用,使得句子的主语缺失。应该删去 “导致”,让 “未来几天我市” 作为主语,句子才能通顺 。C. “天天日益重视起来” 语义重复。“天天” 和 “日益” 都有逐渐、一天比一天的意思,可删去 “天天” 。D. 成分残缺,“改善” 后面缺少宾语,应该是 “改善…… 的状况”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解答此题应掌握的知识点为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意不明等。通读句子,寻找具有常见病句类型标志性的词或短语做出判断。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通过压缩句子,分析句子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方法,找出病因。(2024八上·广州期中)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探究诚信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意义,小元所在的班级将开展“人无信不立”的主题活动,请你协助他完成以下任务。5.小元搜集了几个故事,准备作为“诚信”主题演讲的材料,请选出与本次演讲主题最贴切的一项(填序号)①烽火戏诸侯 ②曾子烹彘 ③商鞅立木 ④程门立雪6.小元所在的小组打算采访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严正,他请你协助小元拟写一个采访问题,完善采访提纲。采访对象 严正,上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队长,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钥匙医生”。陈阿姨肢体偏瘫,失去生活自理能力。严医生每周至少3次上门,为陈阿姨做推拿和针灸治疗。因为家里缺少人照顾,陈阿姨干脆就把自家钥匙交到严正的手里。自此,1把钥匙,10把钥匙……先后有51位患病老人把自家的钥匙交给了他。从此,严正成了社区居民的“自家屋里厢人”。他手机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即便占用休息时间也从不计较。27年来,严正上门服务达5万余人次,坚守职责、信守承诺,总是在居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他们身边。因此,严正被评为全国“诚信之星”。采访目的 了解严正医生对诚信的看法,引导大家向他学习。采访问题 (25字以内) ①您是怎么收到居民们第一把“信任”的钥匙的? ② 7.小元计划从多角度组织语文活动,他找到了中国邮政发行的《诚信》邮票,向同学们证明国家对“诚信”这一美德的重视。请你对该邮票的图案要素和寓意进行解释,让同学们对“诚信”的意义有更多了解。【答案】5.②6.被评为全国“诚信之星”后,您对诚信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7.各位同学,这张邮票的左边为鼎,右边为写有“诚信”二字的卷轴。它的寓意是一言九鼎,诚信做人。你们说我的理解对吗 【知识点】图表信息;见解表述;成语典故【解析】【点评】⑴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有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⑵本题考查新闻采访。解答此题,要明确采访对象的身份,针对身份设计问题,问题应该是受访者工作或生活领域的范围,围绕中心话题即可。⑶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解答时要仔细观察材料中所给出的图表,找出图表中的规律以及所揭示的实际问题。由于图文转换大多属于说明文的范畴,表述过程中应注意用词的准确、严密。5.①烽火戏诸侯:周幽王为搏褒姒一笑,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褒姒看了果然哈哈大笑,周幽王很高兴,因而又多次点燃烽火,导致诸侯们都不再相信烽火,也就渐渐不来了。后来犬戎攻破镐京,敌人真的打来时,再次点燃烽火,诸侯们却都以为是周幽王在取悦褒姒,无人来救,犬戎杀死周幽王。周幽王多次戏弄诸侯,最终导致诸侯不再信任他,这个典故说明了诚信的重要。② 曾子烹彘: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去,她的孩子边跟着她边小声哭,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去,等我回家后再杀猪给你吃。”妻子刚从集市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抓住猪把它杀了,妻子阻止他说:“刚才只不过是和小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孩子什么都不懂,孩子是不能和他随便开玩笑的,孩子是要听从父母的教导。如今你欺骗他,就是赦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该用的方法。曾子于是就把猪煮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父母对孩子说话要算数,才能为孩子树立一个守信的榜样。这个故事与诚信相关。③商鞅立木:当时商鞅推出新法令,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给了他五十金,此举取得了民众对商鞅的信任,终于商缺公布了变法的法令。这个故事也称商鞅立信,故事说明了取信于民的重要,与诚信相关。④ 程门立雪:讲述了杨时和游酢在程颐午休时,为了不打扰老师,在门外等待,直到门外积雪一尺深的故事。后来用“程门立雪”形容尊师重道,恭敬受教,还强调了求学时的诚心和坚持。与“诚信”主题无关。故答案为: ②6.本题考查问题设计。根据采访目的,结合采访问题,可以这样设计问题:被评为全国“诚信之星”后,您对诚信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故答案为: 被评为全国“诚信之星”后,您对诚信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7.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根据图片将构图要素按一定顺序表述完整,并写明其寓意即可。主要构图要素:邮票左侧有邮票面值1.20元、CHINA、邮票的发行单位(中国邮政)、一枚印章和一尊鼎等细节元素,右侧为写有“诚信"二字的卷轴。寓意:由“鼎”与"言行”联系起来很容易想到成语"一言九鼎(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告诫我们不要轻易许诺,一言九鼎,我们应诚信做人。据此拟写作答即可。故答案为:各位同学,这张邮票的左边为鼎,右边为写有“诚信”二字的卷轴。它的寓意是一言九鼎,诚信做人。你们说我的理解对吗 8.(2024八上·广州期中) 古诗文默写(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① ,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从弟》)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③ ,终为土灰。(曹操《龟虽寿》)④夕日欲颓,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名句。在璨若星河的唐诗作品库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类别,便是边塞诗。诗人们用绚丽多姿的笔调,将塞外的异域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我能从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① , 。”中看到边城夜色;也能从王维《使至塞上》“② , 。”中领略大漠之美。【答案】(1)冰霜正凄惨;谁家新燕啄新泥;螣蛇乘雾;沉鳞竞跃(2)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解析】【分析】⑴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凄 、 啄 、 螣 、 竞 。⑵ 从诗句中可以看到,诗人把沙比作雪,把月光比作霜,通过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了边城夜晚的景色。所以第一空应填 “回乐峰前沙似雪”,第二空应填 “受降城外月如霜”。 对于《使至塞上》,要在脑海中浮现出诗中的画面。诗中有许多描写塞外风光的句子,其中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是千古名句,这两句诗描绘了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尽头落日浑圆的壮美景色。故答案为:⑴ 冰霜正凄惨 ; 谁家新燕啄新泥 ; 螣蛇乘雾 ; 沉鳞竞跃⑵ 回乐峰前沙似雪 , 受降城外月如霜 ;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2024八上·广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小题。【甲】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孟门山(郦道元)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①,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②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③,鼓若山腾,浚波颓迭,迄于下口。方知《慎子》④,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注释】①巨阸(è):巨险。阸:险阻重地。②禹:大禹,传说中夏朝的第一代君主。③赑(bì)怒:形容气势壮大。④《慎子》: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慎到的著作。【丙】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9.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素湍绿潭 素气云浮B.负势竞上 子在川上曰C.自康乐以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D.实为河之巨阸 念无与为乐者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写景角度多变,如写三峡春冬清幽秀丽的景象时就从俯视、仰视两个角度进行描绘。B.乙文落笔于山,着意于水,“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写出孟门山山高峡深,山崖倾斜的特点。C.丙文在描绘富春江一带的奇山异水中,抒发了作者享受美景,归隐山林,安贫乐道的情怀。D.甲、乙、丙三个文段在描写江水时,都巧妙地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表现手法。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12.甲、乙、丙三个文段所描写的水有何共同特点?请结合三个文段简要分析。【答案】9.A10.C11.① 这块巨石当初是大禹开凿的,(黄河)河道中的水流冲刷(巨石),使河道变得宽阔。 ②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昏暗。12.水流湍急 ; 景色壮美【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⑵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⑶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⑷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能力,文言文要点的分析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参考译文:[甲]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到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倘若碰到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有时候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达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在春、冬两个季节,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中一片清寒肃杀。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啼叫,声音连续不断,凄惨悲凉。空旷的山谷中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 孟门,就是龙门的上口。它实在是黄河上的巨大险阻,并且兼有孟门津的名称。这块巨石当初是大禹开凿的,(黄河)河道中的水流冲刷(巨石),使河道变得宽阔。两岸山势高峻幽深,倾斜的山崖像是回过头来保卫着河道,巨大的岩石居高临下,好像要坠落下来却又相互倚靠。古人有这样的话:“水虽然不是能凿穿石头的凿子,却能够穿入石头中。” 确实是这样啊!在那里,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浮,来来往往在远处观望的人,常常会觉得好像雾露沾湿了自己,窥视深潭时令人心惊胆战。那里的水浪还像崩塌了一样高达万寻,从千丈高空悬挂而下,水势汹涌盛大,气势如同发怒一般,水流鼓起的样子如同高山奔腾,湍急的波浪一个接着一个,一直到下游出口处。(人们)这才知道《慎子》中所说的,顺流而下经过龙门的时候,(即使是)漂流的竹子,(其速度之快)也不是驷马所能追上的啊。[ 丙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漂荡,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一望到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自凭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叫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鸣着,猿持续地啼叫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俗事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9.A.相同, 白色的 ;/ 白色的 ; 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潭 。/ 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浮着。B.不同, 向上 ;/ 边、畔 ;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生长、伸展)。 / 孔子在河边说。C.不同, 从、自从 ;/ 在 ; 从谢灵运以来。 / 在三峡七百里(的范围)之内。D. 不同 , 是 ;/ 做、行 ; 实在是黄河的一处巨大险阻。 / 想到没有可以和(我)一同享受这快乐的人。故答案为:A10.ABD.正确;C. 丙文在描绘富春江一带奇山异水的过程中,通过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等语句,主要抒发的是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以及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而不是安贫乐道的情怀。安贫乐道侧重于安于贫困的生活并以坚守道德准则为乐,与文中表达的情感不符,所以该选项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11.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 漱:冲刷。 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从上面。 犹:好像,如同。故答案为:① 这块巨石当初是大禹开凿的,(黄河)河道中的水流冲刷(巨石),使河道变得宽阔。②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昏暗。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甲文写三峡夏水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夏季江水漫上山陵,阻断航道,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比不上水流的速度,体现出江水湍急迅猛。 乙文写孟门山水 “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迭,迄于下口”,浪高万寻、悬流千丈,水势宏大如发怒一般,波浪如击鼓、像山在奔腾,一直到下游都是湍急的水波,可见水的湍急迅猛。 丙文写富春江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如同奔跑的马,体现出水流的迅猛。 甲文春冬之时的水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与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景物,动静结合,展现出三峡之水的壮美。 乙文 “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水流交汇冲击,白色水汽如云,让观者感觉如雾露沾身,窥视深潭令人惊心,体现出孟门山水的壮美景观。 丙文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江水清澈碧绿,千丈深还能见底,水中游鱼和细石都清晰可见,与湍急的部分相配合,展现出富春江的壮美。 甲、乙、丙三个文段在描写水的特点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请从甲、乙、丙三个文段中任选一个,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水的特点的? 乙文的作者是如何通过描写孟门山水来表现其壮美景色的?故答案为: 水流湍急 ; 景色壮美(2024八上·广州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野望 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3.诗的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14.作者写“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这样的悠闲温馨之景有何作用?【答案】13.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染上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恬静。14.作者写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的悠闲温馨之景,与诗人自己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的孤独苦闷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衬哀情,通过描绘傍晚时分牧人驱赶着牛犊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归来的田园生活画面,衬托出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彷徨、孤独和惆怅,也表达了诗人归隐后的寂寞和苦闷心情。【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意象;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寄情山水【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画面描绘。描绘诗歌展示的画面时,首先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在翻译句子的基础上,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述。⑵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13.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句画面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是前提。其次,还要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丰富画面内容。“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两句,诗人从眼见所见,给我们勾勒了一幅秋之晚景图。一望无际的树林都染上了暮秋时分憔悴枯黄的颜色,连绵起伏的群山在夕阳的映照下都染上了萧瑟的暮光。故答案为: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染上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恬静。1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展现的是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美好画面。牧人驱赶着牛犊,猎马满载着猎物,在傍晚时分踏上归途,这体现了乡村生活的恬静和有序,充满了生活气息,给人以温馨、闲适之感。 然而,诗人在诗的开头就透露出自己的迷茫情绪,“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在黄昏时分徘徊不定,不知该归向何处。结尾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又表明诗人在这乡村之中,环顾四周却没有一个认识的人,只能追怀古代的隐士。这种孤独感与前面所描绘的温馨的田园画面形成鲜明的反差。 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手法,更加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如果直接抒发孤独苦闷,可能会显得比较单薄,而用美好的田园生活来衬托,就使得诗人的孤独和怅惘之情更加突出,让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诗人在归隐生活中的复杂心境,即对宁静田园生活的欣赏与自己无法融入其中的孤独之间的矛盾。故答案为: 作者写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的悠闲温馨之景,与诗人自己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的孤独苦闷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衬哀情,通过描绘傍晚时分牧人驱赶着牛犊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归来的田园生活画面,衬托出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彷徨、孤独和惆怅,也表达了诗人归隐后的寂寞和苦闷心情。(2024八上·广州期中)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第13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近期正在广州举办,小元整理了如下材料,并进行了分享。材料一:10月15日,第13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开门迎客首日,场馆内人头攒动,来自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采购商在展台前驻足洽谈,新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充分展现了“中国第一展”的市场号召力。本届广交会以“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开放”为主题,展览总面积15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7.4万个,设55个展区、171个专区。线下展参展企业超3万家,其中出口展企业约2.94万家,比上届增加近800家。现场展出新品115万件、绿色产品104万件、自主知识产权产品111万件,均比上届明显增长。从10月15日起至11月4日,广交会线下展将分三期举办,三期展会分别聚焦“先进制造”“品质家居”“美好生活”题材,广纳新质生产力。可以说,广交会每一次举办都如同一次全新的出发,吸引着全球的目光。(整理自2024年10月16日《羊城晚报》)材料二:从1957年成立至今,广交会历经风雨,从不间断。每年春秋两次的线下展,是全球“广交人”的盛大节日。广交会究竟有什么魔力,吸引全球生意人汇聚于此?广交会历经67载而经久不衰,其奥秘就在于提供了无限商机。在广交会,不仅能让你赚到钱,还能让你快速便捷地赚到钱,因为,这里主打一个“高效”。产品就摆在眼前,面对面交流,还可以现场砍价、提需求,甚至货比三家,很多工厂就在周边的珠三角,有必要还能来个实地考察。事实上,广交会不仅仅是一个产品展示区、生意洽谈平台,它背后依托的是世界工厂——珠三角,以及全球最大制造国——中国。这是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展会都无法与其媲美的地方,这或许就是广交会的最大魅力所在。历经多年蝶变升级,广交会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商贸展会,这里不仅能帮你敲开国际市场,还能快速了解技术前沿、把握行业趋势。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从谈生意开始,随着接触的增多、交流的深入,中国的参展商们与国外客商逐渐从生意伙伴变成朋友。而逛西关、叹早茶、体验地道粤菜,已经成为了国外客商们逛展之余的必备“节目”。来到广交会,走进广州,走到广东,走向中国……“老广交人”对岭南美食、岭南文化和中华文化的了解不断加深,他们还会极力推荐“新广交人”去打卡体验。一代代延续、一代代传承,广交会这个神奇的展会,在悄然间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交往的重要窗口与平台。(整理自2024年10月20日《南方日报》)材料三:面向2035年,广州加强大型会展优势,提升“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州博览会”等展会国际影响力,优化全市展馆功能布局,在琶洲、空港等地区规划建设一批会展综合体。作为会展之都,广州会展业竞争力指数2022年从全国第三跃居第一,会展业竞争力综合指数连续8年排名全国第一。近年来,广州会展业呈现出韧性强、活力足、发展势头好的特点。2023年办展场次和展览面积位居全国第二,吸引境外展客商超过205万人次,不断向全球会展业释放“广州引力”。2023年,广州各重点场馆累计举办展览373场,展览面积首次突破千万平方米(1089.5万平方米)。(整理自2024年10月15日《广州日报》)附:2022年中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排名总表(节选)排名 城市 会展产业竞争力 会展产业竞争力 会展基础设施竞争力 城市宏观环境竞争力 会展综合服务竞争力 城市会展业竞争力指数1 广州 79.113 28.395 81.964 78.884 72.461 68.5322 北京 31.533 78.000 88.988 88.035 51.607 62.7053 深圳 55.833 30.188 73.868 84.760 38.156 57.9724 成都 52.975 22.446 69.784 77.115 56.435 54.9315 上海 34.116 25.883 90.000 90.086 60.4555 54.6846 杭州 33.151 22.479 65.820 78.240 46.779 46.9197 南京 44.884 14.296 49.452 65.828 34.584 43.4298 长沙 44.598 17.779 48.319 59.398 36.052 42.4519 武汉 42.942 10.567 40.980 64.786 33.675 40.80510 重庆 33.218 17.617 40.806 74.333 23.727 38.186 材料四:在中国乃至世界城市发展史上,只有广州保持了千年不衰的贸易大港与商业城市的特殊地位,造就了全球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辉煌奇迹。从秦汉时期开始,广州就是现今中国境内最大的海外贸易港。15世纪末国际航道发生重大变化,新航路的东、西两线都经过广州。广州是全球经济贸易网络中的枢纽节点,最盛时与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贸易往来,商贸优势和市场基因深深根植于城市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之中。在全球最为权威的世界城市研究机构GaWC发布的2018年世界级城市名册中,作为港口城市的伦敦、纽约的建城时间都比广州短,亚洲最大滨海都市日本东京的历史只能追溯到400年前。与广州差不多同时期崛起的意大利威尼斯早已衰落,辉煌一时的荷兰鹿特丹也被众多城市赶超。综观全球,历史超过两千年、从未衰落、今天繁荣依旧的现代化商业城市,也只有广州了。(整理自王美怡等著《广州千年商都文化的历史轨迹与传承创新》)15.小元分享了整理资料时的发现,其中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 )A.2024年的广交会扩大了展览总面积,线下展参展企业与现场展出新品均比上届明显增长。B.广交会最大的魅力,是它集产品展示区和生意洽谈平台于一体,为商人提供了交易场地。C.相比北、上、深,广州的会展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均有明显优势。D.广州是全球唯一一个历史超过两千年、从未衰落、今天依然保持繁荣的现代化商业城市。16.小元分享了对广交会的研究,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交会应发挥岭南美食、岭南文化的优势,在会展期间促进旅游业发展。B.广州应充分利用广交会展示新技术、新产品,打开新兴产业的国际市场。C.广交会的举办,能够促进广州不断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就业机会。D.随着广交会不断向全球释放“广州引力”,广州经济体量已超伦敦、纽约。17.小元分析了四则材料的内容和作用,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介绍2024年广交会的基本情况,让我们领略到今年广交会的全新面貌。B.材料二介绍广交会之所以能够吸引全球各地的“广交人”汇聚于此的重要原因。C.材料三通过表格列数据,直观地呈现广州多年来稳居首位的城市会展业竞争力。D.材料四介绍广州作为贸易大港和商业城市的历史渊源,展现了广州的历史优势。18.请根据小元整理的材料,总结广州在举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方面具有的优势。【答案】15.A16.D17.C18.① 展会自身规模宏大且吸引力强 ②交易高效便捷③ 产业依托坚实 ④ 功能多元且具有前瞻性 ⑤ 城市历史底蕴深厚 ⑥ 会展业环境优越【知识点】概括说明内容;把握作者的见解;定位筛选、分析整合文中信息;非连续性实用类文本【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⑵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 筛选信息答题技巧: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①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补充、筛选、提取所需要的信息;②合理地概括信息;③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⑶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多则材料内容的探究:①要概括出每则材料的大意,分条阐述;②分析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找准中心话题,找出各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同中求异,异中求同;③围绕话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⑷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15.A.正确, 根据材料一,“本届广交会展览总面积 155 万平方米…… 线下展参展企业超 3 万家…… 现场展出新品 115 万件…… 均比上届明显增长”,可以明确 2024 年的广交会在展览总面积、线下展参展企业和现场展出新品方面都比上届有增长,该选项与材料内容相符。B.有误, 材料二提到广交会的最大魅力是 “其奥秘就在于提供了无限商机…… 不仅仅是一个产品展示区、生意洽谈平台,它背后依托的是世界工厂 —— 珠三角,以及全球最大制造国 —— 中国”,选项中只强调了产品展示和生意洽谈平台,没有提及背后依托的制造业优势,所以该选项与材料不符。C. 有误, 材料三的图表只是展示了广州、北京、上海、深圳会展产业竞争力指数的对比,没有提及企业竞争力和基础设施竞争力,所以无法得出广州在这两方面与其他城市相比有明显优势的结论,该选项与材料不符。D. 有误, 材料四说 “综观全球,历史超过两千年、从未衰落、今天繁荣依旧的现代化商业城市,也只有广州了”,这里是说在历史超过两千年、从未衰落且今天繁荣依旧的现代化商业城市这个范围内只有广州,但不是说全球所有城市中广州是唯一一个从未衰落且繁荣依旧的城市,该选项与材料表述不符,属于范围扩大的错误。故答案为:A16.ABC.正确;D.有误, 材料中并未提及广州经济体量与伦敦、纽约的比较,该选项无中生有,不正确。故答案为:D17.ABD.正确;C.有误, 材料三的表格展示了广州、北京、上海、深圳 2022 - 2023 年的会展产业竞争力指数对比,其中广州在 2022 年跃居第一,但不能由此得出广州多年来稳居首位的结论,该选项错误。故答案为:C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从材料一明确提取广交会在展览面积、展位数量、展区和专区设置以及参展企业数量等方面的数据,这些数据体现了广交会规模宏大的特点。 关注展会的主题、题材多样性以及每届展会呈现的新元素,如新产品等。同时,材料中提到的来自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参展商和采购商也是展会吸引力的体现,将这些内容进行整合,概括出展会自身规模宏大且吸引力强这一优势。 从材料二找到关于广交会交易方式的描述,如 “面对面交流,还可以现场砍价、提需求,甚至货比三家” 以及周边工厂便于实地考察的内容,这些信息都表明了广交会在交易环节的高效便捷,直接提取并总结这一优势。 根据材料二提到的 “它背后依托的是世界工厂 —— 珠三角,以及全球最大制造国 —— 中国”,理解这种产业依托的重要性,从而概括出坚实的产业依托是广州举办广交会的优势之一。 材料二阐述了广交会历经升级后的功能变化,“不仅能帮你敲开国际市场,还能快速了解技术前沿、把握行业趋势”,提炼这部分内容作为广交会功能多元且具有前瞻性的一个要点。 同样在材料二中,看到国外客商在逛展之余体验岭南文化的内容,认识到广交会在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将其概括为文化交流平台这一优势点。 材料四详细介绍了广州的城市历史,从秦汉时期就是贸易大港,在世界贸易中长期占据重要地位等内容,说明广州悠久的贸易历史为广交会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提取关键信息总结出这一优势。 从材料三获取广州会展业竞争力指数排名的信息,包括 2022 年跃居第一和连续 8 年排名全国第一,这些数据体现了广州会展业的竞争力优势。 关注 2023 年广州办展场次、展览面积、吸引境外展客商数量以及各重点场馆举办展览的情况等数据,通过这些数据表明广州会展业发展良好,能够为广交会的举办提供良好的行业环境支持,进而总结出这一优势。故答案为: ① 展会自身规模宏大且吸引力强 ②交易高效便捷③ 产业依托坚实 ④ 功能多元且具有前瞻性 ⑤ 城市历史底蕴深厚 ⑥ 会展业环境优越(2024八上·广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我的邻居吴冠中阎纲①九旬高龄的吴老,和我同住京南方庄小区。老人喜欢方庄,说这里有人气。旁边就是体育公园,我常在公园遇到他们老两口,他搀扶着她,缓缓地,一步一步。②第一次见吴老,我问他:“记得吗?我们报纸曾编发过你的专版,有你一帧正在写生的大幅照片……”吴老抢着说:“记得。”我说:“大标题很醒目﹣-《鲁迅是我的人格老师》!你注重绘画和文学的沟通,使人更理解你的绘画,也更理解你的散文。”③先前见过他在路边小摊上理发,后来在理发店也和他擦肩而过。这个“福云理发店”,优惠老人,只收五元。我去理发时,老板娘总会提到吴老,他是那里的老顾客。④邻居都知道这个很不起眼的小老头是个大画家,却不知道他的作品被拍卖过成百上千次。拥有万贯家产却“穷”得布衣素食。老头倔,价值几百万、几千万的传世名画一捐就是百多幅,消费却极端平民化。当理发店的老板娘得知这个老头的画卖到十多亿人民币的时候,她惊呆了,知道老人来小店理发绝非省钱图便宜。我问过吴老:“有消息称,你的一幅画又拍了四千多万元,创下新的纪录……”他____,然后说了句:“这都与我无关。”⑤吴老脑勤而心静,不大愿意接待访客,大家知趣,尽量不去打扰他。一次,约好去他家说事,踏进家门后我大吃一惊。他的住房同我家的一样大小,108平米,没有装修,依旧是洋灰地、木制的窗框窗格子,一应的原生态,书房之小,堪称斗室,哎呀,太委屈一个大画家了,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他的画作就是从这间普普通通的住房走出,进入国际画廊。⑥吴老以前常在楼下买煎饼,近年来,他不吃了。那个卖煎饼的安徽妇女对我说:“老头想吃,可就是咬不动了。”还说:“老头人好,没有一点架子。有一年,他送我一本挂历,说上面有他的画。”她还看见他亲自抱着字画从她身边走过,问他怎么自己抱着,他说抱得动的,没关系,马路边等车去。⑦他和相濡以沫的老妻又从公园的林间小道缓缓走来,不认识的人都把他们当作退休多年的老职工。她三次患脑血栓,严重失忆。他伴着她,寸步不离,肩并肩搀扶着,平和而亲昵。我遇上他,总是聊上几句,她也总是和我的小孙儿说几句话。⑧一天,又邂逅他和她。她飘着白发,扶着手杖,我的孙儿大声地喊:“奶奶好!”她无言地笑。《他和她》里正好写道:“她走在公园里,不相识的孩子们都亲热地叫她奶奶,一声奶奶,呈现出一个灿烂人生。”我便说:“吴老呀,你写的散文,特别是《他和她》,空谷足音。当下散文,写暮年亲情,无出其右者。”他摇头。我又说:“开篇普普通通的五个字'她成了婴儿'就打动人心。”他微微一笑。⑨多次接触后,我对吴老的文字观略有所悟,就是特别注重用文字表现感情内涵。吴老说:“我本不想学丹青,一心想学鲁迅,这是我一生的心愿。固然,形象能够表现内涵,但文字表现得更生动。愈到晚年,我愈感到技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涵,是千姿百态的生命,是令子孙后代肃然起敬的民族壮景。”⑩他丰满而瘦小,平易而固执,誉满全球却像个苦行僧。人们觉得怪异,其实,不难理解。他“一心想学鲁迅”,称鲁迅是自己的“精神的父亲”。回顾他坎坷的人生经历,读读他最满意的那幅油画《野草》,凝视鲁迅枕卧在杂花野草上瘦削却坚韧的头颅,这一切也许会变得很容易理解。1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老喜欢有人气的地方,不论是选择居住小区、出门散步,还是在小摊上理发,都显得与普通人无异。B.本文第⑧段,当“我”夸奖吴老的散文无人能及时,他“摇头”,说明吴老不喜欢“我”的阿谀奉承。C.本文从我的视角,叙述吴冠中的生活小事,从中表现出吴老的性格特征、亲情观念和艺术观点等等。D.吴老虽然外形瘦小,精神却非常饱满,其画艺和文采都相当出众,一心想学鲁迅,视鲁迅为人格导师。20.本文从正面和侧面对吴老的形象进行了塑造,请各举一例并简要分析。21.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⑴体会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邻居都知道这个很不起眼的小老头是个大画家,却不知道他的作品被拍卖过成百上千次。⑵在第④段横线上补充吴老说话时的神态或动作,并说明理由。他 ,然后说了句:“这都与我无关。”22.读完选文后,小文和小元对标题的理解产生了不同意见,请结合全文内容补全对话。小文:“吴冠中先生是誉满全球的大画家,以‘大画家吴冠中’为题就足以吸人眼球,而题目却是‘我的邻居吴冠中’,未免太普通了一些。”小元:“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认为,作者以‘我的邻居吴冠中’为题是因为 。”【答案】19.B20.正面描写 : “九旬高龄的吴老,和我同住京南方庄小区。老人喜欢方庄,说这里有人气。旁边就是体育公园,我常在公园遇到他们老两口,他搀扶着她,缓缓地,一步一步。” 直接描写吴老的日常行为,展现出他对生活环境的喜好和对妻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侧面描写 : “那个卖煎饼的安徽妇女对我说:‘老头想吃,可就是咬不动了。’还说:‘老头人好,没有一点架子。有一年,他送我一本挂历,说上面有他的画。’” 从侧面体现出吴老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21.⑴ “很不起眼” 一词用来形容吴冠中先生的外在形象 , 蕴含着作者对吴老那种平和、质朴品性的欣赏之情。⑵不动声色;理由:当听说自己的画能卖如此高价,吴冠中却能表现得如此平静,充分表现了他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22.作者以 “我的邻居吴冠中” 为题是因为这个题目更能突出吴冠中先生在平凡生活中的真实形象。 相比 “大画家吴冠中” 这种单纯强调其身份地位的题目,更富有生活气息和情感温度,也更能体现文章主旨,即展现吴冠中作为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生活气息的人的形象,而非仅仅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大画家形象。【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文章语言特点【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根据表格中给出的内容或特点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从段落中提取出相关的词或短语作答即可。⑵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⑶本题考查词语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结合词语所处的语境,弄清这个词语的表述对象,然后综合词义与表达效果这两方面因素进行揣摩。⑷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与作用。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标题的修辞义。2、分析标题的象征义。3、理解标题的双关义。4把握作者的情感出发点。19.ACD.正确;B.有误, 当 “我” 夸奖吴老的散文时,他 “摇头” 并不是因为不喜欢 “我” 的阿谀奉承。从吴老一贯的性格以及他对艺术、对文学创作的态度来看,他是一个谦逊且专注于内涵表达的人,“摇头” 更可能是他觉得自己的作品还有提升空间,或者不想过于张扬,并非认为 “我” 是在阿谀奉承,所以该选项理解错误。故答案为:B20.本题考查文章人物形象。 正面描写 :“九旬高龄的吴老,和我同住京南方庄小区。老人喜欢方庄,说这里有人气。旁边就是体育公园,我常在公园遇到他们老两口,他搀扶着她,缓缓地,一步一步。” 分析:直接描写吴老的日常行为,展现出他对生活环境的喜好和对妻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搀扶着她,缓缓地,一步一步” 细致地描绘出吴老和妻子相伴散步的场景,体现出他的温情和责任感,让读者看到他在生活中是一个重情重义、耐心细致的人。 侧面描写 :“那个卖煎饼的安徽妇女对我说:‘老头想吃,可就是咬不动了。’还说:‘老头人好,没有一点架子。有一年,他送我一本挂历,说上面有他的画。’” 分析:通过卖煎饼妇女的讲述来刻画吴老的形象。从妇女口中得知吴老想吃煎饼却咬不动,表现出吴老作为一个普通老人的一面,身体也会有衰老的情况。“人好,没有一点架子” 以及送挂历的细节,从侧面体现出吴老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即使是面对普通的小商贩,也能友善相待,展现出他谦逊、善良的品质。故答案为: 正面描写 : “九旬高龄的吴老,和我同住京南方庄小区。老人喜欢方庄,说这里有人气。旁边就是体育公园,我常在公园遇到他们老两口,他搀扶着她,缓缓地,一步一步。” 直接描写吴老的日常行为,展现出他对生活环境的喜好和对妻子无微不至的关怀。 侧面描写 : “那个卖煎饼的安徽妇女对我说:‘老头想吃,可就是咬不动了。’还说:‘老头人好,没有一点架子。有一年,他送我一本挂历,说上面有他的画。’” 从侧面体现出吴老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21.本题考查语句的赏析。⑴ “很不起眼” 一词用来形容吴冠中先生的外在形象,与后文所提及的他 “是个大画家” 以及作品拍出高价等成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通常人们印象中,大画家往往有着独特的艺术气质,在形象、举止等方面可能会比较引人注目,但吴老却是 “很不起眼” 的小老头模样,这样的描述凸显出他朴实无华、低调平凡的外在特征,让读者感受到他不以外在形象来彰显自己身份地位的谦逊态度,使吴老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真实,贴近生活。 ⑵联系语境可知,我对老先生说他的一幅画拍出了几千万的天价,听到这些话,他神色没有变化,还是那么平静,并且说这与他无关。他的这种神态表现了对于名利的淡泊与不看重,表现了作者对他高尚人格的赞美与崇敬之情。故答案为: ⑴ “很不起眼” 一词用来形容吴冠中先生的外在形象 , 蕴含着作者对吴老那种平和、质朴品性的欣赏之情。 ⑵不动声色;理由:当听说自己的画能卖如此高价,吴冠中却能表现得如此平静,充分表现了他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22.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 从文中可以看出,吴冠中虽为大画家且作品价值极高,但他生活在普通的居民小区,像普通老人一样在路边小摊理发、在楼下买煎饼、与老伴在公园散步,他的居住环境也极为普通。“邻居” 这一身份定位,让读者能从日常生活的视角去认识吴冠中,感受到他的平易、质朴与淡泊名利,拉近了读者与这位大艺术家的距离,使读者更易走进他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体会到他在平凡生活中所展现出的非凡人格魅力,相比 “大画家吴冠中” 这种单纯强调其身份地位的题目,更富有生活气息和情感温度,也更能体现文章主旨,即展现吴冠中作为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生活气息的人的形象,而非仅仅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大画家形象。故答案为: 作者以 “我的邻居吴冠中” 为题是因为这个题目更能突出吴冠中先生在平凡生活中的真实形象。 相比 “大画家吴冠中” 这种单纯强调其身份地位的题目,更富有生活气息和情感温度,也更能体现文章主旨,即展现吴冠中作为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生活气息的人的形象,而非仅仅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大画家形象。23.(2024八上·广州期中) 请以《又见记忆中的▲》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字数600字以上;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答案】又见记忆中的那片荷塘夏日的午后,阳光炽热得似乎要将大地烤化。我在回乡的途中,偶然拐进了一条熟悉的小径,那尽头,便是我记忆中的那片荷塘。记忆中的荷塘,是儿时的乐园。荷叶田田,像一把把撑开的绿伞,挨挨挤挤地铺满了整个池塘。荷花在绿叶的簇拥下,亭亭玉立,有的含苞待放,宛如羞涩的少女;有的半开半合,恰似温婉的佳人;有的全然盛开,就像盛装的舞者,在微风中轻舞着裙摆。那粉嫩的花瓣,白里透红,仿佛被天边的云霞染过一般。荷花的清香,幽幽地弥漫在空气中,甜而不腻,那是独属于夏日的芬芳,丝丝缕缕地钻进心底,让人沉醉。还记得小时候,我常和小伙伴们在荷塘边嬉戏玩耍。我们会折下一片荷叶,当作遮阳帽,在塘边追逐打闹,笑声洒满了整个荷塘。有时,我们会小心翼翼地趴在塘边,眼睛紧紧盯着水面,寻找着荷叶下那一群群游来游去的小鱼小虾。若是发现了目标,便会兴奋地挽起裤脚,赤着脚丫,轻手轻脚地走进塘里,双手慢慢合拢,想要将它们一网打尽。可那些机灵的小家伙,总是在最后一刻从指缝间溜走,只留下一圈圈荡漾的涟漪和我们懊恼的叹息。如今,又见这片荷塘,心中满是感慨。荷叶依旧是那么茂盛,荷花也依旧是那么娇艳,但曾经在荷塘边无忧无虑玩耍的小伙伴们,却已各自天涯,难再相聚。我缓缓走近荷塘,伸手轻轻触摸着一片荷叶,那粗糙的质感,带着岁月的痕迹,却又如此亲切。一阵微风吹过,荷叶沙沙作响,像是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站在荷塘边,我静静地凝视着这片熟悉而又有些陌生的景色,思绪飘回到了从前。那些美好的童年时光,如同这荷塘中的荷花,虽然会随着季节的更替而凋谢,但它们的芬芳,却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这片荷塘,见证了我的成长,承载了我太多的欢乐与梦想。【知识点】半命题作文【解析】【分析】 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补充题目中的 “▲” 部分,然后围绕完整的题目创作。体裁可以是记叙文、散文等,通过叙述、描写等手法来展现主题。 关键词为 “又见” 和 “记忆中的”。“又见” 强调再次见到,有重逢、重新体验之意;“记忆中的” 则指向过去的人、事、物或场景,表明文章的核心是围绕曾经在记忆里留下深刻印象并再次出现的对象展开,中心话题是关于回忆、重逢以及与之相关的情感与感悟。【题干分析】 开头可以采用回忆式、抒情式或悬念式等方式引入主题。例如回忆式开头:“在时光的长河中徘徊,那些记忆的碎片如繁星闪烁。而当那一抹熟悉的身影 / 景象再次映入眼帘时,心中泛起层层涟漪。又见记忆中的 [补充题目内容]。” 在文章主体部分,要详细描述所补充的 “记忆中的” 对象是什么。如果是 “又见记忆中的老房子”,则可以描写老房子的外观,如 “那斑驳的墙壁,爬满了岁月的藤蔓,青灰色的瓦片在阳光下透着古朴的光泽,木质的门窗仿佛还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通过具体的描写让读者清楚地了解记忆中的对象的特征。 深入探讨为什么这个对象会留在记忆中以及再次见到它时内心的触动原因。以 “又见记忆中的校园操场” 为例,可能是因为在操场上度过了无数欢乐的课间时光,有与同学们一起嬉戏玩耍、参加运动会的热血回忆,再次见到操场,那些美好的青春记忆涌上心头,让人感慨时光的飞逝和青春的珍贵。通过阐述原因,使文章的主题得到深化,让读者理解这种记忆和重逢背后的情感价值与人生意义。【立意提取】①人物类立意: 如 “又见记忆中的恩师”,可以描述恩师的教诲对自己成长的重要影响,重逢时看到恩师的白发和依然关切的眼神,体会到师恩的厚重,表达对恩师的敬重与感恩,以及对师生情谊的珍视,从个人成长和情感传承的角度立意。②地点类立意: 以 “又见记忆中的老街” 为例,通过描写老街的兴衰变化,如曾经的热闹繁华与如今的落寞,回忆在老街上的童年趣事、邻里之间的温馨互动,思考城市发展对传统地域文化的冲击,从文化传承与变迁的角度立意,表达对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的怀念与保护意识。【点评】 作者在描写荷塘景色时,运用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 “荷叶田田,像一把把撑开的绿伞”“荷花在绿叶的簇拥下,亭亭玉立,有的含苞待放,宛如羞涩的少女” 等,将荷叶的形态和荷花的姿态描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了荷塘的美丽与宁静。同时,对荷花清香的描写 “幽幽地弥漫在空气中,甜而不腻,那是独属于夏日的芬芳,丝丝缕缕地钻进心底,让人沉醉”,从嗅觉的角度进一步渲染了荷塘的迷人氛围,使整个画面更加丰满,富有感染力。(2024八上·广州期中) 名著导读24.班级开展名著阅读活动,请你填写阅读记录卡的空缺处。阅读策略 内容呈现 知识积累关注人物 他是一个大个子,像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以两把大菜刀闹革命,组织起农民革命武装,以行军神出鬼没著称。 这里的“他”是: ① 关注情节 斯诺在书中写道:“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② 关注评价 斯诺在书中这样评价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人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言。” 这次“大迁移”指的是: ③ 25.《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有同学阅读整本书后写道:“红军是人,是疯子,更是神”,请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24.贺龙;西安事变;红军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士气和意志依然坚强。25.示例一:我认为红军是人,是平常人,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也有平常人的爱好。如有的红军战士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喜欢唱歌,有的特别爱马。示例二:我认为红军是“疯子”,他们面对困难坚定不移,有时还会采取异乎寻常甚至极端的方式,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如在“飞夺泸定桥”一役中,泸定桥上面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敌军的机枪阵地,没人会想到红军竟然在这样凶险的情形下坚持过桥。示例三:我认为红军是神,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们翻越数座大雪山,渡过几十条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最终突破了敌军的重重包围,真是神奇!【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对作品的体验感受;《红星照耀中国》【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名著的人物以及相关情节的识记和分析能力。解答时,根据自身对名著人物及相关情节的了解作答即可。⑵ 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体验和感受。从名著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表达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24.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和名著内容识记。①根据《红星照耀中国》第二章《到红色首都去的路上》第三节《关于贺龙》原文“‘贺龙的外表怎么样 ’我问李。‘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可知“他”是贺龙。②根据《红星照耀中国》原文“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作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可知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西安事变”;为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③根据《红星照耀中国》第五章《长征》第四节《通过大草地》原文“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撤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往昔”概括称为“大迁移”而不是“溃退”的原因即可。故答案为:①贺龙 ②西安事变③红军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士气和意志依然坚强。25.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鉴赏。《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作品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到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同时深入分析、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本题是主观性的试题,作答时需结合作品具体内容和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来分析作答。如认为是“神”,可从红军所创造的人类奇迹角度来分析作答;若认为是“疯子”,可从红军面对困难奋不顾身的品质方面分析;若认为是“人”,可从红军指战员与正常的人一样生活和工作的角度来分析。本题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我认为红军是人。首先,红军在大渡河以北爬上了一万六千英尺的大雪山,由于当时已经是6月,红军战士衣衫单薄,且战士大都是南方人抵御严寒能力较弱,很多战士被冻死,有一个军团三分之二的驮畜在这里死掉,成千上万的战士失去生命;其次,红军接下来又爬过了邛崃山脉、梦笔山、打鼓山,又损失了不少人,他们也是人,也有着普通人的生老病死,但他们意志坚定,目标明确,为了革命事业而忘我奋斗。示例二:我认为红军是“疯子”。根据原文“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发生在路上某个地方,总共有15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一共368天,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18天用在夜间行军上。休息下来的100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56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5000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44天,平均每走114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即近24英里,一支大军在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等内容可知,他们是一群不怕死不知道死的疯子,创造了作者眼中的奇迹。示例三:我认为红军是神。红军长征时不畏艰险,从“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可感受到他们是神。他们面对只有大铁索的泸定桥,面对敌人的猛烈攻势,没有丝毫畏惧,他们拥有“神”的意志,他们不惧生死,勇往直前,一次又一次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完成了“神”才能完成的任务。故答案为:示例一:我认为红军是人,是平常人,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也有平常人的爱好。如有的红军战士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喜欢唱歌,有的特别爱马。示例二:我认为红军是“疯子”,他们面对困难坚定不移,有时还会采取异乎寻常甚至极端的方式,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如在“飞夺泸定桥”一役中,泸定桥上面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敌军的机枪阵地,没人会想到红军竟然在这样凶险的情形下坚持过桥。示例三:我认为红军是神,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们翻越数座大雪山,渡过几十条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最终突破了敌军的重重包围,真是神奇!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学生版).docx 广东省广州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