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4.3 平面镜成像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4.3 平面镜成像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4.3 平面镜成像
教科书 书 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年7月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学生能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包括像与物的大小相、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能用这些特点解释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照镜子、水中倒影,构建起光的反射在平面镜成像应用中的直观观念。 科学思维:通过设计并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成像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逻辑推理能力;对比实像与虚像形成过程,提升学生比较分析思维,学会从现象深入本质剖析光学问题。 科学探究:熟练操作实验器材,蜡烛、玻璃板、刻度尺,准确记录像与物的位置及大小数据,学会评估实验误差,增强实验探究技能与科学严谨态度。 科学态度与责任:在小组合作实验中培养团队协作精神,认识到平面镜成像规律在光学仪器、建筑装饰多领域的广泛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对生活生产的重要推动,激发学生运用物理知识改善世界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特点;明确虚像概念,理解虚像形成原理及观察方法。通过实验亲身体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让学生扎实理解核心知识。 难点:设计实验时何巧妙解决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准确测量问题。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照镜子,大家有没有留意过镜子里那个 “自己” 呢?它和真实的我们究竟有着怎样的奇妙关系?现在,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惊喜。(拿出一面大的穿衣镜,放在教室前方显眼位置)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来,站在镜子前,做几个不同的动作,比举手、侧身、微笑,其他同学仔细观察镜子里同学的像与他们本身的动作有哪些异同。 (同学们踊跃参与,观察后纷纷发言) 有的同学说:“镜子里的人和本人左右是相反的!” 还有同学补充:“大小好像是一样的。” 非常棒,大家观察得很细致!镜子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其中蕴含的成像奥秘可远不止这些表面现象哦。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神奇世界,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二、知识新授 (一)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实验准备 接下来,咱们就要通过实验来探寻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老师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实验器材:这里有一块平面镜、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一块透明玻璃板(与平面镜大)、一张大白纸、刻度尺、火柴。大家先思考一下,为什么要准备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呢?还有这透明玻璃板又能起到什么独特作用呢? (同学们小声讨论,满脸疑惑) 老师来给大家点提示,两支相同蜡烛,一支放在镜前,另一支放在镜后,通过对比它们的位置、大小关系,也许就能找到成像特点的关键线索;而透明玻璃板呢,它既能像镜子一样成像,又能让我们透过它看到后面的情况,方便我们进行一些特殊的操作和观察哦。现在,各小组开始动手组装实验装置吧,把大白纸平铺在桌面上,用刻度尺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垂直立在直线上,模拟平面镜的位置。 (二)实验操作与观察 点燃蜡烛 A,把它放在玻璃板前面合适位置,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 A 在后面所成的像。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个像,它是清晰的还是模糊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呢? (同学们齐声回答:“清晰的,正立的!”) 接着,将蜡烛 B 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 B 的位置,从各个角度观察,直到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这一步很关键哦,大家要多调整几次,确保精准重合。各小组动作轻点,注意别碰倒蜡烛,要是不小心把蜡烛弄倒了,火苗可是很危险的。哪位同学来说说,当蜡烛 B 和蜡烛 A 的像重合时,你发现了什么? 一位同学兴奋地举手说:“我发现蜡烛 B 和蜡烛 A 看起来大小一模一样!” 保持蜡烛 A 和 B 的位置不变,老师再给大家一个新任务。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蜡烛 A 和蜡烛 B 到玻璃板的距离,把数据记录下来,每个小组至少测量三次,看看能得出什么规律。另外,再用铅笔在白纸上沿着玻璃板和蜡烛的位置做好标记,方便后续分析。 (各小组分工明确,认真测量、记录,教师巡视指导,纠正测量姿势和读数误差问题) (三)归纳总结成像特点 好了,各小组都差不多完成实验了吧。咱们一起来汇总一下实验成果。刚才大家通过实验观察,发现蜡烛 B 能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了什么呀? 同学们异口同声:“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 非常正确!那测量蜡烛到玻璃板距离的数据又揭示了什么规律呢? 有小组代表汇报:“我们组三次测量,蜡烛 A 和蜡烛 B 到玻璃板的距离都相,说明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相的。” 大家总结得太棒了!除此之外,咱们一开始就发现像和物体是正立的,而且刚才还有同学提到像和物体左右相反,结合起来,这就是平面镜成像的关键特点:平面镜成正立、大的虚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 “虚像” 这个概念,同学们摸一摸蜡烛 B,能摸到蜡烛 A 的像吗?显然不能,因为这个像不是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所以我们无法在光屏上承接,这样的像就是虚像。 (四)平面镜成像原理讲解 咱们知道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那为什么平面镜能成这样奇特的像呢?现在老师借助光的反射知识,给大家讲讲背后的原理。 (教师在黑板上画图,用带箭头的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 大家看,物体上一点 S 发出无数条光线射向平面镜,这些光线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进行反射,反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可是我们的眼睛有个小 “误会”,它会顺着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去寻找光源,感觉这些光线好像是从镜子后面 S’点发出来的,于是 S’点就是 S 点在平面镜里的像。整个物体各个点都是此成像,最终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完整虚像。大家结合这个光路图,再回顾一下光的反射定律,是不是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理解得更透彻了?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光路传播过程,巩固一下这个重要知识点。 三、生活应用拓展 咱们了解了平面镜成像这么多知识,其实它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最常见的就是家里的镜子,方便我们整理仪表。除此之外,像舞蹈教室、练功房四周墙壁上挂满的大镜子,大家想想这有什么作用呢? 一位热爱舞蹈的同学立刻回答:“能让舞者看到自己全方位的动作,及时纠正姿势,因为镜子里能成完整的像,和自己动作一模一样,就像有个老师时刻在旁边示范一样。” 汽车的后视镜也是平面镜,不过是凸面镜,利用了它成像的一些变形特点,让司机能看到更大范围的后方路况,保障行车安全。谁能说一说凸面镜成像和咱们今天学的平面镜成像有哪些不同呢? 一位善于思考的同学分析道:“凸面镜成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不像平面镜成大的像,而且凸面镜能看到更广视角,但是像的清晰度和大小就不平面镜成像准确了。” 在一些狭小的店铺里,商家常常会在墙壁上挂大平面镜,这又是为什么呢? 同学们纷纷抢答:“可以让店铺看起来空间更大,因为平面镜成像能造成空间延伸的视觉效果,反射出更多店内景象,给人宽敞的错觉。” 通过这些生活实例,大家是不是越发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学好物理能让我们更懂生活呢? 四、课堂练习巩固 一个身高 1.8m 的人站在平面镜前 2m 处,他在镜中的像高为____m,像与他相距____m。当他向后退 1m 时,像的大小____(填 “变大”“变小” 或 “不变”)。 (同学们迅速作答,教师请一位同学讲解思路) 这位同学说:“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体大小相,所以像高 1.8m;像和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人站在镜前 2m,像到镜也是 2m,所以相距 4m;人后退,像大小不变,因为像始终和物体大。” 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之间的距离应为 5m。现因屋子太小而使用了一个平面镜,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3m,那么人到平面镜的距离应为____m。 (同学们稍作思考,开始计算) 有同学举手回答:“像和物体到平面镜距离相,视力表像到平面镜 3m,人与视力表像要相距 5m,所以人到平面镜距离就是 5 - 3 = 2m。” 教师针对同学们的作答情况进行点评,再次强调平面镜成像特点在解题中的关键运用,强化知识点理解。 五、课堂总结回顾 同学们,这节课咱们像小小科学家一样,通过实验探究、原理剖析、生活实例挖掘,深度了解了平面镜成像的奥秘。咱们不仅掌握了平面镜成像正立、大、虚像以及像距与物距相这些特点,还明白了背后光的反射原理,更领略了物理知识在生活各场景中的奇妙应用。希望大家课后多留意身边平面镜,重温这些知识,说不定还能发现更多有趣的物理小细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