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光的反射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光的反射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题 光的反射
课型 新授课口 复习课口 试卷讲评课口 其它课口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共分成三部分内容:光的反射定律、光路的可逆性、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知识,光的反射定律是光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理解平面镜、球面镜作用的基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现代社会,光学知识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习本章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许多现象。本节课光的反射在知识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已经学习了前一节课的光的传播的有关知识,知道光源的概念以及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初步掌握了光的反射规律探究的基本知识,同时在生活中学生也知道一些有关光反射的现象。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还处于物理学习的初级阶段,好奇心比较强,也比较好动和好问,但学习主动性和毅力不够,抽象思维不够完善,对知识理性认识不足,更多的偏于感性认识。同时,学生的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激发学生兴趣,大量展示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给予学生充分的表象认识,也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亲自动手,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当然,教师也要在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学习目标: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能说出光反射的规律,了解入射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含义,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通过身边的事例和实验现象,能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重难点: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能说出光反射的规律,了解入射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含义,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评价任务: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2)体验和感悟人眼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 3)通过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的体验。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评活动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导入新课 情景引入: 思考:人的眼睛发光吗? 人的眼睛是接收光的感觉器官,人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由于有光进入人的眼睛而引起的一种感觉。 人类的五种感觉:眼睛→视觉,耳朵→听觉,鼻子→嗅觉,舌头→味觉,皮肤→触觉。 思考:反射与视觉的关系 ◆探究活动1: 提出问题: (1)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 (2)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3)需要观察或测量什么?怎样选择器材? 环节二:展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点。 环节三:自主学习,展示学习成果 指导学生学习课本 环节四:讲授新课 一、光的反射定律 1.光的反射现象 水中倒影 照镜子 2.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器材装置: 铅笔、刻度尺、量角器 (2)实验过程: 观察对比 (3)实验结论: ①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②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光路图:“一点”“三线”“二角” 法线:通过入射点与镜面垂直的直线。 ◆探究活动2:请同学们用实验桌上的器材,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观察 多次测量 实验表格设计: 入射角∠i /°反射角∠r /°
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思考:如果一束光线沿着反射光线的路径入射,那么 新的反射光线在哪呢? 实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注意:①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 ②当光垂直反射面入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 。 实例分析:在教室中,甲同学能从镜子中看到乙同学,同学们想一想,乙同学能从镜子中看到甲同学吗? 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当平行光线射到光滑镜面上时,反射光线仍为平行光线,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2)镜面反射现象 坚决抵制光污染——镜面反射 2.漫反射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当平行光线经粗糙的平面反射后,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2)看得清黑板上的粉笔字——漫反射 “黑板反光”时,看不清上面的粉笔字——镜面反射 注意:漫反射能使我们看清楚不发光的物体。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三、生活中反射的应用 环节五:课堂小结 问:学到了什么? 展示本节知识点 播放实验视频 一、基本知识 1.光的反射现象 2.反射定律的内容 3.反射的种类:镜面反射、漫反射 4.生活中反射的应用 二、基本实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三、基本方法:观察法、对比法 环节六:达标测评 课件出示达标题和中考题,引导学生做题并及时评价。 1.光与镜面成30 角射在平面镜上(如图),反射角多大?试根据反射定律画出反射光线。 2.一束光线射在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为30 ,则 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 A.60 B.90 C.120 D.150 3.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发生了__________的缘故。反射时每条光线都___________反射定律。黑板反光时,我们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这是由于光在黑板上发生了_________。 4.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用它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试着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钮,也可以控制电视。这是为什么? 5.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则从侧面看去(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6.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小明选择用可以弯折的纸板的目的: 。 (2)他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 环节七:作业 课本:P76 手动脑学物理1~5 活动、思考、交流 齐读目标 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课前预习题,展示答案 回顾、思考、 总结 实验、观察、 总结 实验、观察、 对比、思考、总结 思考、实验、 观察、总结 观察、思考、合作、实验、 总结 多个学生谈收获, 读背,同时学生观看实验 独立完成,思考、回答、 交流,抢答 独立完成 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入手,通过探究活动来感知反射的存在,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有亲切感,乐于探究。 目标明确,学习有目的性。 学生学会简单的,发现不会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主动求知的意识。 通过教师设计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验获得成就感。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对比归纳的方法总结出反射定律的内容,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加强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学生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体会如何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问题。 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学以致用。 学生通过了解生活中的反射的应用,体会物理学的魅力。 总结本节学习内容,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强化记忆。 通过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学生对反射知识的认识。 及时巩固本节课重点,紧扣中招导向。 巩固光的反射。
板书设计: 光的反射 一、光的反射定律 1.光的反射现象 2.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 (2)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 2.漫反射 注意:漫反射能使我们看清楚不发光的物体。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三、生活中反射的应用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在光的反射教学中是以实验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通过实验来总结归纳光的反射规律。本实验是学生在光学学习中碰到的第一个探究数量关系的实验,要提醒学生及时记录实验数据,从各个方面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锻炼学生设计实验数据表格的能力。另外,本节探究的结果比较容易获得,探究过程比较好把握,所以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对表现积极的学生应给予鼓励和表扬。本节课由生活中反射现象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实验,从直观上引导学生感知光的反射效果,带给我们生活的快乐和自然界的神奇,感受到了科学的力量,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到物理的有用性和重要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反思与改进: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又不拘泥于教材。本节课内容都是学生关心和比较感兴趣的,丰富了教材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动脑的习惯,提升了实践操作能力。 2)在互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碰撞的不够,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草草得出结论,学生实验设计和进行略感生涩,体现了我的教学经验,技能还很欠缺,以后要注意学习和改进,多多训练学生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及创新,光的反射定律作图是难点,后续教学中加以训练巩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