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北省高考地理真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年河北省高考地理真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河北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地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近年来,四川雅安依托自然资源优势,结合现代科技,发展鲟鱼智慧养殖(图1),利用数字化平台实时监控、自动投饵、种鱼跟踪,对鲟鱼生长过程进行全方位管理。在鲟鱼养殖基础上,当地开发了特色餐饮、乡村度假、科普研学等项目,渔旅融合进一步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红利惠及当地群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雅安应用智慧养鱼技术,主要是为了( )
A. 改善区域生态 B. 扩大市场范围
C. 增加当地就业 D. 增强产业实力
2. 从“智慧养鱼”到“渔旅融合”,雅安乡村振兴之路更加注重产业的 ( )
A. 空间集聚 B. 拓展升级
C. 品牌建设 D. 规模扩张
西安(34°17'N,108°55'E)是连通我国东、西部的重要物流节点。2024年3月26日,我国首趟快递电商多联快车(干线铁路运输+两端集装箱配送)班列从西安出发,38小时后抵达乌鲁木齐(43°47'N,87°37'E),较传统公路运输方式用时缩短约5个小时。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西安成为我国东、西部之间重要物流节点,主要缘于( )
A. 先进的科学技术 B. 雄厚的经济基础 C. 优越的地理位置 D. 庞大的人口数量
4. 西安至乌鲁木齐快递电商多联快车班列的突出优势是( )
A. 降本增效 B. 转运方便 C. 机动灵活 D. 服务优质
5. 该趟班列首发当日,乌鲁木齐比西安( )
A. 日出时刻早 B. 正午太阳高度大 C. 白昼时间长 D. 日落方位略偏南
L庄地处冀西北,属半干旱气候,资源环境承载力低,为缓解人地矛盾,逐步形成了以水定畜的农业生产传统。近年来,L庄招商引资,组建种植合作社,绿化荒山,助力京津冀绿色屏障建设。下图示意L庄的人地关系,既包括L庄内部人地关系(Ⅰ),也包括L庄与外界的人地关系(Ⅱ和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制约L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条件是( )
A. 水资源量 B. 空气质量
C. 土地面积 D. 矿产储量
7. 近年来,L庄招商引资和助力京津冀绿色屏障建设,体现了( )
A. Ⅰ B. Ⅰ、Ⅱ
C. Ⅱ、Ⅲ D. Ⅰ、Ⅱ、Ⅲ
飓风是生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暖水海域的强低压中心。北大西洋热带海域西部飓风生成较多而东部较少。下图示意某年9月北大西洋热带海域沿18°N的水温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北大西洋热带海域东部较少生成飓风,主要是受( )
A. 海区形状影响 B. 海水温度限制
C. 入海径流干扰 D. 海水密度制约
9. 图中海水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为( )
A. 东部表层较低,垂向变化较小 B. 东部表层较高,垂向变化较大
C. 西部表层较低,垂向变化较大 D. 西部表层较高,垂向变化较小
10. 直接导致图示海域东、西部垂向水温变化差异大的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 B. 海水运动
C. 海底地形 D. 盛行风向
地处鲁南低山丘陵区的羊庄镇及周边区域,碳酸盐岩广布,溶蚀空隙和断裂发育,水循环条件和地下水储集条件良好,被划为地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近年来,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双重因素影响,区域地下水位大幅下降,部分河流出现季节性断流。下图示意羊庄镇及周边区域某年地下水等水位线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庄里村的地下水流向是( )
A 自西北向东南 B. 自东向西
C. 自东北向西南 D. 自北向南
12. 推测东石楼村附近地下水等水位线出现低值闭合现象的原因是当地( )
A. 过度开采地下水 B. 地表蒸发加剧
C. 推广节水型农业 D. 大气降水减少
13 考虑区域地质条件,枯水季节地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应重点管控( )
A. 水库的渗漏污染 B. 地下水平径流污染
C. 河流的渗漏污染 D. 地表垂直渗流污染
太湖流域西苕溪冲积平原降水丰沛,从上游到下游海拔逐渐降低,坡度逐渐平缓,水网密度增大,农田越来越破碎。在与自然长期共处中,当地先民打造了与环境相适应的集防灾、居住与生产功能于一体的 —圩田人居系统。圩田指滨湖平原筑堤围出的田地, 田是上、中游平原的高堤圩田。下图为上游河谷 田、中游平原 田和下游滨湖圩田人居系统样方(2km×2km)。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上游河谷 田高筑围堤、建库引水,主要是为了( )
A. 防洪抗旱 B. 防洪排涝
C. 排涝排渍 D. 抗旱排渍
15 从上游到下游,聚落( )
A. 规模先增后减 B. 密度先升后降
C. 形态均呈带状 D. 选址近田远水
16. 在 —圩田人居系统中,上、中、下游的特色农业生产模式依次为( )
A. 水稻桑鱼—桑基鱼塘—稻麦油茶 B. 水稻桑鱼—稻麦油茶—桑基鱼塘
C 稻麦油茶—桑基鱼塘—水稻桑鱼 D. 稻麦油茶—水稻桑鱼—桑基鱼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德国莱茵——鲁尔城市群(图)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典型代表,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市场与政府共同推动下,该区域对煤炭、钢铁、化工等重工业进行改造,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实现了产业转型(表)。凭借发达的轨道交通,各城市协调发展,形成了区域一体化格局。
主中心城市 2019年主要产业部门
a.杜伊斯堡 钢铁、物流、精密仪器制造
b.埃森 管理咨询、法律、会计
c.多特蒙德 保险、物流、电子商务
d.杜塞尔多夫 广告、服装、会展、物流
e.科隆 化学、汽车、传媒
(1)据图凝炼体现该城市群空间结构特点的关键词。
(2)概述该城市群主中心城市产业转型发展的特征。
(3)说明轨道交通对该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作用。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土和黑钙土是嫩江流域的典型土壤,多分布在广阔平坦的阶地面上(如下图)。分布在二级阶地(T2)上的黑土,形成时期气候暖湿;分布在一级阶地(T1)上的黑钙土,形成时期气候暖干,淋溶作用强度发生了变化,土壤剖面出现钙积层,钙积层过浅不利于作物稳产高产。近百年来,因过度开垦,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国家粮食安全。
(1)简述嫩江及其阶地对沿岸土壤形成的促进作用。
(2)指出嫩江沿岸黑土和黑钙土形成的先后顺序,说明气候对二者土壤剖面差异的影响。
(3)为落实“藏粮于地”,提出黑钙土的保护与利用措施。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滨里海盆地南邻里海,东邻乌拉尔山,油气资源丰富。盆地东部发育一套巨厚盐层,在乌拉尔造山运动产生的区域挤压力和上覆地层差异压力等共同作用下,盐发生塑性流动,导致盐底辟构造形成(图)。盐层不仅为其下伏泥灰岩(可生油气且可储油气)中的油气藏提供了优质封盖层,也为其上覆砂岩(不生油气但可储油气)中的油气藏提供了封堵条件。
(1)据图说明滨里海盆地东部盐底辟构造的形成过程。
(2)从成因和发育过程角度,尝试定义“盐底辟构造”。
(3)在图(d)地层中,存在由盐层封堵(盖)而利于油气成藏的部位,请用“●”在盐层中的上覆地层和下伏地层中各标出一个来。
河北省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地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题答案】
【答案】1. D 2. B
【3~5题答案】
【答案】3. C 4. A 5. C
【6~7题答案】
【答案】6. A 7. C
【8~10题答案】
【答案】8. B 9. D 10. B
【11~13题答案】
【答案】11. C 12. A 13. A
【14~16题答案】
【答案】14. A 15. B 16.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道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多核心(多中心、多节点)、多层次(等级化、多层级)、网络化(互联互通)。
(2)实现了向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形成自身优势产业部门;产业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分工协作。
(3)提高了城市间可达性;促进了城市间要素流动;轨道交通网络强化了(主)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提升了城市群整体(创新) 功能。
【18题答案】
【答案】(1)嫩江(河流)搬运堆积,为成土提供物质基础;河流阶地发育稳定期时间长,利于成土;广阔
平坦的阶地面上,土壤侵蚀较慢,利于保持。
(2)黑土形成早,黑钙土形成晚。影响:黑土形成时期气候暖湿,降水多,淋溶作用强,无钙积层;黑钙土形成时期气候暖干,降水少,淋溶作用弱,钙物质在土壤下部淀积,形成钙积层。
(3)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提升有机质含量;(因时因地)深耕,打破钙积层;通过侵蚀沟治理、等高耕作、秸秆覆盖等措施,防控水土流失,保土、保水、保肥。
【19题答案】
【答案】(1)(a)盐层沉积,无变形;(b)盐上覆地层沉积,为盐层变形 提供压力;(c)受乌拉尔造山作用影响,盆地东缘挤压抬升,斜坡变 陡,盐向坡下流动、沿途聚集,差异压力使盐上拱、上覆地层隆起; (d)东缘持续挤压抬升,盐继续流动、聚集,差异压力作用加强,盐 上拱,刺穿上覆地层,形成盐底辟构造。
(2)盐底辟构造是指在区域挤压力和上覆地层差异压力共同作用下,盐发生塑性流动,上拱或刺穿上覆地层,使上覆地层隆起所形成的背斜构造。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