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聚仁中学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七年级科学试题卷(含答案 1.1-4.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聚仁中学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七年级科学试题卷(含答案 1.1-4.1)

资源简介

聚仁中学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七年级科学试题卷
2024.12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问卷和答卷两部分,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案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
A.彗星运动 B.植物生长
C.猎豹飞奔 D.蜗牛爬行
2. 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
A. 酒精溅出 B. 液体喷出 C. 污染试剂 D. 液体溅出
3. 下列估测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
A.某初中生百米赛跑用了7s
B.上课的教室内空气的体积约为20m3
C.洗澡水的温度约为 43℃
D.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为 150cm
4. 以下自然现象不属于生物的适应性的是( ▲ )
A. 落叶阔叶树秋天落叶 B. 青蛙在8℃以下进入冬眠状态
C. 家养宠物改吃人工饲料 D. 四季鲜花都能在温室内开放
5. 小科四次测量科学课本的宽度,结果分别为18.47cm、18.46cm、18.10cm、18.49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科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
B.18.10cm中最后一位“0”无意义,可以去掉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为了让结果更具普遍性
D.最后结果应记作18.47cm
6.鱼类家族要举行趣味运动会。一大早,鲸鱼、鲫鱼、鳄鱼、章鱼、娃娃鱼、小黄鱼、鲨鱼、鲤鱼、甲鱼、鲈鱼纷纷赶来。运动会组委会在赛前对报名选手进行了严格的资格审查。其中不具备参赛资格的是( ▲ )
A.鲸鱼、鳄鱼、章鱼、娃娃鱼、甲鱼 B.鲸鱼、鳄鱼、娃娃鱼、鲨鱼
C.鲸鱼、鳄鱼、章鱼、小黄鱼、甲鱼 D.鳄鱼、鲫鱼、章鱼、甲鱼
7. 下列各经纬网示意图中的 M点所代表的地点中,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是( ▲ )
A. B. C. D.
8. 下列实验设计中,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宇宙膨胀的是( ▲ )
①将掺有一些葡萄干的面包坯在烤箱中烘烤 ②将一只表面画着一些小圆点的气球吹起 ③将一滴红墨水滴入水中 ④放飞氢气球的情景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9. 小明和小红在家自制量筒。如图所示,他们分别选择了玻璃杯和塑料瓶作为材料,经过测量发现,玻璃杯最多可以装200mL水,塑料瓶最多可以装450mL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玻璃杯量程大,刻度不均匀 B. 玻璃杯量程小,刻度均匀
C. 塑料瓶量程大,刻度均匀 D. 塑料瓶量程小,刻度不均匀
10. 科研人员为了研究食物对蟑螂生长的影响,将刚刚孵出的蟑螂分甲、乙、丙、丁四组,分别喂含不同营养的食物,如右表。表中的数字代表所含不同成分的多少,“—”表示没有此成分。哪一组是这个实验的对照组( ▲ )
甲 乙 丙 丁
抗生素 — 0.1 0.1 0.1
维生素 0.5 — 0.5 0.5
蛋白质 44 44 44 —
脂 质 55 55 55 55
淀 粉 66 66 66 66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1. 某同学在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的细胞有重叠现象,不易观察。此时,他可采取的方法是( ▲ )。
A. 换用高倍目镜或物镜重新观察 B. 移动装片,寻找合适的观察视野
C. 选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反光镜 D. 换凹面镜并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
12. 如图所示是一种利用健身球设计的充电器,在转动球的时候就可以给电池充电,这时健身球里面的装置相当于一个微型发电机。转动球的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能量形式是( ▲ )。
A.电能 B.光能 C.化学能 D.机械能
13. 根据下列脊椎动物二歧分类检索表,可以确定共同特征最少的两种生物是( ▲ )。
la体外长有毛皮,胎生………………………………………………………………甲
1b体外没有毛皮,卵生………………………………………………………………2
2a体外长有羽毛,体温恒定…………………………………………………………乙
2b体外无羽毛,体温不恒定…………………………………………………………3
3a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丙
3b皮肤湿润,在水中产卵……………………………………………………………4
4a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在水中或陆上生活,用肺呼吸,有四肢…丁
4b幼体、成体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无四肢,用鳍划水……………………戊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戊和甲
甲 乙 丙 丁
抗生素 — 0.1 0.1 0.1
维生素 0.5 — 0.5 0.5
蛋白质 44 44 44 —
脂 质 55 55 55 55
淀 粉 66 66 66 66
甲 乙 丙 丁
抗生素 — 0.1 0.1 0.1
维生素 0.5 — 0.5 0.5
蛋白质 44 44 44 —
脂 质 55 55 55 55
淀 粉 66 66 66 66
14. 如果你乘船出海会看到港口的灯塔( ▲ )
A.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B.从上到下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C.整个突然从视野中消失 D.塔顶和塔基同时从视野中消失
15. 物体A、B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O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 只有①④正确 B. 只有③④正确 C. 只有②③正确 D. 只有①③正确
16. 水在科学实验中应用很广。下列关于水应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不慎将碱液溅到皮肤上,可以先用较多水冲洗
B. 连接橡皮塞和玻璃导管时,可用水先湿润导管
C. 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D. 实验桌上酒精灯因打翻而着火时,马上用水浇灭
17. 有甲、乙两列火车,甲车上的乘客从一侧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向北运动。从另一侧窗口看到乙车也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得慢,则( ▲ )
A.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停在站台
B.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C.甲、乙两车同时向北运动,且乙车比甲车快
D.甲、乙两车同时向南运动,且乙车比甲车慢
18. 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火焰产生了兴趣,以下是他们四人的对话。其中属于提出科学问题的是( ▲ )
A.蜡烛火焰的各部分温度是否相同
B.可能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比内焰温度高
C.可以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
D.可以将一根木条放在火焰焰心约3秒钟,观察木条的颜色变化
19. 进行实验探究时,若要使已获得的探究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下列做法通常无效的是( ▲ )
A.增加自变量的数量 B.同一实验者重复实验
C.增加实验样本的数量 D.不同实验者重复实验
20. 一位同学先后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自己的体温,两支体温计示数分别是39.5℃和37.5℃,那么( ▲ )
A.他的体温更接近39.5℃ B.他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7.5℃
C.他的体温在37.5至39.5℃ D.他的体温一定是37.5℃
二、填空题(共7题,除21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42分)
21.(4分)请补上数值或测量中的单位。
(1)一元硬币的厚度约为2  ▲  。 (2)家用热水瓶的容积是2.5  ▲  。
(3)54米2= ▲ 厘米2。 (4)5.6微米=  ▲ 千米。
甲 乙 丙 丁
抗生素 — 0.1 0.1 0.1
维生素 0.5 — 0.5 0.5
蛋白质 44 44 44 —
脂 质 55 55 55 55
淀 粉 66 66 66 66
甲 乙 丙 丁
抗生素 — 0.1 0.1 0.1
维生素 0.5 — 0.5 0.5
蛋白质 44 44 44 —
脂 质 55 55 55 55
淀 粉 66 66 66 66
22.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F G H
(1)我能写出化学仪器名称:D  ▲ ;H  ▲  。
(2)我能写出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①实验室里应该用  ▲  盖灭F的火焰;
②实验室里取用块状固体药品的是  ▲  。(填字母)
23. 读某村平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如果用数字式比例尺可表示为  ▲  。
(2)村庄甲在村庄乙的  ▲  方向。如果甲、乙两村之间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则两村的实地距离为  ▲ 千米。
24. 科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进行各种测量,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小科需要量取45mL的水,由于读数时仰视,则实际量取水的体积  ▲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5mL。
(2)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如上图所示的方法,图中没必要的实验步骤是  ▲  (填字母),石蜡的体积是  ▲  。
(3)老师用容量规格为x毫升的量筒量取液体,如右图所示为量取时的实际情景(只画出有关片段),则小科认为所量取的液体体积读数正确的是 ▲ 毫升。
A.b+0.1 B.b+2(a-b)/5
C.b+(a-b)/5 D.b+0.2
25. 桌面上有一个量筒和一个量杯,量程都是100mL,设杯底到最大量程的高度都是h,如果倒入25mL的液体,对量杯而言,液面的高度将 ▲ h/4(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但是小科在用量筒量取液体的过程中俯视凹液面最低处,则实际量取的液体体积 ▲ 25mL 。
26. 如图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甲中A对应结构的名称: ▲ 。
(2)小科按照图甲中所示方向调节A结构,则镜筒移动的方向
为 ▲ (填“下降”或“上升”)。
(3)小科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叶绿体绕液泡按图乙方向移
动,则实际上装片中叶绿体移动的方向是 ▲
(填“逆时针”或“顺时针”)。
27.一辆电动玩具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车在4~8s运动的路程为 ▲ 。
(2)请在图乙中画出它的路程-时间图像。
(3)小车0~12s的平均速度为 ▲ 。(保留两位小数)
三、实验探究题(共6题,每空2分,共42分)
28.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彩色橡皮泥等材料制作了洋葱表皮细胞模型,针对该模型的科学性设计了如下评价量规。
植物细胞模型评价量规(节选)
评价指标 优秀 良好 待改进
指标a 结构完整,无缺失,且能选择与其功能相匹配的材料 结构不完整,有1-2处缺失或错误,且选择的材料与其功能匹配度一般 结构不完整,缺失3处及以上,且选择的材料与其功能不匹配
指标b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能展示细胞中2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至少能展示细胞中1个结构的功能 模型的设计与材料的选择,未能展示细胞结构的功能
(1)根据评价指标a,该组同学的作品被评定良好,为使该模型“指标a”达到优秀水平,请你对该模型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 ;
(2)制作细胞膜时,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①透明塑料薄膜,②网眼很小的细纱网。
你选择材料 ▲ (填“①”或“②”),并说明理由 ▲ 。
29.科学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器材开展“制作简易温度计”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设计、制作、调试、改进四个环节。器材:玻璃瓶(带塞)、玻璃管、硬纸、刻度尺、酒精、冰水混合物、40℃温水等。
【设计】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简易温度计;
【制作】小明根据图甲制作温度计,并在硬纸上标定刻度值。查阅资料可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酒精的体积变化量也相同,故温度计的刻度均匀;
①标定“0”刻度:(1) ▲ ;(填写具体操作)
②标记“40”刻度:将温度计玻璃瓶放入40℃温水中,待液柱高度稳定后,标记刻度为40。
③利用刻度尺对刻度进行细分。
【调试】(2)小明将标好刻度的温度计放入24℃的某液体中,示数如图乙所示,则A刻度线的温度为 ▲ ℃;
【改进】(3)为提高简易温度计的精确度,小红提出了下列三个方案:
①用更长的玻璃管;②用更细的玻璃管;③用更大的玻璃瓶。请你选择其中一项可行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 。
30. 计数板是一个特制的可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玻片,如图所示,利用它可对单细胞微生物进行计数。样品滴在计数板上的计数室内,计数室由25×20=500个小室组成,容纳液体的总体积为0.1mL,现将lmL酵母菌样品加99mL无菌水稀释,用无菌吸管吸取少许使其自行渗入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多余菌液。
(1)现观察到如图所示a、b、c、d、e 这5个大格共90个小室内有酵母菌总数为45个,则上述1mL酵母菌样品中约有细菌 ▲ 个。为减少误差,获得较准确数值,则可以 ▲ ;
(2)如果在盖盖玻片的过程中产生气泡,则计数值比实际值要 ▲ (选填“偏大”或“偏小”)。如果不稀释酵母菌液,而用如上方法直接计数,所测的结果将小于实际值,其原因是 ▲ 。
31. 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右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 ▲ 。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 的距离(cm) 单层 79 78 82 80 73 84 84 82 81 80 80
双层 20 23 24 24 24 25 22 22 21 25 23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 ▲ 来反映的。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32. 为探究影响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因素,小明进行如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测量A、B、C三个烧杯的容积。
②将A烧杯倒扣在点燃的蜡烛上方,立即用橡皮泥密封住烧杯尖嘴口。
③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④换用B、C烧杯重复步骤②和③,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烧杯容积/毫升 蜡烛燃烧的时间/秒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时间
A 240 16 18 14 16
B 460 27 28 40
C 1020 68 73 69 70
(1)本实验研究的问题是蜡烛燃烧时间长短是否受 ▲ 影响。
(2)除秒表、烧杯外,本实验还需要用到的工具有 ▲ 。
(3)小明发现B组第三次实验时,橡皮泥未完全封住烧杯尖嘴口。为此,增做了第四次实验,测得蜡烛燃烧的时间为29秒。则B组蜡烛燃烧的平均时间为 ▲ 秒。
33.在做“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时,小明取长
(1)小明将实验所测得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请你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通过分析,你认为气泡近似做 ▲ 运动,你判断的依据 ▲ ;气泡从0运动到40cm处,平均速度大小为 ▲ 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从0点开始的距离s/cm 0 10 20 30 40
5m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 0 4.9 9.8 14.8 19.6
(2)小明换用粗玻璃管又做了2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观察数据可知, ▲ (选填“长”或“短”)气泡运动得较快。
从0点开始的距离s/cm 0 20 40 60 80
1c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 0 3.6 7.1 10.8 14.4
2cm高的气泡从0点开始的时间t/s 0 3.4 6.8 10.2 13.6
(3)小明还改变玻璃管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进行实验,测量并计算出玻璃管在不同倾斜角下气泡运动的平均速度,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观察数据可得出结论 ▲ 。
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度 85 75 65 55 45 35 25 15 5 0
平均速度v/(cm/s) 0.93 1.50 1.96 2.40 2.59 2.54 2.40 2.07 1.54 1.20
四、解答题(共 2 题,其中第 34 题 6 分,第35题 10 分,共 16 分)
34. 如图所示,一个饮料瓶装有大半瓶水,用刻度尺测量出水的深度为h1,然后将该瓶倒置,水面到瓶底的高度为h2,若再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测量底部的直径为D,那么该瓶的容积大约为?(请写出推导过程)
35. 一列长150米的火车以72km/h的速度向东运动通过一条平直的隧道,已知整个车身在隧道的时间为50s。请问:
(1)相对于火车,隧道是向 ▲ 做 ▲ 运动。
(2)隧道的长度为多少?
(3)列车全部通过隧道需要多长时间?
七年级期中测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C C D A A C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D A C D D A A B
二、填空题(共7题,除21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42分)
21.(4分)(1)mm (2)L (3)540000 (4)
22.(1)试管 烧杯 (2)灯帽 G
24.(1)大于 (2)A、C (3)C
25.大于 小于
26.(1)粗准焦螺旋 (2)下降 (3)逆时针
27.(1)4m (2) (3)1.33m/s。
三、实验探究题(共6题,每空2分,共42分)
28.(1)模型的最外层添加上缺少的细胞壁,并且去掉叶绿体。
(2)② 展示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29.(1)将温度计玻璃瓶放入冰水混合物中,待水柱高度稳定后,标记刻度为0
(2)48
(3)选用②方案可行,玻璃管越细,改变相同温度膨胀相同体积时长度越长;
或选用③方案可行,玻璃瓶越大,改变相同温度膨胀的体积越大。
30.(1)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偏小,会造成细菌细胞体的重叠,从而造成计数偏小。
31.(1)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2)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3)受敲击时,双层玻璃比单层玻璃震动的要弱。
32.(1)氧气(或空气)的多少;(2)量筒、胶头滴管;(3)28。
33.(1)匀速直线:气泡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0.02m/s;
(2)长:(3)在气泡长度等其他条件相同时,随着玻璃管与竖直方向夹角的减小,气泡的运动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四、解答题(共2题,其中第34题6分,第35题10分,共16分)
34.瓶内水的体积为:;
瓶内空白部分的体积为:;
瓶的容积为:
35.(1)(4分)西;匀速直线
(2)(3分)

(3)(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