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最后一次讲演》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最后一次讲演》课件

资源简介

(共45张PPT)
第四单元
13 最后一次讲演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我们在七年级学习了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知道闻一多先生是一个言行一致的爱国主义诗人、民主战士。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闻一多先生不畏强暴、正气凛然地做了一次即兴讲演,他慷慨激昂的演讲,视死如归的气概,激起当时无数人的爱国热情。《最后一次讲演》就是这次讲演的记录稿。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演讲词,学习他铮铮不屈的爱国精神吧!
1
文学常识
检查预习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字友三,湖北浠水人,爱国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背景链接
1946年7月11日,李公朴因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7月15日上午10时,李公朴先生治丧委员会在云南大学至公堂开会,由李公朴的夫人张曼筠同志报告李公朴的殉难经过。张曼筠同志在讲述时悲痛得泣不成声,而场内特务竟然谈笑抽烟,无理取闹,极为嚣张。闻一多先生见此情景,怒不可遏,本为防止出事,未被邀请演讲的他拍案而起,怒对凶顽,即席发表了气壮山河的《最后一次讲演》,到会者一千多人深为感动。
这篇讲演稿是后人根据资料整理而成的。当日下午,闻一多先生在参加《民主周刊》记者招待会后,在回家的路上,遭到特务暗杀。
2
生难字词
xiǎo
liè
chǐ

miè

fèn
chuí

shì
huǐ

hèng

míng
jiàn
(2)词义
【挑拨离间】
【赋予】
【卑劣】
【蛮横】
【光明正大】
引起是非争端,使别人不和。
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卑鄙恶劣。
(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
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并圈点勾画课文的重要语句,思考《最后一次讲演》是为什么而讲。
(1)为悼念李公朴先生而讲。
(2)为谴责国民党反动派而讲。
(3)为号召人民奋起斗争而讲。
(4)为正义真理永远存在而讲。
2.试着用一句话概括出作者演讲的核心观点。
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正义、真理是永远存在的!
在李公朴先生的追悼会上,闻一多先生的讲演慷慨激昂,盛赞了李公朴先生,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进行了深刻地揭露和批判,并表明了自己誓死捍卫真理和正义的决心。
小 结
体会情感
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情绪激昂,态度鲜明,对不同的人表达了不同的情感态度。
选择具体语句模拟诵读,并说一说从语句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情感? 你是用什么方式来表达的?
1.有关李公朴的语句:
(1)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在热情地歌颂李公朴先生的正义行为。
我提高音量特别重读了“没有失掉良心”这几个字。
(2)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反复称颂他“光荣”,是对李公朴先生的高度赞扬。
我特别重读了“光荣”,并且上扬、拉长音调的读。
(3)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的!李先生赔上了这条性命,我们要换来一个代价。
表达了对李公朴先生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的敬佩。
我用较快的语速朗读感叹句,重读“要”“代价”强调决心。
2.有关国民党反动派的语句:
(1)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鼓掌)这成什么话?
这两句表达对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和愤怒,痛斥其罪行。
我重读了“不敢”“偷偷摸摸”“暗杀”这几个词,特别上扬声调读了后面一句反问句,表达愤慨。
(2)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
反复强调“无耻”,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对国民党反动派强烈的批评和谴责。
“无耻啊”这几个字,我是一字一顿地重读,咬牙切齿地读!
(3)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
这两句话揭露了反动派纸老虎的本质,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对反动派的蔑视。
我拉长音调突出“他们自己”这几个字,重读“在慌啊”“在害怕啊”。
(4)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这几句话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对反动派的蔑视和愤怒之情。
我重读反问语气,重读“你们完了,快完了”,来加强愤怒的语气。
3.有关昆明人民的语句:
(1)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
表现了作者对昆明人民充满了信心。
我重读了“广大的人民”“大得很”“强得很”来突出坚定语气。
(2)“一二·一”是昆明的光荣,是云南人民的光荣。云南有光荣的历史,远的如护国,这不用说了,近的如“一二·一”,都是属于云南人民的。
这两句话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对昆明人民斗争精神的赞美、颂扬。
“光荣”一词的三次重复,我特别拉长声音,重读后面两个“光荣”,因为它指代的范围越来越大,读出一种自豪的心理。
这既是一篇颂扬烈士的赞歌,也是一篇声讨反动派的檄文。闻一多先生慷慨激昂,爱憎分明,措辞犀利地表达了对不同对象的不同感情倾向。
小 结
知人论世
闻一多先生对李公朴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满怀崇敬,反复称颂;对广大人民高声赞美;而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充满愤怒、仇恨、蔑视,进行了强烈的谴责。
从他爱憎分明的情感倾向中,大家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闻一多呢?
敢爱敢恨
爱憎分明
坚持正义
追求真理
不畏强暴
视死如归
对光明充满信心,对胜利坚信不疑
臧克家的评价:巨人心中的巨人,大师笔下的大师。
冰心的评价:闻一多的死是一首伟大的诗,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
朱自清的评价:你是一团火,照见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
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
这场即兴讲演距今虽已过去七十多年,但是闻一多先生那鲜明的立场,爱憎分明的情感,一往无前的气势,慷慨献身的红烛精神仍然深深地叩击着我们的心弦。
小 结
完成课时练习
作业布置
第四单元
13 最后一次讲演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上次课我们着重分析了闻一多先生演讲词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今天再继续学习闻一多先生演讲中用到的技巧。
品析语言
闻一多先生这次即兴演讲在现场获得了多次掌声,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结合课文旁批,认真探讨一下闻一多先生的演讲为什么能获得如此强烈的反响。
1.遣词用语犀利,情感鲜明
面对不同对象,闻一多在演讲中的遣词用字是极富感彩的,满怀激情,慷慨激昂。
对李公朴先生充满着敬佩,高度颂扬他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
“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
“李先生的血不会白流”
“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歌颂人民的力量,语气更是激情澎湃,再三强调“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并充满信心地指出“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
对国民党反动派充满蔑视、愤怒和仇恨。
行为——“偷偷摸摸地”
罪行——“最卑劣最无耻”
心理——“在慌”“在害怕”
结局——“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
了,快完了”
2.人称频繁变换,立场坚定
在演讲中不断变换人称,毫不掩饰地流露自己鲜明的感情倾向,坚定的立场。
直接叱责、揭露反动派的罪行时用“你们”,无所畏惧,不怕牺牲;向听众揭露反动派罪行时用“他们”,语气里充满了愤怒、仇恨、轻蔑鄙视。
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抗争时用“我们”,表现出自己与人民大众是同一战线的战友,立场坚定。
3.句式丰富多样,唤起共鸣
演讲中交替使用大量的设问句、反问句和感叹句,以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主要用来揭露敌人无耻卑劣的行径,语气凌厉,严正控诉。
设问句
反问句
有的是对敌人罪行的谴责;有的是对人民力量的赞颂;有的是对胜利前景的展望;有的是决心和号召。起到了掷地有声、铿锵有力,加强语气的作用。
而且,这些句式又常常与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结合起来使用,更增强了演讲的表达效果。
感叹句
小 结
一篇好的演讲稿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①目的明确,针对性强
②态度鲜明,立场坚定
③技巧丰富,感染号召
模拟演讲
闻一多先生的即兴演讲极具感染力、号召力,我们不妨试着揣摩先生演讲时的语气语调、神态、动作等,再现情景,来进行一次模拟演讲。
联系生活
时光如流,在不知不觉中,本学期的学习已进入后期了。你想为正在拼搏的自己和同学们说点什么吗?
开场白
(引出话题)
提示结构:
主体部分
(观点内容)
结束语
(寄予希望)
演讲要求:
(1)明确演讲的对象、演讲目的、拟好提纲、写下关键语句。
(2)适当运用表达技巧。如情绪高昂、多样的句式、丰富的修辞、人称变化,辅以恰当的神态动作等。
小 结
演讲是语言的艺术,智慧的凝聚,品格的彰显。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闻一多先生的浩然正气激励着无数爱国志士与后来者,使他们在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中奋力拼搏,甚至献出生命。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李公朴、闻一多先生一样的敢为正义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先烈们前赴后继的奋斗,才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才有了当今和平昌盛的新中国!
总结课文
这是用满腔爱国热忱、用鲜血写就的文字,是一篇感彩鲜明的演讲词。闻一多先生运用了不同情感色彩的词语,交替使用了大量的反问句、设问句、排比句和感叹句,并通过不断变换人称,来表达对国民党反动派、昆明人民、进步青年的爱憎情感。这些表达技巧增强了演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演讲更具鼓动性和战斗性。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说说下列每组句子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1)
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
有理由和事实都可以讲出来。
①句由两个感叹句组成,语气强硬,语调斩钉截铁,情绪激愤,面对敌人,形成强大的攻势。
(2)
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特务们已经到了穷途末路
①句用简明的语言向敌人发问,发人深思,接着宣判反动派必然灭亡的下场,通过反复,既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灭了敌人的威风,又表达了对敌人的蔑视、嘲讽。
板书设计
最后一次讲演
赞扬李公仆,痛斥国民党
剖析国民党,坚定人民信心
号召人民,表明决心
敌人必败
人民必胜
完成课时练习
作业布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