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第四单元15*梅岭三章素养目标 1.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2.品味诗句的艺术感染力,体会全诗的意蕴内涵。3.关注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炽烈的情感和豪壮的情怀。学法指引 用典的修辞手法1.概念:用典是指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的修辞手法。2.作用: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用有限的词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增加诗歌的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歌表达委婉含蓄,避免平直。3.答题格式:诗歌运用了……典故,借助……,表达了诗人……的感情(首先说明诗歌中引用的典故,点明典故出处;其次简要说明典故的作用;最后分析运用典故的表达效果)。1. 作者简介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作品集有《陈毅诗词选集》《陈毅诗稿》等。2. 背景简介1934年10月,江西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中央苏区失陷,便在赣粤边区开展游击战。1936年10月,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在大庾岭遇上险情,于是马上转回梅山。回到梅山时遇上敌人搜山,他暂时隐蔽在一个山坳里。后来敌人从叛徒口中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就再次搜山,一直围搜“二十余日”才离去。这三首诗就写于此期间。③ 坚贞的气节 自读课文,完成结构图。断头今日 斩杀阎罗 坚贞的气节 梅岭三章第一章① 断头今日 ——创业艰难召集旧部——② 斩杀阎罗 第二章十年烽烟——④ 头悬国门 诸君努力——⑤ 捷报飞来 期待与勉励头悬国门 捷报飞来 第三章投身革命——⑥ 血雨腥风 ⑦ 取义成仁 ——自由之花⑧ 信念与理想血雨腥风 取义成仁 信念与理想⑨ 忠于革命、勇于献身、坚定信念忠于革命、勇于献身、坚定信念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jīng)旗/十万/斩阎(yán)罗。二 南国/烽(fēng)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朗读节奏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文本赏读估计不能脱险不久,随即思考:这首诗前小序有什么作用?1.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2.交代了环境和背景,说明这是“绝命诗”。3.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文本赏读心里想些什么呢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阎罗王,也称“阎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思考:1.第1句有什么作用?2.这一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文本赏读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1.总领全诗2.借代、比喻、设问3.至死不渝,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精神。小结:这一章,先以生死绝境发想,追怀往昔,表达了创业未成,死而不已的豪情壮志。面临牺牲的考验,立下革命到底的誓言。表现了革命者视死如归的气概和除恶务尽的决心。文本赏读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影射凶恶残暴的敌人二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文本赏读战火或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活用伍子胥“悬昭东门”的典故,意为死不瞑目,据城门高处以观天下大势,表达在“断头”威胁面前的浩然正气希望幸存的同志们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和安慰我二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文本赏读赏析:“正”字,从时间和程度上反映了往日斗争的漫长、艰苦,也流露出一个革命者回顾战斗历程的自豪心情。“须”字,表达了无产阶级战士在死亡面前的浩然正气。即使牺牲了,革命必胜的信念也丝毫不会改变。“多”字,表达了对同志、战友的无限希望。“飞”字,想象捷报的多与快,描绘出胜利到来之日的景象。二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文本赏读小结:这一章,叮咛后死者,奋勇杀敌,频传捷报,在忆征程之余激励战友,表达了作者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三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文本赏读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取,选取。成,成全,实现。小结:这一章,展望未来,宣言革命必将胜利,为自由献身死得其所。抒写了革命者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借喻战争这三首诗各自着重写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问题探究第一章:身在必死险境,回顾艰难创业的征途,申明此生不见革命胜利,死后必招集旧部英魂,继续战斗,表现了至死不渝、誓与反动统治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第二章:十年征战,大业未成,诗人死不瞑目,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表现了关心国家命运、企盼人民解放的革命精神。第三章:诗人投身革命,以革命为家,预言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之花必将盛开,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结构图解梅岭三章回首征程展望未来勉励战友招旧部(继续战斗)斩阎罗(至死不渝)头悬国门(死不瞑目)诸君努力(激励战斗)取义成仁(坚定信念)人间自有(实现理想)视死如归乐观坚定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yán luó( 阎罗 )。(2)过去的一年,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jié bào( 捷报 )频传,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令人振奋。阎罗捷报(3)军装、绑腿、草鞋,这些记忆中的经典红色物件,承载着一段段xuè yǔ xīnɡ fēnɡ( 血雨腥风 )的岁月,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4)中国历史上qǔ yì chénɡ rén( 取义成仁 )的人物有很多,史可法就是其中一位。取义成仁血雨腥风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 掌声只是胜利的捷.报.,却不是成功的源泉。干实事是最可靠的成功秘诀。B. 在烽.烟.滚滚的东北平原上,面对步步紧逼的反动派军队,解放军将生死置之度外,顽强斗争。C. 一些不法分子扰乱社会秩序,一再侵犯广大人民利益,他们意欲何为,是想取.义.成.仁.吗?D. 在漫长的革命岁月中,他经受住了无数次血.雨.腥.风.的考验。C【解析】“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指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此处褒贬误用。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 广东将实施高品质文化供给工程,在服务品质、使用效率上下功夫,健全具有广东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在“公共文化服务”后加“体系”)B. 迎春花市既是海内外游客的新春嘉年华,也是岭南民俗文化的重要节事。(“海内外游客的新春嘉年华”与“岭南民俗文化的重要节事”互换位置)C. 伴随着“博物馆热”这个话题的不断升温,各地博物馆接待访客也不断攀升。(删去“伴随着”)D.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删去“由于”)C【解析】搭配不当,应把“各地博物馆接待访客也不断攀升”改为“各地博物馆的访客接待量也不断攀升”。黄海中学开展“重温革命岁月,传承革命精神”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5分)1. 小文同学想写一副对联赞美革命先辈,但只想出了上联,请你从下列备选词语中选出四个组成下联。(2分)备选词语:时代先锋 看今朝 兢兢业业 谱新篇 齐奋斗 继往开来 盼未来 勇争先上联:忆往昔革命先辈开天辟地创伟业下联: 看今朝时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 看今朝时代先锋继往开来谱新篇 2. 为礼赞革命精神,小语同学拟写了一段话作为活动总结,请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续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修辞一致。(3分)同学们,生生不息的革命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革命精神像明灯,驱走心灵的黑暗,照亮前方道路;革命精神像旗帜,指引行动的方向,坚定奋进步伐; 革命精神像种子/革命精神像画卷/革命精神像火焰 , 跨越时空界限/描绘英雄传奇/融化内心坚冰 , 焕发无限生机/感召后人追随/点燃奋斗激情 。希望同学们传承革命精神,让革命精神永不褪色、薪火相传。革命精神像种子/革命精神像画卷/革命精神像火焰 跨越时空界限/描绘英雄传奇/融化内心坚冰 焕发无限生机/感召后人追随/点燃奋斗激情 1. 小粤读完《西游记》之后,想整理唐僧师徒路经的地名来绘制一幅取经路线图。请你把正确的地名序号填写到回目的横线处。(4分)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B 意马收缰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 C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第十九回 E 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 A A. 五庄观 B. 鹰愁涧 C. 黑风山 D. 火焰山 E. 云栈洞B C E A 2. 请结合《西游记》中某个人物及相关情节,以“坚持”“成长”“自由”等为主题,谈谈你对该人物的认识。(70字左右)(4分)[示例一]唐僧在取经路上遇到了很多艰难险阻,多次险些被妖怪吃掉。但是他意志坚定,毫不动摇,坚持走完了漫长的西行之路,最终取得真经。[示例二]大闹天宫时的孙悟空,自信心过度膨胀,胆大包天。后来陪同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经历各种磨难,最终成长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示例三]孙悟空自从被骗戴上紧箍后,就多次提出要褪去紧箍,即使功成圆满被封为“斗战胜佛”后,他首先想到的还是褪去紧箍,从中可见孙悟空对人格自由的追求。[示例一]唐僧在取经路上遇到了很多艰难险阻,多次险些被妖怪吃掉。但是他意志坚定,毫不动摇,坚持走完了漫长的西行之路,最终取得真经。[示例二]大闹天宫时的孙悟空,自信心过度膨胀,胆大包天。后来陪同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经历各种磨难,最终成长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示例三]孙悟空自从被骗戴上紧箍后,就多次提出要褪去紧箍,即使功成圆满被封为“斗战胜佛”后,他首先想到的还是褪去紧箍,从中可见孙悟空对人格自由的追求。1. “断头今日意如何”反映了当时诗人怎样的处境?此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2分)处境:被敌人围困。作用:总领全诗。★2.“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了什么典故?有什么作用?(3分)运用伍子胥“悬目东门”的典故,表明革命事业未成而死不瞑目的心迹,表现出在“断头”威胁面前毫不退缩的浩然正气。处境:被敌人围困。作用:总领全诗。运用伍子胥“悬目东门”的典故,表明革命事业未成而死不瞑目的心迹,表现出在“断头”威胁面前毫不退缩的浩然正气。3.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中的“即”“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即”意思为“就是”,“应”意思为“应当”,表达了诗人对革命的忠诚,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即”意思为“就是”,“应”意思为“应当”,表达了诗人对革命的忠诚,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 哪三个字最能概括红军长征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红军是怎样对待的?(用原文回答)(2分)①远征难。②只等闲。2. 这首诗写了哪些物象?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3分)“五岭”“乌蒙”“金沙水”“大渡桥”“岷山”等。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惧艰难险阻的豪迈乐观精神。①远征难。②只等闲。“五岭”“乌蒙”“金沙水”“大渡桥”“岷山”等。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惧艰难险阻的豪迈乐观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