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镜》-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单元知识清单素材(苏科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章《 光的折射 透镜》-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单元知识清单素材(苏科版2024)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复习
第三章《光的折射透镜》单元知识清单
思维导图
第一节光的折射
一、光的折射现象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作光的折射。
2.发生折射的条件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若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则不会发生折射。
(2)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也会发生折射。如太阳光穿过大气层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3.光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光的传播方向一般要发生改变。其中一部分光发生反射,同时还有一部分光进入另一种介质中而发声折射,即反射和折射现象同时发生,发生反射时不一定发生折射,但发生折射时一定发生反射。
二、光的折射规律
1.描述光折射的基本概念
(1)入射光线:从光源射向两透明介质分界面的光线;
(2)折射光线:从入射点射向另一介质的光线;
(3)法线:过入射点垂直与两分界面的虚线;
(4)入射点:入射光线与两介质分界面的交点;
(5)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6)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简称“一点”(入射点)、“一面”(分界面)、“二角”(入射角和折射角)、“三线”(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
2.光的折射规律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折射时光路可逆。
3.对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
(1)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但不是正比例关系,叙述时应先说折射角后说入射角。
(2)无论光是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还是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在空气中的角(入射角或折射角)总是大于在水中或其他介质中的角(折射角或入射角)。
三、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1.“池水变浅”:从岸上看水中的物体,例如岸上的人看水中的鱼位置“变高”。
如图所示,从鱼身上A点反射出的光线经折射后射入人眼,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感觉光好像是从S点发出的,S点就是人看到的鱼的虚像,它比鱼的实际位置偏高。
在岸边看水里的物体在水中看岸上的物体
2.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变高”,例如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树或建筑物“变高”。
如图所示,从昆虫上点A射出的光线经折射后射入鱼眼,因为光由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折射光线靠拢法线,鱼眼逆着折射光线看,感觉光好像是从A′点发出的,A′点就是鱼看到的昆虫的虚像,它比鱼的实际位置偏高。
3.海市蜃楼和幻日
海市蜃楼的成因幻日现象
(1)海市蜃楼多发生在夏天的海面上或沙漠上。夏天空气较热,但是海水比较凉,海面附近空气的温度比较低。海面地表上方不同高度的空气层相当于一层层密度不同的透明介质。密度大的空气层为光密介质,密度小的空气层为光疏介质。远方景物射出的光在层与层之间连续发生折射。从整体来看,光逐渐向地面弯曲进入观察者的眼中。在观察者看来,光好像是从海面上空的物体射出的。
(2)幻日:高空中悬浮着许多形状规则的小冰晶,当太阳光经过它们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在特定的环境下就会产生幻日现象。
四、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
【设计实验】
如图所示,让激光笔发出的一束光从空气以不同的角度射入玻璃砖中,观察光束在空气和玻璃砖中的径迹,并比较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让激光笔发出的一束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重复上述实验。
让激光笔发出的一束光从空气垂直射入玻璃中(或从玻璃垂直射到空气中),观察光的传播路线。同时改变介质进行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
【进行实验】
1.让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观察光的整个传播路径,比较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记录在表格中。
2.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并记录折射角的变化情况。
3.让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观察光的整个传播路径,比较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记录在表格中。
4.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情况。
5.让光垂直射入玻璃,观察光的整个传播路径。
6.让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同时逆着折射光射入另一束光,观察两束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途径。
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实验次数 介质 入射角 折射角
1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
2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
3 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
4 光从空气垂直入玻璃
【分析论证】
1.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当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2.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玻璃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3.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可以看到,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就逆着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就是说,在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这时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综合以上分析,归纳出实验结论: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折射时光路可逆。
第2节透镜
一、透镜
1.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凸透镜凹透镜
2.主光轴和光心
(1)主光轴:透镜上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简称主轴。如图的点划线CC'。
凸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凹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2)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这个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叫做透镜的光心O。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不是指光经凸透镜后一定会聚在一点上,而是指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向主光轴偏折,如图所示。
甲平行光束乙发散光束丙会聚光束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是指光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偏离主光轴,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也可能相交于一点,如图所示。
甲平行光束乙发散光束丙会聚光束
三、焦点、焦距及三条特殊光线
1.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1)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表示。
(2)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3)凸透镜有2个焦点,并且关于光心对称。
(4)凸透镜焦距的意义: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小,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选填“强”或“弱”)。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5)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
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看成是平行光),再拿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测量这个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该凸透镜的焦距。
2.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1)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主光轴上,叫凹透镜的焦点。它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凹透镜有2个焦点,关于光心对称。
(2)焦距:焦点到凹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凹透镜焦距的大小表示对光发散能力的强弱,焦距越小,对光的发散能力越强(选填“强”或“弱”)。
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3.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1)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通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
③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2)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通过凹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发生改变;
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
③射向凹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相关概念
(1)物距u: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如图所示。
(2)像距v: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如图所示。
(3)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实验器材与实验装置图
(1)实验器材: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
(2)实验装置
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排列在一条直线上,调整蜡烛、凸透镜进行实验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如图所示。
3.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并使之远离凸透镜。调整光屏位置,直至光屏上呈现烛焰的像。测量物距和像距,并将成像的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2)逐次减小物距,重复上述操作并记录,直至在光屏上无法呈现烛焰的像。
(3)当物距小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能从光屏上观察到像,此时物距是多大?回顾用放大镜观察邮票的情景,移开光屏,用眼睛通过凸透镜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4)在逐次减小物距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如何变化?由此推测,是否存在像和物大小相等的情况?如果有,这时像距、物距和焦距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试一试,你的推测正确吗?
像与物距的关系凸透镜的焦距f= 10 cm
实验 次数 物距 u/cm 物距与焦距 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距 v/cm
虚实 大小 正倒
1 30 u> 2f 实像 缩小 倒立 15
2 20 u = 2f 实像 等大 倒立 20
3 15 2f>u>f 实像 放大 倒立 30
4 10 u =f 不成像
5 6 u 4.分析与论证
分析上表记录,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焦点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物体在焦点以外成实像,焦点以内成虚像。
(2)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成缩小的像,在二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像。没有缩小的虚像。
(3)实像必异侧倒立,虚像必同侧正立(选填“倒立”或“正立”)。
(4)物距u>像距v,像是缩小的;u<v,像是放大的(选填“放大”或“缩小”)。
(5)成实像时,物体距离透镜越近,像距离透镜越远,像越大;物体距离透镜越远,像距离透镜越近,像越小。即成实像时,物近像远且大,物远像近且小。成虚像时,物体距离透镜越近,像越小,物体距离透镜越远,像越大。即物体越靠近焦点像越大。
记忆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离焦点)像远像变大;虚像(与物)同侧正,实像异侧倒,像物相互跟着跑。
物距u 像的性质 物与像 的位置 像距v 光屏能 否承接
u>2f 倒立 缩小 实像 异侧 2f>v>f 能
u=2f 倒立 等大 实像 异侧 v=2f 能
f2f 能
u=f 不成像
uu 不能
5.交流讨论
(1)在做实验时, 某同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 都无法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的像。发生这一现象可能原因有:
①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
②蜡烛的位置在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③蜡烛的位置在透镜的焦点上。
(2)用卡片把透镜遮住一部分,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性质不变,也是完整的,但亮度会变暗些。
(3)蜡烛长度变短时,像在光屏上将会向上移动。调节方法:①将光屏向上移动;②将蜡烛向上移动;③将透镜和光屏向下调节.
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照相机
成像原理: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即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
成像光路图:
2.投影仪
成像原理: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小于一倍焦距,即f<u<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 >2f。
成像光路图:
3.放大镜
成像原理:物距小于焦距,即u成像光路图:
三、用作图法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2.用作图法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物距大于2倍焦距,即u>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u>2ff<u<2f
(2)物距大于焦距小于2倍焦距,即f<u<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3)物距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u<fu=2f
(4)物距u=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距v=2f
(5)物距u=f时,不成像。
第4节透镜的应用
一、照相机和眼球
1.照相机原理: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以现在最常用的数码相机为例,数码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通过镜头成像在感光器件上。
数码相机眼球
2.眼球的主要结构及各部分作用
人的眼球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感光器件。来自物体的光通过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
3.眼睛的调节
(1)正常眼睛的调节
眼睛通过睫状体改变晶状体的厚薄,来看清楚近处和远处的物体。
当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当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2)远点、近点和明视距离
①远点:眼睛的调节是有限度的,当睫状体完全松驰时,晶状体表面弯曲程度最小,此时晶状体最扁,能够看清的最远的极限点叫做远点。正常眼睛的远点在无限远处。
②近点:当睫状体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得最凸,表面弯曲程度最大,此时能看清的最近的极限点叫做近点。正常眼睛的近点在大约10cm处。
③明视距离: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
二、近视眼及其矫正
1.近视眼的特征: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近视眼的成因
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得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一个模糊的光斑,得不到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
3.近视眼的矫正
矫正近视眼,应使眼睛的成像点后移,利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使入射的光线先经凹透镜变得发散些再射入眼睛,会聚点能够后移到视网膜上,所以近视眼患者应该佩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如图乙所示。
三、远视眼及其矫正
1.远视眼的特征: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2.远视眼的成因
远视眼的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近物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模糊的光斑,人眼就只能看到模糊不清的物体,如图甲所示。
(3)远视眼的矫正
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之后,要矫正远视眼,应使会聚点前移,可以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使入射的光线先经凸透镜变得会聚一些再射入眼睛,会聚点能够前移到视网膜上,如图乙所示。
3.眼镜的度数
眼镜的度数在数值上等于镜片焦距(以米为单位)倒数的 100 倍。远视镜片(凸透镜)度数为正,近视镜片(凹透镜)度数为负。例如,焦距为0.5 m 的远视镜片度数为200度,焦距为 0.2 m 的近视镜片度数为-500 度。
四、望远镜
1.望远镜
(1)望远镜的构造:望远镜由两组透镜组成,每组透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焦距比较长,叫物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焦距比较短,叫做目镜。
望远镜示意图望远镜成像光路图
(2)望远镜的原理
①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远处的物体AB通过物镜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A′B′,这个像处于目镜的1倍焦距以内。
②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把物镜所成的像A′B′再放大一次,成正立、放大的虚像A"B"。
两次成像,先缩小,后放大。
2.视角
(1)视角的概念
视角是指从物体两端向眼的光心引出的两条光线的夹角。当远处的物体移近时,视角增大,因此能更清楚地看到物体。
物体移近,视角增大
(2)望远镜对视角的放大
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望远镜所成的像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增大了视角,因而通过望远镜能清楚地看到远处的物体。
五、显微镜
1.显微镜的构造:主要由物镜、目镜、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
(1)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焦距短,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
(2)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焦距长,相当于一个普通的放大镜。
(3)载物台:承载被观察物体。
(4)反光镜:增加光的强度,照亮被观察的物体。
显微镜示意图显微镜成像光路图
2.显微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1)物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被观察物体AB首先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A1B1(选填像的性质),这个实像落在了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
(2)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把物镜形成的放大的实像A1B1再次放大,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A2B2(选填像的性质)。
(3)物体通过整个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选填像的性质)。
(4)显微镜的成像光路图(见上图)。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微小的物体通过显微镜后被两次放大,因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一般在镜头上标有“n×”字样,例如n=5,即为放大5倍。
4.显微镜的应用
显微镜通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成倒立、放大的虚像,使我们能观察到肉眼无法看清的细微物体。可利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的结构,如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等。
第5节人眼看不见的光
一、红外线
1.红外线
(1)在色散光带红光外侧能使物体发热的不可见光,称为红外线。
(2)特征:红外线具有比较显著的热效应。
(3)应用
①测温。例如红外热成像仪、烤箱、理疗仪、夜视仪、浴室暖灯、红外线体温计等。
②穿透云雾的能力比较强。可以进行红外线高空摄像机、红外线遥感仪等。
③遥控。利用红外线进行遥控。
2.紫外线
(1)在光谱中,紫光以外还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做紫外线。
(2)特征与应用
①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如验钞机利用紫外线的这种性质鉴别人民币的真伪。
②灭菌。例如,医院、厨房等常用紫外线进行灭菌。
③光刻设备。生产电子芯片的光刻设备中也能见到紫外线的身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