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1.1我与社会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1.政治认同: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积极奉献社会并关心国家发展;2.道德修养:知道个人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社会生活,并在社会生活中养成亲社会行为,做一个有道德的合格社会成员;3.法治观念:通过分析社会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理解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都要自觉遵守社会规则,树立法治意识,争做守法公民;4.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本领与能力,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收获快乐,健康成长;5.责任意识:知道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有不同身份,增强责任意识,自觉增强参与社会生活、建设祖国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政治核心素养:2.参与社会生活的意义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4.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1.我们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学习导航: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本P2-6,完成下面的目标思考题,要求大字慢看,小字快读,并且用铅笔圈点勾画重难点知识,时间5分钟。感受社会生活01运用你的经验李铭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社会的?参与社会生活获得了哪些感受?地点 进行的活动 获得的感受情境一情境二情境三情境四陪长辈健身跟妈妈买菜去敬老院服务与爸爸讨论电视节目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解生活物品价格锻炼自己关爱他人感受工匠们的专注和坚守说一说,李铭是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呢?公园菜市场敬老院家里小组合作完成#打开暑假的100种方式挑战,展示你们的假期生活。去影院看电影逛 公 园去游乐园逛早市...探究思考:1.说一说他们的社会生活特点是什么?用词语概括。2.结合自己的暑假经历,谈谈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感受社会生活?关心国家大事去书店看书去旅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观看电视剧看电影探究一:感受社会生活①阅读图书报纸、收看电视广播、上网查询②(到社区)进行社会调查③参观博物馆、观光旅游、观看升旗仪式④(到农村、社区、工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等1、感受社会生活的方式有哪些?(写在P3)课堂笔记图究片探情绪波动●参与社会生活的感受图究片探情绪波动●参与社会生活的感受12走进农村,看到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来到工厂,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3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4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受社会生活感悟思考:2.参与社会生活的感受?知识点②: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p3)8月3日在报纸上看到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纪实报道,我心潮澎湃,对航天人的奉献精神感到由衷敬佩。8月3日航天事业纪实报道(一)感受社会生活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身体、智力、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9社会交往社会关系社会经验形 成积 累增 长知识能力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社会意义六一前夕,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门口的斑马线变成了彩色——两个五年级的学生提出的建议变成了现实。小学生李沐羽告诉记者,“彩色斑马线”的建议是去年底参加南京举办的“小小民生观察员”社会实践活动中,和同学尹世泽一起提出的。当时发现下雨天校门口的斑马线不容易看清:“我们当初想刷上彩色斑马线,可以更明显地让来往车辆知道这里是一个学校,行慢一点。而且它还要很防滑,非常实用。”随着我们生活空间的不断延展,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这两位同学的事迹,说明了什么?你在暑期浏览了哪些新闻?请对该新闻发表你的看法。视频分享决堤近77小时后,7月8日22时30分许,湖南华容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决口完成合龙。7月5日16时许,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发生管涌险情,17时48分左右,紧急封堵失败,堤坝溃决,溃口最宽曾达226米。7月6日下午,随着溃口处内外水位逐渐持平,封堵作业开始进行。据华容县团洲垸险情处置新闻发布会介绍,7月6日15时,开始决口两边回车平台和裹头建设;7月6日23时正式开始封堵工作。2024年6月25日14时0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携带回的月球样本将用于科学研究,这些样本预期将为了解月球背面的地质结构和演变历史提供重要数据。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7月31日,巴黎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国选手潘展乐夺得金牌,以46秒40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国家层面:我们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社会交往社会关系社会经验形 成积 累增 长本领才干本领才干3. 走进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意义?(P4)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① 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 (个人)②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社区)③ 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国家)我们都是社会中的一员第二部分探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六度空间理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中间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结合你绘制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和生活经验,说说你如何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画一画: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会与父母、同学、老师、医生等很多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为了更好的定位自己,试着绘制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图。社 会 关 系 网(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大点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就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4.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怎样的?二、我们都是社会中的一员(2)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我身份大揭秘:我到底是谁?在公交车上在学校在家里在商场里你知道自己在不同场合的身份吗?我们为什么有这些身份?二、我们都是社会中的一员①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4.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课堂笔记血缘关系以血统或生理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地缘关系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如同乡、邻居等。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同事等。5.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活学活用,辨关系血缘关系弟弟/妹妹妈妈邻居售货员同学老师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业缘关系业缘关系课外拓展:有趣的人际关系理论又名六度分隔理论。意思是你至多只要通过六个人就能认识全世界的任意一个人。六度空间理论假设一个人能认识25个人或以上,那经过7次介绍之后(间隔6人),一个人可以被介绍给25的7次方,等于6103515625人,超过60亿!理论推演课堂小结课堂反馈:1.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这是因为( ) A.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提供的条件B. 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密不可分 C. 每个人的思想决定了社会的发展状况D. 人们对社会生活的依赖性越来越强B2.2021年12月,一份来自中学生的模拟政协优秀提案《关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提交至某区政协全会。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①学生的主要精力要用于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 ②专业领域的事务还是应该交给专业的人来做③应把自己当作社会的一员,了解和关注社会 ④应在积极参与社会的过程中发展和成就自己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3.“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B.个人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C.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 D.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D4.“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各地在作业管理、课后服务和课堂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改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进一步推进“双减”工作,你校团委计划开展一次“双减”工作的问卷调查,初步设计了①“查阅资料,设计调查问卷”;②“统计调查问卷,撰写调查报告”;③“在校内各班进行问卷调查”;④“小组展示交流调查结果”等环节,你认为这些环节正确的排序应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③①④② D.③①④②B5.(2021 湘西州)2021年3月24日,湘西自治州教育和体育局等11个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湘西自治州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研学旅行作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同学们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这表明( )①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②中学生要奉献集体、服务社会③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④亲社会行为在社会实践中养成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C课堂练习6.(2021 青海)意大利某洞穴专家曾一个人度过了一年多暗无天日的地下生活后,变得情绪低落,不善与人交谈,丧失了交际能力。这说明了( )①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②我们需要在社会中获得精神滋养③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个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A课堂练习7.小丽在学校里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在路上是遵守交规的行人,在家里是孝亲敬长的孩子。这告诉我们( )①不同的人在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不同②不同的身份让我们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③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同一个人也可能具有不同的身份④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不会只扮演一个角色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B课堂练习8.在深圳,常常看到一群学生“红马甲”的身影,他们在书城U站热心为市民服务,在路上和交警一同维护交通秩序……这些学生“红马甲”的社会关系属于( )A.血缘关系 B.业缘关系C.地缘关系 D.志愿关系B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