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洪迈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洪迈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七年级训练(三)
5.



说明:1.范围:上册第一~五单元(含第三、六单元后的名著阅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
2.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
3.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大题共6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在广表的知识海洋中,狭隘的心态犹如一叶扁舟,容易让人在风浪中迷失方向。历史上,那些因

狭隘而排斥新知()拒绝进步的声音,最终都受到了时间的(chég)
戒,成为令后人警
醒的教训。让我们拥抱开放与包容,用宽广的心胸去探索未知,避免重蹈覆撤,让智慧之光照亮前行

的道路。
k
1.(2分)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cheng)
(2)隘
2.(1分)在括号内填人的标点符号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7.
人的成长发展,关健在于人生观起决定作用:错误的人生观让人在面对困境时选择逃避,甚至

远离正道,

真正的成长,是在挑战面前挺直腰板,勇于承担,从错误中汲取教训,不断修正
自我。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我们走向光明,即使路途坎坷,亦能勇往直前,成就一番事业。
3.(2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的成长发展,关键在于是人生观起决定作用。
B.人的成长关键发展,在于人生观起决定作用。
8.
C.人的成长发展,关键在手人生观。
D.人生观在于人的成长发展中关键起决定作用。
(:
4.(2分)下列填人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丢盔弃甲
B.畏罪潜逃
C.忘恩负义
D.恃强凌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题。

。金黄的落叶与初雪交织,铺陈大地,宛如织锦;枝头残留的果实,如点晴之笔,诉说着

收获的喜忧;寒风轻拂,万物似乎都在低语,告别繁华,迎接宁静;霜白覆盖了田野,为大地披上银装,
每一处细节,都是自然之手精心勾勒的艺术。
训练(三】·七年级·语文(部编版)第1页(共8页)
扫描全能王创建
5.(2分)下列填人文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9.(35
A.秋天到来,让人沉醉,引人深思。
(1)
B.冬天,既有凋零之美,又蕴藏着新生的希望
10.(4
C.秋冬交替,大自然绘就一幅静美画卷。
(1
D.这便是秋冬的风光,激情澎湃,辽阔壮美。
6.(2分)下列对文章“如何突出中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A.只要能够集中笔墨写一件事、一种物、一处景或一个人等,中心就一定会突出。
B.可以设置一条贯串全文的线索,如以人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情感为线索等。
11.(
C.要有主有次、详略得当地选取材料,组织文字,让中心更加突出、明确。

D.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如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卒章显志,揭示主题;等等。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大题共6小题,20分)
些因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7~8题。(4分)
人警
仲春郊外
12.
前行
[唐]王勃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7.(2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甚至
A.首联随走随观;描写了诗人信步走到东园、走过西堰所看到的初春景象。
修正
B.领联“连三月”“绝四邻”从时间长、空间广两方面写了春光无处不在。
三、
C.“何处染器尘?”用反问手法,抒发诗人超尘脱俗、思归田园的思想感情。
(一)
)
D.全诗采用动静相衬、视觉描写等手法描写春天,把春意渲染得强烈浓郁。
8.(2分)“鱼戏水知春”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内容赏析“知”字的妙处。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10分)
)
卓茂让马
光再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
连在
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默然解以与之,而自挽车而去。将去,顾之日:“若非公之马,幸”至丞相
说着
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叩头谢之。
着生
飞装,
(改编自《后汉书·卓茂传》)
物肃
【注】①幸:希望。②诣:到,来到。
训练(三)·七年级·语文(部编版)第2页(共8页)

扫描全能王创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