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十二 中国的自然环境(四)自然灾害基础作业 2024年5月,重庆某山地景区遭遇暴雨天气,景区工作人员利用地理知识引导游客积极应对,化解潜在风险,有效保护了游客安全。据此回答1~2题。1.代表“暴雨”天气状况的符号是 ( )A B C D2.景区工作人员引导游客采取的保护措施可能有 ( ) ①狂风暴雨时,应防范悬崖高处的碎石跌落 ②电闪雷鸣时,应远离大树,防止遭到雷击 ③若洪水来袭,应快速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 ④若泥石流发生,应顺着泥石流流动方向跑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3年入春以来,沙尘频繁在我国北方多地刷“存在感”。下图为近500年来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统计图。读图,回答3~5题。3.强沙尘暴的袭击,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沙尘暴的天气符号是 ( )A B C D4.华北地区春季沙尘暴多发,是因为该季节 ( )①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②多大风,加剧干旱 ③降水较多,地质灾害多发④气温低,出现凌汛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5.为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 )A.进行垃圾分类B.退耕还林还草C.禁止矿产开采D.水域全面禁渔素养作业 “仰望山接山,俯视江如线,对面能说话,相会要一天。”是我国横断山区的真实写照。据此回答6~7题。6.横断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有 ( )A.地震、洪涝B.滑坡、干旱C.滑坡、台风D.滑坡、泥石流7.横断山区自然景观独特,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需优先 ( )A.利用多样的土地资源,种植多种经济作物B.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扩大木材加工业C.发展交通运输业,加强与外界联系与交流D.大力修建水电站,尽可能开发水能资源 下图为泥石流示意图及发生泥石流时逃生示意图。读图,回答8~10题。8.从泥石流示意图推测云南泥石流多发的原因,正确的有 ( )①地质构造复杂,岩层松软破碎 ②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且暴雨日数多 ③山高坡陡,地表崎岖④开矿弃渣、修路切坡、砍伐森林、开荒和过度放牧等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9.当泥石流发生时,在泥石流流经区和堆积区的游客,正确的逃生方法是 ( )A.朝河流下游方向迅速跑到地势低的地方B.沿着山谷向山顶奔跑,寻找制高点C.垂直于河谷方向逃离,尽量逃往地势较高处D.站在原地大声呼救10.为防御此类地质灾害,该地可以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参考答案1.B 2.A 3.C 4.A 5.B 6.D 7.C 8.D 9.C 10.B专题十二 中国的自然环境(一)中国的地形和地势基础作业(2024·河北石家庄模拟)我国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撰写的《徐霞客游记》,共记录61种地貌类型、24种水体类型、170多种动植物。其中《黔游日记一》写道:“直下者不可以丈数计,捣珠崩玉,飞深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如图)。据此回答1~3题。1.《徐霞客游记》体现出我国 ( ) A.城市人口密集 B.自然环境复杂C.地形类型单一 D.交通方式多样2.《黔游日记一》中描述景观所在的省级行政区是 ( )A.贵州 B.广东 C.云南 D.广西3.该景观出现于 ( )A.山脊 B.山顶 C.鞍部 D.陡崖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类型多样,其中纵横交错的山脉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读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回答4~5题。4.以下古诗词中提到的山脉与图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①B.飞趁昆仑山上去,须臾化作一天云—②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③D.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④5.下列符合我国沿30° N地形剖面的是 ( )A.B.C.D.素养作业 中国国家版本馆由北京总馆、西安分馆、杭州分馆和广州分馆组成,用于收藏、保护和展示国家版本资源,被誉为“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下图示意中国国家版本馆的地理位置及其建筑风格。据此回答6~8题。6.四个馆 ( )A.都分布在第一级阶梯B.分布在第一、二级阶梯C.都分布在第二级阶梯D.分布在第二、三级阶梯7.四个馆的建筑风格 ( )A.如出一辙B.以敦煌神韵为主C.各具特色D.以江南宋韵为主8.四个馆均设有藏品展览区,这为市民提供了 ( )A.了解文化的窗口B.运动锻炼的场所C.享受美食的餐馆D.购物娱乐的商城9.【探究发现】探究名称: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探究资料:材料一 地势特点。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分为三级阶梯。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海拔多在1 000—2 000米,第三级阶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材料二 地形特点。我国地形复杂多样,纵横分布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在各种地形类型中,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一。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材料三 阅读示意图。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及部分大型水电站分布示意图(图1)、我国沿36° N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图2)。图1图2 探究思考:(1)从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任选一个阶梯,写出其主要地形类型。(2)简要分析我国地势对河流、降水的影响。(3)指出我国部分大型水电站分布与地势的关系。(4)从农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中,任选两方面简要说明我国地形特点对其发展的影响。参考答案1.B 2.A 3.D 4.A 5.B 6.D 7.C 8.A9.(1)第一级阶梯以高原为主;第二级阶梯以高原、盆地为主;第三级阶梯以平原、丘陵为主。(2)对河流的影响:很多河流自西向东流入海洋;河流流经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对降水的影响: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丰沛降水。(3)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阶梯的交界处。(4)农业:我国地形复杂多样,有利于农、林、牧、渔等多种经营;山地多,平原少,耕地资源少,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等。采矿业:山区面积大,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采矿业的发展等。交通运输业:山区面积大,地形崎岖,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成本高,交通不便等。旅游业:地形复杂多样,旅游资源丰富,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等。专题十二 中国的自然环境(二)中国的气候基础作业 中国山水画常以自然景观为主要描绘对象。如图为我国宋代著名山水画《寒鸦图》(局部),描绘的是我国某地冬雪消融时的景象。据此回答1~3题。1.画中景象除了描绘“群鸦寒塘”,还涉及的地理要素有 ( ) A.山峦叠嶂 B.草木苍翠C.雪霁严林 D.耕牛田舍2.画中所描绘地区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最可能是 ( )A BC D3.下列简称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最可能出现画中景象的是 ( )A.台 B.鲁 C.赣 D.琼 2023年某月,从吉林长春奔向海南海口的Z384次列车上,乘务员平均每隔5站就需要更换一套服装,成为车厢内行走的亮丽风景线。下图为乘务员依次更换的部分服装。据此回答4~5题。4.该月份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5.造成Z384次列车乘务员平均每隔5站更换服装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地势 B.海陆位置C.纬度差异 D.时差因素 (2024·河北模拟)2023年夏季,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山水间的家》节目组走进橙香四溢的湖北省万古寺村进行文旅探访。在这里,节目组成员体验了龙舟竞渡的魅力,聆听了当地借助脐橙产业不断发展的故事。据此回答6~8题。6.举办赛龙舟活动的传统节日是 ( )A.泼水节 B.火把节C.雪顿节 D.端午节7.万古寺村所在区域夏季的气候特点是 ( )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C.温和湿润 D.温暖少雨8.当地在脐橙产业发展过程中采取的合理措施主要有 ( )①引进优良品种 ②施用大量化肥 ③拓宽销售渠道 ④美化乡村环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素养作业 海南文昌龙楼镇是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场所在地,承担了多次重要的航天发射任务。下图示意2021年文昌航天发射场执行的发射任务。据此回答9~10题。9.2021年文昌航天发射时间主要集中在我国的 (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10.影响文昌航天发射的主要自然地理因素是 ( )A.昼夜长短 B.植被类型C.海陆位置 D.天气状况11.探究主题:国之大道风光无限材料一 318国道起于上海,止于聂拉木,有“中国景观大道”之称。219国道北起喀纳斯,南至东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最艰险的高原公路。同学们对两条国道沿线景观开展了探究活动。材料二 下方图1为219国道和318国道示意图,图2为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探究一:沿线行政区划(1)219国道是我国目前总里程最长的国道,从北向南沿途经过三个自治区,请任选其二写出其行政中心。探究二:沿线地形(2)说出318国道沿途的地势特征,并简述其对河流的影响。探究三:沿线气候(3)219国道和318国道沿线气候从高温到高寒、从湿润到干旱,温度、湿度差异显著。指出两条国道共同穿过的气候类型。学以致用(4)请从地形、气候两方面简析219国道成为世界上最艰险高原公路的原因。参考答案1.C 2.A 3.B 4.A 5.C 6.D 7.A 8.B9.A 10.D11.(1)南宁、拉萨、乌鲁木齐(任答两个即可)(2)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导致河流大多向东流(3)亚热带季风气候和高原高山气候(4)地形:经过青藏高原、天山等,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坡度陡;海拔高,缺氧。气候:经过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经过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沙漠广布。专题十二 中国的自然环境(三)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基础作业 长江经济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读长江各河段四项生态保护功能强度示意图,回答1~3题。1.长江保持水土功能最强的河段是 ( )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河口2.长江调蓄水量功能最强集中于中游地区,主要因为 ( )A.河道变宽 B.港口密布C.湖泊众多 D.地上悬河3.若长江上游的生物栖息地功能下降,直接引发的突出生态问题是 ( )A.土壤污染B.水体污染C.旱涝灾害D.物种锐减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读图,回答4~5题。4.“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中的“山”指 ( )A.九连山 B.昭山C.岳麓山 D.壶山5.“百舸争流”描述了湘江长沙段 ( )A.落差大 B.灌溉广C.汛期短 D.航运忙 近年来,洞庭湖区入湖水量持续下降,人水矛盾日益凸显。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面临构筑水生态屏障、加强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强化水污染防治、推进水资源利用等任务。下图示意洞庭湖区。据此回答6~8题。6.洞庭湖位于 (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C.非季风区 D.内流区7.下列关于洞庭湖区人水矛盾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 )①洞庭湖水量减少 ②洞庭湖水质下降③当地降水量稀少 ④生产、生活用水增加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8.为构筑洞庭湖经济区水生态屏障,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禁止发展任何工业B.把黄河水调入洞庭湖C.禁止人口迁入当地D.植树造林、退耕还湖素养作业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在黄河逶迤而过的巴彦淖尔,6日下午召开了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节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6月10日材料二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含沙量巨大,河水挟带大量泥沙在入海口形成了“黄龙入海”的景观。(1)据材料一可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内蒙古位于图1中的 (甲/乙)。 (2)材料二中的“天上”是指 山脉;“奔流”到下游时,黄河流经的干湿区是 区,大量泥沙在该河段淤积,形成“ ”。 (3)图中水利枢纽工程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上游的原因是 。 (4)你认为能使“黄龙入海”现象减弱的措施有 。 10.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泗河穿过湖北省十堰市,注入该水库。M河为泗河支流,其流域位于秦巴山区。为了确保水库水质,十堰市探索“绿”“富”共赢之路。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M河的流向为 ,易发生山洪的季节为 。 (2)昔日M河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耕地面积 ,江河的泥沙 ,抬高河床,导致生态恶化。 M河流域水土流失的治理:在海拔较高的地方种植茶树、桑葚,在陡坡植树种草,在缓坡的梯田等地种樱花、梅花、紫荆花等。如今该流域林草苍翠,花果飘香,吸引众多游客。(3)指出M河流域治理水土流失措施产生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参考答案1.A 2.C 3.D 4.C 5.D 6.A 7.C 8.D9.(1)乙(2)巴颜喀拉 半湿润 地上河(或“悬河”)(3)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4)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兴建水利枢纽工程、禁止过度放牧等10.(1)自西南向东北 夏秋季(2)减少 淤积(沉积)(3)生态效益: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或其他合理答案)经济社会效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观光休闲产业等多种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或其他合理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十二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中国的地形和地势.docx 专题十二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三)中国的河流和湖泊.docx 专题十二 中国的自然环境 (二)中国的气候.docx 专题十二 中国的自然环境 (四)自然灾害.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