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2张PPT)
物理 人教版(2024)
八年级下册
第九章
小结与复习
第九章 压强
压强
压强
压力
与重力的关系
作用点
方向
定义
影响因素与计算
增大和减小压强
液体压强
产生原因
特点
公式
连通器
特点
应用
大气压强
产生原因
验证大气压的存在
测量:托里
拆利实验
大气压与高度、
沸点的关系
流体压强与
流速的关系
流体的定义
流体压强与
流速的关系
知识结构
压强
1.压力
(1)定义:由于物体间相互挤压而______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
(2)方向:总是______于接触面并指向被压物体。
(3)作用点:物体间的接触表面上。
(4)压力与重力的关系:放在_________上的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只受水平外力时压力的大小才等于重力的大小,方向才与重力方向相同。
垂直
垂直
水平面
重点回顾
2.压强
(1)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______的大小,___________的大小。
(2)定义:物体所受______的大小与___________之比叫作压强。
(3)公式:p=_______。其中F表示压力,单位是_______,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_____________,p表示________,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________,1Pa=1N/m2。
压力
受力面积
压力
受力面积
F
S
牛(N)
平方米(m2)
压强
Pa
重点回顾
(4)压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___________所受的_______。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_______。
3.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________________,例:图钉尖端较尖、蚊子口器很细等;________________,例:压路机的碾子很重,利用重锤钉钉子等。
2.减小压强:________________,例:书包背带较宽、滑雪板面积较大等;________________,例:卡车限重等。
单位面积
压力
明显
减小受力面积
增大压力
增大受力面积
减小压力
重点回顾
以下增大压强的情境中,所用方法与其他几个不同的是( )
A.盲道上有凸起的小圆点 B.菜刀刀刃很锋利
C.压路机的碾子很重 D.注射器的针头很尖
C
如图所示,实心长方体A和B放在水平地面上,高度之比hA: hB=2: 1,底面积之比SA: SB=2: 3,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它们的密度之比ρA: ρB=________;它们
对地面的压力之比FA: FB=________。
1:2
2:3
例1、2
一块均匀的正方体木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p,若任意截去1/2;有三位同学对剩下的1/2木块对地面的压强做了如下判断:小红认为可能为p/2;小明认为可能为p;小刚认为可能为2p,则以上判断中( )
A. 只有小红正确 B. 只有小明正确
C. 小刚不正确 D. 小红、小明、小刚都正确
D
例3
用42 N的力把重50N的物体紧压在竖直墙上,物体与墙壁的接触面积为100 cm2,则墙受到的压强为多少?
解:S=100 cm2=0.01 m2
p= = = 4200Pa
F
S
42N
0.01m2
例4
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
(1)产生原因:由于液体受_______的作用,且具有_________,液体内向各个方向都有_______。
(2)特点
a.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_______。
b.深度越深,压强越_______。
c.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_______越大,压强越大。
重力
压强
流动性
相等
大
密度
重点回顾
2.液体压强的大小
公式:p=_____。物理量的单位:p表示压强,单位为 Pa;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为 kg/m3;h表示液体深度(研究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单位为m。
3.连通器
(1)定义: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叫作连通器。
(2)特点:连通器里装的是相同的液体,当液体不流动时,连通器各部分容器中液面的高度总是_______的。
ρgh
相同
重点回顾
(3)应用举例:水壶的壶嘴与壶身、排水管的U形“反水弯”、锅炉和外面的水位计、船闸、地漏、水塔等。
重点回顾
小亮的叔叔承包了村里的鱼塘,有人向叔叔推荐了一个一本万利的投资项目。设计图纸如图所示,用水管和水池就可以让水车持续转动,带动发电机不断发电。你认为这个投资项目的设计方案__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可行
水管中的水只能达到与水池水面相同的高度
例5
如图所示为长江某水坝的示意图.水坝左侧水面高,B 和C 两点处于同一高度,A 和C 两点到各自水面的距离相等。水在A、B 和C 三点产生的压强分别为pA、pB和pC,则( )
A.pApB
C.pA>pB=pC D.pA=pCD
例6
如图所示,质量为200g、底面积为20 cm2的薄壁容器中盛有800g水,将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内水深h为30 cm,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_____N,容器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__Pa。(ρ水=1.0×103kg/m3,g取10 N/kg)
5000
6
例7
大气压强
1.大气压强的存在
(1)定义:大气对处在其中的物体有压强,这种压强叫作大气压强,简称_________。
(2)产生原因:a.空气受到重力的作用;b.空气具有流动性。
(3)_____________实验最早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大气压
马德堡半球
重点回顾
2.大气压的测量:
(1)意大利科学家_____________最早测出大气压的数值等于_____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通常把这样大小的大气压叫作标准大气压p0,p0=_____________pa。
(2)气压计:测量__________的仪器叫做气压计,常
用气压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自制气压计:将自制气压计从一楼拿到十楼,
发现玻璃管内水柱会________。
托里拆利
760
1.013×105
大气压
水银气压计
金属盒气压计
上升
重点回顾
3.大气压的相关规律:
(1)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海拔越高,大气压越_______。
(2)大气压与沸点的关系: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_______,随气压的增大而_______。
4.大气压的应用:活塞式抽水机、离心水泵、吸盘挂钩等。
降低
小
升高
重点回顾
为保持家里的盆景有较充足的水分,小梦设计了一个自动供水装置。她将一个塑料瓶装满水后倒放在盆景盘中,瓶口刚刚被水淹没,如图所示。瓶内气体压强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大气压。随着盘中水位下降,桌面受到的压力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小于
变小
p外=p水+p内
例8
小昕坐飞机去旅游,当飞机在高空平稳飞行时,她从背包中取出一袋密封的薯片,发现薯片袋子比起飞前膨胀一些。若如图的点M表示起飞前薯片袋内气体的“m—V ”关系,则能正确表示起飞后袋内气体的“m—V ”关系的是( )
A.点N B.点O
C.点P D.点Q
飞到高空时,大气压强变小,薯片袋子膨胀,说明袋内气体体积变大,但是质量不会变
A
例9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流体:具有流动性的_______和_______统称为流体。
2.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______。
3.飞机的升力:飞机机翼横截面的上表面弯曲,下表面比较平,飞机前进时, 机翼上方的气流速度较______,压强较______;下方的气流速度较______,压强较______,这样,机翼上、下表面就存在着压强差,因而有压力差。
液体
气体
小
大
小
小
大
重点回顾
如图是我国南海舰队执行任务时的场景,舰队并排快速航行时,两船间距离不能太近,这是因为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_______,容易发生相撞事故。
小
小华水平抛出一飞盘,快速前进的飞盘越升越高,从侧面看飞行过程中飞盘的形状应为下列图示中的( )
A
例10、11
1.改变压力大小的方法:添加砝码。
2.选用海绵的原因:海绵的形变效果明显,便于观察实验现象。(海绵的替代材料:沙子、橡皮泥)。
【设计和进行实验】
探究压强大小的影响因素
甲 乙 丙
重点实验突破
3.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①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时,需保持受力面积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如甲、乙)。
②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需保持压力大小不变,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如乙、丙)。
甲 乙 丙
重点实验突破
4.转换法的应用:把压力的作用效果转换成了海绵的形变程度。
【结论】
1.压力的作用效果只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2.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重点实验突破
小红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她做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为验证上述猜想,小红利用小桌、海绵和砝码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例12
(1)小桌对海绵的压力改变了海绵的______(选填“形状”或“运动状态”),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中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用沙子代替海绵。
(2)为了验证猜想一,应比较__________两图的实验,可得出结论: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______(填“越大”或“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形状
海绵的凹陷程度
可以
越大
甲、乙
例12
(3)选择甲、丙两次实验来验证猜想二是否正确,合理吗?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乙、丙两图的实验,可得出结论:压力大小相等时,____________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下列实例中,直接应用该结论的是______(选填字母)
A.图钉的一端做得很尖
B.严禁货车超载
C.书包的背带较宽
D.菜刀要经常磨一磨
没有控制压力一定
不合理
受力面积
AD
例12
(5)本实验使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和转换法。
(6)若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下图所示的木板上,图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乙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丁的大小关系为p乙____ p丁(选填“>”“<”或“=”)。
控制变量法
=
例12
丁
1.U形管压强计:
(1)其作用是反映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2)检查气密性:实验前,用手按压金属盒上的橡
皮膜,观察U形管两侧液柱的高度是否发生变化,若
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若不变,说明装置漏气。
(3)若发现装置漏气,需拆掉橡皮管重新安装,保证气密性良好。
【设计和进行实验】
探究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
重点实验突破
2.转换法的应用:U形管压强计中两侧液柱的高度差反映了液体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说明液体的压强越大。
3.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1)探究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只改变探头的朝向,保持深度和液体密度不变。
(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只改变探头所处的深度,保持探头方向和液体密度不变。
(3)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只改变液体的密度,保持探头方向和深度不变。
重点实验突破
实验结论: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液体在同一深度处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3)在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重点实验突破
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的实验中,小聪进行了大胆猜想。
猜想1: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可能与方向有关。
猜想2: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可能与液体深度有关。
猜想3: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
为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小聪在老师的帮助下找来了一些实验器材,实验时的情景如图所示,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例13
(1)实验前,要通过调试,使压强计U形管两边的液面______,小聪在调试时发现,用手指无论是轻压还是重压探头的橡皮膜时,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差变化都很小,则说明该压强计的气密性______(填“好”或“差”),调节的方法是______。
A.从U形管中倒出适量水 B.向U形管中加入适量水
C.取下橡皮管重新安装
相平
差
C
例13
(2)实验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探头受到的压强大小的。实验中主要用到的研究方法有转换法和___________法。
控制变量
(3)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它的方向,如图乙、丙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U形管两侧液面高度差
例13
在同种液体的相同
(4)比较图甲和图______,可以初步得出结论:在同种液体中,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请列举出一个与此相关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图乙和图丁,能初步得出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的结论吗?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乙
拦河坝上窄下宽
不能
中的深度相同
没有控制探头在液体
例13
(6)在探究液体压强与密度关系时,为了使结论更具普遍性,小聪还应如何继续实验(请写出实验思路,不需要写具体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持探头在液体中的方向和深度不变,换不同密度的液体重复实验
例13
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设计和进行实验】
1.将玻璃管中灌满水银的原因:排出玻璃管内的空气。
2.用手指将管口堵住,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
重点实验突破
3.管内水银面下降的原因: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大于外面的大气压。
4.管内水银面停止下降说明: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外面的大气压。
可以得出大气压能托起760mm水银柱,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标准大气压p0=1.013×105Pa
【实验结论】
重点实验突破
托里拆利实验第一次测出了大气压的值,如图所示是托里拆利实验示意图,根据图示完成下面的问题。
(1)实验过程中,若像图丁中一样将玻璃管倾斜,则水银柱的高度将______。(填“变长”“变短”或“不变”)
(2)若将实验中用的水银
换成水,玻璃管中的液面
______下降。(选填“会”
或“不会”)
不变
甲 乙 丙 丁
不会
例14
(3)若实验过程中,玻璃管中的水银没有装满,则测量的大气压值比真实值要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4)实验中不小心将玻璃管的顶部打破,能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偏小
试管中水银柱的高度会下降到与管外水银面相平
甲 乙 丙 丁
例14
1. 如图所示,穿着滑雪板的小梦总质量为55 kg,没有陷入雪地,而旁边穿着运动鞋的小明总质量为50 kg,却深陷雪地,则小梦对雪地的压强________小明对雪地的压强;小梦对雪地的压力________ 小明对雪地的压力,小明把雪踩下去,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
小于
大于
形状
课堂练习
2.某柏油路面能承受的压强不得超过 7×104 Pa,某四轮砂土车质量为2 t,每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125 m2,g取10 N/kg。
(1)四轮砂土车静止在水平路面上时,对路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Pa。
(2)这段柏油路面能承受四轮砂土车的最大压力为__________N。
4×104
3.5×104
课堂练习
3.如图所示的容器中装有水,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F1,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2,若容器的质量忽略不计,则( )
A.F1<F2
B.F1>F2
C.F1= F2
D.无法比较
B
课堂练习
4.(1)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A和B,一个正放、一个倒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在两个容器中装入相同高度的水,则两个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强pA______pB,两个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力FA ______FB 。(填“>”“<”或“=”)
(2)若在图示的两个容器中分别装入相等质量的水(容器未装满),则两个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强pA______pB,两个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力FA ____FB 。(填“>”“<”或“=”)
=
>
>
分析两容器的形状可得hA<hB
<
将GA和FA对比;GB和FB对比,因为两杯水质量相同
课堂练习
5.如图所示,底面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中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不同液体,则甲、乙两容器中液体的密度ρ甲和ρ乙的关系以及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甲和F乙的关系,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F甲ρ乙,F甲>F乙
C.ρ甲>ρ乙,F甲=F乙 D.ρ甲<ρ乙,F甲>F乙
甲
乙
B
课堂练习
6.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水,A、B 是容器内等高的两点。阀门K打开前,A、B 两点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pA、pB ;打开阀门K,水面静止后,A、B 两点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pA′、pB′,则( )
A. pA=pB pA′=pB′ B. pA=pB pA′>pB′
C. pA<pB pA′<pB′ D. pA>pB pA′=pB′
D
课堂练习
7.如图是托里拆利实验的规范操作过程,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是大气压支持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不会下落
B.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有少量空气
C.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D.换用更粗一些的等长玻璃管,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
B
课堂练习
8.如图为一种“天气预报瓶”,内装适量有色液体。A为上端开口的玻璃管,B为密闭球体,底部与A相连。关于此“天气预报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管和B球液面相平时,显示内外气压不一样
B.通常阴天气压比晴天低,则阴天静置
室内时A管液面比晴天时低
C.若将此瓶从一楼拿到十楼,A管液面会上升
D.B球内若装有较多红墨水,会增大瓶
内温度变化造成的干扰
C
课堂练习
9.某同学制作了一个机翼模型,如图所示,把它固定在一根铁丝上,在铁丝的上下各挂一个弹簧测力计(有一定示数),再用电风扇对着机翼吹风,下面是该同学在不考虑模型在水平方向的移动时对实验的结果做出的猜想,你认为正确的是 ( )
A.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增大,B的示数减小
B.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减小,B的示数增大
C.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增大
D.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减小
B
课堂练习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