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二十七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 月份)一、单选题(共 20 个小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2分)估测是初中生应具备的一种技能,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中学生正常的步行速度约为 10m/sB.初中生的身高大约为 150dmC.中学生百米赛跑用时大约为 12.5sD.正常心率是 1分钟 30次2.(2分)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心潮澎湃C.日出日落 D.流星似剑3.(2分)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 )A.自习课上不能大声喧哗B.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C.航母甲板上的工作人员戴着耳罩D.住宅区和工厂之间种植树木4.(2分)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C. D.5.(2分)小军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测出物理书的宽度,记录的结果分别是 18.51cm、18.53cm、18.53cm则物理书的宽应记录为( )A.18.51cm B.18.52cm C.18.523cm D.18.53cm6.(2分)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A.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产生激烈的振动来清洗钟表、眼镜等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C.蝙蝠利用回声定位捕捉各种食物,躲避障碍物D.利用超声波将药液击碎后在空气中形成雾状7.(2分)下列有关声音的特性,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长,拨动它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B.乙图中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敲盛水越少的瓶子音调越低C.丙图中改变吸管中的空气柱的长度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色D.丁图中改变用力的大小敲击鼓面可改变声音的响度8.(2分)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 1500米/秒,若要测量海底的深度,从船底发声装置向下发出声波,船底的声音接收装置收到回声,那么海底深度是( )A.6000米 B.3000米 C.1500米 D.750米9.(2分)2021年 10月 16日,神舟十三号成功对接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进驻空间站(一天可绕地球 15圈以上)。当“神舟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好时( )A.“神舟飞船”相对于“空间站”将会是静止的B.“神舟飞船”和“空间站”相对地球是静止的C.“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空间站”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空间站”相对地球是静止的10.(2分)运动会短跑 100米决赛,前一半路程小明落后于小亮,冲刺阶段小明加速追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亮的平均速度大B.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C.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亮的平均速度小D.两人均不做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11.(2分)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按压弦的不同位置来改变发声的音色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响度越大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小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12.(2分)一位同学在离一绝壁 519m远处吹一口哨,用秒表测得回声时间为 3s,此时空气温度为(表中是声音在不同气温下的速度)( )0℃ 332m/s15℃ 340m/s20℃ 346m/sA.0℃ B.15℃ C.20℃ D.10℃13.(2分)甲、乙两物体都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3:1,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2:3,那么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A.9:2 B.2:9 C.1:2 D.2:114.(2分)如图为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 s随时间 t变化的图像,下列对该物体 0~5s内运动情况分析不正确的是( )A.物体在 0~1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1m/sB.物体在 1~3s保持静止C.物体在 3~5s内平均速度为 0.5m/sD.物体在 0~5s内的平均速度为 0.67m/s15.(2分)茗茗家距学校 1200m远,某天她上学时,以 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她改以 1.5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的路程,她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 )A.1.2m/s B.1.25m/s C.2m/s D.2.5m/s16.(2分)甲、乙两辆车都向东做直线运动时,它们行驶的路程 s随时间 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B.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C.甲车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D.当 t=4s时,甲、乙两车相距 20m17.(2分)为了减弱外界的噪声对教室内正在上课的学生的影响,下列措施合理且可行的是( )A.在教室内安装噪声检测装置B.在马路和学校之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C.让每个学生都带上耳罩D.禁止学校周围的一切车辆鸣笛18.(2分)如图所示一个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此时用抽气机抽出里面的空气,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随着抽气机不断抽出空气,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来越小B.这个实验验证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在实验中不可能达到真空,所以无法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D.这个实验所用方法是科学推理法19.(2分)下面不属于超声波的应用的是( )A.用声呐探测潜艇、鱼群的位置B.医生利用“B超”检查病人身体内的疾病C.汽车上的倒车雷达D.预测地震的地震检测仪20.(2分)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A.这个实验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B.加大力度敲,则乒乓球弹起的幅度更大C.这个实验应用了转换法D.在太空中也可以进行这个实验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4 分)21.(4 分)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 cm。22.(4分)如图所示,记录了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情况,该小汽车做的是 直线运动,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m/s。23.(6分)任何声音都是由于发声物体的 而产生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同时她还可以根据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24.(6分)如图甲所示,医生用 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声可以传递 。如图乙所示,是禁止鸣笛标志,这是从 的方面控制噪声。有一款骨传导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这是因为 (填“固体”“液体”或“气体”)可以传声。25.(4分)甲、乙两人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两人的运动情况 m/s;第 11s时,他们相距 m。三、实验题(每空 2 分,共 24 分)26.(12分)在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实验中小明将钢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1)拨动钢尺刻度尺,看到了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钢尺另一端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 ;A.没有控制变量B.伸出桌面的钢尺太短C.手没有压紧钢尺D.伸出桌面的钢尺太长(2)小明规范实验操作后,将钢尺按紧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用 的力再次拨动钢尺(填“相同”或“不同”),观察钢尺振动的 ,听钢尺发出的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声音的 和振动的 的关系;( 3)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小明不能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原因是 。27.(12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长 1m,分度值为 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sAB= cm;vBC= 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 AC段的平均速度 vAC偏 (选填“大”或“小”);(5)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 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 C点的时间 。四、计算题(共 12 分)28.(6分)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是 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 20min,如果改骑自行车则需5min(1)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多少?(2)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9.(6分)一辆以 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在快要到达山崖时鸣笛一声,车上的司机在 2s后听见回声,已知此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m/s,求;(1)在这个过程中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2)汽车鸣笛时离山崖的距离为多少?2024-2025 学年河北省石家庄二十七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0 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选题(共 20 个小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2分)估测是初中生应具备的一种技能,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中学生正常的步行速度约为 10m/sB.初中生的身高大约为 150dmC.中学生百米赛跑用时大约为 12.5sD.正常心率是 1分钟 30次【答案】C2.(2分)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心潮澎湃C.日出日落 D.流星似剑【答案】B3.(2分)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 )A.自习课上不能大声喧哗B.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C.航母甲板上的工作人员戴着耳罩D.住宅区和工厂之间种植树木【答案】D4.(2分)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C. D.【答案】B5.(2分)小军用刻度尺先后三次测出物理书的宽度,记录的结果分别是 18.51cm、18.53cm、18.53cm则物理书的宽应记录为( )A.18.51cm B.18.52cm C.18.523cm D.18.53cm【答案】B6.(2分)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A.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产生激烈的振动来清洗钟表、眼镜等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C.蝙蝠利用回声定位捕捉各种食物,躲避障碍物D.利用超声波将药液击碎后在空气中形成雾状【答案】C7.(2分)下列有关声音的特性,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长,拨动它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B.乙图中用相同大小的力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敲盛水越少的瓶子音调越低C.丙图中改变吸管中的空气柱的长度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色D.丁图中改变用力的大小敲击鼓面可改变声音的响度【答案】D8.(2分)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 1500米/秒,若要测量海底的深度,从船底发声装置向下发出声波,船底的声音接收装置收到回声,那么海底深度是( )A.6000米 B.3000米 C.1500米 D.750米【答案】C9.(2分)2021年 10月 16日,神舟十三号成功对接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进驻空间站(一天可绕地球 15圈以上)。当“神舟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好时( )A.“神舟飞船”相对于“空间站”将会是静止的B.“神舟飞船”和“空间站”相对地球是静止的C.“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空间站”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空间站”相对地球是静止的【答案】A10.(2分)运动会短跑 100米决赛,前一半路程小明落后于小亮,冲刺阶段小明加速追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亮的平均速度大B.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C.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亮的平均速度小D.两人均不做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答案】B11.(2分)针对以下四幅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按压弦的不同位置来改变发声的音色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响度越大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小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答案】A12.(2分)一位同学在离一绝壁 519m远处吹一口哨,用秒表测得回声时间为 3s,此时空气温度为(表中是声音在不同气温下的速度)( )0℃ 332m/s15℃ 340m/s20℃ 346m/sA.0℃ B.15℃ C.20℃ D.10℃【答案】C13.(2分)甲、乙两物体都做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3:1,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2:3,那么甲、乙两物体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A.9:2 B.2:9 C.1:2 D.2:1【答案】B14.(2分)如图为某物体沿直线运动的路程 s随时间 t变化的图像,下列对该物体 0~5s内运动情况分析不正确的是( )A.物体在 0~1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 1m/sB.物体在 1~3s保持静止C.物体在 3~5s内平均速度为 0.5m/sD.物体在 0~5s内的平均速度为 0.67m/s【答案】D15.(2分)茗茗家距学校 1200m远,某天她上学时,以 1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她改以 1.5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的路程,她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 )A.1.2m/s B.1.25m/s C.2m/s D.2.5m/s【答案】A16.(2分)甲、乙两辆车都向东做直线运动时,它们行驶的路程 s随时间 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运动B.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C.甲车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D.当 t=4s时,甲、乙两车相距 20m【答案】D17.(2分)为了减弱外界的噪声对教室内正在上课的学生的影响,下列措施合理且可行的是( )A.在教室内安装噪声检测装置B.在马路和学校之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C.让每个学生都带上耳罩D.禁止学校周围的一切车辆鸣笛【答案】B18.(2分)如图所示一个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此时用抽气机抽出里面的空气,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随着抽气机不断抽出空气,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来越小B.这个实验验证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在实验中不可能达到真空,所以无法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D.这个实验所用方法是科学推理法【答案】C19.(2分)下面不属于超声波的应用的是( )A.用声呐探测潜艇、鱼群的位置B.医生利用“B超”检查病人身体内的疾病C.汽车上的倒车雷达D.预测地震的地震检测仪【答案】D【解答】解:20.(2分)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A.这个实验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B.加大力度敲,则乒乓球弹起的幅度更大C.这个实验应用了转换法D.在太空中也可以进行这个实验【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4 分)21.(4 分)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B (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 2.80 cm。【答案】 B;2.80。22.(4分)如图所示,记录了一辆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情况,该小汽车做的是 变速 直线运动,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13.5 m/s。【答案】变速;13.5。23.(6分)任何声音都是由于发声物体的 振动 而产生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音色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不同,同时她还可以根据声音的响度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答案】振动;音色;响度。24.(6分)如图甲所示,医生用 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声可以传递 信息 。如图乙所示,是禁止鸣笛标志,这是从 防止噪声产生 的方面控制噪声。有一款骨传导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将耳机贴在颞骨两侧,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这是因为 固体 (填“固体”“液体”或“气体”)可以传声。【答案】信息;防止噪声产生;固体。25.(4分)甲、乙两人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两人的运动情况 1.25 m/s;第 11s时,他们相距 2 m。【答案】1.25;2.三、实验题(每空 2 分,共 24 分)26.(12分)在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实验中小明将钢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1)拨动钢尺刻度尺,看到了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钢尺另一端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C ;A.没有控制变量B.伸出桌面的钢尺太短C.手没有压紧钢尺D.伸出桌面的钢尺太长(2)小明规范实验操作后,将钢尺按紧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用 相同 的力再次拨动钢尺(填“相同”或“不同”),观察钢尺振动的 快慢 ,听钢尺发出的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声音的 音调 和振动的 频率 的关系;(3)当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小明不能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原因是 钢尺振动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范围 。【答案】(1)C;(2)相同;快慢;音调;频率;(3)钢尺振动频率低于人耳能听到的范围。27.(12分)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长 1m,分度值为 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v=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小 (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sAB= 40.0 cm;vBC= 0.5 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 AC段的平均速度 vAC偏 大 (选填“大”或“小”);(5)为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 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 C点的时间 小 。【答案】(1)v= ;(2)小;(3)40.0;0.5;(4)大;(5)小。【解答】解:四、计算题(共 12 分)28.(6分)已经测出自己正常步行时的速度是 1.2m/s,从家门到校门要走 20min,如果改骑自行车则需5min(1)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多少?(2)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1)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 1440m;(2)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 4.8m/s。【解答】解:(1))由题知,v 步=1.2m/s,t 步=20min=1200s,由 v= 可得步 t 步=4.2m/s×1200s=1440m;(2)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v= = =2.8m/s。答:(1)家门到校门的路程大约是 1440m;(2)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 4.8m/s。29.(6分)一辆以 15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汽车在快要到达山崖时鸣笛一声,车上的司机在 2s后听见回声,已知此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m/s,求;(1)在这个过程中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2)汽车鸣笛时离山崖的距离为多少?【答案】(1)在这个过程中声音传播的距离是 680m;(2)汽车鸣笛时离山崖的距离为 355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