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4张PPT)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生活》第三课:领会科学思维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12345考点考向考情透视思维导图考点梳理真题再现一、考点考向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考情预测懂得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掌握科学思维的特点,体悟学会科学思维的意义。 政治认同:认同科学思维对民族复兴、社会发展、国家强盛的重要作用,增强学习科学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科学精神:通过联系实际,体会思维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掌握科学思维的客观性、预见性和可检验性,树立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通过学习科学思维的含义及特征,自觉树立科学思维。 从命题内容上看,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是考查的重点。从考査形式上看,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考查可能。命题常常结合从生活逻辑的情境出发来进行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考查。高考真题 备考建议本讲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考查,复习时关注以下命题:理解科学思维的含义、特征及意义,培养科学认知精神和求真务实精神;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对本考点的学习,认同科学思维对民族复兴、社会发展、国家强盛的重要作用,增强学习科学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二、考情透视2024 主观题:全国卷2023 无2022 主观题:北京卷第3课领会科学思维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基本条件内容真实、形式正确含 义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特 征结果具有可检验性结果具有预见性追求认识的客观性辩证思维意义---把握规律创新思维意义---推动创新逻辑思维意义---捍卫真理思维素养意义思想政治意义提升思想觉悟、助力国家复兴、培育时代新人三、思维导图基本条件含义 内涵外延①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②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不科学思维是指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四、考点梳理1、科学思维的含义注意:思维有正确错误之分。因此思维的作用具有双重性。科学思维的外延=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知识拓展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确定性、一致性、明确性;◇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概念(内涵和外延)、判断(基本特征和类型)和推理(类型和推理方法)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的含义: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辩证思维的特征:整体性和动态性;◇分析与综合;◇质量互变规律;◇坚持辩证否定观;◇认识发展的历程: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思路具有多向性、步骤具有跨越性、结果具有独特性;◇联想思维(特征:跨越的联结性和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迁移和想象);◇发散思维(方法:检核表法、信息交合法、头脑风暴法);◇聚合思维;◇逆向思维;◇超前思维(特征:探索性、预测性;方法:矛盾分析法等)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结果具有 预见性 结果具有 可检验性 ①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②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关键词:从实际出发,不盲从关键词:可预测、指明道路关键词:检验、修正联系:①科学思维的客观性、预见性、可检验性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②离开客观性,就不会有预见性;正因为有预见性,才有可检验性。四、考点梳理2、科学思维的特征比较 特征科学思维思维实践认识真理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具有三个共同特征:1、间接性;2、概括性;3、能动性作为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实践具有三个特点:1、客观物质性;2、主观能动性;3、社会历史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具有三个特点:1、反复性;2、无限性;3、上升性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具有三个属性(特点):1、客观性;2、条件性;3、具体性科学思维是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的思维,具有的特点是:1、追求认识的客观性;2、结果具有预见性;3、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思维是科学思维的属概念,科学思维是思维的种概念)科学思维、思维、实践、认识、真理的特征拓展深化角度 阐释思维 素养 意义思想 政治 意义总结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逻辑思维)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正确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全面地、动态地把握客观事物。(辩证思维)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创新思维)①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②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好地报效国家、服务社会、造福人类。(实践意义)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怎么想——思想觉悟层面)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怎么做——实践意义)四、考点梳理3、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1、(2022·北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记忆】北京雨燕春天来到北京筑巢繁衍,夏末带着新生的小雨燕跨越中亚远赴非洲,待来年再准时飞回北京。古建筑上空北京雨燕飞舞的景象,是人们美好的记忆。 【两难】为了避免污损和破坏,古建筑的屋檐斗拱加装了防护网,却无意间把在此筑巢的北京雨燕挡在了“家门”外。既要避免古建筑受损,又要保证北京雨燕安居,成为难题。 【共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理念指导和相关技术支持下,文物、园林绿化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为北京雨燕在古建筑上留出“繁殖窗口”。同时,志愿者积极为北京雨燕搭建新家,帮助它们向现代建筑迁移筑巢。在多方呵护下,北京雨燕的种群正在恢复和壮大。雨燕和古建筑在城市中实现了和谐共生。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说明北京雨燕保护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五、真题再现【参考答案】①北京雨燕保护,体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在实践中认识北京雨燕生存和繁衍的规律,对保护的总体效果作出合理推断,并在实践的检验中不断更新保护理念、改进保护措施;②运用矛盾分析法处理古建筑保护和北京雨燕保护的关系,将两者统一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体现了辩证思维方法;③多角度思考如何实现北京雨燕与古建筑的共生,发掘北京雨燕的文化价值,体现了创新思维能力。信息①:北京在对雨燕的生活规律的把握基础上,做出正确的判断,制定相关的理论,并在实践中论证这种理论的正确性→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知识。信息②:在北京古建筑的保护和雨燕的保护中,协调二者关系,统一于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辩证思维方法知识。信息③:贯彻保护生物多样性理念并在相关技术支持下,多种角度探索雨燕与城市的和谐共生→创新思维的知识。五、真题再现2、(2024·全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某市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统领,统筹推进科技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出台科技创新条例,坚定不移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创新成为这座城市的鲜明品格和最大标识。该市量身定制“人才政策20条”,建立一体化人才服务智慧平台;每年支持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加,2023年达到246亿元;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设立“科技创新日”,宣传科技创新,培育创新文化,尊重人才、崇尚科学、锐意创新蔚然成风。“墨子”传信、“悟空”探秘、“九章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动能。该市强化科技与产业、人才、金融等对接融合,科创企业井喷式涌现。2023年,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 994户,同比增长31%;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突破1.1万户,实现两年翻番。2023年该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以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1%,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54.7%。学校开展科学教育进校园活动,请就青年学生如何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提出两条建议。五、真题再现【答案】学习科学知识,提升科学素质;参加科学实践活动,增强科学探究能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立志科技报国。五、真题再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