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备考2024年中考生物实验探究专项复习2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一、选择题1.(2016七上·济源期中)在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作为该实验变量的是(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2.(2023七上·砀山期中)鼠妇是初中生物学的实验动物。在实验准备中,你不会到哪种环境中捕捉鼠妇?( )A.草坪的石头堆里 B.学校的篮球场上C.庭院的菊花盆下 D.墙角的草丛中3.(2023七上·阳春期中)请你选出最科学的实验装置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A. B.C. D.4.(2024七上·农安期末)某课外小组为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其中需要修改的是( )鼠妇数量 光照 温度 湿度第1组 1只 明亮 适宜 潮湿第2组 1只 阴暗 适宜 干燥A.鼠妇数量和湿度 B.光照和湿度C.光照和温度 D.温度和湿度5.(2023七上·红塔月考)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准备了10只鼠妇,并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对本方案的修改意见,正确的是( )A.10只鼠妇太多了,用2只就可以B.10只鼠妇应放在纸板遮盖的一侧C.纸盒底部两边都应该是细湿土D.纸盒上面应该全部用玻璃板盖住6.(2023七上·昌邑期中)某生物学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其中需要修改的内容是( )蚯蚓的数量 光照条件 温度 土壤干湿度20 阴暗 适宜 一层湿土20 明亮 适宜 一层干土A.蚯蚓数量 B.光照条件 C.温度 D.土壤干湿度7.(2023·东丽模拟)如表为小林同学探究“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设计方案其中存在不合理之处,下列改进建议正确的是( )位置 鼠妇数量 光照 土壤湿度纸盒左半侧 10只 明亮 干燥纸盒右半侧 10只 黑暗 潮湿A.纸盒左右两侧各放1只鼠妇B.纸盒左右两侧均应设置黑暗的条件C.纸盒左右两侧均应放置干燥的土壤D.纸盒左右两侧均应放置潮湿的土壤8.(2023七上·紫阳月考)某同学为探究温度对面包虫生活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对照实验。该实验方案中的①和②应分别为( )组别 面包虫数量(只) 土壤 光线 温度实验组 20 湿土 ① ②对照组 20 湿土 阴暗 25℃A.明亮15℃ B.明亮25℃ C.阴暗15℃ D.阴暗25℃9.(2023七上·孝昌期中) 某同学在饲养黄粉虫的过程中发现,铺在养虫盒里的泡沫塑料板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这是黄粉虫在吃泡沫塑料吗?该同学设计并实施了如下实验进行研究。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分组 黄粉虫数量 食物来源 喂食天数 实验现象甲组 100条 麦麸 30天 两组黄粉虫体重都增加,且乙组泡沫塑料噬咬痕迹明显,虫粪中未消化的塑料成分极少乙组 100条 泡沫塑料 30天A.该实验的变量是食物种类B.除变量外,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黄粉虫生活C.分析可知,黄粉虫不能吃塑料D.该实验的启示:可以利用生物方法解决“白色污染”难题10.(2023七上·广东期中)如下表为某同学探究“光照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 )位置 黄粉虫 光照 温度 湿度纸盒左边侧 20只 明亮 15℃ 适宜纸盒右边侧 20只 阴暗 30℃ 适宜A.左右两侧黄粉虫的数量可以不同B.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D.左右两侧的湿度可以不同11.(2023七上·龙马潭月考)在潮湿而又温暖的季节,如果食品保存不当,表面很快会生长出白色的霉菌。在“探究X因素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实验中适合设置对照实验的组合是( )A.有氧和无光 B.室温和低温 C.低温和潮湿 D.强光和无氧12.(2023七上·龙马潭月考)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用要途径,也是生物学习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探究温度对金鱼生活的影响”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需要设计对照实验B.该实验运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C.该实验应以呼吸次数作为变量进行探究D.若你的实验结果与其他同学不同,应审视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后,再次实验13.(2023七上·河东期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生态瓶中金鱼的死亡率也呈升高趋势,他们推测水温对金鱼的呼吸产生了影响。他们取了多条金鱼,平均分为3组,并测量了金鱼在不同的水温中的呼吸频率,实验数据如图1所示。下列选项中对该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三组生态瓶都不能做密封处理B.实验中为了操作简便,可以每组只用一条金鱼直接测得实验结果C.改变水温时,可以先将金鱼放入,再调节水温D.三组生态瓶除了设置不同的温度以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14.(2023七上·平山期中)同一品种的西瓜栽种在非生物因素相同的两地,产量相差很大,为了解其原因,有人进行了如下探究,你不认同的是( )A.探究杂草对西瓜生长的影响B.探究害虫对西瓜生长的影响C.探究土壤酸碱度对西瓜生长的影响D.探究蜜蜂对西瓜生长的影响15.(2023·海口模拟)采收韭菜时,若从叶的底部割断后,再以遮光罩将留下的根茎部遮盖,使植株不易进行光合作用,则长出的叶片会是质地嫩软的黄色叶子称为韭黄,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推测最合理的是( )A.图中韭黄是通过有性生殖来培育的B.影响韭黄形成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C.韭黄与韭菜叶片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相同D.韭黄与韭菜调控叶片颜色仅由遗传物质决定16.(2022·陇县模拟)下图是某科研团队探究“温度对草履虫生长繁殖的影响”的实验结果,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温度是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B.该实验的变量是培养时间C.在高温条件下,草履虫存活的时间最长D.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草履虫的生长繁殖速度越快17.(2022·陇县模拟)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环境因素对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影响,设计右图装置开展探究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装置是为了研究无机盐浓度对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影响B.相同时间内,LED灯管调至第1级时产生的气泡最多C.烧杯中金鱼藻产生的气泡,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金鱼藻产生气泡的多少与LED灯管高度无关18.(2022·潮安模拟)某科研小组探究温度和二氧化碳对海带生长率(指实验前后海带体内物质增加的比率)的影响,获得题图所示数据,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海带生长率增长的最适温度范围是10℃~15℃B.实验1中除温度外,二氧化碳等因素应保持一致C.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越高,海带的生长率越大D.二氧化碳通过影响海带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影响其生长率19.(2021·达州模拟)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了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可以选择实验装置丙,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土壤的潮湿度B.如果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可以选择实验装置甲或者乙,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光C.若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具有较大的偶然性,结果不准确D.若将10只鼠妇放在该实验装置的铁盘中央,重复进行5次实验最后统计湿土这边的鼠妇数量分别是9只、8只、10只、9只、8只,那么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土壤的潮湿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当假设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时,正确的做法是如实记录,重新再做一次实验20.(2022·泰安)为探究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及水蕴草对污水的净化作用,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液模拟污水,用水蕴草净化不同浓度的模拟污水24小时,分别记录在不同条件下水蚤的心率,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随着时间延长,水蚤心率受洗衣粉液抑制的程度逐渐增强B.随着洗衣粉液浓度逐渐增大,水蚤心率受抑制的程度逐渐增强C.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液经水蕴草净化后对水蚤心率的抑制作用均减弱D.观察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水蚤心率要选用同一只水蚤,使结果更准确二、实验探究题21.(2023七上·江门月考)实验探究:光能影响鼠妇的生活,那会不会同样影响蚯蚓的生活呢?某学校6个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光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的实验:①每个小组准备了12条鲜活健壮的蚯蚓;②将12条鲜活健壮的蚯蚓放入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中央;③静置半小时后,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蚯蚓数量。如表是6个小组的实验结果,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组数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明亮处/条 3 4 3 1 2 2阴暗处/条 9 8 9 11 10 10(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蚯蚓的生活吗?根据生活经验,作出假设: 。(2)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蚯蚓数量后,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对6组实验数据要取 ,目的是 ,而选择12条蚯蚓而不是2条蚯蚓目的是 。本实验的变量是 。除变量外,其他条件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都应 ,这样做的目的是 。(3)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 (填“会”或“不会”)影响蚯蚓的生活。(4)影响蚯蚓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 。22.(2024八上·翁源期末)家蚕饲养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家蚕卵孵化的影响”的实验中选了一定数量大小、形状、颜色相近的蚕卵,平均分成三组放在三个相同的盒子里孵化,并记录实验数据。组别 ① ② ③蚕卵数(个) 100 100 ?培养温度(℃) 16 20 30孵化率(%) 90 98 68(1)这个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探究实验需遵循 原则,本实验的变量是 ,其他条件(如湿度、光照)等都应该 ,所以第③组蚕卵数应该设置为 个。(3)对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孵化率”最高的是第 组,家蚕卵孵化的最佳温度为 ℃。(4)实验中所用的家蚕卵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而成的 ,家蚕的发育属于 发育。家蚕的发育过程比蝗虫的发育过程多了 这一个阶段。23.(2023七上·惠城期末)塑料在自然界中降解需要500年以上,长期堆积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宜居的生活环境,我国科学家在不断探索降解塑料的新途径和方法。科学家在对黄粉虫的研究中发现,饲养黄粉虫的泡沫塑料养殖箱出现了许多大小不一的洞,这是黄粉虫在吃塑料吗?(1)根据上述材料中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假设是 。(2)根据假设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分组 黄粉虫数量 喂食材料(等量) 喂食天数 实验结果甲组 500条 麦麸 30 两组无明显差异乙组 500条 泡沫塑料 30把黄粉虫分成甲、乙两组,每组500条黄粉虫幼虫,进行 实验。甲组饲喂它们最喜欢的麦麸,同时乙组饲喂等量泡沫塑料,培养30天。为了确保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准确,两组的其它培养条件要保持 。(3)本实验的变量是 。实验结果:两组的存活率没有显著的差异,黄粉虫幼虫在30天之内吃泡沫塑料一样长得很好。(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4.(2022·纳溪模拟)夏季的蚊子惹人厌烦,不仅影响休息,还会传播疾病。生物兴趣小组的的同学认为与汗液的气味有关。为了探究衣服颜色和汗液气味对蚊子吸引力的影响,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分析回答:实验步骤:①准备3种不同颜色、大小相同的同种纸板各2张,在各种颜色的纸板上分别涂抹等量且适量的生理盐水和汗液(来自同一人)。②将6张纸板分开随机放置在草地上,用摄像机拍摄,如实记录每分钟内各纸板上蚊子的停留次数。③随机交换纸板位置,重复①和②步骤2次。实验结果:颜色、蚊子 停留次数 及涂抹物 浅色 较深色 深色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1次 第2次 第3次生理盐水 2 1 2 5 3 3 8 7 6汗液 20 21 18 22 24 23 28 25 29(1)实验步骤③的目的是: 。(2)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纸板颜色加深,蚊子停留次数 。(3)通过涂抹物的对照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4)深入探究:同学们发现,不同颜色的纸板在户外吸热能力是不同的。提出疑问:随着同一颜色纸板温度的升高,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是否会发生变化?为探究这一问题,同学们又将一定数量活力相同的同种雌蚊子放入如图密闭装置中、实验分组如表:组别 1 2 3纸板温度 25℃ 30℃ 35℃每5分钟纸板上蚊子停留次数 X Y Z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若实验结果为Z>Y>X,则实验结论为:一定范围内,随着纸板温度的升高,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光影响鼠妇分布”的科学探究过程【解析】【解答】解: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要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本探究实验所要探究的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要探究的条件为光,就要设置以光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故选A【分析】此题是一道探究实验题,具体考查的是探究实验的科学设计方法.在设计探究实验时,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中要探究的条件必须是惟一的变量才行,而该生物小组探究地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变量应该是光.因此在设计对照组时必须遵照光是惟一的变量这一原则来进行设计.否则实验设计就会不科学合理.2.【答案】B【知识点】“光影响鼠妇分布”的科学探究过程【解析】【解答】ACD、鼠妇喜欢生活在温暖、潮湿、阴暗的环境中。因此,在草坪的石头堆里、庭院的菊花盆下、墙角的草丛中都可能有鼠妇分布,不符合题意;B、学校的篮球场比较干燥、坚硬并且光照过强,一般没有鼠妇生活,所以最不容易捕捉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3.【答案】B【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A、图中玻璃板透光,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不符合题意;B、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以便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当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需要设计的唯一变量是湿度,其他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图B符合要求,符合题意;C、图中具有光和湿度两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不符合题意;D、图中变量是光,干土也不是鼠妇的适宜环境,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条件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4.【答案】A【知识点】“光影响鼠妇分布”的科学探究过程【解析】【解答】 本实验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变量为光照。除变量光照不同之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如湿度都为潮湿,温度都为适宜,同时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实验的样本数量要合理,使用多只鼠妇,因此需要修改的是鼠妇数量和湿度,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5.【答案】C【知识点】“光影响鼠妇分布”的科学探究过程【解析】【解答】 A、不能用两只鼠妇,太少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符合题意;B、在纸盒两部分的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不符合题意;C、除光线强度不同外、湿度,纸盒底部两边都应该是细湿土,符合题意;D、探究的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纸盒上面一半盖住黑纸板,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6.【答案】D【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变量是光照,其它条件应相同且适宜,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所以土壤干湿度都应该是一层湿土。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7.【答案】B【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A、纸盒左右两侧各放1只鼠妇,容易出现偶然性,在不增加实验难度的基础上,一个合理的增加鼠妇的数量,A说法错误。B、根据鼠妇的生活习性,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在实验中要控制变量唯一,保证湿度一个变量,所以,纸盒左右两侧均应设置黑暗的条件,B说法正确。C、本实验的变量为湿度,所以,纸盒左右两侧不能均放置干燥的土壤,一边为干燥的,一边为潮湿的,C说法错误。D、本实验的变量为湿度,所以,纸盒左右两侧不能均放置干燥的土壤,一边为干燥的,一边为潮湿的,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此题考查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知:在探究实验中,要设置对照实验,即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的设置可以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是对照组。8.【答案】C【知识点】“光影响鼠妇分布”的科学探究过程【解析】【解答】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该同学为探究温度对面包虫生活的影响,唯一变量是温度,除温度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如面包虫数量、土壤干湿度、光照等。因此表中该实验方案中①、②应为阴暗、15℃。故答案为:C。【分析】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9.【答案】C【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A、实验种只有食物来源存在不同,该实验的变量是食物种类,A正确;B、探究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除变量外,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黄粉虫生活,B正确;C、分析可知,黄粉虫能吃泡沫塑料,C错误;D、该实验的启示:可以利用生物方法解决“白色污染”难题,D正确;故选:C。【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了实验设计、实验分析以及实验结论等方面的知识点。主要考察了以下几个方面:实验设计:通过分组对照实验的方式,探究黄粉虫是否能够食用泡沫塑料。这种设计方法可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更准确地得出实验结论。实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并分析黄粉虫的生长和食物消耗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黄粉虫对不同食物的适应性。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黄粉虫能够食用并消化泡沫塑料。这个结论对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实验启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利用生物方法解决环境问题的可行性。例如,利用能够消化塑料的昆虫来减少塑料垃圾的数量,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10.【答案】B【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 因此探究“光照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这一实验过程中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照,除光照不同外,其它条件如黄粉虫的数量、湿度、温度等都相同,因此对其修改正确的是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相同温度环境中。故答案为:B。【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11.【答案】B【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A、有氧和无光是两个变量,不适合设置对照实验,不符合题意;B、室温和低温的变量是温度,适合设置对照实验,符合题意;C、低温和潮湿是两个变量, 不适合设置对照实验,不符合题意;D、强光和无氧是两个变量,不适合设置对照实验,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条件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12.【答案】C【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 A、该实验要“探究温度对金鱼生活的影响”,需要计对照实验:不同温度,不符合题意;B、调查法是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因此,要“探究温度对金鱼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要运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不符合题意;C、该实验“探究温度对金鱼生活的影响”,应以温度作为变量进行探究,符合题意;D、若你的实验结果与其他同学不同,要尽量要设置重复组,以确认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得出科学的结论,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对照实验的设置: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的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13.【答案】D【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A、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三组生态瓶都做密封处理,生态瓶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能够满足生物生存,A不符合题意;B、实验中每组只用一条金鱼,数量太少,存在较大偶然性,实验结果不具有说服力,B不符合题意;C、改变水温时,不能先将金鱼放入再调节水温,变量不唯一,实验结果不准确,C不符合题意;D、根据单一变量、对照实验原则,三组生态瓶除了设置不同的温度以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且适宜,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14.【答案】C【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 ABD、探究杂草对西瓜生长的影响,探究害虫对西瓜生长的影响,探究蜜蜂对西瓜生长的影响,属于生物因素之间的影响,不符合题意;C、探究土壤酸碱度对西瓜生长的影响属于非生物之间的影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15.【答案】C【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A、图中韭黄是通过根茎繁殖的,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A错误;B、韭菜在阳光下能够形成叶绿素,因此是绿色的;在黑暗处不能形成叶绿素;就会变成黄色的韭黄,因此影响韭黄形成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阳光,B错误;C、韭黄是通过无性生殖来培育的,无性生殖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因此韭黄与韭菜叶片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相同,C正确;D、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的,同时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是生物的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可见,韭黄与韭菜调控叶片颜色是由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1)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其中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2)有性生殖是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种子繁殖后代。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植物的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16.【答案】D【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A、温度、阳光、空气等是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A分析错误,不符合题意。B、该实验探究“温度对草履虫生长繁殖的影响”,变量应为温度,B分析错误,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在高温35℃时,草履虫存活的时间最短,仅16左右,C分析错误,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温度越高,草履虫数量上升越多,说明繁殖速度越快,D分析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生物的生活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环境不仅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空气、水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17.【答案】B【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A、由图可以看出,装置中加入的是碳酸氢钠溶液,可以释放二氧化碳,可以探究二氧化碳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A说法错误。B、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效率越高,产生的气泡越多,图中,第1级光照强度最强,所以,相同时间内,LED灯管调至第1级时产生的气泡最多,B说法正确。C、烧杯中金鱼藻产生的气泡,为氧气,而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C说法错误。D、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效率越高,产生的气泡越多,所以,图中LED灯管离金鱼藻距离越近,光照强度越强,所以,金鱼藻产生气泡的多少与LED灯管高度有关,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此题考查验证光合作用的基本实验,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知: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影响光合作用的非生物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光,在一定的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强度越强。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强度越强。18.【答案】C【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A.通过图1可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海带生长率随温度的增长而增长,但是超过一定的范围海带生长率下降,图1分析可知,海带生长率增长的最适温度范围是10℃~15℃,A不符合题意。B.图1探究温度对海带生长率的影响,其它的二氧化碳等因素保持一致,得出的实验结果更科学合理,B不符合题意。C.在一定范围内,水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高,海带生长率增大,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越过一定的范围则海带生长率降低,C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有机物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所以水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对海带的生长有影响,实际上对海带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有影响,从而影响生长率,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光合作用是有机物的积累过程,所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提高产量。①充分利用光照:合理密植,进行套种。②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和增加二氧化碳浓度。19.【答案】B【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A.为了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除了土壤的潮湿度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必须一样。因此,可以选择实验装置丙,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土壤的潮湿度,不符合题意。B.如果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变量是光,甲、乙有水分和光照两个变量,不能作为对照实验,符合题意。C.若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具有较大的偶然性,得出的结论就带有偶然性误差,结果不准确,不符合题意。D.若将10只鼠妇放在该实验装置的铁盘中央,重复进行5次实验最后统计湿土这边的鼠妇数量分别是9只、8只、10只、9只、8只,那么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土壤的潮湿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当假设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时,正确的做法是如实记录,重新再做一次实验,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20.【答案】D【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A、从四个曲线图可看出,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液中水蚤的心率随着时间延长呈下降的趋势。由此可知,随着时间延长,水蚤心率受洗衣粉液抑制的程度逐渐增强,A正确;B、在浓度为0.25%的洗衣粉液中,水蚤心率第3分钟不低于80次;在浓度为0.5%的洗衣粉液中,水蚤心率第3分钟不低于60次;在浓度为1%的洗衣粉液中,水蚤心率第3分钟少于60次;在浓度为2%的洗衣粉液中,水蚤心率第3分钟接近40次。由此可知,随着洗衣粉液浓度逐渐增大,水蚤心率受抑制的程度逐渐增强,B正确;C、从四个曲线图可看出,水蕴草净化洗衣粉液后水蚤的心率都要高于在未净化的洗衣粉液中的水蚤心率,因此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液经水蕴草净化后对水蚤心率的抑制作用均减弱,C正确;D、水蚤的心率很容易受到污染物的影响,因此观察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水蚤心率不能选用同一只水蚤,会影响实验结果。为减少实验误差,使结果更准确,每组实验可重复3次,取平均值,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2)分析题图可知,培养液中的水蚤心率都是每分钟接近140次;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液中水蚤的心率不同,浓度越大,水蚤心率越低;水蕴草净化后的洗衣粉液中水蚤的心率要高于未净化的洗衣粉液中水蚤的心率。21.【答案】(1)蚯蚓喜欢在阴暗的地方生活(2)平均值;避免偶然性, 减小实验误差;减少实验误差,增加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光;保持一致;控制单一变量(3)会(4)生态因素【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蚯蚓的生活吗?根据生活经验,作出假设:光会影响蚯蚓的生活,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的地方;故答案为:蚯蚓喜欢在阴暗的地方生活(2)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蚯蚓数量后,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对6组实验数据要取平均值,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而选择12条蚯蚓而不是2条蚯蚓目的是增加实验对象,避免偶然性,增加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本实验的变量是光,除变量外,其他条件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都应保持相同且适应,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故答案为:平均值;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减少实验误差,增加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光;保持一致;控制单一变量(3)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看出阴暗处的蚯蚓数量较多,明亮处的蚯蚓就少,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会影响蚯蚓的生活,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故答案为:会(4)影响蚯蚓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故答案为:生态因素【分析】 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探究实验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科学探究的原则:设置对照实验(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单一变量原则(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相同)、要进行多次实验,对实验数据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呢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2、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要遵循:①对照原则——在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包括实验组(变量偏离现实生活的组)和对照组(变量接近现实生活的组);②单一变量原则——假设的那个因素对研究对象有影响,则该因素为要控制的单一变量。3、环境中影响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指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22.【答案】(1)“温度对蚕卵的孵化有影响吗?”(2)单一变量;温度;相同;100(3)②;20(4)受精卵;完全变态;蛹【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根据题干和表格可知,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蚕卵的孵化有影响吗?(2)探究实验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除了变量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本实验的变量是温度,其他条件(如湿度、光照等)都应该相同。所以第③组蚕卵数应该设置为100个。(3)根据实验分析,第①组的孵化率是90%,第②组的孵化率是98%,第③组的孵化率是68%。因此,孵化率最高的是第②组,孵化的最佳温度20℃。(4)实验中所用的家蚕卵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家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家蚕的发育过程比较虫的发育过程多了蛹这个阶段。【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2)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23.【答案】(1)黄粉虫吃塑料(或黄粉虫不吃塑料)(2)对照;相同且适宜(3)泡沫塑料(4)黄粉虫吃塑料【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1)题目中提到黄粉虫饲养箱出现许多大小不一的洞,这是黄粉虫在吃塑料吗?这是一个关于黄粉虫行为和食性的问题,需要基于已知事实和实验证据来作出假设。因此,假设可能是黄粉虫吃塑料或不吃塑料。故填:黄粉虫吃塑料(或黄粉虫不吃塑料)。(2)把黄粉虫分成甲、乙两组,每组500条黄粉虫幼虫,进行对照实验。甲组饲喂它们最喜欢的麦麸,同时乙组饲喂等量泡沫塑料,培养30天。为了确保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准确,两组的其它培养条件要保持相同且适宜,遵循单一变量法。故填:对照;相同且适宜。(3)本探究实验中,只有喂食材料不同,故实验变量是饲喂给黄粉虫的不同食物(麦麸和泡沫塑料)。故填:泡沫塑料。(4)根据题目中的描述,两组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差异,说明黄粉虫在30天内吃泡沫塑料一样长得很好。这支持了黄粉虫吃泡沫塑料的假设。故填:黄粉虫吃泡沫塑料。【分析】(1)探究实验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探究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法,其他条件都要相同。(3)为了增加实验准确性,减小实验误差,排除偶然性,实验要反复进行多次。24.【答案】(1)减小误差,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使结果更准确(答出一点即可)(2)增多或增加(3)汗液对蚊子的吸引力较大(4)温度;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增强【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1)只做一次实验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从而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所以,实验步骤③的目的是:减小误差,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使结果更准确。(2)实验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纸板颜色加深(浅色→较深色→深色),蚊子停留次数增多。(3)在浅色纸板组,涂抹汗液时蚊子的停留次数明显比涂抹生理盐水时要多;在较深色纸板组和深色纸板组,也是如此。该实验结果说明:相对生理盐水,汗液对蚊子的吸引力较大。(4)本实验是为了探究“随着同一颜色纸板温度的升高,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是否会发生变化”。在设计对照实验时,1组和2组除了温度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而这个唯一的不同条件,就是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所以,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温度。若实验结果为Z(35℃)>Y(30℃)>X(25℃),则实验结论为:一定范围内,随着纸板温度的升高,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增强。【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变量。(2)实验遵循可重复性原则:多次重复,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和误差。1 / 1备考2024年中考生物实验探究专项复习2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一、选择题1.(2016七上·济源期中)在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作为该实验变量的是( )A.光 B.水 C.温度 D.湿度【答案】A【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光影响鼠妇分布”的科学探究过程【解析】【解答】解: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要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本探究实验所要探究的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要探究的条件为光,就要设置以光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故选A【分析】此题是一道探究实验题,具体考查的是探究实验的科学设计方法.在设计探究实验时,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中要探究的条件必须是惟一的变量才行,而该生物小组探究地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变量应该是光.因此在设计对照组时必须遵照光是惟一的变量这一原则来进行设计.否则实验设计就会不科学合理.2.(2023七上·砀山期中)鼠妇是初中生物学的实验动物。在实验准备中,你不会到哪种环境中捕捉鼠妇?( )A.草坪的石头堆里 B.学校的篮球场上C.庭院的菊花盆下 D.墙角的草丛中【答案】B【知识点】“光影响鼠妇分布”的科学探究过程【解析】【解答】ACD、鼠妇喜欢生活在温暖、潮湿、阴暗的环境中。因此,在草坪的石头堆里、庭院的菊花盆下、墙角的草丛中都可能有鼠妇分布,不符合题意;B、学校的篮球场比较干燥、坚硬并且光照过强,一般没有鼠妇生活,所以最不容易捕捉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3.(2023七上·阳春期中)请你选出最科学的实验装置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A. B.C. D.【答案】B【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A、图中玻璃板透光,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不符合题意;B、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以便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当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需要设计的唯一变量是湿度,其他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图B符合要求,符合题意;C、图中具有光和湿度两个变量,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不符合题意;D、图中变量是光,干土也不是鼠妇的适宜环境,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条件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4.(2024七上·农安期末)某课外小组为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其中需要修改的是( )鼠妇数量 光照 温度 湿度第1组 1只 明亮 适宜 潮湿第2组 1只 阴暗 适宜 干燥A.鼠妇数量和湿度 B.光照和湿度C.光照和温度 D.温度和湿度【答案】A【知识点】“光影响鼠妇分布”的科学探究过程【解析】【解答】 本实验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变量为光照。除变量光照不同之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如湿度都为潮湿,温度都为适宜,同时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实验的样本数量要合理,使用多只鼠妇,因此需要修改的是鼠妇数量和湿度,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5.(2023七上·红塔月考)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准备了10只鼠妇,并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对本方案的修改意见,正确的是( )A.10只鼠妇太多了,用2只就可以B.10只鼠妇应放在纸板遮盖的一侧C.纸盒底部两边都应该是细湿土D.纸盒上面应该全部用玻璃板盖住【答案】C【知识点】“光影响鼠妇分布”的科学探究过程【解析】【解答】 A、不能用两只鼠妇,太少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符合题意;B、在纸盒两部分的中央各放入5只鼠妇,不符合题意;C、除光线强度不同外、湿度,纸盒底部两边都应该是细湿土,符合题意;D、探究的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纸盒上面一半盖住黑纸板,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6.(2023七上·昌邑期中)某生物学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所示,其中需要修改的内容是( )蚯蚓的数量 光照条件 温度 土壤干湿度20 阴暗 适宜 一层湿土20 明亮 适宜 一层干土A.蚯蚓数量 B.光照条件 C.温度 D.土壤干湿度【答案】D【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变量是光照,其它条件应相同且适宜,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所以土壤干湿度都应该是一层湿土。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7.(2023·东丽模拟)如表为小林同学探究“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设计方案其中存在不合理之处,下列改进建议正确的是( )位置 鼠妇数量 光照 土壤湿度纸盒左半侧 10只 明亮 干燥纸盒右半侧 10只 黑暗 潮湿A.纸盒左右两侧各放1只鼠妇B.纸盒左右两侧均应设置黑暗的条件C.纸盒左右两侧均应放置干燥的土壤D.纸盒左右两侧均应放置潮湿的土壤【答案】B【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A、纸盒左右两侧各放1只鼠妇,容易出现偶然性,在不增加实验难度的基础上,一个合理的增加鼠妇的数量,A说法错误。B、根据鼠妇的生活习性,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在实验中要控制变量唯一,保证湿度一个变量,所以,纸盒左右两侧均应设置黑暗的条件,B说法正确。C、本实验的变量为湿度,所以,纸盒左右两侧不能均放置干燥的土壤,一边为干燥的,一边为潮湿的,C说法错误。D、本实验的变量为湿度,所以,纸盒左右两侧不能均放置干燥的土壤,一边为干燥的,一边为潮湿的,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此题考查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知:在探究实验中,要设置对照实验,即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对照实验的设置可以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是对照组。8.(2023七上·紫阳月考)某同学为探究温度对面包虫生活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对照实验。该实验方案中的①和②应分别为( )组别 面包虫数量(只) 土壤 光线 温度实验组 20 湿土 ① ②对照组 20 湿土 阴暗 25℃A.明亮15℃ B.明亮25℃ C.阴暗15℃ D.阴暗25℃【答案】C【知识点】“光影响鼠妇分布”的科学探究过程【解析】【解答】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该同学为探究温度对面包虫生活的影响,唯一变量是温度,除温度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且适宜,如面包虫数量、土壤干湿度、光照等。因此表中该实验方案中①、②应为阴暗、15℃。故答案为:C。【分析】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9.(2023七上·孝昌期中) 某同学在饲养黄粉虫的过程中发现,铺在养虫盒里的泡沫塑料板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这是黄粉虫在吃泡沫塑料吗?该同学设计并实施了如下实验进行研究。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分组 黄粉虫数量 食物来源 喂食天数 实验现象甲组 100条 麦麸 30天 两组黄粉虫体重都增加,且乙组泡沫塑料噬咬痕迹明显,虫粪中未消化的塑料成分极少乙组 100条 泡沫塑料 30天A.该实验的变量是食物种类B.除变量外,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黄粉虫生活C.分析可知,黄粉虫不能吃塑料D.该实验的启示:可以利用生物方法解决“白色污染”难题【答案】C【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A、实验种只有食物来源存在不同,该实验的变量是食物种类,A正确;B、探究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除变量外,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黄粉虫生活,B正确;C、分析可知,黄粉虫能吃泡沫塑料,C错误;D、该实验的启示:可以利用生物方法解决“白色污染”难题,D正确;故选:C。【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了实验设计、实验分析以及实验结论等方面的知识点。主要考察了以下几个方面:实验设计:通过分组对照实验的方式,探究黄粉虫是否能够食用泡沫塑料。这种设计方法可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更准确地得出实验结论。实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并分析黄粉虫的生长和食物消耗情况,以便更好地了解黄粉虫对不同食物的适应性。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黄粉虫能够食用并消化泡沫塑料。这个结论对于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实验启示: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利用生物方法解决环境问题的可行性。例如,利用能够消化塑料的昆虫来减少塑料垃圾的数量,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10.(2023七上·广东期中)如下表为某同学探究“光照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 )位置 黄粉虫 光照 温度 湿度纸盒左边侧 20只 明亮 15℃ 适宜纸盒右边侧 20只 阴暗 30℃ 适宜A.左右两侧黄粉虫的数量可以不同B.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C.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D.左右两侧的湿度可以不同【答案】B【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 因此探究“光照对黄粉虫生活的影响”这一实验过程中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照,除光照不同外,其它条件如黄粉虫的数量、湿度、温度等都相同,因此对其修改正确的是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相同温度环境中。故答案为:B。【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11.(2023七上·龙马潭月考)在潮湿而又温暖的季节,如果食品保存不当,表面很快会生长出白色的霉菌。在“探究X因素对霉菌生活的影响”实验中适合设置对照实验的组合是( )A.有氧和无光 B.室温和低温 C.低温和潮湿 D.强光和无氧【答案】B【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A、有氧和无光是两个变量,不适合设置对照实验,不符合题意;B、室温和低温的变量是温度,适合设置对照实验,符合题意;C、低温和潮湿是两个变量, 不适合设置对照实验,不符合题意;D、强光和无氧是两个变量,不适合设置对照实验,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条件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12.(2023七上·龙马潭月考)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用要途径,也是生物学习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探究温度对金鱼生活的影响”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需要设计对照实验B.该实验运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C.该实验应以呼吸次数作为变量进行探究D.若你的实验结果与其他同学不同,应审视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后,再次实验【答案】C【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 A、该实验要“探究温度对金鱼生活的影响”,需要计对照实验:不同温度,不符合题意;B、调查法是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因此,要“探究温度对金鱼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要运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不符合题意;C、该实验“探究温度对金鱼生活的影响”,应以温度作为变量进行探究,符合题意;D、若你的实验结果与其他同学不同,要尽量要设置重复组,以确认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得出科学的结论,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对照实验的设置: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对研究对象的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13.(2023七上·河东期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生态瓶中金鱼的死亡率也呈升高趋势,他们推测水温对金鱼的呼吸产生了影响。他们取了多条金鱼,平均分为3组,并测量了金鱼在不同的水温中的呼吸频率,实验数据如图1所示。下列选项中对该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三组生态瓶都不能做密封处理B.实验中为了操作简便,可以每组只用一条金鱼直接测得实验结果C.改变水温时,可以先将金鱼放入,再调节水温D.三组生态瓶除了设置不同的温度以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答案】D【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A、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三组生态瓶都做密封处理,生态瓶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能够满足生物生存,A不符合题意;B、实验中每组只用一条金鱼,数量太少,存在较大偶然性,实验结果不具有说服力,B不符合题意;C、改变水温时,不能先将金鱼放入再调节水温,变量不唯一,实验结果不准确,C不符合题意;D、根据单一变量、对照实验原则,三组生态瓶除了设置不同的温度以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且适宜,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14.(2023七上·平山期中)同一品种的西瓜栽种在非生物因素相同的两地,产量相差很大,为了解其原因,有人进行了如下探究,你不认同的是( )A.探究杂草对西瓜生长的影响B.探究害虫对西瓜生长的影响C.探究土壤酸碱度对西瓜生长的影响D.探究蜜蜂对西瓜生长的影响【答案】C【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 ABD、探究杂草对西瓜生长的影响,探究害虫对西瓜生长的影响,探究蜜蜂对西瓜生长的影响,属于生物因素之间的影响,不符合题意;C、探究土壤酸碱度对西瓜生长的影响属于非生物之间的影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15.(2023·海口模拟)采收韭菜时,若从叶的底部割断后,再以遮光罩将留下的根茎部遮盖,使植株不易进行光合作用,则长出的叶片会是质地嫩软的黄色叶子称为韭黄,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推测最合理的是( )A.图中韭黄是通过有性生殖来培育的B.影响韭黄形成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C.韭黄与韭菜叶片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相同D.韭黄与韭菜调控叶片颜色仅由遗传物质决定【答案】C【知识点】植物的无性生殖;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A、图中韭黄是通过根茎繁殖的,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A错误;B、韭菜在阳光下能够形成叶绿素,因此是绿色的;在黑暗处不能形成叶绿素;就会变成黄色的韭黄,因此影响韭黄形成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阳光,B错误;C、韭黄是通过无性生殖来培育的,无性生殖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因此韭黄与韭菜叶片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相同,C正确;D、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决定的,同时还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是生物的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即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可见,韭黄与韭菜调控叶片颜色是由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决定的,D错误。故答案为:C。【分析】(1)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其中光决定植物的生理和分布,也影响动物的繁殖和活动时间等。(2)有性生殖是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种子繁殖后代。无性生殖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植物的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16.(2022·陇县模拟)下图是某科研团队探究“温度对草履虫生长繁殖的影响”的实验结果,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温度是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B.该实验的变量是培养时间C.在高温条件下,草履虫存活的时间最长D.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草履虫的生长繁殖速度越快【答案】D【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A、温度、阳光、空气等是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A分析错误,不符合题意。B、该实验探究“温度对草履虫生长繁殖的影响”,变量应为温度,B分析错误,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在高温35℃时,草履虫存活的时间最短,仅16左右,C分析错误,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温度越高,草履虫数量上升越多,说明繁殖速度越快,D分析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生物的生活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环境不仅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空气、水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17.(2022·陇县模拟)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环境因素对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影响,设计右图装置开展探究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装置是为了研究无机盐浓度对金鱼藻光合作用的影响B.相同时间内,LED灯管调至第1级时产生的气泡最多C.烧杯中金鱼藻产生的气泡,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金鱼藻产生气泡的多少与LED灯管高度无关【答案】B【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A、由图可以看出,装置中加入的是碳酸氢钠溶液,可以释放二氧化碳,可以探究二氧化碳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A说法错误。B、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效率越高,产生的气泡越多,图中,第1级光照强度最强,所以,相同时间内,LED灯管调至第1级时产生的气泡最多,B说法正确。C、烧杯中金鱼藻产生的气泡,为氧气,而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C说法错误。D、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效率越高,产生的气泡越多,所以,图中LED灯管离金鱼藻距离越近,光照强度越强,所以,金鱼藻产生气泡的多少与LED灯管高度有关,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B【分析】此题考查验证光合作用的基本实验,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知:生态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光、空气、水、温度和土壤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影响光合作用的非生物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光,在一定的范围内,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强度越强。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强度越强。18.(2022·潮安模拟)某科研小组探究温度和二氧化碳对海带生长率(指实验前后海带体内物质增加的比率)的影响,获得题图所示数据,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海带生长率增长的最适温度范围是10℃~15℃B.实验1中除温度外,二氧化碳等因素应保持一致C.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越高,海带的生长率越大D.二氧化碳通过影响海带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影响其生长率【答案】C【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A.通过图1可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海带生长率随温度的增长而增长,但是超过一定的范围海带生长率下降,图1分析可知,海带生长率增长的最适温度范围是10℃~15℃,A不符合题意。B.图1探究温度对海带生长率的影响,其它的二氧化碳等因素保持一致,得出的实验结果更科学合理,B不符合题意。C.在一定范围内,水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越高,海带生长率增大,但是二氧化碳含量越过一定的范围则海带生长率降低,C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有机物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所以水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对海带的生长有影响,实际上对海带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有影响,从而影响生长率,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光合作用是有机物的积累过程,所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提高产量。①充分利用光照:合理密植,进行套种。②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和增加二氧化碳浓度。19.(2021·达州模拟)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了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可以选择实验装置丙,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土壤的潮湿度B.如果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可以选择实验装置甲或者乙,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光C.若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具有较大的偶然性,结果不准确D.若将10只鼠妇放在该实验装置的铁盘中央,重复进行5次实验最后统计湿土这边的鼠妇数量分别是9只、8只、10只、9只、8只,那么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土壤的潮湿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当假设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时,正确的做法是如实记录,重新再做一次实验【答案】B【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A.为了探究土壤的潮湿程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除了土壤的潮湿度不同外,其它条件都必须一样。因此,可以选择实验装置丙,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土壤的潮湿度,不符合题意。B.如果要“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变量是光,甲、乙有水分和光照两个变量,不能作为对照实验,符合题意。C.若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具有较大的偶然性,得出的结论就带有偶然性误差,结果不准确,不符合题意。D.若将10只鼠妇放在该实验装置的铁盘中央,重复进行5次实验最后统计湿土这边的鼠妇数量分别是9只、8只、10只、9只、8只,那么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土壤的潮湿度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当假设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时,正确的做法是如实记录,重新再做一次实验,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该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20.(2022·泰安)为探究水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及水蕴草对污水的净化作用,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液模拟污水,用水蕴草净化不同浓度的模拟污水24小时,分别记录在不同条件下水蚤的心率,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随着时间延长,水蚤心率受洗衣粉液抑制的程度逐渐增强B.随着洗衣粉液浓度逐渐增大,水蚤心率受抑制的程度逐渐增强C.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液经水蕴草净化后对水蚤心率的抑制作用均减弱D.观察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水蚤心率要选用同一只水蚤,使结果更准确【答案】D【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A、从四个曲线图可看出,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液中水蚤的心率随着时间延长呈下降的趋势。由此可知,随着时间延长,水蚤心率受洗衣粉液抑制的程度逐渐增强,A正确;B、在浓度为0.25%的洗衣粉液中,水蚤心率第3分钟不低于80次;在浓度为0.5%的洗衣粉液中,水蚤心率第3分钟不低于60次;在浓度为1%的洗衣粉液中,水蚤心率第3分钟少于60次;在浓度为2%的洗衣粉液中,水蚤心率第3分钟接近40次。由此可知,随着洗衣粉液浓度逐渐增大,水蚤心率受抑制的程度逐渐增强,B正确;C、从四个曲线图可看出,水蕴草净化洗衣粉液后水蚤的心率都要高于在未净化的洗衣粉液中的水蚤心率,因此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液经水蕴草净化后对水蚤心率的抑制作用均减弱,C正确;D、水蚤的心率很容易受到污染物的影响,因此观察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水蚤心率不能选用同一只水蚤,会影响实验结果。为减少实验误差,使结果更准确,每组实验可重复3次,取平均值,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2)分析题图可知,培养液中的水蚤心率都是每分钟接近140次;不同浓度的洗衣粉液中水蚤的心率不同,浓度越大,水蚤心率越低;水蕴草净化后的洗衣粉液中水蚤的心率要高于未净化的洗衣粉液中水蚤的心率。二、实验探究题21.(2023七上·江门月考)实验探究:光能影响鼠妇的生活,那会不会同样影响蚯蚓的生活呢?某学校6个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了“探究光对蚯蚓生活的影响”的实验:①每个小组准备了12条鲜活健壮的蚯蚓;②将12条鲜活健壮的蚯蚓放入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中央;③静置半小时后,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蚯蚓数量。如表是6个小组的实验结果,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组数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明亮处/条 3 4 3 1 2 2阴暗处/条 9 8 9 11 10 10(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蚯蚓的生活吗?根据生活经验,作出假设: 。(2)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蚯蚓数量后,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对6组实验数据要取 ,目的是 ,而选择12条蚯蚓而不是2条蚯蚓目的是 。本实验的变量是 。除变量外,其他条件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都应 ,这样做的目的是 。(3)根据表格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 (填“会”或“不会”)影响蚯蚓的生活。(4)影响蚯蚓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 。【答案】(1)蚯蚓喜欢在阴暗的地方生活(2)平均值;避免偶然性, 减小实验误差;减少实验误差,增加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光;保持一致;控制单一变量(3)会(4)生态因素【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蚯蚓的生活吗?根据生活经验,作出假设:光会影响蚯蚓的生活,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的地方;故答案为:蚯蚓喜欢在阴暗的地方生活(2)统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蚯蚓数量后,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对6组实验数据要取平均值,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而选择12条蚯蚓而不是2条蚯蚓目的是增加实验对象,避免偶然性,增加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本实验的变量是光,除变量外,其他条件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都应保持相同且适应,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故答案为:平均值;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减少实验误差,增加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光;保持一致;控制单一变量(3)根据表格数据,可以看出阴暗处的蚯蚓数量较多,明亮处的蚯蚓就少,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会影响蚯蚓的生活,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故答案为:会(4)影响蚯蚓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故答案为:生态因素【分析】 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探究实验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科学探究的原则:设置对照实验(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单一变量原则(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相同)、要进行多次实验,对实验数据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呢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2、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要遵循:①对照原则——在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对照实验包括实验组(变量偏离现实生活的组)和对照组(变量接近现实生活的组);②单一变量原则——假设的那个因素对研究对象有影响,则该因素为要控制的单一变量。3、环境中影响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指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22.(2024八上·翁源期末)家蚕饲养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家蚕卵孵化的影响”的实验中选了一定数量大小、形状、颜色相近的蚕卵,平均分成三组放在三个相同的盒子里孵化,并记录实验数据。组别 ① ② ③蚕卵数(个) 100 100 ?培养温度(℃) 16 20 30孵化率(%) 90 98 68(1)这个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探究实验需遵循 原则,本实验的变量是 ,其他条件(如湿度、光照)等都应该 ,所以第③组蚕卵数应该设置为 个。(3)对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孵化率”最高的是第 组,家蚕卵孵化的最佳温度为 ℃。(4)实验中所用的家蚕卵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而成的 ,家蚕的发育属于 发育。家蚕的发育过程比蝗虫的发育过程多了 这一个阶段。【答案】(1)“温度对蚕卵的孵化有影响吗?”(2)单一变量;温度;相同;100(3)②;20(4)受精卵;完全变态;蛹【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根据题干和表格可知,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蚕卵的孵化有影响吗?(2)探究实验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除了变量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本实验的变量是温度,其他条件(如湿度、光照等)都应该相同。所以第③组蚕卵数应该设置为100个。(3)根据实验分析,第①组的孵化率是90%,第②组的孵化率是98%,第③组的孵化率是68%。因此,孵化率最高的是第②组,孵化的最佳温度20℃。(4)实验中所用的家蚕卵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而成的受精卵。家蚕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家蚕的发育过程比较虫的发育过程多了蛹这个阶段。【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2)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等。23.(2023七上·惠城期末)塑料在自然界中降解需要500年以上,长期堆积会破坏土壤,污染地下水,危害海洋生物的生存。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宜居的生活环境,我国科学家在不断探索降解塑料的新途径和方法。科学家在对黄粉虫的研究中发现,饲养黄粉虫的泡沫塑料养殖箱出现了许多大小不一的洞,这是黄粉虫在吃塑料吗?(1)根据上述材料中提出的问题,作出的假设是 。(2)根据假设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分组 黄粉虫数量 喂食材料(等量) 喂食天数 实验结果甲组 500条 麦麸 30 两组无明显差异乙组 500条 泡沫塑料 30把黄粉虫分成甲、乙两组,每组500条黄粉虫幼虫,进行 实验。甲组饲喂它们最喜欢的麦麸,同时乙组饲喂等量泡沫塑料,培养30天。为了确保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准确,两组的其它培养条件要保持 。(3)本实验的变量是 。实验结果:两组的存活率没有显著的差异,黄粉虫幼虫在30天之内吃泡沫塑料一样长得很好。(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黄粉虫吃塑料(或黄粉虫不吃塑料)(2)对照;相同且适宜(3)泡沫塑料(4)黄粉虫吃塑料【知识点】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1)题目中提到黄粉虫饲养箱出现许多大小不一的洞,这是黄粉虫在吃塑料吗?这是一个关于黄粉虫行为和食性的问题,需要基于已知事实和实验证据来作出假设。因此,假设可能是黄粉虫吃塑料或不吃塑料。故填:黄粉虫吃塑料(或黄粉虫不吃塑料)。(2)把黄粉虫分成甲、乙两组,每组500条黄粉虫幼虫,进行对照实验。甲组饲喂它们最喜欢的麦麸,同时乙组饲喂等量泡沫塑料,培养30天。为了确保实验结果更加科学准确,两组的其它培养条件要保持相同且适宜,遵循单一变量法。故填:对照;相同且适宜。(3)本探究实验中,只有喂食材料不同,故实验变量是饲喂给黄粉虫的不同食物(麦麸和泡沫塑料)。故填:泡沫塑料。(4)根据题目中的描述,两组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差异,说明黄粉虫在30天内吃泡沫塑料一样长得很好。这支持了黄粉虫吃泡沫塑料的假设。故填:黄粉虫吃泡沫塑料。【分析】(1)探究实验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探究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法,其他条件都要相同。(3)为了增加实验准确性,减小实验误差,排除偶然性,实验要反复进行多次。24.(2022·纳溪模拟)夏季的蚊子惹人厌烦,不仅影响休息,还会传播疾病。生物兴趣小组的的同学认为与汗液的气味有关。为了探究衣服颜色和汗液气味对蚊子吸引力的影响,同学们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分析回答:实验步骤:①准备3种不同颜色、大小相同的同种纸板各2张,在各种颜色的纸板上分别涂抹等量且适量的生理盐水和汗液(来自同一人)。②将6张纸板分开随机放置在草地上,用摄像机拍摄,如实记录每分钟内各纸板上蚊子的停留次数。③随机交换纸板位置,重复①和②步骤2次。实验结果:颜色、蚊子 停留次数 及涂抹物 浅色 较深色 深色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1次 第2次 第3次生理盐水 2 1 2 5 3 3 8 7 6汗液 20 21 18 22 24 23 28 25 29(1)实验步骤③的目的是: 。(2)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纸板颜色加深,蚊子停留次数 。(3)通过涂抹物的对照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4)深入探究:同学们发现,不同颜色的纸板在户外吸热能力是不同的。提出疑问:随着同一颜色纸板温度的升高,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是否会发生变化?为探究这一问题,同学们又将一定数量活力相同的同种雌蚊子放入如图密闭装置中、实验分组如表:组别 1 2 3纸板温度 25℃ 30℃ 35℃每5分钟纸板上蚊子停留次数 X Y Z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若实验结果为Z>Y>X,则实验结论为:一定范围内,随着纸板温度的升高, 。【答案】(1)减小误差,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使结果更准确(答出一点即可)(2)增多或增加(3)汗液对蚊子的吸引力较大(4)温度;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增强【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解析】【解答】(1)只做一次实验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从而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所以,实验步骤③的目的是:减小误差,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使结果更准确。(2)实验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纸板颜色加深(浅色→较深色→深色),蚊子停留次数增多。(3)在浅色纸板组,涂抹汗液时蚊子的停留次数明显比涂抹生理盐水时要多;在较深色纸板组和深色纸板组,也是如此。该实验结果说明:相对生理盐水,汗液对蚊子的吸引力较大。(4)本实验是为了探究“随着同一颜色纸板温度的升高,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是否会发生变化”。在设计对照实验时,1组和2组除了温度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而这个唯一的不同条件,就是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所以,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温度。若实验结果为Z(35℃)>Y(30℃)>X(25℃),则实验结论为:一定范围内,随着纸板温度的升高,纸板对蚊子的吸引力增强。【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变量。(2)实验遵循可重复性原则:多次重复,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和误差。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备考2024年中考生物实验探究专项复习2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学生版).docx 备考2024年中考生物实验探究专项复习2 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