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写作专题 布局谋篇 课件(共1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写作专题 布局谋篇 课件(共19张PPT)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写作专题 课件★★ 布局谋篇
一、开头与结尾
1.开门见山式。指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可以开头直叙,也可以起笔点题;可以开宗明义、揭示主旨,也可以单刀直入、点明敌论。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可作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如朱自清的《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2.背景渐入式。这样的作文开头形式新颖,烘托性强,为下文叙述故事营造氛围。如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3.制造悬念式。开头设置悬念,可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我要去度假,主任让我再带一双眼睛去。
4.引用入题式。如朱光潜的《无言之美》:开篇引用孔子的话,引出话题“无言”。
5.巧用修辞式。开篇使用修辞手法,以引起读者对所要面对的事物或观点的爱好,使文章一开头就新颖动人,富有吸引力。如朱自清《春》的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反复、拟人)
1.自然收束式。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意蕴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突出含义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单纯明快,朴实无华,在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如契诃夫的《变色龙》:“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2.首尾呼应式。在结尾处照应开头是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方法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如郑振铎的《猫》:(开头)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结尾)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3.卒章显志式。在文章结束时,用简洁凝练的语句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是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这种方法也叫“篇末点题”。如杨绛的《老王》: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4.抒情议论式。用抒情的方式收束结尾,能够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共鸣;用议论的方式结尾,能够深化主题,增添作品的思考及理性色彩。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之中。如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当我感到惊慌失措时,我都能够轻松应对——因为我回想起了很久以前悬崖上的那一课……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就会对自己走过的这段漫漫长路感到惊讶和骄傲。
5.巧妙引用式。如彭荆风的《驿路梨花》: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6.环境烘托式。结尾时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展开环境描写,使情与景有机结合。如鲁迅的《故乡》: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二、层次与段落
1.一线串珠式:围绕中心,以一条线索贯穿全文,将材料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线”是不存在的“新装”,“珠”是皇帝爱新装(引子)、骗子做新装(开端)、君臣看新装(发展)、游行穿新装(高潮)、揭穿假新装(结局)。
2.抑扬生变式:在文章中对所写之人/物,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中间陡然一转,或对之褒扬抬高,或对之贬低否定。如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甚至“粗劣”的长相,后半部分笔锋一转,透过托尔斯泰的眼睛,展示出他“天才灵魂”的深邃、伟大,字里行间洋溢着仰慕、崇敬之情。这种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全文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带给读者强烈的震撼。
3.起承转合式:在叙事过程中让情节出现变化和反差,要有出乎意料的反转情节,使原本正常的情节出现颠覆,增强阅读的趣味性。如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分为四部分:(起)主任让“我”带上“她的眼睛”去度假;(承)“我”来到小姑娘起航前的地方,在草原上度假;(转)“我”发现了小姑娘的真实身份,并补叙地航飞船失事的情况;(合)尾声,“我”挂念小姑娘,有无限的伤感和咏叹。
与“抑扬生变式”的区别:抑扬生变式,前半部分的“抑(扬)”是为后半部分的“扬(抑)”做对比,主要是为了突出后半部分;起承转合式,前后两部分不是对比,而是情节发生出乎意料的变化,前半部分是为后文铺垫的。
4.小标题式:将若干个围绕中心选用的、典型的、能显示作者独特视角的材料,分别统领在几个小标题下,有机组接成文。
小贴士  如何拟小标题
1.一般而言,拟出3个小标题最为合适。
2.小标题要简明、准确地概括每部分的内容,字少而义明。如《剪贴幸福》由“友谊无价”“师生情深”“母爱无言”三部分组成,每个小标题有较强的概括性。
3.小标题之间要有必要的关联:或结构形式一致,或内容上属于并举,或情节上有前后勾连。如《秋风秋雨牵我心》一文中“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个小标题借用鲁迅三部文集的名字,体现了“我”因余秋雨而追寻作家梦的坎坷,既概括了各部分内容,又显得醒目传神。
4.小标题之间,最好格式一致,语句工整,形成排比,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如《敬畏泥土》中的小标题“功高盖世的泥土”“坚强伟岸的泥土”“用途广泛的泥土”。
例文 分析
复习生活剪影 睡梦里的钟声 清晨,一阵闹钟声惊醒迷蒙的梦幻,我一骨碌坐起来,揉揉眼睛,翻开第六册英语书背起来…… 考试课上的鼾声 数学考试课上,同学们埋头做题。突然,课堂上传来鼾声。只见小平的头歪在数学卷上,睡得又香又甜…… 晚自习中的掌声 晚自习,语文老师神秘地说:“今天晚上,我让你们写毕业赠言,给你们一段自由掌握的时间。”于是,掌声响起……   本文用三个小标题串起复习生活中的精彩片段,内容丰富,板块精美。
5.回环反复式:选用一个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句子或一小段话,在文章的若干处不断重复,形成全文结构的主体框架。可以在段首或段尾运用相似的句型或短语,形成段首或段尾排比的修辞效果;也可以将某一线索句或中心句单独成段,均匀分布在文章中,以展现事物的层次性和文章的条理性,抒发强烈的感情。
例文 分析
感悟美丽 教室里的老师,激情四溢……原来美在奉献之中。奉献中的美,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是“蜡炬成灰泪始干”,胜过所有浓妆艳抹。 庄稼地里的农民,挥舞镰刀……原来美在劳动之中。劳动中的美,是“锄禾日当午”,是“汗滴禾下土”,胜过无数金银珠宝。 车站前的少年,长久等待相约的伙伴……原来美在诚信之中。诚信中的美,是“一诺千金”,是“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胜过任何利禄功名。   本文每段段首形成排比句,描绘不同的场景;段尾三个议论性语句,意蕴丰富,既点明了前文叙事的内涵,又使文章布局显出整齐之美。
例文 分析
初三,初三…… 初三就是上学路上匆匆忙忙,回家途中慌慌张张。 ………… 初三就是无数资料纷纷扬扬,无边题海浩浩荡荡。 ………… 初三就是早自习时迷迷糊糊,晚自习时朦朦胧胧。 …………   本文以初三生活为点,从不同角度展示初三生活的画面,内容丰富,结构秀美。
1.并列式:议论文最常见的结构模式之一,即把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行阐述,其组材形式既可以围绕中心论点,平行列出若干分论点;也可以就一个观点,运用几个并列关系的论据,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论证。
2.层进式:根据各层次之间的层层深入、步步发展的关系来进行论述,首先可按引论部分提出问题,引入论题或论点;接着本论部分分析问题,在分析过程中,分论点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进行逐层深入分析;最后结论部分进行总结全文。
3.对照式:正反对照式,就是首先提出论点,然后对比论证,一正一反,在比较中论证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