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阶段重点突破练(一)(课件 原卷版 解析版,三份打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章 阶段重点突破练(一)(课件 原卷版 解析版,三份打包)

资源简介

阶段重点突破练(一)
选择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仍澄清,滴入3%过氧化氢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B.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SO2与CO2
C.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D.SO2使溴水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答案 A
解析 A.HCl的酸性强于H2SO3,因此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溶液仍澄清,SO2具有还原性,H2O2具有氧化性,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后,发生反应H2O2+SO2===H2SO4,BaCl2+H2SO4===2HCl+BaSO4↓,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故A正确;B.SO2和CO2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用澄清石灰水无法鉴别SO2和CO2,故B错误;C.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SO2,SO2与H2O反应生成H2SO3,会使溶液变红,但不会褪色,故C错误;D.SO2使溴水褪色,发生反应SO2+Br2+2H2O===H2SO4+2HBr,体现了SO2的还原性,故D错误。
2.二氧化硫表现还原性的反应是 (  )
A.SO2+Na2CO3===Na2SO3+CO2
B.SO2+2H2S===2H2O+3S
C.SO2+2NaOH===Na2SO3+H2O
D.SO2+2H2O+Cl2===H2SO4+2HCl
答案 D
解析 SO2+Na2CO3===Na2SO3+CO2证明了酸性:H2SO3>H2CO3,S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A不符合题意;在SO2+2H2S===2H2O+3S中,SO2中的S由+4价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得电子,SO2表现氧化性,B不符合题意;在SO2+2NaOH===Na2SO3+H2O中SO2表现酸性氧化物的通性,S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C不符合题意;在SO2+2H2O+Cl2===H2SO4+2HCl中,S由+4价变为+6价,化合价升高,失电子,SO2表现出还原性,D符合题意。
3.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答案 B
解析 A项,铜片和稀硫酸不反应,无法制取SO2;B项,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因此可以验证SO2的漂白性;C项,SO2密度比空气大,用排空气法收集SO2时,导气管应“长进短出”;D项,SO2与饱和NaHSO3溶液不反应,因此NaHSO3溶液不能作为吸收液,可用NaOH溶液。
4.有关下列三个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2H2S+SO2===3S+2H2O
②S+2H2SO4(浓)3SO2↑+2H2O
③3S+6KOH2K2S+K2SO3+3H2O
A.反应①说明SO2能与酸反应,具有碱性氧化物的性质
B.反应②改用稀硫酸,则能放出氢气
C.反应②和③说明S具有两性元素的性质
D.反应③中被氧化的硫元素与被还原的硫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
答案 D
解析 反应①中SO2作氧化剂,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不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来判断其是酸性还是碱性氧化物,A错误;反应②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S的还原性,S与稀硫酸不反应,B错误;单质硫只能与氧化性酸反应,不能与非氧化性酸反应,故不属于两性元素,C错误;反应③中化合价升高的硫原子与化合价降低的硫原子的个数之比为1∶2,即被氧化的硫元素与被还原的硫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D正确。
5.如图是一种综合处理SO2废气的工艺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操作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4H++O2===4Fe3++2H2O
B.溶液b中阳离子只有Fe2+
C.溶液a转化为溶液b的反应中,SO2被还原
D.加入FeO可以使溶液c转化为溶液a
答案 A
解析 溶液a中通入SO2转化为溶液b,化学方程式为Fe2(SO4)3+SO2+2H2O===2FeSO4+2H2SO4,溶液b中通入空气转化为溶液c,化学方程式为4FeSO4+O2+2H2SO4===2Fe2(SO4)3+2H2O,A正确;溶液b中,阳离子有Fe2+、H+,可能含有Fe3+,B错误;溶液a转化为溶液b的过程中,SO2转化为H2SO4,SO2失电子被氧化,C错误;溶液c中含有Fe2(SO4)3、H2SO4,加入FeO后,FeO和H2SO4反应会生成FeSO4,D错误。
6.如图所示,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进行探究实验,推理对实验现象的预测及分析错误的是 (  )
A.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说明产生了SO2气体
B.试管中的红色花瓣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C.试管内CCl4层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还原性
D.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有白色沉淀,说明有BaSO3生成
答案 D
解析 A.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硫酸钠,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说明产生了SO2气体,故A正确;B.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所以通入试管中,会看到红色花瓣褪色,故B正确;C.锥形瓶内发生反应Na2SO3+H2SO4===Na2SO4+SO2↑+H2O,产生的SO2进入到试管中,CCl4层溶液不褪色,水溶液中SO2和Br2发生反应,SO2具有还原性,可以被Br2氧化,故C正确;D.二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液体界面处单质溴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有白色沉淀,说明有BaSO4生成,故D错误。
7.如图是硫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部分含硫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Z都可以被W的浓溶液氧化
B.常温下,Y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C.Z具有漂白性,所以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W的浓溶液使胆矾变白,说明W的浓溶液具有脱水性
答案 B
解析 在一定条件下浓H2SO4可以氧化H2S,但不能与SO2发生反应,A错误;Y是S单质,在常温下,S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B正确;Z是SO2,SO2具有漂白性,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但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由于其还原性,与漂白性无关,C错误;浓硫酸能够使胆矾变白,这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D错误。
8.某同学设计的微型实验装置验证SO2的性质,通过分析实验,下列结论表达正确的是 (  )
A.a棉球褪色,验证SO2具有氧化性
B.c棉球蓝色褪去,验证SO2氧化性
C.b棉球褪色,验证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D.可以使用浓硫酸吸收尾气
答案 C
解析 A.a棉球褪色,验证SO2具有漂白性,A错误;B.I2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SO2具有还原性,能够与I2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SO2+I2+2H2O===H2SO4+2HI,I2不断被消耗,因此看到c处棉球蓝色褪去,验证了SO2具有还原性,而不是氧化性,B错误;C.SO2是酸性氧化物,能够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Na2SO3,使溶液碱性减弱,因此会看到b处蘸有NaOH及酚酞溶液的棉球褪色,C正确;D.SO2与浓硫酸不能发生反应,因此不能使用浓硫酸吸收尾气,D错误。
9.利用空气催化氧化法除掉电石渣浆(含CaO)上清液中的S2-,制取石膏(CaSO4·2H2O)的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CaSO4·2H2O属于盐类和纯净物
B.过程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S2-+4Mn+10H+===4Mn(OH)2+S2+H2O
C.过程Ⅰ后溶液酸性增强
D.将10 L上清液中的S2-(S2-浓度为480 mg·L-1)转化为S,理论上共需要0.3 mol O2
答案 B
解析 CaSO4·2H2O带有结晶水的盐也是纯净物,属于盐类和纯净物,故A正确;过程Ⅱ中应当是碱性环境不应当出现氢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S2-+4Mn+9H2O===4Mn(OH)2+S2+10OH-,故B错误;反应Ⅰ为2Mn(OH)2+O2+4OH-===2Mn+4H2O,消耗氢氧根离子,溶液酸性增强,故C正确;将10 L上清液中的S2-转化为S(S2-浓度为480 mg·L-1),质量为480 mg·L-1×10 L=4 800 mg=4.8 g,物质的量为=0.15 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0.15 mol×8=n(O2)×4,n(O2)=0.3 mol,理论上共需要0.3 mol的O2,故D正确。
10.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不溶于乙醇,可用作纸浆漂白时的脱氯剂等。用工业硫化钠(主要成分Na2S,含少量Na2SO4 )及纯碱等为原料制备Na2S2O3·5H2O的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Na2S2O3作脱氯剂时主要利用其氧化性
B.“净化”时加入的试剂X可选用BaCl2溶液
C.“反应”过程中体系pH大小对产品产率无影响
D.提纯Na2S2O3·5H2O时,应先用水洗,再用乙醇洗涤
答案 D
解析 纸浆漂白时留下的含氯物质具有强氧化性,硫代硫酸钠作脱氯剂时,主要利用其还原性,A项错误;“净化”时加入的试剂X是为了除去硫酸根离子,加入BaCl2溶液会引入新杂质氯离子不易除去,可选用Ba(OH)2溶液,B项错误;若pH过小,Na2S2O3不稳定,会发生歧化反应,使产率降低,C项错误;从溶液中获得的Na2S2O3·5H2O晶体中含有杂质,应先用水洗除去吸附的杂质离子,由于硫代硫酸钠晶体不溶于乙醇,再用乙醇洗涤除去水,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
1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生铁(含碳)与浓硫酸的反应情况及产物性质,设计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及尾气处理装置未画出)。
仪器b的名称是    ;实验过程中,装置B中观察的现象是            ;
装置C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是    (填化学式)。
(2)装置A反应容器中还会产生CO2气体,请写出产生CO2的化学方程式:           
            。
(3)为了验证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中含有CO2,应从下列①~④中选出必要的装置连接A装置中c处管口,从左到右的顺序是    (填序号);然后再进行的操作是从a处多次鼓入N2,其目的是            。
(4)某同学通过验证发现实验后期装置A中产生气体中还含有H2,理由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答案 (1)分液漏斗 品红试纸褪色,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BaSO4
(2)C+2H2SO4(浓)CO2↑+2SO2↑+2H2O
(3)③②④ 赶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CO2影响实验
(4)Fe+2H+===Fe2++H2↑
解析 (1)由装置图可知,仪器b为分液漏斗,生铁(含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可使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酸性条件下N具有强氧化性,把二氧化硫通入硝酸钡溶液,会生成硫酸钡沉淀。(2)装置A中C与浓硫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O4(浓)CO2↑+2SO2↑+2H2O。(3)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应先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然后通过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最后通入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从左到右顺序为③②④。(4)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Fe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
12.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制取SO2及研究其性质,并进一步探究在适当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SO2与O2反应后混合气体的成分。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G的名称是            。
(2)装置B、C、D分别用于检验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则装置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证明SO2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是                 。
(3)为了实现绿色环保的目标,某同学设计装置F来代替装置A。与装置A相比,装置F的优点是                        (写出两点)。
(4)若选用装置F制取O2,可选用的试剂为      。
答案 (1)分液漏斗
(2)I2+SO2+2H2O===4H++S+2I- 装置D中溶液变浑浊
(3)不用加热、易于控制反应的进行(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MnO2、过氧化氢
解析 (1)仪器G的名称是分液漏斗;(2)S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一般以还原性为主,SO2与碘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2+SO2+2H2O===4H++S+2I-,SO2与氢硫酸反应时表现出氧化性:2H2S+SO2===3S↓+2H2O,装置D中溶液变浑浊;(3)铜与稀硫酸不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浓度变稀,反应停止,如果想要反应继续,需要拆除装置添加浓硫酸,而装置F避免了这一点,节省原料;改用分液漏斗后,便于控制反应速率;改进后不需要加热,可以节约能源等;(4)F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制取O2选用的试剂为MnO2(作催化剂)、过氧化氢。阶段重点突破练一
(分值:60分)
选择题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仍澄清,滴入3%过氧化氢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SO2与CO2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SO2使溴水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2.二氧化硫表现还原性的反应是 (  )
SO2+Na2CO3Na2SO3+CO2
SO2+2H2S2H2O+3S
SO2+2NaOHNa2SO3+H2O
SO2+2H2O+Cl2H2SO4+2HCl
3.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 B
C D
4.有关下列三个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2H2S+SO23S+2H2O
②S+2H2SO4(浓)3SO2↑+2H2O
③3S+6KOH2K2S+K2SO3+3H2O
反应①说明SO2能与酸反应,具有碱性氧化物的性质
反应②改用稀硫酸,则能放出氢气
反应②和③说明S具有两性元素的性质
反应③中被氧化的硫元素与被还原的硫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
5.如图是一种综合处理SO2废气的工艺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操作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4H++O24Fe3++2H2O
溶液b中阳离子只有Fe2+
溶液a转化为溶液b的反应中,SO2被还原
加入FeO可以使溶液c转化为溶液a
6.如图所示,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进行探究实验,推理对实验现象的预测及分析错误的是 (  )
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说明产生了SO2气体
试管中的红色花瓣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试管内CCl4层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还原性
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有白色沉淀,说明有BaSO3生成
7.如图是硫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部分含硫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X、Z都可以被W的浓溶液氧化
常温下,Y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Z具有漂白性,所以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W的浓溶液使胆矾变白,说明W的浓溶液具有脱水性
8.某同学设计的微型实验装置验证SO2的性质,通过分析实验,下列结论表达正确的是 (  )
a棉球褪色,验证SO2具有氧化性
c棉球蓝色褪去,验证SO2氧化性
b棉球褪色,验证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可以使用浓硫酸吸收尾气
9.利用空气催化氧化法除掉电石渣浆(含CaO)上清液中的S2-,制取石膏(CaSO4·2H2O)的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CaSO4·2H2O属于盐类和纯净物
过程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S2-+4Mn+10H+4Mn(OH)2+S2+H2O
过程Ⅰ后溶液酸性增强
将10 L上清液中的S2-(S2-浓度为480 mg·L-1)转化为S,理论上共需要0.3 mol O2
10.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不溶于乙醇,可用作纸浆漂白时的脱氯剂等。用工业硫化钠(主要成分Na2S,含少量Na2SO4 )及纯碱等为原料制备Na2S2O3·5H2O的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Na2S2O3作脱氯剂时主要利用其氧化性
“净化”时加入的试剂X可选用BaCl2溶液
“反应”过程中体系pH大小对产品产率无影响
提纯Na2S2O3·5H2O时,应先用水洗,再用乙醇洗涤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
11.(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生铁(含碳)与浓硫酸的反应情况及产物性质,设计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4分)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及尾气处理装置未画出)。
仪器b的名称是    (1分);实验过程中,装置B中观察的现象是            (2分);
装置C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是      (1分)(填化学式)。
(2)(2分)装置A反应容器中还会产生CO2气体,请写出产生CO2的化学方程式:                        。
(3)(2分)为了验证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中含有CO2,应从下列①~④中选出必要的装置连接A装置中c处管口,从左到右的顺序是    (填序号);然后再进行的操作是从a处多次鼓入N2,其目的是            。
(4)(2分)某同学通过验证发现实验后期装置A中产生气体中还含有H2,理由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12.(10分)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制取SO2及研究其性质,并进一步探究在适当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SO2与O2反应后混合气体的成分。
回答下列问题:
(1)(2分)仪器G的名称是            。
(2)(4分)装置B、C、D分别用于检验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则装置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证明SO2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是           
            。
(3)(2分)为了实现绿色环保的目标,某同学设计装置F来代替装置A。与装置A相比,装置F的优点是                        (写出两点)。
(4)(2分)若选用装置F制取O2,可选用的试剂为      。 (共29张PPT)
阶段重点突破练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
(一)
选择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仍澄清,滴入3%过氧化氢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B.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鉴别SO2与CO2
C.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SO2气体,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D.SO2使溴水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
A
解析 A.HCl的酸性强于H2SO3,因此向BaCl2溶液中通入SO2,溶液仍澄清,SO2具有还原性,H2O2具有氧化性,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后,发生反应H2O2+SO2===H2SO4, BaCl2+H2SO4===2HCl+BaSO4↓,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故A正确;B.SO2和CO2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用澄清石灰水无法鉴别SO2和CO2,故B错误;C.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SO2,SO2与H2O反应生成H2SO3,会使溶液变红,但不会褪色,故C错误;D.SO2使溴水褪色,发生反应SO2+Br2+2H2O===H2SO4+2HBr,体现了SO2的还原性,故D错误。
2.二氧化硫表现还原性的反应是 (  )
A.SO2+Na2CO3===Na2SO3+CO2
B.SO2+2H2S===2H2O+3S
C.SO2+2NaOH===Na2SO3+H2O
D.SO2+2H2O+Cl2===H2SO4+2HCl
D
解析 SO2+Na2CO3===Na2SO3+CO2证明了酸性:H2SO3>H2CO3,S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A不符合题意;在SO2+2H2S===2H2O+3S中,SO2中的S由+4价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得电子,SO2表现氧化性,B不符合题意;在SO2+2NaOH===Na2SO3+H2O中SO2表现酸性氧化物的通性,S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C不符合题意;在SO2+2H2O+ Cl2===H2SO4+2HCl中,S由+4价变为+6价,化合价升高,失电子,SO2表现出还原性,D符合题意。
3.下列制取SO2、验证其漂白性、收集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B
解析 A项,铜片和稀硫酸不反应,无法制取SO2;B项,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因此可以验证SO2的漂白性;C项,SO2密度比空气大,用排空气法收集SO2时,导气管应“长进短出”;D项,SO2与饱和NaHSO3溶液不反应,因此NaHSO3溶液不能作为吸收液,可用NaOH溶液。
4.有关下列三个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
D
解析 反应①中SO2作氧化剂,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不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来判断其是酸性还是碱性氧化物,A错误;反应②体现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和S的还原性,S与稀硫酸不反应,B错误;单质硫只能与氧化性酸反应,不能与非氧化性酸反应,故不属于两性元素,C错误;反应③中化合价升高的硫原子与化合价降低的硫原子的个数之比为1∶2,即被氧化的硫元素与被还原的硫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2,D正确。
5.如图是一种综合处理SO2废气的工艺流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操作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4H++O2===4Fe3++2H2O
B.溶液b中阳离子只有Fe2+
C.溶液a转化为溶液b的反应中,SO2被还原
D.加入FeO可以使溶液c转化为溶液a
A
解析 溶液a中通入SO2转化为溶液b,化学方程式为Fe2(SO4)3+SO2+2H2O=== 2FeSO4+2H2SO4,溶液b中通入空气转化为溶液c,化学方程式为4FeSO4+O2+ 2H2SO4===2Fe2(SO4)3+2H2O,A正确;溶液b中,阳离子有Fe2+、H+,可能含有Fe3+,B错误;溶液a转化为溶液b的过程中,SO2转化为H2SO4,SO2失电子被氧化,C错误;溶液c中含有Fe2(SO4)3、H2SO4,加入FeO后,FeO和H2SO4反应会生成FeSO4,D错误。
6.如图所示,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进行探究实验,推理对实验现象的预测及分析错误的是 (  )
A.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说明产生了SO2气体
B.试管中的红色花瓣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C.试管内CCl4层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还原性
D.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有白色沉淀,说明有BaSO3生成
D
解析 A.亚硫酸钠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硫酸钠,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说明产生了SO2气体,故A正确;B.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所以通入试管中,会看到红色花瓣褪色,故B正确;C.锥形瓶内发生反应Na2SO3+H2SO4===Na2SO4+SO2↑+H2O,产生的SO2进入到试管中,CCl4层溶液不褪色,水溶液中SO2和Br2发生反应,SO2具有还原性,可以被Br2氧化,故C正确;D.二氧化硫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液体界面处单质溴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一段时间后试管内有白色沉淀,说明有BaSO4生成,故D错误。
7.如图是硫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部分含硫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X、Z都可以被W的浓溶液氧化
B.常温下,Y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C.Z具有漂白性,所以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W的浓溶液使胆矾变白,说明W的浓溶液具有脱水性
B
解析 在一定条件下浓H2SO4可以氧化H2S,但不能与SO2发生反应,A错误;Y是S单质,在常温下,S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B正确;Z是SO2,SO2具有漂白性,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但SO2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由于其还原性,与漂白性无关,C错误;浓硫酸能够使胆矾变白,这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D错误。
8.某同学设计的微型实验装置验证SO2的性质,通过分析实验,下列结论表达正确的是 (  )
A.a棉球褪色,验证SO2具有氧化性
B.c棉球蓝色褪去,验证SO2氧化性
C.b棉球褪色,验证S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D.可以使用浓硫酸吸收尾气
C
解析 A.a棉球褪色,验证SO2具有漂白性,A错误;B.I2遇淀粉溶液变为蓝色,SO2具有还原性,能够与I2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SO2+I2+2H2O===H2SO4+2HI,I2不断被消耗,因此看到c处棉球蓝色褪去,验证了SO2具有还原性,而不是氧化性,B错误; C.SO2是酸性氧化物,能够与NaOH溶液反应产生Na2SO3,使溶液碱性减弱,因此会看到b处蘸有NaOH及酚酞溶液的棉球褪色,C正确;D.SO2与浓硫酸不能发生反应,因此不能使用浓硫酸吸收尾气,D错误。
9.利用空气催化氧化法除掉电石渣浆(含CaO)上清液中的S2-,制取石膏(CaSO4·2H2O)的过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CaSO4·2H2O属于盐类和纯净物
B.过程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S2-+4Mn+10H+===4Mn(OH)2+S2+H2O
C.过程Ⅰ后溶液酸性增强
D.将10 L上清液中的S2-(S2-浓度为480 mg·L-1)转化为S,理论上共需要0.3 mol O2
B
解析 CaSO4·2H2O带有结晶水的盐也是纯净物,属于盐类和纯净物,故A正确;过程Ⅱ中应当是碱性环境不应当出现氢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S2-+4Mn+ 9H2O===4Mn(OH)2+S2+10OH-,故B错误;反应Ⅰ为2Mn(OH)2+O2+4OH-=== 2Mn+4H2O,消耗氢氧根离子,溶液酸性增强,故C正确;将10 L上清液中的S2-转化为S(S2-浓度为480 mg·L-1),质量为480 mg·L-1×10 L=4 800 mg=4.8 g,物质的量为=0.15 mol,根据得失电子守恒0.15 mol×8=n(O2)×4,n(O2)=0.3 mol,理论上共需要0.3 mol的O2,故D正确。
10.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不溶于乙醇,可用作纸浆漂白时的脱氯剂等。用工业硫化钠(主要成分Na2S,含少量Na2SO4 )及纯碱等为原料制备Na2S2O3·5H2O的流程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Na2S2O3作脱氯剂时主要利用其氧化性
B.“净化”时加入的试剂X可选用BaCl2溶液
C.“反应”过程中体系pH大小对产品产率无影响
D.提纯Na2S2O3·5H2O时,应先用水洗,再用乙醇洗涤
D
解析 纸浆漂白时留下的含氯物质具有强氧化性,硫代硫酸钠作脱氯剂时,主要利用其还原性,A项错误;“净化”时加入的试剂X是为了除去硫酸根离子,加入BaCl2溶液会引入新杂质氯离子不易除去,可选用Ba(OH)2溶液,B项错误;若pH过小,Na2S2O3不稳定,会发生歧化反应,使产率降低,C项错误;从溶液中获得的Na2S2O3·5H2O晶体中含有杂质,应先用水洗除去吸附的杂质离子,由于硫代硫酸钠晶体不溶于乙醇,再用乙醇洗涤除去水,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
1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生铁(含碳)与浓硫酸的反应情况及产物性质,设计如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及尾气
处理装置未画出)。
仪器b的名称是      ;实验过程中,装置B中观察的现象是
               ; 装置C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是
    (填化学式)。
分液漏斗
品红试纸褪色,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BaSO4
解析 (1)由装置图可知,仪器b为分液漏斗,生铁(含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可使湿润的品红试纸褪色,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酸性条件下N具有强氧化性,把二氧化硫通入硝酸钡溶液,会生成硫酸钡沉淀。
(2)装置A反应容器中还会产生CO2气体,请写出产生CO2的化学方程式:
                        。
(3)为了验证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中含有CO2,应从下列①~④中选出必要的装置连接A装置中c处管口,从左到右的顺序是    (填序号);然后再进行的操作是从a处多次鼓入N2,其目的是                     。
C+2H2SO4(浓) CO2↑+2SO2↑+2H2O
③②④
赶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CO2影响实验
(4)某同学通过验证发现实验后期装置A中产生气体中还含有H2,理由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Fe+2H+===Fe2++H2↑
解析 (4)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为稀硫酸,Fe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H+===Fe2++H2↑。
12.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制取SO2及研究其性质,并进一步探究在适当温度和催化剂条件下,SO2与O2反应后混合气体的成分。
(2)装置B、C、D分别用于检验SO2的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则装置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证明SO2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是           。
(3)为了实现绿色环保的目标,某同学设计装置F来代替装置A。与装置A相比,装置F的优点是                        (写出两点)。
(4)若选用装置F制取O2,可选用的试剂为         。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G的名称是       。
分液漏斗
I2+SO2+2H2O===4H++S+2I-
装置D中溶液变浑浊
不用加热、易于控制反应的进行(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MnO2、过氧化氢
解析 (1)仪器G的名称是分液漏斗;(2)SO2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一般以还原性为主,SO2与碘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2+SO2+2H2O===4H++S+2I-,SO2与氢硫酸反应时表现出氧化性:2H2S+SO2===3S↓+2H2O,装置D中溶液变浑浊;(3)铜与稀硫酸不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浓度变稀,反应停止,如果想要反应继续,需要拆除装置添加浓硫酸,而装置F避免了这一点,节省原料;改用分液漏斗后,便于控制反应速率;改进后不需要加热,可以节约能源等;(4)F是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制取O2选用的试剂为MnO2(作催化剂)、过氧化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