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合肥八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检测地理试题卷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2021年9月17日恰逢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赏满月”(又称望月)是节日期间的重要民俗。完成下面小题。1. 根据月相的变化规律,在天气晴朗的夜空,当晚我们看到的月相最接近()A. B. C. D.2. 要在当晚晴朗的天空用相机记录月相的完整运行轨迹,适宜选择的时间段是()A. 子夜→清晨 B. 清晨→正午 C. 正午→日落 D. 日落→日出下图中屋顶的黑色“硅板”是太阳能屋顶,风和日丽的白天,屋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把富余的电能送入电网。我国有关专家指出:上海没有油田和煤矿,但有两亿平方米的屋顶,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的阳光。预计到2030年,上海市20%的用电将来自太阳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 下列活动中,所利用的能源最终不是来自太阳辐射能的是()A. B.C. D.4. 上海市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主要原因是()A. 增大化石能源比重 B. 为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C. 太阳能为清洁能源 D. 能源需求量大,常规能源短缺人们通常称地层和化石为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研究地层和化石可以读懂地球的历史,探求生命发展的规律。下图为“甲、乙两地岩层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关于两地各地层形成时间描述正确的是()A. F、Y可能形成于同一时期 B. F地层形成时期联合古陆形成C. F地层可能形成于晚古生代 D. B、W不可能形成于同一时期6. G地层形成的地质时代()A. 蕨类植物繁盛 B. 联合古陆开始解体 C. 高大山脉形成 D. 是主要成煤期探空气球(如下图)是把探空仪器带到高空进行温度、大气压力、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测量的气球。完成下面小题。7. 假设我国海南三亚某气象站释放一探空气球,该探空气球飞行的最高高度约25km。则该探空气球()A. 主要探测高层大气数据 B. 在对流层飞行的垂直距离更长C. 可以探测平流层的顶部 D. 上升中气球的体积会不断减小8. 探空气球一般飞行高度不超过40km,下列最适合探空气球观测的是()A. 华北某玉米种植区土壤湿度监测 B. 某地臭氧浓度随垂直高度变化特征C. 某温室大棚内的二氧化碳含量变化 D. 某地大气电离层离子浓度变化监测高中学生实验小组,在模拟验证热力环流原理时,采用下列做法:在一个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分别放置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碗冰块在底部两侧。在玻璃柜顶面和底面中部的内壁贴有纸片甲和纸片C(如图所示)。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纸片甲和纸片乙的偏动情况。完成下面小题。9. 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后纸片甲和纸片乙出现了偏动,其偏向是()A. 纸片甲和纸片乙都向左偏 B. 纸片甲和纸片乙都向右偏C. 纸片甲左偏,纸片乙右偏 D. 纸片甲右偏,纸片乙左偏10. 当纸片摆动幅度最大时,下列图中表示箱内底部等压面正确的是()A. B. C. D.读某区域两个时刻等压线示意图(单位:hPa),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 14时,黄海地区风向是( )A. 偏东风 B. 偏西风 C. 偏北风 D. 偏南风12. 下列四地中,风力明显加大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辐射表是测量各种辐射的工具,测量不同的辐射可以选择不同的传感器和安装方式。下图为某校地理社团研究大气热力作用所采用的辐射表及安装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 图中①~④四个辐射表的功能各不相同,正确的是()A. 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B. 太阳辐射、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C.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D. 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14. 某日雪后,地表积雪,天气转晴且气温下降,各辐射表测得的辐射量变化情况是()A. ①—不变 B. ②一增加 C. ③—增加 D. ④—增加海水的性质影响着人类活动。下图示意8月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密度和盐度随纬度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15. 曲线②表示的是()A. 海水表层温度 B. 海水密度 C. 海水盐度 D. 母水水质16. 关于曲线①、②、③所代表海水的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性质②在高纬海区随深度增大而减小 B. 性质①会影响近海养殖C. 性质③是影响盐场分布的主要因素 D. 性质①与②呈负相关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地球内部物质并不均匀,地球内部情况主要是通过地震波的记录间接获得的,并以此将地球内部划定圈层结构。下图示意地球部分区域地壳厚度变化(甲表示不连续界面)。(1)说出甲界面名称及地震波向下经过该界面时波速变化特点。(2)描述图示区域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并说出与甲界面埋深的关系。(3)图中甲界面以下部分所属圈层是______,并说出岩石圈的构成______。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城市热岛强度指城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值。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我国东部某滨海城市的热岛强度变化。图左示意该城市多年平均和某次冬季强降雪后热岛强度变化情况,图右示意该城市地理环境要素。(1)据图,该城市6时风力比16时的风力______(大/小),在右图画出该城市6时城区和郊区之间的风向______。(2)图中显示,冬季强降雪后城市热岛强度较多年平均整体加强,分析其可能原因。(3)该城市同时受海陆风的影响,且某时段的风向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该时段应为(白天/夜晚),解释其有助于降低城市热岛强度的原因。(4)从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的角度提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合理措施。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植被浅沟指在地表沟渠中种有植被的一种工程,它通过重力流收集雨水径流。下图示意城市植被浅沟的结构,a、b、c、d为水循环环节。(1)a、b、c、d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2)说明道路两侧布置植被浅沟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3)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大量布置植被浅沟替代不透水地面对改善城市环境所起的积极作用。合肥八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检测地理试题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答案】1. A2. D【答案】3. D4. D【答案】5. A6. C【答案】7. B8. B【答案】9. D10. A【答案】11. D12. C【答案】13. B14. B【答案】15. C16. B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17.【答案】(1)莫霍面;横波和纵波在该界面速度明显增大。(2)分布规律:青藏高原最厚,太平洋最薄,自青藏高原向四周减少;关系:地壳厚度与莫霍面埋深呈正相关。(3) ①. 地幔 ②. 地壳的全部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18.【答案】(1) ①. 大 ②.(2)强降雪后,郊区地面多被积雪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较强,积雪融化吸收热量,气温降幅较大;城区积雪清理较及时,人工制热较多,气温降幅较小;城区与郊区之间的气温差值加大,因而城市热岛强度加大。(3)该时段应该为白天,白天吹海风,海风从气温较低的海洋吹来,对城区具有降温作用,从而降低城市热岛强度。(4)土地利用方式:增加城市绿地、水体面积,建设城市绿色通风廊道;空间布局:分散城市中心人口、产业等19.【答案】(1) ①. 蒸发(蒸腾) ②. 地表径流 ③. 下渗 ④. 地下径流(2)促进地表径流的汇集,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蒸发(蒸腾)作用增强。(3)①相对于不透水地面,植被浅沟利于地表径流的汇集,增加地表水的下渗,从而可以减少城市道路的地表径流,缓解了城市内涝的发生;②大量布置的植被浅沟会使河流流量更加稳定,也增大蒸发量,使城市空气更加湿润清新。PAGE第7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