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8张PPT)明辨方向,困境破局——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三历史备考经验交流2025届高考历史复习专题 ★★高三历史复习的痛点1、内容太多讲不完(五本教材),学科素养如何落实?如何合理安排纲要与选必内容的复习?2、缺少试题评分标准,对试卷分析研究不够3、对新高考的考查要求不够清晰(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一、立足真题,把握方向命题趋势——《中国高考报(2024》)一、以《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命题指南,深刻认识高考的核心功能,准确把握高考的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确立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明确关键能力的考查重心,实现从“解题”向“解决问题”的转变。二、紧扣“三线”逻辑(“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情境载体串联线”);坚持命题四项原则(“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无任务,不立题”)重点考查五大关键能力(获取与加工信息、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批判性思维与辩证思维、语言组织与表达)三、强化思维品质考查,引导思维过程化、可视化和规范化。四、坚持稳中求进,加大试题区分度,增强高考选拔功能。重庆卷(近三年)旧高考重庆卷(2015前)新高考地方卷自主命题地方卷(仅参考)全国卷(近五年)2024年高考各地用卷情况1、全国新课标卷地区:河南、云南、山西、新疆、西藏2、全国甲卷地区:四川、内蒙古、陕西、青海、宁夏3、新高考地方卷(第三批):重庆、广东 、湖南、湖北、福建、河北、辽宁、江苏4、新高考地方卷(第四批):黑龙江、吉林、甘肃、安徽、江西、贵州、广西5、地方自主命题(第一、二批):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江苏(2021年全国乙卷·27)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 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2023年全国甲卷·27)明代很多熟读儒经而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秉持“虽终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的信条,尽心于实践“圣人之学”。与这种社会行为最契合的思想观念是( )A.“百姓日用即道” B.“心外无物”C.“存天理,灭人欲” D.“工商皆本”(2023年重庆卷·5)明代以前的英雄豪杰观带有显著的“圣人”性质,甚至可以“不近人情”。明代却趋于理性化,不止认同英雄有情,“儿女情,英雄气,并行不悖”,且推项羽为英雄图第一,以曹操和勾践为英雄。这一变化A. 与心学思潮息息相关 B. 说明民本思想成为主流C. 和孔孟学说理念不符 D. 反映圣人崇拜有所弱化(2024年重庆卷·6)明清时期,宋代女子吴妙静的故事在岭南地区广为流传。她最初仅因出资修桥造福民众而闻名,之后却被地方官绅愈益塑造为节孝双全的人物,乃至成为当地女性的榜样。可见当时A. 理学渗透到基层社会 B. 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升C. 公益事业进一步发展 D. 官绅阶层思想趋于创新(2022年湖南卷·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2022年重庆卷·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2020年浙江卷)(2013年重庆卷·11)(2021年重庆卷·18)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美国消费者的家庭需求发生了剧烈转变,转而用信贷方式购买耐用消费品。美国人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代替通过已赚取的收入来购买这些物品。消费者使用它们的同时,每个月需要支付一定的现金,这就降低了他们在其他商品上的消费数额。结果,消费者的耐用消费品购买年均上升了8.3%,几乎是1922年到1929年GDP和消费增长的2倍。到了1925年,75%的汽车、70%的家具、90%的钢琴、80%的留声机、80%的家用电器都是通过分期付款购得。——摘编自【美】乔纳森·休斯等《美国经济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20世纪20年代信贷消费的后果。(6分)(2)后果:产生了新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促进了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带来制造业的繁荣;信贷消费也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埋下经济危机的隐患。(2023年重庆卷·16)材料三 1881年,上海股市渐入高潮,《申报》报道,“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不暇计其事之兴衰隆替也”。1882年10月9日,原价100两的招商局股票涨至270两,原价105两的开平煤矿市价达230两,原价100两的鹤峰铜矿,市价涨到177.5两。好景不长,10月之后,股价一路狂跌,到1883年底,招商局及开平煤矿的股票市价仅60两,鹤峰铜矿市价30两。这次股票风潮后,人们视购买股票为畏途,“言及公司股票,竟有谈虎色变之势”。——摘编自叶世昌《中国经济史学论集》(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80年代初上海股票风潮产生的后果。(4分)后果:持股者损失惨重(2分);公司(企业)集股筹资活动难以继续开展,阻碍民族企业发展(2分)二、深研渝情,科学谋略2021 2022 2023 2024 总体趋势试卷 结构 15+3 (3+3—1—2+3) 15+3 (3+4—3+3—1) 15+3 (4+4—3+3—1) 15+3 (4+4—3+3—1) 阅读材料与设问增加阅读 字数 4072 (90、300) 4478 (430、280) 4558 (180、330) 4580 (220、270) 阅读量增加难度适中题型 1图1表 评析观点 2图 自提观点 2图1表 自提观点 1图1表 评析观点 形式多样开放性试题稳定主观题 设问 概括、指出、归纳、分析、说明、回答、谈谈、提出、论证 (1)历史背景、原因、缘由、理由、为何曲折; (2)表现、核心内涵、状况; (3)危害、后果(恶果)、地位、作用、影响、意义、历史意义、 历史经验、认识 问法多样有梯度、指向性难度 系数 0.55—0.62试卷概况——试卷结构与难度2021 2022 2023 2024 总体趋势中国古代史 30 30 24 32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比例基本稳定;世界史逐步增加新教材内容:(23年10·古印度、17(1)民解运动;24年14题);关注中外对比(24年17题)中国 近现代史 35 37 34 35世界史 35 33 30 33中西结合 12试卷概况——分值分布1、重视跨学科融合2、重视借助地图等手段培养学生空间观念重庆卷对高中教学与备考的启示——摘自《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3、加强文本阅读训练,高度重视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训练4、重视中外有机结合5、培养历史思维方法,彰显核心素养立意6、全面掌握“五史”,凸显核心价值(中共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改革开放史、中华民族发展史)7、重点关注新增版块8、加强图表类、漫画类题型训练加强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训练提升思维品质(2024年重庆卷·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三、结合校情,精准施策一、落实有效课堂,提升应试能力1、复习规划:掌控节奏,加强教研,精编资料2、课堂教学:落实课标,任务驱动,学生主体3、课后训练:指向高考,提升能力,注重总结第一轮复习(2023年7月至2024年1月上旬)第二轮复习(2024年2月至2024年4月)第三轮复习(2024年5月)完成对高中历史五本教材的梳理,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系统,夯实基础,把书读“厚”。重点专题与题型突破,回归教材,把书读“薄”主要进行高考真题套题训练,辅之以必要的热点与高频考点梳理,强化审题、答题规范与得分技巧。知识结构化,提升关键能力概念统整化,涵养高阶思维认知进阶化,注重价值引领1、掌控节奏,加强教研,精编资料“三自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自主学习,自主归纳,自主评价“三不讲”:提高课堂教学效度学生掌握的不讲,非课标重点不讲,非高考考查不讲“三必讲”:突破学科教学瓶颈核心概念必讲,思路方法必讲,问题疑难必讲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反思:基础知识过关、历史线索梳理教师精细备课,渗透学科素养2、课堂教学:落实课标,任务驱动,学生主体扩充阅读素材,提升关键能力扩充阅读素材,提升关键能力经典辅助课堂,拓宽备考宽度3、课后训练:指向高考,提升能力,注重总结精选习题,强化训练二、关注检测效度,重视阶段成果1、试卷命制:精选材料,严谨设问,提升命题研究能力2、严格阅卷:研磨答案,统一标准,体现阶段检测功能3、考后总结:重视评讲,直面痛点,明确后期奋斗方向3、重视评讲,直面痛点,明确后期奋斗方向3、重视评讲,直面痛点,明确后期奋斗方向考后总结归纳,强化思维品质谢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