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元素推断(课件 教案 学案,共3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元素推断(课件 教案 学案,共3份)

资源简介

提升课时1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元素推断
学习目标 构建原子结构、周期表位置、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结合元素周期律(表),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
元素综合推断
1.建立解题模型
→→
2.确定元素的位置的思路
(1)题干中是否说明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该元素是短周期元素还是前20号元素;是否限定某些元素位于同周期还是同主族。
(2)可以依据其最外层电子数、核电荷数、位置关系、形成共价键的个数、形成单质或化合物的性质、用途或特殊反应现象等角度去判断。
(3)利用元素周期律、反应原理、结构、性质、用途对选项做出准确判断。
3.常见元素推断的方法
(1)利用元素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推断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殊性 元素
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 H、Be、Al
族序数等于周期数两倍的元素 C、S
族序数等于周期数三倍的元素 O
周期数等于族序数两倍的元素 Li
周期数等于族序数三倍的元素 Na
(2)利用元素或单质的特殊性质推断
元素的特殊性质 元素
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 H、C、Si
最高正化合价是最低负化合价绝对值三倍的短周期元素 S
第一电离能最大的主族元素 F
电负性最小的主族元素 Cs
同主族相邻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具有2倍关系 O和S
前36号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 Cr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 N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或形成的某种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 C
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化合的元素 N
1.周期表片断型题目
表格题的特点是一般题目中会给出周期表的一部分, 通过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对未知元素做出判断,所以此类题只要学生对前36号元素熟悉即可顺利解决。
[例1] (2022·广东卷)甲~戊均为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戊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丁>戊>乙
B.非金属性:戊>丁>丙
C.甲的氢化物遇氯化氢一定有白烟产生
D.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能与强碱反应
答案 C
解析 甲~戊是短周期元素,戊中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强酸,则可能是硫酸或高氯酸,若是高氯酸,则戊为Cl、甲为N、乙为F、丙为P、丁为S,若是硫酸,则戊为S、甲为C、乙为O、丙为Si、丁为P。A.根据层多径大,同电子层结构核多径小原则,则原子半径:丁>戊>乙,故A正确;B.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非金属性:戊>丁>丙,故B正确;C.甲的氢化物可能为氨气,可能为甲烷、乙烷等,若是氨气,则遇氯化氢一定有白烟产生;若是甲烷、乙烷等,则遇氯化氢不反应,没有白烟生成,故C错误;D.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是硅酸、也可能是磷酸,都能与强碱反应,故D正确。
[对点练1] 如图为周期表的一小部分,A、B、C、D、E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元素最高化合价是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它的最高价氧化物中含氧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D B E
C
A.D、B、E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
B.电负性:C>E
C.D、B、E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逐渐增大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D<B<E
答案 D
解析 由题图可知,A为O,B为S,C为Se,D为P,E为Cl。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离能越大,但P的3p能级电子为半充满稳定结构,其第一电离能大于S元素,故A错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变小,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变大,则电负性:E>C,故B错误;D、B、E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C错误;非金属性:D(P)<B(S)<E(Cl),故氢化物稳定性:D<B<E,故D正确。
2.文字叙述型题目
此类题目的特点是在题干中给出一些我们熟悉的元素或物质的性质, 然后结合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综合判断, 而解题的关键就是学生如何利用好题给信息进行准确判断, 此类题的难度可大可小, 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熟练掌握。
[例2] 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元素原子最高能级的不同轨道都有电子,并且自旋方向相同,Z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nsnnp2n;同周期简单离子中W元素的离子半径最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W位于元素周期表的s区
B.Y元素原子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球形
C.Y、Z、W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r(Z)D.X、Y、Z三种元素的电负性:X答案 C
解析 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氢元素,X为H;Z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nsnnp2n,n=2,故Z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即为O元素;Y原子序数介于H与O之间,且最高能级属于半充满结构,Y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N),同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的为原子序数最大的金属元素,W为Al。W为Al,价层电子排布为3s23p1,属于p区元素,A错误;Y元素原子最高能级为p能级,电子云轮廓图为哑铃形,B错误;原子半径r(O)[对点练2] 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核外L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其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负性:Y<Z
B.第一电离能:Y>X
C.化合物WZ难溶于水
D.由Y与Z形成的化合物YZ3和YZ5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 A
解析 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核外L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则W是H元素,X是N元素,Y、Z为第三周期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W最外层电子数是1,X最外层电子数是5,Y、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12,且二者都是主族元素,Y原子序数小于Z,则Y是P元素、Z是Cl元素。
3.框图推断型题目
这类问题的特点: 由待确定的元素组成物质框图,通过化学反应构成流程,只要确定了物质,也就确定了组成物质的元素。
①以物质作为突破口: 题干中给出了物质的典型组成和结构、特殊性质(氧化还原性、酸碱性和稳定性等)、用途、颜色和状态。
②以反应作为突破口: 反应类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条件、是普通反应还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反应等。学生需要利用给出的信息结合元素或物质的性质, 包括反应条件等进行合理推断, 题目难度一般比较大。
[例3] 短周期主族元素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由它们中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甲、乙、丙、丁有如下转化关系,丁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
已知:R和Z位于同主族,X、Y位于同周期。甲、丙都是盐,其水溶液都显碱性;热的丙溶液常用于厨房清洗餐具表面污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由R和X组成的化合物一定呈气态
B.1 mol Z2Y2和足量的XY2反应转移2 mol电子
C.只含上述四种元素的化合物只有1种
D.工业上用电解法制备Z单质
答案 D
解析 依题意,丁为正四面体结构,为甲烷。丙为纯碱,所以R为氢元素,X为碳元素,Y为氧元素,Z为钠元素。C、H化合物为烃类,标准状况下,烃类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存在形式,A项错误;2Na2O2+2CO2===2Na2CO3+O2,1 mol Na2O2完全反应时转移1 mol电子,B项错误;碳、氢、氧、钠可以组成许多种化合物,如羧酸钠、碳酸氢钠等,C项错误;工业上利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钠来制备钠单质,D项正确。
[对点练3]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c、d、e、f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是淡黄色粉末,m为元素Y的单质,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ZB.阴离子的还原性:Y>W
C.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
D.W2Y2中含有非极性键
答案 B
解析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c、d、e、f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是淡黄色粉末,则d为Na2O2,结合图中转化关系可知,元素Y的单质气体m为O2,则Y为O,结合物质转化关系及原子序数可知,W为H,X为C,Z为Na。O2-、Na+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简单离子半径:Na+<O2-,故A正确;由NaH+H2O===NaOH+H2↑,可知H-易失去电子,阴离子的还原性:O2-<H-,故B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O>CH4,故C正确;H2O2中含有O—O非极性键,故D正确。
4.微观结构型题目
此类题目主要是给出某物质的结构式, 再结合题目中的信息先推断出元素, 再逐一分析选项。这类试题的难点在于学生是否理解共用电子对的由来和元素呈现正负化合价的原因。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可帮助学生解答此类问题。如可以先从共价化合物着手, 一个原子要稳定, 必须达到8电子或2电子稳定构型, 而它形成的共价键个数=主族序数或8-主族序数, 以达到判断主族位置的目的。如果是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情况稍复杂:(1)复杂阳离子失电子元素: 主族序数=8-共价键个数+失去的电子数;(2)复杂阴离子得电子元素: 主族序数=8-共价键个数—得到的电子数。
[例4] 某多孔储氢材料前驱体结构如图,M、W、X、Y、Z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Z原子的电子填充了3个能级,其中有2个未成对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化物沸点:X>Y
B.原子半径:MC.第一电离能:WD.电负性:W答案 D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基态Z原子的电子填充了3个能级,其中有2个未成对电子,故Z为C或者O,根据多孔储氢材料前驱体结构图可知Y周围形成了4个单键,再结合信息M、W、X、Y、Z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Y为N,Z为O,M只形成一个单键,M为H,X为C,则W为B,据此分析解题。
[对点练4] 某锂盐的结构如图所示,其阴离子是由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形成的,X、Y与Z同周期,Y与W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的电负性:XB.第一电离能:WC.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WD.简单离子半径:W答案 B
解析 该阴离子是由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形成的,由题图可知,Y形成两个共价键,W形成六个共价键,Y与W同主族,因此它们位于第ⅥA族,则W为S,Y为O;X、Y、Z位于同一周期,Z形成一个共价键,则Z为F;X形成两个共价键且形成的阴离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则X为N。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至右电负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弱,原子半径:NS,因此电负性:N>S,故电负性:W5.核反应型题目
此类题目主要是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核反应方程式, 通过原子结构的一些知识进行推理判断。
[例5] (2021·河北卷)用中子轰击X原子产生α粒子(即氦核He)的核反应为:X+n―→Y+He。已知元素Y在化合物中呈+1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3XO3可用于中和溅在皮肤上的NaOH溶液
B.Y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Y2O2
C.X和氢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
D.6Y和7Y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 A
解析 根据元素Y在化合物中呈+1价及X+n―→Y+He可知,X为B元素、Y为Li元素。H3BO3为弱酸,可用于中和溅在皮肤上的NaOH溶液,A正确;Li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Li2O,B错误;B元素与H元素可形成多种共价化合物,如B2H6、B4H10等,C错误;同素异形体是指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形态的单质,故6Y和7Y不互为同素异形体,二者互为同位素,D错误。
[对点练5] 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在核反应中用α粒子(即氦核He)轰击金属原子X,得到核素Y,开创了人造放射性核素的先河:X+He―→Y+n,其中元素X、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Y>X
B.YH3的电子式为
C.X的单质能溶于强碱溶液
D.基态Y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答案 C
解析 核反应方程式中质量数守恒,X的质量数W=30+1-4=27,推测其为短周期主族元素。Y的质子数比金属原子X的大2,两者应位于同一周期,设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2,故x+x+2=8,解得x=3。综上分析知X为Al,Y为P。原子半径:Al>P,A错误;PH3的电子式为,B错误;Al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正确;基态Y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D错误。
选择题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元素X的各级电离能数据如下:
I1 I2 I3 I4 I5 I6
I/(kJ·mol-1) 578 1 817 2 745 11 578 14 831 18 378
则元素X的常见化合价是(  )
A.+1 B.+2
C.+3 D.+6
答案 C
解析 由电离能可知,I4突然大幅度增大,说明X最外层有3个电子,可失去3个电子,最高化合价为+3价,故选C。
2.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与Y、Z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也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基态Y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
B.X的简单氢化物溶于水显酸性
C.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Ⅵ族
D.X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弱酸
答案 A
解析 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则X原子内层电子数只能为2,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根据题意,Z应在第三周期,即Z为S元素;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且Y、Z同周期,Y为Mg元素;X、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则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且X在第二周期,则X为N元素。基态M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A正确;N的简单氢化物(NH3)溶于水后溶液显碱性,B错误;S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ⅥA族,C错误;N和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是HNO3、H2SO4,二者均为强酸,D错误。
3.如图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关于R、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X
W Y R
Z
A.W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可能小于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B.Y、Z元素的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均与R元素原子相同
C.X、W、Y、Z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X
D.若X元素位于第ⅥA族,则原子核外p能级上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Y元素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X位于第二周期,W、Y、R位于第三周期,Z位于第四周期,且X、Z同主族。若X为F元素,则W、Y分别为P、S元素,第一电离能:P>S(W>Y),若X为O元素,则W、Y分别为Si,P元素,第一电离能:P>Si(Y>W),A项正确;若X为F 元素,则Y为S元素,R为Ar元素,Z为Br元素,S2-与Ar核外均有18个电子,而Br-比Ar核外多一个电子层,B项错误;同周期主族元素,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同主族元素,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故X、W、Y、Z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X,C项正确;若X元素位于第ⅥA族,则X为O元素,O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4,推知W为Si元素,Si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2,Y为P元素,P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3, R为Cl元素,Cl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5,Z为Se元素,Se 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s24p4,由价层电子排布式可知,原子核外p能级上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P(Y)元素,D项正确。
4.X、Y、Z、W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相关信息
X X的基态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的2倍
Y Y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n+2
Z Z存在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的核素
W W有多种化合价,在溶液中生成的白色氢氧化物在空气中会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W是Fe元素
B.X的电负性比Y的大
C.Z2Y2中阴离子和阳离子个数比为1∶2
D.XY2是一种直线形分子
答案 B
解析 X的基态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的2倍,X是C;Y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n+2,n=2即2s22p4,Y为O;Z存在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的核素,质子数为11,Z为Na;W有多种化合价,在溶液中生成的白色氢氧化物在空气中会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W为Fe。
5.某种化合物(如图)由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其中W、Y、Z分别位于三个不同周期,Y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W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二倍; W、X、Y三种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B.简单离子的氧化性:WC.X与Y、Y与Z均可形成具有漂白性的化合物
D.W元素只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答案 C
解析 Y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W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二倍,W、Y、Z分别位于三个不同周期,则Z为H元素;Y能够形成2个共价单键,则Y最外层含有6个电子,结合W、X、Y三种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可知,Y为O元素,W为Al元素;根据图示化合物的结构可知,X为Na元素。一般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ZX,故B错误;Na与O形成的过氧化钠、O与H形成的过氧化氢都是强氧化剂,具有漂白性,故C正确;Al可以形成共价化合物AlCl3,故D错误。
6.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第一电离能:X>Y
B.Z的电负性小于W
C.Y元素原子核外共有5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D.X的单质可分别与Z、W的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C
解析 依据题图可知元素X、Y、W分别为Mg、Al、O,Z的原子半径比W稍大,则Z是N。镁的第一电离能大于铝,A正确;O的非金属性强于N,N的电负性小于O,B正确;铝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每个电子的运动状态都不同,则有13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C错误;镁能分别与氮气、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
7.(2023·武汉二中月考)常温下,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浓度均为0.01 mol·L-1)的pH和原子半径、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第一电离能:W>Z>Y>X
B.简单离子的半径:Y>Z>W>X
C.W的简单氢化物溶于水显碱性
D.Z的单质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
答案 D
解析 W、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浓度均为0.01 mol·L-1)的pH均为2,则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一元强酸,则应为HNO3和HClO4,Z的原子序数和原子半径均大于W,则W为N元素,Z为Cl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浓度均为0.01 mol·L-1)的pH为12,为一元强碱,且原子半径大于Cl,则X为Na元素;Y位于Na和Cl之间,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浓度均为0.01 mol·L-1)的pH<2,应为二元强酸,则Y为S元素。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半径越小,越不容易失去电子,第一电离能越大,则第一电离能W>Z>Y>X,故A正确;电子层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所以简单离子的半径S2->Cl->N3->Na+,即Y>Z>W>X,故B正确;W的简单氢化物是NH3,NH3的水溶液呈碱性,故C正确;Z为Cl,Cl2本身并不具有漂白性,故D错误。
8.(2022·全国乙卷)化合物(YW4X5Z8·4W2Z)可用于电讯器材、高级玻璃的制造。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加和为21。YZ2分子的总电子数为奇数,常温下为气体。该化合物的热重曲线如图所示,在200 ℃以下热分解时无刺激性气体逸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W、X、Y、Z的单质常温下均为气体
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YC.100~200 ℃阶段热分解失去4个W2Z
D.500 ℃热分解后生成固体化合物X2Z3
答案 D
解析 该化合物在200 ℃以下热分解时无刺激性气体逸出,则说明失去的是水,即W为H,Z为O,YZ2分子的总电子数为奇数,常温下为气体,则为NO2,由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加和为21推断,则Y为N,X为B。X(B)的单质常温下为固体,故A错误;根据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X(H3BO3)<Y(HNO3),故B错误;若100~200 ℃阶段热分解失去4个H2O,则质量保留百分数应为×100%≈73.6%,对比图中信息,则说明100~200 ℃不是失去4个H2O,故C错误;化合物(NH4B5O8·4H2O)在500 ℃热分解后若生成固体化合物X2Z3(B2O3),根据硼元素守恒,则得到关系式:2NH4B5O8·4H2O~5B2O3,则固体化合物B2O3的质量分数为×
100%≈64.1%,对比图中信息,说明假设正确,故D正确。
9.格哈德·多马克将一种磺胺类药应用于医学、因此荣获193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知该物质的结构为,其中W、X、Y、Z、M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Z和M为同主族元素。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基态M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4
B.基态Y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为
C.基态Z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是成对电子数的3倍
D.基态X原子核外s能级电子总数是p能级电子总数的2倍
答案 C
解析 根据给定物质的结构,结合W、X、Y、Z、M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Z和M为同主族元素,可知W、X、Y、Z、M分别为H、C、N、O、S。基态硫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4,故A正确;基态氮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为,故B正确;Z为氧元素,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基态Z原子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3倍,故C错误;X为碳元素,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因此基态碳原子核外s能级电子总数是p能级电子总数的2倍,故D正确。
10.A、B、C、D、E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常见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相关信息如表所示。
元素 相关信息
A 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nsnnpn
B 基态原子中的未成对电子数是同周期元素原子中最多的
C 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
D 简单离子是第三周期元素所形成的离子中半径最小的
E 基态原子的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数为4
请回答下列问题(用对应元素的元素符号作答)。
(1)写出D元素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基态E2+的价层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__。
(2)这5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A、B、C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3)B、C、D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4)写出C的核外共有18个电子的氢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
答案 (1)3s23p1 
(2)O N>O>C
(3)N3->O2->Al3+
(4)
解析 基态A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nsnnpn,则n=2,A是碳元素;基态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则C是氧元素;基态B原子中的未成对电子数是同周期元素原子中最多的,且原子序数介于碳元素和氧元素之间,则B是氮元素;D的简单离子是第三周期元素中离子半径最小的,则D是铝元素;基态E原子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数为4,且位于前四周期,则E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是3d64s2,E为铁元素。(1)Al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3,其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1,基态Fe2+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2)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故这5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O元素;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由于N原子的2p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稳定性强,使得N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于相邻的O元素,则A、B、C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C。(3)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B、C、D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3->O2->Al3+。(4)O元素形成的核外共有18个电子的氢化物是H2O2,属于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
11.有A、B、C、D、E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都小于20。其中C、E是金属元素;A和E属于同一族,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1。B和D也属于同一族,它们原子最外层的p能级电子数是s能级电子数的两倍,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A、B、C、D、E五种元素的电负性分别为2.1、3.5、1.5、2.5、0.8,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D是____________,
E是_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
(2)由电负性判断,以上五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
(3)当B与A、C、D分别形成化合物时,B显________价,其他元素显________价。
答案 (1)H O Al S K
(2)K O (3)负 正
解析 (1)由题意可知,A、E均为第ⅠA族元素且E为金属元素,则A为H,由于B、D为同一族且最外层的p能级电子数为s能级电子数的两倍,则B、D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ns2np4,为第ⅥA族元素,则B为O,D为S,E为K,C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1,为Al。(2)五种元素中,K的电负性最小,其金属性最强,O的电负性最大,其非金属性最强。(3)当O与H、S、Al形成化合物时,由于O的电负性大,所以O显负价,其他元素显正价。提升课时1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元素推断
学习目标 构建原子结构、周期表位置、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结合元素周期律(表),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
元素综合推断
1.建立解题模型
粗略地确定几种元素的位置关系→准确地推出每种元素→对选项进行逐一判断
2.确定元素的位置的思路
(1)题干中是否说明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该元素是短周期元素还是前20号元素;是否限定某些元素位于同周期还是同主族。
(2)可以依据其最外层电子数、核电荷数、位置关系、形成共价键的个数、形成单质或化合物的性质、用途或特殊反应现象等角度去判断。
(3)利用元素周期律、反应原理、结构、性质、用途对选项做出准确判断。
3.常见元素推断的方法
(1)利用元素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推断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殊性 元素
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 H、Be、Al
族序数等于周期数两倍的元素 C、S
族序数等于周期数三倍的元素 O
周期数等于族序数两倍的元素 Li
周期数等于族序数三倍的元素 Na
(2)利用元素或单质的特殊性质推断
元素的特殊性质 元素
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 H、C、Si
最高正化合价是最低负化合价绝对值三倍的短周期元素 S
第一电离能最大的主族元素 F
电负性最小的主族元素 Cs
同主族相邻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具有2倍关系 O和S
前36号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 Cr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 N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或形成的某种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 C
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化合的元素 N
1.周期表片段型题目
表格题的特点是一般题目中会给出周期表的一部分, 通过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对未知元素做出判断,所以此类题只要学生对前36号元素熟悉即可顺利解决。
[例1] (2022·广东卷)甲~戊均为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戊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丁>戊>乙
B.非金属性:戊>丁>丙
C.甲的氢化物遇氯化氢一定有白烟产生
D.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能与强碱反应
                
[对点练1] 如图为周期表的一小部分,A、B、C、D、E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元素最高化合价是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它的最高价氧化物中含氧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D B E
C
A.D、B、E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
B.电负性:C>E
C.D、B、E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逐渐增大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D2.文字叙述型题目
此类题目的特点是在题干中给出一些我们熟悉的元素或物质的性质, 然后结合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综合判断, 而解题的关键就是学生如何利用好题给信息进行准确判断, 此类题的难度可大可小, 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熟练掌握。
[例2] 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元素原子最高能级的不同轨道都有电子,并且自旋方向相同,Z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nsnnp2n;同周期简单离子中W元素的离子半径最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W位于元素周期表的s区
B.Y元素原子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球形
C.Y、Z、W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r(Z)D.X、Y、Z三种元素的电负性:X[对点练2] 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核外L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其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电负性:YB.第一电离能:Y>X
C.化合物WZ难溶于水
D.由Y与Z形成的化合物YZ3和YZ5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3.框图推断型题目
这类问题的特点: 由待确定的元素组成物质框图,通过化学反应构成流程,只要确定了物质,也就确定了组成物质的元素。
①以物质作为突破口: 题干中给出了物质的典型组成和结构、特殊性质(氧化还原性、酸碱性和稳定性等)、用途、颜色和状态。
②以反应作为突破口: 反应类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条件、是普通反应还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反应等。学生需要利用给出的信息结合元素或物质的性质, 包括反应条件等进行合理推断, 题目难度一般比较大。
[例3] 短周期主族元素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由它们中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甲、乙、丙、丁有如下转化关系,丁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
已知:R和Z位于同主族,X、Y位于同周期。甲、丙都是盐,其水溶液都显碱性;热的丙溶液常用于厨房清洗餐具表面污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标准状况下,由R和X组成的化合物一定呈气态
B.1 mol Z2Y2和足量的XY2反应转移2 mol电子
C.只含上述四种元素的化合物只有1种
D.工业上用电解法制备Z单质
[对点练3]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c、d、e、f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是淡黄色粉末,m为元素Y的单质,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简单离子半径:ZB.阴离子的还原性:Y>W
C.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
D.W2Y2中含有非极性键
4.微观结构型题目
此类题目主要是给出某物质的结构式, 再结合题目中的信息先推断出元素, 再逐一分析选项。这类试题的难点在于学生是否理解共用电子对的由来和元素呈现正负化合价的原因。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可帮助学生解答此类问题。如可以先从共价化合物着手, 一个原子要稳定, 必须达到8电子或2电子稳定构型, 而它形成的共价键个数=主族序数或8-主族序数, 以达到判断主族位置的目的。如果是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情况稍复杂:(1)复杂阳离子失电子元素: 主族序数=8-共价键个数+失去的电子数;(2)复杂阴离子得电子元素: 主族序数=8-共价键个数—得到的电子数。
[例4] 某多孔储氢材料前驱体结构如图,M、W、X、Y、Z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Z原子的电子填充了3个能级,其中有2个未成对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氢化物沸点:X>Y
B.原子半径:MC.第一电离能:WD.电负性:W[对点练4] 某锂盐的结构如图所示,其阴离子是由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形成的,X、Y与Z同周期,Y与W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Li+
A.元素的电负性:XB.第一电离能:WC.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WD.简单离子半径:W5.核反应型题目
此类题目主要是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核反应方程式, 通过原子结构的一些知识进行推理判断。
[例5] (2021·河北卷)用中子轰击X原子产生α粒子(即氦核He)的核反应为He。已知元素Y在化合物中呈+1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H3XO3可用于中和溅在皮肤上的NaOH溶液
B.Y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是Y2O2
C.X和氢元素形成离子化合物
D.6Y和7Y互为同素异形体
[对点练5] 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在核反应中用α粒子(即氦核He)轰击金属原子X,得到核素Y,开创了人造放射性核素的先河n,其中元素X、Y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原子半径:Y>X
B.YH3的电子式为H︰︰H
C.X的单质能溶于强碱溶液
D.基态Y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课后完成 第一章 提升课时1
高考真题体验(一)
章末测评验收卷(一)(共54张PPT)
第二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提升课时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元素推断
1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构建原子结构、周期表位置、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结合元素周期律(表),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
元素综合推断


CONTENTS
课后巩固训练
元素综合推断
题型突破
1.建立解题模型
2.确定元素的位置的思路
(1)题干中是否说明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该元素是短周期元素还是前20号元素;是否限定某些元素位于同周期还是同主族。
(2)可以依据其最外层电子数、核电荷数、位置关系、形成共价键的个数、形成单质或化合物的性质、用途或特殊反应现象等角度去判断。
(3)利用元素周期律、反应原理、结构、性质、用途对选项做出准确判断。
3.常见元素推断的方法
(1)利用元素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推断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殊性 元素
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 H、Be、Al
族序数等于周期数两倍的元素 C、S
族序数等于周期数三倍的元素 O
周期数等于族序数两倍的元素 Li
周期数等于族序数三倍的元素 Na
(2)利用元素或单质的特殊性质推断
元素的特殊性质 元素
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 H、C、Si
最高正化合价是最低负化合价绝对值三倍的短周期元素 S
第一电离能最大的主族元素 F
电负性最小的主族元素 Cs
同主族相邻两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具有2倍关系 O和S
前36号元素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 Cr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 N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或形成的某种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 C
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化合的元素 N
1.周期表片断型题目
表格题的特点是一般题目中会给出周期表的一部分, 通过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对未知元素做出判断,所以此类题只要学生对前36号元素熟悉即可顺利解决。
C
[例1] (2022·广东卷)甲~戊均为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戊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丁>戊>乙
B.非金属性:戊>丁>丙
C.甲的氢化物遇氯化氢一定有白烟产生
D.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能与强碱反应
解析 甲~戊是短周期元素,戊中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强酸,则可能是硫酸或高氯酸,若是高氯酸,则戊为Cl、甲为N、乙为F、丙为P、丁为S,若是硫酸,则戊为S、甲为C、乙为O、丙为Si、丁为P。A.根据层多径大,同电子层结构核多径小原则,则原子半径:丁>戊>乙,故A正确;B.根据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非金属性:戊>丁>丙,故B正确;C.甲的氢化物可能为氨气,可能为甲烷、乙烷等,若是氨气,则遇氯化氢一定有白烟产生;若是甲烷、乙烷等,则遇氯化氢不反应,没有白烟生成,故C错误;D.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是硅酸、也可能是磷酸,都能与强碱反应,故D正确。
[对点练1] 如图为周期表的一小部分,A、B、C、D、E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元素最高化合价是最低化合价绝对值的3倍,它的最高价氧化物中含氧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B、E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
B.电负性:C>E
C.D、B、E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逐渐增大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D<B<E
D
A
D B E
C
解析 由题图可知,A为O,B为S,C为Se,D为P,E为Cl。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离能越大,但P的3p能级电子为半充满稳定结构,其第一电离能大于S元素,故A错误;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变小,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变大,则电负性:E>C,故B错误;D、B、E三种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C错误;非金属性:D(P)<B(S)<E(Cl),故氢化物稳定性:D<B<E,故D正确。
2.文字叙述型题目
此类题目的特点是在题干中给出一些我们熟悉的元素或物质的性质, 然后结合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综合判断, 而解题的关键就是学生如何利用好题给信息进行准确判断, 此类题的难度可大可小, 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熟练掌握。
[例2] 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是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元素原子最高能级的不同轨道都有电子,并且自旋方向相同,Z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nsnnp2n;同周期简单离子中W元素的离子半径最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W位于元素周期表的s区
B.Y元素原子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球形
C.Y、Z、W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r(Z)D.X、Y、Z三种元素的电负性:XC
解析 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氢元素,X为H;Z元素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nsnnp2n,n=2,故Z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即为O元素;Y原子序数介于H与O之间,且最高能级属于半充满结构,Y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N),同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小的为原子序数最大的金属元素,W为Al。W为Al,价层电子排布为3s23p1,属于p区元素,A错误;Y元素原子最高能级为p能级,电子云轮廓图为哑铃形,B错误;原子半径r(O)[对点练2] W、X、Y、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核外L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其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负性:Y<Z
B.第一电离能:Y>X
C.化合物WZ难溶于水
D.由Y与Z形成的化合物YZ3和YZ5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A
解析 W、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核外L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则W是H元素,X是N元素,Y、Z为第三周期元素;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W最外层电子数是1,X最外层电子数是5,Y、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是12,且二者都是主族元素,Y原子序数小于Z,则Y是P元素、Z是Cl元素。
3.框图推断型题目
这类问题的特点: 由待确定的元素组成物质框图,通过化学反应构成流程,只要确定了物质,也就确定了组成物质的元素。
①以物质作为突破口: 题干中给出了物质的典型组成和结构、特殊性质(氧化还原性、酸碱性和稳定性等)、用途、颜色和状态。
②以反应作为突破口: 反应类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条件、是普通反应还是化工生产中的重要反应等。学生需要利用给出的信息结合元素或物质的性质, 包括反应条件等进行合理推断, 题目难度一般比较大。
[例3] 短周期主族元素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由它们中两种或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甲、乙、丙、丁有如下转化关系,丁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
已知:R和Z位于同主族,X、Y位于同周期。甲、丙都是盐,其水溶液都显碱性;热的丙溶液常用于厨房清洗餐具表面污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由R和X组成的化合物一定呈气态
B.1 mol Z2Y2和足量的XY2反应转移2 mol电子
C.只含上述四种元素的化合物只有1种
D.工业上用电解法制备Z单质
D
解析 依题意,丁为正四面体结构,为甲烷。丙为纯碱,所以R为氢元素,X为碳元素,Y为氧元素,Z为钠元素。C、H化合物为烃类,标准状况下,烃类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存在形式,A项错误;2Na2O2+2CO2===2Na2CO3+O2,1 mol Na2O2完全反应时转移1 mol电子,B项错误;碳、氢、氧、钠可以组成许多种化合物,如羧酸钠、碳酸氢钠等,C项错误;工业上利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钠来制备钠单质,D项正确。
[对点练3]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c、d、e、f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是淡黄色粉末,m为元素Y的单质,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ZB.阴离子的还原性:Y>W
C.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Y>X
D.W2Y2中含有非极性键
B
解析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c、d、e、f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是淡黄色粉末,则d为Na2O2,结合图中转化关系可知,元素Y的单质气体m为O2,则Y为O,结合物质转化关系及原子序数可知,W为H,X为C,Z为Na。O2-、Na+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则简单离子半径:Na+<O2-,故A正确;由NaH+H2O===NaOH+H2↑,可知H-易失去电子,阴离子的还原性:O2-<H-,故B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O>CH4,故C正确;H2O2中含有O—O非极性键,故D正确。
4.微观结构型题目
此类题目主要是给出某物质的结构式, 再结合题目中的信息先推断出元素, 再逐一分析选项。这类试题的难点在于学生是否理解共用电子对的由来和元素呈现正负化合价的原因。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可帮助学生解答此类问题。如可以先从共价化合物着手, 一个原子要稳定, 必须达到8电子或2电子稳定构型, 而它形成的共价键个数=主族序数或8-主族序数, 以达到判断主族位置的目的。如果是含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情况稍复杂:(1)复杂阳离子失电子元素: 主族序数=8-共价键个数+失去的电子数;(2)复杂阴离子得电子元素: 主族序数=8-共价键个数—得到的电子数。
[例4] 某多孔储氢材料前驱体结构如图,M、W、X、Y、Z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Z原子的电子填充了3个能级,其中有2个未成对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化物沸点:X>Y
B.原子半径:MC.第一电离能:WD.电负性:WD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基态Z原子的电子填充了3个能级,其中有2个未成对电子,故Z为C或者O,根据多孔储氢材料前驱体结构图可知Y周围形成了4个单键,再结合信息M、W、X、Y、Z五种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故Y为N,Z为O,M只形成一个单键,M为H,X为C,则W为B,据此分析解题。
[对点练4] 某锂盐的结构如图所示,其阴离子是由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形成的,X、Y与Z同周期,Y与W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的电负性:XB.第一电离能:WC.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WD.简单离子半径:WB
解析 该阴离子是由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形成的,由题图可知,Y形成两个共价键,W形成六个共价键,Y与W同主族,因此它们位于第ⅥA族,则W为S,Y为O;X、Y、Z位于同一周期,Z形成一个共价键,则Z为F;X形成两个共价键且形成的阴离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则X为N。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至右电负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弱,原子半径:NS,因此电负性:N>S,故电负性:W5.核反应型题目
此类题目主要是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核反应方程式, 通过原子结构的一些知识进行推理判断。
A
C
课后巩固训练
选择题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元素X的各级电离能数据如下:
则元素X的常见化合价是(  )
A.+1 B.+2 C.+3 D.+6
C
I1 I2 I3 I4 I5 I6
I/(kJ·mol-1) 578 1 817 2 745 11 578 14 831 18 378
解析 由电离能可知,I4突然大幅度增大,说明X最外层有3个电子,可失去3个电子,最高化合价为+3价,故选C。
2.短周期元素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X与Y、Z位于相邻周期,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也是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基态Y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
B.X的简单氢化物溶于水显酸性
C.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Ⅵ族
D.X和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弱酸
A
解析 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内层电子数的3倍,则X原子内层电子数只能为2,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根据题意,Z应在第三周期,即Z为S元素;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且Y、Z同周期,Y为Mg元素;X、Y、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3,则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且X在第二周期,则X为N元素。基态M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A正确;N的简单氢化物(NH3)溶于水后溶液显碱性,B错误;S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ⅥA族,C错误;N和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是HNO3、H2SO4,二者均为强酸,D错误。
3.如图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关于R、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W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可能小于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B.Y、Z元素的简单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均与R元素原子相同
C.X、W、Y、Z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X
D.若X元素位于第ⅥA族,则原子核外p能级上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Y元素
B
X
W Y R
Z
解析 由图可知,X位于第二周期,W、Y、R位于第三周期,Z位于第四周期,且X、Z同主族。若X为F元素,则W、Y分别为P、S元素,第一电离能:P>S(W>Y),若X为O元素,则W、Y分别为Si,P元素,第一电离能:P>Si(Y>W),A项正确;若X为F 元素,则Y为S元素,R为Ar元素,Z为Br元素,S2-与Ar核外均有18个电子,而Br-比Ar核外多一个电子层,B项错误;同周期主族元素,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同主族元素,电负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故X、W、Y、Z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X,C项正确;若X元素位于第ⅥA族,则X为O元素,O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4,推知W为Si元素,Si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2,Y为P元素,P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3, R为Cl元素,Cl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5,Z为Se元素,Se 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s24p4,由价层电子排布式可知,原子核外p能级上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P(Y)元素,D项正确。
4.X、Y、Z、W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常见元素。其相关信息如下表:
元素 相关信息
X X的基态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的2倍
Y Y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n+2
Z Z存在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的核素
W W有多种化合价,在溶液中生成的白色氢氧化物在空气中会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W是Fe元素 B.X的电负性比Y的大
C.Z2Y2中阴离子和阳离子个数比为1∶2 D.XY2是一种直线形分子
解析 X的基态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的2倍,X是C;Y的基态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nnpn+2,n=2即2s22p4,Y为O;Z存在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的核素,质子数为11,Z为Na;W有多种化合价,在溶液中生成的白色氢氧化物在空气中会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W为Fe。
B
5.某种化合物(如图)由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组成,其中W、Y、Z分别位于三个不同周期,Y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W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二倍; W、X、Y三种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WB.简单离子的氧化性:WC.X与Y、Y与Z均可形成具有漂白性的化合物
D.W元素只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C
解析 Y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W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二倍,W、Y、Z分别位于三个不同周期,则Z为H元素;Y能够形成2个共价单键,则Y最外层含有6个电子,结合W、X、Y三种简单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可知,Y为O元素,W为Al元素;根据图示化合物的结构可知,X为Na元素。一般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ZX,故B错误;Na与O形成的过氧化钠、O与H形成的过氧化氢都是强氧化剂,具有漂白性,故C正确;Al可以形成共价化合物AlCl3,故D错误。
6.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第一电离能:X>Y
B.Z的电负性小于W
C.Y元素原子核外共有5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D.X的单质可分别与Z、W的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
解析 依据题图可知元素X、Y、W分别为Mg、Al、O,Z的原子半径比W稍大,则Z是N。镁的第一电离能大于铝,A正确;O的非金属性强于N,N的电负性小于O,B正确;铝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每个电子的运动状态都不同,则有13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C错误;镁能分别与氮气、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
7.(2023·武汉二中月考)常温下,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浓度均为0.01 mol·L-1)的pH和原子半径、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第一电离能:W>Z>Y>X
B.简单离子的半径:Y>Z>W>X
C.W的简单氢化物溶于水显碱性
D.Z的单质具有强氧化性和漂白性
D
解析 W、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浓度均为0.01 mol·L-1)的pH均为2,则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一元强酸,则应为HNO3和HClO4,Z的原子序数和原子半径均大于W,则W为N元素,Z为Cl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浓度均为0.01 mol·L-1)的pH为12,为一元强碱,且原子半径大于Cl,则X为Na元素;Y位于Na和Cl之间,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液(浓度均为0.01 mol·L-1)的pH<2,应为二元强酸,则Y为S元素。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半径越小,越不容易失去电子,第一电离能越大,则第一电离能W>Z>Y>X,故A正确;电子层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所以简单离子的半径S2->Cl->N3->Na+,即Y>Z>W>X,故B正确;W的简单氢化物是NH3,NH3的水溶液呈碱性,故C正确;Z为Cl,Cl2本身并不具有漂白性,故D错误。
8.(2022·全国乙卷)化合物(YW4X5Z8·4W2Z)可用于电讯器材、高级玻璃的制造。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加和为21。YZ2分子的总电子数为奇数,常温下为气体。该化合物的热重曲线如图所示,在200 ℃以下热分解时无刺激性气体逸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W、X、Y、Z的单质常温下均为气体
B.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YC.100~200 ℃阶段热分解失去4个W2Z
D.500 ℃热分解后生成固体化合物X2Z3
D
C
10.A、B、C、D、E是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中的常见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相关信息如表所示。
元素 相关信息
A 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nsnnpn
B 基态原子中的未成对电子数是同周期元素原子中最多的
C 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
D 简单离子是第三周期元素所形成的离子中半径最小的
E 基态原子的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数为4
请回答下列问题(用对应元素的元素符号作答)。
(1)写出D元素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基态E2+的价层电子排布图:____________。
(2)这5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A、B、C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3)B、C、D的简单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4)写出C的核外共有18个电子的氢化物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
3s23p1
O
N>O>C
N3->O2->Al3+
11.有A、B、C、D、E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都小于20。其中C、E是金属元素;A和E属于同一族,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1。B和D也属于同一族,它们原子最外层的p能级电子数是s能级电子数的两倍,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A、B、C、D、E五种元素的电负性分别为2.1、3.5、1.5、2.5、0.8,请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_,E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
(2)由电负性判断,以上五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非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
(3)当B与A、C、D分别形成化合物时,B显_______价,其他元素显_______价。
H
O
Al
S
K
K
O


解析 (1)由题意可知,A、E均为第ⅠA族元素且E为金属元素,则A为H,由于B、D为同一族且最外层的p能级电子数为s能级电子数的两倍,则B、D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ns2np4,为第ⅥA族元素,则B为O,D为S,E为K,C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1,为Al。(2)五种元素中,K的电负性最小,其金属性最强,O的电负性最大,其非金属性最强。(3)当O与H、S、Al形成化合物时,由于O的电负性大,所以O显负价,其他元素显正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