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68张PPT)逻辑思维2025新高考(部编教材)一轮复习 准确把握概念《逻辑与思维》 专题四核心内容目录1考纲考情分析2思维体系构建3核心考点突破4易混易错辨析5真题好题演练12345返回考纲考情分析透彻分析考情考纲心中有数考试不慌!01核心考点 考题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2022 ●北京卷T7;科学思维的特点和意义 2022●北京卷T17逻辑思维基本规律 2023●浙江6月卷T28;2023●广东卷T16;2023●湖北卷T13;逻辑思维规则——判断 2022●海南卷T20;2023●山东卷T12;2023●新课标卷T23;2023●浙江6月卷T27;2023●辽宁卷T15;2023●湖南卷T15;2023●湖北卷T19;逻辑思维规则——归纳 2022●海南卷T22;2023●辽宁卷T19;2023●江苏卷T12;2023●湖南卷T20;逻辑思维规则——推理 2022●山东卷T18;2022●北京卷T8;2022●辽宁卷T16;2022●海南卷T21;辩证思维方法 2022●山东卷T8;2022●辽宁卷T20;创新思维能力 2022●山东卷T13;2023●新课标T40;2023●山东T17;2023●辽宁卷T15;2023●北京卷T6;2023●浙江1月卷T34;2023●广东卷T20;2023●iaao卷T13;2023●湖北卷T14;考情考向新课程标准要求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了解概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明确概念的方法,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与外延的统一。01科学精神理解概念的含义与特征,正确运用概念,搜集经典概念,分析其内涵和外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发扬科学精神,提高辩证思维能力。知道定义的含义、结构和方法、规则,正确认识划分的含义,02公共参与遵循规则,正确进行下定义、进行划分。明确划分规则。遵循规则,正确运用概念,发扬科学精神,提高辩证思维能力。返回思维体系构建先把整本书装在脑中!02逻辑与思维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四单元:提高创新能力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科学思维的运用总论逻辑思维方法科学思维的两种必要方法辩证思维方法全书的逻辑起点以问题为导向全书逻辑框架的大思路形成“一总+二分+运用”的逻辑结构一总二分运用全书逻辑框架的大思路研究思维的规律和方法的学问逻辑思维规则辩证思维方法思维意识理性认识广义狭义逻辑学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广义狭义方法运用狭义逻辑学本册主线《逻辑与思维》本册主线树立科学思维、遵循逻辑思维规则、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提高创新能力科学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第二单元知识体系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准确把握概念(第四课)正确运用判断(第五课)掌握演绎推理方法(第六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第七课)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核心内容:什么样的思维是合乎逻辑的思维?第二单元知识体系遵循逻辑思维规则归纳推理及其方法类比推理及其方法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第四课知识体系种差加属概念定义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明确内涵的方法明确概念的方法明确外延的方法划分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不相容关系抽象性概括性特征含义概念内容相容关系内涵全同关系属种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外延03返回核心考点突破考点精析,难点突破!考点准确把握概念考点概念的概述0102明确概念的方法考点一知识体系不相容关系抽象性概括性特征含义概念内容相容关系内涵全同关系属种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外延一、概念的含义考点一:概念的概述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1、概念与属性(1)属性:①事物总有许许多多的性质和关系。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②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2)概念: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例如:“葡萄是甜的的”。其中“甜的”是“葡萄“的性质。“5大于4”,这里“大于”表示的是“5”与“4”的关系。一、概念的含义考点一:概念的概述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1、概念与属性【相关链接】:依据“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这一本质属性,我们可以把人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人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人们认识了这些本质属性,才能产生“人”的概念。反映某一客观事物的概念不等于客观事物本身,它们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人”这个概念,一方面舍去了人的男、女、老、少等个性特征,抽象出“人”所共有并且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又不专指某个具体对象,比如张三或李四,而是指所有的“人”。概念是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一、概念的含义考点一:概念的概述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2、概念的表达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①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例如:“母亲”和“妈妈”是不同的语词,但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②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例如:“先生”这个词既可以指“老师”,也可以指“尊者”等; 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示例评析】:白头翁会飞,王爷爷是白头翁所以,王爷爷会飞。“白头翁”有时表示一种鸟,有时表示白头发的老汉。这个语词有多种含义,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概念。混乱地使用不同的概念,是不合乎逻辑的。一、概念的含义考点一:概念的概述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3、概念与语词(1) 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例如,对于苹果,我们可以用手摸到它的外形,用眼看到它的色泽,用舌品尝它的滋味。可是,对于头脑中的概念却看不见也摸不着,概念作为一种思想,必须用一种物质载体把它表达出来,才能成为现实的东西,而被人们理解和掌握。因此,语词是概念的体现者,没有语词,概念就不能存在。(2) 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一、概念的含义考点一:概念的概述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3、概念与语词(3) 任何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每一个语词都表达概念。一般,汉语中的实词都表达概念,而虚词(除连词外)不表达概念。连词“如果……那么……”“或”“而且”“只有……才……”等,虽属虚词,但把它们组合到判断中,却能表达概念。孤立的助词和叹词则通常不表达概念。概念语词事物的本质属性思维形式(对事物作出的反映)思维的内容(反映的对象)物质载体(标识这一反映的符号)体现为表达突破提升:比较概念与属性、概念与语词项目 概念与属性 概念与语词关系 ①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②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③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①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②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③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结论 把握概念,就是把握其本质属性 对概念和语词进行区分,避免概念的混淆考点一:概念的概述二、概念的基本特征考点一:概念的概述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1、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与外延(1)内涵:①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反映什么,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②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2)外延:①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是在指“谁”,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外延是什么。②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3)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二、概念的基本特征考点一:概念的概述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2、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1)相容关系:依据所指范围相同部分的多少,概念外延的相容关系分为:全同关系、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交叉关系。①全同关系: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②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③交叉关系:指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全同关系属种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ABABABAB包含关系包含于关系如:“大学生”和“学生”如:“中国人”和“台湾人”二、概念的基本特征考点一:概念的概述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2、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2)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可以进一步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①矛盾关系: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②反对关系: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全异关系AB表示为:A+B=C矛盾关系反对关系ABCABC表示为:A+B < C如:“团员”和“党员”如:“团员”和“非团员”突破提升: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项目 相容关系 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 含义 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部分 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 类别 全同关系 属种关系 种属关系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阐释 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 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被另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 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考点一:概念的概述突破提升:比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项目 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外延含义 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作用 一个概念究竟反映什么。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一个概念究竟在指“谁”。反映事物“量”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关系 内涵与外延是概念的两个方面。概念的内涵越深,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多,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越少,外延越窄;概念的内涵越浅,它所包含的属性越少,属于这个概念的个体就越多,外延就越广。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是一种相反的关系考点一:概念的概述考点二知识体系种差加属概念定义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明确内涵的方法明确概念的方法明确外延的方法划分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一、概念的含义考点二:明确概念的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1、定义:2、定义的结构与方法(1)含义: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2)构成结构:被定义项 定义联项 定义项(3)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种差+属概念①这里属概念是指被定义项的属概念;②种差: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即“被定义项”与其他同属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③“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定义项,用定义联项将被定义项和定义项联结起来,就构成定义。一、概念的含义考点二:明确概念的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3、下一个正确定义的要求:① 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 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一、概念的含义考点二:明确概念的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3、下一个正确定义的要求:③ 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定形式只是说明被定义项不是什么,而没有揭示它究竟是什么。违反这一逻辑规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一、概念的含义考点二:明确概念的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3、下一个正确定义的要求:③ 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定形式只是说明被定义项不是什么,而没有揭示它究竟是什么。违反这一逻辑规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如:◆哲学不是文学。 ◆高中生不是社会青年。“否定定义”④ 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如:◆儿童是祖国未来的花朵。 ◆护士是人间的白衣天使。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比喻定义”二、明确外延的方法考点二:明确概念的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1、划分2、作出正确的划分的要求(1)含义: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2)方法: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3)构成: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1)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2)要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①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如:选票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拟声词和介词划分不全多出子项二、明确外延的方法考点二:明确概念的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2、作出正确的划分的要求②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例如: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共同犯罪。邮件有电子邮件、平寄邮件、国际邮件几大类。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③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例如:农田里种有棉花、黄麻和粮食作物。词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社会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1.日本政府曾提出将核污水排到地底填埋,但会污染地下水,最后选择直接排入大海。2023年8月24日,在反对声中正式启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海,实际排放的核污水中含有超过60种放射性核素。但日本官方辩称经过处理的核污水已变成了“核废水”,且其中的放射性物质氚的含量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排放是安全的。日本官方的言行所犯的逻辑错误在于( )①故意混淆核污水和核废水的概念,不符合思维的明确性要求②氚含量达标就认为核污水排放是安全的,犯了“轻率概括”错误③没有正确划分“放射性物质”的外延,属于“划分标准不一”④既声称“核废水”是安全的,却不进行地底填埋而选择排海,违背了矛盾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典例【答案】D【详解】②:只根据一两件事实材料就简单地得出一般性结论,还认为结论一定可靠,这样地不完全归纳推理犯有“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海,实际排放的核污水中含有超过60种放射性核素,且其中的放射性物质氚的含量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标准,排放是安全的,日本官方的言行犯了“轻率概括”错误,②入选。④: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日本政府既声称“核废水”是安全的,曾提出将核污水排到地底填埋,但会污染地下水,最后选择直接排入大海。这种既肯定核废水是安全的,“没有污染”,又肯定核废水“无污染”的逻辑,违背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违背了矛盾律,④入选。①:故意混淆核污水和核废水的概念,违反了同一律,不符合思维的确定性的要求,①错误,不选。③: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否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实际排放的核污水中含有超过60种放射性核素正确划分“放射性物质”的外延,不属于“划分标准不一”,③错误,不选。故本题选D。典例2.数字经济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形态。在技术层面,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应用层面,“新零售”“新制造”等都是其典型代表。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接或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作为这个概念的被定义项,是概念的种差B.数字经济分为大数据、云计算、新零售等,犯了 “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C.数字经济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之间为种属关系D.数字经济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那么大数据和云计算为矛盾关系典例【答案】B【详解】A:“直接或间接利用数据来引导资源发挥作用,推动生产力发展”是概念的定义项,是概念的种差,这个概念的被定义项是“数字经济”,A表述错误。B: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是按照技术层面划分;新零售、新制造是按照应用层面划分,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B正确。C:数字经济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通信之间为属种关系,而不是种属关系,C表述错误。D:反对关系是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反对关系,而不是矛盾关系,D表述错误。故本题选B。典例3.甲问:“什么是直角?”乙答:“直角是角度为90度的角。”甲又问:“什么是1度?”乙答:“1度就是直角的1/90。”乙这样回答( )A.虽然比较形象,但是犯了比喻定义的错误B.没有遵循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的要求C.是循环定义,定义项间接包含了被定义项D.没有用否定形式,不能从反面揭示认识对象的性质典例【答案】C【详解】A: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比喻定义是通过比喻来对被定义项进行描述,材料不体现,A不符合题意。B: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材料不涉及,B不符合题意。C:循环定义是通过定义项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而形成的循环,因此,要求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C符合题意。D: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典例4.“人者,何也 ”就是问“什么样的灵长类动物才是人。”历史上,许多学者创立了各种各样的关于人的定义。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人是“没有羽毛的两足动物”,于是他的一位同事就和他开了个玩笑,从市场上买了一只去毛的鹅拿到学院里说:“这就是柏拉图的人。”柏拉图关于“人”的定义( )A.正确,是对人本质属性的反映B.错误,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C.正确,遵循了必要的逻辑规则D.错误,违背定义不应使用比喻的逻辑规则典例【答案】B【详解】B:柏拉图关于“人”的定义是错误的,定义项的外延大于被定义项的外延,B符合题意。A:柏拉图关于“人”的定义是错误的,没有抓住人的本质属性,A不符合题意。C:柏拉图关于“人”的定义是错误的,没有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C不符合题意。D:柏拉图关于“人”的定义是错误的,违背了定义不应使用否定形式的逻辑规则,不涉及“使用比喻”的逻辑规则,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典例5.加速器是用人工方法获得高速带电粒子束的大型实验装置。加速器由粒子源、真空加速室、束流导引聚焦系统、束流输送与分析系统等部分组成。由此可知( )①实验装置与加速器是种属关系②加速器的概念是抽象思维的结果③粒子源与加速器是全异关系④用划分法可以明确加速器的内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典例【答案】C【详解】①:实验装置与加速器是属种关系,①说法错误。②:材料对加速器下定义,且指出了加速器的组成,由此可知,这是采用定义法明确了加速器的内涵,是抽象思维的结果,②说法正确。③:粒子源是加速器的组成部分,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在外延上是毫不相容的全异关系,粒子源与加速器是全异关系,③说法正确。④:明确内涵的方法是下定义,明确外延的方法是划分,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典例6.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下列划分中,犯“越级划分”逻辑错误的是( )A.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共同犯罪B.出席座谈会的有著名的社会科学家、数学家和核物理学家C.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D.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拟声词和介词典例【答案】B【详解】B:划分应按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出席座谈会的有著名的社会科学家、数学家和核物理学家”中,“数学家”和“核物理学家”属于“自然科学家”的范畴,“社会科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属于同一级关系,B符合题意。A: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共同犯罪”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错误,A不符合题意。C: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该选项犯了“划分不全”的错误,C不符合题意。D: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实词不包括拟声词和介词,该选项犯了“多出子项”的错误,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典例7.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洋葱、小麦、瓜叶菊、紫罗兰、竹子、荷花等植物,是一种茎内木质部不发达、含木质化细胞少、支持力弱的植物品种,分为一年生、两年生和多年生,人们称之为草本植物。“草本植物”这个概念的形成( )①再现了思维中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②表明思维通过语词巩固事物的共同属性③反映思维能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和规律④说明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就能正确认识对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典例【答案】A【详解】①: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特点,概括出“草本植物”这个概念,表明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①正确。②:“草本植物”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草所具有的共同属性,表明思维通过语词巩固事物的共同属性,②正确。③:“草本植物”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草所具有的共同属性,而非规律,③排除。④:下一个正确的定义,还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④错误。故本题选A。典例8.相声是一种以笑话、滑稽的问答、说唱等引起观众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以讽刺丑恶、反映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说唱曲艺。相声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原是模拟别人的言行,后来逐渐发展为单口、对口、群口三种表演形式。对于“相声”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声的外延和内涵共同规定了这一曲艺的本质属性B.说唱曲艺是属概念,与种差一起构成了定义项C.相声与“像生”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出同一概念D.对口相声与单口相声在概念外延上是矛盾关系典例【答案】B【详解】A: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相声的内涵规定了这一曲艺的本质属性,A错误。B:属概念“说唱曲艺”是指被定义项“相声”的属概念。“以笑话、滑稽的问答、说唱等引起观众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以讽刺丑恶、反映生活为主要内容”是种差,即属概念“说唱曲艺”下的种概念之间的差别,“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定义项,B符合题意。C:相声与“像生”是不同的两个概念,C错误。D: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属概念的外延,则二者是矛盾关系。如果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则是反对关系。相声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表演形式,对口相声与单口相声在概念外延上是反对关系,D错误。故本题选B。典例9.我国的诉讼法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从逻辑上看,三大诉讼法的关系是( )A.种属关系 B.全异关系 C.交叉关系 D.矛盾关系典例【答案】B【详解】A: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三大诉讼法不是种属关系,A不符合题意。B:全异关系又称不相容关系,是指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三者的外延看是全异关系,B符合题意。C:交叉关系是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三大诉讼法的的外延没有相同,C不符合题意。D:矛盾关系是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三大诉讼法不是矛盾关系,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择B。典例10.定义是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下一个正确的定义,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人是会直立行走的动物——定义正确,运用了种差加属概念的方法②商品是用人民币交换的劳动产品——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③形式主义者就是形式主义地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人——犯了“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④艺术是人类心灵中贮藏的蜜——犯了“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典例【答案】C【详解】①:人与一般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有意识、会思维,人能直立行走,有的动物也能直立行走,“人是会直立行走的动物”,这一定义是错误的,不符合种差加属概念的定义方法。人是会直立行走的动物,没有揭示人的本质特征,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①错误。②: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是用人民币交换的劳动产品”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②正确。③:“形式主义者”与“形式主义地观察和处理问题的人”属于“同语反复”,违反了“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包含被定义项”的逻辑规则,③错误。④:“艺术是人类心灵中贮藏的蜜”这一定义犯了“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没有准确揭示“艺术”的本质属性,④正确。故本题选C。典例11.根据所指范围相同部分的多少,概念外延的相容关系可分为全同关系、属种关系、种属关系、交叉关系。下面对应正确的是( )①种属关系:知识产权——专利权②交叉关系:中国公民——足球球迷③属种关系:历史学——自然科学基础④全同关系: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典例【答案】B【详解】①: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应该是属种关系,①说法错误。②④:中国公民中有一部分是足球球迷,足球球迷不全是中国公民,所以中国公民和足球球迷是交叉关系,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就是人民代表大会,所以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代表大会是全同关系,②④说法正确。③:历史学和自然科学基础,属于全异关系,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典例12.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是对事物之间客观关系的反映。明确概念的外延,我们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运用划分的方法,将一个概念的母项划分为若干子项,来达到准确把握概念外延的目的。下列选项符合划分规则的是( )①选票分为赞成票、反对票和弃权票②法定继承的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③农田里种有棉花、黄麻和粮食作物④抽象思维形式分为概念、判断和推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典例【答案】B【详解】①:选票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还有弃权票,①符合题意。②:法定继承的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故该选项划分多出子项,②错误。③:棉花、黄麻属于经济作物,故农田里种有棉花、黄麻和粮食作物犯了“越级划分”的逻辑错误,③不符合题意。④:抽象思维形式分为概念、判断和推理,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典例13.科学思维要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①对函数f(x)=lnx求导可得f’(x)=x-1——这运用了数理逻辑,体现抽象思维②七月天气真是热,古人说“七月流火”果然没错——这违反了同一律,偷换概念③我不认为所有的人都自私,我也不认为所有的人都不自私——这违反了排中律,骑墙居中④太阳就是白昼发光的星球——这运用了“种差加属概念”的方法来正确地下定义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典例【答案】A【详解】①:对函数求导,这运用了数理逻辑,体现抽象思维,①符合题意。②: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转凉,与“七月天气真是热”意思相反,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②符合题意。③:同时否定两个互相反对但不构成矛盾关系的命题,不违反排中律的要求,③排除。④:白昼指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时间,“白昼发光的星球”这个定义项间接暗含“太阳”这个被定义项,犯了“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④排除。故本题选A。。典例14.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在反对声中正式启动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核废水是指核电站在正常运行中产生的废水,不会直接接触核反应堆芯内的核燃料及核反应物,经处理后就可以通过管道安全排出。核污水则是指直接接触核燃料中的放射性物质,受到沾染而具有高度放射性,其含有氟、碳14、钴60、锶90、碘129、铯137等几十种辐射性极高的放射性物质。日本官方坚称,经过对“去辐射处理”后的核污水进行了取样检测,显示其中氟的浓度已经“达标”,经过ALPS处理的核污染水已变成了“核废水”,是安全的。结合材料,运用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知识,揭穿日本“核污水经‘去辐射处理’后变核废水”的谎言。典例【答案】①概念的内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是对事物“质”的规定性。核污水是含高放射性物质的水,核废水是不直接接触高放射性物质的水,二者本质不同,内涵不同,日本把“核污水”偷换为“核废水”,完全是枉顾世界安全的荒谬行为。②概念的外延是具有概念所反映本质属性的事物范围,说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有哪些”,运用划分方法明确外延时,要遵循逻辑规则。日方刻意将“放射性物质”的外延划分不全,营造核污水中的高放射物质只有氚,氚的浓度达标,所以放射性物质达标、核污染水安全的假象,以此蒙蔽国际社会。典例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①商品是劳动产品。②哲学不是文学。③儿童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材料二 ①人从年龄来说有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②哲学的基本派别有唯物论、唯心论、二元论和多元论。③机关工作人员有干部、职员、工人和知识分子。(1)假设材料一的语句都是定义,运用《逻辑与思维》中“明确概念的方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中各个定义所存在的逻辑错误。(2)材料二中的语句作为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若不正确,犯了什么错误?典例【答案】(1)①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商品的外延小于劳动产品的外延,“商品是劳动产品”的表述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②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哲学不是文学”的表述没有揭示出哲学是什么,犯了“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③定义不能用比喻。“儿童是祖国未来的花朵”这个语句虽对儿童作了形象生动的说明,但没有揭示出儿童的本质属性,犯了“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2)三个都不正确。第一个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第二个犯了“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第三个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典例04返回易混易错辨析提高眼力,明辨是非!1.动物与植物这两个概念之间关系是矛盾关系。( )2.正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是一成不变的。( )3.划分就是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部分的逻辑方法。划分的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小于母项的外延。( )[点拨]认识对象是变化发展的,反映认识对象的概念也会发生变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可能固定不变。同时,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也会越来越深刻和精确。故本题判断为错误。[点拨]动物与植物这两个概念之间关系是反对关系,该观点错误。[点拨]划分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它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外延分为几个小类。小类是大类的种,大类是小类的属。划分就是把一个属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划分由母项和子项两部分构成。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故本题判断为错误。易混易错辨析4.要明确概念的内涵,消除概念在内涵方面的歧义,就需要运用划分的方法。划分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5.种差指同一种概念与其属概念之间的差别,即“定义项”与其同属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 )6.“工人”和“工厂”两个概念的外延关系是种属关系。( )[点拨] 要明确概念的内涵,消除概念在内涵方面的歧义,就需要运用定义的方法。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故本题判断为错误。[点拨]种差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即“被定义项”与其同属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故本题判断为错误易混易错辨析[点拨] “工人”和“工厂”这两个概念的关系应是全异关系。这一错误的实质在于将概念之间的关系混同于事物之间的关系,认为工人是在工厂里面工作的,所以认为“工人”这个概念的外延包含在“工厂”这个概念的外延里面。故本题判断为错误。7.任何概念都有外延。( )8.概念就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具有客观性、具体性。( )9.每一事物只有一种属性,概念是反映事物属性的思维形式。( )10.语词和概念完全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点拨]事物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人们认识了某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并把它们反映到头脑中来,才能产生某一类事物的概念。概念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反映某一类客观事物的概念不等于客观事物本身,它们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概念,一方面只抓住某一类所共有并且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又不专指某个具体对象。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故本题判断为错误。[点拨] 真实概念,由于客观世界中存在着相应的事物,是有外延的;虚假概念,由于客观世界中不存在相应的事物,是没有外延的。故本题说法错误。易混易错辨析[点拨] 事物总有许多的性质和关系。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故本题说法错误。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故本题说法错误。05返回真题好题演练磨拳擦掌,准备实战!见word文档——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