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05张PPT)逻辑思维2025新高考(部编教材)一轮复习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逻辑与思维》 专题六核心内容目录1考纲考情分析2思维体系构建3核心考点突破4易混易错辨析5真题好题演练12345返回考纲考情分析透彻分析考情考纲心中有数考试不慌!01核心考点 考题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2022 ●北京卷T7;科学思维的特点和意义 2022●北京卷T17逻辑思维基本规律 2023●浙江6月卷T28;2023●广东卷T16;2023●湖北卷T13;逻辑思维规则——判断 2022●海南卷T20;2023●山东卷T12;2023●新课标卷T23;2023●浙江6月卷T27;2023●辽宁卷T15;2023●湖南卷T15;2023●湖北卷T19;逻辑思维规则——归纳 2022●海南卷T22;2023●辽宁卷T19;2023●江苏卷T12;2023●湖南卷T20;逻辑思维规则——推理 2022●山东卷T18;2022●北京卷T8;2022●辽宁卷T16;2022●海南卷T21;辩证思维方法 2022●山东卷T8;2022●辽宁卷T20;创新思维能力 2022●山东卷T13;2023●新课标T40;2023●山东T17;2023●辽宁卷T15;2023●北京卷T6;2023●浙江1月卷T34;2023●广东卷T20;2023●iaao卷T13;2023●湖北卷T14;考情考向新课程标准要求了解推理的含义和种类;了解正确演绎推理的条件;了解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直言三段论推理;掌握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理解什么是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和假言推理;能够准确运用和区分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和假言推理。了解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的方法。01科学精神正确理解推理的含义、种类、结构。培养学习演绎推理的兴趣,明确推理的重要性,提高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精神;了解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直言三段论推理。培养学生学习简单判断演绎推理的方法和兴趣,提高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精神。正确理解三种推理的含义和规则。培养学生学习复合判断演绎推理的方法和兴趣,提高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精神。02公共参与正确进行换质换位推理,练熟直言三段论推理,合理进行演绎推理。明确运用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和假言推理的意义,在实际生活中自觉遵循推理规则,正确地运用三种推理方法。返回思维体系构建先把整本书装在脑中!02逻辑与思维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四单元:提高创新能力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科学思维的运用总论逻辑思维方法科学思维的两种必要方法辩证思维方法全书的逻辑起点以问题为导向全书逻辑框架的大思路形成“一总+二分+运用”的逻辑结构一总二分运用全书逻辑框架的大思路研究思维的规律和方法的学问逻辑思维规则辩证思维方法思维意识理性认识广义狭义逻辑学辩证逻辑形式逻辑广义狭义方法运用狭义逻辑学本册主线《逻辑与思维》本册主线树立科学思维、遵循逻辑思维规则、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提高创新能力科学思维创新思维能力第二单元知识体系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准确把握概念(第四课)正确运用判断(第五课)掌握演绎推理方法(第六课)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第七课)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核心内容:什么样的思维是合乎逻辑的思维?第六课知识体系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含义条件性质判断换质位推理三段论推理联言推理及其方法选言推理及其方法假言推理及其方法种类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前提是真实的判断推理结构正确03返回核心考点突破考点精析,难点突破!考点正确运用判断考点判断的概述0102正确运用简单判断03正确运用复合判断考点一知识体系一、推理的含义与种类考点一: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1、判断形成的两条途径2、推理的含义与结构:①通过实践,直接对对象进行观察或调查,然后作出判断;②借助已有的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新的判断。(推理)回顾:运用认识的来源和途径的知识理解判断形成的途径。提示: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而认识的途径则是多样的。判断的形成亦是如此。(1)推理的含义: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就是推理。(2)推理结构:①推理的组成要素:前提与结论。②推理结构:推理的结论是由前提推出来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就存在着一种逻辑联系方式,这种逻辑联系方式叫作推理结构。③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推理结构。帮助人们识别什么样的推理结构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推理结构是不正确的。一、推理的含义与种类考点一: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3、推理的种类:(1)依据对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的认识区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内 涵演绎推理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 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 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这是从推理所表现的思维进程的方向性进行区分一、推理的含义与种类考点一: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3、推理的种类:(2)形式逻辑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将推理分为必然推理和或然推理。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归纳推理(除完全归纳推理外)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这是从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是否有蕴涵关系进行区分【名词点击】:必然推理:如果前提真并且推理结构正确则必然推出真结论的推理,核心问题:推理结构的普遍有效性。或然推理:前提对结论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但不能确保从真前提得真结论。核心问题:推理结构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一、推理的含义与种类考点一: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4、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是推理结构,不研究每个推理所反映的认识对象的具体内容。告诉人们正确的思维应该运用怎样的推理结构,以及运用推理结构时应该遵循哪些规则,进而帮助人们识别什么样的推理结构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推理结构是不正确的。二、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考点一: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1、正确进行演绎推理必备的条件:(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演绎推理是前提蕴含结论的必然推理。要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演绎推理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1)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所有的中学生都是勤奋好学的,小丽是中学生,小丽是勤奋好学的。(大前提)(结论)(小前提)如果前提虚假,由前提推出的结论就不能保证真实可靠。假真不一定真二、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考点一: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1、正确进行演绎推理必备的条件:(2)推理结构正确。放火行为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电信诈骗不是放火行为,所以电信诈骗不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所有M是P所有S不是P所有S不是M真真假如果推理结构不正确,也就是说,前提和结论的逻辑联系方式是错误的,那么,尽管前提真实,也不能保证推出正确的结论。正确演绎推理结构是找不出“反例”的。推理结构:二、演绎推理的逻辑要义考点一: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2、掌握演绎推理方法的作用①形式逻辑研究演绎推理,是从推理结构方面揭示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便于人们掌握正确的演绎推理的方法。②掌握演绎推理的方法,对人们保持思维的严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甲说乙说谎,乙说丙说谎,丙说甲和乙都说谎。” 请你运用所学推理知识,推出谁说谎?谁诚实?假设甲诚实,那么乙就是说谎者;乙是说谎者,则丙诚实;若丙诚实,则甲和乙都是说谎者结论与假设“甲诚实”相矛盾,根据矛盾律可定论:甲不诚实。“甲不诚实”,可推知乙诚实;从乙诚实,推知丙说谎;从丙说谎,推出甲和乙不都说谎(乙诚实)继续推结论:甲和丙说谎,乙诚实。所有M都是P所有S都是M所以,所有S都是P正确的演绎推理结构具有普遍保真性错误的演绎推理结构不具有普遍保真性有效推理结构不管变项代入什么概念从真前提一定能推出真结论。所有M都是P所有S都不是M所以,所有S都不是P无效推理结构犯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不具有普遍有效性,可以为它找到前提为真,结论为假的“反例”。突破提升:比较演绎推理的有效推理结构和无效推理结构考点一:推理与演绎推理概述含义推理换质推理三段论规则规则换位推理含义结构含义规则考点二知识体系一、性质判断的换质推理 (换质法)考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1、运用性质判断换质推理的原因:2、换质推理的含义:在说话或写文章时,为了使表达更加适当和灵活,我们常常要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况,对一些性质判断的形式结构进行变换,如将肯定判断形式转化为否定判断形式,或者将否定判断形式转化为肯定判断形式,这就要运用性质判断换质推理。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即将肯定判断形式转换为否定判断形式,将否定判断形式装换成肯定判断形式。)例如:指的是性质判断形式的肯定或否定。死记硬背是不正确的学习方法。死记硬背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换质推理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进行换质推理所有金属都不是不导电的。凡革命者都是不怕困难的。进行换质推理凡革命者都不是怕困难的。一、性质判断的换质推理 (换质法)考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3、换质推理的具体推理方法:量项 主项 联项 谓项前提判断: 所有 唯心主义者 不是 马克思主义者具体推理方法 所有 唯心主义者 是 ......所有 唯心主义者 ...... 非马克思主义者结论判断 所有 唯心主义者 是 非马克思主义者第一步:主项和量项不变,联项“是”改“不是”,“不是”改为“是”;第二步:谓项改为与其相矛盾的概念。一、性质判断的换质推理 (换质法)考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4、换质推理必须遵循的规则: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②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③找出前提性质判断中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例如:有些唯物主义者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第一步:有些唯物主义者 是 马克思主义者第二步:有些唯物主义者 是 非马克思主义者二、性质判断的换位推理考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1、运用性质判断换位推理的原因:2、换位推理的含义:为了从不同方面加深对事物的认识,我们有时需要将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进行互换。这就要运用性质判断换位推理。性质判断换位推理,又叫换位法。它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例如: 所有马都不是狗。所有狗都不是马。二、性质判断的换位推理考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3、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1)每个性质判断都对其主项和谓项所反映对象范围作了断定。①一个性质判断如果断定了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周延的。②没有断定其主项或谓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这个主项或谓项就是不周延的。③主项和谓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其外延断定情况的变化。所有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无神论者。例如:主项反映的是全部对象谓项反映的是部分对象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所有的无神论者都是马克思主义者。“无神论者”变成主项外延变大“马克思主义者”变成谓项外延变小主项和谓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其外延断定情况的变化。二、性质判断的换位推理考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3、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判断种类 主项 谓项全称肯定判断(SAP) 周延 不周延全称否定判断(SEP) 周延 周延特称肯定判断(SIP) 不周延 不周延特称否定判断(SOP) 不周延 周延单称肯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单称否定判断 周延 周延“三周两不周”:(1)全称、单称主项周,否定谓项周;(2)特称主项、肯定谓项不周⑵下表是六种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周延性情况:二、性质判断的换位推理考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4、换位推理的具体推理方法:量项 主项 联项 谓项前提判断: 所有 商品 都是 劳动产品具体推理方法 ..... 劳动产品 是 商品有的 劳动产品 是 ......结论判断 有的 劳动产品 是 商品第一步:不改变联项。主项与谓项的位置互换第二步: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不能周延。二、性质判断的换位推理考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5、换位推理必须遵循的规则:6、换质、换位推理的使用与作用①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联项。前提判断是肯定的,换位后还是肯定的。前提判断是否定的,换位后仍是否定的。②将前提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③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也不能周延。在思维活动中,我们可以将换质法和换位法结合起来运用,即进行换质位推理或换位质推理。正确地运用这种推理结构,不仅可以起到变换语句形式或语气的作用,而且可以起到调整或强调认识重点的作用。【提醒】换质位推理是对一个性质判断进行先换质后换位的推理。它是换质推理和换位推理的综合运用。①全称肯定判断:不能直接进行换位,换位后需转换为特称肯定判断。例如:“所有的A都是B”。换位“有的B是A。”②特称否定判断:不能进行换位。③全称否定判断、特称肯定判断:可以直接进行换位。例如:“所有的A都不是B。”换位“所有的B都不是A。”“有的A是B。”换位“有的B是A。”突破提升:换位推理的方法考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前提 结论一定为真 结论一定为假所有的A都是B 有的A是B 有的B是A 所有的A都不是B所有的B都不是A有的A不是B所有的A都不是B 所有的B都不是A 有的A是B有的B是A有的A是B 有的B是A 所有的A都不是B所有的B都不是A有的A不是B 所有的A都是B突破提升:正确结论的换位推理格式:考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三、三 段 论 推 理考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1、含义:2、三段论推理的构成要件: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1)大项、小项和中项:①“大项”: 结论中的谓项;②“小项”: 结论中的主项;③“中项”: 结论中不出现而在前提中出现两次的那个项。(2)大前提和小前提:①大前提: 包含大项的前提;②小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3)大项、小项和中项的关系:三段论的大项和小项在前提中并没有直接发生联系,只是分别和中项有一定的关系,通过中项这个媒介,大项和小项才有了一定的联系,构成了三段论的结论。每个三段论都有两个前提,为了区别,把包含大项的前提叫大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叫小前提。三、三 段 论 推 理考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3、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1)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在前提和结论中,大项、小项和中项必须分别出现两次。如果出现四个不同的项,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这种逻辑错误叫作“四概念”的错误。例2: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不是同一个概念,总体个体总体个体不是同一个概念,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能起到联系大项和小项的媒介作用,所以结论不能成立。例1:公共场所是禁止吸烟的,展览厅是公共场所,所以,展览厅是禁止吸烟的三、三 段 论 推 理考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3、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示例:优秀干部都是廉洁的,小丽是廉洁的, 所以,小丽是优秀干部。这个三段论的中项是“廉洁的”,它在两个前提中都是肯定判断的谓项都不周延,违反了“中项至少周延一次”的要求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判断种类 主项 谓项全称肯定判断(SAP) 周延 不周延全称否定判断(SEP) 周延 周延特称肯定判断(SIP) 不周延 不周延特称否定判断(SOP) 不周延 周延单称肯定判断 周延 不周延单称否定判断 周延 周延三、三 段 论 推 理考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3、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3)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结论不能扩大使用前提所给的概念的外延,否则,就会犯“大项不当扩大”或“小项不当扩大”的错误。示例评析: 调查报告不是文学作品,这篇文稿不是调查报告,所以,这篇文章是文学作品。这个三段论的两个前提都是否定的,中项与大项、小项都是排斥的不相容关系,起不到确定大项与小项关系的媒介作用,从前提到结论没有保真关系。三、三 段 论 推 理考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3、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4)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结论为否定,当且仅当,前提中有一否定。例1:班干部都要有集体荣誉感,我不是班干部,所以,我用不着有集体荣誉感。例2:自媒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自媒体也是娱乐的工具,所以,娱乐工具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大项不当扩大小项不当扩大三、三 段 论 推 理考点二: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3、三段论推理的一般性规则:4、三段论推理的意义归纳小结:① 一个形式结构正确的三段论只能有三个不同的项。② 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③ 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④ 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凡是符合这些规则的三段论,其推理结构就是正确的;违反其中任何一个规则,其推理结构都是不正确的。只有熟知其推理的规则,才能自觉地避免这类推理中的逻辑错误,进而揭露诡辩,维护真理。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联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推理依据推理结构的有效式推理依据推理结构的有效式推理依据推理结构的有效式推理结构的无效式推理结构的无效式推理规则考点三知识体系一、联言推理及其方法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1、运用联言推理的原因:2、联言推理的含义: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我们有时需要将分别存在的对象情况综合成比较全面的认识,有时又需要将对象的某种情况从众多共存的情况中分割出来,实现认识由肯定总体到突出重点的转化。这就需要运用联言推理。联言推理是依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示例1:实现中国梦需要我的努力,实现中国梦需要你的努力,实现中国梦需要他的努力,所以,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你、他的共同努力。示例2: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所以,德之不修,是吾忧也。联言推理的合成式联言推理的分解式一、联言推理及其方法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3、联言推理的方法(1)联言推理的合成式:如果联言推理的前提分别断定了各个联言支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由这些联言支所构成的联言判断是真的。示例 : 实现中国梦需要我的努力,实现中国梦需要你的努力,实现中国梦需要他的努力,所以,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你、他的共同努力。分别存在同时存在合成式公式:PQP并且Q一、联言推理及其方法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3、联言推理的方法(2)联言推理的分解式:联言推理的前提断定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这个联言判断的联言支是真的。示例1: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所以,德之不修,是吾忧也。同时存在分别存在分解式公式:P并且QQP二、选言推理及其方法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1、运用选言推理的原因:2、选言推理的含义及类型:事物存在的可能情况是多种多样的,人们不可能对其中的每种情况都通过实践来认识,这就需要运用选言推理,在事物诸多可能情况中作出某种选择。(1)含义:选言推理是依据选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2)类型:选言判断分为相容的选言判断和不相容的选言判断,相应地,选言推理也分为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二、选言推理及其方法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2、选言推理的含义及类型:(1)相容选言推理的方法:②由于相容的选言判断只断定其选言支至少有一个是真的,在进行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相容选言推理没有“肯定否定式”)◆示例评析: “……或是……或是……”一个语句错误,或是不合语法,或是不合实际,或是不合逻辑,这个语句是合语法的,所以,这个语句错误,或是不合实际,或是不合逻辑的。这个推理的第一个前提是相容选言判断,它断定了“语句错误”的三种可能情况,这三种情况是可以同时存在的。第二个前提否定了“语法问题”,结论就能够肯定是不合实际或者是不合逻辑的问题了。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P或者Q非PQ二、选言推理及其方法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2、选言推理的含义及类型:②由于相容的选言判断只断定其选言支至少有一个是真的,在进行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相容选言推理没有“肯定否定式”)◆示例评析:一个语句错误,或是不合语法,或是不合实际,或是不合逻辑,这个语句是不合语法的,所以,这个语句是合乎实际和合乎逻辑的。这个推理的结构是否正确,为什么?肯定否定式是无效形式这个推理的结构是不正确的,因为,不合语法、不合实际、是不合逻辑,这几种情况是相容的,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因此,不能由肯定了判断前提中一部分选言支,就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2)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方法:①肯定否定式: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前提肯定→结论可以否定剩下的)◆示例评析:某个实数,要么它是有理数,要么它是无理数,这个实数是有理数,所以,这个实数不是无理数。这个推理的第一个前提是不相容的选言判断,它断定了实数的两种性质,任何实数不能同时具有这两种性质。第二个前提肯定了其中一种性质,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要么P要么QP非Q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2、选言推理的含义及类型:二、选言推理及其方法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2、选言推理的含义及类型:(2)不相容选言推理的方法:②否定肯定式:如果否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肯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前提否定→结论可以肯定剩下的)◆示例评析:要么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要么人们的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发展史充分证明绝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所以,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在“社会存在”和“人们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上,第一个前提断定它们不可能同时存在。这个不相容选言推理的第二个前提否定了其中一个可能性,结论必然肯定另一种可能性。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要么P要么Q非PQ二、选言推理及其方法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三、假言推理及其方法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1、运用假言推理的客观基础及推理依据2、假言推理的类型3、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依据(1)客观基础: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如果把握了事物之间的条件关系,并且确认了相关事实,就可以运用假言推理推断未知的事物情况。(2)推理依据:假言推理是依据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的推理。假言判断有三种类型,相应地,假言推理也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知识回顾: 假言判断的常用联结项都有哪些 ①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常用联结项是:“如果……那么……”“只要……就……”;②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常用联结项是:“只有……才……”;③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常用联结项是:“……当且仅当……”。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反过来看,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三、假言推理及其方法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4、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结构(1)有效式:①肯定前件式。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②否定后件式。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如果P,那么QPQ例如:如果下雨,运动会就延后,天下雨了, 所以,运动会延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如果P,那么Q非Q非P例如:如果下雨,运动会就延后,运动会没有延迟,所以,没有下雨。三、假言推理及其方法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4、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结构(2)无效式:①否定前件式。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不能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②肯定后件式。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如果P,那么Q非 P非Q例如:如果下雨,运动会就延后,天没有下雨,所以,运动会没延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如果P,那么QQP例如:如果下雨,运动会就延后,运动会延迟了,所以,天下雨了。×三、假言推理及其方法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4、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结构5、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推理依据口诀:肯定前件,就能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三、假言推理及其方法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6、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结构(1)有效式:①否定前件式。否定前件,就能否定后件;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只有P,才Q非P非Q例如:只有遵循规律,才能取得成功,不遵循规律,所以,不能取得成功。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6、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结构(1)有效式:②肯定后件式。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只有P,才QQP例如:只有遵循规律,才能取得成功,取得了成功,所以,遵循了规律。三、假言推理及其方法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6、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结构(2)无效式:①肯定前件式。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只有P,才QPQ例如:如果下雨,运动会就延后,运动会没有延迟,所以,没有下雨。×三、假言推理及其方法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6、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结构(2)无效式:②否定后件式。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只有P,才Q非Q非P例如:只有遵循规律,才能取得成功,没有取得成功,所以,一定没有遵循规律。×三、假言推理及其方法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三、假言推理及其方法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6、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结构7、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依据口诀:否定前件,就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8、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结构(1)有效式:①肯定前件式。肯定前件,就能肯定后件;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当且仅当P,才QPQ例如:一种认识当且仅当符合客观实际按,才是正确的,这种认识符合客观实际,所以,这种认识是正确的。三、假言推理及其方法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8、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结构三、假言推理及其方法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1)有效式:②肯定后件式。肯定后件,就能肯定前件。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当且仅当P,才QQP例如:一种认识当且仅当符合客观实际按,才是正确的,这种认识是正确的,所以,这种认识符合客观实际。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8、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结构三、假言推理及其方法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1)有效式:③否定前件式。否定前件,就能否定后件;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当且仅当P,才Q非P非Q例如:一种认识当且仅当符合客观实际按,才是正确的,这种认识不符合客观实际,所以,这种认识不是正确的。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8、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结构(1)有效式:④否定后件式。否定后件,就能否定前件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当且仅当P,才Q非Q非P例如:一种认识当且仅当符合客观实际按才是正确的,这种认识不是正确的,所以,这种认识不符合客观实际。三、假言推理及其方法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8、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结构(2)无效式:①肯定前件,否定后件;②肯定后件,否定前件。③否定前件,肯定后件;④否定后件,肯定前件。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前件与后件之间是同真或同假的等值关系,所以当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前提与结论出现不同真或不同假的关系是,推理结构错误,推理是无效的。三、假言推理及其方法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肯定前件式 否定前件式 肯定后件式 否定后件式充分条件 假言推理必要条件 假言推理充分必要条件 假言推理√√√√√√√√突破提升:假言推理的正确推理结构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三、假言推理及其方法考点三: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9、运用假言推理的意义:10、演绎推理的要求: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联系体现着事物发生、发展的内在规律。依据正确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联系的假言判断进行假言推理,人们可以推断出新的情况,可以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为进一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创造必要的前提。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是从真前提保证推出真结论的推理。这种“保证”是在遵循演绎推理的规则下得以实现的。演绎推理的规则是人们通过无数次的思维实践而认识到的。违背演绎推理的规则就不能保证从真前提必然推出真结论。1.(2024上·湖北·高三统考阶段练习)调查报告不是文学作品,这篇文稿不是调查报告,所以,这篇文稿是文学作品。下列对上述推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 ②依据两个已知关系判断作为推理的前提③犯了三段论中“大项不当扩大”错误 ④前提是真的,但不能保证结论一定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典例【答案】B【详解】①④:这个三段论中两个否定的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前提是真的,但不能保证结论一定真,①④正确。②:该推理的两个前提都是性质判断,②错误。③:大项文学作品在前提中周延,在结论中不周延,符合三段论推理规则,没有犯三段论中“大项不当扩大”错误,③错误。故本题选B。典例2.(2024上·湖北·高三统考阶段练习)甲、乙、丙、丁、戊5人参加篮球、足球、排球和羽毛球4个项目的比赛,每人参加一个项目,每个项目均有1—2人参加。已知:(1)如果甲和丙至少有一人参加羽毛球,则乙参加篮球、丁参加羽毛球;(2)如果丁和乙至少有一人参加羽毛球,则丙和戊均参加篮球。如果戊未参加羽毛球,则可以推出以下哪项为真( )A.乙参加了排球 B.戊未参加篮球 C.甲参加了羽毛球 D.丙未参加足球典例【答案】D【详解】由题干可以得出以下信息:①甲、乙、丙、丁、戊5人参加篮球,足球、排球和羽毛球4个项目。②每人参加一个项目,每个项目均有1-2人参加。③如果甲和丙至少有一人参加羽毛球,则乙参加篮球、丁参加羽毛球。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效式,肯前必肯后,可以得出甲或丙参加羽毛球,则乙参加篮球且丁参加羽毛球。④如果丁和乙至少有一人参加羽毛球,则丙和戊均参加篮球,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效式,肯前必肯后,可以得出丁或乙参加羽毛球,则丙且戊参加篮球 。⑤戊未参加羽毛球。D:根据⑤:戊未参加羽毛球,结合②每人参加一个项目,每个项目均有1-2人参加。可知那么甲、乙、丙、丁4人至少有一人参加羽毛球。 若甲或丙参加羽毛球,根据③可知,乙参加篮球且丁参加羽毛球。丁参加羽毛球为④的肯前,根据肯前背后可知丙且戊参加篮球。根据上述推理可知,参加羽毛球的是甲与丁,参加篮球的是乙、丙、戊,与②矛盾,那么甲或丙参加羽毛球不成立,可推出甲、丙都没有参加羽毛球。 根据②每个项目均有1-2人参加,推出丁或乙参加了羽毛球,根据④可推出丙且戊参加了篮球, D 正确。ABC:ABC排除。故本题选D。典例3.(2024上·天津河东·高三统考期末)每个性质判断都对其主项和谓项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作了断定。在以下性质判断中,主项和谓项都是周延的是( )①有些工人是劳动模范 ②所有学校都是教育机构③黄河不是我国最长的河流 ④一切知识都不是先天获得的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典例【答案】D【详解】①:有些工人是劳动模范,这是特称肯定判断,主项不周延,谓项不周延,①不符合题意。 ②:所有学校都是教育机构,这是全称肯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不周延,②不符合题意。③:黄河不是我国最长的河流,这是单称否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周延,③符合题意。 ④:一切知识都不是先天获得的,这是全称否定判断,主项周延,谓项周延,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典例4.(2023上·广东潮州·高三统考期末)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共同犯罪——概念的外延划分标准不一②采纳他的建议,或不采纳他的建议,我都不赞成——违背了矛盾律的要求③世界各国,不支持销毁核武器,就是想发展核武器——该判断的选言支至少有一个为真④有的人不是说谎者——以该判断为前提,不能通过换位推理必然得出结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典例【答案】B【详解】①:犯罪分为故意犯罪、过失犯罪、共同犯罪,同一次划分中,使用了不同的标准,犯了“划分标准不一”的逻辑错误,①正确。②:采纳他的建议,或不采纳他的建议,我都不赞成,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违背了排中律的要求,②错误。③:世界各国,不支持销毁核武器,就是想发展核武器。世界各国对核武器的态度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既不销毁,也不发展,这个选言判断没有列举判断的所有情况,判断不准确,思想不严密,③错误。④:以特称否定判断作为前提进行换位推理的话,会犯“扩大概念外延”的错误,所以以“有的人不是说谎者”为前提,不能通过换位推理必然得出结论,④正确。故本题选B。典例5.(2024·贵州·统考模拟预测)自1446年建成之日起,广济桥一直是湖南、广东、广西经贵州往云南、四川的交通要道。“虽然经受无数次洪水冲击,但广济桥至今依旧坚固如初,从未坍塌。”以引文中的判断为前提,可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A.广济桥不但从未坍塌,而且依旧坚固如初B.广济桥要么经受洪水冲击,要么坚固如初C.只有经受多次洪水冲击,广济桥才会出现坍塌D.只要广济桥出现坍塌,就说明其受到洪水冲击典例【答案】A【详解】A:“虽然经受无数次洪水冲击,但广济桥至今依旧坚固如初,从未坍塌”,这是一个联言判断,其推理规则为:同真为真,一假为假,以这个判断为前提,意味着该判断的联言支都是真的,“广济桥不但从未坍塌,而且依旧坚固如初”是其中的一个联言支,必然为真,A正确。B:广济桥要么经受洪水冲击,要么坚固如初,这是一个选言判断,由题干联言判断不能必然推出,B与题意不符。C:只有经受多次洪水冲击,广济桥才会出现坍塌,这是一个假言判断,由题干联言判断不能必然推出,C与题意不符。D:题干判断是一个联言判断,其推理规则为:同真为真,一假为假,以这个判断为前提,意味着该判断的联言支都是真的,而“只要广济桥出现坍塌,就说明其受到洪水冲击”对前提判断中的联言支一个肯定,一个否定,是错误的,D排除。故本题选A。典例6.(2024·江西·模拟预测)《墨子·非攻》中记载,有人以“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此皆立为圣丁”来诘难墨子的“非攻”主张。对此,墨子反驳道:“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者也。彼非所谓攻,谓诛也。”墨子指出对方论证中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A.两不可 B.中项不周延 C.自相矛盾 D.偷换概念典例【答案】D【详解】A:排中律体现思维明确性要求,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叫做两不可,两不可的逻辑错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不符合题意。B:如果中项在两个前提中都不周延,也就是说,两个前提都没有断定中项所反映的全部对象,就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大项与中项的一部分外延发生联系,小项与中项的另一部分外延发生联系。这样,大项和小项的关系就不能确定,结论就不能必然得出。违反这一规则,就会犯中项不周延的错误。中项不周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不符合题意。C:矛盾律是思维的一致性要求,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叫做自相矛盾,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不符合题意。D:“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此皆立为圣丁”意思是从前大禹征讨有苗氏,汤讨伐桀,周武王讨伐纣,这些人都立为圣王。“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者也。彼非所谓攻,谓诛也”的意思是您没有搞清我说法的类别,不明白其中的缘故。他们的讨伐不叫作“攻”,而叫作“诛”。同一律体现思维确定性要求,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叫做“偷换概念”和“偷换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D正确。典例7.(2023上·广东惠州·高三统考期末)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些年,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中国城镇乡村,也访问过不少国家,深深感受到:“只有不断发展,才能实现人民对生活安康、社会安宁的梦想”。据此推理正确的是( )①如果要实现人民对生活安康、社会安宁的梦想,就要不断发展②没有实现人民对生活的安康、社会安宁的梦想,所以没有发展③因为不断发展,所以实现了人民对生活安康、社会安宁的梦想④没有发展,就没有可能实现人民对生活安康、社会安宁的梦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典例【答案】B【详解】①④:“只有不断发展,才能实现人民对生活安康、社会安宁的梦想”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前件假,后件一定假,反过来,后件真前件一定真。“没有发展,就没有可能实现人民对生活安康、社会安宁的梦想”符合前件假,后件一定假。“如果要实现人民对生活安康、社会安宁的梦想,就要不断发展”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件真,后件一定真。也符合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后件真前件一定真,①④符合题意。②:“没有实现人民对生活的安康、社会安宁的梦想,所以没有发展”。属于否定后件就否定前件,是错误的推理结构,②不符合题意。③:“因为不断发展,所以实现了人民对生活安康、社会安宁的梦想”。属于肯定前件就肯定后件,是错误的推理结构,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典例8.(2024上·北京通州·高三统考期末)学习《逻辑与思维》课程,把握逻辑规则,纠正逻辑错误,有利于提升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下列逻辑推理或说法正确的是( )①因为“骄傲使人落后”,所以,“落后”一定是因为“骄傲”②“诉讼就是打官司;打官司就是诉讼。”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③“所有植物都是需要阳光的”通过换位法可推出“所有需要阳光的都是植物”④“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这个说法是不符合逻辑的,因为“敌人”关系是非传递关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典例【答案】C【详解】①:“骄傲使人落后”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这个判断是说,有了“骄傲”这个情况,就会出现“落后”的情况。“骄傲”却“不落后”是不可能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前件真,后件必真;前件假,后件不一定假。“落后”不一定是因为“骄傲”,①错误。②: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诉讼就是打官司;打官司就是诉讼。”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②正确。③:换位法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所有植物都是需要阳光的”,经过换位可以推出的有效推理是“有些需要阳光的东西是植物”,而不是“所有需要阳光的都是植物”,③错误。④:“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这个说法是不符合逻辑的,敌人的敌人可能是敌人,也可能是朋友,因为“敌人”关系是非传递关系,④正确。故本题选C。典例9.(2024上·北京通州·高三统考期末)“莫言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蛙》是莫言的著作,所以,《蛙》不是一天能读完的。”下面几段话与上述题干犯有类似逻辑错误的是( )①甲:“你们这样通宵在宿舍打牌,吵吵闹闹,影响别人休息。”乙:“影响别人,又不影响你,关你什么事?”②老师让用“如果”造句,学生写:“白开水不如果汁好喝。”③你的发言基本正确,一点错误也没有④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典例【答案】A【详解】莫言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蛙》是莫言的著作,所以,《蛙》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在这个三段论中,大前提中莫言的著作是指莫言的所有著作,而小前提中“莫言的著作”是一个具体的著作,二者不是同一概念,因此该推理犯了“四概念”错误。①:甲所说的“别人”,指除打牌者之外的人。乙故意将其偷换为打牌者和甲之外的人。在同一思维过程中,这种没有保持概念同一性的思维,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有“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①符合题意。②:“白开水不如果汁好喝”中的“如果”与老师要求的“如果”不是同一概念,犯有“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②符合题意。③:你的发言基本正确,一点错误也没有。其“基本正确”与“一点错误”都没有自相矛盾,违反了矛盾律,③与题意不符。④: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该判断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方法,是指两种不同的人,并没有偷换概念,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典例10.(2023上·云南曲靖·高三校联考期末)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上取得更大进展。“只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此判断为前提,可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①如果实现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则建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②如果建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则实现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③如果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则不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④如果不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则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典例【答案】D【详解】“只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才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①:根据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的逻辑规则,肯定前件,无法必然肯定后件,①不选。②④:根据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的逻辑规则,肯定后件可以必然的肯定前件,如果建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则实现了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否定前件,可以必然的否定后件,如果不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则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②④入选。③:根据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的逻辑规则,否定后件,不能必然否定前件,如果不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则不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③不选。故本题选D。典例11.(2024·吉林·统考模拟预测)“如果不改变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面貌,就不能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基于上述判断,可以必然推出的结论是( )①只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改变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面貌②只有改变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面貌,才能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③如果改变了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面貌,就能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④如果要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要改变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面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典例【答案】D【详解】①:由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并没有断定后件真时前件会怎样,因此,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中,由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而在结论中肯定假言判断的浅见,是错误的推理结构。只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改变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面貌错误,①错误。②:“如果不改变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面貌,就不能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只有改变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面貌,才能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②正确。③:由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并没有断定后件真时前件会怎样,因此,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中,由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而在结论中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是错误的推理结构。如果改变了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面貌,就能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错误,③排除。④:“如果不改变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面貌,就不能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如果要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要改变贫困地区长期贫困的面貌,④正确。故本题选D。典例12.(2024上·天津·高三统考期末)“共享火箭”发射,是指一枚运载火箭以“拼团”的形式为多颗卫星提供发射服务,具有发射成本低、任务适应性好等特点。如果请你对“所有‘共享火箭’都是发射成本低的”这一判断进行换质位推理,正确的是( )A.有的发射成本低的是“共享火箭”B.有的发射成本高的不是“共享火箭”C.所有发射成本高的都不是“共享火箭”D.所有“共享火箭”都不是发射成本高的典例【答案】C【详解】ABCD:换质推理的具体方法是:主项和谓项不变,将联项“是”改为“不是”或“不是”改为“是”,将谓项改为与其相矛盾的概念。对“所有‘共享火箭’都是发射成本低的”进行换质推理,可推出“所有‘共享火箭’都不是发射成本高的”;换位推理的具体方法是:不改变联项,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互换,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不能周延。对“所有‘共享火箭’都不是发射成本高的”进行换位推理,可推出“所有发射成本高的都不是‘共享火箭’”,C正确,ABD均错误。故本题选C。典例13.(2024上·山东潍坊·高三统考期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必须把握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既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方面筑牢互联互通基础,也从体制机制上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据此,以下推断必然为真的是( )①把握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就会取得新的重大突破②体制机制上没有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就不会取得新突破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则必然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方面筑牢了互联互通基础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没有取得新突破那就是没有筑牢互联互通基础,也没有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典例【答案】B【详解】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必须把握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把握好“硬件”与“软件”的关系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取得新的重大突破”是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是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既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等方面筑牢互联互通基础,也从体制机制上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是一个联言判断,如果有一个联言支是假的,这个联言判断就是假的。①:此选项是肯定前件式,属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无效式,①错误。②:此选项是否定前件式,属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②正确。③:此选项是肯定后件式,属于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有效式,③正确。④“筑牢互联互通基础”和“打破地区分割和行政壁垒”至少有一个没有完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就会没有取得新突破,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典例14.(2024上·高二单元测试)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关于下列语句分析正确的是( )①“有花植物”和“无花植物”——是不相容关系的矛盾关系②任何困难都不是不能克服的——这个命题的主项和谓项都是不周延的③由“有人生而知之”为假,推之“有人不是生而知之”为真——该推理无效④战争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该概念的划分遵循了“子项的外延之和等于母项的外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典例【答案】B【详解】①:不相容关系的矛盾关系是指在同一属概念下两个外延完全不同并且其外延之和等于其上位属概念之外延的概念间的关系。“有花植物”和“无花植物”是不相容关系的矛盾关系,①说法正确。②:“任何困难都不是不能克服的”这个命题的主项和谓项都是周延的,②说法错误。③:这个推理有效,因为,“有人生而知之”是I命题,“有人不是生而知之”是O命题,二者是下反对关系,必有一真,由“有人生而知之”假,可推知“有人不是生而知之”必真,③说法错误。④:按战争的性质分,战争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该概念的划分遵循了“子项的外延之和等于母项的外延”,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B。典例15.(2024上·浙江·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一起议论本班参加某次志愿活动的情况。甲说:“我们班所有的同学都参加了。”乙说:“如果小贺没参加,那么小孟也没参加。”丙说:“小孟参加了。”丁说:“我们班所有的同学都没有参加。”假定四人中只有一人的说法错误,那么可以肯定的是( )A.甲的说法不正确,小贺没参加B.乙的说法不正确,小贺没参加C.丙的说法不正确,小孟没参加D.丁的说法不正确,小孟参加了典例【答案】D【详解】ABCD:题干中甲和丁的说法相互矛盾,根据矛盾律,矛盾的判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因此甲和丁的说法必定有一个是错误的。根据题中“四人中只有一人的说法错误”可知,乙和丙的说法是正确的。由此可知,小孟必然参加了志愿活动。乙说:“如果小贺没参加,那么小孟也没参加”,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依据此判断进行的推理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其有效式是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因此,由“小孟参加了”可推出“小贺也参加了”,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本题选D。典例16.(2024上·重庆·高二西南大学附中校考期末)如果“键盘侠”在幕后操控,就会掀起网上的“蝴蝶效应”的翅膀。键盘有退格键,但人生不能退格。只有抵制网暴,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据此,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①如果网上没有掀起“蝴蝶效应”的翅膀,就没有“键盘侠”在幕后操控②“键盘侠”没有在幕后操控,网上就不会掀起“蝴蝶效应”的翅膀③如果不抵制网暴,就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④除非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否则不能抵制网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典例【答案】A【详解】①:“‘键盘侠’轻轻弹弹手指,就能够挥动掀起‘蝴蝶效应’的翅膀”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根据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规则,正确推理形式有: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如果网上没有掀起“蝴蝶效应”的翅膀,就没有“键盘侠”在幕后操控,这是运用了否定后件否定前件式,推理正确;①符合题意。②:“键盘侠”没有在幕后操控,网上就不会掀起“蝴蝶效应”的翅膀,属于否定前件否定后件式,属于无效的推理结构,②不选。③:“只有抵制网暴,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根据必要条件假言推理规则,正确推理形式有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如果不抵制网暴,就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这是运用了否定前件否定后件式,推理正确;③符合题意。④:除非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否则不能抵制网暴,这是运用了必要条件的否定后件式,属于无效的推理结构,④不选。故本题选A。典例17.(2024·辽宁沈阳·校联考一模)2023年8月24日,金砖国家从5个国家扩大到11个国家,金砖国家扩容将为全球发展注入更多金砖力量。同学们围绕“金砖扩容”各抒己见。甲:金砖组织不是一个构想,而是一个切实可行的组织。乙:只有各国团结一心、加强合作,才能无惧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丙:中国是金砖国家的创始国。丁:成员国要积极参与金砖组织建设,A国属于成员国,A国要积极参与金砖组织建设。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如果甲观点正确,“不是一个构想”与“是一个切实可行的组织”中至少有一项正确②依据乙的发言可推出,“若各国团结一心、加强合作,则无惧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③对丙的发言进行换质后得到的新判断,再换位可推出“金砖国家非创始国不是中国”④丁发言属于三段论推理,不违背“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逻辑规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典例【答案】D【详解】①:甲观点是联言判断,各个联言支都是真的,而不是有且只有一真,①排除。②:乙观点“只有……才”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推理正确式:否定前件式,肯定后件式。而“若……则”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推理正确式:肯定前件式,否定后件式,②排除。③:丙的观点是性质判断,由丙观点换质可得出“中国不是金砖国家的非创始国”,再换位可得出“金砖国家非创始国不是中国”,③正确。④:丁观点是正确三段论,所以没有违背“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逻辑规则,④正确。故本题选D。典例18.(2023上·辽宁朝阳·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根据材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这一联言判断中的谓项都是周延的②“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是一个关系判断③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溯明历史的源头就能理解当今的中国④加强世界各国文明互鉴是实现世界文明繁荣进步的必要条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典例【答案】D【详解】①:“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这一联言判断中的谓项都是不周延的,①错误。②:“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是一个关系判断,说明了中华文明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②正确。③: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这是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溯明历史的源头属于肯定前件不一定能肯定后件,肯定前件式不属于假言推理的有效式,因此溯明历史的源头不一定能理解当今的中国,③错误。④: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属于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加强世界各国文明互鉴是实现世界文明繁荣进步的必要条件,④正确。故本题选D。典例04返回易混易错辨析提高眼力,明辨是非!1.演绎推理是前提蕴涵结论的必然推理,只要前提正确,结论必然正确。( )2..假言判断的真假取决于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 )3.推理是对认识对象作出判断的唯一途径。( )【点拨】演绎推理是前提蕴涵结论的必然推理。要确保得到真实的结论,演绎推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作为推理根据的前提是真实的判断。如果前提虚假,由前提推出的结论就不能保证真实可靠。二是推理结构正确。如果推理结构不正确,也就是说,前提和结论的逻辑联系方式是错误的,那么,尽管前提真实,也不能保证推出的结论正确。该观点错误.[点拨]由前提推出结论叫作推理。推理由前提和结论构成。推理的结论是由前提推出来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就存在着一种逻辑联系方式,这种逻辑联系方式叫作推理结构。故本题观点错误。易混易错辨析×××[点拨]一个判断的形成有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实践,直接对对象进行观察或调查,然后作出判断;二是借助已有的判断,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新的判断。从一个或几个已有的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叫作推理。故该观点错误.4.只改变前提性质判断的质就能够从所给真实前提必然地推出真实的结论。( )5.性质判断换质推理,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7.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唯一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点拨] 要使换质推理能够从所给真实前提必然地推出真实的结论,必须遵守以下规则。第一,推理时不改变前提判断的主项和量项。第二,改变前提判断的质,即把肯定判断变为否定判断,把否定判断变为肯定判断;第三,找出前提性质判断中与谓项相矛盾的概念,用它作为结论性质判断的谓项。[点拨]性质判断换质推理,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质"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性质判断换位推理,是通过改变已知性质判断的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得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故原命题错误。易混易错辨析[点拨]三段论只是演绎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的性质判断为前提,借助一个共同的项推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的推理。故题中观点错误。×××8.进行假言推理时,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 )9.在进行选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选言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 )10.联言推理正确的推理结构只能是前提断定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这个联言判断的联言支是真的。( )[点拨]①在进行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不能必然地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②在进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时,如果肯定了选言判断前提中的一部分选言支,结论就可以否定剩下的另一部分选言支。[点拨] 假言判断有三种类型,相应地,假言推理也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①在进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时,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②在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中,由否定假言判断的前件而在结论中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或者由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而在结论中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都是错误的推理结构。易混易错辨析[点拨] 依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联言推理正确的推理结构有两种。一是,联言推理的前提分别断定了各个联言支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由这些联言支所构成的联言判断是真的。二是,联言推理的前提断定联言判断是真的,它的结论就能够断定这个联言判断的联言支是真的。×××05返回真题好题演练磨拳擦掌,准备实战!见word文档——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