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 学会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一轮复习课件(共54页)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课 学会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一轮复习课件(共54页)

资源简介

(共54张PPT)


思维
2025新高考(部编教材)一轮复习
  学会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逻辑与思维》 专题七
核心内容
目录
1
考纲考情分析
2
思维体系构建
3
核心考点突破
4
易混易错辨析
5
真题好题演练
1
2
3
4
5
返回
考纲考情分析
透彻分析考情考纲心中有数考试不慌!
01
核心考点 考题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2022 ●北京卷T7;
科学思维的特点和意义 2022●北京卷T17
逻辑思维基本规律 2023●浙江6月卷T28;2023●广东卷T16;2023●湖北卷T13;
逻辑思维规则——判断 2022●海南卷T20;2023●山东卷T12;2023●新课标卷T23;2023●浙江6月卷T27;2023●辽宁卷T15;2023●湖南卷T15;2023●湖北卷T19;
逻辑思维规则——归纳 2022●海南卷T22;2023●辽宁卷T19;2023●江苏卷T12;2023●湖南卷T20;
逻辑思维规则——推理 2022●山东卷T18;2022●北京卷T8;2022●辽宁卷T16;2022●海南卷T21;
辩证思维方法 2022●山东卷T8;2022●辽宁卷T20;
创新思维能力 2022●山东卷T13;2023●新课标T40;2023●山东T17;2023●辽宁卷T15;2023●北京卷T6;2023●浙江1月卷T34;2023●广东卷T20;2023●iaao卷T13;2023●湖北卷T14;
考情考向
新课程标准要求
了解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含义及特点;掌握因果联系的含义、客观性和探究因果联系的方法;学会归纳推理及其方法。了解类比推理的含义、作用及意义;知道类比推理与比较、比喻的区别;明确类比推理的方法及提高类比推理可靠性的措施。
01
科学精神
运用实际事例比较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对归纳推理的认识和认同;通过实际运用因果联系,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树立科学精神。理解类比推理的种类、应用和作用,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正确认识类比推理,树立科学态度。
02
公共参与
正确运用归纳推理,掌握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科学探求事物因果联系。依据类比推理,进行类比试验,用理论指导实践
返回
思维体系构建
先把整本书装在脑中!
02
逻辑与思维
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四单元:提高创新能力
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科学思维的运用
总论
逻辑思维方法
科学思维的两种必要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
全书的逻辑起点
以问题为导向
全书逻辑框架的大思路
形成“一总+二分+运用”的逻辑结构
一总
二分
运用
全书逻辑框架的大思路
研究思维的规律和方法的学问
逻辑思维规则
辩证思维方法
思维
意识
理性认识
广义
狭义
逻辑学
辩证逻辑
形式逻辑
广义
狭义
方法
运用
狭义逻辑学
本册主线
《逻辑与思维》
本册主线树立科学思维、遵循逻辑思维规则、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科学思维
创新思维能力
第二单元知识体系
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
概念
判断
推理
准确把握概念(第四课)
正确运用判断(第五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第六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第七课)
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核心内容:什么样的思维是合乎逻辑的思维?
第七课知识体系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归纳推理的含义
归纳推理的方法
类比推理的含义
类比推理的方法
含义
完全归纳推理
各类
不完全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和科学归纳推理
正确进行完全照给推理的条件
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剩余法
含义、类比推理与比较、比喻的对比
特点:或然推理
模拟方法——仿生学
具体方法:结构类比、功能类比、备件类比
提高可靠程度的要求、重要作用
03
返回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精析,
难点突破!
考点
学会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考点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01
02
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归纳推理的含义
归纳推理的方法
归纳推理的含义和类型
完全归纳推理特点及运用归纳推理其他形式的必要性
不完全归纳推理可能性、特点及意义
保证完全归纳推理推理结论真实可靠的条件
不完全归纳推理中的因果联系及其方法
求同法
求异法
共变法
考点一知识体系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考点一: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
1、什么是归纳推理?
2、完全归纳推理的含义和特点:
(1)前提:通过观察、实验和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有关对象的事实材料,对他们进行整理加工,得到的个别性或特殊性的知识。
(2)含义: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的推理形式。
(3)类型:①完全归纳推理:其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
②不完全归纳推理: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
(1)含义:如果归纳推理的前提遍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这样的推理就叫作完全归纳推理。
(2)特点:完全归纳推理对某类认识对象中每个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都进行了考察,从而推出该类全部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它是一种必然推理,它不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
一、归纳推理的含义
考点一: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
3、不完全归纳推理:
(1)含义:是根据某类认识对象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2)必要性: ①在实际生活中,由于有的认识对象太复杂,人的精力、能力和认识的条件有限,无法对它们中的每个对象都进行考察,而且,在有些情况下,我们也没有必要对认识对象的每种情况都进行考察。 ②思维具有能动性,人们可以通过考察其中的部分情况,往往也能得到一般性结论。
(3)特点:由于它没有对前提中的每个对象情况都进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结论,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不具有“保真”关系。
(4)意义:①不完全归纳推理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
②由于它没有对前提中的每个对象情况都进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结论,这种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
③我们可以通过考察更多的认识对象、分析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等方法,提高这种推理的可靠程度。
【相关链接】:简单枚举归纳推理与科学归纳推理
简单枚举 归纳推理 根据事物情况多次重复,并且没有遇到相反的情况,由部分情况得出一般性结论。
一旦发现相反情况,这种推理的结论就会被推翻。
科学 归纳推理 根据某类部分对象与某种属性之间的因果联系,推出某类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
因为它分析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比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结论的可靠性要高。
联系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都是不完全归纳推理
考点一: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突破提升: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
项目 完全归纳推理 不完全归纳推理
区 别 考察对象的范围 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 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
结论与前提关系 没有超出前提断定的范围 超出了前提断定的范围
结论的 可靠性 只要前提为真,推理结构正确,完全归纳推理必然推出真结论,是必然推理。 或然推理,即便前提都为真,结论也未必真
联 系 都是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前提的一般性程度较小,结论的一般性程度较大
考点一: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二、归纳推理的方法
考点一: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
1、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的条件
2、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可靠性的要求
3、因果联系的含义和方法
要保证完全归纳推理的结论真实可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①真实的:断定个别对象情况的每个前提都应该是真实的。 (不能有一个虚假的。)
②不能遗漏: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和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
①求同法-----”异中求同“: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②求异法——“同中求异”: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③共变法——“除不变求量变”:如果被考察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A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
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类比推理的含义
类比推理的方法
类比推理的必要性含义和客观依据
类比与比较、比喻
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
类比推理的具体方法
类比推理的重要作用
提高类比推理可靠程度需注意的事项
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相结合
考点二知识体系
一、类比推理的含义
考点二: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
1、什么是类比推理?
(1)必要性:人们认识事物,常常会用已经认识的某个或某类事物去推断尚未认识的另一个或另一类事物。这就需要运用类比推理。
(2)客观依据:客观事物及其属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
(3)特点:用已经认识的某个或某类事物去推断尚未认识的另一个或另一类事物。(前提由两个或两类对象的比较构成,结论是或然的。)
(4)含义: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逻辑形式表示为:
A对象具有属性a、b、c、d
B对象具有属性a、b、c、
所以,B对象具有属性d
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
2、类比与比较、比喻的区别
类比 比较 比喻
区别 基础 是在比较的基础上 在比较的基础上
性质 它是一种推理。 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 是一种修辞手法
目的 得出新知识。 认识两类事物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
联系 类比和比喻都以比较为基础。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
一、类比推理的含义
考点二: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一、类比推理的含义
考点二: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
3、类比推理的逻辑错误
4、类比推理的实质:
类比推理是将性质、特点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较,从而引出结论的方法。不能仅仅根据对象间表面上某些性质相同或相似,就推出它们在本质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否则,就容易犯“机械类比”的逻辑错误。
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由于事物属性之间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从两个或两类事物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就推出它们在另外的地方也相同或相似,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运用类比推理时,我们应该注意提高其可靠程度。
二、类比推理的方法
考点二: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
1、类比推理的方法:
2、提高类比推理可靠程度:
(1)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
(2)从思维的角度说:类比推理既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也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还可以从导致事物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
(1)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意味着它们所属的类别可能越相近,结论的可靠性越高。
(2)相同属性接近本质属性: 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3)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与结论属性相一致: 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如果类比的根据中出现了与推论相排斥的属性,那么,即使相同或相似属性再多,推理也必须放弃。
二、类比推理的方法
考点二: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
3、类比推理的重要作用:
2、提高类比推理可靠程度:
(1)前锋的作用: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
历史上,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都是从类比推理开始的。科学技术人员通过类比推理,开启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2)纠正认识中的错误:在日常论证说理中,类比推理可以帮助我们创新性地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难,纠正他人认识中的错误。
为了论证和说明某种事实或原理,人们往往需要寻找另一种与之相同或相似的,并且已经得到承认的事实或原理,通过类比来使某种事实或原理得到论证和说明。
(1)实质: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是或然推理,是不能保证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的推理。
(2)作用:①归纳推理在帮助人们发现认识对象的规律方面,类比推理在帮助人们获取新知识方面,都具有自身的价值。
②在实践中,人们总是将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结合在一起使用。
③只有综合运用不同类型的推理,才能更好地发挥不同推理类型的思维功能
1.以奋斗启航,以劳动圆梦。“95后”技术员小廖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自觉传承劳模精神,都能做到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国梦。”小廖这句话中包含的推理形式有( )
①联言推理
②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③类比推理
④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典例
【答案】B
【详解】①:联言推理是前提或结论为联言判断,并根据联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而进行推演的演绎推理。该推理中,“我们每个人都能自觉传承劳模精神,都能做到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属于联言判断,其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同时存在,所以该推理是联言推理,①符合题意。
②④: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指的是以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为前提,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推演的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指的是以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为前提,根据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性质进行推演的推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自觉传承劳模精神,都能做到精诚团结、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国梦”以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为前提,属于充分条件假言推理,④符合题意,②排除。
③:类比推理是指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通过比较而推断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材料没有涉及类比推理,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典例
2.海上风暴来临之前,海浪与空气摩擦产生8—13HZ的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但水母依靠特殊的听觉系统可以听到这种声音。科学家通过研究,仿照水母的听觉系统,发明了高性能的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这种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这一发明( )
①说明人类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制造先进技术装备
②表明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
③证明人类可以“偷师”大自然并在此基础上造福自身
④说明人类能够妥善改造自然规律并以此征服大自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典例
【答案】C
【详解】①:类比推理是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者相似的属性进行的推理。材料体现了类比推理的作用,没有涉及比较的方法,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科学家通过研究,仿照水母的听觉系统,发明了高性能的水母耳风暴预测仪,对海上风暴作出预报,以维护航海和渔业的安全,这证明人类可以“偷师”大自然并在此基础上造福自身,表明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中具有前锋的作用,②③符合题意。
④:规律具有客观性,人要和大自然和谐相处。“改造自然规律”“征服大自然”说法错误,④错误。
故本题选C。
典例
3.在西方国家发展的过程中,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美国等国家强大起来后纷纷扮演霸王或图谋扮演霸王的角色。据此,西方学者认为“国强必霸”是历史兴衰的规律,任何国家都不会例外,中国也不会例外!由此可见,西方学者( )
①进行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
②犯了“轻率概括”的错误
③进行了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
④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典例
【答案】C
【详解】②③: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美国等国家强大起来后纷纷扮演霸王或图谋扮演霸王的角色,据此,西方学者认为“国强必霸”是历史兴衰的规律,这是通过不完全归纳得出的获得结论,犯了“轻率概括”的逻辑错误,西方学者由所有国家“国强必霸”推出中国“国强必霸”,运用了从一般推个别的演绎推理,②③符合题意。
①④:材料中西方学者进行了不完全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犯了“轻率概括”的错误,没有运用类比推理,也没有犯“机械类比”的错误,①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典例
4.某供电公司应用机器狗代替人工巡检变电设备,机器狗的身形构造很像宠物狗,它可以模仿狗的步态,实现不同的移动模式,减轻了人工巡视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巡检质效。巡检机器狗的研发( )
①运用了联想思维,通过迁移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
②运用了类比推理,模仿生物的特殊结构及其功能
③运用了超前思维,创造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
④运用了发散思维,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典例
【答案】A
【详解】①②:某供电公司应用机器狗代替人工巡检变电设备,机器狗的身形构造很像宠物狗,它可以模仿狗的步态,实现不同的移动模式,减轻了人工巡视的劳动强度,也提高了巡检质效。巡检机器狗的研发运用了联想思维,通过迁移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运用了类比推理,模仿生物的特殊结构及其功能,①②符合题意。
③:巡检机器狗的研发运用了联想思维和类比推理,没有涉及超前思维,③不合题意。
④:巡检机器狗的研发运用了联想思维和类比推理,没有涉及发散思维,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典例
5.高三某班所有学生每人都拿到一株兰花,同学们在校园不同的地方种下兰花,都在花土里放有鸡蛋壳粉末,一个月后发现不管是在向阳处还是背光处,所有兰花长势都很好,由此同学们得出结论:兰花长势好与鸡蛋壳粉末有因果关系。所以同学们也用鸡蛋壳粉末种植了其他植物。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运用求同法得出结论
②运用求同求异并用法得出结论
③用鸡蛋壳粉末种植其他植物,运用了类比推理
④在“所有兰花长势都很好”判断中,“兰花”是不周延的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典例
【答案】D
【详解】①:求同法是指被研究的现象在不同场合出现,而在各个场合中只有一个情况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情况与被研究现象之间就有因果联系。材料中同学们在校园不同的地方种下兰花,都在花土里放有鸡蛋壳粉末,一个月后发现不管是在向阳处还是背光处,所有兰花长势都很好,由此同学们得出结论:兰花长势好与鸡蛋壳粉末有因果关系,此项事例运用求同法得出结论,①符合题意。
②:材料中的事例运用了求同法,②说法错误。
③:鸡蛋粉末对兰花种植有帮助,因此用鸡蛋壳粉末种植其他植物,运用了类比推理,③说法正确。
④:在“所有兰花长势都很好”判断中,“兰花”是全称判断的主项,“兰花”是周延的,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典例
6.二战期间,琼斯教授奉命承担研制不被雷达发现的飞机伪装材料,但研究进展缓慢。一天琼斯问助手:“怎样才能隐蔽一粒沙子?”助手回答道:“可以将沙子融入沙堆中”。琼斯想到:“可以创造出成千上万的雷达信号,让敌人真假难辨。据此提出从诱饵飞机上抛撒金属碎片,若干个碎片仿佛就是一个战斗机群。当敌方按照雷达指示的‘目标’开始拦击时就会让对方手足无措。”琼斯教授的成功在于应用了( )
A.演绎推理 B.比较的方法
C.类比推理 D.科学归纳推理
典例
【答案】C
【详解】C: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助手回答道:“可以将沙子融入沙堆中”。于是琼斯想到:“可以创造出成千上万的雷达信号,让敌人真假难辨。据此提出从诱饵飞机上抛撒金属碎片,若干个碎片仿佛就是一个战斗机群。当敌方按照雷达指示的‘目标’开始拦击时就会让对方手足无措。”可以得出琼斯教授的成功在于应用了类比推理,C符合题意。
A: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材料没有涉及,A排除。
B:比较的目的在于认识两类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材料没有涉及,B排除。
D:科学归纳推理是根据某类部分对象与某种属性之间的因果联系,推出某类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归纳推理,材料没有涉及,D排除。
故本题选C。
典例
7.地球与火星都是太阳系的大行星,都有大气层、适宜的温度、水分,地球上有生命存在,有人便据此推出火星上也有生命存在。这一推理( )
A.运用了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B.在事物结构和功能间进行了类比
C.是前提蕴含结论的必然推理 D.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
典例
【答案】D
【详解】D: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材料中关于地球和火星的推理是类比推理,属于或然推理,结论不一定正确,D正确。
A:归纳推理探求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而该推理属于类比推理,A排除。
B:这一推理并没有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B排除。
C:该推理属于或然推理而不是必然推理,C排除。
故本题选D。
典例
8.研究人员在做科学研究时发现,种植豆类作物如大豆、豌豆、蚕豆时,不仅不需要给土壤施氮肥,而且豆类作物还可以使土壤增加氮;而种植小麦、高粱、玉米等农作物时,土壤中的氮不仅未增加而且需要施氮肥。由此他们得出这样的结论:豆类作物有固氮作用,而非豆类作物没有。这一过程中使用的归纳推理的方法有( )
A.仅用了求同法 B.仅用了求异法 C.共变法 D.求同求异并用法
典例
【答案】D
【详解】A:求同法是如果被考察的对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仅用了求同法不符合题目要求,A不符合题意。B:求异法是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第一场合出现,在第二场合中不出现,而在这两个场合之间只有一点不同,即第一场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场合没有这个因素A,其他有关因素都是相通的,那么,这个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仅用了求异法不符合题目要求,B不符合题意。
C:共变法是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有某些变化,有一个因素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那么,这个相关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C不符合题意。
D:求同求异并用法是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个情况,那么,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种植豆类作物如大豆、豌豆、蚕豆时,不仅不需要给土壤施氮肥,而且豆类作物还可以使土壤增加氮;而种植小麦、高粱、玉米等农作物时,土壤中的氮不仅未增加而且需要施氮肥。由此他们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一过程中使用的归纳推理的方法有求同求异并用法,D正确。
故本题选D。
典例
9.在y=x2+x+41这个函数式中,当自变量x取0,1,2,3,……38,39时,得出y的值为41,43,47,53,……1601,这些数都是质数,如果由此得出“无论x取任何非负整数,y都是质数”的结论,对上述推理方法认识正确的是( )
①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
②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
③属于类比推理,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
④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犯了轻率概括的错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典例
【答案】C
【详解】①②④:由于自变量x的取值是部分对象,不是全部对象,因此该推理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犯了轻率概括的错误,其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或然的,不具有保真关系,②④符合题意,①排除。
③: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材料中的推理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不是类比推理,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典例
10.杭州亚运会吉祥物“莲莲”从西湖的烟柳画桥、十里荷花深处走来,身姿轻盈、体态优美,全身覆盖清新自然的绿色,莲叶头饰以三潭印月为顶,以互联网为径,特色鲜明。它展现了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传递着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期许。“莲莲”的设计体现出( )
①形象思维
②综合思维
③归纳思维
④类比思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典例
【答案】A
【详解】①②③:吉祥物“莲莲”的形象设计是形象思维,整个综合形象设计展现了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人文精神,传递着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期许体现了综合思维和归纳思维。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类比思维是根据两个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事物间的对比,从某一事物的某些已知特征去推测另一事物的相应特征存在的思维活动。材料未涉及类比思维,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答案选A。
典例
11.甲资助过乙,乙资助过丙。如今,丙比甲更富有,但是甲生活得最幸福。根据以上陈述,能够必然得出的结论是( )
A.资助别人可以获得幸福
B.幸福程度与财富多寡无关
C.有人曾资助过现在比自己富有的人
D.富有的人曾经得到过其他穷人的资助
典例
【答案】C
【详解】C:由题干不能看出乙现在是否比甲富有,如果乙现在比甲富有,那么由题干“甲资助过乙”,可以得出有人资助过现在比自己富有的人;如果乙现在不比甲富有,结合题干“如今,丙比甲更富有”可以得出现在丙比乙富有,再结合题干“乙资助过丙”,同样可以得出有人资助过现在比自己富有的人。总之,由题干陈述均可得出:有人曾资助过现在比自己富有的人,C符合题意。
A:题干没有说明乙是否幸福,因此不能必然得出“资助别人可以获得幸福”,A排除。
B:题干仅以甲和丙的例子并不能说明幸福程度必然与财富多寡无关,B不符合题意。
D:乙资助过丙,但题干没有表明丙是否比乙富有,因此不能说明富有的人曾经得到过其他穷人的资助,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典例
12.奥恩布鲁格医生对一位病人并未诊出什么严重疾病,但病人很快就死了,解剖尸体后发现其胸膛积满脓水。医生反复琢磨类似病例该如何诊断,后受他父亲常用手指叩击木质酒桶,倾听发出的声音以判断木桶中的酒量这一举动的启发,他反复探索,终于发明了“叩诊”这一医疗方法。奥恩布鲁格医生运用的是( )
①演绎推理,力求从真实的前提中得出正确的结论
②不完全归纳推理,试图从考察的部分情况中得出一般性结论
③类比推理,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得出新的结论
④一种或然推理,在帮助人们获取新知识方面有其自身的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典例
【答案】D
【详解】③④:医生根据他父亲常用手指叩击木质酒桶发出的声音判断木桶中的酒量这一举动。反复探索,终于发明了“叩诊”这一医疗方法,这是类比推理,类比推理属于或然推理,在帮助人们获取新知识方面有其自身的价值,③④符合题意。
①②:材料反映的是类比推理,不是演绎推理,也不是不完全归纳推理,①②排除。
故本题选D。
典例
04
返回
易混易错辨析
提高眼力,
明辨是非!
[点拨]归纳推理有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之分。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是必然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不具有保真关系,是或然推理。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联系。
1.归纳推理是通过一般性 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思维过程。
2.完全归纳推理属于或然推理。
3.不完全归纳推理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漏。
4.归纳推理都不具有保真性。
【点拨】以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推理形式叫作归纳推理。
[点拨]完全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保真关系,它不属于逻辑推理分类中的或然推理。
易混易错辨析
×
×
×
[点拨]完全归纳推理所涉及的认识对象,一个都不能遗漏。
×
5.只要具备一定事实材料,不完全归纳推理就可以得出一般性结论。
6.类比推理都是从一般性前提得出一般性结论
7.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是人们自身的需要。
8.类比是一种修辞手法。
[点拨] 只根据两件事实材料就简单地得出一般性结论,还认为结论一定可靠,这样的不完全归纳推理犯有“轻率概括”的错误。
[点拨]类比推理是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相从个别性前提 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
易混易错辨析
[点拨]客观事物及其属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贡系、相互制约的。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仑:的客观依据。
×
×
×
×
[点拨]类比是一一种推理形式,比喻是一一种修辞手法。
9.前提中确认的属性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
10.类比推理主要是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
[点拨]类比推理是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的推理,事物的要素、结构和功能是其属性的主要内
容。从思维的角度说,类比推理既可以在对象的要素和结构之间进行类比,也可以在对象的功能之间进行类比,还可以从导致事物某种功能的条件方面进行类比。
[点拨]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一旦前提中出现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就不能推出结论。
易混易错辨析
×
×
05
返回
真题好题演练
磨拳擦掌,
准备实战!
见word文档——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