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把握辩证分合 一轮复习课件(共61页)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八课 把握辩证分合 一轮复习课件(共61页)

资源简介

(共61张PPT)


思维
2025新高考(部编教材)一轮复习
  把握辩证分合
《逻辑与思维》 专题八
核心内容
目录
1
考纲考情分析
2
思维体系构建
3
核心考点突破
4
易混易错辨析
5
真题好题演练
1
2
3
4
5
返回
考纲考情分析
透彻分析考情考纲心中有数考试不慌!
01
核心考点 考题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2022 ●北京卷T7;
科学思维的特点和意义 2022●北京卷T17
逻辑思维基本规律 2023●浙江6月卷T28;2023●广东卷T16;2023●湖北卷T13;
逻辑思维规则——判断 2022●海南卷T20;2023●山东卷T12;2023●新课标卷T23;2023●浙江6月卷T27;2023●辽宁卷T15;2023●湖南卷T15;2023●湖北卷T19;
逻辑思维规则——归纳 2022●海南卷T22;2023●辽宁卷T19;2023●江苏卷T12;2023●湖南卷T20;
逻辑思维规则——推理 2022●山东卷T18;2022●北京卷T8;2022●辽宁卷T16;2022●海南卷T21;
辩证思维方法 2022●山东卷T8;2022●辽宁卷T20;
创新思维能力 2022●山东卷T13;2023●新课标T40;2023●山东T17;2023●辽宁卷T15;2023●北京卷T6;2023●浙江1月卷T34;2023●广东卷T20;2023●iaao卷T13;2023●湖北卷T14;
考情考向
新课程标准要求
结合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体会事物发展过程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理解质量互变规律,把握适度原则。
核心内容
01
科学精神
把握量变与质变的含义,运用发展的状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分析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正确处理生活中的量变与质变问题。正确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观察和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培养辩证分析、看待问题的素质。树立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思维的品质和习惯。
02
公共参与
学会用辩证思维解决问题。抓住机遇参与实践,注意从小事做起;遵循适度原则,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抓住机遇参与实践,注意从小事做起;遵循适度原则,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
核心素养
返回
思维体系构建
先把整本书装在脑中!
02
全书逻辑框架的大思路
研究思维的规律和方法的学问
逻辑思维规则
辩证思维方法
思维
意识
理性认识
广义
狭义
逻辑学
辩证逻辑
形式逻辑
广义
狭义
方法
运用
狭义逻辑学
本册主线
《逻辑与思维》
本册主线树立科学思维、遵循逻辑思维规则、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科学思维
创新思维能力
第二单元知识体系
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
概念
判断
推理
准确把握概念(第四课)
正确运用判断(第五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第六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第七课)
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核心内容:什么样的思维是合乎逻辑的思维?
第八课知识体系
03
返回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精析,
难点突破!
考点
理解质量互变
考点
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01
02
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考点一知识体系
一、辩证思维的含义
考点一: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
1、辩证思维的客观基础
2、形而上学思维的弊端及含义
世界的 普遍联系 和 变化发展 。
在认识过程中,人们往往需要将普遍联系着的对象及其各个部分、各种性质、各种关系,相对地独立起来、区别开来,分别地加以研究,这样才能获得具体、深刻的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1)弊端:如果人们因此而完全切断了事物及其各个部分、各种性质之间的联系,就不能正确地反映对象的本来面貌,就犯了形而上学思维的错误。
(2)含义: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事物之间的界限都是绝对分明和固定不变的,并把这种看法变成一种世界观、方法论,就是形而上学思维。
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
3、辩证思维的必要性、含义及发展历程
一、辩证思维的含义
考点一: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1)必要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在认识过程中,人们往往需要将普遍联系着的对象及其各个部分、各种性质、各种关系,相对地独立起来、区别开来,分别地加以研究,这样才能获得具体、深刻的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必经阶段。
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新型冠状病毒使国与国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
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
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医护物资保障人员
海关防疫人员
病毒感染者
公安工作者
我国抗疫取得胜利是谁的功劳?
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
3、辩证思维的必要性、含义及发展历程
一、辩证思维的含义
考点一: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2)含义: 所谓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 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森林
动物
天空
河流
自然界
无生命物质
有生命物质

高级
低级
普遍联系
变化发展
对立统一
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
3、辩证思维的必要性、含义及发展历程
一、辩证思维的含义
考点一: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3)发展历程:辩证思维的发展和人们对辩证思维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自走向自觉的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形态的辩证思维学说。
①古代人以朴素的辩证思维方式把握世界的整体发展和矛盾运动。②随着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人们开始自觉地、系统地研究辩证思维,但这时的研究大多带有 唯心主义 的性质。③在总结人类最新科学成果、批判地继承以往辩证思维研究的合理因素,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科学形态的辩证思维学说。
④在当代,随着社会实践 和 现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研究复杂大系统的系统科学的兴起与发展,辩证思维学说得到丰富和深化。
不知
知之不多
知之较多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二、辩证思维的特征
考点一: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
1、整体性是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
(1)含义:证思维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将认识对象的各个要素、各种联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头脑中再现出来,并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2)作用:
①整体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处理“此”与“彼”之间的关系。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双方经过中间环节而相互过渡。如:八大系统正是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存,才形成了我们航天工程的总系统。
②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处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与部分有了对方才能够存在,而不是孤立地存在着。
二、辩证思维的特征
考点一: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
2、动态性是辩证思维的又一重要特征
(1)原因:客观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人们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事物实际存在的过程,就必须以动态的方式去思考认识对象。
(2)含义: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就是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
(3)要求:我们不仅要考察事物的现状和历史,而且要想到事物的未来。
(4)作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把握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我们只有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才能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二、辩证思维的特征
考点一: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
3、辩证思维整体性与动态性的辩证性质
4、辩证思维与诡辩论的根本区别
5、学习辩证思维的意义
坚持辩证思维的整体性和动态性,并不排斥独立性和静态性。辩证思维的整体性与 独立性 、 动态与 静态是对立统一的。
辩证思维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凡未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决不能轻信和盲从。这是辩证思维同唯心主义诡辩论的根本区别。
学会辩证思维,我们就能对事物看得全、看得深、看得远、看得活、看得真。辩证思维会使我们充满智慧
考点二知识体系
一、分析与综合的含义
考点二: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
1、采用分析方法的必要性及其含义
(1)必要性:复杂多样的客观事物是以有机整体的方式存在和发展的。为了把握本质 和规律,人们需要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要素暂时地分割开来,把被考察的部分、要素从对象整体中抽取出来。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解剖”认识对象。
(2)含义:分析就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 各个要素 、 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
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21世纪中)
中国人民与三座大山之间的矛盾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中国不同时代存在不同的矛盾。
【特别提醒】人们运用分析方法的目的是认识事物的整体,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一、分析与综合的含义
考点二: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
2、分析的方法
3、分析方法的种类
辩证唯物主义阐明了事物矛盾的 普遍性和 特殊性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 次要方面的关系,有利于人们在实践中抓住重点问题,认清事物性质。这是最高层次、最具概括性的分析。
(1)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 某种性质或 某种成份的分析,主要解决“有没有”“是不是”的问题。
(2)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在某个方面的量 “有多少”的分析。
(3)功能分析:功能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些功能或具有哪些功能的分析,主要解决研究对象 “有什么作用”的问题。
(4)因果分析:因果分析是确定引起某一现象发生或变化原因的分析,主要解决研究对象 “为什么” 的问题。
一、分析与综合的含义
考点二: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
3、分析方法的种类
(1)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某种成分的分析,主要解决 “有没有”,“是不是”的问题。
【示例分析】经化验发现地瓜含有钾、β-胡罗卜素、叶酸片、维他命C和维生素b26,这5种成份均有利于防止心血管疾病。地瓜中也含有了很多的维生素D,多吃红薯能够合理的减少肺气肿的患病率。
上述对地瓜的认识就采用了定性分析法
一、分析与综合的含义
考点二: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
3、分析方法的种类
(2)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在某个方面的量 “有多少”的分析。
【示例分析】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硒摄入量为每日50-250微克。海南“富晒之乡”澄迈县桥头镇生产富硒地瓜,经海南省农科院检测,“沙土村地瓜”硒含量高达70微克/公斤,为富硒地瓜。长期食用能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力。
上述对对富硒地瓜的认识就采用了定量分析法
一、分析与综合的含义
考点二: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
3、分析方法的种类
(3)功能分析:功能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些功能或具有哪些功能的分析,主要解决研究对象 “有什么作用”的问题。
【示例分析】人们通过分析发现,睡眠不足者,表现为烦躁、激动或精神萎靡,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等;长期缺少睡眠则会导致幻觉。而睡眠充足者,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办事效率高。这是由于大脑在睡眠状态下耗氧量大大减少,有利于脑细胞能量贮存。因此,睡眠有利于保护大脑,提高脑力。
上述对睡眠的认识就采用了功能分析法
一、分析与综合的含义
考点二: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
3、分析方法的种类
(4)因果分析:因果分析是确定引起某一现象发生或变化原因的分析,主要解决研究对象“为什么”的问题。
【示例分析】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中,气候始终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科学家通过分析发现,太阳辐射的变化、火山爆发等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类燃烧矿物燃料以及毁林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硫化物气溶胶浓度的变化、陆面覆盖和土地利用的变化等人类活动都能引起气候的变化。
上述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就采用了因果分析法
突破提升:分析的常用方法
实践需要 具体方法 解决问题
科学研究中 ①定性分析 “有没有”“是不是”
②定量分析 量“有多少”
③功能分析 “有什么作用”
④因果分析(五种方法) “为什么”
社会生活中 矛盾分析法(对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进行科学分析) 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阶段
哲学中 (最高层次、最具概括性的分析) 辩证唯物主义阐明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有利于人们在实践中抓住重点问题,认清事物性质
考点二: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一、分析与综合的含义
考点二: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
4、分析的方法的优缺点
(1)优点:分析方法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点”上,力图把具体的“点”认识透彻,其优点是精确。
(2)缺点:如果认识只局限在问题的“点”上,就难免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认识。
这就要求我们在用分析方法认识事物时不能只局限在问题的“点”上,不要犯了盲人的错误。
一、分析与综合的含义
考点二: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
5、采用综合方法的必要性及其含义
6、综合方法的种类
(1)必要性:要形成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就需要在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综合方法。
(2)含义:综合是一种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
不同的认识领域,有着不同的认识目的和综合范围。
①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运用结构综合和功能综合等多种方法,获得对研究对象整体结构、所具功能的认识,从整体上把握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
②哲学中的综合,旨在把握物质世界的本质和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二、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考点二: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
1、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2、辩证地分析与综合的客观基础
(1)从辩证思维角度看,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分析为综合做准备,而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
(2)在辩证思维中,分析和综合是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分析与综合之所以相互依懒,归根到底取决于客观事物的矛盾多样性和矛盾统一性的相互依赖。
辩证的分析与综合是客观事物的矛盾在思维中的反映。
世界充满矛盾。事物的每个矛盾以及每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构成了事物矛盾的总体。
二、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考点二: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
3、正确运用辩证地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辩证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是矛盾分析法的体现。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
人们要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必须认识事物矛盾,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及其相互转化。只有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揭示事物的整体。
突破提升: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
分析 综合
区别 含义不同 分析就是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综合是一种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
特征 分析是从事物整体走向部分的认识,精确性是其优点 综合是从事物部分走向整体的认识,整体性是其重要特征
常用方法不同 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等多种方法,认识被研究的对象 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运用结构综合和功能综合等多种方法,获得对研究对象整体结构、所具功能的认识,从整体上把握具体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
联系 ①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
②分析为综合作准备,而综合的结果又指导人们继续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在辩证思维中,分析与综合是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正确处理两者关系 辩证地理解和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我们要学会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考点二: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1.中国古人将“空”归为“无”的范畴,将“间”归为“有”的范畴;“间”为“空”之界,“空”在“间”之中;人们对“间”的凭借被称为“利”,对“空”的耗费被称作“用”,因此“利用”的本意是人们凭借着“间”对“空”的耗费。可见中国古人( )
①认为“有”与“无”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②善于发挥分析对综合的先导作用认识世界
③在实践中将“利”与“用”统一于同一个过程
④强调“空”与“间”互为对方的前提条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典例
【答案】D
【详解】①:矛盾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①说法错误。
②: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②错误。
③:人们对“间”的凭借被称为“利”,对“空”的耗费被称作“用”,因此“利用”的本意是人们凭借着“间”对“空”的耗费。这表明人们在实践中将“利”与“用”统一于同一个过程,③正确。
④:“间”为“空”之界,“空”在“间”之中,这强调“空”与“间”互为对方的前提条件,④正确。
故本题选D。
典例
2.我们摩擦冻僵了的双手,手便暖和起来;我们敲击冰冷的石块,石块能发出火光;我们用锤子不断锤击铁块,铁块的温度会升高。由此可知,物体运动能够产生热。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这里运用的是综合思维方法
②这是一个不完全归纳推理
③这里采用求同法探求因果联系
④这里采用共变法探求因果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典例
【答案】C
【详解】②③:不完全归纳推理是归纳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认识的全部对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对象。求同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出现在多个场合中,而在这些场合中只有一个有关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这个共同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我们摩擦冻僵了的双手,手便暖和起来;我们敲击冰冷的石块,石块能发出火光;我们用锤子不断锤击铁块,铁块也可以热到发红。由此可知,运动能够产生热。这一推理结论的得出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这里采用求同法探求因果联系,②③符合题意。
①:这里运用的是因果分析的思维方法,不涉及综合思维方法,排除①。
④:共变法是指如果被考察的现象a在发生某种程度变化的各个场合中,只有一个因素A有量的变化,而其他因素都不变,那么,这唯一发生变化的因素A与被考察的现象a有因果联系。可见,共变法与材料无关,排除④。
故本题选C。
典例
3.《文心雕龙》是南朝刘勰的文学理论专著,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部分。总论明确提出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则,是全书的“文之枢纽”。文体论分别论述了三十五种文体的源流演变及不同特征,创作论论述了文学创作的基本方法,批评论论述了批评鉴赏的方法和态度,品评历代作家的才能与贡献。刘勰创作《文心雕龙》( )
A.主要运用了分析的思维方法来总括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则
B.展现了其文学研究的严谨,其成果应作为当代文学价值判断标准
C.把握了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完成了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全部理论建构
D.是在综合的指导下,具体分析各文体的流变,形成了结构严密的理论体系
典例
【答案】D
【详解】A:《文心雕龙》是南朝刘勰的文学理论专著,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部分。总论明确提出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则,是全书的“文之枢纽”,这反映主要运用了综合的思维方法,A排除。
B:刘勰创作《文心雕龙》,展现了其文学研究的严谨,但其成果不能作为当代文学价值判断标准。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就是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只有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看问题,才能把握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B排除。
C:把握了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但这不能说明其完成了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全部理论建构。整体性是综合方法的重要特征。任何一次综合的结果都只是对认识对象相对完整的认识,只是对现实原型的近似描述。只有将分析与综合辩证地统一起来,才能全面而又深刻地把握认识对象,C排除。
D:总论明确提出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则,是全书的“文之枢纽”。文体论分别论述了三十五种文体的源流演变及不同特征,这表明是在综合的指导下,具体分析各文体的流变,形成了结构严密的理论体系,D正确。故本题选D。
典例
4.在耳针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耳穴压豆法,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朵不同穴位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可以有效治疗胆石症、顽固性失眠、支气管哮喘等疾病。耳穴压豆可以治疗疾病表明( )
①人体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器官构成的统一整体
②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穴压法同样可以治疗其他疾病
③运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够满足人们治疗疾病的需要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人们有效治疗各种疾病的关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典例
【答案】A
【详解】①:耳穴压豆法,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粘贴于耳朵不同穴位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可以有效治疗胆石症、顽固性失眠、支气管哮喘等疾病,表明人体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各器官构成的统一整体,①正确。
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②排除。
③:在耳针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耳穴压豆法,可以有效治疗胆石症、顽固性失眠、支气管哮喘等疾病,表明运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够满足人们治疗疾病的需要,③正确。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促进有效治疗各种疾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有效治疗各种疾病的关键,④排除。故本题选A。
典例
5.民法典规定,裁判案件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方面对办理类似案件具有指导意义时,可被视为“指导性案例”,法院应当将“指导性案例”作为裁判理由进行引述,这对减少“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具有实际意义。从科学思维角度看,“指导性案例”的运用( )
①能够确保司法裁判过程与结果的严谨性
②应注意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
③需要通过矛盾分析法在对立统一之中把握案件
④可能会因指导性案例援引率低出现轻率概括的错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典例
【答案】C
【详解】①:指导性案例的运用,有利于增强司法裁判过程与结果的严谨性,但不能确保,①错误。
②:运用指导性案例时,要注意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性就越高,②正确。
③:运用指导性案例时,需要运用矛盾分析法对两个类似案件都要进行具体分析,在对立统一中把握案件,③正确。
④:指导性案例的运用属于类比推理,轻率概括则是归纳推理中的错误情形,④错误。
故本题选C。
典例
6.农谚是中国古代先民在长期的农耕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结晶。如农民们发现作物生长与播种农时密切相关,总结出来“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春雨贵如油”等农谚。下列对这两条农谚认识正确的是( )
①都具有形象思维的特征,未概括对象本质属性
②都是生产实践的产物,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③“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体现了辩证思维的动态性
④“春雨贵如油”体现了类比推理的思维方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典例
【答案】C
【详解】①:“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揭示了农作物节令性很强,耽误一时,就会影响一年的收成的道理;而“春雨贵如油”则揭示了春雨很宝贵,对农作物的生长很重要的道理,这两条农谚分别触及到了种地不能违背时令、春雨对农作物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等本质规律,①说法错误。
②:题干中的两条农谚都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作用,②可选。
③:“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季”揭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与自然界的客观物质性之间的关系,体现了辩证思维的动态性特征,③可选。
④: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春雨贵如油”属于比喻,不符合类比推理的特点,④不选。
故本题选C。
典例
7.在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中,美丽中国是其中一个。我们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这表明,美丽中国建设( )
①将注意力放在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上,统筹推进
②将注意力放在问题的“点”上,力求透彻认识
③坚持辩证思维,科学处理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④坚持辩证思维,精准地预测了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典例
【答案】B
【详解】①③:材料表明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重点在立足整体,协同推进,①③符合题意。
②:将注意力放在问题的“点”上,力求透彻认识是分析思维的特征,与材料重点不相关,②不选。
④:坚持辩证思维,精准地预测了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精准地预测”说法错误,④不选。
故本题选B。
典例
8.人在做一件事的过程中,通常开始和结束时比较积极。因为开始时能看到明显的收益,结束时能看到成功的前景。为避免半途而废,可以运用“小区域原则”。在实现目标的前半段,回顾已经完成的部分,因为它是小区域,剩下的部分是大区域;而过了中间点之后,看还差多少没有完成,因为完成的部分变成了大区域,剩下的部分是小区域。这样﹐以“小区域”激励自己持续行动,实现目标。“小区域原则”( )
①说明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目标的实现起决定性作用
②正确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帮助人们实现预期的目标
③运用了辩证思维方法,引导人们增强持续行动的积极性
④用归纳的方法准确把握了目标分解与行动效率的本质联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典例
【答案】C
【详解】①:该选项表述不严谨,应为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故①不选。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运用“小区域原则”,可使人增强完成任务的信心,激励自己持续行动,实现目标,故②入选。
③:不管是实现目标的前半段还是后半段,运用“小区域原则”都能使人辩证看待未完成和已完成的工作,从而增强持续行动的积极性,故③入选。
④:由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结论,叫做归纳推理。题干不涉及用归纳的方法,故④不选。
故本题选C。
典例
9.量子芯片是在传统半导体工业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量子力学效应,实现高效率并行量子计算的核心部件。各载量子芯片的计算机比硅基芯片计算机快百万倍,常被应用在天气预测、加密解密空间探测、生物研究等多领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量子芯片的应用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
B.量子芯片赋予了芯片新的质的规定性
C.对量子芯片的认识概括了芯片的形象特征
D.对量子计算机应用的分析运用了定量分析法
典例
【答案】B
【详解】A: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因此,思维的间接性属于认识世界的范畴。量子芯片的应用属于改造世界范畴。故A错误。
B:由量子芯片的概念可知,“充分利用量子力学效应,实现高效率并行量子计算”是量子芯片的本质属性,它是量子芯片区别于硅基芯片的质的规定性。故B正确。
C:对量子芯片的认识是以概念反映其本质的,属于抽象思维,而非形象思维。故C错误。
D:定量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在某个方面的量“有多少”的分析。定性分析是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某种成分的分析,主要解决“有没有”“是不是”的问题。对量子计算机应用的分析主要是列举可以用于什么领域,没有对这些领域的应用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因此属于定性分析。故D错误。
故本题选B。
典例
10.今年春节期间,一部叫《狂飙》的电视剧火爆全网,剧中主角特别喜欢吃的猪脚面同样火出圈。网友们说“这道美食虽然好吃,但做起来一点都不容易”。有关这道美食的评价,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
①网友说法表明思维具有能动性
②网友这一评断是属于选言判断
③网友们的说法是属于演绎推理
④网友评价体现一定的辩证思维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典例
【答案】D
【详解】①④:“这道美食虽然好吃,但做起来一点都不容易”表明思维具有能动性,体现一定的辩证思维,①④正确。
②:网友这一评断属于联言判断,而不是选言判断,②错误。
③:材料未体现演绎推理,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典例
11.2022年12月25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做出既有“危”也有“机”的判断。一方面是困难和挑战: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另一方面是优势和希望: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当前我国经济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从辩证思维角度说明( )
①整体性的辩证思维要求我们科学地处理“此”与“彼”之间的关系
②辩证思维的实质与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法从对立统一中去把握事物
③我们要充分发挥思维的能动性,做到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使矛盾的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典例
【答案】A
【详解】①②:当前我国经济危机并存,危中有杌,危可转机。从辩证思维角度说明整体性的辩证思维要求我们科学地处理“此”与“彼”之间的关系,辩证思维的实质与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法从对立统一中去把握事物,①②符合题意。
③:我们要充分发挥思维的能动性,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错误。
④: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二者不能转化,④错误。
故本题选A。
典例
12.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谋划和推动本地区本部门工作要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创造性开展工作,做到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这一论述蕴含的思维方法是( )
①要运用分析方法分解剖析各种认识对象
②要运用综合方法把握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③要善于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开展工作
④要善于将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典例
【答案】C
【详解】②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说明要善于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开展工作,运用综合方法把握各部分之间的联系,②③符合题意。
①④:材料强调运用综合方法把握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没有体现运用分析方法分解剖析各种认识对象,也没有涉及将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①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典例
04
返回
易混易错辨析
提高眼力,
明辨是非!
[点拨]不排斥局部的独立性,相对的静态性;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1.辩证思维的实质和核心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
2.凡未经实践检验的认识,绝不能轻信和盲从。这是辩证思维同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
3.辩证思维的发展和人们对辩证思维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自觉走向自发的过程。
4.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和动态性,反对独立性和静态性。
【点拨】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点拨]辩证思维同唯心主义诡辩论
易混易错辨析
×
×
×
[点拨]由自发走向自觉。
×
5.分析方法力图把具体的“点”认识透彻,其优点是具体。
6.辩证的分析与综合方法是因果分析法的体现。
7.分析与综合是两种完全对立的思维方法。
8.定性分析是最高层次、最具概括性的分析。
[点拨] 其优点是精确
[点拨]矛盾分析法
易混易错辨析
[点拨]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
×
×
×
[点拨]矛盾分析法(辩证唯物主义阐明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人们在实践中抓住重点问题,认清事物的性质。)
05
返回
真题好题演练
磨拳擦掌,
准备实战!
见word文档——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