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 一轮复习课件(共51页)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 一轮复习课件(共51页)

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思维
2025新高考(部编教材)一轮复习
  领会科学思维
《逻辑与思维》 专题三
核心内容
目录
1
考纲考情分析
2
思维体系构建
3
核心考点突破
4
易混易错辨析
5
真题好题演练
1
2
3
4
5
返回
考纲考情分析
透彻分析考情考纲心中有数考试不慌!
01
核心考点 考题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2022 ●北京卷T7;
科学思维的特点和意义 2022●北京卷T17
逻辑思维基本规律 2023●浙江6月卷T28;2023●广东卷T16;2023●湖北卷T13;
逻辑思维规则——判断 2022●海南卷T20;2023●山东卷T12;2023●新课标卷T23;2023●浙江6月卷T27;2023●辽宁卷T15;2023●湖南卷T15;2023●湖北卷T19;
逻辑思维规则——归纳 2022●海南卷T22;2023●辽宁卷T19;2023●江苏卷T12;2023●湖南卷T20;
逻辑思维规则——推理 2022●山东卷T18;2022●北京卷T8;2022●辽宁卷T16;2022●海南卷T21;
辩证思维方法 2022●山东卷T8;2022●辽宁卷T20;
创新思维能力 2022●山东卷T13;2023●新课标T40;2023●山东T17;2023●辽宁卷T15;2023●北京卷T6;2023●浙江1月卷T34;2023●广东卷T20;2023●iaao卷T13;2023●湖北卷T14;
考情考向
新课程标准要求
领会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课程标准
01
科学精神
领会学习科学思维对培育中学生的科学精神,助推中学生争做时代新人的意义。
02
公共参与
领会学习科学思维对提升中学生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意义。
学科素养
返回
思维体系构建
先把整本书装在脑中!
02
逻辑与思维
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四单元:提高创新能力
第三单元: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科学思维的运用
总论
逻辑思维方法
科学思维的两种必要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
全书的逻辑起点
以问题为导向
全书逻辑框架的大思路
形成“一总+二分+运用”的逻辑结构
一总
二分
运用
研究思维的规律和方法的学问
逻辑思维规则
辩证思维方法
思维
意识
理性认识
广义
狭义
逻辑学
辩证逻辑
形式逻辑
广义
狭义
方法
运用
狭义逻辑学
本册主线
《逻辑与思维》
本册主线树立科学思维、遵循逻辑思维规则、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科学思维
创新思维能力
全书逻辑框架的大思路
第一单元知识体系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思维的含义
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
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思维形态及其特征
思维的特征
思维的基本形态
思维基本形态的特征
”逻辑“的多种含义
”逻辑“的不同用法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
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政治意义
科学思维的含义
科学思维的特征
形式正确
内容真实
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
学习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
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结果具有预见性
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第三课知识体系
特征
意义
科学思维
基本条件
含义
03
返回
核心考点突破
考点精析,
难点突破!
考点
领会科学思维
考点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01
02
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特征
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结果具有预见性
基本条件
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含义
内容真实
形式正确
科学思维
考点一知识体系
一、科学思维的含义
考点一: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
1、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2、什么是科学思维
(1)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2)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
(1)从科学思维与不科学思维的比较看:
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不科学思维是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
(2)从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的关系看:
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
二、科学思维的特征
考点一: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
1、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2、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3、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4、三个特征之间的关系:
(1)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2)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
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
(1)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2)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1)科学思维的客观性、预见性、可检验性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
(2)离开客观性,就不会有预见性;正因为有预见性,才有可检验性。
(3)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的思维能够更加自觉地走向科学的思维。
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
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
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学习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
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社会实践与科学思维的关系
两个角度
觉悟层面
实践层面
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考点二知识体系
一、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
考点二: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
1、学习科学思维的逻辑思维意义
2、学习科学思维的辩证思维意义
3、学习科学思维的创新思维意义
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科学的抽象思维一定是符合逻辑要求的思维,违背逻辑要求的思维不是科学思维。通过学习逻辑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担当起维护真理的责任。
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世界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认识世界,不仅要认识事物的部分、方面、阶段,而且要认识事物变化发展着的整体。
学会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我们可以更为全面、动态地把握客观事物
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二、学习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
考点二: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核心考点 主要内容
1、社会实践与科学思维的关系
2、学习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
人的思想是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正确的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成功的社会实践离不开科学思维的参与。
(1)从觉悟层面看: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
(2)从实践层面看:学习科学思维,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
突破提升:正确思想、科学思维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⑴思想是思维的结果,思维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正确思想来自实践,是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揭示的思维规律和规则。遵循思维规律和规则是科学思维的题中之义。没有社会实践,没有科学思维,就不会有正确思想。
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正确思想指导下才能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考点二: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1.“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深刻把握了中国与世界发展大势,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成果丰硕,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重大考验,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这说明科学思维( )
①其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②追求认识的主观能动性
③能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
④以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为基本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典例
【答案】B
【详解】①:“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经过30多年的发展,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重大考验,体现了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①符合题意。
②:“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深刻把握了中国与世界发展大势,体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②说法错误。
③:“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成果丰硕,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这说明科学思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③符合题意。
④: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基本条件,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典例
2.日本一直以“核污染水是安全的”为由,强制推行排海。我国外交部发言人说:“如果核污染水真如日方所声称的那般安全,日方就应该选择在国内处置,而不是排向大海。”这体现的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是有利于我们( )
①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
②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③更为全面、动态地把握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
④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助力国家强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典例
【答案】B
【详解】①③: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更为全面、动态地把握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均属于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①③符合材料和题意。
②:有利于我们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虽然属于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但不符合材料信息,②不选。
④: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助力国家强盛是学习科学思维方法的思想政治意义,不符合题意,④不选。
故本题选B。
典例
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我们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也要学习科学思维方法。强调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观察、思考、分析问题,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一个鲜明特点。我们之所以要学习科学思维方法,是因为科学思维( )
①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②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
③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坚持真理
④透过现象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典例
【答案】B
【详解】①:任何思维都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但思维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我们之所以要学习科学思维方法,是因为科学思维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能透过现象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②④符合题意。
③:问题问的是为什么要学习科学思维,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坚持真理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典例
4.为使祝融号火星车成功越冬,工程团队决定采取转动太阳翼调整光照角度、减少每天工作项目和时长等措施,逐渐让火星车进入“休眠”模式,待温度提升,再对火星车进行“唤醒”。从科学思维的角度,这一做法体现( )
①科学思维的目的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内在本质
②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③科学思维从实际出发,力争能动地反映认识对象
④正确的思维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典例
【答案】D
【详解】③④:为适应环境变化,工程团队决定采取转动太阳翼调整光照角度、减少每天工作项目和时长等措施,逐渐让火星车进入“休眠”模式,体现了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正确的思维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③④正确。
①: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因此指导实践、服务实践才是科学思维的目的,①排除。
②:工程团队让火星车进入“休眠”模式,待温度提升,再对火星车进行“唤醒”。这是强调思维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不是反映,②排除。
故本题选D。
典例
5.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表明( )
①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
②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③科学思维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④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普遍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典例
【答案】C
【详解】①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发展的趋势做出合乎逻辑的判断,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表明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也表明科学思维结果具有可检验性,①③符合题意。
②: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是指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反映认识对象,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而材料强调的是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和可检验性。②不符合题意。
④:“追求认识的普遍性”,不是科学思维的特征,材料强调的是科学思维特征,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典例
6.科学社会主义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立足实践探究人类社会的发展,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式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开创出了造福世界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表明( )
①科学思维是客观的,能从实际出发,不盲目崇拜权威和书本
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能对事物的发展作出正确的推断
③形象思维也能以自己的方式触及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④思维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思维能如实反映认识对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典例
【答案】D
【详解】②④:科学社会主义立足实践,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中国式现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开创出了造福世界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表明人类思维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思维能如实反映认识对象,其结果具有预见性,能对事物的发展作出正确的推断,②④符合题意。
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但不等于自身是客观的,①错误。
③:材料强调思维具有能动性、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没有涉及形象思维,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典例
7.2023年6月1日,习近平同志《论科技自立自强》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文集收录了习近平同志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立足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全局,把握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深刻阐明了科技创新在人类社会进步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对于我们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这表明( )
A.思维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B.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
C.理性认识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
D.思维对实践具有科学指导意义
典例
【答案】B
【详解】A:广义的思维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材料强调的是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而不是揭示思维的含义,A排除。
B:习近平同志的论述立足实际,体现了思维在实践中产生,这些论述对于我们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体现了思维反作用于实践,B符合题意。
C:理性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认识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C说法错误。
D:科学思维对实践具有科学指导意义,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典例
8.科学思维,也叫科学逻辑,即形成并运用于科学认识活动、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的理论体系。它是真理在认识的统一过程中,对各种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有机整合,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下列关于科学思维表达正确的是( )
①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其结果具有预见性
②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
③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④只要有科学思维的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就能实现预期目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典例
【答案】C
【详解】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其结果具有预见性,这是科学思维的特征,①正确。
②: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②错误。
③:科学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二者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③正确。
④:有科学思维的指导,人们在实践中不一定就能实现预期目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C。
典例
9.2023年5月18日,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市举行。六国领导人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深刻把握了中国与世界发展大势,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成果丰硕,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重大考验,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这说明( )
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
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④思维是内容真实与形式正确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典例
【答案】A
【详解】①③:这一理念深刻把握了中国与世界发展大势,体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这一理念经过30多年的发展,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重大考验,体现了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①③正确。
②:科学思维的特征包括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和可检验性,不确定性不属于科学思维的特征,且材料也未体现,②排除。
④:科学思维是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的统一,④错误。
故本题选A。
典例
10.从毛泽东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到邓小平的“只有调查研究,你心中才有数”,再到习近平的“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始终重视和坚持调查研究。这表明( )
①科学的抽象思维不一定是符合逻辑要求的思维
②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
③调查研究是对事物作出正确判断和预测的一种重要手段
④源于调查的思维都是科学的,其结果都具有可检验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典例
【答案】C
【详解】②: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②符合题意。
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科学的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调查研究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重要手段,③符合题意。
①:科学的抽象思维具有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两个基本条件,所以,科学的抽象思维一定是符合逻辑要求的思维,①说法错误。
④:源于调查的思维都是科学的,只有科学思维的结果才有可检验性,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典例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央视制作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图景一步步变成现实的生动故事。体现了国家级国情教育电视公开课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价值刻度和时代高度。
材料一 理性记录与感性讲述相融合,通过典型生动的例子,把新征程上中国人民踔厉奋发的精气神,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程亚娟的爱心面馆在21年间共提供了6000碗免费的“爱心面”。
☆2022年重庆发生严重山火,一边是飞舞的火龙,一边是不垮的人墙,参与扑火工作的志愿者多达2万余人。
☆2023年7月底,2800多乘客因北京地区特大暴雨被困于门头沟,当地村民纷纷热心救助受困旅客。
典例
材料二 《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中国国情的一次深度扫描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情礼赞。在制作过程中,拍摄团队赴全国20多个省区市,采访近三百位人物,记录下许多精彩影像和温暖瞬间。该片集思想性、理论性、历史性、文献性、观赏性于一体,是央视积极构建“思想+艺术+技术”融媒体传播和“满屏皆精品”新格局的又一次创新实践。将进一步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汇聚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相关知识,说明新征程上中国人民踔厉奋发的精气神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分析《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打造是如何体现科学思维的特征。
(3)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央视是如何把该片打造为国家级国情教育公开课的。
典例
【答案】(1)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影响改造世界的活动。新征程上中国人民发扬踔厉奋发的精气神,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投身现代化建设中,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原卷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
(2)《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的打造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体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发展,未来的中国将以全新的面貌出现体现了科学思维结果具有预见性;拍摄团队赴全国省区市,采访近三百位人物,体现了科学思维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原卷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
(3)央视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出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讴歌人民群众伟大实践的文化精品;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融通不同资源,实现内容、方式等综合创新,向人们提供了一堂国家级国情教育公开课。
典例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全民健身战略,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启动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为各地政府推进健身场地的科学建设与高效使用,提供了清晰方向。到2025年,打通全民健身的“最后一公里”,县乡村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
截至2022年末,全国共有体育场地422.7万个,体育场地面积37.0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2平方米。根据《工作方案》,各地政府要继续科学谋划,因地制宜,大力推动健身场地和设施实现从多到好、从“有”到“优”的转变;对接人民
典例
群众的多元化健身需求,因人而异,实现优质社会资源共享和基层赛事活动普及,如鼓励推动更多诸如“村BA”等群众体育赛事在基层的落地生根,提升全民健身的开放水平和社会效益。
(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阐述我国是如何推动全民健身迈向更高水平的。
(2)《工作方案》为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指明了方向。结合材料,运用“科学思维的特征”的知识加以说明。
典例
【答案】(1)①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出全民健身战略。
②国家有促进社会发展的职能。在党的领导下,政府部门制定和执行《工作方案》等政策,推动全民健身迈向更高水平。
③各级政府科学履职,为人民谋幸福,大力推动健身场地和设施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高品质生活的美好期待。
(2)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工作方案》要求各地政府在完善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时,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遵循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工作方案》聚焦全民健身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合理规划,一定能推动全民健身迈向更高水平。
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在《工作方案》的指导下,体育场馆及设施大幅增加,质量提升,群众体育赛事在基层落地生根。
④可见,《工作方案》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科学思维,必将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质增效。
典例
04
返回
易混易错辨析
提高眼力,
明辨是非!
[点拨]学习科学思维与发扬科学精神是相互促进的,但二者不能等同。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科学精神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取向。我们所倡导的科学精神是以事实为依据、以实践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求真务实的精神。
1.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有整体地认识对象的辩证思维和分别地认识对象的形而上学思维。( )
2.科学思维就是科学精神。( )
3.思想源于思维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
[点拨]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有整体地认识对象的综合思维和分别地认识对象的分析思维;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有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辩证思维和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形而上学思维。故题中观点错误。
[点拨]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而不是源于思维。只有正确思想才能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成功的社会实践离不开科学思维的参与。故本题说法错误。
易混易错辨析
4.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就在于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 )
5.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就是科学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 )
6.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意味着科学思维与客观实际完全一致。( )
[点拨] 科学的抽象思维一定是符合逻辑要求的思维。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故该观点错误。
[点拨]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是指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是指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故题中观点错误。
易混易错辨析
[点拨] 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但不意味着科学思维与客观实际完全一致,这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故题中观点错误。
7.科学思维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 )
8.科学思维就是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 )
9.科学思维的特征是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
[点拨]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这里所说的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科学思维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形式正确、遵循逻辑规则,只是科学思维必备条件之一,科学思维还必须内容真实,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未必是科学思维。故题中观点错误。
[点拨] 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材料说法错误。
易混易错辨析
[点拨] 科学思维的特征,不仅表现在追求认识的客观性,而且表现在其结果具有预见性、可检验性。故本题说法错误。
05
返回
真题好题演练
磨拳擦掌,
准备实战!
见word文档——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