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延续文化血脉》议题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延续文化血脉》议题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5.1延续文化血脉》议题式教学设计
《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延续文化血脉》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的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华文化的特点、价值以及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涉及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本框内容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增强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通过了解合阳跳戏,体会(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感受地域文化的力量,让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健全人格:通过学习合阳跳戏手艺人的品德,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思想品德,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责任意识:通过撰写合阳跳戏的宣传语,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假如你是导游,提到合阳(地方)文化,你会向外国游客介绍什么?
学生回答,合阳页面、剪纸等。
教师播放合阳跳戏的视频,简单介绍合阳跳戏知识,透过合阳跳戏引出本课。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58-66页,引导同学标注问题要点)
1、中华文化的内容、特点和重要性。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重点)
3、文化自信的内涵、重要性。
4、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5、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内容、重要性以及弘扬美德的做法。
【议题教学框架】
总议题:通过“跳戏文化”学习延续文化血脉
子议题1:追根溯源,探中华文化的前世
子议题2:继往开来,析中华文化的今生
子议题3:弘扬传承,畅中华文化的未来
【教学展示】
子议题1:追根溯源,探中华文化的前世
议学任务1:
结合跳戏发展史,思考——蕴含了哪些中华文化元素?这些文化又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展示)
议学任务2:假如你是导游,提到中华文化,你又会向外国游客介绍什么?
学生:武术、京剧、文字等
教师总结,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议学拓展1:
2023年10月7日到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京召开,此次会议重点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来学习文化的发展史,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思考这三种文化之间的关系。(同学交流展示)
教师用图示法来展示三种文化之间的关系
议学拓展2:
2023年3月董宇辉的游渭南公益行栏目之合阳,董宇辉和当地文化名人史耀增老师深切交流,他说,“读书不是远离家乡,而是建设、宣传家乡。”在这场文化传播中,我们再一次领略了诗经合阳的魅力。此次活动让更多人重新认识陕西合阳,也为传承和发展中国非遗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议学小结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革命文化是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魂。
子议题2:继往开来,析中华文化的今生
议学情景:
在合阳跳戏文化传播中,有这样一个人,我们来认识一下----他就是2019年公布的陕西省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敏生。在日常的演出工作中,他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经常给自己加压。他说:“这件事,值得我用一生去做,希望让更多的人领略这块活化石。也能了解我们的精神”。
议学任务3:在学习他言行的过程中,可以思考折射出来的品德有哪些?
议学活动:
(从李敏生的言行里,分析他的品德—敬业、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中华传统美德;因为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等。)
议学拓展3:
(读诗句,弘美德)
唐 王昌龄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清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东汉 曹植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议学小结2:传统美德的内涵,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意义。
子议题3:弘扬传承,畅中华文化的未来
议学任务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但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请你为“弘扬跳戏文化”写一段宣传语,向世人介绍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的跳戏。
议学任务:
学生宣传语展示。(用国学书签的形式分享后粘贴在黑板上)
议学小结:
延续文化血脉,青少年的做法。
拓展:师生宣誓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目光所至,皆为华夏。
五星闪耀,皆为信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愿以吾辈之青春,捍卫这盛世中华。捍卫中华!捍卫中华!捍卫中华!
【布置作业】
1、 基础作业:整理本节课思维导图;
2、 拓展作业:渭南市某校布置了一道项目式作业: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何在。
【阶段一:聚焦任务,搜集资料】
(1)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何意义
【阶段二:展示交流,撰写宣传】
(2)为自己喜爱的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等级不限)写一段宣传语。(200字以内)
《延续文化血脉》设计点评
站长屈雅喆点评
郝瑞玲老师这节课是在2024年县域思政大练兵活动第一阶段展示的课,本节课巧设教学情境,充分落实了议题式教学的教学要求,坚持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有机统一。较好的实现了落实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的目标,是一节值得借鉴、好学好用的优课。
一、立足学科,以精准话题提升素养
话题是议题的依据,这节课额导入呈现了实践逻辑与生活关切的出发点,同时也承载着整篇课文的提纲挈领与有机渗透。说到这节课的设计,一是议题能立足学科,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体系;二时议题能体现深度,引导学生打破知识固化和符号的藩篱;三是议题能回归实践,引导学生聚焦区域文化发展。
二、依托情景,以精准问题启发思考
问题是议题的载体,而问题的情景表现是议题教学的关键,是直面学生学情的。这节课的情景设计,也有几个特点,一是问题情景指向了生活相关;而是问题生成指向了思维提升;三是问题探讨指向了文化认同(文化自信)。
三、培根铸魂,以明晰脉络增值导向
议题式教学强调“议”主题特征,在考虑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要思考落脚是否有宏观价值性。本节课立足培根育人,引导学生提高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让学生进一步建立了个人与世界、社会的发展关系;同时,本节课主题指向核心素养,通过恰当的情境与示例,侧重以正确的价值引领学生。
美中不足,课程的设计在宏观把控与议题环节的处理上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需要再议再磨再践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