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提分】浙教版七上·期末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9 机械运动(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准提分】浙教版七上·期末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9 机械运动(含解析)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精准提分】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9 机械运动
01 机械运动及分类
1.(2024春 越城区期末)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霜叶红于二月花 B.一江春水向东流
C.一行白鹭上青天 D.孤帆一片日边来
2.(2023秋 镇海区校级期末)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春风拂面 B.桂花飘香 C.雪花飘飘 D.柳絮飞扬
3.(2023春 乐清市期末)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30次的照相机装置拍摄到的4个物体运动的频闪照片,图中箭头表示物体运动方向,其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4.(2023春 义乌市期末)如图所示是小球在相等时间间隔内运动情景模型图,对于小球运动的描述,可能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小球从碗边释放后滚下
B.小球沿斜面向上冲,而后下行
C.小球从高处下落,碰地面后反弹
D.小球在水平面上运动,碰到障碍物后反弹
5.(2022春 新昌县期末)如图是小明同学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的情景,小明可能做匀速运动的是(  )
A. B. C. D.
02 参照物及其选择
6.(2024春 下城区校级期末)你有过登高远眺的体验吗?在高山顶上眺望远处时会看到四周有一圈“天地分界线”,这就是在高处看到的地平线,乘坐飞机时通过舷窗也可以看到这条“天地分界线”。如果飞机起飞不久还在继续爬升阶段,你通过左边的舷窗看到的应是下图中的哪一幅(  )
7.(2024春 玉环市期末)公元10世纪,谭峭在其著作《化书》中记录了很多科学现象及规律,如“作环舞者,宫室皆转”。环舞,此处可以理解为旋转舞蹈。在旋转舞蹈时,舞者认为周围宫室都在转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周围宫室 B.舞者自身 C.脚下大地 D.院内树木
8.(2023秋 海曙区期末)宁波市机场高架建成后,极大地方便了市民出行,小轩驾驶一辆汽车在高架桥上由南向北行驶,则(  )
A.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 B.以高架桥参照物,该汽车是静止的
C.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南运动 D.以司机为参照物,桥上路灯是运动的
9.(2024春 杭州期末)研学小组同学在杭州乐园亲身体验了一次极限运动——过山车,同学们乘坐过山车在环形跑道上高速行驶时,感觉“天旋地转”,感觉“天旋地转”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地面上站立的同学 B.地面上建筑物
C.过山车的座椅 D.过山车轨道最高点
10.(2024春 镇海区校级期末)三位同学同时从东向西进行骑自行车比赛,到达终点时,甲说今天刮东风,乙说今天没有风,丙说今天刮西风。那么当时实际刮风的风向和三人最先到达终点的分别是(  )
A.东风、甲 B.东风、丙 C.西风、甲 D.西风、丙
11.(2024春 柯桥区期末)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于2024年4月25日20时58分57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上又一新的里程碑。飞船在升空过程中,若飞船是静止的,那么所选参照物是(  )
A.地面 B.宇航员
C.发射塔 D.旁边的小山
12.(2024春 椒江区期末)2024年4月24日,“神舟十八号”飞船成功发射,入轨后与空间站成功对接,对接后飞船与空间站连接在一起。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  )
A.地球 B.太阳
C.地面发射塔 D.空间站
13.(2024春 滨江区期末)神舟十七号于2021年10月26日发射,在火箭加速上升阶段,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感觉自己是静止不动的,他们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面上的指挥人员 B.火箭发射塔
C.火箭 D.地球
14.(2023秋 海曙区校级期末)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飞行员从左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飞机可能在(  )
A.斜向上爬升 B.斜向下俯冲
C.竖直向上爬升 D.竖直向下俯冲
15.(2024春 余杭区期末)如图,车站内并排停着甲、乙两列动车,小金同学登上甲车,当他坐定后看窗外,突然感到自己坐的甲车开动了,后来他发现自己坐的车没动,而是乙车开走了。前后两次判断甲车的运动状态中,小金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甲车 地面 B.乙车 地面
C.甲车 甲车 D.乙车 乙车
16.(2023春 浦江县期末)古诗古韵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下列古诗中对诗人所选参照物判断正确的是(  )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相对出”→太阳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月落”→乌鸦
C.“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远树来”→树
D.“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云不动”→诗人
17.(2023春 富阳区期末)甲、乙两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当于地面(  )
A.甲上升,乙下降 B.甲下降,乙上升
C.甲乙都下降,但甲比乙慢 D.甲乙都下降,且甲比乙快
18.(2022秋 镇海区校级期末)有甲、乙两列火车,甲车上的乘客从一侧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向北运动,从另一侧窗口看到乙车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得慢,则(  )
A.甲车向南,乙车没动停在站台上
B.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C.甲、乙两车同时向北运动,乙比甲快
D.甲、乙两车同时向南运动,但乙车比甲车慢
19.(2022春 南湖区校级期末)“迟来的荣誉”:3月21日,世界田联官方宣布,中国男子接力队获得东京奥运会接力赛铜牌,打破了4×100米项目上无奖牌的记录。
(1)4×100米的赛场上,裁判是依据    方法来判断不同国家接力队的运动快慢。
(2)理论上,在接力区交接棒时两位运动员要保持相对    ,才可能顺利完成交接并取得最佳成绩。
20.(2022春 嘉兴期末)如图是两辆小车在同一平直地面上行驶,在间隔相同时间内所处的不同位置。
(1)甲、乙两车都在运动。我们是以    为参照物的。分析图中情景可知甲车在做
   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2)若根据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来判断两车的快慢,则可以选择ab段与de段进行比较。也可选择bc段与    段进行比较。
03 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1.(2024春 嘉兴期末)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于5月8日成功试航。在航母群训练中,以降落过程中的战斗机驾驶员为参照物,则(  )
A.他驾驶的战斗机是运动的 B.护航的驱逐舰是静止的
C.航母上其他飞机是静止的 D.远处的海岛是运动的
22.(2024春 嵊州市期末)2023年9月21日,中国航天员在梦天实验舱内演示了奇妙“乒乓球”实验,将水球当作乒乓球来打。下列关于在空中运动水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球拍为参照物,水球是静止的
B.以航天员为参照物,水球是静止的
C.以实验舱中设备为参照物,水球是运动的
D.不能以水球为参照物来描述球拍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3.(2024春 嘉善县期末)第十一届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在太湖之畔开赛,若甲乙两名参赛选手在某一段赛道上均自西向东匀速直线骑行,以下说法中不可能的是(  )
A.若两人骑行速度相同,以甲为参照物,则乙是静止的
B.若两人骑行速度相同,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则甲是向东运动的
C.若两人骑行速度不同,以甲为参照物,则乙是向西运动的
D.若两人骑行速度不同,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则甲是向西运动的
24.(2024春 武义县期末)和谐号与复兴号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动车组,是现在很多人出行的交通工具。如图所示,“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可得出两列火车的运动情况。下列关于两列火车的运动情况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复兴号”静止,“和谐号”向东行驶
B.“和谐号”静止,“复兴号”向西行驶
C.“复兴号”向东行驶,“和谐号”向西行驶
D.“和谐号”与“复兴号”都向东行驶,但“复兴号”的速度较慢
25.(2024春 上城区期末)“国产歼﹣15”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向南起飞,如图所示,关于舰载机和航空母舰的运动和静止说法,正确的是(  )
A.以航空母舰上的跑道为参照物,舰载机是静止的
B.以舰载机为参照物,舰载机上的飞行员是运动的
C.以航空母舰为参照物,海岸线一定保持静止
D.以舰载机为参照物,航空母舰一定向北航行
26.(2023秋 宁波期末)如图是模拟孙悟空“腾云驾雾”的拍摄装置,该装置主要由“孙悟空”模型和“蓝天白云”背景板组成。为了让孙悟空从背景板的甲处移到乙处,一般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背景板相对于地面静止,移动孙悟空;第二种方式是孙悟空相对于地面静止,移动背景板。如果采用第二种方式,背景板按下列方向移动可以实现的是(  )
A. B. C. D.
27.(2023春 婺城区期末)如图为甲、乙两名跳水队员在10米双人跳台上同步跳水的精彩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
B.以甲为参照物,乙是向下运动的
C.以乙为参照物,甲是向下运动的
D.在观众看来,两位运动员都是静止的
28.(2023春 余杭区期末)如图所示,坐在甲火车中的小胡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又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如果两火车车头朝向一致,下列关于它们运动情况的判断,不可能的是(  )
A.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 B.甲火车向后倒车,乙火车停在轨道上
C.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D.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
29.(2022春 淳安县期末)中国高铁技术世界一流,如图示,几枚硬币立于正在高速行驶的列车窗台上,请判断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以车窗为参照物,硬币是运动的
B.以铁轨为参照物,硬币是静止的
C.以列车上的座椅为参照物,硬币是静止的
D.以在列车上行走的乘务员为参照物,硬币是静止的
04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30.(2023春 金东区期末)诗词中常蕴含着物理知识,根据下列哪句诗能估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  )
A.天台四万八千丈 B.坐地日行八万里
C.春风十里扬州路 D.桃花潭水深千尺
31.(2023春 拱墅区期末)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图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若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则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为(  )
A.10km B.25km C.50km D.75km
32.(2024春 新昌县期末)甲、乙两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行驶,两车运动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10秒时,甲车的速度等于乙车的速度
B.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是10米/秒
C.甲车在0﹣20秒内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D.行驶20秒后,甲、乙两车相遇
33.(2024春 西湖区校级期末)甲、乙两位同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他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4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4m/s
B.2~4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D.3s时乙在甲的前方
34.(2024春 定海区期末)“区间测速”目前在全国大部分高速公路实行。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一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高限速,即被判为超速。如图所示,监测点A、B相距30km,一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100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示,该路段最高限速120km/h。
(1)某驾驶员坐在这辆行驶的轿车中,他看到远处的监控装置正在向他靠近,则他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
(2)通过计算说明,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从监测点B运动到监测点A是否超速。
35.(2023春 上城区期末)某趟高铁7点43分从杭州西站出发,途经富阳西站,8点13分到达桐庐站。已知高铁的设计时速为350km/h。
(1)若整个过程高铁以设计时速匀速行驶,求行驶的距离。
(2)请比较高铁实际行驶距离与理论计算值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36.(2024春 椒江区期末)汽车的自动紧急刹车系统是一种安全技术,可帮助驾驶员在紧急情况下避免碰撞事故发生。某驾驶员驾驶汽车以72千米/时的速度匀速前行,突然发现前方25米处有汽车抛锚,汽车的自动紧急刹车系统立即采取紧急刹车。从行车记录仪看到制动后车辆继续前行了1.6秒,测得地面上的刹车痕迹长达16米。
(1)计算汽车从自动紧急刹车开始到刹停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2)若该汽车没有自动紧急刹车系统,该驾驶员从发现险情到做出反应需要0.6秒,请通过计算说明该驾驶员能否成功避开此次险情?
37.(2024春 温州期末)温州龙舟(图甲)是传统岁时习俗,观察发现龙舟的船身总是做得很窄。为探究其原因,小明利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在足够长的水槽中装满水,放入质量和长度相同、宽度不同的A、B两艘小船,小船一端通过细线与质量相同的重物相连。实验时,将两艘小船拉至水槽一端,同时松开小船,用频闪照相机记录小船的运动过程,处理数据绘制成丙图。
(1)若以A船为参照物,第5秒时,B船的运动状态为    。
(2)分析图丙可知,B船受平衡力的时间段为    秒。
(3)求第2秒到第5秒,A船运动的距离。
(4)小明分析实验结果,认为龙舟的船身做得很窄是为了减少龙舟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他的依据是    。
05 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
38.(2024春 西湖区校级期末)我国著名短跑运动员苏炳添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第5秒的速度为9.5m/s,第10秒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前5秒内苏炳添的平均速度为4.75m/s
B.在后5秒内苏炳添的平均速度为5.1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为10.0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苏炳添的平均速度为9.85m/s
39.(2023春 钱塘区期末)甲、乙两物体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关系(s﹣t)图像如图所示。在t=5秒时两线相交。由图像可知(  )
A.两物体在t=5秒时一定相遇
B.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大于乙
C.6秒时,甲通过的路程小于乙通过的路程
D.甲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40.(2023春 平湖市期末)“频闪照相”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记录物体的位置。甲、乙两个小球质量分别为M、m,均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其各自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球的质量大于乙球的质量
C.甲、乙从位置a竖直下落到位置b,平均速度之比为3:5
D.若球的阻力和速度成正比(f=kv),则乙球速度为v=
41.(2023秋 宁波期末)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42.(2023秋 鄞州区期末)小宁想研究气泡运动的规律,气泡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做出猜想】
猜想一:跟气泡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跟玻璃管与水平面间的倾角大小有关。
【实验过程】
在细玻璃管中注入水,管中留一个气泡,让玻璃管与水平面间保持不同的倾角,观察气泡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为了便于研究,她在玻璃管上做出记号A、B,测出气泡经过AB段所需时间。
【实验数据】
气泡长度约2cm
实验序号 倾角/° 气泡经过AB段的时间/s
1 15 22.5
2 30 14.9
3 45 12.2
4 60 13.8
5 90 19.9
(1)实验中,除刻度尺、量角器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为    。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气泡的运动快慢随倾角大小的变化规律为:   。
(3)老师建议小宁每一个倾角都做3次实验,测出气泡3次经过AB段的时间,再取其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
06 运动图像
43.(2024春 杭州期末)甲、乙两物体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关系(s﹣t)图像如图所示。在t=5秒时两线相交。由图像可知(  )
A.两物体在t=5秒时一定相遇
B.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大于乙
C.6秒时,甲通过的路程小于乙
D.5秒内甲、乙的平均速度相同
44.(2024春 平湖市期末)如图是小科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所作的图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物体做加速运动
B.乙中B物体静止
C.乙中A、B两物体在10秒末相遇
D.乙中,B车在10秒内路程是100米
45.(2023秋 绍兴期末)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向同一方向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同一位置,0 t1时间内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关于在该段时间内甲乙两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再减小
B.甲物体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物体的平均速度
C.甲物体的速度始终大于乙物体的速度
D.甲物体的路程大于乙物体的路程
46.(2023秋 宁波期末)一辆卡车甲和一辆汽车乙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一小段时间后它们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车运动的图象是(  )
A. B. C. D.
47.(2022秋 鄞州区期末)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象为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s甲、乙的距离大于2m,则(  )
A.甲的s﹣t图象一定为图线a
B.甲的s﹣t图象一定为图线b
C.乙的s﹣t图象一定为图线c
D.乙的s﹣t图象一定为图线a
07 能量及其形式
48.(2023秋 嘉兴期末)1千米3海水中的氘元素通过核聚变的方式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地球上所有石油燃烧产生的能量。氘元素中的这种能量形式属于(  )
A.内能 B.化学能 C.电能 D.核能
49.(2023秋 柯城区期末)自然界中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下列物体所具有能量的形式表述正确的是(  )
A.米饭中储存着化学能
B.被拉弯的弓具有电磁能
C.遥控器发出的电磁辐射具有声能
D.强度很大的爆炸声能将玻璃震碎,因为爆炸声具有光能
50.(2023秋 嘉兴期末)宇宙间一切物质的运动和变化都需要能量来维持。下列关于能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飞行的蒲公英种子具有机械能
B.人在运动时要消耗能量
C.植物的生长都需要太阳能
D.人在睡觉时不消耗能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精准提分】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9 机械运动
1.【答案】A
【解答】解:A、霜叶红于二月花,与物体的位置变化无关,不是机械运动,符合题意;
B、一江春水向东流,水流是水的位置的变化,是机械运动,不合题意;
C、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是机械运动,不合题意;
D、孤帆一片日边来,船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是机械运动,不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B
【解答】解:A、春风是流动的空气,说明空气的位置不断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桂花飘香,属于扩散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故B符合题意;
C、雪花在飘落的过程中,位置不断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在柳絮飞扬的过程中,柳絮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B
【解答】解:A、物体在相等的时间里运动距离不同,所以速度大小在变化,不是匀速运动,故A错误;
B、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物体运动方向在不断变化,不是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物体运动方向在不断变化,不是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B
【解答】解:由图得出,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路程先变小、后变大,所以小球的速度是先变小、后变大;
A、小球从碗边释放后滚下,速度变大,到了碗底后又速度变小,故A不符合题意;
B、小球沿斜面向上冲时,速度越来越小,到一定高度后下行,速度越来越大,故B符合题意;
C、小球从高处下落,速度越来越快,碰地面后反弹,上升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故C不符合题意;
D、小球在水平面上运动由于受到阻力作用,速度越来越慢,碰到障碍物后反弹,可能不会回到原来的起点,且仍然做减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答案】B
【解答】解:A.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路程忽大忽小,则在做变速运动,故A错误;
B.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运动的路程都相同,即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路程越来越大,则是在做加速运动,故C错误;
D.在相等时间间隔里,路程越来越小,则是做减速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6.【答案】A
【解答】解:乘坐飞机向上爬升时,人通过左舷窗观察“天地分界线”,为便于分析,可认为飞机向右飞行且向上爬升,如下图所示,此时左舷窗右侧分界线上方的“蓝色线段”较长(与A图类似),即看到的“天地分界线”是自左向右倾斜,故只有A符合题意。
故选:A。
7.【答案】B
【解答】解:在旋转舞蹈时,以周围宫室、舞者自身、脚下大地以及院内树木为参照物,只有周围宫室和舞者自身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舞者自身为参照物,周围宫室是运动的。
故选:B。
8.【答案】D
【解答】解:A、小轩驾驶一辆汽车在高架桥上由南向北行驶,以该汽车为参照物,司机小轩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静止的,故A错误;
B、汽车与高架桥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以高架桥参照物,该汽车是运动的,故B错误;
C、司机由南向北行驶,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该司机向北运动,故C错误;
D、司机与桥上路灯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以桥上路灯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C
【解答】解:以过山车座椅为参照物,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与过山车座椅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建筑物是不断运动的,所以感觉“天旋地转“,好像地面上的人和建筑物都在旋转,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0.【答案】B
【解答】解:甲:速度比风慢,所以感觉到了正常的风向。
乙:速度和风速一样,所以感觉不到风。
丙:速度比风快,所以感觉到了相反的风向。
综上分析,当时实际刮风的风向是东风;因为三人经过的路程相同,丙的速度最大,所以丙最先到达终点。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1.【答案】B
【解答】解:A、飞船在升空过程中,相对于地面位置不断变化,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故A错误;
B、飞船在升空过程中,相对于宇航员位置不变,相对于宇航员是静止的,故B正确;
C、飞船在升空过程中,相对于发射塔位置不断变化,相对于发射塔是运动的,故C错误;
D、飞船在升空过程中,相对于旁边的小山位置不断变化,相对于旁边的小山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B。
12.【答案】D
【解答】解:“神舟十八号”飞船成功发射,入轨后与空间站成功对接,对接后飞船与空间站连接在一起,以空间站为参照物,飞船与它的位置不变,飞船是静止的,以地球(太阳、地面发射塔)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3.【答案】C
【解答】解: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他们相对于地面上的指挥人员、火箭发射塔和地球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是运动的,相对于火箭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因此他们选择的参照物是火箭,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4.【答案】A
【解答】解:A、当战斗机斜向上爬升时,飞行员以飞机为参照物时,将从左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左高右低,倾斜向上,故A正确;
B、当战斗机斜向下俯冲时,飞行员以飞机为参照物时,将从左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左低右高,倾斜向下,故B错误;
C、当战斗机竖直向上爬升,飞行员以飞机为参照物时,将从左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应该是竖直的,故C错误;
D、当战斗机竖直向下俯冲时,飞行员以飞机为参照物时,将从左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应该是竖直的,故D错误;
故选:A。
15.【答案】B
【解答】解:
行驶的乙车与自己乘坐的甲车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坐在静止的甲车中的人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所选的参照物是乙车,后来他发现自己坐的车没动,所选的参照物是地面,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6.【答案】D
【解答】解:A.“相对出”以帆为参照物青山是运动的,故A错误;
B.“月落”以地面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故B错误;
C.“远树来”以船为参照物树是运动的,故C错误;
D.“云不动”以诗人为参照物云是运动的,故D正确。
故选:D。
17.【答案】D
【解答】解:甲、乙两人均看到楼房在匀速上升,说明甲、乙相对于地面都是匀速下降的,甲同时也看到乙在匀速上升,说明甲的下降速度比乙快。
故选:D。
18.【答案】D
【解答】解:A、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停留在站台上,如果乙车停留在站台上,会看到树木和乙车一相同的速度向北运动,故不符合题意。
B、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会看到树木相对于甲车向北,而树木快,说明乙车也向南运动,但乙车运动慢,故不符合题意;
C、甲、乙两车同时向北运动,乙车比甲机车快,树木是静止的,就会看到树木向南运动,故不符合题意;
D、甲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向北运动,说明甲车向南运动,同时看到乙车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得慢,说明乙车也向南运动,但乙车比甲车运动的慢,故选项中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9.【答案】相同路程比时间;静止。
【解答】解:(1)观众根据运动员所处的位置判断快慢,即通过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来判断快慢的。裁判是依据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法来判断不同国家接力队的运动快慢,用时少的运动快;
(2)运动员要顺利交接棒,接棒时两运动员应该保持运动方向、速度大小相同,即相对静止;
故答案为:相同路程比时间;静止。
20.【答案】(1)地面;匀速;(2)eg。
【解答】解:(1)以地面为参照物,甲、乙两车相对于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两车都是运动的;由图示可知,甲车在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故甲车在做匀速运动;
(2)根据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的多少来判断两车的快慢,由图可知,ab段与de段时间相同,bc段与eg段时间相同,也可选择bc段与eg段进行比较。
故答案为:(1)地面;匀速;(2)eg。
21.【答案】D
【解答】解:A、以降落过程中的战斗机驾驶员为参照物,他驾驶的战斗机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A错误;
B、以降落过程中的战斗机驾驶员为参照物,护航的驱逐舰的位置是变化的,护航的驱逐舰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降落过程中的战斗机驾驶员为参照物,航母上其他飞机位置是变化的,航母上其他飞机是运动的,故C错误;
D、以降落过程中的战斗机驾驶员为参照物,远处的海岛为是变化的,远处的海岛是运动的,故D正确。
故选:D。
22.【答案】C
【解答】解:A、以球拍为参照物,水球与球拍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水球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以航天员为参照物,水球与航天员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水球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实验舱中设备为参照物,水球与实验舱中设备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水球是运动的,故C正确。
D、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不能以研究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因此能以水球为参照物来描述球拍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C。
23.【答案】D
【解答】解:A、若两人骑行速度相同,以甲为参照物,乙相对于甲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故A可能;
B、若两人骑行速度相同,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甲相对于路边的树向东运动,故B可能;
C、若两人骑行速度不同,且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以甲为参照物,乙相对于甲向西运动,故C可能;
D、若两人骑行速度不同,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甲相对于路边的树向东运动,故D不可能。
故选:D。
24.【答案】C
【解答】解:复兴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行驶,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可能两车都向东运动,且和谐号列车速度快;也可能复兴号向西行驶,和谐号向东行驶;还可能复兴号静止,和谐号向东行驶,还可能和谐号静止,复兴号向西行驶,故ABD正确,C错误。
故选:C。
25.【答案】D
【解答】解:A、以航空母舰上的跑道为参照物,舰载机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以舰载机为参照物,舰载机上的飞行员是静止的,故B错误;
C、航空母舰的运动状态没有描述,以航空母舰为参照物,海岸线的运动状态不能确定,故C错误;
D、舰载机在“辽宁号”航空母舰上向南起飞,以舰载机为参照物,航空母舰在后退,以舰载机为参照物,航空母舰一定向北航行,故D正确。
故选:D。
26.【答案】D
【解答】解:第二种方式孙悟空相对于地面静止,以孙悟空为参照物,要让孙悟空从背景板的甲处移到乙处,即让乙处靠近孙悟空,因此应将背景板向右下方移动,故D正确。
故选:D。
27.【答案】A
【解答】解:AB、甲、乙两名跳水队员在10米双人跳台上同步跳水时,甲乙的位置没有变,故以甲为参照物,乙是静止的,故A正确,B错误;
C、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故C错误;
D、甲、乙两名跳水队员在10米双人跳台上同步跳水时,她们与观众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以观众为参照物,这两名运动员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A。
28.【答案】C
【解答】解:小华先看到乙车的车头,后看到乙车车尾,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向前运动。
甲车有三种情况:
如果甲车静止,乙车是向前运动的。
如果甲车向前行驶,乙车也向前运动,乙车的运动速度比甲车大。
如果甲车是向后倒车,乙车可能是静止、可能是向前运动、也可能是倒车但是比甲车的倒车速度小。
综上所述,只有C的情况是不可能的。
故选:C。
29.【答案】C
【解答】解:如图所示,几枚硬币立于正在高速行驶的列车窗台上;
A、以车窗为参照物,硬币与车窗之间没有位置变化,则硬币是静止的,故A错误;
B、以铁轨为参照物,硬币与铁轨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则硬币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列车上的座椅为参照物,硬币与座椅之间没有位置变化,则硬币是静止的。故C正确;
D、以在列车上行走的乘务员为参照物,硬币与乘务员之间发生了位置变化,则硬币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C。
30.【答案】B
【解答】解:物体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为速度,故“坐地日行八万里”表示每日运动八万里,能估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故B正确。
故选B。
31.【答案】D
【解答】解:由图可知,纵波的速度为:v1===5km/s,横波的速度为:v2===3km/s,
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假设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为s,
由题意可得:﹣=10s,即﹣=10s,
解得:s=75km。
故选:D。
32.【答案】C
【解答】解:A、第10秒时,甲车的速度 ,而乙的速度为零,故A错误;
B、0﹣5s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速度是 ,故B错误;
C、甲车在0﹣20秒内,路程随时间的变化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即它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
D、行驶10秒后,甲、乙两车相遇,故D错误。
故选:C。
33.【答案】D
【解答】解:AB、乙的s﹣t图象前2s为一条倾斜直线说明乙在这段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2s以后乙的s﹣t图象为水平直线说明此时乙静止,则第3s时乙的路程为8m,第4s时乙的速度为0,由图可知0﹣4s乙的平均速度为:v===2m/s,故AB错误;
C、甲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直线说明甲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而2s以后乙一直静止,
故4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
D、甲、乙两位同学,同时从同一地点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且从图中可知,3s时甲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故乙在甲的前方,故D正确。
故选:D。
34.【答案】(1)轿车(驾驶员);(2)该轿车超速。
【解答】解:(1)驾驶员坐在这辆行驶的轿车中,他看到远处的监控装置正在向他靠近,意思是说监控装置是运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轿车(驾驶员);
(2)由图可知,轿车的行驶时间:
t=10:43﹣10:31=12min=0.2h,
则轿车的平均速度:
v===150km/h>120km/h,该轿车超速。
故答案为:(1)轿车(驾驶员);(2)该轿车超速。
35.【答案】(1)高铁行驶距离为175km。
(2)高铁实际行驶距离小于理论计算值,因为高铁全程并非匀速行驶,出发时需要加速,到站时需要减速,这些都导致实际平均速度小于设计时速。
【解答】解:(1)高铁运行时间t=8:13﹣7:43=30min=0.5h;
高铁行驶距离s=vt=350km/h×0.5h=175km。
(2)高铁全程并非匀速行驶,出发时需要加速,到站时需要减速,这些都导致实际平均速度小于设计时速,所以其实际行驶距离小于理论计算值的大小。
答:(1)高铁行驶距离为175km。
(2)高铁实际行驶距离小于理论计算值,因为高铁全程并非匀速行驶,出发时需要加速,到站时需要减速,这些都导致实际平均速度小于设计时速。
36.【答案】(1)汽车从自动紧急刹车开始到刹停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为10m/s;
(2)该驾驶员不能成功避开此次险情。
【解答】解:(1)汽车在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v===10m/s;
(2)驾驶员从发现险情到做出反应前所走的路程s1=v1t1=72km/h×0.6s=72×m/s×0.6s=12m;s总=s1+s制=12m+16m=28m>25m;所以该驾驶员不能成功避开此次险情。
37.【答案】(1)匀速直线运动;(2)1;(3)0.9m;(4)船身越窄,速度提升的越快。
【解答】解:(1)由图丙的速度—时间图像可知,第五秒时速度大小不变了,因此B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2)由(1)及图丙,5﹣6秒B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力平衡,因此时间为1秒;
(3)由图丙,第2秒到第5秒,A船运动的时间t=3s,速度为v=0.3m/s。则路程s=vt=0.3m/s×3s=0.9m;
(4)由实验结论,船身越窄,速度提升的越快,因此受到的阻力越小。
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运动;(2)1;(3)0.9m;(4)船身越窄,速度提升的越快。
38.【答案】C
【解答】解:AB、根据v=,平均速度的计算应为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值,前5秒和后5秒的路程未知,则无法计算平均速度,故AB错误;
CD、百米赛跑中的总路程为s=100m,总时间为t=10s,
则平均速度为:v===10m/s,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39.【答案】D
【解答】解:A、s﹣t图像中两线相交表示两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题中没有说明运动方向,则t=5s时不一定能相遇,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等于乙,故B错误;
C、由图可知,6秒时,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故C错误;
D、甲、乙两物体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由s﹣t图像可知,甲物体的运动图像是一条曲线,表示甲做变速直线运动,乙物体的运动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表示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40.【答案】D
【解答】解:A、甲球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甲做加速运动。故A错误。
B、物体下落的快慢与质量无关,故B错误;
C、甲乙两球的平均速度之比,故C错误;
D.乙球做匀速直线运动,一定受平衡力,f=G=kv,,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甲、乙两地的距离是:
s=900km,
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
则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
t=16:30﹣7:30=9h,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
v===100km/h;
(2)列车的过桥速度:
v′=144km/h=40m/s,
由v=得,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路程:
s′=v′t′=40m/s×25s=1000m,
所以火车的长度:
s火车=s′﹣s桥=1000m﹣400m=600m。
答:(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100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600米。
42.【答案】(1)秒表;(2)当气泡长度相同时,倾角越大,气泡运动速度先变大后变小;(3)减少实验误差。
【解答】解:(1)实验需测量气泡的运动时间,故要用到秒表,所以实验中,除刻度尺、量角器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为秒表;
(2)根据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气泡长度相同时,当倾角变大,气泡在上升过程中,时间先变短再变长,根据v=知速度先变大后变小,当夹角为45度时,气泡运动的速度最大;
(3)本实验应该重复进行测量,取几次的平均值,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
故答案为:(1)秒表;(2)当气泡长度相同时,倾角越大,气泡运动速度先变大后变小;(3)减少实验误差。
43.【答案】D
【解答】解:A.甲、乙两物体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不知道是相对运动还是相向而行,而不一定相遇,故A错误;
B.由图可知,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等于乙,故B错误;
C、由图可知,6s时,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故C错误;
D.由图可知,两物体5s通过的路程相等,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44.【答案】D
【解答】解:A、在s﹣t图像中,过原点的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图甲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在v﹣t图像中水平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图中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乙中A、B两物体在10秒末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乙中A、B两物体在10秒末不能相遇,故C错误;
D、乙中,B车在10秒内路程是s=vt=10m/s×10m=100m,故D正确。
故选:D。
45.【答案】B
【解答】解:A、位移﹣时间图象斜率表示该时刻的速度,由图可知甲物体速度一直减小,故A错误。
B、在t1时间内两物体位移相同,所用时间也相同,所以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故B正确。
C、由图可知,刚开始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后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C错误;
D、甲乙速度都为正,都沿正方向做直线运动,所以路程相等,故D错误。
故选:B。
46.【答案】B
【解答】解:AB、由题干图可知,卡车甲和汽车乙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甲<s乙,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而图A和B均表示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但A表示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B表示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A错误,B正确;
CD、因为甲、乙两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而CD图象均表示两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D错误。
故选:B。
47.【答案】A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经过5s后a的路程为sa=5m,b的路程为sb=2.5m,c的路程为sc=1m,由此可知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大于c的速度,
由题意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甲可能是a、b,乙可能是b、c;﹣﹣﹣﹣﹣﹣①
由题意知,运动5秒后,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而a和b的距离大于2m,a和c的距离大于2m,可见甲只能是a,乙可能是b、c﹣﹣﹣﹣﹣﹣②
综合①②可知,甲一定为图线a,
故选:A。
48.【答案】D
【解答】解:通过核聚变或核裂变的形式释放出来的巨大能量叫核能,氘元素通过核聚变的方式释放的能量属于核能,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49.【答案】A
【解答】解:A、米饭中储存着化学能,故A正确;
B、拉弯的弓具有弹性势能,故B错误;
C、遥控器发出的电磁辐射具有电磁能,故C错误;
D、强度很大的爆炸声能将玻璃震碎,因为爆炸声具有声能,故D错误;
故选:A。
50.【答案】D
【解答】解:A、飞行的蒲公英种子具有动能和重力势能,也就是具有机械能,故正确;
B、人在运动时要消耗能量,故正确;
C、植物生长需要太阳能,才能完成光合作用,故正确;
D、人在睡觉时仍在进行呼吸作用,人的内脏仍在活动,因此人在睡觉时仍在消耗能量,故错误。
故选: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