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提分】浙教版七上·期末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1 日地月的相对运动(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准提分】浙教版七上·期末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1 日地月的相对运动(含解析)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精准提分】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1 日地月的相对运动
01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1.(2024春 仙居县期末)今年4月20日发生的日食比较特殊,食带很窄,在食带中间的地区可见日全食,食带两端的地区可见日环食,这种现象被称为“日全环食”,又称“复合食”。下列各图中的光学现象与日全环食原理相同的是(  )
A.雨后彩虹 B.斑马倒影
C.水中铅笔 D.手影表演
2.(2024春 宁波期末)小欢用针孔照相机(即小孔成像实验装置)观察蜡烛的烛焰,若保持小孔和蜡烛的烛焰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正立的
B.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放大的
C.若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小
D.若向左推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亮
3.(2024春 镇海区校级期末)某兴趣小组自制了一个小孔成像仪观察烛焰(如图)。回答下面小题。图中的小孔和蜡烛的位置固定后,将光屏远离小孔,可观察到屏上蜡烛的像(  )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4.(2023春 镇海区校级期末)2022年有出现日偏食现象,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纸盒上扎有圆形小孔,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的形状是(  )
A. B. C. D.
5.(2024春 西湖区校级期末)小欢用针孔照相机(即小孔成像实验装置)观察蜡烛的烛焰,若保持小孔和蜡烛的烛焰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正立的
B.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放大的
C.若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大
D.若保持小孔和内筒的位置不变,向左平移蜡烛,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大
6.(2024春 宁海县期末)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鸢飞空中,其影随鸢而移(如图甲);或中间为窗隙所束,则影与鸢遂相违;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如图乙);又如窗隙中楼塔之影,为窗所束亦皆倒(如图丙)……”,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丙图中的“窗隙”越大现象越明显
B.乙图中“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
C.图甲、图乙、图丙中的现象都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
D.乙图中的小孔形状变为三角形时也会出现上述现象
7.(2023春 江北区校级期末)如图是科学兴趣小组同学探究小孔成像现象的装置,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B.小孔成像是实像
C.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D.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有关;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8.(2023春 慈溪市期末)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图中合乎要求的是(  )
A. B. C. D.
9.(2024春 柯桥区期末)如图把大、小两个球放置在同一水平面的视线上,并将小球由A向B移动,观察大球被小球遮掩的过程,此时小球代表的是    。该实验模拟的是    过程。
10.(2024春 宁海县期末)如图甲为手机防窥膜结构图,采用了超细百叶窗光学技术,其原理类似百叶窗,结构简图如图乙。两侧之所以看不清屏幕内容,是由于光的    (填写光的原理);为了让防窥效果更好(可视范围减小),可以适当地    (选填“增大”或“减小”)超细百叶窗的间距。
11.(2024春 海曙区期末)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   (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   (选填“改变”或“不变”)。
12.(2023春 慈溪市期末)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如图所示为了使半透明薄纸上的像更清晰,圆筒的    (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的亮度将    (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02 小孔成像
13.(2024春 余姚市校级期末)如图所示,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b。半透明纸上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像 B.正立、缩小的像
C.倒立、缩小的像 D.正立、放大的像
14.(2024春 慈溪市期末)《梦溪笔谈》中记载,沈括观察到鸢(老鹰)飞过,地面上的“影”也跟着移动,移动的方向与鸢飞的方向一致。而后,他在纸窗上开一小孔,使鸢的“影”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结果观察到“鸢东则影西,鸢西则彩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地面上“影”的形成可以用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B.“莺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
C.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鸢的“影”与鸢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D.鸢离纸窗上小孔的距离越大,室内的纸屏上鸢的“影”越大
15.(2023春 路桥区期末)在晴朗的中午,小妍看到树荫下出现圆形的光斑,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隙形状相同
B.到了下午,光斑将移向西侧
C.光斑是太阳放大的虚像
D.此现象和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
16.(2024春 杭州期末)在研究“小孔成像”实验中,小乐选取了“F”形LED光源、带小孔的纸板、光屏等材料,按如图顺序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通过左右移动光源和光屏,探寻小孔成像的规律。
(1)为了使观测的现象更加明显,实验应在较    (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下进行。
(2)相较于“T”形光源,小乐选取“F”形光源的好处是    (写出一点)。
(3)实验中多次调节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均以如图所示的观测方式观察现象时,在光屏上不可能出现的像是    (选用字母ABCD表示)。
17.(2024春 定海区期末)科学兴趣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圆柱形纸筒探究“小孔成像的规律”时,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样。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猜想2: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    。
(2)验证猜想1时,应固定    和小孔的位置,让光屏从图示位置沿纸筒慢慢远离小孔,同时观察光屏上像的亮度变化情况。
(3)验证猜想2时,固定“↑”状发光体、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不足是    。
18.(2024春 宁波期末)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知识后,小宁和同学一起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探究小孔成像特点。
(1)如图所示,小宁用硬纸筒制作“针孔照相机”来探究小孔成像。他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移动内筒改变半透明薄膜离小孔的距离,像的大小会发生改变,于是他测出了小孔到半透明薄膜的距离不同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
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离s/cm 2.0 4.0 6.0 8.0 10.0
像的高度h/cm 1.0 2.0 3.0 4.0 5.0
从数据可以看出:当蜡烛和小孔的距离保持不变时,半透明薄膜离小孔越远,像越大。根据数据进一步判断:当半透明薄膜距小孔12cm时,像的高度是    cm。
(2)小科用一次性杯子和半透明薄膜也做了一个“针孔照相机”。他在一次性杯子的底部用针戳了一个小孔,在杯口蒙上一层半透明薄膜。小科在实验室用这个“针孔照相机”来观察蜡烛通过小孔所成的像,图中观察方法正确的是    (选填“A”或“B”)。
(3)为了进一步探究小孔成像的性质,小科可选择的最佳光源是    。
A.“E”形光源 B.“W”形光源 C.“R”形光源
19.(2024春 余姚市期末)某校研究性学习小同学进行一组光学实验如下:
(1)如图a,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的影响,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大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适当距离的地面上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2)如图b所示,通过三个不透明白板A、B、C的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烛焰、三个小孔和人眼要在同一条直线上,此时从小孔中看见的    (选填“是”或“不是”)烛焰通过小孔成的像。
(3)人眼在图b所示位置直接看火焰,其形状如图c所示的①,此时想看烛焰通过小孔成的像,人眼应直接看白板    (选填“A”、“B”或“C”),所看到的像为图c中的    (选填序号)。
03 月球的概况
20.(2024春 玉环市期末)2024年6月2日我国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挖宝”任务。关于月球的描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月球白天不能发光,晚上能发光 B.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被称为月海
C.小天体撞击的月球表面可形成环形山 D.月球表面除岩石及其碎屑外还有空气
21.(2024春 金华期末)2024年6月4日,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采样后,采样痕迹呈现的形状如汉字“中”(如图1)。网友评论:这既是“中”字,也是“和平鸽”(如图2),都象征着世界和平,迈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的步伐。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人类干扰,“和平鸽”将能长期存在 B.由于日晒雨淋,“和平鸽”将会很快消失
C.由于风力吹拂,“和平鸽”将会逐渐模糊 D.随着月球自转,“和平鸽”将会面向地球
22.(2024春 滨江区期末)2024年5月3号嫦娥六号向月球进发——开启了人类航天器首次月背采样返回的征程。此次主要任务是智能采样、月背起降,预计在公认的最大盆地着陆和采样。以下相关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
A.月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B.月球表面的暗区是平原或盆地
C.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正面 D.探测器在月背着陆时能使用减速伞
23.(2023春 新昌县期末)2022年1月6日(农历腊月初四),我国的“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背面行驶里程达到1003.9米,这是人类在月面上工作时间最长的月球车。下列关于月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月球表面有月坑
B.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C.当天晚上,月球运行到图中的d位置
D.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出现月食现象
04 日食和月食
24.(2024春 浦江县期末)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日食是一种很普通的天文现象,下列关于日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被月球遮掩的现象 B.农历十五可能发生日食
C.月球被地球遮掩的现象 D.每个月都发生日食现象
25.(2024春 温州期末)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月食发生时,下列日、地、月相对位置正确的是(  )
A. B.
C. D.
26.(2023春 南浔区期末)2023年4月20日,出现了一次奇特的日全环食,100年中出现的概率只有4.8次,极为罕见。根据图中信息请判断该日太阳、地球、月球三者间的位置关系是(  )
A. B. C. D.
27.(2024春 西湖区校级期末)如图是地球和月球的位置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日食发生时月球处于位置③
B.月球处于位置②时通常是农历十五
C.月球处于位置③的月相为满月
D.月球处于位置④的月相为上弦月
28.(2024春 定海区期末)2024年4月9日在墨西哥的马萨特兰出现了日食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日食现象每月都会出现
B.该现象可用光的折射规律来解释
C.日食当天的月相是新月
D.在出现日食的当天,地球位于太阳与月球之间
29.(2024春 金华期末)潮水是在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形成的,当日、地、月在同一直线时引力最大,形成大潮。当发生大潮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这天的月相可能为满月 B.这天可能会发生月食
C.大潮只发生在农历十五 D.这天可能会发生日食
30.(2024春 平湖市期末)潮水是在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下形成的,当日、地、月在同一直线时引力最大,形成大潮。当发生大潮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这天的月相可能为满月 B.这天可能会发生月食
C.这天可能会发生日食 D.大潮只发生在农历十五
31.(2023春 柯桥区期末)观测者站在地面观察某天文现象,当时太阳、月球、地球的关系如图所示。对于观测者当时看到的天文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月球位于②位置时可能出现日食
B.当月球位于③位置时可能出现满月
C.当月球再次回到①位置时,至少需要1年
D.当月球位于④位置时可看到月亮背面景物
32.(2023春 上城区校级期末)以下关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我们平时看到的是太阳的光球层
B.地球始终倾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夹角为23.5°
C.我们看到的始终是月球的同一面,因为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同
D.当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相对位置成同一直线,且月球处于中间时,有可能出现日食
33.(2022春 南浔区期末)下列各图中,正确反映一次日全食过程各阶段顺序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④③② D.③②①④
34.(2024春 定海区期末)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深刻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比如常见的月相变化、昼夜交替、四季轮回等,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天文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观察到金星从太阳表面移过的现象,其原理和发生日食相似。如图所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金星应该位于图中的    处。
(2)由于地球的公转,当定点在赤道上空的通讯卫星与太阳及地面卫星接收站大致位于一条直线上时,太阳发出的电磁波会干扰卫星发射的电磁波这种现象叫“卫星日凌”。地球上每年会出现两次“卫星日凌”现象,时间分别在春分和
   前后(填节气)。
35.(2023春 金东区期末)如图所示是今年5月5日(农历三月十六)所上演的“半影月食”天象原理示意图,月亮进入了地球的半影区,就会发生所谓的“半影月食”。此时投射在月面的阳光被地球遮住了一部分,反而使月面上的高山峡谷和带有辐射纹的陨石坑显得更为清楚。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月食形成的原因是由于光的    ;
(2)本次“半影月食”发生当天的月相最有可能的是    。
36.(2023春 上城区校级期末)如图表示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其中数字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时的不同位置。
(1)中秋节月球出现在图中    位置(填相应数字)。
(2)月球在3位置时,有可能发生的天文现象是    。
(3)月球表面有许多环形山,它主要由小天体撞击形成,这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    。
37.(2024春 杭州期末)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地球上的生物与太阳息息相关。
(1)为了能模拟日食的过程,让大、小两个球与人眼睛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如图甲),若甲图表示地球北极上空俯视时观察到的情景,则实验中应将小球    (选填“由A向B”或“由B向A”)移动,并观察大球被小球遮掩的过程。
(2)如图乙是用专用仪器拍摄的太阳照片。照片中①区域呈现的太阳活动主要是    (选填“日珥”“耀斑”或“太阳黑子”)。
38.(2023春 路桥区期末)如图所示是一个三球仪模型,它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和理解太阳、月亮、地球的位置关系。
(1)三球仪A、B、C中表示地球的是    。
(2)当A、B,C三者的位置如图所示恰好处于同一条直线时,可能出现    现象。
(3)如图所对应的日期接近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    (填字母)。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4)小妍提出,这一模型只能粗略表示日地月三者的位置,与实际的日地月情况相比有一些区别,例如    (写出一点)。
39.(2023春 长兴县期末)小明模拟观察日食如图甲所示。
(1)小球模拟的是哪个天体    。
(2)此时,模拟实验中可以观察到的日食类型是    (选填“日全食”或“日环食”),若要模拟选填的另一种日食类型,则要将小球向    (选填“①”或“②”或“③”或“④”方向移动。
(3)请将日食发生当天的月相绘制在乙图中。
40.(2022春 西湖区期末)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与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读图回答问题。
(1)图1、图2中,反映日食成因的示意图是   ,日食发生的必要条件是:   。
(2)2020年6月21日,我国境内的西藏、四川、重庆、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台湾等地可观测到“超级日环食”奇观,其他地区可看到不同程度的日偏食。杭州小明看到的日食过程与下列图序相符的是    (填字母)。
A.甲一乙一丙一丁 B.乙一甲一丁一丙 C.丁一乙一丙一甲 D.丙一丁一甲一乙
41.(2024春 玉环市期末)日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为探究日食形成原因,小玉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模拟实验。模拟月球的M球从A处运动至B处的过程中,模拟太阳的N球会被遮挡。
(1)从实验中可判断:发生日食时,当天的月相为    。
(2)为使作品量规中的“比例大小”指标能达到“优秀”等级,小玉需要查阅的数据有    (列举两项即可)。
(3)小柯演示模型后,老师指出该作品只演示了日全食,“模型演示”指标为“待改进”等级。为使“模型演示”评价指标至少能达到“合格”等级,请写出演示日环食的具体操作:   。
日食成因模拟实验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比例大小 能较好的模拟出日地月三者比例大小关系 能模拟出日地月三者比例大小关系 未能模拟出日地月三者比例大小关系
日食过程 能清晰的反映出日食起始于太阳西侧,结束于东侧 能反映出日食部分过程 未能模拟出日食过程
模拟演示 能模拟出3种不同类型的日食,如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 能模拟出2种不同类型的日食,如日全食、日环食 能模拟出1种不同类型的日食,如日全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科学
【精准提分】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1 日地月的相对运动
1.【答案】D
【解答】解:日全环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
A、雨后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错误;
B、斑马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C、水中铅笔,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
D、手影表演,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D
【解答】解:A、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故A错误;
B、若内筒位置不变,孔离物的距离大于孔离屏的距离时,像是缩小的,故B错误;
C、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若向右拉动内筒,增加筒长时,像将变大,故C错误;
D、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若向左推动内筒,减小筒长时,像将变小,变亮,故D正确。
故选:D。
3.【答案】A
【解答】解:小孔成像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烛焰通过小孔成的像是实像;
当像距等于物距时成等大的像,若小孔位置固定,将蜡烛适当远离小孔,观察到屏上蜡烛的像逐渐变大,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4.【答案】B
【解答】解: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像,由小孔成像的特点可知日偏食经小孔成的像的缺口正好在日偏食缺口的对侧,即上下左右颠倒,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答案】C
【解答】解:A、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故A错误;
B、若内筒位置不变,只有当半透明膜与小孔之间的距离v大于小孔与烛焰之间的距离u时,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才是放大的,故B错误;
C、在烛焰位置不变时,若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与小孔之间的距离v变大,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大,故C正确;
D、若保持小孔和内筒的位置不变,向左平移蜡烛,小孔与烛焰之间的距离u变大,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小,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A
【解答】解;A、丙图是小孔成像现象,小孔成像时,小孔越大,现象越不明显,故A错误;
B、小孔成像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移动的方向相反,故B正确;
C、甲图是鸢和它的影子,影子和小孔成像的原理都是光的直线传播,故C正确;
D、小孔成像时,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乙图中的小孔形状变为三角形时也会出现上述现象,故D正确。
故选:A。
7.【答案】AD
【解答】解:A、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没强调同种,故A错误;
B、小孔成的是倒立实像,故B正确;
CD、像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无关,与物体形状有关,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D。
8.【答案】A
【解答】解:A、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A符合要求;
BCD、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故BCD不符合要求。
故选:A。
9.【答案】月球;日食。
【解答】解:图是模拟日食的过程,人眼相当于地球上的观察者,小球模拟月球的运动,大球模拟太阳;小球由A向B移动,阻挡住了太阳的光线,形成日食。
故答案为:月球;日食。
10.【答案】直线传播;减小。
【解答】解:由图丙可知,两侧之所以看不清屏幕内容,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此防窥膜贴在手机屏幕上,由于屏幕正上方在可视范围内,所以不能防止上方的窥视;为了让防窥效果更好(可视范围减小),可以适当地减小超细百叶窗的间距。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减小。
11.【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小孔成像是倒立实像,所以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倒立的像;
(2)因为小孔成像的形状与发光物体的形状有关,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所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则像的形状不变。
故答案为:倒立;不变。
1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
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半透明薄纸相当于光屏,为了成的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半透明的薄纸应该放在圆筒的A端;
当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时,光屏上的像将变大,因为通过小孔的光不变,所以屏上的像将变暗。
故答案为:A;变暗。
13.【答案】C
【解答】解:小孔成像成的是一个倒立的像,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实像;
像到小孔的距离b小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a,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像。
故选:C。
14.【答案】D
【解答】解:A、地面上“影”的形成可以用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来解释,故A正确;
B、“莺东则影西,鸢西则影东”所描述的现象是小孔成像,故B正确;
C、呈现在室内的纸屏上鸢的“影”与鸢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故C正确;
D、鸢离纸窗上小孔的距离越大,室内的纸屏上鸢的“影”越小,故D错误。
故选:D。
15.【答案】D
【解答】解:ACD、太阳透过树叶间的空隙,在地上会留下光斑,这些光斑是太阳的缩小的实像,属于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此现象和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是相同的,与缝隙的形状无关,故AC错误,D正确;
B、下午,太阳移动到了西边,光斑将移向东边,故B错误。
故选:D。
16.【答案】(1)暗;(2)便于观察像的正倒关系;(3)AC。
【解答】解:(1)为了使观测的现象更加明显,实验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因为小孔成的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相较于“T”形光源,小乐选取“F”形光源的好处便于观察像的关系;
(3)实验中多次调节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均以如图所示的观测方式观察现象时,小孔成的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故在光屏上不可能出现的像是AC。
故答案为:(1)暗;(2)便于观察像的正倒关系;(3)AC。
17.【答案】(1)光的直线传播;(2)发光体;(3)没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
【解答】解:(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发光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是实像;
(2)要探究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的关系,则需要控制孔的大小不变,形状不变,改变小孔到光屏的距离,应固定蜡烛和小孔的位置,让光屏从图示位置沿纸筒慢慢远离小孔;
(3)要探究像的亮度与小孔的形状的关系,则需要控制孔的大小不变,只改变形状,而图乙中即改变了孔的形状,没有改变孔的大小,所以,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
故答案为:(1)光的直线传播;(2)发光体;(3)没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
18.【答案】(1)6.0;(2)A;(3)C。
【解答】解:(1)当蜡烛和小孔的距离保持不变时,半透明纸离小孔越远,像越大,据表格中的数据不难看出,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s=2h;当半透明纸距小孔12cm时,像的高度是6cm。
(2)如图,用简易针孔照相机观察窗外景物时,孔对着窗外,光线从小孔直射入“相机”,在半透明薄膜上成倒立的实像,故正确的观察像的方法是A,眼睛紧贴在薄膜上看不清图像。
(3)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光源的形状应该是上下不同的,“R”型光源符合题意,故C正确。
故答案为:(1)6.0;(2)A;(3)C。
19.【答案】(1)D;(2)不是;(3)B;③。
【解答】解:(1)ABC.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
D.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符合要求;
故选:D;
(2)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当烛焰、三个小孔和人眼在同一直线上,可以看到烛焰。此时看见的不是蜡烛通过小孔成的像。
(3)想看烛焰通过小孔成的像,实际是利用了小孔成像,人眼应直接看白板B(光屏)进行观察,可以看倒立、缩小的实像,所看到的像为图乙中的③。
故答案为:(1)D;(2)不是;(3)B;③。
20.【答案】C
【解答】解:月球本身不发光,A错误;
月球表面明暗相间,月球表面的亮区是高地,被称为月陆;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被称为月海,B错误;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保护,在其形成早期,月球表面可形成环形山,C正确;
月球表面上没有空气,D错误。
故选:C。
21.【答案】A
【解答】解:A、没有人类干扰,“和平鸽”将能长期存在,故A正确;
BC、月球上没有空气,不存在风雨,故BC错误;
D、由于潮汐锁定,月球正面始终对着地球,月球背面的“和平鸽”将不会面向地球,故D错误。
故选:A。
22.【答案】D
【解答】解:月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正面;探测器在月背着陆时不能使用减速伞,月球上没有空气。
故选:D。
23.【答案】D
【解答】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时,必然发生日食现象,当月球月相为满月时,为农历十五,可能发生月食现象,D错误,符合题意。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月球的体积和质量较小,产生的引力小,没有形成大气层,因此被月球引力吸引后的陨石会撞击月球表面而形成月坑,A正确,不符合题意。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B正确,不符合题意。
根据所学知识“新月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与太阳几乎同时出没,故地面上无法见到,这就是朔,这一天为农历的初一”,可知该日为腊月初四,所以当天晚上,月球刚刚不与太阳同时出没,运行到图中的d位置,C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4.【答案】A
【解答】解:日食是当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时,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了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在地球上看不到太阳的现象;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5.【答案】A
【解答】解:当月球转到地球背对着太阳的一面,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因而形成了月食,所以发生月食时日、地、月三者间的位置关系是: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A图符合题意。
故选:A。
26.【答案】B
【解答】解:当发生日全环食时,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的中间,三者大致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部分光。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7.【答案】C
【解答】解:读图可得,月食发生时月球处于位置③;月球处于位置③时通常是农历十五;月球处于位置③的月相为满月;月球处于位置①的月相为上弦月。
故选:C。
28.【答案】C
【解答】解:A.日食是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或几乎成为一条直线时出现的自然现象,因此日食现象不是每月都会出现,故A错误;
B.日食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该现象不可用光的折射规律来解释,故B错误;
C.2024年4月9日在墨西哥的马萨特兰出现了日食现象,日食当天的月相是新月,故C正确;
D.在出现日食的当天,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故D错误;
故选:C。
29.【答案】C
【解答】解:每逢新月与满月时,月球引力形成的潮汐和太阳引力形成的潮汐相互叠加,形成大潮,一月有两次大潮(农历初一、十五),当发生大潮时,这天可能会发生月食或日食。
故选:C。
30.【答案】D
【解答】解:每逢新月与满月时,月球引力形成的潮汐和太阳引力形成的潮汐相互叠加,形成大潮,一月有两次大潮(农历初一、十五),当发生大潮时,这天可能会发生月食或日食。
故选:D。
31.【答案】A
【解答】A、当月球位于②位置时,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且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月球遮挡住射向地球的太阳光,可能出现日食,符合题意。
B、当月球位于③位置时,此时的月相是上弦月,不符合题意。
C、月球再次回到①位置的时间约为一个月,不符合题意。
D、观测者站在地面观察天文现象,由于“潮汐锁定”的缘故,当月球位于④位置时不可以看到月亮背面景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答案】B
【解答】解:A、太阳是距离地区最近的一颗恒星,我们平常肉眼可见的是太阳的光球层,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始终倾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导致了地球上季节更替,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夹角为66.5°,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由于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一致,因此月球始终只有一侧朝向地球,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当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中间时,可能出现月球遮挡太阳光而形成的日食现象,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3.【答案】B
【解答】解:由于月亮自西向东绕地球运转,所以日食总是在太阳圆面的西边缘开始的。当月亮的东边缘刚接触到太阳圆面的瞬间(即月面的东边缘与日面的西边缘相外切的时刻),称为初亏。初亏也就是日食过程开始的时刻。正确反映一次日全食过程各阶段顺序的是②③④①。
故选:B。
34.【答案】甲;秋分。
【解答】解:(1)根据光沿直线传播的特点可知,在金星位于图中的甲位置时,从太阳发出的射向地球的光有部分被金星阻挡,从而观察到“金星凌日”现象;
(2)春分和秋分时,太阳几乎直射在赤道上,符合题目中给出的“卫星日凌”的条件,故时间分别在春分和秋分前后。
故答案为:甲;秋分。
35.【答案】(1)直线传播;
(2)满月。
【解答】解:(1)月食的形成原因是光是沿直线传播;
(2)当月相为满月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可能会发生月食现象,故当天的月相为满月。
故答案为:(1)直线传播;
(2)满月。
36.【答案】(1)3;(2)月食;(3)空气。
【解答】解:(1)(2)月球在1位置时的月相是新月,中秋节即农历8月15日,此时的月相是满月。满月是指月和太阳的黄经差达到180度时的瞬间(也称望)即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中秋节月球出现在图中3位置,月球在3位置时,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月球挡住了太阳光,此时可能发生的天文现象是月食。
(3)月球表面有许多环形山,它主要由小天体撞击形成,这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空气。
故答案为:(1)3;(2)月食;(3)空气。
37.【答案】(1)由A向B;(2)日珥。
【解答】解:(1)图甲是模拟日食的过程,人眼相当于地球上的观察者,小球模拟月球的运动,大球模拟太阳;小球由A向B移动,阻挡住了太阳的光线,形成日食;
(2)图乙拍摄的太阳照片,日珥是在太阳大气层的色球层上产生的一种非常强烈的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的标志之一。
故答案为:
(1)由A向B;(2)日珥。
38.【答案】(1)B;
(2)月食;
(3)D;
(4)三球距不同,月食现象在不同位置范围大小不同等。
【解答】解:(1)读图可知,三球仪中,发光体A代表太阳且位置不同,绕太阳转动的球体是地球B,月球C绕地球转动;三球之间有机械联动装置来演示三球运动关系。
(2)图中A、B,C三球的位置在同一直线上时,地球挡住太阳光射向地球,地球上被地球挡住部分没有光源,挡住部分有多有少,就出现不同的月食形状。
(3)图中可以看出,地球仪南极向太阳一侧倾斜,当阳光直射地球仪时,主要直射南半球,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故对应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日,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南北极地区无极昼极夜现象,夏至日太阳主要直射北半球,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故D正确。
(4)三球仪模型是根据太阳、月球、地球三者的运动关系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制作成的,模型上三球间距要比三球真实情况小,演示日食和月食、月球的盈亏、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昼夜和四季的交替等现象时,在不同位置出现上述天文现象的范围大小与真实情况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故答案为:
(1)B;
(2)月食;
(3)D;
(4)三球距不同,月食现象在不同位置范围大小不同等。
39.【答案】(1)月球
(2)日环食;②
(3)如图所示:
【解答】解:(1)图甲是模拟日食的过程,人眼相当于地球上的观察者,小球模拟月球的运动,大球模拟太阳。
(2)大球、小球的位置如图所示时,月球会将太阳中间的部分遮挡住,形成日环食现象。若要模拟日全食的现象,月球需要将太阳完全遮挡住,此时应将代表月球的小球向②移动。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食是照射向地球的太阳光被月球遮挡而形成的一种天文现象,所以日食发生当天的月相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
(1)月球
(2)日环食;②
(3)如图所示:
40.【答案】(1)图1;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且三者位于一条直线上
(2)C
【解答】解:(1)根据图1和图2可知,图1是月球遮挡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太阳光,形成了日食现象;图2中是地球遮挡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太阳光,出现了月食现象。所以日食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且三者位于一条直线上。
(2)月球遮挡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太阳光形成了日食现象,一样月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所以日食是从太阳的西缘开始到东缘结束。读甲、乙、丙、丁四幅图的阴影位置可知,按照日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丁﹣乙﹣丙﹣甲,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故答案为:
(1)图1;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且三者位于一条直线上
(2)C
41.【答案】(1)新月;(2)月球直径、太阳直径;(3)演示日环食时,可将M球适当远离观察者,靠近N球。
【解答】解:(1)人代表地球,大球代表太阳,小球代表月球,此时日地月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的中间,所以此时的月相是新月。
( 2)为使作品量规中的“比例大小”指标能达到优秀等级,小红需查阅的数据有月球直径、太阳直径。
( 3 )目前,可以模拟出日全食,当演示日环食时,可将M球适当远离观察者,靠近N球,此时可以模拟出日全食和日环食两种类型的日食现象,属于合格的评价范围。
故答案为:(1)新月;(2)月球直径、太阳直径;(3)演示日环食时,可将M球适当远离观察者,靠近N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