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试卷类型:A渭城区第二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性作业八年级生物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同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A或B)。3.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4.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计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啼鸟匆匆变物华,雨池科蚪渐成蛙“科蚪(蝌蚪)和成蛙的呼吸器官分别是A.皮肤、鳃B.鳃、肺和皮肤C.肺、皮肤D.肺、鳃2.大黄鱼是洄游性鱼类,繁殖季节由外海游向近岸,形成渔汛。大黄鱼的下列结构中,与减少游泳阻力有关的是A.身体呈流线型B.有鳃C.眼睛较小D.背部呈灰黄色3.蟒蛇属于爬行动物,生活在森林中,常捕食青蛙等动物。蟒蛇适应干燥陆地生活的特点是①体表覆盖鳞片②卵外有卵壳③体内无脊柱④肺的气体交换能力强A.仅①②B.仅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科学家利用跟踪器监测到一只斑尾塍(chég)鸸(y心)连续飞行了11天,飞行距离长达12200公里。这个过程离不开大量能量的供应,下列与斑尾塍鹬飞行供能无关的是A.骨轻且薄,可减轻体重B.有气囊辅助,呼吸效率高C.心率高,血流速度快D.食量大,消化能力强5.中华白海豚是被列入《中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蓝皮书》中的颜危物种,其在分类上为哺乳动物,主要依据是A.体内有脊柱B.用肺呼吸C.体温恒定D.胎生、哺乳6.下表中的无脊椎动物与其主要特征对应正确的是选项动物主要特征A水地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有肛门B血吸虫身体背腹扁平,呈两侧对称妇虫身体细长,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无肛门D扇贝身体柔软,无外套膜,用足运动7.下列关于哺乳动物骨、骨骼肌和关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骨骼肌由中间的肌腱和两端的肌腹组成B.关节在运动中起到杠杆的作用C.骨骼肌的两端分别附着在同一块骨上D,骨路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渭城区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生物学第二次阶段性作业A第1页(共6页)8.关节囊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膜囊,具有固定关节的作用,关节囊是指右图关节中的A.①B.②④C.③关节软骨D.④9.菜青虫总是取食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植物。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下列行为与其同属于一类的是A.望梅止渴B.公鸡报晓C.老马识途D,海豚表演10.专业训导员利用食物作为奖励,反复训练搜救犬,使其在嗅到人的气味后,会扒地摇尾巴,然后连声吠叫提示训导员。搜救犬的搜数行为是如何形成的A.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是生来就有的行为B.直接由环境因素决定,不受遗传因素的影响C.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D.在学习行为的基础上形成,不受环境因素影响11.孜民发现,牧草质量的优劣和鹰的数量有一定关联,原因是鹰主要以田鼠为食,田鼠爱吃蜂蜜和蜜蜂幼虫,蜜蜂是牧草传粉时必不可少的媒介,而牧草又是牛、马的主要食物来源。根据以上短材料能得出的信息是①动物能帮助植物传播花粉②维持鹰的数量稳定有利于牧草生长③动物能帮助植物传播种子④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A.仅①②B.仅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2.为了研究A、B两种抗生素对甲、乙两种细菌的抑制效果,研究人员将两种细菌混合,分别取等量混合液涂抹在不同的培基养上,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对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00°o●000●0普通培养基含抗生素A的培养基含抗生素B的培养基含抗生素A、B的培养基。甲细菌菌落·乙细菌菌落A.普通培养基组可作为对照组B.菌落数量变化可反映抗生素的抑菌效果C.实验结果表明抗生素B不能抑制乙菌D.联合使用抗生素A、B对甲菌抑制效果较强13.鸡油菌(如右下图)多于夏、秋季生长在林中地上,能在大多数松科树木下生长。下列关于鸡油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属于单细胞真菌B.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C.能产生种子,靠种子繁殖后代D.子实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14.牛奶开启后应在0℃~4℃下保存,最好在48小时内饮用完。该保存方法的主要原理是A.低温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B.保持了适宜光照,食品更易保存C.减少了空气含量,食品更容易保存D.诚轻了重量后的食品更易保存渭城区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生物学第二次阶段性作业A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