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九章 青藏地区第二节 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基础知识·细解读◆知识点一 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详解1.青藏地区面临的问题(1)生态系统十分脆弱:青藏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冻土广布,土层瘠薄,生物生产缓慢,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2)生态环境问题:①青藏地区由于过度放牧,乱采滥挖,高原牧区草场严重退化,水土流失加剧。②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在青藏地区的一些地方,生长着冬虫夏草、雪莲、藏红花等药用植物,生活着藏羚羊、野牦牛等珍稀动物。近些年来,由于过度采挖、盗猎等行为屡禁不止,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2.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1)为了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防止青藏地区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国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2)青藏地区生态系统脆弱,在工程建设中需要特别注意生态保护。例如,青藏铁路部分路段通过以桥代路的方式,为野生动物的迁徙提供了安全通道。再如,通过草皮移植,沿线绿化率接近100%,基本看不到裸露的泥土。【思考】(判一判)1.青藏地区出现草场退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是过度放牧、乱采滥挖。 ( )2.藏红花是一种名贵药材,为了人类健康,要大规模采挖。 ( )3.青藏高原的藏羚羊、野牦牛可以为我们提供珍贵的毛皮,狩猎有助于脱贫致富。 ( )4.青藏铁路部分路段采取以桥代路的方式,主要目的之一是为野生动物迁徙提供安全通道。 ( )拓展归纳青藏铁路上的“以桥代路”被称为“天路”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从青海格尔木到西藏拉萨全长1142千米,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达960千米。青藏铁路穿越多年连续冻土里程达550千米,是世界上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为克服多年冻土对路基的破坏,青藏铁路有许多路段采取“以桥代路”的方式。此外,有的路段的“以桥代路”也是为了给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迁徙提供安全通道。“中华水塔”三江源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总面积36.6万平方千米,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中的“三江”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其中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自这里,因此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目前优质牧草逐渐被毒、杂草所取代,一些草地危害动物如鼠类乘虚而入,导致草地载畜量减少,野生动物栖息环境质量减退,栖息地破碎化,生物多样性降低。为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我国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实施退耕还草、休牧育草、全面禁猎等措施。目前,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所恢复。知识点二 资源开发知识详解1. 矿产资源(1)分布:青藏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煤、铁、钾盐以及锂、镍、金等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被称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2)开发:当前,大规模的矿产开发主要集中在柴达木盆地,如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钾盐生产基地,还有冷湖的石油、鱼卡的煤炭、锡铁山的铅锌矿等。2. 清洁资源(1)种类:青藏地区拥有开发潜力巨大的水能、太阳能和地热等清洁能源。(2)原因:青藏地区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地形复杂,所以水能蕴藏量极大;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因此太阳能资源丰富;青藏地区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地壳运动活跃,地热资源丰富。(3)开发: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这些清洁能源逐步得到有效利用,如在羊八井建立了我国最大的地热电站。资源开发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有效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3. 旅游资源开发青藏地区原生态的高原雪域风光,独特的藏族文化,吸引着国内游客前来观光、探险。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思考】(判一判)5.青藏地区矿产资源开发主要集中在三江源地区。( )6.青藏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能、太阳能和地热等清洁能源。( )7.拉萨著名的佛教建筑是大昭寺。( )8.藏族同胞的传统舞蹈是孔雀舞。( )拓展归纳青藏地区的太阳能资源和地热资源青藏地区空气稀薄,对太阳光的削弱程度小;纬度不高,降水量少,晴天天数占了一年里绝大部分时间,年日照时数多。因此,青藏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青藏地区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使流失的地热资源能及时补充。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一说为“美丽的少女”)。藏语称该地区为“阿钦公加”,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我们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可可西里气候严酷,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生命的禁区”。然而正因为如此,给高原野生动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 藏羚羊被称为可可西里的骄傲,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严禁贸易的濒危动物。“藏羚羊不是大熊猫,它是一种优势动物。只要你看到它们成群结队在雪后初霁的地平线上涌出,精灵一般的身材,优美得飞翔一样的跑姿,你就会相信,它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生存数千万年,是因为它就是属于这里的。它不是一种自身濒临灭绝、适应能力差的动物,只要你不去管它,它自己就能活得好好的。”一个去过可可西里的人这样说。此外,一部《可可西里》的电影和藏羚羊“申吉”活动让更多的人对这块神秘的地方充满了渴望与憧憬。图表解读青藏地区农牧业的分布学考链接:结合本图考查青藏地区主要旅游资源、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的增长、增长的原因。读图指导:(1)看拉萨大昭寺图,拉萨的大昭寺和布达拉宫都是藏传佛教建筑,是重要的旅游资源。(2)看攀登珠穆朗玛峰图,珠穆朗玛峰代表了青藏地区独特的雪域风光,海拔高,山峰终年积雪。(3)看跳锅庄舞图片,锅庄舞是藏族的传统舞蹈,是藏族独特的风情文化之一。(4)观察西藏自治区旅游人数、旅游收入的变化图,可以看到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增加,且增加速度较快。特别是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2007年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比2005年增长一倍。◆高频考点·巧突破◆考点一 生态环境保护例1.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自然景观或人文活动与我国青藏地区不相符的是( )A.海拔高,气候寒冷,冻土广布,生态系统十分脆弱B.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具有“高原之舟”之称的牲畜是牦牛C.青藏铁路很多地方采用“环保桥”,主要目的是节约土地资源D.日照强烈,太阳能资源丰富解析:解答本题应掌握的关键点是:①青藏海拔高,气候寒冷,冻土广布,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但由于空气稀薄,日照强烈,太阳能资源丰富。②由于气候高寒,青藏地区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代表牲畜是牦牛。③青藏铁路许多路段采取“以桥代路”的方式,主要目的是为野生动物迁徙提供安全通道,也有的路段是为了克服多年冻土的影响。东部地区的高速铁路也采取以桥代路的方式,如京沪高铁,主要目的是节约土地资源。答案:C例2. 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是主要的自然特征,其西北部荒漠广布。西藏人口密度仅2.2人/平方千米,分布分散。青稞是西藏重要的粮食作物,但亩产量不及水稻的一半。西藏人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创造了独特的雪域文明,现正和全国一道加快建设步伐,共创美好未来。结合下面的“西藏相关地理事物分布图”,回答(1)~(2)题。(1)根据图中信息,对西藏人口分布的推断,正确的是( )A.西北部少,东部、东南部多B.西北部多,南部少C.东北部多,西南部少D.中部多,四周少(2)下列关于促进西藏进一步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因西北部荒漠广布,应引种热带、亚热带树种,扩大其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B.因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人口密度小,分布分散,应强化铁路、公路等交通设施建设,加强区内、外联系,促进西藏全面发展C.因独特雪域高原环境,生态脆弱,应严禁工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防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D.因青稞等粮食产量低,应大面积播种水稻等高产农作物,解决粮食不能自给的问题解析:解答本题应掌握的关键点是:①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从图上可以看出,青稞主要分布在西藏的东部和东南部,青稞种植区也是人口集中分布区。②青藏地区西北部荒漠广布,但气候高寒,不能种植热带、亚热带树种;青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但有雪域风光,有独特的藏族风情文化,所以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发展旅游业的需要改善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③青藏地区气候高寒,适宜青稞等耐寒作物生长,水稻虽然产量高,但喜温喜湿,不适宜在青藏地区种植。答案:(1)A (2)B方法技巧 运用自然要素的影响解题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人口分布、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明显的影响。例如,在干旱区,水源对农业有明显的影响,进而影响人口分布;在高寒区,热量对农业有很大影响,人口和城镇同样受热量的影响。一般来说,人口分布通常与农业分布、城市分布一致。以此图为例,从降水上看,基本从东南向西北减少;从农业上看,青稞基本上分布在东部和东南部,所以这里也是人口的主要分布区。例3.(2014·四川宜宾)下列有关三江源扩大治理范围的理由,说法不合理的是( )A.更好地保护高原湿地B.更好的解决就业人口 C.更好地保护高海拔生物多样性D.更好地保护水源涵养地解析:解答本题应掌握的关键点是:① 三江源是世界最大的高原湿地,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三江源扩大治理面积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②三江源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发源地,大量的湖泊和沼泽是水源涵养地。③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脆弱,不能承载更多的人口,扩大治理范围的目的不是为了扩大就业。答案:B考点二 资源开发例4. 沿青藏铁路旅游观光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①美丽雪山 ????②藏羚羊在奔跑 ????③绿油油的稻田 ????④别致的傣家竹楼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解析:解答本题应掌握的关键点是:① 青藏地区海拔高,雪山连绵,是青藏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②藏羚羊是青藏高原上的特有动物,到青藏地区旅游可以看到藏羚羊。③青藏地区气候高寒,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青稞和小麦,不能看到大面积的稻田。④青藏地区是藏族聚居区,可以看到藏族风情文化,不是傣族聚居区,不能看到适应湿热气候的傣家竹楼答案:A例5. 香格里拉地区地处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的交界地区,这里的居民喜欢制作糌粑和酥油茶。据此回答(1)~(2)题。(1)香格里拉地区当地的民族主要是( )A.壮族 B.藏族 C.蒙古族 D.维吾尔族(2)香格里拉地区主要的旅游资源不包括( )A.秀丽的自然风光 B.珍稀的动物资源C.寂静的戈壁荒漠 D.浓郁的民族风情解析:解答本题应掌握的关键点是:①糌粑是藏族的主食,酥油茶也是藏族居民喜欢的,所以香格里拉的当地民族应当是藏族。②青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如以雪山为代表的自然风光,以藏羚羊等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物,以藏族风情文化为代表的民族风情。③戈壁荒漠是西北地区的典型景观,青藏地区有高寒荒漠。答案:(1)B (2)C例6. 在藏族同胞的庆祝活动上,你可见到的场景是( )A.孔雀舞 ???B.锅庄舞C.摔跤 ? ???D.泼水节解析:解答本题应掌握的关键点是:①跳锅庄舞是藏族的风情文化。②孔雀舞和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蒙古族擅长摔跤。答案:B◆高效训练·速提能◆基础训练1.人类在青藏地区过度放牧,乱采滥挖出造成的直接影响是(??? )①草场严重退化 ②水土流失加剧 ③全球气候变暖 ④冰川融化加快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2.防止青藏地区水土流失的最好方法是(??? )?A.禁止扔垃圾 B.禁止登山C.禁止修路 D.建立自然保护区冬虫夏草又名中华虫草,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我国中药中的瑰宝,与人参、鹿茸一起被称为中国三大补品,有“百药之王”的美称,其价值昂贵,有植物中的“软黄金”之称。结合图文资料,回答3~4题3.冬虫夏草的出产地是我国(??? )A.东南丘陵 B.长江中下游平原C.青藏高原 D.东北平原4.“掠夺式”的采挖冬虫夏草能导致(??? )?①草甸破坏严重 ②虫草资源枯竭 ③土壤污染严重 ④沼泽湿地大面积减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下图是我国某地的铁路和牲畜图片,回答5~6题。5. 图中的铁路是(??? )A.京九铁路 B.青藏铁路C.南昆铁路 D.兰新铁路6. 图中的这段铁路采取“以桥代路”方式,主要目的是(??? )①节约宝贵的耕地 ②展示我国高超的桥梁技术 ③为野生动物迁徙提供安全通道 ④克服冻土对铁路的危害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回答7~8题。7. 山东游客到②处旅游,可以看到(??? )A.连绵的雪山 B.大河入海C.碧水青山 D.沙滩椰林8. ②与③比,冻土广布,植被生长缓慢,生态环境脆弱,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水文 B.土壤 C.地形 D.植被9.青藏地区地热资源丰富的原因是(??? )A.空气稀薄,光照强烈 B.水能丰富C.位于板块交界处 D.海拔高10.下列人文景观位于青藏地区的是(??? )A.故宫 B.天坛C.大三巴牌坊 D.大昭寺11.青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到青藏地区旅游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下列说法,你认为需要纠正的是(??? )A.空气稀薄,光照强,最好携带氧气袋和防晒品B.昼夜温差大,需要带防寒服C.那里人烟稀少,生活垃圾可以随手丢弃D.在藏族聚居区,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12. 下列不属于青藏地区优势可再生能源的是( )A.水能 B.太阳能 C.地热能 D.潮汐能13.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为青海省的发展绘就了蓝图。读图9“青海省资料图”,完成下列要求。(1)青海省地形以 和 为主,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 。(2)湟水谷地是青海省主要的种植业区,该谷地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是 , 。(3)近年来山东青岛等地把盐化工产业转移到青海的柴达木盆地,原因是该地发展盐化工产业的 。(4)A地附近建设水电站的主要原因是 。能力提升14. 三江源地区地区位于下列省区中( )15.2015年4月25日,与西藏自治区邻近的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从西藏日喀则通往樟木的公路因地震而中断。与此密切的相关的资源是( )A.拉萨羊八井的地热 B.柴达木盆地的石油C.柴达木盆地的煤 D.龙羊峡附近的水能16. 读青藏地区图,回答问题。(1)A山脉是 山脉。(2)B城市是 。(3)青藏地区大部分区域不适宜发展种植业,有限的农耕区局限于少数河谷地带(如C河河谷地带)。青藏地区种植业仅分布在河谷地带的原因是 。(4)图中D所在的阴影区域是 自然保护区。(5)D自然保护区有“中华水塔”的美誉。这个地区水草丰美,湿地面积广大,野生动植特种群繁多,被称为生态的净土。但近年来,这里局部地区出现流沙、草原退化的现象,危及到“中华水塔”的安全。请依据材料,简述造成该地区出现流沙、草原退化的认为原因是什么? 【答案专区】教材答案P87 导入 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即可,如草场退化、水土流失、藏羚羊等珍稀野生动物被盗猎等等。P87活动对于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要从个人到全世界联合进行,对于人个来说,要做到不乱扔垃圾,国家要通过立法等措施加强对于乱采滥挖和偷猎野生动物行为的制裁,整个地球的人们都要做到节能减排,共同应对全球变暖问题。P91读图旅游人数和收放逐年增加,且增加速度加快。本书答案【思考】1.√2.× 解析:“掠夺式”采挖名贵中药材,会使名贵中药材数量骤减甚至消失,破坏生物多样性,采挖的过程中还能使整个草甸遭到严重破坏。3.× 解析:藏羚羊、野牦牛等珍稀野生动物是青藏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盗猎会使生物多样性甚至整个脆弱的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所以青藏地区的保护区全面禁猎。4.√。5.× 解析:青藏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在柴达木盆地。6.√7.√8.× 解析:藏族同胞的传统舞蹈是锅庄舞。【训练】1.A.解析:人类在青藏地过度放牧、乱采滥挖会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陡坡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冰川融化加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而全球气候变暖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如过度排放温室气体的结果。2.D. 解析:过度放牧、破坏植被是水土流失的重要的原因,所以,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休牧育草,退耕还草就是重要措施。登山、修路和扔垃圾不是引发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3.C. 4.A.解析:第3题,冬虫夏草是青藏地区一些地方的特有生物。第4题,“掠夺式”采挖冬虫夏草,一方面使虫草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另一方面也会破坏草甸。采挖的过程通常不会造成土壤污染,也不会使湿地面积减少。5.B. 6.B. 解析:第5题,图中的牲畜是牦牛,牦牛是青藏地区的代表牲畜,据此可知图中的铁路是青藏铁路。第6题,青藏铁路以桥代路一是为野生动物迁徙提供安全通道,二是克服冻土影响。东部的京沪高铁以桥代路是节约耕地资源。7.A. 8.C.解析:第7题,②是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上,这里海拔高,可以看到连绵的雪山,但这里不临海,不能看到河流入海;气候高寒,也不能看到碧水青山和沙滩椰林。第8题,②处海拔高,③处是四川盆地,海拔低。所以,②处比③处气温低,气候高寒,植被生长缓慢。9.C.解析:青藏地区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这是地热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空气稀薄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原因之一。10.D. 解析:大昭寺位于拉萨,故宫和天坛位于北京,大三巴牌坊位于澳门。11.C. 解析:青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虽然许多地区答烟稀少,也不能随手丢弃生活垃圾。12.D. 解析:青藏地区有潜力巨大的水能、太阳能和地热等清洁能源,但因为不临海,没有潮汐能。13.(1)高原 盆地 高寒(2)海拔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地形平坦;灌溉水源便利;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答出任意两点即可)(3)原料(盐矿)丰富;能源(石油)丰富;政策优惠;土地丰富廉价(答出任意一点即可)(4)位于地形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青藏地区的青海省的自然环境特征、资源开发,以及读图能力。第(1)题,从图上可以看出,青海的主要地形区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所以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气候高寒。第(2)题,湟水谷地是青藏地区重要的河谷农业区,青藏地区海拔高,热量不足。河谷地带海拔较低,热量充足,再加上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势较平坦,有灌溉水源,所以发展种植业条件较好。第(3)题,盐化工对原料依赖较大,柴达木盆地有丰富的盐类资源,以及煤和石油,能源充足,加上土地资源的优势,是发展盐化工的理想场所。第(4)题,开发水能的必要条件是落差大,A处位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符合落差大的条件。14.B. 解析:三江源位于青海省,图中A代表黑龙江省,C代表西藏自治区,D代表云南省。15.A. 解析:地热资源丰富和地震活动频繁都也地壳不稳定有关系,煤、石油等矿产资源,水能资源都与地壳不稳定没有关系。16. (1)喜马拉雅山 (2)拉萨 (3)河谷地区地势较低,热量充足,地形相对平坦,有灌溉水源,可以发展种植业 (4)三江源 (5)人为的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盗采砂金解析:本题主要考察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农业发展以及区域生态环境问题。(1)A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2)B城市是西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拉萨,也是青藏铁路的终点。(3)青藏地区气候高寒,发展种植业的限制因素是热量不足,而河谷地区地势较低,热量相对充足,这是青藏地区要发展河谷农业的主要原因。(4)图中阴影区域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又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发源地,由此可以确定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5)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气候高寒,生态环境脆弱,而人为的过度放牧、滥采乱挖等活动使当地植被破坏异常严重,出现流沙,草原退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