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山西省吕梁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山西省吕梁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资源简介

山西省吕梁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1.(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听说《逻辑与思维》很烧脑,小黄同学想网购逻辑学入门书籍。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有那么多的“逻辑学”:逻辑学、形式逻辑、辩证逻辑……而且,逻辑学还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你认为这些“逻辑学”之间的关系是(  )
①广义逻辑学包含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
②狭义逻辑学包含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
③广义逻辑学包含形式逻辑,形式逻辑包含辩证逻辑
④形式逻辑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是狭义逻辑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我们平时看到的人,总具有高矮、胖瘦、年长年幼、男人女人等个性特征。“人”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人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即会思维、能劳动。这说明思维具有(  )
A.间接性 B.概括性 C.形象性 D.能动性
3.(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出于不同的目的,依据不同的标准,人们对思维的形态有不同的认识和分类。下面组合中是按同一标准分类的是(  )
①聚合思维分析思维
②综合思维分析思维
③发散思维辩证思维
④抽象思维形象思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有一只老虎感冒了,想要吃掉熊猫。熊猫哭了:“你感冒了,干吗要吃掉我呢?”老虎说:“广告上都说了,感冒就要吃白加黑!”老虎的错误在于违背了(  )
A.矛盾律 B.排中律 C.同一律 D.两不可要求
(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某珠宝商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
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罪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如果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则以下哪项断定为真(  )
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6.如果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真的,则以下哪项断定为真(  )
A.甲是罪犯
B.乙是罪犯
C.丙或丁是罪犯
D.已知条件不一致,会推出互相矛盾的结论
7.(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下列不是从内涵方面说明概念的是(  )
A.单身汉是未婚、成年的男性
B.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C.鱼是用鳃呼吸、用鳍游水,有脊椎的水生动物
D.社会关系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以及家庭等各方面的关系
8.(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从概念的外延看,下列属于反对关系的是(  )
①“红色”与“白色”
②“合作”与“竞争”
③“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家”
④“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关于定义“大国就是比小国大的国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犯了同语反复的错误 B.犯了定义过宽的错误
C.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 D.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
10.(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我们给椅子下定义。首先,椅子是一种“家具”,“家具”是属概念,“椅子”是种概念。和椅子并列的家具还有桌子、床、橱柜、茶几等等,椅子和他们不同的特点就是“有靠背、有的还有扶手的,供人坐着的”,这就是种差。椅子定义表述为“是一种有靠背、有的还有扶手的供人坐着的家具”。这说明(  )
①定义须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 ②种差加属概念是有效的定义方法
③不能犯定义过宽的错误 ④定义不能用比喻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人们在进行思想交流时,还需要将概念结合起来,形成判断,只有通过判断我们才能表达某种确定的思想。下面语句属于判断的是(  )
①所有优秀的学生都是珍惜时间的好学生。
②难道会有无因之果吗?
③为什么世界人民日益关注气候变暖问题?
④啊,布达拉宫!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2.(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全称判断,断定一类事物全部都具有或都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断。其形式是:"所有S是(不是)P"。下列属于全称判断的一组是(  )
①一切客观规律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一些人感染奥密克戎病毒后没有症状
③所有宗教人物都不是人们凭空捏造的
④钱海军是新时代劳动模范的优秀代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中国是联合国的成员。这里中国和联合国的关系称为(  )
A.传递关系 B.对称关系 C.反传递关系 D.反对称关系
14.(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选言判断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下列语句中属于相容选言判断的是(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或是与唯物主义相结合,或是与唯心主义相结合
B.没有氧气,人类就无法生存
C.妈妈对小玲说:今天下午两点去看电影,要么看《流浪地球2》,要么看《满江红》
D.高考志愿填报攻略:或是考虑挑学校,或是考虑选专业
15.(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采取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推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下面关于推理的类型分析正确的是(  )
①末位是0的数都能被5整除;这个数的末位是0,所以它能被5整除。——演绎推理
②教材对于学生就相当于锄头对于农民、机器对于工人、武器对于军人。——演绎推理
③工人更幸福了,农民更幸福了,医生更幸福,所以中国人民更幸福了。——归纳推理
④只要坚持改革开放和党的领导,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纳推理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6.(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劳动光荣,劳动模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如果请你对“所有‘劳动模范’都是值得学习的”这一判断进行换质位推理,正确的是(  )
A.有的值得学习的是“劳动模范”
B.所有不值得学习的都不是“劳动模范”
C.有的不值得学习的不是“劳动模范”
D.所有“劳动模范”都不是不值得学习的
17.(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从逻辑思维的角度看(  )
①该判断如果断定前件为真,后件就一定为真
②该判断如果断定前件为假,后件就一定为假
③该判断如果断定后件为真,前件就一定为真
④正确运用该判断的前提是掌握前后件的真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2023年五一假期,一家湖南游客和一家东北游客同时进某餐馆点餐。湖南游客点了自己最爱吃的麻辣烫;东北游客点了东北特色酸菜水饺。于是,有人得出结论:南方人喜欢吃辣,北方人喜欢吃酸。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前提与结论的联系是或然的
②推理的前提与结论间具有保真关系,属于必然推理
③根据一个事实得出结论,犯了“轻率概括”的错误
④考察更多南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就会得出正确结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美人西施心口痛,用手按住胸口,皱起眉头,丑人东施见了感到这个神态很美,回到村里,也仿效而为,自以为也很美。哪知,村里富人见了赶快关上门,穷人见了赶快拉着妻子走开。这一类比推理(  )
A.错误在于类比时不考虑对象的本质差别,仅仅根据表面的相同而推出其他情况的相同
B.错误在于类比的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共同属性过少(数量不足)
C.错误在于没有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难
D.错误在于结论与该对象其他属性相矛盾
20.(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某房地产公司在其官网上发布广告,称该公司新开楼盘小区有标准篮球场和室内游泳馆。杨某被广告吸引,与该公司签订购房合同,约定违约金,但在交房时杨某发现该小区没有篮球场和游泳馆。在双方协商未果的情况下,杨某将该公司诉至法院。在本案中(  )
①该公司违反诚信和全面履行原则,应承担违约责任
②商业广告属于要约邀请,该公司不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③杨某将房地产公司诉至法院,就不可能通过调解解决纠纷
④若杨某对法院判决不服,可在15日内行使上诉权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分析下列各题是否违反了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如违反,说明违反了哪条,犯了哪种错误。
(1)他的意见基本正确,一点儿错误也没有。
(2)深夜,远远望去,整个大楼漆黑一团,只有楼上东头的一个房间还亮着灯。
(3)顾客:“你这儿有好茶吗?”茶叶店老板:“我这儿全是好茶,从来不卖变质的茶。”
(4)有人在评论一篇文章时说:这篇文章的观点不能说是全面的,也不能说是片面的。
(5)外面云霞满天,万里无云,真是大好春光啊!
22.(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下面是四组推理:
a.人是宇宙间最宝贵的,我是人,所以,我是宇宙间最宝贵的。
b.共产党员都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我不是共产党员,所以,我不要起模范带头作用。
c.杀人凶手不是好人,这个人不是杀人凶手,所以这个人是好人。
d.所有想当律师的人必须学法学,他们有些想当律师,所以,他们都要学法学。
(1)从这四组推理的共同点来看,它们都属于什么推理方式?
(2)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这四组推理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23.(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在公共汽车上,一个四五岁的男孩指着北京饭店大楼对身旁的爷爷说:“真高,真漂亮!”接着,爷爷和孙子有下面一段对话:
“爷爷,咱们为什么不住到这里来?”
“等你长大了好好念书。只有书念得好,才能住这样的高楼。”
“爷爷,那么你一定没有好好学习。”
“哄”的一声,车上的人都笑了。
这段对话中包含了一个什么样的推理?这个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逻辑”的含义与逻辑学
【解析】【详解】广义逻辑学包含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形式逻辑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是狭义逻辑学,①④正确,③错误;
狭义逻辑学仅指形式逻辑,②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逻辑”的含义与逻辑学,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夯实基础。
2.【答案】B
【知识点】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思维的形态
【解析】【分析】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材料未体现思维的间接性,A不合题意;
我们平时看到的人,总具有高矮、胖瘦年长年幼男人女人等个性特征。“人”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人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即会思维能劳动。这说明思维具有概括性,B符合题意;
材料未涉及形象性思维,C不合题意;
材料未涉及思维的能动性,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思维的形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中心思想,找出与材料中心思想一致的表述。
3.【答案】D
【知识点】思维的形态
【解析】【详解】从思维的方向看,有向不同方向扩散的发散思维和向同一方向收敛的聚合思维,①不合题意;
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有整体地认识对象的综合思维和分别地认识对象的分析思维,②符合题意;
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有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辩证思维和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形而上学思维,③不合题意;
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思维的形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较为简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夯实基础,强化记忆和理解。
4.【答案】C
【知识点】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解析】【详解】题中“白加黑”有不同含义,一方面是熊猫的外形特征,一方面是指“白加黑”感冒药,老虎的错误在于混淆了“白加黑”有不同含义,违背了同一律,ABD不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答案】5.B
6.D
【知识点】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选项,选出切题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5.乙和丁的口供互相矛盾,根据矛盾律,必有一假,又由“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这一条件,得知甲和丙说真话,由此又可推出“丁是主犯”,因此,丁说假话,作案的是丙和丁,B为真。
根据上述分析,“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三项均为假,ACD排除。
故答案为:B。
6.乙和丁的口供互相矛盾,根据:排中律,必有一真。又由“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真的”这一条件,得知甲和丙说假话。由甲说假话,可得:丙不是罪犯。由丙说假话,可得:丙是罪犯,但丁不是主犯。两者矛盾。D为真。
根据上述分析,“甲是罪犯”、“乙是罪犯”、“丙或丁是罪犯”三项均为假,ABC排除。
故答案为:D。
7.【答案】D
【知识点】概念的含义及基本特征;明确概念的内涵——定义
【解析】【分析】ABC: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单身汉是未婚、成年的男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鱼是用鳃呼吸、用鳍游水,有脊椎的水生动物”均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均是从内涵方面说明概念,ABC排除。
D:“社会关系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以及家庭等各方面的关系”只是反映了社会关系所包含的内容,说的是“社会关系”这一概念的外延,并没有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概念的概述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选项,选出正确切题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8.【答案】A
【知识点】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解析】【详解】反对关系是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红色”与“白色”的外延之和小于“颜色”的外延;“合作”与“竞争”的外廷之和小于“关系”的外延,因此,均属于反对关系,①②符合题意;
矛盾关系是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外延之和等于“思想家”;“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的外延之和等于“战争”,因此,它们属于矛盾关系,③④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辨别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准确把握教材基础知识,结合题干做出选择即可。
9.【答案】C
【知识点】明确概念的内涵——定义
【解析】【详解】同语反复是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材料未涉及同语反复的错误,A错误;
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这一逻辑错误,BD不合题意;
循环定义是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定义“大国就是比小国大的国家”,定义项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犯了“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明确概念的内涵——定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10.【答案】A
【知识点】明确概念的内涵——定义
【解析】【分析】“椅子是一种有靠肯、有的还有扶手的供人坐着的家具”,抓住了椅子的本质属性,①正确;
家具是属概念,椅子不同于其他家具的特征就是种差。“椅子是一种有靠肯、有的还有扶手的供人坐着的家具”,说明种差加属概念是下定义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②正确;
材料没有犯定义过宽的错误,③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定义不能用比喻这一逻辑规则,④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明确概念的相关知识内容,理解定义的基础知识内容,运用基本的知识内容即可进行选项的排除。
11.【答案】A
【知识点】判断的表达与类型;关系判断及对象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方式,即肯定认识对象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或否定认识对象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所有优秀的学生都是珍惜时间的好学生”、“难道会有无因之果吗?”属于判断,①②符合题意。
“为什么世界人民日益关注气候变暖问题?”“啊,布达拉宫!”,二者都是既没有肯定什么,也没有否定什么,都不是判断,③④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判断的概述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题肢,选出切题题肢。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2.【答案】B
【知识点】性质判断及其判断形式
【解析】【详解】全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 一切客观规律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和“ 所有宗教人物都不是人们凭空捏造的 ”均属于全称判断,①③符合题意;
“ 一些人感染奥密克戎病毒后没有症状 ”属于特称判断,②不合题意;
“ 钱海军是新时代劳动模范的优秀代表 ”属于单称判断,④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掌握基础知识是做好本题的关键。
13.【答案】D
【知识点】关系判断及对象间的关系
【解析】【详解】传递关系是指在三个关系者项中,由甲乙和乙丙都有,可推知甲丙也有的那种关系。材料未涉及传递关系,A不合题意;
对称关系是指在两个关系者项中,甲与乙具有某种关系,乙与甲也具有这种关系。材料未涉及对称关系,B不合题意;
反传递关系是指在三个关系者项中,由甲乙和乙丙都有某种关系,但必然不能推知甲丙也有这种关系。材料未涉及反传递关系,C不合题意;
反对称关系是指在两个关系者项中,甲与乙具有某种关系,必然不能推出乙与甲也具有这种关系。中国是联合国的成员,必然不能推出联合国是中国的成员,二者是反对称关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14.【答案】D
【知识点】选言判断及其真假值特征
【解析】【详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或是与唯物主义相结合,或是与唯心主义相结合”,这句话表明辩证法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结合,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结合,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A不合题意;“ 没有氧气,人类就无法生存 ”,表明氧气是人类生存的条件,属于假言判断,B不合题意;
“要么……要么……”表明几种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C不合题意;
相容选言判断指选言支所判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并存。“高考志愿填报攻略:或是考虑挑学校,或是考虑选专业”,高考志愿填报中挑学校和选专业可以同时并存,属于相容选言判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相容选言判断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掌握基础知识是做好本题的关键。
15.【答案】A
【知识点】演绎推理与演绎推理的保真条件
【解析】【详解】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是演绎推理。“末位是0的数都能被5整除;这个数的末位是0,所以它能被5整除”这属于演绎推理,①正确;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属于类比推理。“教材对于学生就相当于锄头对于农民、机器对于工人、武器对于军人”属于类比推理,不属于演绎推理,②错误;
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属于归纳推理。“工人更幸福了,农民更幸福了,医生更幸福,所以中国人民更幸福了”这属于归纳推理,③正确;
“只要坚持改革开放和党的领导,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句话不符合推理的结构形式,不是推理,④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应注意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不能死记硬背。
16.【答案】B
【知识点】演绎推理与演绎推理的保真条件
【解析】【详解】“有的值得学习的是‘劳动模范’”进行的是换位推理,A不合题意;首先对“所有‘劳动模范’都是值得学习的”进行换质推理后,推理结果是“所有‘劳动模范’都不是不值得学习的”,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进行换位推理,推理结果是“所有不值得学习的都不是‘劳动模范’”,B符合题意;
换位推理后要保持换位前不周延(周延)的项换位后依旧不周延(周延),换质后,谓项“不值得学习的”是周延项,换位成为主项仍然要周延,但“有的不值得学习的”不周延,C错误;
“所有‘劳动模范’都不是不值得学习的”进行的是换质推理,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17.【答案】C
【知识点】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解析】【分析】“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
该判断如果断定前件为真,后件不一定为真,①错误;
该判断如果断定前件为假,后件就一定为假,②正确;
该判断如果断定后件为真,前件就一定为真,③正确;
运用该判断的前提是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④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判断的表达与类型,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掌握基础知识是做好本题的关键。
18.【答案】B
【知识点】归纳推理的含义与方法
【解析】【详解】湖南游客点了自己最爱吃的麻辣烫;东北游客点了东北特色酸菜水饺。于是,有人得出结论:南方人喜欢吃辣,北方人喜欢吃酸。这个推理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前提与结论的联系是或然的,是根据一个事实得出结论,犯了“轻率概括”的错误,①③正确;
这个推理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前提与结论的联系是或然的,不具有保真关系,②错误;
该选项说法过于绝对,④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归纳推理的含义与方法,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选出正确选项。
19.【答案】A
【知识点】类比推理的含义与方法
【解析】【分析】A: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东施效颦的错误在于类比时不考虑对象的本质差别,仅仅根据表面的相同而推出其他情况的相同,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A符合题意。
B:本题类比的错误不在于共同属性过少,而是没有揭示本质属性,B不合题意。
CD:本题类比推理错误不是因为没有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难,且结论与该对象其他属性没有出现矛盾和排斥,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类比推理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程度:(1)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意味着它们所属的类别可能越相近,结论的可靠性越高。(2)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3)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一旦前提中出现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就不能推出结论。
20.【答案】C
【知识点】履行与履行合同原则
【解析】【分析】①④:该房地产公司发布的广告具体确定,符合要约的条件,应当被当作要约人向受要约人杨某发出的要约,属于合同条款,杨某与该公司签订购房买卖合同成立并具有法律效力,该公司违反诚信和全面履行原则,构成实际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若杨某对法院判决不服,可在15日内行使上诉权利,①④正确。
②:本案中,商业广告属于要约,该公司未按履行原则履约,需承担违约责任,②错误。
③:除了诉讼,双方可以通过调解方式协商解决争议,调解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有效途径,杨某可以通过调解解决纠纷,③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合同履行的原则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履行合同的核心是履行合同义务:在合同的履行中,双方当事人互有权利和义务,而履行合同义务是履行合同的核心;履行合同义务是享有合同权利的前提。没有债务人履行合同债务,债权人的债权就无从谈起;合同的履行是双方当事人的行为,而履行合同义务在其中居于主导地位。
21.【答案】(1)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基本正确”与“一点错误也没有”是自相矛盾的。
(2)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整个大楼漆黑一团”与“只有楼上东头的一个房间还亮着灯”是相互矛盾的。
(3)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卖茶人所说的好茶与买茶人所说的好茶不是同一概念。
(4)违反了排中律,犯了模棱两可的错误。把“全面”与“片面”都否定了,是两不可的一种表现。
(5)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既是“云霞满天”,又是“万里无云”,说法自相矛盾。
(原卷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
【知识点】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分析下列各题是否违反了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如违反,说明违反了哪条,犯了哪种错误。
(1)“他的意见基本正确,一点儿错误也没有”,可联系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基本正确”与“一点错误也没有”是自相矛盾的。
(2)“深夜,远远望去,整个大楼漆黑一团,只有楼上东头的一个房间还亮着灯”,可联系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整个大楼漆黑一团”与“只有楼上东头的一个房间还亮着灯”是相互矛盾的。
(3)“顾客:‘你这儿有好茶吗?’茶叶店老板:‘我这儿全是好茶,从来不卖变质的茶’”,可联系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卖茶人所说的好茶与买茶人所说的好茶不是同一概念。
(4)“有人在评论一篇文章时说:这篇文章的观点不能说是全面的,也不能说是片面的”,可联系违反了排中律,犯了模棱两可的错误。把“全面”与“片面”都否定了,是两不可的一种表现。
(5)“外面云霞满天,万里无云,真是大好春光啊”,可联系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既是“云霞满天”,又是“万里无云”,说法自相矛盾。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掌握基础知识是做好本题的关键。
22.【答案】(1)他们都属于演绎推理中的三段论推理。(此题无答案,本答案仅供参考)
(2)a错误。人是宇宙间最宝贵的,我是人,所以,我是宇宙间最宝贵的。这个三段论中,“人”这个概念在大前提中指的是全体,在小前提中指的是其中的一员。它们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能起到联系大项和小项的媒介作用,犯了“四概念”的逻辑错误。
b错误。共产党员都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我不是共产党员,所以,我不要起模范带头作用。这个三段论中,大项“起模范带头作用”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周延了,此三段论违反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c错误。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该说法犯了“双否前提”的逻辑错误。
d错误。题中的三段论,小项“他们”在前提中是不周延的,在结论中周延,违反了“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犯了“小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
(此题无答案,本答案仅供参考)
【知识点】演绎推理与演绎推理的保真条件
【解析】【分析】
(1)本题要求回答从题中四组推理的共同点来看,它们都属于什么推理方式。“从这四组推理的共同点来看,它们都属于什么推理方式”,可联系三段论推理。
(2)本题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这四组推理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人是宇宙间最宝贵的,我是人,所以,我是宇宙间最宝贵的”,可联系犯了“四概念”的逻辑错误;“共产党员都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我不是共产党员,所以,我不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可联系违反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杀人凶手不是好人,这个人不是杀人凶手,所以这个人是好人”,可联系犯了“双否前提”的逻辑错误;“所有想当律师的人必须学法学,他们有些想当律师,所以,他们都要学法学”,可联系犯了“小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难度不大,考生在准确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题干要求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掌握基础知识是做好本题的关键,
23.【答案】这段对话包含了一个必要条件的推理,不正确,可以把它整理如下:只有书念得好,才能住这样的高楼;你现在没有住这样的高楼,所以你一定没有好好学习。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必要条件推理只能由否定前件而否定后件。而这个推理则是由否定后件而否定前件,违反了必要条件的推理规则。
【知识点】演绎推理与演绎推理的保真条件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回答这段对话中包含了一个什么样的推理,这个推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只有书念得好,才能住这样的高楼”,可联系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推理结构是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你现在没有住这样的高楼,所以你一定没有好好学习”,可联系这是否定后件式,违反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推理规则,最后得出结论,题中推理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考查演绎推理与演绎推理的保真条件,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掌握基础知识是做好本题的关键,高中政治切记对教材知识死记硬背。
1 / 1山西省吕梁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1.(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听说《逻辑与思维》很烧脑,小黄同学想网购逻辑学入门书籍。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有那么多的“逻辑学”:逻辑学、形式逻辑、辩证逻辑……而且,逻辑学还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你认为这些“逻辑学”之间的关系是(  )
①广义逻辑学包含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
②狭义逻辑学包含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
③广义逻辑学包含形式逻辑,形式逻辑包含辩证逻辑
④形式逻辑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是狭义逻辑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逻辑”的含义与逻辑学
【解析】【详解】广义逻辑学包含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形式逻辑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是狭义逻辑学,①④正确,③错误;
狭义逻辑学仅指形式逻辑,②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逻辑”的含义与逻辑学,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学生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夯实基础。
2.(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我们平时看到的人,总具有高矮、胖瘦、年长年幼、男人女人等个性特征。“人”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人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即会思维、能劳动。这说明思维具有(  )
A.间接性 B.概括性 C.形象性 D.能动性
【答案】B
【知识点】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思维的形态
【解析】【分析】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认识,材料未体现思维的间接性,A不合题意;
我们平时看到的人,总具有高矮、胖瘦年长年幼男人女人等个性特征。“人”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人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即会思维能劳动。这说明思维具有概括性,B符合题意;
材料未涉及形象性思维,C不合题意;
材料未涉及思维的能动性,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思维的形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中心思想,找出与材料中心思想一致的表述。
3.(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出于不同的目的,依据不同的标准,人们对思维的形态有不同的认识和分类。下面组合中是按同一标准分类的是(  )
①聚合思维分析思维
②综合思维分析思维
③发散思维辩证思维
④抽象思维形象思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思维的形态
【解析】【详解】从思维的方向看,有向不同方向扩散的发散思维和向同一方向收敛的聚合思维,①不合题意;
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有整体地认识对象的综合思维和分别地认识对象的分析思维,②符合题意;
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有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辩证思维和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形而上学思维,③不合题意;
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思维的形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较为简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夯实基础,强化记忆和理解。
4.(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有一只老虎感冒了,想要吃掉熊猫。熊猫哭了:“你感冒了,干吗要吃掉我呢?”老虎说:“广告上都说了,感冒就要吃白加黑!”老虎的错误在于违背了(  )
A.矛盾律 B.排中律 C.同一律 D.两不可要求
【答案】C
【知识点】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解析】【详解】题中“白加黑”有不同含义,一方面是熊猫的外形特征,一方面是指“白加黑”感冒药,老虎的错误在于混淆了“白加黑”有不同含义,违背了同一律,ABD不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要把握材料主旨,找出与主旨一致的表述。并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某珠宝商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
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罪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5.如果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则以下哪项断定为真(  )
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6.如果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真的,则以下哪项断定为真(  )
A.甲是罪犯
B.乙是罪犯
C.丙或丁是罪犯
D.已知条件不一致,会推出互相矛盾的结论
【答案】5.B
6.D
【知识点】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选项,选出切题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5.乙和丁的口供互相矛盾,根据矛盾律,必有一假,又由“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这一条件,得知甲和丙说真话,由此又可推出“丁是主犯”,因此,丁说假话,作案的是丙和丁,B为真。
根据上述分析,“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三项均为假,ACD排除。
故答案为:B。
6.乙和丁的口供互相矛盾,根据:排中律,必有一真。又由“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真的”这一条件,得知甲和丙说假话。由甲说假话,可得:丙不是罪犯。由丙说假话,可得:丙是罪犯,但丁不是主犯。两者矛盾。D为真。
根据上述分析,“甲是罪犯”、“乙是罪犯”、“丙或丁是罪犯”三项均为假,ABC排除。
故答案为:D。
7.(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下列不是从内涵方面说明概念的是(  )
A.单身汉是未婚、成年的男性
B.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C.鱼是用鳃呼吸、用鳍游水,有脊椎的水生动物
D.社会关系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以及家庭等各方面的关系
【答案】D
【知识点】概念的含义及基本特征;明确概念的内涵——定义
【解析】【分析】ABC: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单身汉是未婚、成年的男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鱼是用鳃呼吸、用鳍游水,有脊椎的水生动物”均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均是从内涵方面说明概念,ABC排除。
D:“社会关系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以及家庭等各方面的关系”只是反映了社会关系所包含的内容,说的是“社会关系”这一概念的外延,并没有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概念的概述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选项,选出正确切题选项。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8.(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从概念的外延看,下列属于反对关系的是(  )
①“红色”与“白色”
②“合作”与“竞争”
③“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家”
④“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解析】【详解】反对关系是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红色”与“白色”的外延之和小于“颜色”的外延;“合作”与“竞争”的外廷之和小于“关系”的外延,因此,均属于反对关系,①②符合题意;
矛盾关系是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的外延之和等于“思想家”;“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的外延之和等于“战争”,因此,它们属于矛盾关系,③④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辨别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准确把握教材基础知识,结合题干做出选择即可。
9.(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关于定义“大国就是比小国大的国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犯了同语反复的错误 B.犯了定义过宽的错误
C.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 D.犯了定义过窄的错误
【答案】C
【知识点】明确概念的内涵——定义
【解析】【详解】同语反复是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材料未涉及同语反复的错误,A错误;
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这一逻辑错误,BD不合题意;
循环定义是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定义“大国就是比小国大的国家”,定义项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犯了“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明确概念的内涵——定义,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10.(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我们给椅子下定义。首先,椅子是一种“家具”,“家具”是属概念,“椅子”是种概念。和椅子并列的家具还有桌子、床、橱柜、茶几等等,椅子和他们不同的特点就是“有靠背、有的还有扶手的,供人坐着的”,这就是种差。椅子定义表述为“是一种有靠背、有的还有扶手的供人坐着的家具”。这说明(  )
①定义须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 ②种差加属概念是有效的定义方法
③不能犯定义过宽的错误 ④定义不能用比喻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明确概念的内涵——定义
【解析】【分析】“椅子是一种有靠肯、有的还有扶手的供人坐着的家具”,抓住了椅子的本质属性,①正确;
家具是属概念,椅子不同于其他家具的特征就是种差。“椅子是一种有靠肯、有的还有扶手的供人坐着的家具”,说明种差加属概念是下定义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②正确;
材料没有犯定义过宽的错误,③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定义不能用比喻这一逻辑规则,④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明确概念的相关知识内容,理解定义的基础知识内容,运用基本的知识内容即可进行选项的排除。
11.(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人们在进行思想交流时,还需要将概念结合起来,形成判断,只有通过判断我们才能表达某种确定的思想。下面语句属于判断的是(  )
①所有优秀的学生都是珍惜时间的好学生。
②难道会有无因之果吗?
③为什么世界人民日益关注气候变暖问题?
④啊,布达拉宫!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判断的表达与类型;关系判断及对象间的关系
【解析】【分析】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方式,即肯定认识对象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或否定认识对象是什么、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所有优秀的学生都是珍惜时间的好学生”、“难道会有无因之果吗?”属于判断,①②符合题意。
“为什么世界人民日益关注气候变暖问题?”“啊,布达拉宫!”,二者都是既没有肯定什么,也没有否定什么,都不是判断,③④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判断的概述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题肢,选出切题题肢。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12.(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全称判断,断定一类事物全部都具有或都不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断。其形式是:"所有S是(不是)P"。下列属于全称判断的一组是(  )
①一切客观规律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一些人感染奥密克戎病毒后没有症状
③所有宗教人物都不是人们凭空捏造的
④钱海军是新时代劳动模范的优秀代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性质判断及其判断形式
【解析】【详解】全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 一切客观规律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和“ 所有宗教人物都不是人们凭空捏造的 ”均属于全称判断,①③符合题意;
“ 一些人感染奥密克戎病毒后没有症状 ”属于特称判断,②不合题意;
“ 钱海军是新时代劳动模范的优秀代表 ”属于单称判断,④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掌握基础知识是做好本题的关键。
13.(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中国是联合国的成员。这里中国和联合国的关系称为(  )
A.传递关系 B.对称关系 C.反传递关系 D.反对称关系
【答案】D
【知识点】关系判断及对象间的关系
【解析】【详解】传递关系是指在三个关系者项中,由甲乙和乙丙都有,可推知甲丙也有的那种关系。材料未涉及传递关系,A不合题意;
对称关系是指在两个关系者项中,甲与乙具有某种关系,乙与甲也具有这种关系。材料未涉及对称关系,B不合题意;
反传递关系是指在三个关系者项中,由甲乙和乙丙都有某种关系,但必然不能推知甲丙也有这种关系。材料未涉及反传递关系,C不合题意;
反对称关系是指在两个关系者项中,甲与乙具有某种关系,必然不能推出乙与甲也具有这种关系。中国是联合国的成员,必然不能推出联合国是中国的成员,二者是反对称关系,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14.(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依据选言判断对选言支之间关系的断定情况,选言判断分为相容选言判断和不相容选言判断。下列语句中属于相容选言判断的是(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或是与唯物主义相结合,或是与唯心主义相结合
B.没有氧气,人类就无法生存
C.妈妈对小玲说:今天下午两点去看电影,要么看《流浪地球2》,要么看《满江红》
D.高考志愿填报攻略:或是考虑挑学校,或是考虑选专业
【答案】D
【知识点】选言判断及其真假值特征
【解析】【详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或是与唯物主义相结合,或是与唯心主义相结合”,这句话表明辩证法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结合,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结合,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A不合题意;“ 没有氧气,人类就无法生存 ”,表明氧气是人类生存的条件,属于假言判断,B不合题意;
“要么……要么……”表明几种情况只能有一种存在,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C不合题意;
相容选言判断指选言支所判定的情况可以同时并存。“高考志愿填报攻略:或是考虑挑学校,或是考虑选专业”,高考志愿填报中挑学校和选专业可以同时并存,属于相容选言判断,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相容选言判断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掌握基础知识是做好本题的关键。
15.(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采取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推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下面关于推理的类型分析正确的是(  )
①末位是0的数都能被5整除;这个数的末位是0,所以它能被5整除。——演绎推理
②教材对于学生就相当于锄头对于农民、机器对于工人、武器对于军人。——演绎推理
③工人更幸福了,农民更幸福了,医生更幸福,所以中国人民更幸福了。——归纳推理
④只要坚持改革开放和党的领导,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纳推理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A
【知识点】演绎推理与演绎推理的保真条件
【解析】【详解】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是演绎推理。“末位是0的数都能被5整除;这个数的末位是0,所以它能被5整除”这属于演绎推理,①正确;从一般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或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个别性结论的推理属于类比推理。“教材对于学生就相当于锄头对于农民、机器对于工人、武器对于军人”属于类比推理,不属于演绎推理,②错误;
从个别性前提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属于归纳推理。“工人更幸福了,农民更幸福了,医生更幸福,所以中国人民更幸福了”这属于归纳推理,③正确;
“只要坚持改革开放和党的领导,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句话不符合推理的结构形式,不是推理,④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应注意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不能死记硬背。
16.(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劳动光荣,劳动模范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如果请你对“所有‘劳动模范’都是值得学习的”这一判断进行换质位推理,正确的是(  )
A.有的值得学习的是“劳动模范”
B.所有不值得学习的都不是“劳动模范”
C.有的不值得学习的不是“劳动模范”
D.所有“劳动模范”都不是不值得学习的
【答案】B
【知识点】演绎推理与演绎推理的保真条件
【解析】【详解】“有的值得学习的是‘劳动模范’”进行的是换位推理,A不合题意;首先对“所有‘劳动模范’都是值得学习的”进行换质推理后,推理结果是“所有‘劳动模范’都不是不值得学习的”,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进行换位推理,推理结果是“所有不值得学习的都不是‘劳动模范’”,B符合题意;
换位推理后要保持换位前不周延(周延)的项换位后依旧不周延(周延),换质后,谓项“不值得学习的”是周延项,换位成为主项仍然要周延,但“有的不值得学习的”不周延,C错误;
“所有‘劳动模范’都不是不值得学习的”进行的是换质推理,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17.(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从逻辑思维的角度看(  )
①该判断如果断定前件为真,后件就一定为真
②该判断如果断定前件为假,后件就一定为假
③该判断如果断定后件为真,前件就一定为真
④正确运用该判断的前提是掌握前后件的真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判断的表达与类型
【解析】【分析】“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
该判断如果断定前件为真,后件不一定为真,①错误;
该判断如果断定前件为假,后件就一定为假,②正确;
该判断如果断定后件为真,前件就一定为真,③正确;
运用该判断的前提是掌握假言判断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④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判断的表达与类型,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掌握基础知识是做好本题的关键。
18.(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2023年五一假期,一家湖南游客和一家东北游客同时进某餐馆点餐。湖南游客点了自己最爱吃的麻辣烫;东北游客点了东北特色酸菜水饺。于是,有人得出结论:南方人喜欢吃辣,北方人喜欢吃酸。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前提与结论的联系是或然的
②推理的前提与结论间具有保真关系,属于必然推理
③根据一个事实得出结论,犯了“轻率概括”的错误
④考察更多南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就会得出正确结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归纳推理的含义与方法
【解析】【详解】湖南游客点了自己最爱吃的麻辣烫;东北游客点了东北特色酸菜水饺。于是,有人得出结论:南方人喜欢吃辣,北方人喜欢吃酸。这个推理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前提与结论的联系是或然的,是根据一个事实得出结论,犯了“轻率概括”的错误,①③正确;
这个推理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前提与结论的联系是或然的,不具有保真关系,②错误;
该选项说法过于绝对,④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归纳推理的含义与方法,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选出正确选项。
19.(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美人西施心口痛,用手按住胸口,皱起眉头,丑人东施见了感到这个神态很美,回到村里,也仿效而为,自以为也很美。哪知,村里富人见了赶快关上门,穷人见了赶快拉着妻子走开。这一类比推理(  )
A.错误在于类比时不考虑对象的本质差别,仅仅根据表面的相同而推出其他情况的相同
B.错误在于类比的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共同属性过少(数量不足)
C.错误在于没有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难
D.错误在于结论与该对象其他属性相矛盾
【答案】A
【知识点】类比推理的含义与方法
【解析】【分析】A: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东施效颦的错误在于类比时不考虑对象的本质差别,仅仅根据表面的相同而推出其他情况的相同,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A符合题意。
B:本题类比的错误不在于共同属性过少,而是没有揭示本质属性,B不合题意。
CD:本题类比推理错误不是因为没有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难,且结论与该对象其他属性没有出现矛盾和排斥,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类比推理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高类比推理的可靠程度:(1)类比的根据越多越好。前提中确认对象的相同或相似属性越多,意味着它们所属的类别可能越相近,结论的可靠性越高。(2)作为类比推理根据的相同属性越是接近本质属性,相同属性与推出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3)前提中确认的属性不应该有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一旦前提中出现与结论相互排斥的属性,就不能推出结论。
20.(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某房地产公司在其官网上发布广告,称该公司新开楼盘小区有标准篮球场和室内游泳馆。杨某被广告吸引,与该公司签订购房合同,约定违约金,但在交房时杨某发现该小区没有篮球场和游泳馆。在双方协商未果的情况下,杨某将该公司诉至法院。在本案中(  )
①该公司违反诚信和全面履行原则,应承担违约责任
②商业广告属于要约邀请,该公司不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③杨某将房地产公司诉至法院,就不可能通过调解解决纠纷
④若杨某对法院判决不服,可在15日内行使上诉权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履行与履行合同原则
【解析】【分析】①④:该房地产公司发布的广告具体确定,符合要约的条件,应当被当作要约人向受要约人杨某发出的要约,属于合同条款,杨某与该公司签订购房买卖合同成立并具有法律效力,该公司违反诚信和全面履行原则,构成实际违约,应承担违约责任;若杨某对法院判决不服,可在15日内行使上诉权利,①④正确。
②:本案中,商业广告属于要约,该公司未按履行原则履约,需承担违约责任,②错误。
③:除了诉讼,双方可以通过调解方式协商解决争议,调解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有效途径,杨某可以通过调解解决纠纷,③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合同履行的原则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履行合同的核心是履行合同义务:在合同的履行中,双方当事人互有权利和义务,而履行合同义务是履行合同的核心;履行合同义务是享有合同权利的前提。没有债务人履行合同债务,债权人的债权就无从谈起;合同的履行是双方当事人的行为,而履行合同义务在其中居于主导地位。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1.(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分析下列各题是否违反了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如违反,说明违反了哪条,犯了哪种错误。
(1)他的意见基本正确,一点儿错误也没有。
(2)深夜,远远望去,整个大楼漆黑一团,只有楼上东头的一个房间还亮着灯。
(3)顾客:“你这儿有好茶吗?”茶叶店老板:“我这儿全是好茶,从来不卖变质的茶。”
(4)有人在评论一篇文章时说:这篇文章的观点不能说是全面的,也不能说是片面的。
(5)外面云霞满天,万里无云,真是大好春光啊!
【答案】(1)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基本正确”与“一点错误也没有”是自相矛盾的。
(2)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整个大楼漆黑一团”与“只有楼上东头的一个房间还亮着灯”是相互矛盾的。
(3)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卖茶人所说的好茶与买茶人所说的好茶不是同一概念。
(4)违反了排中律,犯了模棱两可的错误。把“全面”与“片面”都否定了,是两不可的一种表现。
(5)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既是“云霞满天”,又是“万里无云”,说法自相矛盾。
(原卷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
【知识点】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分析下列各题是否违反了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如违反,说明违反了哪条,犯了哪种错误。
(1)“他的意见基本正确,一点儿错误也没有”,可联系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基本正确”与“一点错误也没有”是自相矛盾的。
(2)“深夜,远远望去,整个大楼漆黑一团,只有楼上东头的一个房间还亮着灯”,可联系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整个大楼漆黑一团”与“只有楼上东头的一个房间还亮着灯”是相互矛盾的。
(3)“顾客:‘你这儿有好茶吗?’茶叶店老板:‘我这儿全是好茶,从来不卖变质的茶’”,可联系违反了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卖茶人所说的好茶与买茶人所说的好茶不是同一概念。
(4)“有人在评论一篇文章时说:这篇文章的观点不能说是全面的,也不能说是片面的”,可联系违反了排中律,犯了模棱两可的错误。把“全面”与“片面”都否定了,是两不可的一种表现。
(5)“外面云霞满天,万里无云,真是大好春光啊”,可联系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既是“云霞满天”,又是“万里无云”,说法自相矛盾。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掌握基础知识是做好本题的关键。
22.(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下面是四组推理:
a.人是宇宙间最宝贵的,我是人,所以,我是宇宙间最宝贵的。
b.共产党员都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我不是共产党员,所以,我不要起模范带头作用。
c.杀人凶手不是好人,这个人不是杀人凶手,所以这个人是好人。
d.所有想当律师的人必须学法学,他们有些想当律师,所以,他们都要学法学。
(1)从这四组推理的共同点来看,它们都属于什么推理方式?
(2)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这四组推理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答案】(1)他们都属于演绎推理中的三段论推理。(此题无答案,本答案仅供参考)
(2)a错误。人是宇宙间最宝贵的,我是人,所以,我是宇宙间最宝贵的。这个三段论中,“人”这个概念在大前提中指的是全体,在小前提中指的是其中的一员。它们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能起到联系大项和小项的媒介作用,犯了“四概念”的逻辑错误。
b错误。共产党员都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我不是共产党员,所以,我不要起模范带头作用。这个三段论中,大项“起模范带头作用”在前提中不周延,在结论中周延了,此三段论违反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
c错误。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必然推出结论,该说法犯了“双否前提”的逻辑错误。
d错误。题中的三段论,小项“他们”在前提中是不周延的,在结论中周延,违反了“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不得周延”的规则,犯了“小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
(此题无答案,本答案仅供参考)
【知识点】演绎推理与演绎推理的保真条件
【解析】【分析】
(1)本题要求回答从题中四组推理的共同点来看,它们都属于什么推理方式。“从这四组推理的共同点来看,它们都属于什么推理方式”,可联系三段论推理。
(2)本题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分析这四组推理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人是宇宙间最宝贵的,我是人,所以,我是宇宙间最宝贵的”,可联系犯了“四概念”的逻辑错误;“共产党员都要起模范带头作用,我不是共产党员,所以,我不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可联系违反了“大项不当扩大”的错误;“杀人凶手不是好人,这个人不是杀人凶手,所以这个人是好人”,可联系犯了“双否前提”的逻辑错误;“所有想当律师的人必须学法学,他们有些想当律师,所以,他们都要学法学”,可联系犯了“小项不当扩大”的逻辑错误。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难度不大,考生在准确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根据题干要求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掌握基础知识是做好本题的关键,
23.(2024高二下·吕梁期末)在公共汽车上,一个四五岁的男孩指着北京饭店大楼对身旁的爷爷说:“真高,真漂亮!”接着,爷爷和孙子有下面一段对话:
“爷爷,咱们为什么不住到这里来?”
“等你长大了好好念书。只有书念得好,才能住这样的高楼。”
“爷爷,那么你一定没有好好学习。”
“哄”的一声,车上的人都笑了。
这段对话中包含了一个什么样的推理?这个推理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这段对话包含了一个必要条件的推理,不正确,可以把它整理如下:只有书念得好,才能住这样的高楼;你现在没有住这样的高楼,所以你一定没有好好学习。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必要条件推理只能由否定前件而否定后件。而这个推理则是由否定后件而否定前件,违反了必要条件的推理规则。
【知识点】演绎推理与演绎推理的保真条件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回答这段对话中包含了一个什么样的推理,这个推理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只有书念得好,才能住这样的高楼”,可联系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推理结构是否定前件式和肯定后件式;“你现在没有住这样的高楼,所以你一定没有好好学习”,可联系这是否定后件式,违反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推理规则,最后得出结论,题中推理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考查演绎推理与演绎推理的保真条件,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掌握基础知识是做好本题的关键,高中政治切记对教材知识死记硬背。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