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1.(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构树是雌雄异株,雌树的花序形状很特别,像迷你的网球。小“网球”一天天膨大,拱出无数粉色的细毛,像烫了个爆炸头。随着“头发”渐稀,球肚里也发生了奇妙的变化—绿瓤里冒出许多红“瓜子”,“瓜子”肉嘟嘟的,越长越长,把绿“网球”拱破,三三两两钻出来。就这样,绿“网球”变身为饱满多汁的红果子。红果子熟透了,像诱人的杨梅,噼里啪啦掉一地,似乎在提醒大家:果子熟了,来尝尝吧。对于构树的认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发挥思维概括性,揭示了构树的内在属性和共同本质②运用严谨性的思维表达方式展现了雌树的发展历程③在感觉、知觉、表象的基础上,触及了构树的本质④体现了对构树生理特征的形象化反映和情感性表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知识点】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解析】【分析】抽象思维是指人的思维抽象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形象思维指的是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①:“网球”、“细毛”、“爆炸头”、“头发”、“绿瓢”、“瓜子”、“红果子”,”“一天天膨大”、“渐稀”、“奇妙的变化”、“越长越长”、“三三两两钻出来”,等等,这些说明材料是在运用形象思维描述构树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未发挥思维概括性,①排除。②:材料反映的是形象思维,而不属于抽象思维,也就未体现严谨性的思维表达方式,②排除。③④:材料运用的是形象思维,对构树生理特征进行形象化反映和情感性表达,在感觉、知觉、表象的基础上,触及了构树的本质,③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思维形态及其特征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题肢,选出正确切题题肢。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2.(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小王在合肥出差,人生地不熟,找不到路,所以问路人:“××地怎么走 ”路人可能有事在身,没多想,就说:“打车去。”上述“对话片段”违背了( )A.矛盾律 B.同一律 C.排中律 D.两不可【答案】B【知识点】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3.(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在谈到明天的天气时,甲同学说:“明天肯定会下雨”,乙同学说:“明天肯定不会下雨”。下列对上述观点评论中正确的是( )A.按排中律要求,两个观点不能同真,必有一假B.如果同时支持两个观点,则违反了逻辑思维的一致性要求C.如果两个观点都不支持,则违反了逻辑思维的确定性要求D.由甲观点中的“会下雨”到乙观点中的“不会下雨”属于偷换概念错误【答案】B【知识点】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解析】【分析】排中律在命题方面的要求是: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为真,其中必有一假,A表述不全面,排除;甲同学说:“明天肯定会下雨”,乙同学说:“明天肯定不会下雨” ,甲乙护卫矛盾观点, 如果同时支持两个观点,则违反了逻辑思维的一致性要求,B表述正确;若认为两个观点同时为真,则违反了思维的确定性要求的矛盾律,C表述错误;偷换概念是在思维和论辩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要求,用一个概念去代换另一个不同的概念而产生的逻辑错误 , 甲观点中的“会下雨”到乙观点中的“不会下雨” 不属于偷换概念错误,D排除。故答案为: B。【点评】考查逻辑思维。注意熟记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1、同一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在不同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2、矛盾律(contradiction,law of)是传统逻辑基本规律之一。它通常被表述为A必不非A(A一定不是非A),或A不能既是B又不是B。3、排中律(law of excluded middle)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排中律指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即“要么A要么非A”。4、理由律是任何判断必须有(充足)理由。4.(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基因组测序和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提出“桑树染色体断裂一融合循环”理论,打破了“以往一种生物只有一套染色体基数”的认知,为绘制桑树亲缘关系“家谱”奠定了基础,也将为桑树学科和产业发展提供更精准的指导。科研人员( )①通过对实验材料的科学分析,驳斥了诡辩,捍卫了真理②坚持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通过科学实验深化对生物染色体基数的认知,证明了科学思维的可检验性④运用科学思维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生物染色体基数”的正确认知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A【知识点】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5.(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2024年1月1日起,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配套民法典,引入遗产管理人制度。遗产管理人,是指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对被继承人的财产进行妥善保存和管理分配的主体。对“遗产管理人”这一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使用“种差加属概念”的方法揭示了“遗产管理人”的内涵②“遗产管理人”是定义项,“主体”是其属概念③“遗产”二字前后出现了两次,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④“遗产管理人”与“人”的外延之间存在种属关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B【知识点】概念的含义及基本特征;明确概念的内涵——定义6.(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高质量发展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建设金融强国需要长期努力,久久为功,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下列判断或推理正确的是( )①经济发展和稳定,金融就一定要发展和稳定②只有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才能建设金融强国③“金融高质量发展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是非传递性关系判断④“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言推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A【知识点】假言推理及其方法【解析】【分析】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肯定后件可以肯定前件,因此可推出经济发展和稳定,金融就一定要发展和稳定,故①正确。建设金融强国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说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必要条件,可推出只有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才能建设金融强国,故②正确。“金融高质量发展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体现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应该是对称性性关系判断。不是非传递性关系判断,故③错误;“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言判断,不是联言推理,故④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依据这种逻辑性质进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时,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7.(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2023年冬天“哈尔滨”火爆出圈,“哈尔滨”的火爆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积极回应、热烈奔赴。小李和小王也约定:如果能定到本月28号的机票,他们就一起去哈尔滨。据此,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①小李和小王一起去哈尔滨了,他们一定是定到了当日机票②小李和小王没有一起去哈尔滨,因为他们没有定到当日机票③小李和小王没有定到当日机票,他们就一定不一起去哈尔滨④小李和小王没有定到当日机票,他们不一定不一起去哈尔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知识点】假言推理及其方法8.(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妈妈为了劝女儿多吃水果,便说:“你要知道,多吃桃子是可以减肥的。”女儿问:“为什么?”妈妈说:“猴子都是不肥胖的,猴子都是吃桃子的。所以,吃桃子的都是不肥胖的。”下列与妈妈的三段论犯的错误一致的是( )A.6+6等于12,4+8不是6+6,所以,4+8不等于12B.中文系的学生都是学中文的,小李是学中文的,所以,小李是中文系学生C.豹子不是老虎,猫不是豹子,所以,猫不是老虎D.熊猫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所以,中国的国宝深受人民喜爱【答案】D【知识点】三段论推理及其一般规则9.(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正当防卫是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并受到法律鼓励和保护的行为。”“好人出手相助后得不到应有的支持,他们下次可能不愿再出手。”“大众期待的法律是让坏人犯罪成本更高,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为此,司法机关要换位思考,才能处理好案子。根据材料,下列判断或推理正确的是( )①司法机关没有处理好案子,说明他们没有换位思考②除非出手相助后得到支持,否则好人可能不愿再次出手③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并受到法律鼓励和保护的行为是正当防卫④既让坏人犯罪成本更高又保护好人出手的法律才是大众期待的法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知识点】联言判断及其真假值特征;假言判断及其真假值特征10.(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瑞士工程师乔治·德·梅斯特拉尔,在一次打猎时发现苍耳粘在衣服上很难摘下来,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苍耳上有很多小钩子,正是这些小钩子使苍耳牢牢地粘在衣服上。受苍耳的启发,经过反复地测试和研究,他发明出了我们现在生活中常用到的“魔术贴”。“魔术贴”的发明过程表明( )①运用求同法可以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性②通过思维抽象就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③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和发明中具有前锋作用④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D【知识点】类比推理的含义与方法【解析】【分析】梅斯特拉尔在一次打猎时发现苍耳粘在衣服上很难摘下来,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苍耳上有很多小钩子,正是这些小钩子使苍耳牢牢地粘在衣服上。受苍耳的启发,经过反复地测试和研究,他发明出了我们现在生活中常用到的“魔术贴”。“魔术贴”的发明过程表明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和发明中具有前锋作用,科学技术人员通过类比推理,开启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故③正确;受苍耳的启发发明了“魔术贴”,表明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故④正确。“魔术贴”的发明过程未体现运用求同法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性,而是体现了类比推理,故①不符合题意;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故②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类比推理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客观事物及其属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11.(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2023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整体呈现恢复态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产业升级厚积薄发。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应把握扩大内需和提振信心两大关键着力点,将宏观调控和深化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形成推动经济内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合力。这一认识过程( )①说明整体性是辩证思维的实质和核心②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了我国经济状况③彰显了辩证思维是在对立中把握事物④运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预测未来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识点】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2.(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度者,量与质的交汇点和分界线。下图为古代一种“欹(qī)器”,呈梭形,不能竖立,中间部分有两耳,以绳穿之,悬于两杆之间。当里面空着的时候,器皿是斜的;水至六分时,竖直而立;水逾七分,则发生倾覆。正所谓,“虚则敬、中则正、满则覆”。这启示我们( )虚则欹 中则正 满则覆①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实现事物的飞跃 ②实践创新的高度依赖于观念更新的程度③认识和把握规律,稳中求进、循序渐进 ④坚持适度原则,不断淬炼“度”的智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D【知识点】发展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适度与适度原则【解析】【分析】材料强调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同时要坚持适度原则,不体现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和实现事物的飞跃,①排除。实践创新的高度决定观念更新的程度,而不是依赖于观念更新的程度,②错误。“虚则敬、中则正、满则覆”意思是:空着的时候会倾斜,装了一半水就会正,装满了水就会翻倒。这启示我们要认识和把握规律,做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稳中求进、循序渐进,不断淬炼“度”的智慧,③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实践决定认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把握适度原则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题肢、干扰题肢,选出切题题肢。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3.(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资本论》是德国思想家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它突破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局限性,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实际,选取“商品”作为研究起点并分析其内在矛盾,上升到对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的认识,进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经济运行规律。这表明,在《资本论》创作中( )①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实际,归纳出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②坚持辩证否定观,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地继承和革命地改造③通过思维具体,形成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联系和普遍规律的认识④把握抽象与具体的辩证统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D【知识点】肯定与否定及其辩证关系;认识发展的过程14.(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2024年,《非遗里的中国》新春年度盛典荟萃各地精绝的非遗代表性项目,精心融合编创了非遗创新展演节目,非遗传承与歌舞盛会并举,以全新的文艺呈现和文化解读,完成一场传统非遗与国潮时尚的双向奔赴,使传统非遗焕发出时代魅力,展现非遗在新时代“亘古宜今、日新又新”的蓬勃气象。这反映了(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更具有积极意义 ②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③融合创新需要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④辩证的否定观是矛盾问题的精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知识点】意识的能动作用;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解析】【分析】“人为事物的联系更具有积极意义”说法错误,且材料没有对人为事物与自在事物联系进行比较,①错误。非遗传承与歌舞盛会并举,完成一场传统非遗与国潮时尚的双向奔赴,展现非遗在新时代“亘古亘今、日新又新”的蓬勃气象,体现了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②正确。精心融合编创了非遗创新展演节目,使传统非遗焕发出时代魅力,体现了融合创新需要发挥意识的能动性,③正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④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实践决定认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把握适度原则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题肢,选出正确题肢。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5.(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2024年1月16日,广东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指出,2023年广东外贸占全国的19.9%,继续稳居全国外贸第一大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3.04万亿元,占进出口总值的36.6%:机电产品出口占比提升,绿色产品、农产品出口动能强劲: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数量首次突破13万家,同比增加9.4%,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八成。由此可见,广东( )①外贸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向好的态势明显②贸易结构优化,产品国际竞争力更加强劲③非公经济发展迅猛,是稳定经济的压舱石④粗放集约协同发力,质与量效果双双提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知识点】发展开放型经济16.(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2024年2月16日,中国外交部负责人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会见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时说,世界局势变乱加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多,中欧双方要尊重彼此核心关切,坚持伙伴关系定位和合作共赢主基调,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迈进。材料表明( )①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②中欧双方深化交流合作将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③中欧多领域存在的根本利益是双方合作的基础④中欧双方应本着求同存异精神以合作代替对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识点】欧洲联盟(欧盟);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解析】【分析】材料强调中欧要合作共赢,没有涉及我国兼顾他国合理关切,①不符合题意;世界局势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多,中欧双方要坚持伙伴关系定位和合作共赢主基调,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迈进,这表明中欧双方深化交流合作将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应本着求同存异精神以合作代替对抗,②④符合题意;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③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中国与国际组织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17.(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材料一 科学家不可能回到过去观察生物的进化过程,却可以通过古生物的化石及其他有关资料,推知生物进化的规律。古代医生不能透视病人体内各种脏器的病变,却能通过望、闻、问、切了解病情,结合临床经验,加以诊断。材料二 人们把形状、大小各不相同而能结出枣子的树木归一类,称之为“枣树”;把枣树、苹果树、梨树等依据其根、茎、叶、果等共性统称为“果树”;把或高或矮,或直或曲,或粗或细,或阔叶或针叶,或乔木或灌木,或落叶或常绿……具有不同的个体特征的木本植物统称为“树”。材料三 《两小儿辩日》中记载,一小孩说早晨冷、中午热,所以太阳早上远中午近。另一小孩说,早上太阳大、中午太阳小,所以太阳早上近中午远。其实,根据感觉判断太阳的远近并不准确。科学家发现,一天内我们能观察到的太阳的大小,能感觉到的气温的高低,是受到了大气层折射角、太阳光的直射和斜射、地面对流等因素的响,与太阳离我们是远是近无关。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主要体现了思维的哪一特征?该如何理解思维的这一特征?【答案】(1)材料一主要体现了思维具有间接性。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被直接感知到,但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2)材料二主要体现了思维具有概括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3)材料三主要体现了思维具有能动性。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但又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知识点】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8.(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古代有个女人杀死了她的丈夫,放火烧了房子,制造假象,说她丈夫是被火烧死的。男方亲属怀疑这一说法,告到官府。这个女人一口咬定她丈夫是烧死的。为了让被告人认罪,主审官就先让人抬来两头猪,杀死一只,另一只没有杀,然后都用火烧死。被杀死的猪口鼻内没有灰,而被烧死的猪的口鼻内却有灰。根据这个道理再去验尸,死者口鼻内没有灰,可见,死者是死后才被烧的。经过审讯,死者之妻终于服罪。主审官在断案中先后运用了哪些推理,并作出具体分析。【答案】主审官运用了求异法、类比推理、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具体分析如下。①求异法。用火烧没被杀死的猪——猪死后口鼻内留有大量烟灰。用火烧被杀死的猪——猪的口鼻内没有大量烟灰。死者口鼻内没有烟灰——被杀死后被火烧。②类比推理。猪是生物,在活着时被火烧,必然大口呼吸,死后口鼻内会留有大量烟灰。人是生物,在活着时被火烧,也必然大口呼吸。所以,人活着时被火烧,死后口鼻内也会有大量烟灰。但死者口鼻内没有烟灰,故死者是死后才被烧的。③假言推理。如果人被火活活烧死,则口鼻内会留有大量烟灰。这个死者口鼻内没有烟灰,所以,这个死者不是被火烧死的,而是被杀死的。④选言推理。这个死者要么是被火烧死的,要么是死后被焚的。这个死者不是被火烧死的,所以,这个死者是死后被焚的。【知识点】假言推理及其方法;归纳推理的含义与方法;类比推理的含义与方法【解析】【分析】本题要求指出主审官在断案中先后运用了哪些推理及其方法,并对这些推理及其方法作出具体分析。“对比被火烧死的猪和被杀死的猪,被杀死的猪口鼻内没有灰,死者口鼻没有灰”,可联系求异法;“为了让被告人认罪,主审官就先让人抬来两头猪模拟被烧场景”,可联系类比推理;“被杀死的猪口鼻内没有灰,而被烧死的猪的口鼻内却有灰,根据这个道理再去验尸,死者口鼻内没有灰,可见,死者是死后才被烧的”,可联系假言推理;“女人一口咬定她丈夫是烧死的,男方亲属怀疑这一说法,也就是说这个死者要么是被火烧死的,要么是死后被烧的”,可联系选言推理。【点评】本题考查假言推理及其方法;归纳推理的含义与方法;类比推理的含义与方法,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取信息和语言组织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要学生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然后结合教材里理论知识逐一对应作答即可。19.(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医诊治的依据是临床望、闻、问、切四诊后获得的病情信息,是一种从不同角度检查病情和收集临床资料的整体审察。中医学强调对疾病发展和病情衍变的过程在机体上的反映等各种症状信息的获取,通过综合分析进行症候确定,具有因时调整治疗方案的优越性。(1)上述材料说明中医诊治所运用的辩证思维方法是什么?(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这种辩证思维方法的?【答案】(1)中医诊治运用了分析综合法。(2)①中医诊治通过望、闻、问、切,从不同角度检查病情和收集临床资料,体现了分析的方法。②中医学强调对疾病发展和病情衍变的过程在机体上的反映等各种症状信息的获取,通过综合分析进行症候确定,体现了综合的方法。③中医整个诊治过程都是分析中有综合、综合中有分析,是分析与综合的统一。【知识点】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指出上述材料说明中医诊治所运用的辩证思维方法是什么。首先应明确辩证思维方法的知识,然后提取“是一种从不同角度检查病情和收集临床资料的整体审察”“通过综合分析进行症候确定”等,可知中医诊治运用了分析综合法。(2)此题要求指出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这种辩证思维方法的。此题为体现类问题, 首先应根据上题结论,把握辩证分合的知识,然后提取“是一种从不同角度检查病情和收集临床资料的整体审察”等,说明体现了分析的方法。围绕“中医学强调对疾病发展和病情衍变的过程在机体上的反映等各种症状信息的获取,通过综合分析进行症候确定”等,说明通过综合分析进行症候确定,体现了综合的方法。最后从材料整体角度,说明中医整个诊治过程都是分析中有综合、综合中有分析,是分析与综合的统一。【点评】此题考查辩证分合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1)把握辩证思维方法,结合材料说明即可。(2)此题为体现类问题,概括材料内容,联系辩证分合的知识说明即可。20.(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在北方的某个城市里,一家海洋馆开张了,50元一张的门票,令那些想去参观的人望而却步。海洋馆开馆一年,简直门可罗雀。一天,一位女教师来到海洋馆,她对经理说她可以让海洋馆的生意好起来。按照她的做法,一个月后,来海洋馆参观的人天天爆满,这些人当中有三分之一是儿童,三分之二则是带着孩子的父母。三个月后,亏本的海洋馆开始盈利了。海洋馆打出的广告内容很简单,只有12个字:儿童到海洋馆参观一律免费。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创新思维?谈谈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创新思维的特征的。(2)结合材料说明应如何努力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能力。【答案】(1)含义:科学思维所说的创新思维,特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特征:①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向性。女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吸引游客,使问题得到了解决。②创新思维的步骤具有跨越性。女教师并没有一步一步推导与严密地分析,而是直接地说出了她的独特方法,表现了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③创新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女教师用独特而巧妙的方法使海洋馆缺少顾客的问题得到了解决。(2)创新思维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应做到:第一,以实践为基础,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第二,善于学习和积累,继承前人和他人已有的成果,并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综合集成;第三,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法,既用逻辑思维,也用想象等非逻辑思维;既用常规的思维方法,也用一些非常规的方法,如逆向思维的方法等。【知识点】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说明什么是创新思维,并谈谈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创新思维的特征的。第一小问考查较为基础,结合教材知识说明即可。第二小问为体现类问题,把握创新思维的特征,围绕“一个月后,来海洋馆参观的人天天爆满,这些人当中有三分之一是儿童,三分之二则是带着孩子的父母”等,说明创新思维具有多向性。根据“亏本的海洋馆开始盈利了。海洋馆打出的广告内容很简单,只有12个字:儿童到海洋馆参观一律免费”等,说明创新思维的步骤具有跨越性,结果具有独特性。(2)此题要求结合材料说明应如何努力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围绕“按照她的做法,一个月后,来海洋馆参观的人天天爆满”等,说明以实践为基础,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根据“亏本的海洋馆开始盈利了”等,说明要善于学习和积累,继承前人和他人已有的成果,并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综合集成。根据“儿童到海洋馆参观一律免”等信息,说明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法,既用逻辑思维,也用想象等非逻辑思维;既用常规的思维方法,也用一些非常规的方法,如逆向思维的方法等。【点评】此题考查创新思维的特征、逆向思维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1)要熟记并理解创新思维及其特征,概括材料内容说明其特征即可。(2)结合材料信息,联系创新思维的知识说明即可。1 / 1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1.(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构树是雌雄异株,雌树的花序形状很特别,像迷你的网球。小“网球”一天天膨大,拱出无数粉色的细毛,像烫了个爆炸头。随着“头发”渐稀,球肚里也发生了奇妙的变化—绿瓤里冒出许多红“瓜子”,“瓜子”肉嘟嘟的,越长越长,把绿“网球”拱破,三三两两钻出来。就这样,绿“网球”变身为饱满多汁的红果子。红果子熟透了,像诱人的杨梅,噼里啪啦掉一地,似乎在提醒大家:果子熟了,来尝尝吧。对于构树的认识,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发挥思维概括性,揭示了构树的内在属性和共同本质②运用严谨性的思维表达方式展现了雌树的发展历程③在感觉、知觉、表象的基础上,触及了构树的本质④体现了对构树生理特征的形象化反映和情感性表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小王在合肥出差,人生地不熟,找不到路,所以问路人:“××地怎么走 ”路人可能有事在身,没多想,就说:“打车去。”上述“对话片段”违背了( )A.矛盾律 B.同一律 C.排中律 D.两不可3.(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在谈到明天的天气时,甲同学说:“明天肯定会下雨”,乙同学说:“明天肯定不会下雨”。下列对上述观点评论中正确的是( )A.按排中律要求,两个观点不能同真,必有一假B.如果同时支持两个观点,则违反了逻辑思维的一致性要求C.如果两个观点都不支持,则违反了逻辑思维的确定性要求D.由甲观点中的“会下雨”到乙观点中的“不会下雨”属于偷换概念错误4.(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基因组测序和荧光原位杂交实验,提出“桑树染色体断裂一融合循环”理论,打破了“以往一种生物只有一套染色体基数”的认知,为绘制桑树亲缘关系“家谱”奠定了基础,也将为桑树学科和产业发展提供更精准的指导。科研人员( )①通过对实验材料的科学分析,驳斥了诡辩,捍卫了真理②坚持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通过科学实验深化对生物染色体基数的认知,证明了科学思维的可检验性④运用科学思维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生物染色体基数”的正确认知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2024年1月1日起,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配套民法典,引入遗产管理人制度。遗产管理人,是指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对被继承人的财产进行妥善保存和管理分配的主体。对“遗产管理人”这一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使用“种差加属概念”的方法揭示了“遗产管理人”的内涵②“遗产管理人”是定义项,“主体”是其属概念③“遗产”二字前后出现了两次,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④“遗产管理人”与“人”的外延之间存在种属关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高质量发展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建设金融强国需要长期努力,久久为功,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下列判断或推理正确的是( )①经济发展和稳定,金融就一定要发展和稳定②只有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才能建设金融强国③“金融高质量发展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是非传递性关系判断④“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言推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2023年冬天“哈尔滨”火爆出圈,“哈尔滨”的火爆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积极回应、热烈奔赴。小李和小王也约定:如果能定到本月28号的机票,他们就一起去哈尔滨。据此,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①小李和小王一起去哈尔滨了,他们一定是定到了当日机票②小李和小王没有一起去哈尔滨,因为他们没有定到当日机票③小李和小王没有定到当日机票,他们就一定不一起去哈尔滨④小李和小王没有定到当日机票,他们不一定不一起去哈尔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妈妈为了劝女儿多吃水果,便说:“你要知道,多吃桃子是可以减肥的。”女儿问:“为什么?”妈妈说:“猴子都是不肥胖的,猴子都是吃桃子的。所以,吃桃子的都是不肥胖的。”下列与妈妈的三段论犯的错误一致的是( )A.6+6等于12,4+8不是6+6,所以,4+8不等于12B.中文系的学生都是学中文的,小李是学中文的,所以,小李是中文系学生C.豹子不是老虎,猫不是豹子,所以,猫不是老虎D.熊猫深受世界人民喜爱,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所以,中国的国宝深受人民喜爱9.(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正当防卫是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并受到法律鼓励和保护的行为。”“好人出手相助后得不到应有的支持,他们下次可能不愿再出手。”“大众期待的法律是让坏人犯罪成本更高,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为此,司法机关要换位思考,才能处理好案子。根据材料,下列判断或推理正确的是( )①司法机关没有处理好案子,说明他们没有换位思考②除非出手相助后得到支持,否则好人可能不愿再次出手③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并受到法律鼓励和保护的行为是正当防卫④既让坏人犯罪成本更高又保护好人出手的法律才是大众期待的法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瑞士工程师乔治·德·梅斯特拉尔,在一次打猎时发现苍耳粘在衣服上很难摘下来,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苍耳上有很多小钩子,正是这些小钩子使苍耳牢牢地粘在衣服上。受苍耳的启发,经过反复地测试和研究,他发明出了我们现在生活中常用到的“魔术贴”。“魔术贴”的发明过程表明( )①运用求同法可以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性②通过思维抽象就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③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和发明中具有前锋作用④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2023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整体呈现恢复态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产业升级厚积薄发。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应把握扩大内需和提振信心两大关键着力点,将宏观调控和深化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形成推动经济内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合力。这一认识过程( )①说明整体性是辩证思维的实质和核心②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了我国经济状况③彰显了辩证思维是在对立中把握事物④运用动态性的辩证思维预测未来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度者,量与质的交汇点和分界线。下图为古代一种“欹(qī)器”,呈梭形,不能竖立,中间部分有两耳,以绳穿之,悬于两杆之间。当里面空着的时候,器皿是斜的;水至六分时,竖直而立;水逾七分,则发生倾覆。正所谓,“虚则敬、中则正、满则覆”。这启示我们( )虚则欹 中则正 满则覆①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实现事物的飞跃 ②实践创新的高度依赖于观念更新的程度③认识和把握规律,稳中求进、循序渐进 ④坚持适度原则,不断淬炼“度”的智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资本论》是德国思想家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它突破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局限性,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实际,选取“商品”作为研究起点并分析其内在矛盾,上升到对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的认识,进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经济运行规律。这表明,在《资本论》创作中( )①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实际,归纳出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②坚持辩证否定观,对古典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地继承和革命地改造③通过思维具体,形成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内在联系和普遍规律的认识④把握抽象与具体的辩证统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2024年,《非遗里的中国》新春年度盛典荟萃各地精绝的非遗代表性项目,精心融合编创了非遗创新展演节目,非遗传承与歌舞盛会并举,以全新的文艺呈现和文化解读,完成一场传统非遗与国潮时尚的双向奔赴,使传统非遗焕发出时代魅力,展现非遗在新时代“亘古宜今、日新又新”的蓬勃气象。这反映了(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更具有积极意义 ②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③融合创新需要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④辩证的否定观是矛盾问题的精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2024年1月16日,广东进出口情况新闻发布会指出,2023年广东外贸占全国的19.9%,继续稳居全国外贸第一大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3.04万亿元,占进出口总值的36.6%:机电产品出口占比提升,绿色产品、农产品出口动能强劲: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数量首次突破13万家,同比增加9.4%,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八成。由此可见,广东( )①外贸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向好的态势明显②贸易结构优化,产品国际竞争力更加强劲③非公经济发展迅猛,是稳定经济的压舱石④粗放集约协同发力,质与量效果双双提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2024年2月16日,中国外交部负责人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会见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时说,世界局势变乱加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多,中欧双方要尊重彼此核心关切,坚持伙伴关系定位和合作共赢主基调,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迈进。材料表明( )①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②中欧双方深化交流合作将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③中欧多领域存在的根本利益是双方合作的基础④中欧双方应本着求同存异精神以合作代替对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材料一 科学家不可能回到过去观察生物的进化过程,却可以通过古生物的化石及其他有关资料,推知生物进化的规律。古代医生不能透视病人体内各种脏器的病变,却能通过望、闻、问、切了解病情,结合临床经验,加以诊断。材料二 人们把形状、大小各不相同而能结出枣子的树木归一类,称之为“枣树”;把枣树、苹果树、梨树等依据其根、茎、叶、果等共性统称为“果树”;把或高或矮,或直或曲,或粗或细,或阔叶或针叶,或乔木或灌木,或落叶或常绿……具有不同的个体特征的木本植物统称为“树”。材料三 《两小儿辩日》中记载,一小孩说早晨冷、中午热,所以太阳早上远中午近。另一小孩说,早上太阳大、中午太阳小,所以太阳早上近中午远。其实,根据感觉判断太阳的远近并不准确。科学家发现,一天内我们能观察到的太阳的大小,能感觉到的气温的高低,是受到了大气层折射角、太阳光的直射和斜射、地面对流等因素的响,与太阳离我们是远是近无关。上述三则材料分别主要体现了思维的哪一特征?该如何理解思维的这一特征?18.(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古代有个女人杀死了她的丈夫,放火烧了房子,制造假象,说她丈夫是被火烧死的。男方亲属怀疑这一说法,告到官府。这个女人一口咬定她丈夫是烧死的。为了让被告人认罪,主审官就先让人抬来两头猪,杀死一只,另一只没有杀,然后都用火烧死。被杀死的猪口鼻内没有灰,而被烧死的猪的口鼻内却有灰。根据这个道理再去验尸,死者口鼻内没有灰,可见,死者是死后才被烧的。经过审讯,死者之妻终于服罪。主审官在断案中先后运用了哪些推理,并作出具体分析。19.(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医诊治的依据是临床望、闻、问、切四诊后获得的病情信息,是一种从不同角度检查病情和收集临床资料的整体审察。中医学强调对疾病发展和病情衍变的过程在机体上的反映等各种症状信息的获取,通过综合分析进行症候确定,具有因时调整治疗方案的优越性。(1)上述材料说明中医诊治所运用的辩证思维方法是什么?(2)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这种辩证思维方法的?20.(2024高二下·唐县期末)在北方的某个城市里,一家海洋馆开张了,50元一张的门票,令那些想去参观的人望而却步。海洋馆开馆一年,简直门可罗雀。一天,一位女教师来到海洋馆,她对经理说她可以让海洋馆的生意好起来。按照她的做法,一个月后,来海洋馆参观的人天天爆满,这些人当中有三分之一是儿童,三分之二则是带着孩子的父母。三个月后,亏本的海洋馆开始盈利了。海洋馆打出的广告内容很简单,只有12个字:儿童到海洋馆参观一律免费。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创新思维?谈谈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创新思维的特征的。(2)结合材料说明应如何努力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能力。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解析】【分析】抽象思维是指人的思维抽象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形象思维指的是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①:“网球”、“细毛”、“爆炸头”、“头发”、“绿瓢”、“瓜子”、“红果子”,”“一天天膨大”、“渐稀”、“奇妙的变化”、“越长越长”、“三三两两钻出来”,等等,这些说明材料是在运用形象思维描述构树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未发挥思维概括性,①排除。②:材料反映的是形象思维,而不属于抽象思维,也就未体现严谨性的思维表达方式,②排除。③④:材料运用的是形象思维,对构树生理特征进行形象化反映和情感性表达,在感觉、知觉、表象的基础上,触及了构树的本质,③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思维形态及其特征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干扰题肢,选出正确切题题肢。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2.【答案】B【知识点】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3.【答案】B【知识点】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解析】【分析】排中律在命题方面的要求是: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能同时为真,其中必有一假,A表述不全面,排除;甲同学说:“明天肯定会下雨”,乙同学说:“明天肯定不会下雨” ,甲乙护卫矛盾观点, 如果同时支持两个观点,则违反了逻辑思维的一致性要求,B表述正确;若认为两个观点同时为真,则违反了思维的确定性要求的矛盾律,C表述错误;偷换概念是在思维和论辩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要求,用一个概念去代换另一个不同的概念而产生的逻辑错误 , 甲观点中的“会下雨”到乙观点中的“不会下雨” 不属于偷换概念错误,D排除。故答案为: B。【点评】考查逻辑思维。注意熟记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1、同一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必须在同一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不能在不同意义上使用概念和判断。2、矛盾律(contradiction,law of)是传统逻辑基本规律之一。它通常被表述为A必不非A(A一定不是非A),或A不能既是B又不是B。3、排中律(law of excluded middle)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之一,排中律指同一个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即“要么A要么非A”。4、理由律是任何判断必须有(充足)理由。4.【答案】A【知识点】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5.【答案】B【知识点】概念的含义及基本特征;明确概念的内涵——定义6.【答案】A【知识点】假言推理及其方法【解析】【分析】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肯定后件可以肯定前件,因此可推出经济发展和稳定,金融就一定要发展和稳定,故①正确。建设金融强国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说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是建设金融强国的必要条件,可推出只有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才能建设金融强国,故②正确。“金融高质量发展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体现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应该是对称性性关系判断。不是非传递性关系判断,故③错误;“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言判断,不是联言推理,故④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依据这种逻辑性质进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时,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假言判断的后件;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假言判断的前件。7.【答案】D【知识点】假言推理及其方法8.【答案】D【知识点】三段论推理及其一般规则9.【答案】D【知识点】联言判断及其真假值特征;假言判断及其真假值特征10.【答案】D【知识点】类比推理的含义与方法【解析】【分析】梅斯特拉尔在一次打猎时发现苍耳粘在衣服上很难摘下来,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苍耳上有很多小钩子,正是这些小钩子使苍耳牢牢地粘在衣服上。受苍耳的启发,经过反复地测试和研究,他发明出了我们现在生活中常用到的“魔术贴”。“魔术贴”的发明过程表明类比推理在科学技术创新和发明中具有前锋作用,科学技术人员通过类比推理,开启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故③正确;受苍耳的启发发明了“魔术贴”,表明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故④正确。“魔术贴”的发明过程未体现运用求同法提高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可靠性,而是体现了类比推理,故①不符合题意;通过思维抽象形成的是对事物零散的、片面的认识,还不能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故②错误。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类比推理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客观事物及其属性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11.【答案】C【知识点】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2.【答案】D【知识点】发展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适度与适度原则【解析】【分析】材料强调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同时要坚持适度原则,不体现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和实现事物的飞跃,①排除。实践创新的高度决定观念更新的程度,而不是依赖于观念更新的程度,②错误。“虚则敬、中则正、满则覆”意思是:空着的时候会倾斜,装了一半水就会正,装满了水就会翻倒。这启示我们要认识和把握规律,做事情要坚持适度原则,稳中求进、循序渐进,不断淬炼“度”的智慧,③④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实践决定认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把握适度原则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题肢、干扰题肢,选出切题题肢。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3.【答案】D【知识点】肯定与否定及其辩证关系;认识发展的过程14.【答案】C【知识点】意识的能动作用;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解析】【分析】“人为事物的联系更具有积极意义”说法错误,且材料没有对人为事物与自在事物联系进行比较,①错误。非遗传承与歌舞盛会并举,完成一场传统非遗与国潮时尚的双向奔赴,展现非遗在新时代“亘古亘今、日新又新”的蓬勃气象,体现了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②正确。精心融合编创了非遗创新展演节目,使传统非遗焕发出时代魅力,体现了融合创新需要发挥意识的能动性,③正确。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④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实践决定认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把握适度原则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可利用基础知识分析材料信息排除错误题肢,选出正确题肢。试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5.【答案】A【知识点】发展开放型经济16.【答案】C【知识点】欧洲联盟(欧盟);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解析】【分析】材料强调中欧要合作共赢,没有涉及我国兼顾他国合理关切,①不符合题意;世界局势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多,中欧双方要坚持伙伴关系定位和合作共赢主基调,推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迈进,这表明中欧双方深化交流合作将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应本着求同存异精神以合作代替对抗,②④符合题意;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③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中国与国际组织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17.【答案】(1)材料一主要体现了思维具有间接性。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被直接感知到,但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2)材料二主要体现了思维具有概括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3)材料三主要体现了思维具有能动性。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但又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知识点】思维的含义与特征18.【答案】主审官运用了求异法、类比推理、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具体分析如下。①求异法。用火烧没被杀死的猪——猪死后口鼻内留有大量烟灰。用火烧被杀死的猪——猪的口鼻内没有大量烟灰。死者口鼻内没有烟灰——被杀死后被火烧。②类比推理。猪是生物,在活着时被火烧,必然大口呼吸,死后口鼻内会留有大量烟灰。人是生物,在活着时被火烧,也必然大口呼吸。所以,人活着时被火烧,死后口鼻内也会有大量烟灰。但死者口鼻内没有烟灰,故死者是死后才被烧的。③假言推理。如果人被火活活烧死,则口鼻内会留有大量烟灰。这个死者口鼻内没有烟灰,所以,这个死者不是被火烧死的,而是被杀死的。④选言推理。这个死者要么是被火烧死的,要么是死后被焚的。这个死者不是被火烧死的,所以,这个死者是死后被焚的。【知识点】假言推理及其方法;归纳推理的含义与方法;类比推理的含义与方法【解析】【分析】本题要求指出主审官在断案中先后运用了哪些推理及其方法,并对这些推理及其方法作出具体分析。“对比被火烧死的猪和被杀死的猪,被杀死的猪口鼻内没有灰,死者口鼻没有灰”,可联系求异法;“为了让被告人认罪,主审官就先让人抬来两头猪模拟被烧场景”,可联系类比推理;“被杀死的猪口鼻内没有灰,而被烧死的猪的口鼻内却有灰,根据这个道理再去验尸,死者口鼻内没有灰,可见,死者是死后才被烧的”,可联系假言推理;“女人一口咬定她丈夫是烧死的,男方亲属怀疑这一说法,也就是说这个死者要么是被火烧死的,要么是死后被烧的”,可联系选言推理。【点评】本题考查假言推理及其方法;归纳推理的含义与方法;类比推理的含义与方法,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取信息和语言组织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需要学生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然后结合教材里理论知识逐一对应作答即可。19.【答案】(1)中医诊治运用了分析综合法。(2)①中医诊治通过望、闻、问、切,从不同角度检查病情和收集临床资料,体现了分析的方法。②中医学强调对疾病发展和病情衍变的过程在机体上的反映等各种症状信息的获取,通过综合分析进行症候确定,体现了综合的方法。③中医整个诊治过程都是分析中有综合、综合中有分析,是分析与综合的统一。【知识点】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指出上述材料说明中医诊治所运用的辩证思维方法是什么。首先应明确辩证思维方法的知识,然后提取“是一种从不同角度检查病情和收集临床资料的整体审察”“通过综合分析进行症候确定”等,可知中医诊治运用了分析综合法。(2)此题要求指出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这种辩证思维方法的。此题为体现类问题, 首先应根据上题结论,把握辩证分合的知识,然后提取“是一种从不同角度检查病情和收集临床资料的整体审察”等,说明体现了分析的方法。围绕“中医学强调对疾病发展和病情衍变的过程在机体上的反映等各种症状信息的获取,通过综合分析进行症候确定”等,说明通过综合分析进行症候确定,体现了综合的方法。最后从材料整体角度,说明中医整个诊治过程都是分析中有综合、综合中有分析,是分析与综合的统一。【点评】此题考查辩证分合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1)把握辩证思维方法,结合材料说明即可。(2)此题为体现类问题,概括材料内容,联系辩证分合的知识说明即可。20.【答案】(1)含义:科学思维所说的创新思维,特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特征:①创新思维的思路具有多向性。女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吸引游客,使问题得到了解决。②创新思维的步骤具有跨越性。女教师并没有一步一步推导与严密地分析,而是直接地说出了她的独特方法,表现了对推理步骤的省略或跨越。③创新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女教师用独特而巧妙的方法使海洋馆缺少顾客的问题得到了解决。(2)创新思维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我们应做到:第一,以实践为基础,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第二,善于学习和积累,继承前人和他人已有的成果,并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综合集成;第三,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法,既用逻辑思维,也用想象等非逻辑思维;既用常规的思维方法,也用一些非常规的方法,如逆向思维的方法等。【知识点】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解析】【分析】(1)此题要求说明什么是创新思维,并谈谈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创新思维的特征的。第一小问考查较为基础,结合教材知识说明即可。第二小问为体现类问题,把握创新思维的特征,围绕“一个月后,来海洋馆参观的人天天爆满,这些人当中有三分之一是儿童,三分之二则是带着孩子的父母”等,说明创新思维具有多向性。根据“亏本的海洋馆开始盈利了。海洋馆打出的广告内容很简单,只有12个字:儿童到海洋馆参观一律免费”等,说明创新思维的步骤具有跨越性,结果具有独特性。(2)此题要求结合材料说明应如何努力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围绕“按照她的做法,一个月后,来海洋馆参观的人天天爆满”等,说明以实践为基础,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根据“亏本的海洋馆开始盈利了”等,说明要善于学习和积累,继承前人和他人已有的成果,并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综合集成。根据“儿童到海洋馆参观一律免”等信息,说明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方法,既用逻辑思维,也用想象等非逻辑思维;既用常规的思维方法,也用一些非常规的方法,如逆向思维的方法等。【点评】此题考查创新思维的特征、逆向思维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1)要熟记并理解创新思维及其特征,概括材料内容说明其特征即可。(2)结合材料信息,联系创新思维的知识说明即可。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学生版).docx 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政治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