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复习课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复习课件

资源简介

(共60张PPT)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
《遵守社会规则》
课程标准
CONTENTS
目录
02
01
知识网络
时政链接
03
04
中考真题
课程标准
在这里输入你的正文阐述与关键词标题相关的具体内容,若字数太多酌情删减文案。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1.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恪守诚信,理性维护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做文明的社会成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
2.认识犯罪的基本概念,了解刑罚的主要类型;认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培育和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自觉抵制校园欺凌和违法犯罪行为。
知识网络
维护秩序
社会生活有秩序
维护秩序靠规则
社会秩序的含义及分类
社会秩序的作用
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社会规则的含义及分类
社会规则的作用
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含义
分类
含义
分类
遵守规则
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自觉遵守规则
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他律和自律
自觉遵守规则
改进规则
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维护规则
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
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
敬畏规则,行动的准绳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尊重他人
原因
做法
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
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的解答
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对所有人要一视同仁
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
平等对待他人
学会换位思考
学会欣赏他人
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
以礼待人
主要表现
做法
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重要性
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
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诚实守信
重要性
做法
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不要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
树立诚信意识
运用诚信智慧
珍惜个人诚信记录
对个人
对企业
对社会、国家
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
法不可违
违法无小事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结论: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违法行为的种类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
什么是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犯罪
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预防犯罪
了解罪与罚
犯罪
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如何做
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针对外国人)
刑罚
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加强自我防范
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含义
基本特征
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
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
应受刑罚处罚性(法律后果)
含义
种类
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善用法律
遇到侵害
依法求助
有勇有谋
应对违法犯罪
遇到侵害,我们怎样依法求助?
诉讼
含义
地位
为什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①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②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类型
考点精讲
1. 社会秩序的含义及分类:
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分类: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
☆2.为什么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社会秩序的作用、重要性)
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3.1 维护规则
3. 社会规则的含义及分类
含义: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分类: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如道德、纪律、法律、习俗等。
☆4. 社会规则的作用(社会规则如何维系社会秩序的?)
①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
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
【易错陷阱】
“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不能写成“社会秩序明确社会规则的内容”。
“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不能写成“社会秩序保障社会规则的实现”。
☆1.自由与社会规则的关系(为什么自由与社会规则不可分?)
①自由和规则不可分,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2.怎样自觉遵守规则?
①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他律: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的约束;自律: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不良行为,自觉遵守规则)
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辨析:只要我不违反法律,就不会受到惩罚。(  )
解析:我们不仅要遵守法律,还要遵守道德和纪律等社会规则。
×
3.2 遵守规则
☆3.怎样维护规则?
(1)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2)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基础上,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4、为什么要积极改进规则?
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②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③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5、我们应该如何改进规则?
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6、如何对待规则?
①自觉遵守规则。②坚定维护规则。③积极改进规则。
3.2 遵守规则
1.尊重的含义及表现:
含义:尊重,即尊敬、重视。
表现: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2.为什么要尊重他人?(作用、重要性、或为什么说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①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②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③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3.怎样尊重他人?(要求、表现)
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②平等对待他人③学会换位思考 ④学会欣赏他人
4.1 尊重他人
4、为什么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P33)
①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
②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
5、怎样积极关注、重视他人?(P35)
①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
②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耐心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情的帮助。
6、为什么要平等待人?怎样平等待人?(P35)
(1)原因: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2)做法:①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②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4.1 尊重他人
7、怎样换位思考?(P35)
①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
②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
8、怎样欣赏他人?(P36)
①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
②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
③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4.1 尊重他人
1.礼的含义: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观点)
2.文明有礼的主要表现: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3. 文明有礼有哪些作用?(重要性、意义)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个人)
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社会)
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国家)
☆4.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3)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4.2 以礼待人
1.诚信的地位:(如何理解诚信)
①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②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2.为什么要讲诚信?(作用、意义、重要性)
①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个人)
②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
③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社会、国家)
4.3 诚实守信
☆3.怎样践行诚信?(怎样做诚信的人?)
(1)树立诚信意识。 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
(2)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如何处理诚实与保护隐私的关系?(情景题)或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该怎么办?)
(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共同构建良好的信用体系。
4.3 诚实守信
☆1.如何理解“法不可违”?(法律的重要性)
①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
②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
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强制作用)
2. 什么是违法行为?(含义)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3.怎样做到遵章守法?(怎样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①★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针对行政违法行为)
③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针对民事违法行为)
5.1 法不可违
☆4.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联系与区别:
违法行为类型 不同点 相同点
按社会危害轻重分: 按违反法律分: 社会危害性 违反法律 承担法律责任 实例
一般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严重违法行为 (犯罪) 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相对轻微
相对轻微
严重
民法
行政法
刑法
民事责任
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刑罚处罚
欠债不还、
违反合同、
侵犯肖像权
殴打他人、
谎报险情、
破坏铁路封网
故意杀人、
抢劫、蓄意投毒
1.都是违法行为
2.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3.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注意: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也叫犯罪。
5.1 法不可违
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
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
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
如何区分违法行为的种类,看处罚最好判断。做出选择题即可,经常考,肯定考!
(1)民事违法行为: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举例:欠钱不还、侵犯肖像权、著作权、违反合同--个人之间)
(2)行政违法行为:(举例:闯红灯、违法治安管理、扰乱公共秩序)
①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
②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行政拘留等。
(3)刑事违法行为:
①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②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易错提示】①拘留、行政拘留是行政违法行为,刑事拘留是刑事违法行为。②行政拘留、罚款适用于行政违法行为,拘役、罚金用于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
1.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1)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犯罪的含义?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3.犯罪的基本特征
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
②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
③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
【注意】
选择题经常考,而且经常混淆搭配,比如把犯罪的最本质特征说成是刑事违法性。注意!!!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严重社会危害性,“严重”二字也不可少。
5.2 预防犯罪
☆6.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如何远离犯罪?)
(1)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4)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经常考!
4.刑罚: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5.刑罚的种类
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
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特别说明】主刑只能独立适用;附加刑既能独立适用,也能附加使用。
5.2 预防犯罪
☆1.遇到法律问题或权益受到侵害,我们应怎样依法求助?(方式、途径)
①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③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
④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5.3 善用法律
2、什么是诉讼?
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或称:打官司)
3、★诉讼的作用(地位)?
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4、诉讼的类型?
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刑事诉讼
5、我们为什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②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
③但是,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见义智为)
5.3 善用法律
☆6.青少年如何做到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1)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2)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不仅要勇于斗争,而且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列举为常见具体方法)
①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人的帮助;
②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巧妙周旋;③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
④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⑤保护好作案现场等。
5.3 善用法律
时政链接
国务院总理李强12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有关举措,决定核准广东太平岭、浙江金七门核电项目,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修正草案)》,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草案)》和《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修订草案)》。会议指出,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既有利于拉动消费和投资、持续释放内需潜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也有利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关于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部署要求,充分认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巨大潜力和重大意义,牢牢把握以人为本重要原则,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突出位置,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强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投入,推动未落户常住人口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补齐城市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等短板,提高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使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
考点链接:新型城镇化;城乡发展不平衡;关注民生;促进公平正义。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研究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有关举措等
近日,海南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海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有关工作的通知》,调整优化中考报名和招生政策,以逐步过渡方式,将中考考生的初中学籍和就读年限作为普通高中录取的重要资格条件之一,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维护教育公平。
考点链接:公正正义;受教育权;维护教育公平
海南调整优化中考报名和招生政策
国家网信办12月29日通报,近日,针对花椒直播、天天吉历APP、超级手电筒APP、大姨妈APP等网站平台破坏网络生态问题,国家网信办指导北京市、上海市网信办,依据网络安全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有关规定,依法约谈上述网站平台负责人,责令限期整改、从严处理责任人,整改期间采取自行暂停新用户注册、暂停问题版块信息更新等处置措施。通报表示,网信部门将持续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生态领域违法违规突出问题,加大网络执法力度,督促网站平台履行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切实维护网民合法权益,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考点链接:违法行为;依法治国;网络建设;承担责任
网信部门依法查处花椒直播等破坏网络生态案件
2023年12月29日,江苏省镇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委员、副主席蔡鄂生受贿、利用影响力受贿、滥用职权一案,对被告人蔡鄂生以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以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百万元;以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决定执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对蔡鄂生犯罪所得及孳息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不足部分,继续追缴。
考点链接: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承担责任
受贿超5亿!蔡鄂生,死缓、终身监禁!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习主席强调,2023年,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经历了风雨洗礼,看到了美丽风景,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大家记住了一年的不易,也对未来充满信心。
考点链接: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鼓励、信心;建设伟大祖国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
2023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互致新年贺电。习近平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普京总统和俄罗斯人民致以诚挚的祝贺和美好的祝愿。习近平指出,2023年,面对百年变局和动荡的国际地区形势,中俄关系始终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行。过去一年,我们在莫斯科和北京两度会晤,围绕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地区问题坦诚交流,达成广泛共识。在我们的共同引领下,双方政治互信进一步深化,战略协作愈加紧密,互利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中俄双边贸易额提前达到2000亿美元目标,体育交流年圆满收官,两国关系的物质和民意基础更加牢固。
考点链接:祝福及美好的祝愿;中俄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互利合作;负责任大国
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互致新年贺电
 12月29日,南京南站一名乘客突发疾病晕倒,恍惚间不慎坠入轨道,这时有列车即将进站,几名乘客迅速跳下救人,最后在大家合力帮助下,所有人平安脱困,为这些好心人点赞!
考点链接: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亲社会行为;友善行为
男子昏迷摔下站台乘客们出手相救
中考真题
1.(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图示法是揭示概念间关系的常用方法。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A
A.
B.
C.
D.
2.(2023·江苏南通)陈某某在贵州省梵净山自然保护区“金顶摩崖”石壁处刻画,对文物和整体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后经人民法院审理,判决其承担文物修复费、修复方案设计费、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金等共计12万余元,并在国家级新闻媒体上向社会公众赔礼道歉。这一判决( )
①通过打击犯罪维护了社会公共利益
②体现了法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③强化了法律对道德建设的决定作用
④有利于引导社会公众文明旅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3.(2023·江苏南通)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应当负刑事责任。”我国刑法这样规定( )
A.说明未成年人犯罪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B.是因为违法行为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C.有利于增强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
D.表明未成年人不再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C
4.(2023·西藏)下图是罗某因违法而受到法律处罚的相关信息,据此可以推断罗某触犯的法律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C.《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分裂国家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A
5.(2023·山东青岛)山东淄博,因其小炉小饼小葱的“烟火气”、热情好客的真诚态度以及足斤足两的消费信誉,一跃成为流量带动经济的“网红城市”。这说明( )
①网络流量赢得城市信誉
②诚信经营助力经济复苏
③热情好客凝聚城市温度
④政府监管护航地方旅游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D
6.(2023·辽宁阜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这表明文明有礼( )
①促进社会和谐
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③体现国家形象
④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7.(2023 山东烟台)某地农贸市场,蔬菜摊点别出心裁地推出“无人售卖”模式:摊主给蔬菜标好价格后离开顾客扫码付款。“无人售卖”模式的推出需要个人( )
A.树立诚信意识,真诚待人,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B.弘扬诚信文化,构建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
C.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风尚
D.完善惩戒机制,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
A
8.(2023 山东潍坊)刻4个字罚12万元!游客陈某不听其他游客提醒劝阻,执意在一处省级保护文物上进行刻画。人民法院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文物保护法等规定,依法对其作出12万元赔偿款的处罚。该案例给我们的警示是( )
①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②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受法律约束
③要加强自律,提高文明素养
④遵守社会规则,主要靠监督、提醒、奖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9.(2023 江苏宿迁) 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是最有价值的城市品牌。我市大力推进“好人之城”“志愿之城”“慈善之城”建设,力争2023年创成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作为市民,我们应做到( )
①文明礼貌,尊重他人
②志愿服务,亲近社会
③童叟无欺,诚实守信
④承担责任,只求回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10.(2023·山东济南)福建邱美英的菜摊,25年来无人照看,拿菜放钱全凭自觉,人们亲切地称之为“诚信菜摊”。这告诉我们( )
①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②要共同营造社会诚信环境
③要树立诚信意识,真诚待人
④要运用诚信智慧,获取经济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11.(2023·江苏泰州)生活中有这样的同学:经常旷课、辱骂他人、故意损毁财物,甚至打架,受到批评不以为然。如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们必须这样引导他们( )
A.珍惜美好生活,自觉行使权利
B.增强守法观念,杜绝不良行为
C.善于运用法律,维护合法权益
D.遇到不法侵害,及时依法求助
B
12.(2023·江苏泰州)某公司负责人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时,发现少了一份材料,工作人员递上一份承诺书:“您的企业信用良好,只要在上面签字,就可以办理审批”。这说明诚信是( )
A.道德规范和品质
B.企业的无形资产
C.民法的一项原则
D.个人的价值准则
B
13.(2023·山东临沂)2023 年5月,临沂市交安委发出《致全市广“大师生的一封信》。信中指出:近期,在临沂市部分路段,一些青年、少年驾乘非法改装的电动摩托车,非法竞速、追逐飙车、炫技驾驶,严重扰乱道路交通秩序和公共安全,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安全畅通的道路交通环境需要全体交通参与者共同维护。为此,青少年( )
①要认真学习、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积极维护交通秩序
②要积极参加文明交通公益活动,宣传文明出行理念
③发现交通违法行为,要主动劝阻,积极向有关部门举报
④对涉及在校生“电摩”的一律抄告学校,并责令家长、监护人加强管教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B
14.(2023-湖北鄂州)[社会生活讲道德]
古语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某高校坚持创建校园诚信环境,广泛开展诚信宣传,积极推介诚信典型,建立健全学生诚信档案,将学生个人诚信作为升学、毕业、评先评优、鉴定推荐等环节的重要考量因素。针对考试舞弊等不诚信行为进行诚信教育,让“守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诚信之风吹遍整个校园。
(1)请你从个人和社会角度谈谈诚信的意义。
(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践行诚信?
【答案】(1)①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②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2)①树立诚信意识。
②运用诚信智慧。
③珍惜个人诚信记录。
15.(2023-江苏淮安)[青春自护 法律护航]
穿法袍,握法槌。淮安市某中学开展了模拟法庭活动,随着“审判长”庄重的法槌落下,关于“校园欺凌”案件的“庭审”正式开始。
(1)针对本案,有同学认为“将人打伤、拿走财物的行为只是违纪行为,这样处罚是小题大做”。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
(2)作为模拟法庭的旁听者,请你谈一谈该案件对我们青少年的警示。
【答案】(1)不赞同。理由:“将人打伤、拿走财物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以及财产权,严重危害社会,受到了有期徒刑的刑罚处罚,违反了刑法规定,是一种犯罪行为,不是违纪行为,理应受到应有的处罚。
(2)①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③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16.(2023-江苏泰州)【德法天地】网民浏览资讯后,在评论区发布评论已成为网络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当下网络评论区“戾气”之风蔓延,从失控的质疑、无底线的人身攻击到网上“约架”,网络暴力猛于虎。
链接:网络戾气,是指网络上一种极端的心理或风气。你同意网民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 观点一:不同意。
评论区虽然是自由空间,但严管是有必要的。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②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观点二:不同意。网络戾气影响太坏,但网络也有积极作用,不应该关闭评论区。
①网络“戾气”之风蔓延,侵犯他人的人格尊严,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的和谐稳定;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互联网丰富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使人们更加便利、有序地参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挥着重要作用。网络评论区是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途径和渠道。②国家有关部门要开展专项行动,整治“网络戾气”,打击网络暴力,加强对网络评论区的监管;网民应当增强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提高媒介素养,合理利用网络,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传递网络正能量。
亲爱的同学们,下节课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