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93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工业革命
掠夺市场原料
贫富差距加大
阶级矛盾激化
更多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资本主义发展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印度民族大起义
美国内战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马克思主义诞生
巴黎公社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世界
主题线索
中国
世
界
1857年
1864年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签订
1861年
4月
1861年3月
1865年
1868年
拉美独立运动开始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
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美国南北战争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1840年
鸦片战
爆发
18世纪末19世纪初
1862年
9月
俄国农奴制改革
林肯
当选总统
1860年
1859年
19世纪
60年代
1858年
《天津条约》
签订
洋务运动
开始
印度民族大起义
时空线索:18世纪末至19世纪60年代
A
B
C
D
E
时空线索:18世纪末至19世纪60年代
民族解放
自由民主
时代主题?
印度民族大起义
拉美独立运动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美国内战
反抗
扩展
方式:改革/革命
第一工业革命
课标:
通过了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与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事,理解殖民地民族解放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通过了解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等史事,初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单元内容
第1课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课标:
通过了解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与印度民族大起义等史事,理解殖民地民族解放斗争的正义性和艰巨性。
猜一猜分别是哪个国家的殖民地?
整体认知
西班牙
葡萄牙
拉 丁
美 洲
16世纪
18世纪
英 国
印 度
殖民掠夺
反抗斗争
殖民掠夺
反抗斗争
17世纪
荷兰 法国 英国
北美 洲
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
时间 殖民国家 殖民地
北美独立战争胜利
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这一地区大约从16世纪初开始成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当地居民以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为主要语言,这两种语言都属拉丁语族,因此,这一地区又被称为“拉丁美洲”。
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任务:为什么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高涨?
马丘比丘城遗址
“美洲的罗马”
金子是“太阳的汗水”
银子是“月亮的眼泪”
西葡两国杀死原住民首领,扫清贵族阶层,任命总督统治,然后继续维持旧式的压迫做法,整个美洲大陆皆是如此,几无例外。
西班牙国王曾宣称:拉丁美洲殖民地是他的私有财产。16-18世纪西班牙掠去了约250万公斤的黄金和1亿公斤的白银。
1、根本原因:残酷的殖民压迫和经济掠夺
任务:为什么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高涨?
在整个殖民时期,被埋葬在矿井下的印第安人达到800万,在种植园劳动的印第安人的死亡率往往在30%,而在矿山中印第安人的死亡率高达80%。黑奴的境遇比印第安人还惨,过度劳累的折磨下,黑奴的存活率仅为4.5%。
1、根本原因:残酷的殖民压迫和经济掠夺
任务:为什么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高涨?
人口锐减-人口结构改变-血缘等级
起义领导人
起义主力军
2、内部原因:血缘等级引发社会中下层不满
任务:为什么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高涨?
任务:为什么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高涨?
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签署《独立宣言》时的场景
攻占巴士底狱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鼓舞
法国大革命传播了启蒙运动思想
拿破仑帝国削弱西葡势力
3、外部原因:受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玻利瓦尔
(1783-1830)
土生白人
1783年
出生于委内瑞拉的加拉加斯,父母是土生的西班牙血统贵族。
(九岁成为孤儿,大种植园主)
1799年
16岁游历西班牙
1804年
21岁前往法国巴黎,成为拿破仑的随从官
1807年
24岁游历美国,之后回到委内瑞拉
“在没有打碎西班牙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以前,我的手将不停地打击敌人,我的心将不会平静”
——玻利瓦尔
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取胜之道是从失败中学来的“
玻利瓦尔一手策划、组织、领导了6个国家的解放。被解放的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和巴拿马这6个国家的总面积与现代欧洲相当。
“几乎无一例外,全部被枪决”
流血冲突最终导致拉丁美洲1/3的平民死亡。整座整座的城市被从地图上抹去,乡村一片荒芜、万户萧疏。
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圣马丁
土生白人
目睹不幸的阿根廷惨遭折磨,幸福便无从谈起
委内瑞拉
哥伦比亚
厄瓜多尔
玻利维亚
秘鲁
智利
阿根廷
战争特点:时间长、范围广、南北联合、统一指挥。
南美的“解放者”
玻利瓦尔+圣马丁
任务:阅读教材P3,结合地图,概括拉美独立运动的特点,思考其性质。
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影响
背景
时间
斗争对象
目的
人物
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18世纪末19世纪初
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
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玻利瓦尔:北到南
圣马丁:南到北
①结束殖民统治、政治独立;拉美版图。
②拉美独立后为什么没像美国一样顺利发展?
时间长、范围广、南北国联合、统一指挥
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
特点
性质
一、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课后探究: 拉美独立后为什么发展并不顺利?
“独立以后,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国。但是,各国大多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政治经济发展不前。”为什么拉美独立后发展并不顺利?
“坐在金板凳上的乞丐”
印度教
任务:结合古代印度的发展历程,
概括印度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
波斯人、亚历山大入侵
短暂统一
南方土邦自治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莫卧儿帝国
(16-18世纪)
到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强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细看书本P4,采取怎样的压迫掠夺方式
1、经济上:倾销棉纺织品,手工业者破产。
东印度公司
2、政治上:政治压迫,占领印度王公的领地。
3、军事上:取消对印度土兵优待
驻印度的英印军队24万人
其中土兵就有20多万
4、宗教上:宗教压迫、歧视
任务:观看视频,结合教材P4回答,参加印度民族大起义的主要有哪些人?他们为什么要起义?
“英国殖民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
导火线:1857年涂油子弹事件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857年 涂油子弹事件
南亚次大陆居民主要信仰印度教与伊斯兰教两大宗教。印度教奉牛为神,其教徒严禁吃牛肉;伊斯兰教教徒则禁食猪肉。
英国殖民者发给土兵的子弹用涂有牛油或猪油的纸包裹,使用子弹时要用牙咬开这冒犯了他们的宗教信仰。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任务:观看地图,结合教材P4概括印度民族大起义的特点。
特点:以土兵为主力、封建王公为领导、各阶层共同参加的全民族大起义;有多个起义中心、缺乏统一指挥。
莫卧儿帝国末代皇帝
巴哈杜尔·沙二世
中心城市:密拉特、德里、章西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英军迅速调集援军,并利用武器优势和印度民族大起义没有权威领导核心的弱点进行分化拉拢和残酷镇压,孤岛一样的德里经过三个月顽强抵抗后,在封建主的妥协投降……
英国就地处死所有印度士兵,无论是俘虏还是伤兵。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章西女王
(1835—1858)
本名拉克希米·葩依,1858年,在城郊的保卫战中,遭遇英军罗斯将军的第8轻骑兵团。章西女王首当其冲,冲锋陷阵,英军群起围攻,砍掉她的一只眼睛,将其斩落下马,女王身中数刀,壮烈牺牲,年仅23岁。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任务:鉴于印度人民起义的力量,英国对印政策做出了怎样的调整?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材料:1859年后,英国决定把印度作为大英帝国的一个行政单位来管理,这在实现印度统一上发挥了重大作用。英国唤醒了印度作为遭受外国统治的单一实体的意识,激起了人们的信念。他们相信,要想打败外来统治,就必须团结为一个国家。
——亨利 基辛格《世界秩序》
影响:
对印度:民族意识觉醒。
对英国:沉重打击
对亚洲:亚洲觉醒。
任务:印度民族大起义产生了什么影响?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小结:拉美和印度的反抗殖民地的对比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印度民族大起义
时间
原因 领导者
结果
性质 意义
19世纪初
19世纪中(1857-1859)
残酷的殖民压迫和经济掠夺
玻利瓦尔 圣马丁
章西女王(封建王公)
胜利
失败
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
赶走了西、葡殖民者,出现了一系列新兴独立国家,基本形成今天拉美的国家格局
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同样是争取民族解放的战争,为何拉美胜利而印度失败了?
本应和谐共生的人类如何冲破强权,走向独立?
(2022·江西)“这些曾经在乡村拥有一望无际的大片土地的所有者,一旦沦为居住泥棚、仅有几只瓦锅的佃户,其对英国殖民者的恐惧、不满和仇恨再也无法控,因而一些爱国封建王公成了大起义的领导者”材料描述的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B.拉美独立运动
C.印度民族大起义 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
中考真题演练
从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世界上有哪些国家,是通过什么途径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俄国改革
美国独立战争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大革命
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日本明治维新
课标: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通过了解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等史事,初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双头金鹰:雄视东西,地跨亚欧,来源于拜占庭帝国。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俄国
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
9世纪晚期
13世纪上半叶
14世纪
16世纪初
东斯拉夫人
建立基辅罗斯
莫斯科公国崛起
莫斯科公国统一
俄罗斯国家
基辅罗斯被
蒙古人征服
伊凡四世即位后正式采用沙皇称号,强化专制统治
拜占庭影响:基督教、专制扩张
蒙古影响-专制扩张
民族国家
任务:阅读教材P6,梳理俄国历史发展历程。
任务:17世纪以后,西欧国家发生一系列革命或改革,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俄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分别实行什么制度?这些制度对俄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经济基础:农奴制
政治制度:沙皇专制
封闭落后的封建社会
我一定要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彼得大帝”
(普京的偶像)
1、冒险精神 出海冒险,险些坠海溺死
2、强烈求知 扮成水手,前往西欧学习
3、敢想敢为 聘请专家,传授俄国技术
一、彼得一世改革
任务:彼得一世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改革?请阅读教材P7,并对改革措施进行分类。思考其效果如何?
政治上
军事上
经济上
思想上
社会习俗上
一、彼得一世改革
彼得的“剪须运动”
彼得一世用野蛮制服了俄国的野蛮。
——马克思
一、彼得一世改革
任务:彼得一世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改革?请阅读教材P7,并对改革措施进行分类。思考其效果如何?
1703年圣彼得堡建成,市名源自耶稣的弟子圣徒彼得。 1712年彼得大帝迁都到彼得堡,一直到1918年,这里都是俄罗斯文化、政治、经济的中心。
1924年为纪念列宁而更名为列宁格勒。
1991年又恢复原名为圣彼得堡。
积极性:开启俄国近代化进程、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局限性:强化了沙皇专制与农权制、阻碍俄国发展
一、彼得一世改革
两个罗马皆已倒下,第三个罗马——莫斯科巍然屹立。
彼得一世:“俄国需要水域”
“俄国东部地区需要黑龙江,如同它的西部地区需要波罗的海一样。”
叶卡:如国我能活到200岁,整个欧洲必将处于俄国的统治之下。
一、彼得一世改革
任务: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为什么这么说?
资本主义经济五要素:
资本、市场、技术、原料、劳动力
内困: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亚历山大二世
任务: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为什么这么说?
二、亚历山大二世
二、亚历山大二世
外患: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加剧矛盾
国家 射程 运输 医药 军官
俄国 1 马车、步行 缺乏 贪污、侵吞
英、法、土 3 火车、轮船 充足
“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恩格斯
俄国的帆船
英国的铁甲舰
亚历山大二世
二、亚历山大二世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任务:阅读教材P8,结合俄国1861年改革,思考亚历山大二世是如何解放农奴的?农奴解放了吗?
政治上:农奴人身自由
经济上:出钱赎买土地
天价赎金
农民赎买份地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原来农民取得的份地,按当时的市价,总值约6.5亿卢布,而他们后来实际付出的却不少于20亿卢布。
农奴获得人生自由 资金
农奴自由支配财产 市场
农奴缴纳赎金 自由的劳动力
农奴制改革
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二、亚历山大二世
任务:农奴解放了吗?如何评价俄国1861年改革?
沙皇陛下仁慈,让我获得了自由,但是为了得到份地养活全家,我变卖了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才交清了赎金,现在家里穷的就剩下几面墙可以依靠了!
二、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俄国社会经济史》
积极: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消极:农奴制残余影响、沙皇专制存续
任务:农奴解放了吗?如何评价俄国1861年改革?
二、亚历山大二世
项目 彼得一世改革 废除农奴制改革
时间
领导者
内容
性质
影响
17世纪
1861年
彼得一世
亚历山大二世
加强中央集权、建立新式军队、鼓励工场和发展新式教育。
“解放”农奴;赎买份地。
地主阶级改革。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课堂小结
推动社会进步,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俄国开始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
【2022年山西】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从下面描述中可得出中俄两国改革的相同之处是( )
1697年彼得一世派遣贵族青年到欧洲学习海军军事知识。同时期俄国国内的新式世俗学校为算术、外语、航海、工程以及海军学校等,给俄国培养了大量人才。
1872年,在李鸿章等洋务派倡导下,第一批留学生被派往美国学习军政、船政知识。同时期国内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等开设了船舶制造、航海理论、几何、物理学课程。
A.瓦解了封建制度 B.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进行制度创新
C.实现了富国强兵 D.注重自然科学课程,培养科技人才
D
中考真题演练
华盛顿
杰斐逊
罗斯福
美国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公园“总统山”
华盛顿建立了美国(独立、民主)
林肯拯救了美国
(维护统一)
第3课 美国内战
亚伯拉罕·林肯
(1809年—1865年)
课标: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通过了解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等史事,初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1776年前
1777年
13个州
1848年
30个州
任务:依据材料和教材P10,概括美国独立后的发展情况。
西进运动
1.领土上:领土扩张、东西临洋;
西进运动开发、血泪之路
一、南北矛盾加剧——内战爆发的背景
——地图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地图册》九年级下册12页
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图片摘自统编版九下教材P10
任务:依据材料和教材P10,概括美国独立后的发展情况
2.经济上:南北方不同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
一、南北矛盾加剧——内战爆发的背景
南北方两种不同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哪些方面的矛盾?
北方
资本主义工商业
南方
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输出棉花、工业原料
缺工业原料
输入工业品
缺销售市场
占有大量劳动力
缺自由劳动力
内战
矛盾
西部领土建州
焦点:
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结果
根本原因:奴隶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3.南北矛盾核心: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根据美国宪法,美国按州摊派参议院席位的名额,西部以自由州还是以蓄奴州地位加入联邦, 关系到南北双方的政治前途。
漫画《奴隶制的扩张》
一、南北矛盾加剧——内战爆发的背景
在堪萨斯州,两个陌生人相遇,见面礼是互相用枪指着问:拥护还是反对奴隶制?如果回答相背,马上开枪射击。
——1858年《华盛顿邮报》
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正在撕裂美国,造成南北矛盾和国家分裂的危机
一、南北矛盾加剧——内战爆发的背景
“黑人亨利逃跑了,他的左眼已被挖掉,左臂和左肋上有几处匕首刺的伤痕,鞭痕满身。”
“悬赏伍拾美元捉拿黑人杰姆.布莱克,他的两耳都被割去一块,左手中指齐第二个关节已被掉。”
“逃跑了一个黑人女孩,名叫玛利。她的眼睛上方有一道小伤痕,不少牙齿被敲掉,脸颊和前额烙有字母A。”
——摘自狄更斯的《美国纪行》
——图片摘自统编版九下教材P11
美国内战前的非人道的、血腥野蛮的奴隶制度
在北方,反对奴隶制的民众组成了2000多个废奴社,组织了帮助南方黑奴逃亡的“地下铁道”。北方的“乘务员”将南方的”乘客“,经过一个个“车站”(废奴派的住地),秘密转送到北方。黑人妇女塔布曼曾先后19次只身潜入南方,救出了300多名黑奴。
哈丽特·塔布曼
美国“地下铁道”示意图
奴隶猎人抓捕逃奴
向北逃亡的黑奴
4.废奴运动的发展——激化了南北方的矛盾
任务:阅读课本P11-12页,梳理美国内战的基本过程。
初期
胜利
开始标志:
南方挑起内战
开始
转折
1861年
1862年
1865年
战争初期:
北方屡屡失利
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葛底斯堡大捷
北方占领里士满
南方军队投降
导火线:主张限奴的林肯当选总统
“美利坚联盟国”总统
杰弗逊·戴维斯
(1808年—1889年)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亚伯拉罕·林肯
(1809年—1865年)
二、北方的胜利——内战过程与结果
力量:北强南弱
战场:北方失利
如何扭转战局?
任务:内战初期,南北力量对比如何?实际战况怎样?
二、北方的胜利——内战过程与结果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从1863年1月1日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一名黑人秉烛夜读《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摘自《无敌:林肯一生的演说》
调动了农民与黑人的积极性
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二、北方的胜利——内战过程与结果
美国南北战争: 没有战犯、没有清算,失败方得到尊重
罗伯特·爱德华·李南方联盟军总司令
(1807年—1870年)
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
联邦军总司令
(1822年—1885年)
受降仪式上,格兰特将军故意换上旧衣服,并拒收罗伯特李将军的佩剑,以示对老师的尊重。仪式结束后,格兰特将军未安排北方军庆祝仪式,因为战争已经结束,南方军“又是我们的同胞兄弟了”。格兰特下令向李提供了2.8万份口粮以供解散军队,罗伯特·李连说“太多了,太多了”,因为他此时手下只有9000名饥寒交迫的士兵。南方军队在宣誓永不拿起武器反对合众国后可以获释回家,而且允许保留战马:因为当时正值春耕,南方需要马匹耕耘荒芜已久的土地。 战后,罗伯特·李担任华盛顿学院校长,死后葬于华盛顿学院校园的教堂下。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题三义塔》
1865年4月14日晚(美国内战结束第5天),林肯在华盛顿的福特剧院看戏。林肯唯一的警卫恰巧外出喝酒,拥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布斯冲进总统包厢,对着林肯后脑和左耳处连开6枪,其中5枪命中要害。布斯高喊:“这就是暴君的下场!南方的大仇已报”,随即逃走。11天后被追捕、自杀
林肯中弹后一直昏迷,第二天逝世,终年56岁。
林肯纪念堂
二、北方的胜利——内战过程与结果
任务:说一说,他们深受美国人民爱戴的原因。
1美元头像
华盛顿
5美元头像
林肯
2美元头像
托马斯·杰斐逊
美国拉什莫尔山国家纪念公园“总统山”
二、北方的胜利——内战过程与结果
阿灵顿国家公墓
位于美国维吉尼亚州,和林肯纪念堂隔河相望。原属于罗伯特·李的私人财产,南北战争中被查封,后作为联邦军的公墓之一。
60万人血洒疆场
三、内战的性质与影响
工业化战争的第一个成熟范例
蒸汽时代的第一次大战
任务:分析美国内战的性质和影响。
正是因为奴隶制的被废除,广大黑奴获得了自由,才使美国不仅赢得了道义上的胜利,而且在政治和经济制度上也完成了对传统的革命……才真正给美国社会松了绑,使美国开始了起飞和腾飞。
——肖德甫《大国法则》
项目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南北战争
时间 1775—1783 1861—1865
原因 英国殖民统治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奴隶制的存在阻碍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影响 实现了民族独立,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障碍 废除了黑奴制,维护了国家统一,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内部障碍
性质 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争取民族独立) 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维护国家统一)
领袖 华盛顿 林肯
作用 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内战的性质与影响
黑人奴隶制废存问题
美国南北战争
北方军队失利
1862.9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意义)
1865年北方获得胜利
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维护了国家统一,
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焦点
初 期
转 折
结 果
1861.3
林肯就任总统(如何评价林肯?)
导火索
性质
意义
南方奴隶制度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或者(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
根本
原因
1861、4南方军队挑起内战
开 始
本课总结
时代主题?
美国1861内战
英国完成
工业革命
俄国1861废除农奴制
中国1860S洋务运动
日本?
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的并行发展并非偶然。实际上,这两种革命是密切联系的,经济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政治革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9世纪中后期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世界性改革浪潮
明治天皇
仔细观察图片中明治天皇所着服饰,其风格有何不同?服装变更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课标:
通过了解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改革等史事,初步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图片出自田中彰《岩波日本史》
外患:西方列强入侵,打破闭关锁国状态,日本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明治维新的背景
任务:探究幕末时期倒幕运动爆发的原因(外患)?
1853-1854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
锁国政策
(只允许同中国、荷兰进行有限贸易)
1853年 黑船事件/培理叩关
“四只蒸汽船,惊醒太平梦”
1853年 黑船事件/培理叩关
“四只蒸汽船,惊醒太平梦”
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明治维新的背景
1854年日本画家笔下的美国准将培理
美国人跨海而来,仿佛在我国人民的额心头上燃起了一把烈火,这把烈火一经燃烧起来便不会熄灭。
——日本近代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
任务:探究幕末时期倒幕运动爆发的原因(内忧)。
将军
大名
武士
农
工
商
天皇
希望摆脱傀儡地位
经济实力增强
要求政治权力
掌握实权,设幕府
日益不满幕府统治
下级武士从事商业
成为倒幕中间力量
手工工场倒闭
市场混乱、物价飞涨
处境不断恶化
内忧:幕府的封建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阶级矛盾激化,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明治维新的背景
19世纪60年代的日本武士
不思国患,不顾国辱,不奉天敕,将军之罪天地不容,神人皆愤。
——【日】吉田松阴
根因: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明治维新的背景
1868.1
“王政复古”政变
1868
支持天皇亲政,
幕府将军“辞官纳地”
结束幕府统治
改年号为“明治”
1869
迁都东京
任务:阅读课文,复述倒幕运动的过程及结果。
二、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政治前提
“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上下一心,盛行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
——1868年3月《五条誓文》
1871年岩仓使团赴欧美12国考察
“始惊、次醉、终狂”
明治天皇(睦仁祐宫),在位时间为明治元年一月一日(1868 年1 月25 日)到明治四十五年(1912 年7 月30 日)。(图片来自网络)
三、明治维新
任务:探究明治天皇面临的问题、应对措施及意义。
问题1:明治政府无权?
1.政治上:废藩置县、“版(土地)籍(人口)奉还”、四民平等
将军
天皇
加强中央集权、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统一的国内市场和政治保障。
三、明治维新
天皇模仿西方采用君主立宪制政体,把当时的日本领土分成了3府72县,采用中央集权制的方式来统一权力。
任务:探究明治天皇面临的问题、应对措施及意义。
问题2:明治政府无钱?
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
意义:财政收入,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劳动力
推行地税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政府收取货币地税。
“殖产兴业”
三、明治维新
1872年,日本第一条铁路通车
“殖产兴业”的实质、特点和影响?
近代机器生产、用国家力量发展工业、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三、明治维新
材料六: 从1869 年至 1870,日本共派出留学生 174 名,1873 年增至 373 人,……留学生素质不断提高,数量逐步增加。……至 19 世 纪 80 年代末,这些归国留学生在各领域逐渐取代了外籍专家。
——张名轩《日本明治维新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任务:探究明治天皇面临的问题、应对措施及意义。
问题3:明治政府无近代化人才?
措施:向西方学习,引进外国专家,派遣留学生
意义:有利于“文明开化”,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表1来自徐文钦《日本人性格解析》
三、明治维新
任务:探究明治天皇面临的问题、应对措施及意义。
问题3:明治政府无近代化人才?
措施:实行教育改革 意义:国民文化水平和素质普遍提高
图片出自统编版教材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在日俄战争后,日本天皇很得意地说:“打败俄国的不是日本军队,而是日本的小学教育!”
三、明治维新
任务:探究明治天皇面临的问题、应对措施及意义。
问题4:明治政府无兵?
1878年颁布的“军人训诫”要求军人把天皇当作“神”来崇拜,并且以所谓“武士道”精神作为军人的行为准则。 ——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征兵制、新式军,成为日本对外扩张的工具
三、明治维新
任务:探究明治天皇面临的问题、应对措施及意义。
问题5:封建思想和观念落后阻碍近代化?
措施:教育+生活-“文明开化”
意义:用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穿西服的日本男子
东京音乐学院1889级学生举办的西洋音乐会
三、明治维新
连连看,说说明治维新性质
废藩置县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地税改革
殖产兴业
加强中央集权
建立土地私有制
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政府收取货币地税
劳动力
统一市场
资金劳动力
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
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三、明治维新
国家 时间 年平均增长速度
日 1868-1873 32.2%
英 1851-1873 3.3%
美 1861-1873 5%
德 1861-1873 3.8%
日本近百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同时孕育在明治维新中。
积极性:
① 重大转折点:由落后的封建社会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 富国强兵、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君主立宪制】
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任务:从积极性和局限性角度分别探究明治维新的影响。
三、明治维新
局限性:
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对外侵略扩张。
早在1876年,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就以武力强迫朝鲜签订《江华条约》;
1894年,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加紧控制朝鲜;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日本军队占大多数;
1910年,正式吞并朝鲜。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
台湾
军国主义:指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行为体现为某个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军事化,以及对外奉行侵略扩张的政策。
三、明治维新
任务:从积极性和局限性角度分别探究明治维新的影响。
清朝
洋务运动:学技术,自强求富
日本
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摆脱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侵略扩张
1860年
1868年
1894年
1895年
1898年
戊戌变法:学制度,君主立宪
通过对19世纪中叶以前日中两国的全面比较,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第一,由于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两国封建社会内部都已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第二,为了实现近代化,必须首先变革国内的封建旧制度。第三,在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尚不成熟的条件下,能否实现近代的社会变革,在颇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在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的力量。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三、明治维新
启示
清朝
洋务运动:学技术,自强求富
日本
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摆脱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侵略扩张
1860年
1868年
1894年
1895年
1898年
戊戌变法:学制度,君主立宪
在奥斯曼、俄罗斯和中华帝国,保守的统治者有能力限制改革的范围:虽然他们大体上支持工业化和军事改革,却扼杀了可能威胁其社会地位的政治和社会改革。而在日本,反对派倒幕运动的成功使改革者们有机会进行比在奥斯曼、俄罗斯和中国社会中更彻底的改革计划。到20世纪早期,在明治维新领导人所实施的改革的基础上,日本成为一个政治、军事和经济上的强国。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三、明治维新
启示
清朝
洋务运动:学技术,自强求富
日本
明治维新:向西方学习,摆脱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侵略扩张
1860年
1868年
1894年
1895年
1898年
戊戌变法:学制度,君主立宪
启示:
改革是强国之路,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要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改革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三、明治维新
启示
本课小结
倒幕运动
明治维新
历史评价
内忧:幕府统治闭关锁国
外患:西方入侵民族危机
政治上,废藩置县
军事上,实行征兵制
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封建残余
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
明治维新
经济上,地税改革、殖产兴业
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