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新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新教材的修订依据之一。研读新教材,就要从拆解课标入手,先研读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再研读课程内容,最后还要关注学业质量标准,这样才能做到依标教学。根据这一思路,现将七上《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教材内容分析如下。一、课程标准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按照五大核心素养的顺序分段进行叙述的,第四单元内容主要培育学生政治认同、健全人格、和责任意识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可在课标总目标的第一、四、五段中寻找依据。第四单元“总目标”要求如下:能够把个人发展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能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具备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适应变化,不怕挫折;具有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勇于担当。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是按照五大核心素养分学段以表格形式呈现的,根据素养目标找到相关要求即可。第四单元“学段目标”要求如下: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感知劳动创造的成就感、幸福感,领会劳动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形成诚实劳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热爱生活,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保持乐观的态度;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二、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要求:7 9年级是初中年级段,是小学高年级段的延续,与高中阶段相衔接,是培育道德品格,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本学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进一步增强,情绪波动性大,可塑性强。依据上述特点,设置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等五个主题。第四元的内容是围绕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和国情教育两个主题展开的,课标要求如下: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的关系,学会情绪调控,能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具备迎接挑战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生活,追求生命高度,成就幸福人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树立“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观念,坚定为实现远大理想而奋斗的信念。三、教材内容核心观点提炼:(一)第十一课确立人生目标:1.能够积极主动地规划人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过有意识、有目的的生活。2.人生目标体现着人在社会实践中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发展方向。3.人生目标可以分为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只有分阶段实现近期目标,才能实现长远目标。所有近期目标都是围绕长远目标展开的。4.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我们树立人生目标的必要前提。5.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应当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应当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二)第十二课端正人生态度:1.学会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2.学会乐观向上、认真务实、勤奋进取。3.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4.学会做到顺境不骄。5.学会做到逆境不馁。(三)第十三课实现人生价值:1.人生价值是指人的生命和活动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积极意义。2.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的。3.人生价值通过为他人和社会所作的贡献来衡量。4.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时代,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5.立足岗位作奉献。6.在踏实奋进中绽放人生的光彩。7.在奉献中走向伟大,成就精彩人生。四、学业质量标准要求: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业质量标准呈现的是学生学习成效的典型特征,以反映课程目标的达成度,旨在引导教师转变育人方式,树立科学的学业质量观。学业质量标准是指导评价与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也用于指导教材编写、教学与课程资源建设。因此,教师要研究学业质量标准,可检验通过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相应学段要求,落实教学评一致要求。通过第四单元的教学,要达到的学业质量标准是:采取正确方法面对成长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自我管理;具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五、教学建议:通过研读教材发现,第一二单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看待和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第三单元引导学生叩问自己的生命本身;第四单元升华到对人生的思考,鼓舞学生在踏实奋进中绽放人生光彩,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构成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内容。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建议教师做到以下两点:一是采用故事教学。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就是讲道理。借助榜样人物故事,可将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榜样人物身上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激励着我们向上向善,引领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讲授“确立人生目标”一课,教师可讲授巴黎奥运会上奥运冠军夺冠的故事,奥运冠军为国争光,刻苦训练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最能吸引学生、打动学生,引导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奋斗。故事教学要做到精选故事,最忌故事脱离学生生活,要选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启发学生践行的故事。还要注意故事的呈现方式,不可平铺直叙,可设置悬念,激起学生兴趣。二是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实践体验。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课外联结,实现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配合。在本单元学习结束,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校外采访活动,将班级分成若干调研小队,采访校园内外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做好详细记录,在班级交流。采访记录可参照P102页的内容,通过采访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加深对职业的了解,感受劳动创造价值,人生价值的实现要靠辛勤的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在课外实践活动中,不断扩展学生的视野,提升自身能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