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九章 极地地区@基础巩固(2024临沂)2024年2月,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秦岭站主楼建筑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房屋高出地面1至2米,坚实的立柱将考察站的主体建筑架空。下图为中国南极科考站的分布及秦岭站外部景观图。读图,完成1~3题。1.秦岭站( B )A.位于大西洋沿岸B.有极昼和极夜现象C.在中山站的西北方向D.是我国目前建成的纬度最高的考察站2.秦岭站主楼建筑采用架空离地设计,主要是为了( D )A.防寒、保暖 B.便于北极熊活动C.节省建筑材料 D.防止被积雪掩埋3.在秦岭站建设过程中,有利于保护南极地区环境的行为是( C )A.建材全部就地取材 B.掩埋施工建筑垃圾C.使用风能和太阳能 D.废弃物品就地焚烧(2023兰山二模)格陵兰岛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这里有北半球最大的陆地冰川。下图为1979—2007年格陵兰岛冰川年内累计融化面积统计图。读图,完成4~5题。4.格陵兰岛冰川累计融化面积( D )A.逐年减小 B.逐年增加 C.保持不变 D.总体增加5.科学家关注格陵兰岛冰川的变化,是为了( C )A.开发淡水资源 B.开采极地矿产C.研究气候变化 D.增加渔业产量(2024平邑二模)《气候》杂志指出,15年之内,北极可能迎来“无冰”夏季,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北极如果出现无冰的时段,将会“撬动”全球的气候格局。据此,完成6~7题。6.北极出现无冰时段的原因是( C )A.夏季高温是北极地区气候的显著特点B.人类大规模开发北极地区的淡水资源C.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冰雪融化D.野生动物的破坏7.北极出现无冰时段造成的影响有( A )①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②影响全球气候③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④可以扩大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能力提升(2024临沭一模)南极大陆的冰盖中部高、四周低,冰体向四周挤压流动,冰盖边缘往往伸出巨大的冰舌,冰舌断裂后入海形成冰山。近年来,南极科考发现冰山消融创纪录水平。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23年11月1日从上海出发,开启为期5个多月的科考征程。读南极地区示意图,完成8~9题。8.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图示这一天秦岭站出现了极夜现象B.科考队在南极科考期间,会看到北极熊觅食C.科考队出发时,正处于我国的冬季D.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冰山消融最快的是长城站9.近年来,南极地区的环境问题层出不穷,极地保护刻不容缓,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A.各国相互协助,共同保护极地环境B.为了科考安全,猎杀极地猛兽C.把丢弃的垃圾埋在雪地里D.大规模开发南极的矿产资源(2023河东一模)2022年7月,北极圈的最高温度达到32.5℃,相比往年同时间的正常温度,这几天的异常高温高出整整12℃。下图为北极地区略图。读图,完成10~12题。10.北极地区加速变暖,将会导致( C )①冰川融化加快,海平面上升②7月10℃等温线远离北极点③北冰洋沿岸地区生物数量减少④北极航道早期通航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1.与传统航道相比,北极航道的优势体现在( B )A.沿途热带风景优美 B.航程短,运输成本低C.途经国家更多,贸易交往频繁 D.通航不受时间限制12.北冰洋沿岸通航期间,轮船可能遇到的最大危险来自( D )A.暴风雪 B.巨浪 C.严寒 D.冰山(2023北京)海冰是极地研究的重要内容。海冰密集度指海冰面积占海域总面积的比例。下图为近30年北冰洋部分海域5月、6月平均海冰密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13~15题。13.北极地区的海冰( D )A.是企鹅觅食的保障 B.集中在大陆的边缘C.暖季时分布范围广 D.极夜期间冰层坚厚14.与5月相比,6月( B )A.叶尼塞河河口海冰的密集度增大B.勒拿河河口海冰的融化量增大C.科雷马河河口海冰的融化量减小D.白令海峡北部的海冰没有变化15.与图示地区海冰融化有关的是( B )①纬度位置 ②季节 ③海拔 ④河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素养专练16.新考法·项目化学习项目主题:生物与自然环境项目背景:澳大利亚和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都具有独特性。山西省某中学地理社团开展了以“生物与自然环境”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澳大利亚和南极洲位置示意图任务一 独特的地理位置(1)描述南极洲的海陆位置,并说出其气候特征。海陆位置: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四周被海洋包围,包括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气候特征:酷寒、干燥、大风、降水稀少。任务二 独特的动物澳大利亚有袋鼠、考拉、鸸鹋等特有的古老生物,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南极企鹅体内有厚厚的脂肪层,羽毛呈细管状,表面还覆盖有特殊的油脂涂层。企鹅翅膀已经退化成鳍形,躯体呈流线型,趾间有蹼。企鹅喜欢群栖,在南极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企鹅聚集的盛况。(2)解释澳大利亚古老生物众多的原因。澳大利亚大陆与其他大陆分离,长期孤立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阻断了物种的交流;自然条件相对单一,变化不大,有利于古老物种的保存;缺乏大型食肉动物,使得原有动物能够缓慢进化,保留了大量古老的物种;人口相对较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小,有利于动物安逸生存,保留了大量缺乏进化的原始状态的动植物。(3)简析南极企鹅的体貌特征、生活习性与极地独特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南极气候终年寒冷,企鹅体内有厚厚的脂肪层可以防寒;企鹅通常有圆润的身体,上部为黑色、灰色或褐色,下部为白色,这种特殊的颜色分布有助于它们在水中躲避捕食者,并在水下进行狩猎;南极洲周边都是大洋,企鹅的翅膀演化成了独特的鳍,可以帮助它们在水中迅速游动。任务三 独特的人类活动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放养绵羊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出口国。绵羊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小麦喜温凉气候,比较耐旱。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地形、降水和农业带的分布。南极被称为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每年都有大批科考队员到南极考察。(4)分析澳大利亚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澳大利亚海拔在多在1 000米以下,灌溉水源丰富,草原广布。(5)说出南极科考的最佳时间,并简析其原因。时间:11月到次年3月。原因:11月到次年3月,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南极地区的暖季,有极昼现象,白昼时间长,气温较温暖,适宜进行科学考察。第九章 极地地区@基础巩固(2024临沂)2024年2月,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秦岭站主楼建筑设计为南十字星造型,房屋高出地面1至2米,坚实的立柱将考察站的主体建筑架空。下图为中国南极科考站的分布及秦岭站外部景观图。读图,完成1~3题。1.秦岭站( )A.位于大西洋沿岸B.有极昼和极夜现象C.在中山站的西北方向D.是我国目前建成的纬度最高的考察站2.秦岭站主楼建筑采用架空离地设计,主要是为了( )A.防寒、保暖 B.便于北极熊活动C.节省建筑材料 D.防止被积雪掩埋3.在秦岭站建设过程中,有利于保护南极地区环境的行为是( )A.建材全部就地取材 B.掩埋施工建筑垃圾C.使用风能和太阳能 D.废弃物品就地焚烧(2023兰山二模)格陵兰岛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内,这里有北半球最大的陆地冰川。下图为1979—2007年格陵兰岛冰川年内累计融化面积统计图。读图,完成4~5题。4.格陵兰岛冰川累计融化面积( )A.逐年减小 B.逐年增加 C.保持不变 D.总体增加5.科学家关注格陵兰岛冰川的变化,是为了( )A.开发淡水资源 B.开采极地矿产C.研究气候变化 D.增加渔业产量(2024平邑二模)《气候》杂志指出,15年之内,北极可能迎来“无冰”夏季,这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北极如果出现无冰的时段,将会“撬动”全球的气候格局。据此,完成6~7题。6.北极出现无冰时段的原因是( )A.夏季高温是北极地区气候的显著特点B.人类大规模开发北极地区的淡水资源C.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冰雪融化D.野生动物的破坏7.北极出现无冰时段造成的影响有( )①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②影响全球气候③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④可以扩大北极地区的资源开发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能力提升(2024临沭一模)南极大陆的冰盖中部高、四周低,冰体向四周挤压流动,冰盖边缘往往伸出巨大的冰舌,冰舌断裂后入海形成冰山。近年来,南极科考发现冰山消融创纪录水平。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于2023年11月1日从上海出发,开启为期5个多月的科考征程。读南极地区示意图,完成8~9题。8.下列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这一天秦岭站出现了极夜现象B.科考队在南极科考期间,会看到北极熊觅食C.科考队出发时,正处于我国的冬季D.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冰山消融最快的是长城站9.近年来,南极地区的环境问题层出不穷,极地保护刻不容缓,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各国相互协助,共同保护极地环境B.为了科考安全,猎杀极地猛兽C.把丢弃的垃圾埋在雪地里D.大规模开发南极的矿产资源(2023河东一模)2022年7月,北极圈的最高温度达到32.5℃,相比往年同时间的正常温度,这几天的异常高温高出整整12℃。下图为北极地区略图。读图,完成10~12题。10.北极地区加速变暖,将会导致( )①冰川融化加快,海平面上升②7月10℃等温线远离北极点③北冰洋沿岸地区生物数量减少④北极航道早期通航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1.与传统航道相比,北极航道的优势体现在( )A.沿途热带风景优美 B.航程短,运输成本低C.途经国家更多,贸易交往频繁 D.通航不受时间限制12.北冰洋沿岸通航期间,轮船可能遇到的最大危险来自( )A.暴风雪 B.巨浪 C.严寒 D.冰山(2023北京)海冰是极地研究的重要内容。海冰密集度指海冰面积占海域总面积的比例。下图为近30年北冰洋部分海域5月、6月平均海冰密集度分布图。读图,完成13~15题。13.北极地区的海冰( )A.是企鹅觅食的保障 B.集中在大陆的边缘C.暖季时分布范围广 D.极夜期间冰层坚厚14.与5月相比,6月( )A.叶尼塞河河口海冰的密集度增大B.勒拿河河口海冰的融化量增大C.科雷马河河口海冰的融化量减小D.白令海峡北部的海冰没有变化15.与图示地区海冰融化有关的是( )①纬度位置 ②季节 ③海拔 ④河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素养专练16.新考法·项目化学习项目主题:生物与自然环境项目背景:澳大利亚和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都具有独特性。山西省某中学地理社团开展了以“生物与自然环境”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澳大利亚和南极洲位置示意图任务一 独特的地理位置(1)描述南极洲的海陆位置,并说出其气候特征。任务二 独特的动物澳大利亚有袋鼠、考拉、鸸鹋等特有的古老生物,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南极企鹅体内有厚厚的脂肪层,羽毛呈细管状,表面还覆盖有特殊的油脂涂层。企鹅翅膀已经退化成鳍形,躯体呈流线型,趾间有蹼。企鹅喜欢群栖,在南极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企鹅聚集的盛况。(2)解释澳大利亚古老生物众多的原因。(3)简析南极企鹅的体貌特征、生活习性与极地独特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任务三 独特的人类活动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放养绵羊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出口国。绵羊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小麦喜温凉气候,比较耐旱。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地形、降水和农业带的分布。南极被称为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每年都有大批科考队员到南极考察。(4)分析澳大利亚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5)说出南极科考的最佳时间,并简析其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九章极地地区 - 学生版.docx 第九章极地地区.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