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生物独立作业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1-5: A D D D B6-10: B A C D A11-15:D D B B B16-20:D B D C B综合题(每空1分,共10分)(1)d→c→b→a(2)甲和丁(3)粗准焦螺旋(4)A(5)液泡22. (1) 乳酸菌无氧无成形细胞核(2)提高实验结论的准确性(3)9七年级生物独立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1.下列不同植物体的可食部分所属的器官,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马铃薯——根 B.胡萝卜——根 C.西红柿——果实 D.西兰花——花2.如图是几种单细胞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的细胞中有细胞壁,生活在水中B.②通过表膜进行呼吸,利用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C.③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自己制造有机物D.图中生物均可进行细胞分化3.图中结构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甲构成丁,具有感受刺激的功能B.丙和丁属于组织层次C.乙为肌细胞,一般含较多的线粒体D.丙和丁由细胞分裂产生4.锦鲤色彩艳丽、泳姿雄然,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观赏鱼。图乙是锦鲤细胞结构模式图,图丙是细胞 分裂分化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锦鲤体色多样,控制其体色的遗传物质主要储存在图乙的结构③内B.图丙的 a、b、c 表示细胞分裂过程,d 表示细胞分化过程C.锦鲤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D.锦鲤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5.中国国家植物园的标志中包含了我国特有的珍稀裸子植物银杏和水杉等元素(如图)。这两种植物的基本特征是A.具有假根、茎和叶的分化 B.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C.不具有输导组织 D.靠孢子繁殖6.如图中圆圈表示各生物的特征,重合部分 M 表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 可以表示根 B.M 可以表示光合作用C.M 不能表示孢子 D.M 可以表示输导组织7.下列动物与其所属类群不匹配的是A.蛔虫——节肢动物 B.蜗牛——软体动物C.沙蚕——环节动物 D.蝴蝶——节肢动物8.中国科学家在三峡地区大约5.5亿年前的地层中发现了一类新的动物化石,科学家命名其为“夷陵虫”。夷陵虫身体两侧对称,呈长条形,具有明显的体节,也具有前后和背腹的区别。推测其最可能为软体动物或线虫动物 B.线虫动物或环节动物C.环节动物或节肢动物 D.线虫动物或节肢动物9.如图是蚯蚓的形态结构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蚯蚓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 B.1是蚯蚓的环带C.蚯蚓靠肌肉和刚毛完成运动 D.A端是蚯蚓的后端10.以下四类动物的通俗名称都含有“鱼”字,其中进化程度最高等的是A. B. C. D.11.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经常食用鲫鱼汤可以帮助调节消化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缓解肠胃不适和食欲不振等问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鱼游泳的动力来自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B.侧线能感知水流速度以及方向C.鱼体表鳞片有保护作用 D.鱼的呼吸器官是肺12.小李同学在动物园参观两栖爬行馆时,发现青蛙、蝾螈等动物的皮肤都很湿润,而蜥蜴、龟等动物的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青蛙的皮肤裸露,能够分泌黏液,使皮肤保持湿润B.蝾螈的皮肤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C.蜥蜴的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D.龟可以在陆地和水中生活,属于两栖动物13.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在盐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的丹顶鹤数量由原来的几十只增加到百只。下列关于丹顶鹤适于飞行的特点,错误的是食量大,消化能力强,为飞行提供充足养料 B.有气囊,增大了气体交换的面积C.胸骨上附着有发达的胸肌,牵动两翼飞行 D.骨骼轻、薄,可以减轻飞行时的体重14.下列生物中,都属于真菌的一组是A.灵芝、木耳、蚯蚓 B.木耳、香菇、酵母菌C.乳酸菌、青霉菌、酵母菌 D.曲霉菌、大肠杆菌、幽门螺旋杆菌15.下列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培养步骤:配制营养基→高温灭菌→冷却→接种→培养B.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后就可以直接接种C.琼脂是制作培养基的常用材料之一D.培养在恒温的培养箱中或温暖的地方进行16.下图是甲型流感病毒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微小,结构简单 B.①代表遗传物质C.属于细菌病毒 D.依靠自己的遗传物质,利用宿主细胞内的物质进行繁殖17.如图是巴斯德鹅颈瓶实验的改进装置,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前,甲、乙两瓶中的肉汤应该煮沸B.该实验探究的变量是鹅颈的有无C.鹅颈瓶的妙处是阻止了空气中的细菌进入肉汤D.一段时间后,甲瓶肉汤比乙瓶肉汤先腐败18.下列对细菌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能独立生活B.所有的细菌都有结构④和⑥,④有保护作用C.细菌结构中①是细胞核D.只有用高倍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具体形态19.下图是几种常见的微生物。下列相关描述符合事实的是A.甲、丙进行孢子生殖,乙、丁进行分裂生殖 B.甲、丙是真核生物,乙、丁是原核生物C.甲、乙、丙、丁都有细胞壁 D.丙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0.生活中食品保存和发酵食品制作都与微生物有关。对相关生活应用的解释正确的是A.制作葡萄酒——利用了曲霉的发酵作用 B.用盐腌制咸菜——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C.食物冷冻保存——低温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D.泡菜坛口用水密封——为乳酸菌提供丰富的水分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1.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观察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看到了图 3 中 A、B 视野中的物像。据图答下列问题:(1)考虑到实验材料已经有颜色,所以该实验取消图 1 所示的 e 这一步骤,那么制作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2)图2中的两个目镜放大倍数分别是 10×和 16×,两个物镜放大倍数分别是 10×和 40×,若看到细胞最多时,所选的目镜和物镜分别是图2中的 。(3)在观察前,需将临时装片在载物台上安放好后,然后转动图中的结构⑤ ,使镜筒慢慢下降。此时观察者的眼睛要注视物镜。(4)利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图3中 (填“A”或“B”)视野存在的问题是由图1中b步骤操作不当造成的。(5)通过对一个细胞的观察发现,细胞壁和细胞核清晰可见,细胞膜不是很清晰,细胞质有一个紫色的结构,此结构是 。22.《制作泡菜》项目学习活动之旅任务一:揭秘泡菜的制作原理(1)制作泡菜时,利用的微生物是 ,它能通过 (无氧/有氧)发酵作用将蔬菜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乳酸;该菌种之所以是原核生物,是因为它与白菜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任务二:探究泡菜的制作过程①选择等量的新鲜蔬菜(白菜、芹菜、红萝卜)洗净沥干水分,切成条状放入干净的泡菜坛中。②向坛中加入适量的食盐和冷却后的调味汁料(花椒、姜片和辣椒等),淹没过蔬菜即可。若加入以前的泡菜坛子里的“母水“能大大缩短泡菜制作的时间,并增加风味。③盖上坛盖,向坛口的凹槽内注入清水。将泡菜坛放在阴凉处。任务三:分析实验数据传统泡菜的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危害人体健康,阳阳为测定亚硝酸盐含量,进行如下实验:①每天取等量样本榨汁,测量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每种泡菜测量 3 次,然后取平均值。②绘制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请分析曲线图并回答问题:(2)阳阳取等量样本榨汁,多次测量亚硝酸盐含量且测量数据取平均值作图比较,目的是 。(3)我国卫生部《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在泡菜中的残留量不得超过20mg/kg。由图可以看出,用芹菜制作的泡菜从第 天后食用更健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参考答案.docx 生物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