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重庆八中2024—2025学年度(上)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
政治试题
命题:审核: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二十多年前,T村是一个落后的小渔村,如今变成声名远扬的“蓝富美”,转变始于渔旅融合增收发展之路。该村成立旅游“渔家乐”公司,采取“公司+渔户”的经营管理模式;老房子开发成民宿。这表明该村发展的原因是( )
①尊重了自然界的物质性
②尊重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③坚持正确认识自身资源为前提
④使客观情况符合了主观的需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科学家利用“中国天眼”FAST发现了一个轨道周期仅为53分钟的脉冲星双星系统,是目前发现的轨道周期最短的脉冲星双星系统,从观测上证实了蜘蛛类脉冲星从“红背”向“黑寡妇”系统演化的理论。此次发现佐证了( )
①客观世界存在需要科学研究证明
②人能够利用科技手段改造客观世界
③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科学研究能够正确揭示世界的本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 童年失忆症(也称婴儿失忆症)是指无法回忆起生命头两三年所发生的事情,脑科学研究发现,大脑皮层在生命的前两年继续成熟,大量的神经元生长和髓鞘形成的增加使大脑皮层拥有了记忆功能。大脑皮层和海马体中的神经元得到增加后,就用新的连接取代了旧的连接。因此,神经元的增加实际上会通过创造新的突触来破坏生命早期形成的记忆。童年失忆症的脑科学成因佐证了( )
①意识与物质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②记忆产生与发展依赖于人脑的发育
③记忆的内容来自于成熟的大脑皮层
④物质世界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客观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 20年来,我国的探月工程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持续攻关,在科学发现、技术创新、工程实践、成果转化、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走出一条高质量、高效益的月球探测之路,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为人类探索宇宙空间作出了重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探月工程成果展示了我国在创新科技发展规律上取得的显著成就
②我国的月球探测走出了一条兼顾质量和效益的中国特色发展之路
③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持续攻关决定了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性质和方向
④弘扬探月精神有利于增强中华儿女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战国时楚军攻打齐国,齐威王派淳于髡(kūn)前往赵国搬救兵,解了被围之困。齐威王大喜之下请淳于髡喝酒。淳于髡说:“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齐威王接受了劝诫,决意改掉彻夜饮酒的习惯。下列选项与淳于髡的话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
①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②相互区别,相互排斥
③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④万物有度,过犹不及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 唐代王维画物,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大雪纷飞的寒冬,还有“雪中芭蕉”。在相关评价中,有人认为此类画作简直四季不分,毫无时间观念,纵然画得逼真,也是失真;也有人认为“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迥得天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脱离实景、没有如实呈现客观现实的画作缺乏审美价值
B. 人们对绘画作品的评价具有主体差异性,难有客观标准
C. 绘画创作的特殊规律与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迥然不同
D. 绘画创作中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
7. 我国部分农田生长着具有一定毒性的杂草,这些杂草具有较强适应性和惊人繁殖能力,与农作物争肥争水,导致土地退化、粮食减产。某地在传统的人工除草和化学农药除草方法之外,又发明了生物防治的方法。在肉苁蓉的生长期,将其根茎切碎撒播在杂草生长区域,肉苁蓉的根系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防止杂草覆盖土壤,还可以在分解过程中释放出有机酸和其他化学物质,改变土壤酸碱度。这一做法( )
①根据适度原则的要求,通过控制杂草数量改变了杂草的毒性
②坚持了系统优化的方法,从整体上把握草、粮、地之间的联系
③在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了草、粮之间斗争性向同一性的转化
④在保留原有方法的基础上增加新的防治手段,体现了创新意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 沙洲氤氲、河湖纵横、候鸟齐飞、苇荡摇曳……走进湿地、亲近大自然已成为许多人热衷的生活方式,城市公园湿地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湿地公园主要以原生态的自然湿地景观吸引游客,同时融合了钓鱼、农植、露营、游船、骑行等多种休闲体验活动。可见,湿地公园( )
①主动创造自在事物的联系,满足了人们的美好生活需要
②是城市生态建设的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过时的东西
③与城市生活形成有机整体,提升了湿地旅游的综合价值
④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促进了生态旅游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 数据与土地、资本、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不同,数据要素的开发与治理有很多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基于此,党中央决策部署并组建国家数据局,从国家层面统筹协调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的规划和建设。国家数据局的成立( )
①体现了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②表明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③坚持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④遵循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0. 让实验鼠在嗅到樱花气味后身体通电,使之对樱花气味产生恐惧,而老鼠后代即便未被电流击中,亦会对樱花气味产生恐惧。有科学家解释,恐惧记忆之所以被遗传,是因为后天因素改变了基因,使得存储在父代DNA中的遗传信息被遗传给子代。但也有生物学家认为,后天因素是无法改变DNA.上的碱基配对和排列顺序,无法遗传给下一代。后天因素是否会改变生物遗传基因并遗传给下一代,在科学界尚存争议。材料佐证了( )
①由于认识主体的差异,对后天因素导致生物遗传基因改变的认识存在差异
②科学界的争议促使生物遗传基因信息发生重要改变
③人们在发挥主观能动性基础上能不断深化对生物遗传规律的认识
④科学界的争议是人们不断深化探索生物基因遗传活动的动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1. “神工一号”是天津大学研制人工神经康复机器人,是全球首台适用于全肢体中风康复的“纯意念控制”人工神经机器人系统。与国外的脑控机械外骨骼相比,“神工一号”能够真正实现大脑皮层与肌肉活动的同步耦合,使用者通过“想”,就能“指挥”无法动作的肢体“听话”地完成相应动作。“神工一号”( )
①是世界康复医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将造福人类
②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东西
③可以模拟人体神经系统的运行,调动器官运动
④证实了意识是可以不依赖于物质而独立存在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古蜀文化的起源一直笼罩在迷雾之中。三星堆,自1986年“一醒惊天下”之后,更是留给世人无尽的遐想。2021年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铜罍、玉琮以及铜器纹饰都在中原地区能够找到祖型,是古蜀文明与中原地区频繁交流的有力物证,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和深刻了解三星堆文化的历史源流。这表明( )
①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可以揭示历史之谜
②三星堆遗迹的客观存在与人的实践和认识水平有关
③中华文化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④对三星堆的新认识是一个不断否定、代替已有认识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 2024年1月6日,贵州榕江的“村超”开哨,开启2024年新赛季。在这场欢乐的体育赛事之前,榕江多次策划城市IP塑造活动,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最终点燃这把火的,还是当地老百姓最喜欢的足球。这说明(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彰显人民群众的创新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 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隆重表彰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决定:授予王永志、王振义、李振声、黄宗德“共和国勋章”,授予王小谟、赵忠贤等10人国家荣誉称号。功勋模范人物忠诚、执着、朴实的优秀品格值得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学习。向功勋模范人物学习( )
①要胸怀强国之志,在国尽责、为民服务中实现个人价值
②要勇建强国之功,迎难而上,依据价值选择作出价值判断
③要锤炼强国之技,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练就真本领
④要铸牢强国之基,把时代精神作为人生奋斗的根本立足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5. 李子柒——文化类视频创作者。她以制作精美的视频为载体,将中国乡村田园般的生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传向海内外。李子柒在2024年12月初接受新华社专访,她表示目前主要的工作是围绕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及良性生态构建。文化相承、文脉相续,中国文化的发展是在一代又一代文化工作者的薪火相传中绵延赓续并且不断创新的。绵延赓续中华传统文化( )
①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②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就要不忘本来,全面继承传统文化
④要摒弃传统文化,推出全新的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6. 在中国台北,大家穿行在成都路、洛阳街、厦门街,在武汉有台北路,青岛有高雄路,上海有基隆路,南京有花莲路。过去数百年来一批批先民横渡海峡移居台湾,在海峡两岸形成众多的同名村,在台湾有9个泉州、4个安溪、6个海丰,在重庆有26个村镇与台湾的乡镇同名。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包容性
③两岸人民同根同源,热爱和平和自由
④两岸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024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1周年。11年来,中国为破解时代难题源源不断贡献中国智慧。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知识。
17. ◆“中国思”融合世界多样文明
2024年6月,以“深化文明互鉴,合作共赢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简称“图博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展现了当代中国平等、对话、包容、互鉴的文明观,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提供了有益借鉴。
本届图博会上,中华文化主题图书热度提升,受到中外展商和广大读者关注。在中华书局展位,《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泰文、吉尔吉斯文、哈萨克文、土耳其文、乌兹别克文版,《中国美德读本》哈萨克文版等集中亮相,引读者驻足翻阅;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华服霓裳——京剧戏服探秘》通过考察京剧戏服的穿戴规制,深度挖掘京剧戏服背后的中华文化礼仪内涵,收录近500张历史图片、戏服照和舞台剧照,受到中外读者的欢迎。
(1)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知识,试析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功密码。
(2)有人认为,北京“图博会”作为一次“深化文明互鉴,合作共赢未来”的文化的盛会,应该展示文明观的共性而不是个性。请从哲学角度评析这一观点。
18. ◆“中国丝”扮靓世界美丽经济
2024年是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成立20周年。某校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关于中阿关系的探究学习,同学们搜集到以下材料:
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阿拉伯国家的发展战略高度契合,具有天然吸引力。中国制造和中国技术正不断为阿拉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带来巨大机遇。2023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贸易额达3981亿美元,中国是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和重要的基础设施和投资合作伙伴。
然而,有的国家出于一己之私,故意污名化“中阿合作”,认为中国这是要颠覆现有国际秩序,建立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新国际体系。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在西方国家发展的过程中,像西班牙、英国、美国等国家强大起来后纷纷扮演霸王或图谋扮演霸王的角色。
据此,他们得出了“国强必霸”是每个强盛国家难以逾越的历史命运,中国也不会例外。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社会中有着不同声音的原因。
(2)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是非曲直,你认为能说清楚吗 怎样才能说清楚
19. ◆“中国行”共建世界生态系统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在全国生态日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注重同步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以“双碳”工作为引领,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持续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1)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的知识,分析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
(2)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性。1
重庆八中2024—2025学年度(上)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
政治试题
命题:审核: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答案】A
2.
【答案】D
3.
【答案】D
4.
【答案】C
5.
【答案】B
6.
【答案】D
7.
【答案】C
8.
【答案】D
9.
【答案】B
10.
【答案】D
11.
【答案】B
12.
【答案】B
13.
【答案】D
14.
【答案】B
15.
【答案】A
16.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
【答案】(1)
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要求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中遵循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世界人民对美好文化生活的期待。
②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保留了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核,又创新了表达形式,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面对文化多样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播过程中,既遵循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又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弘扬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髓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到了将二者相结合。
(2)①合理性:矛盾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北京图博会展现着当代中国文明观也承载着世界文明的共性和全人类的文化价值追求,彰显着世界文化的共性。
②不合理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世界文明观的共性是通过各国文明观的个性展现出来的。当代中国文明观展现中国文明观的个性的同时,也能展示着其所承载的世界文明的共性。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包含着世界文化的共性。
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结。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才能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明的繁荣与发展。
18.
【答案】(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具有主体差异性的特征。从认识的主体看,认识受到主体状况的制约。不同的国家存在着不同的国家利益、文化背景、思维方式、政治制度,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会对“一带一路”产生不同的看法;从认识的客体看,“一带一路”倡议涉及到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所带来的具体作用是错综复杂和变化发展着的,逐步惠及到发展中国家,促进沿线国家和世界的繁荣发展需要一定的过程。
(2)①是非曲直能说清楚,这涉及到真理检验标准的问题。
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唯一桥梁(或客观事物不能自言其明,主观认识不能自证其说)
③“一带一路”倡议是否真正惠及发展中国家,我们需要超出各方的言论,看其理念指引下的实践成果。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1年来,带动了阿拉伯国家和沿线国家的投资和就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动能。(对当地及沿线国家)这些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验证了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助力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让西方所谓的“中国威胁论”“国强必霸”不攻自破。(对世界)
19.
【答案】(1)①矛盾即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构成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
②矛盾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高质量发展侧重强调在发展中注重质量和效益;高水平保护是指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
③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高水平保护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依靠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缓解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坚实保障和决定因素。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发展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既对立又统一,共同推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2)①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二者都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源于我们生态文明实践,适应了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需要,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
②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走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和科学总结,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③自觉站在广大人们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确处理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二者之间的关系,激发了人民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汇聚了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强大合力,不断实现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了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参与感。
PAGE
第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