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
物理试卷
(本试卷六个大题,24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第1~8题为单项选择题;第9、10题为多项选择题,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1.生活处处有物理,下列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一个中学生身高约为16cm B.中学生心脏正常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9s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0m/s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2.如图所示的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音调相同 B.甲、乙音色相同 C.乙、丁音色相同 D.丙、丁响度相同
3.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
B.3~5s内,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4s时,乙在甲前方5m处
D.0~5s内,乙的平均速度为3m/s
4.现代生活中,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看手机屏幕,其中属于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是(   )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5.如图所示,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此时在光屏中央已成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此时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C.当蜡烛移至 10cm刻度线处时,要使光屏上仍能成像则应向右移动光屏
D.若蜡烛移至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放大的像
6.将干冰放入茶水中产生大量的泡泡,同时茶杯上方“云雾缭绕”;再将干冰放入空的易拉罐中,不一会儿易拉罐底部出现大量白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茶杯中的泡泡是水沸腾形成的水蒸气
B.“云雾缭绕”是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原理与易拉罐底部的形成的白霜相似
D.易拉罐底部的形成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华吸热形成的小冰晶
7.汉代《淮南万毕术》中著有:“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下,则见四邻矣。”情境如图,该装置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潜望镜,其中涉及的光学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
A.插秧人在高悬的大镜成缩小的像
B.插秧人在大镜中成实像
C.从水盆中看到四邻利用了光的反射
D.大镜悬挂越高所成的像越小
8.现有体积相同的实心铁球和实心塑料球。为了测量塑料球的密度,现将1个铁球放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左盘中,当右盘放6个相同的塑料球时,天平恰好能平衡。已知铁的密度为,则该塑料球的密度为( )
A. B. C. D.
9.(多选)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的图线为直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物体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
B.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C.第30s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D.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总是大于乙的速度
10.(多选)小明利用天平、烧杯和量筒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他在烧杯中装入适量液体,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再将烧杯中部分液体倒入量筒(如图乙),读出液体的体积,并测得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丙),最后计算密度。关于此次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节天平平衡时,若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B.如图乙测量液体的体积时,若俯视读数,测得的体积比真实值偏小
C.测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时,天平平衡时如图丙所示,读数为104.2g
D.若倒入量筒的液体始终有一些在侧壁上,测得的密度比真实值偏大
二、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11.“水涨船高”这句成语中,船高是指船向上运动。这一运动是以 为参照物。若以 为参照物,则船是静止的。
12.小明在艺术节上用吉他演奏优美的乐曲。他在演奏时不停的变换手指改变不同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 就越大。
13.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站在湖边的小明看到清澈水中的鱼儿在云中游动,看到水中的“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填“实”或“虚”)像,看到的水中的“鱼”是光的 形成的虚像。
14.探测专家用超声波可探测到潜艇的确切位置,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在潜艇正上方海面向下发出超声波,从超声波发出直至接收到潜艇的回波经历的时间为0.6s,则潜艇沉没的实际深度约 m。
三、作图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5.
图1 图2
(1)如图1所示,画出反射光线OB的入射光线,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2)如图2所示凸透镜的一个焦点与凹透镜的一个焦点重合。请根据入射光线画出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完整光路。
16.如图所示,根据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图中画出音调是它原来2倍波形图和响度是它原来一半波形图。
17.如图甲所示为一辆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v﹣t)的图像,请根据图甲在图乙中画出0-7秒时相应路程与时间(s﹣t)的图像。
图3 图4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空1分;共28分。)
18.学习了天平的使用后,小华来到实验室,看到小娟正在称量一个金属块的质量,如图甲所示。
(1)小华立即指出了小娟操作中的两处错误:
① ,
② ;
(2)由于操作错误,小华和小娟决定一起重新测量,先将天平放在 台上,然后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 ,此时指针摆动情况如图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直到指针指在 ,说明天平平衡;
(3)正确操作后,天平最终平衡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矿石的质量是 g;
(4)测量完后,在整理实验器材时小娟却发现天平右盘有一个缺口,因此会导致测量质量时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准确”)。
19.小明在“测小车平均速度”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的实验原理 。
(2)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目的便于测量 。
(3)请根据图中信息填空: m, 。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5)实验中小车下滑过程中,路程中点时的速度 (选填“<”、“>”或“=”)时间中点时的速度。
(6)下面能够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___。
A. B. C. D.
20.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将光具座安放于水平桌面如图乙,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应处于 ;由甲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实验过程中,蜡烛会逐渐变短,为了使蜡烛的像能始终成像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调整(选填“上”或“下”);
(3)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后能成 的实像(写完整像的性质),此时,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而把蜡烛、光屏的位置对调,则光屏上呈现 的实像(写完整像的性质),这说明了 ;如将蜡烛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且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果在实验中将蜡烛和透镜位置固定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只能看到大小变化的圆形光斑,这一定是把物距调节在了 的范围内,在物距不变的情况下若要观察到烛焰的像,则应该在右图所示的 位置观察;
(5)甲乙两位同学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研究凸透镜成像时,分别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跟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丙可知,甲同学用的凸透镜的焦距为 cm,乙同学用乙透镜在实验过程中,某次实验在光屏上调出清晰的像后,更换成甲凸透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使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将光屏向 (选填“左”、“右”)移动。
五、简答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1.下面的材料选自物理课本中的想想议议,请认真阅读并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如图)。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你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列车却向相反方向开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22.天舟七号货运飞船于2024年1月17日成功发射。如图所示,火箭点火发射时,若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上,发射台就会被烧毁,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它的底部建造了一个大水池,从而巧妙地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
(1)发射火箭时,周围庞大的白色气团(小水滴)主要是水蒸气发生了哪种物态变化?
(2)请例举生活或自然现象中与白色气团形成原理相同的物理现象,写出两条。
六、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个小题,第23小题8分,第24小题8分;共16分。)
23.(8分)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底面积为,容器内水的深度为0.2m,且两容器中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求:(,,)
(1)甲容器中水的质量; (2分)
(2)乙容器中酒精的体积;(3分)
(3)将质量为5400g的实心铝块浸没在水中,质量未知的实心铁块浸没在酒精中,发现两个容器中的液面一样高,且液体均没有溢出,铁块的质量。(3分)
24.(8分)小王一家开车到郊外的山上游玩。如图甲是小王开车到山前的示意图,一条笔直的公路通到山崖下,小王在公路上开车向着山崖的方向匀速行驶,他车上速度表显示的车速如图乙,小王开车到A处时,按响了汽笛,汽车向前行驶4s到B处,小王听到了汽笛的回声(假设声速是340m/s)。求:
(1)汽车行驶路程AB; (2分)
(2)声音4s内传播距离; (3分)
(3)听到回声处B点距山崖的距离。 (3分)试卷第1页,共3页
八年级上册 物理期末测试卷 第 1 页,共 4 页 八年级上册 物理期末测试卷 第 1 页,共 4 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第1~8题为单项选择题;第9、10题为多项选择题,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选错或不选得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D A A C C B ABC ACD
填空题(本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14分。)
11. 地面 水面
12. 音调 响度
13. 虚 折射
14.450
三、作图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15.(1) (2)
16. 17.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空1分;共28分。)
18.(1) 用手拿砝码 物体与砝码位置放反了
(2) 水平 零刻度线 左 分度盘中央
(3)52.4
(4)仍然准确
19.(1)
(2) 小 时间
(3) 0.900 0.300
(4)大
(5)>
(6)C
20.(1) 同一高度 13.0
(2)上
(3) 倒立、缩小 倒立、放大 光路可逆 靠近 变小
(4) 一倍焦距以内 B
(5) 10 左
五、简答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1.答:开始时以对面列车为参照物,对面列车是反向运动的,所以觉得自己乘坐的列车开始缓慢前进;后来以站台为参照物,发现自己坐的列车没动。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选择的参照物不同造成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2.答:(1)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水池中的水受热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再遇冷发生液化现象,形成了雾,即白色“气团”。
(2)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冬天,人说话时呼出的白气;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
六、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个小题,第23小题8分,第24小题8分;共16分。)
23.解:(1)甲容器中水的体积为
甲容器中水的质量为
(2)两容器中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则乙容器中酒精的质量为
则酒精的体积为
(3)5400g的铝块的体积为
铝块和铁块均浸没,两个容器中的液面一样高,且液体均没有溢出,则有
则铁块的体积为
则铁块的质量为
24.解:(1)由图乙可得,汽车的速度为,根据求AB路程
(2)声音4s内传播距离为
(3)听到回声处B点距山崖的距离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 第 1 页,共2页 答案 第 1 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