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道法一轮复习 九上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复习课件(共4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道法一轮复习 九上第二单元 民主与法治 复习课件(共41张PPT)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九上
第二单元
复习
01
02
社会主义民主
核心知识点
法治中国建设
01
社会主义民主
人民民主
新型民主
中国式民主道路
全过程人民民主
1.一般来说,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2.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3.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真正确立。
4.我国的民主形式:选举民主、协商民主
5.公民的民主形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协商。
6.我国保障民主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础群众自治制度。
7.行使选举权的条件:年满十八周岁、中国公民、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8.直接选举:县、乡人大代表。
9.公民没有决策权。
10.监督权:公民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民主监督的范围>监督权)
为什么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①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②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③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④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
制度 地位(重要性)
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
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
形式 地位 方式(途径) 要求或意义
民主 选举 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 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 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
民主 协商 保证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得到充分表达 通过提案、座谈、论证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协商 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
民主 决策 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 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民主 管理 让人人都有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机会和渠道 / 实行民主管理,有利于广大人民积极行使民主权利,实现人民的事人民管、人民的事人民办
民主 监督 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 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网上评议政府 依法行使监督权;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1)对国家: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
(2)对公民: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
公民如何增强民主意识?
(1)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
(2)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
(3)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为什么要增强民主意识?
(1)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
(2)一个国家拥有什么素养的公民,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3)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真题练习!
1.(2024·山东淄博)“抬杆不抬杠。”扬州市老城区龙头关社区,将54号大院安装道闸门禁(在小区门口装抬杆)的方案放到“民生茶馆”里,让居民议—议——砸到人怎么办?钱从哪里出?如果损坏了谁来赔偿?小区的大事小情都是在“民生茶馆”商讨决定的。这一做法( )
A.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真谛 B.是民族自治的特有形式
C.保证居民间接行使权利 D.是民主选举的真实写照
A
2.(2024·山东青岛)近来,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家住某社区的小明发现,邻居王阿姨经常在楼道里给电动自行车充电,存在很大的火灾隐患。对此,小明的正确做法是( )
①尊重和理解,提醒王阿姨及时断电
②行使监督权,依法全过程监督充电
③跟有关部门反映,消除安全隐患
④向居委会建议,加强居民充电管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3.(2024·山东威海)中国式民主的脉搏,始终为人民而跳动。某村在探索特色乡村治理的道路上,开展了丰富的基层民主实践活动,村民通过各种途径行使民主权利。下列属于民主选举的是( )
A.村民集体商量在村口安装“全感知智慧监控系统”
B.村里设置村务公开栏,定期公开财务状况
C.村里推行“文明积分制”,破除陈规陋习
D.村民通过投票直接选出村委会成员
D
4.(2024·山东济宁)济宁市某街道传承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社区打造“明理议事厅”协商议事品牌,积极畅通居民诉求表达渠道,着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一线,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这种做法( )
①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保证
②拓宽了民主渠道,扩大了公民权利
③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
④有利于发展基层民主,提升人民获得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5.(2024·山东菏泽)某市发布“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操作指引”,明确老楼加装电梯的全套规范流程(如图)。下列分析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一户申请就启动征询意见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②组织业主进行表决→调动居民参与民主协商的积极性
③方案公示听取业主意见→业主委员会就是小区基层政府
④施工建设听取业主意见→施工单位向居民会议汇报工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4·湖南长沙)“大家事、大家议、大家建、大家管”,在浏阳芦塘村,家家户户门口都贴着村规民约“三字经”。这是村支两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共同拟定的。“小村规”的拟定体现了( )
①坚持民主协商,充分发扬民主
②实行民主管理,积极行使民主权利
③进行民主选举,维护合法权益
④促进民主决策,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7.(2024·福建)为满足一名盲人代表的阅读需求,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秘书处首次设立盲文翻译小组,付出大量精力,制作了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这一细微之处( )
A.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
B.说明了公民通过不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
C.彰显了协商民主是我国民主的独特优势
D.表明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A
8.(2024·湖北武汉)这是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在参加2024年全国两会前后的工作日记摘录:
◎1-2月,广泛调研,准备提交关于加强“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建议。
◎3月5日上午,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全国政协委员列席大会;下午,参与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3月中下旬,深入社区宣讲全国两会精神。
以上内容反映了( )
①人大代表应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
②全国人大代表依法行使重大事项的决定权
③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是我国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④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9.(2024·江苏徐州)实现乡村善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同学们到践行“枫桥经验”某典型示范村开展研学活动,下面是他们的所见所闻。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该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给当前的乡村治理带来哪些启示。
镜头一发挥村党支部的核心引领作用,组建理事会、促进会、监督委员会、互助会等组织,为群众参与家乡建设搭建平台。党员干部冲在前,乡村治理中的诸多难题迎刃而解。 镜头二经常召开村民大会、议事会,会商村民事务。将荒坑废塘打造成湿地公园,开发成集休闲娱乐、农耕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项目……村民参与村级事务换来的积分可以兑换成生活用品。 镜头三为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在此基础上,建立“四所一庭”(派出所、司法所、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派出法庭)机制,建立跨部门协同数智系统,实现只进一扇门,化解万家事。
①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坚持党的领导。②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激发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热情。③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④建立健全协同机制,发挥政府的服务功能。
02
法治中国建设
1. 法治的作用
(1)国家: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社会: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
(3)个人: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人们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4)国际:追求并奉行法治是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2. 法治的要求
实行良法之治,实行善治。
4.全面依法治国
3. 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①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②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
③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要求(新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科学立法的主体是人大,严格执法的主体是政府,公正司法的主体是司法机关。司法机关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
注意:选择题考查较多,注意区分。
主观题可以出辨析题,如:有同学认为,建设法治中国只需要科学立法就可以了。
5.法治政府
(1)职能:管理;服务。
(2)权力来源:人民。
(3)宗旨:为人民服务。
(4)工作要求: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1)地位: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2)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6.依法行政
7.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国家:
①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政府:
①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的行政权,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8. 厉行法治的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
①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②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③现代社会的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④各级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⑤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⑥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9. 德治与法治的关系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②既要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要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③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的促进作用;
④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⑤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真题练习!
一列“清单”公开透明,为创新创业者松绑减负 一本驾照申领便捷,交管牌证申办走近农民 一纸户籍放开放宽,为新型城镇化更添活力
一张身份证跨省通办,让神州处处是吾乡 一纸护照沟通中外,服务引智引才,对外开放不止步 一个窗口综合服务,逐步实现群众一个窗口办成所有事
1.(2024·山东济宁)聚焦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公安部2023年8月3日发布26条措施,主要分为六大方面(如下图所示)。这些措施( )
C
①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②表明了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③说明了公安部制定良法管理公共事务
④体现了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4·山东菏泽)2024年1月,国务院提出要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比如,借助数字技术等手段,推进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群众诉求“一线应答”,优化办事流程。这是因为( )
①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行使权力的基本准则
②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权力来源于人民
③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
④推进政务公开能够促进政府科学民主决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3.(2024·河北)《天津市滨海新区行政检查办法》推出“电子检查证”行政检查制度。检查前,执法人员要向被检查单位出示“电子检查证”。检查中,被检查单位可以通过扫描“电子检查证”上的二维码,了解发证机关、检查事项和监督投诉渠道等内容。这一制度的实施能够促进行政执法单位( )
①扩大职权范围 ②加大监察力度
③接受社会监督 ④规范执法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B
4.(2024·四川成都)“双语法官”“背着国徽去开庭”,是云南禄劝法院结合本地实际,兼顾法理情理打造的司法名片。在受理边远村寨少数民族群众案件时,双语法官发挥知民俗、传统、解民情的优势,携卷下乡、就地办案,让法律服务更“接地气”。这一做法旨在( )
①践行司法为民惠民理念 ②提升民族地区的法治水平
③促进人民法院依法行政 ④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4·山东青岛)某法院根据当地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客观实际,在17个村设立了各有特色的调解室和巡回审判点,就地办案,当庭调解。这一做法的意义是( )
A.贯彻执政为民,彻底化解矛盾纠纷
B.落实依法行政,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C.发扬协商民主,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D.坚持司法为民,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D
6.(2024·宁夏)2023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国家宪法日。某社区组织居民开展了参观宪法主题公园、宣讲宪法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请你为该系列活动选择合适的主题( )
A.科学立法——完善法治体系建设法治国家
B.严格执法——规范行政行为捍卫法律尊严
C.公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守护人民利益
D.全民守法——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D
7.(2024·山东济南)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根据宪法制定,规定“国家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这说明( )
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④要将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8.(2024·四川南充)“法不善,则有财而莫理。”“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这两句古语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加强道德建设,弘扬公序良俗
②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③严格法律实施,建设法治国家
④推进良法之治与良法善治相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9.(2024·江苏盐城)2023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开展“铁拳”行动,依法打击食品非法添加、假冒伪劣化肥、假冒知名品牌等八类违法行为,向社会公开曝光1034起典型案件。“铁拳”行动体现了( )
A.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基本保障
B.公民的政治权利得到有效维护
C.国家权力的行使受到法律的约束
D.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
A
10.(2024·江苏镇江)为解决“在线工作无收益,离线休息无保障”的现象,最高人民法院明确把“付出实质性劳动”和“明显占用时间”作为线上“隐形加班”的认定标准。由此可见( )
A.公民应自觉履行劳动义务
B.每一位公民都要捍卫法治
C.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
D.法律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D
11.(2024·内蒙古包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重要的立法目的;2024年1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首次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方面内容进行专门立法。据此,小明同学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说明国家和社会治理主要还是依靠依法治国。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评析该同学的观点。
小明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体现了我国坚持依法治国,运用法治手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弘扬。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法律具有权威性、强制性和规范性,能够为国家和社会治理提供明确的规则和约束。
②然而,国家和社会治理不能仅仅依靠依法治国,还需要坚持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③因此,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既要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要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这样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12.(2024·四川广安)【法治中国 共同推进】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材料一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强化立法保障。2023年9月1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2023年12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公司法、关于修改慈善法的决定、粮食安全保障法、刑法修正案(十二)等;爱国主义教育法、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新修订的行政复议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一批重要法律法规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①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②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④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⑤我国实行良法之治,坚持科学立法;⑥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⑦我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⑧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1)在这一系列新法新规制定、修改过程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①对国家: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促进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有利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②对社会: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风气。
③对个人: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
(2)这一系列新法新规的制定和实施对国家、社会、公民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爱国主义教育法不仅回应了人民对国家的浓浓深情,更是以法治之力保障推动爱国主义教育。
(3)请你就学校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提三条建议。
①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团队活动、主题班会、开学典礼、升旗仪式;
②组织学生开展红色之旅研学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③上好全民国防教育思政课;
④组织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
⑤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法”主题书画作品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