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 第2章 单元检测卷(二)(课件 解析版 原卷版,共3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 第2章 单元检测卷(二)(课件 解析版 原卷版,共3份)

资源简介

单元检测卷(二)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024·河北邯郸期末)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分体出现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和有丝分裂的前期
B.四分体中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交换相应的片段
C.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D.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答案 C
解析 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有丝分裂前期含有同源染色体,但同源染色体不会两两配对,没有四分体,A错误;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交换相应的片段,B错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来自父方的2号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3号染色体,D错误。
2.(2024·广东珠海一中高一质检)如图为某生物(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一个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该细胞上一分裂时期含有染色单体
C.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D.该细胞中1与2、3与4是同源染色体
答案 B
解析 题图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A错误;该细胞上一分裂时期为减数分裂Ⅱ中期,含有染色单体,B正确;该细胞的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因此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C错误;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3.(2024·西工大附中高一质检)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雄果蝇的精细胞中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
B.蝗虫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会出现着丝粒分裂
C.受精作用时,蝗虫的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是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
D.应选桃花的雌蕊作为观察减数分裂过程的材料,因为卵细胞的体积较大,便于观察
答案 A
解析 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精细胞中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A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而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B错误;蝗虫雄配子数多于雌配子数,C错误;应选用雄性个体的生殖器官作为实验材料,因为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雌配子数量,D错误。
4.(2024·广东东莞中学高一质检)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Ⅱ过程都可以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发生着丝粒分裂
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C.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Ⅱ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D.细胞不均等分裂产生的两个细胞中有一个是配子
答案 C
解析 纺锤丝的作用是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与着丝粒分裂无关,A错误;只有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出现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B错误;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都会发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C正确;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Ⅰ产生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二者均不是配子,D错误。
5.(2024·河南洛阳市高一质检)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双方父母表型也正常,妻子的弟弟是红绿色盲患者。请预测,他们的儿子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  )
A.50% B.25%
C.12.5% D.75%
答案 B
解析 设与红绿色盲相关的基因为B、b,妻子正常,基因型为XBX-,妻子的弟弟基因型为XbY,所以妻子的母亲基因型为XBXb,妻子的父亲正常,所以妻子的基因型为1/2 XBXB、1/2 XBXb,丈夫的基因型为XBY,所以他们生出的儿子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1/2=1/4,即25%。
6.(2024·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一下期中)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正常家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由显性基因A控制,“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由隐性基因a控制,A/a位于Z染色体上。以下杂交组合中,能根据皮肤特征区分其后代幼虫性别的是(  )
A.ZAZA×ZAW B.ZAZA×ZaW
C.ZAZa×ZAW D.ZaZa×ZAW
答案 D
解析 ZAZA×ZAW及ZAZA×ZaW的杂交子代,幼虫无论是雌性(ZAW)还是雄性
(ZAZ-),皮肤都是不透明的,无法据此区分性别,A、B不符合题意;ZAZa×ZAW的杂交子代,雌性幼虫的皮肤一半是透明的(ZaW),一半是不透明的(ZAW),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ZAZ-),无法据此区分性别,C不符合题意;ZaZa×ZAW的杂交子代,雄性幼虫皮肤均为不透明(ZAZa),雌性幼虫皮肤均为透明(ZaW),在幼虫时期能根据皮肤特征区分性别,D符合题意。
7.(2024·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一下期中)如图为人类的性染色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同源区存在等位基因,非同源区不存在等位基因。下列关于性染色体上相关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Ⅰ区段上的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B.Ⅰ区段上的隐性遗传病,某女患者的父亲、儿子均患病
C.Ⅱ区段上的遗传病,遗传上与性别无关
D.Ⅲ区段上的遗传病,可能每一代均有患者
答案 C
解析 Ⅰ区段上的显性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A正确;Ⅰ区段上的隐性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女患父子患”的特点,即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是患者,B正确;Ⅱ区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其上相关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在遗传上与性别有关,如XaXa×XaYA的后代中男性均为显性性状,女性均为隐性性状,C错误;Ⅲ区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且“父子相传”,因此可能每一代均有患者,D正确。
8.(2024·湖北武汉师大附中期末)某果蝇的基因位置及染色体组成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XDXd
B.图示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和3对等位基因
C.该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时产生4个生殖细胞
D.该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一定能产生4种配子
答案 C
解析 该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D和d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该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XDYd,A错误;图示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和2对等位基因(A和a、D和d),B错误;该果蝇为雄果蝇,其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即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产生4个生殖细胞(精细胞),C正确;该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即精原细胞,正常情况下能产生2种配子(AbXD、abYd或AbYd、abXD),D错误。
9.(2024·东北育才中学质检)如图是一对夫妇及其子女的简化DNA指纹,“”表示带有标记的基因。不考虑互换,据图判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基因Ⅰ和基因Ⅱ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B.基因Ⅲ可能是显性基因,也可能是隐性基因
C.若只考虑基因Ⅳ,则母亲可能为纯合子
D.基因V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答案 B
解析 基因Ⅰ和基因Ⅱ均存在于母亲体内,后代中有且只有这两个基因中的一个,所以基因Ⅰ和基因Ⅱ最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错误;父亲携带的基因Ⅲ遗传给两个女儿,该基因可能是显性基因,也可能是隐性基因,B正确;若只考虑基因Ⅳ,只有女儿2含有基因Ⅳ,说明母亲不可能为纯合子,C错误;如果基因V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父亲含基因V,则两个女儿都应该含有基因V,与题图不符,D错误。
10.(2024·西工大附中高一质检)某种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该昆虫幼虫的正常体壁(D)对油质体壁(d)为显性。一对正常体壁的雌雄亲本杂交,F1中雄性全部为正常体壁,雌性正常体壁∶油质体壁=1∶1。已知d基因使卵细胞致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D、d位于Z染色体上,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
B.雄性亲本为杂合子,F1中有部分个体只能产生雌性后代
C.油质体壁性状只能出现在雌性个体中,不可能出现在雄性个体中
D.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理论上产生的后代中雌∶雄=3∶1
答案 D
解析 正常体壁的雌雄亲本杂交,F1中雄性全部为正常体壁,雌性正常体壁∶油质体壁=1∶1,存在性别差异,且d基因使卵细胞致死,说明基因D、d位于Z染色体上,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同时可推知亲本基因型为ZDZd、ZDW,A正确;亲本正常体壁雌性与正常体壁雄性的基因型为ZDW、ZDZd,F1的基因型有ZDZD、ZDZd、ZdW、ZDW,由于d基因使卵细胞致死,基因型为ZdW的个体只能产生W类型的卵细胞,其子代均为雌性,B正确;由于d基因使卵细胞致死,即群体中不能形成Zd类型的卵细胞,因此雄性群体中不可能出现油质体壁个体(ZdZd),C正确;题述F1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ZdW∶ZDW=1∶1,由于含有基因d的卵细胞致死,所以可育卵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为ZD∶W=1∶2,雄配子只含Z染色体,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理论上产生的后代中雌∶雄=2∶1,D错误。
11.(2024·河北唐山高一调研)某种鱼鳞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且父母正常的子女中也可能有患者,另外自然人群中正常男性个体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突变,下列关于该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群中该遗传病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B.不患该遗传病的女性,其子女均不患该病
C.某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生一个正常女孩的概率为1/2
D.可运用基因检测的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该遗传病
答案 B
解析 分析题意,“父母正常的子女中也可能有患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自然人群中正常男性个体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说明该病的致病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因此判断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群中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A正确;不患该遗传病的女性可能是携带者,且不知其配偶是否患该遗传病,因此其子女不一定不患该病,B错误;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女孩均表现为正常,则生一个女孩正常的概率为1,生一个正常女孩的概率为1/2×1=1/2,C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病为单基因遗传病,运用基因检测技术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该遗传病,D正确。
12.(2024·广东惠州高一质检)如图是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1号个体的父亲一定是色盲患者
B.6号个体的色盲基因来自3号和1号个体
C.1号和4号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3/4
D.3号和4号个体再生—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
答案 B
解析 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基因为B、b),分析家系图可知,5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bY,则1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BXb,其色盲基因可能来自她的父亲或母亲,因此,1号个体的父亲不一定是色盲患者,A错误;图中6号个体(XbXb)的色盲基因来自3号和4号个体,而4号个体的色盲基因来自1号个体,B正确;图中1号个体和4号个体的基因型均为XBXb,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C错误;3号个体和4号个体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2=l/4,D错误。
13.(2024·襄阳四中高一质检)如图为某遗传病的家系图,现已查明Ⅱ3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Ⅰ1和Ⅱ2的基因型相同
B.Ⅱ2一定带有该病的致病基因
C.Ⅲ1的致病基因的获得途径是:Ⅰ1→Ⅱ2→Ⅲ1
D.Ⅱ2和Ⅱ3再生一个女孩患病的概率为1/2
答案 D
解析 由题意可知,Ⅱ2和Ⅱ3生出的Ⅲ1患病,且Ⅱ3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可以判断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致病基因为a,则Ⅰ1和Ⅱ2的基因型均为XAXa,Ⅱ2一定带有该病的致病基因,A、B正确;Ⅲ1的基因型为XaY,其致病基因的获得途径是Ⅰ1→Ⅱ2→Ⅲ1,C正确;Ⅱ2和Ⅱ3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和XAY,他们所生女儿的基因型可能为XAXA或XAXa,表现正常,即Ⅱ2和Ⅱ3再生一个女孩患病的概率为0,D错误。
14.(2024·云南大理高一期末)芦花鸡羽毛上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非芦花鸡羽毛上没有横斑条纹。研究人员用芦花雌雄鸡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芦花相对于非芦花为显性性状
B.芦花与非芦花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
C.F1的雄性个体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2
D.用F1的芦花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非芦花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0
答案 D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芦花雄鸡与芦花雌鸡杂交,子代中出现非芦花鸡,说明芦花相对于非芦花为显性性状,A正确;子代中只在雌性中出现非芦花鸡,说明芦花与非芦花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B正确;芦花雄鸡与芦花雌鸡杂交,子代雌鸡中芦花∶非芦花=1∶1,设相关基因是B/b,则亲代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ZBZb,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是ZBW,F1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ZBZB、ZBZb,其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2,C正确;用F1的芦花雌(ZBW)、雄(1/2ZBZB、1/2ZBZb)个体相互交配,F2中非芦花雌性(ZbW)个体所占比例为1/2×1/4=1/8,D错误。
15.(2024·河南开封高一下联考)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表(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组合 P F1
母本 父本
① 灰身红眼 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雌蝇、灰身红眼雄蝇
② 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 灰身红眼雌蝇、灰身白眼雄蝇
A.果蝇的灰身、红眼是显性性状
B.由组合②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
D.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
答案 C
解析 由杂交组合①的子代雌雄个体均为灰身、红眼,可推知灰身、红眼为显性性状,A正确;由杂交组合②可知,子代关于眼色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且控制眼色的基因不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设控制体色的基因为A、a,控制眼色的基因为B、b,在杂交组合①中,亲本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F2雄蝇中灰身白眼(A_XbY)的概率为×=,C错误;杂交组合②中,亲本基因型为aaXbXb×AAXBY,F1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F2中黑身白眼(aaXbY和aaXbXb)的概率为×=,D正确。
16.(2024·山东枣庄高一期中)雌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蝗虫只有1条X染色体,没有Y染色体,可表示为XO。控制蝗虫复眼的正常基因(B)和异常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且基因b会使雄配子致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雄蝗虫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可能不含X染色体
B.基因b会使雄配子致死,所以子代蝗虫中不存在复眼异常雌蝗虫
C.杂合复眼正常雌蝗虫和复眼异常雄蝗虫杂交,后代中复眼正常∶复眼异常=1∶1
D.雄蝗虫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其体细胞相同
答案 D
解析 雄蝗虫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可能不含有X染色体,也可能含有两条X染色体,A正确;基因b会使雄配子致死,所以子代蝗虫中不存在复眼异常雌蝗虫,B正确;杂合复眼正常雌蝗虫的基因型为XBXb,复眼异常雄蝗虫的基因型为XbO,由于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因此两者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复眼正常雄蝗虫(XBO)∶复眼异常雄蝗虫(XbO)=1∶1,C正确;雄蝗虫缺少一条染色体,所以减数分裂Ⅱ后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一个染色体数目比其体细胞多一条,另一个比其体细胞少一条,D错误。
17.(2024·广东中山纪念中学高一期中)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有宽叶和狭叶两种叶型,宽叶(B)对狭叶(b)为显性,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亲本基因型是XBXB×XbY,则后代全为雄株
B.若亲本基因型是XBXB×XBY,则后代雌、雄植株各半
C.若亲本基因型是XBXb×XBY,则后代中狭叶植株占1/4
D.若亲本基因型是XBXb×XbY,则后代中宽叶植株占3/4
答案 D
解析 若亲本基因型是XBXB×XbY,由于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因此XbY的个体只能产生含Y染色体的雄配子,因此,子代的基因型为XBY,即后代全为雄株,A正确;若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子代的基因型为XBY、XBXB,后代雌、雄植株各半,B正确;若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子代的基因型为1/4XBXB、1/4XBXb、1/4XBY、1/4XbY,后代中狭叶植株(XbY)占1/4,C正确;若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其中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则子代基因型为1/2XBY、1/2XbY,即后代中宽叶植株占1/2,D错误。
18.(2024·河南焦作一中高一质检)果蝇中,直翅(A)对弯翅(a)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直翅白眼雌果蝇和一只纯合弯翅红眼雄果蝇杂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F1全是直翅,雌性全是红眼,雄性全是白眼
B.F2中的雌雄果蝇各有一半是白眼
C.F2中的雌雄果蝇各有一半是纯合子
D.F2雄果蝇中的红眼基因和白眼基因均来自F1中的母方
答案 C
解析 果蝇的两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位于常染色体上和X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亲本果蝇相应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所以F1中雌性个体基因型为AaXBXb,全为直翅红眼,雄性个体基因型为AaXbY,全为直翅白眼,A正确;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2只考虑眼色时,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各占,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或XbY,各占,F2只考虑翅的形状时,纯合子(AA、aa)占,杂合子(Aa)占,故F2中雌性纯合子占×=,雄性纯合子占,B正确,C错误;F2只考虑眼色基因时,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和XbY,Y染色体由父方提供,X染色体由母方提供,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F2雄果蝇中的眼色基因均来自F1中的母方,D正确。
19.(2024·江苏南京高一期末)某二倍体生物(2n=4)的一个精原细胞进行细胞分裂,如图是其细胞中核DNA数目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IJ段的细胞可发生着丝粒的分裂
B.图中CD段与GH段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
C.图中CD段的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
D.经过图中所示过程,理论上最终产生8个子细胞
答案 B
解析 图中IJ段的细胞核DNA含量第一次减半,处于减数分裂Ⅱ,而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着丝粒分裂,A正确;图中CD段中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为4n,而GH段处于减数分裂Ⅰ,染色体数目始终为2n,所以二者染色体数目不一定相等,B错误;图中CD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C正确;图中一个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而经过减数分裂,每个子细胞可以形成4个子细胞,所以经过图中所示过程,理论上最终产生8个子细胞,D正确。
20.(2024·江苏盐城高一校考)用纯系的黄果蝇和灰果蝇杂交得到如表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亲本 子代
灰雌性×黄雄性 全是灰色
黄雌性×灰雄性 所有雄性为黄色,所有雌性为灰色
A.黄色基因是常染色体的隐性基因
B.黄色基因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C.灰色基因是常染色体的显性基因
D.灰色基因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答案 D
解析 由题干可知,亲本果蝇均为纯系果蝇,雌性灰果蝇与雄性黄果蝇杂交,后代雌雄果蝇都表现为灰色,说明灰色对黄色是显性;雌性黄果蝇与雄性灰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性均为黄色,雌性均为灰色,说明果蝇的黄色和灰色是伴性遗传,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二、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共50分。)
21.(12分)(2024·广东深圳实验高一期中)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雌性动物处于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
(1)图甲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
(2)图甲中B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图乙中的    (填序号)阶段。
(3)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体现在图乙中的    (填序号)时期,图乙中④表示    过程。
(4)图丙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形成的V最终会    ,图丁表示某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图丁对应图丙中的细胞    (填“①”“②”或“③”),此时细胞Ⅳ的基因型是    ,细胞Ⅳ的染色体数是细胞Ⅰ染色体数的一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E、F (2)⑥ (3)① 受精
(4)退化消失 ② aB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解析 (1)图甲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C、E、F,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B、D。(2)图甲中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图乙中的⑥阶段。(3)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体现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对应图乙中的①时期,图乙中④表示受精过程。(4)图丙表示该动物形成卵细胞的过程图解,形成的V(极体)最终会退化消失。图丁所示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应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由于图丁中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可以确定该细胞为(第一)极体,可对应图丙中的细胞②。图丁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则图丙中细胞②的基因型也为AAbb,可推测细胞③的基因型为aaBB,则细胞Ⅳ的基因型是aB。细胞Ⅳ的染色体数是细胞Ⅰ染色体数的一半,原因是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22.(15分)(2024·四川成都期中)果蝇的红眼基因(B)对白眼基因(b)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R)对残翅基因(r)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雌果蝇和一只白眼长翅雄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          ,子一代出现白眼长翅雌果蝇的概率是    ,控制翅形的基因和控制眼色的基因分别遵循基因的    定律。
(2)如图是一只正常灰体长翅雄果蝇(EeRr)体细胞中部分基因分布的示意图,为了探究控制长翅/残翅这对相对性状的R/r基因是否在1号和2号这对染色体上,请以该雄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探究(不考虑染色体互换)。
测交组合:灰体长翅雄果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实验结果:如果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则控制长翅/残翅的R/r基因在1、2号染色体上;如果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则控制长翅/残翅的R/r基因不在1、2号染色体上。
(3)果蝇体内有另一对等位基因F/f位于常染色体上,F/f基因不影响B/b基因的表达,但f基因纯合会导致雌性个体性反转为不育雄性,f基因纯合对雄性个体无影响。现有一只基因型为Ff的白眼雌果蝇与一只基因型为ff的正常红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则子一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
答案 (1)RrXBXb和RrXbY 3/16 分离
(2)黑檀体残翅雌果蝇 黑檀体长翅∶灰体残翅=1∶1或黑檀体残翅∶灰体长翅=1∶1 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1∶1∶1∶1
(3)红眼雌果蝇∶不育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1∶1∶2
解析 (1)亲本为红眼长翅雌果蝇(R_XBX-)和白眼长翅雄果蝇(R_XbY),后代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rrXbY),后代有残翅(rr),说明亲本有关翅形的基因型都是Rr,出现白眼雄蝇(XbY),说明母本有关眼色的基因型为XBXb,故亲本的基因型为RrXBXb和RrXbY,F1出现白眼长翅雌果蝇(R_XbXb)的概率为3/4×1/4=3/16。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分别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2)测交是和隐性纯合子杂交,若两对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上,则灰体长翅雄果蝇(EeRr)只能产生2种类型的配子(ER、er或Er、eR),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灰体长翅∶黑檀体残翅=1∶1或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1∶1;若不在1、2号染色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灰体长翅雄果蝇(EeRr)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ER、er、Er、eR),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1∶1∶1∶1。(3)白眼雌果蝇(FfXbXb)和红眼雄果蝇(ffXBY)进行杂交,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FfXBXb∶FfXbY∶ffXBXb∶ffXbY=1∶1∶1∶1,故表型及比例为红眼雌果蝇∶不育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1∶1∶2。
23.(10分)(2024·武汉市高一质检)果蝇的圆眼和棒眼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长翅和残翅由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一对表型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产生的F1的表型及比例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F1 圆眼长翅 圆眼残翅 棒眼长翅 棒眼残翅
雄果蝇 3 1 3 1
雌果蝇 6 1 0 0
(1)果蝇的翅形和眼形性状中属于伴性遗传的是    ,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表分析,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    ,F1圆眼长翅雄果蝇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1中圆眼残翅雌果蝇所占比例低于预期值,推测其原因可能是某一种基因型的圆眼残翅雌果蝇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请从F1果蝇中选取合适的个体,设计一次杂交实验进行探究,确定不能存活雌果蝇的基因型。(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
答案 (1)眼形 F1中无棒眼雌性(F1中棒眼只出现在雄性中)
(2)BbXAXa 2/3
(3)实验方案一:让F1中的棒眼残翅雄果蝇与圆眼残翅雌果蝇进行杂交,观察后代的雌雄比例。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若后代中只有雄性,则基因型为bbXAXa的个体不能存活;若后代中雌雄比例为1∶1,则基因型为bbXAXA的个体不能存活。实验方案二:让F1中的圆眼残翅雄果蝇与圆眼残翅雌果蝇进行杂交,观察后代的雌雄比例。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若后代中雌雄比例为1∶1,则基因型为bbXAXa的个体不能存活;若后代中雌雄比例为1∶2,则基因型为bbXAXA的个体不能存活。
解析 (1)由题表可知,眼形属于伴性遗传,其依据是F1中眼形性状与性别相关联,无棒眼雌性。(2)由(1)可知,眼形属于伴性遗传,结合题表可推知翅形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亲本的基因型为BbXAY和BbXAXa。F1圆眼长翅雄果蝇(1BBXAY、2BbXAY)中杂合子(BbXAY)的比例为2/3。(3)结合(2)可知,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BbXAXa和BbXAY,则子代中雌性圆眼长翅∶圆眼残翅=(1BBXAXA+1BBXAXa+2BbXAXA+2BbXAXa)∶(1bbXAXA+1bbXAXa)=6∶2,而实际比例为6∶1,因此可判定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的个体不能存活。若基因型为bbXAXa的个体不能存活,则F1中圆眼残翅雌果蝇基因型为bbXAXA,其与棒眼残翅雄果蝇(bbXaY)杂交,后代只有雄性,或与圆眼残翅雄果蝇(bbXAY)杂交,后代中雌雄比例为1∶1;若基因型为bbXAXA的个体不能存活,则F1中圆眼残翅雌果蝇基因型为bbXAXa,其与棒眼残翅雄果蝇(bbXaY)杂交,后代中雌雄比例为1∶1,或与圆眼残翅雄果蝇(bbXAY)杂交,后代中雌雄比例为1∶2。
24.(13分)(2024·昆明市高一检测)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性染色体同型(ZZ)为雄鸡,异型(ZW)为雌鸡。芦花鸡羽毛上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这是由Z染色体上显性基因B控制的,W染色体上无此基因,b基因纯合时表现为非芦花。短腿与正常腿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让短腿鸡自由交配多次,发现每次产生后代的雌雄鸡中短腿∶正常腿均为2∶1,据此可以推断    为显性性状,出现该比例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短腿非芦花雄鸡与正常腿芦花雌鸡作为亲本杂交,子代中正常腿芦花雄鸡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蛋鸡养殖场要挑选雌鸡用于养殖,请根据鸡的芦花与非芦花性状设计杂交实验,对早期雏鸡区分雌性和雄性(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该过程)。
答案 (1)短腿 短腿基因纯合(AA)致死 1/4
(2)
解析 (1)由题意可知,短腿鸡×短腿鸡→短腿鸡∶正常腿鸡=2∶1,说明短腿为显性性状,正常情况下,后代的基因型以及比例为AA∶Aa∶aa=1∶2∶1,后代中短腿∶正常腿=3∶1,实际情况是短腿∶正常腿=2∶1,因此出现该比例最可能的原因是短腿基因纯合(AA)致死。短腿非芦花雄鸡的基因型为AaZbZb,正常腿芦花雌鸡的基因型为aaZBW,子代中正常腿芦花雄鸡(aaZBZb)的比例为1/2×1/2=1/4。(2)若亲本的杂交组合为非芦花雄鸡(ZbZb)与芦花雌鸡(ZBW),则子代雌鸡(ZbW)都是非芦花鸡,雄鸡(ZBZb)都是芦花鸡,养殖场可以根据羽毛的特征把早期雏鸡的雌性和雄性区分开,遗传图解见答案。单元检测卷(二)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024·河北邯郸期末)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四分体出现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和有丝分裂的前期
四分体中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交换相应的片段
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2.(2024·广东珠海一中高一质检)如图为某生物(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一个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该细胞上一分裂时期含有染色单体
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该细胞中1与2、3与4是同源染色体
3.(2024·西工大附中高一质检)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雄果蝇的精细胞中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
蝗虫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会出现着丝粒分裂
受精作用时,蝗虫的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是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
应选桃花的雌蕊作为观察减数分裂过程的材料,因为卵细胞的体积较大,便于观察
4.(2024·广东东莞中学高一质检)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  )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Ⅱ过程都可以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发生着丝粒分裂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Ⅱ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细胞不均等分裂产生的两个细胞中有一个是配子
5.(2024·河南洛阳市高一质检)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双方父母表型也正常,妻子的弟弟是红绿色盲患者。请预测,他们的儿子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  )
50% 25% 12.5% 75%
6.(2024·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一下期中)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正常家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由显性基因A控制,“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由隐性基因a控制,A/a位于Z染色体上。以下杂交组合中,能根据皮肤特征区分其后代幼虫性别的是(  )
ZAZA×ZAW ZAZA×ZaW
ZAZa×ZAW ZaZa×ZAW
7.(2024·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一下期中)如图为人类的性染色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同源区存在等位基因,非同源区不存在等位基因。下列关于性染色体上相关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Ⅰ区段上的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Ⅰ区段上的隐性遗传病,某女患者的父亲、儿子均患病
Ⅱ区段上的遗传病,遗传上与性别无关
Ⅲ区段上的遗传病,可能每一代均有患者
8.(2024·湖北武汉师大附中期末)某果蝇的基因位置及染色体组成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该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XDXd
图示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和3对等位基因
该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时产生4个生殖细胞
该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一定能产生4种配子
9.(2024·东北育才中学质检)如图是一对夫妇及其子女的简化DNA指纹,“”表示带有标记的基因。不考虑互换,据图判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基因Ⅰ和基因Ⅱ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基因Ⅲ可能是显性基因,也可能是隐性基因
若只考虑基因Ⅳ,则母亲可能为纯合子
基因V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10.(2024·西工大附中高一质检)某种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该昆虫幼虫的正常体壁(D)对油质体壁(d)为显性。一对正常体壁的雌雄亲本杂交,F1中雄性全部为正常体壁,雌性正常体壁∶油质体壁=1∶1。已知d基因使卵细胞致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基因D、d位于Z染色体上,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
雄性亲本为杂合子,F1中有部分个体只能产生雌性后代
油质体壁性状只能出现在雌性个体中,不可能出现在雄性个体中
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理论上产生的后代中雌∶雄=3∶1
11.(2024·河北唐山高一调研)某种鱼鳞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且父母正常的子女中也可能有患者,另外自然人群中正常男性个体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突变,下列关于该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人群中该遗传病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不患该遗传病的女性,其子女均不患该病
某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生一个正常女孩的概率为1/2
可运用基因检测的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该遗传病
12.(2024·广东惠州高一质检)如图是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1号个体的父亲一定是色盲患者
6号个体的色盲基因来自3号和1号个体
1号和4号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3/4
3号和4号个体再生—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
13.(2024·襄阳四中高一质检)如图为某遗传病的家系图,现已查明Ⅱ3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Ⅰ1和Ⅱ2的基因型相同
Ⅱ2一定带有该病的致病基因
Ⅲ1的致病基因的获得途径是:Ⅰ1→Ⅱ2→Ⅲ1
Ⅱ2和Ⅱ3再生一个女孩患病的概率为1/2
14.(2024·云南大理高一期末)芦花鸡羽毛上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非芦花鸡羽毛上没有横斑条纹。研究人员用芦花雌雄鸡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芦花相对于非芦花为显性性状
芦花与非芦花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
F1的雄性个体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2
用F1的芦花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非芦花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0
15.(2024·河南开封高一下联考)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表(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组合 P F1
母本 父本
① 灰身红眼 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雌蝇、灰身红眼雄蝇
② 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 灰身红眼雌蝇、灰身白眼雄蝇
果蝇的灰身、红眼是显性性状
由组合②可判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若组合①的F1随机交配,则F2雄蝇中灰身白眼的概率为
若组合②的F1随机交配,则F2中黑身白眼的概率为
16.(2024·山东枣庄高一期中)雌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蝗虫只有1条X染色体,没有Y染色体,可表示为XO。控制蝗虫复眼的正常基因(B)和异常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且基因b会使雄配子致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雄蝗虫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可能不含X染色体
基因b会使雄配子致死,所以子代蝗虫中不存在复眼异常雌蝗虫
杂合复眼正常雌蝗虫和复眼异常雄蝗虫杂交,后代中复眼正常∶复眼异常=1∶1
雄蝗虫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其体细胞相同
17.(2024·广东中山纪念中学高一期中)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有宽叶和狭叶两种叶型,宽叶(B)对狭叶(b)为显性,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若亲本基因型是XBXB×XbY,则后代全为雄株
若亲本基因型是XBXB×XBY,则后代雌、雄植株各半
若亲本基因型是XBXb×XBY,则后代中狭叶植株占1/4
若亲本基因型是XBXb×XbY,则后代中宽叶植株占3/4
18.(2024·河南焦作一中高一质检)果蝇中,直翅(A)对弯翅(a)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直翅白眼雌果蝇和一只纯合弯翅红眼雄果蝇杂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F1全是直翅,雌性全是红眼,雄性全是白眼
F2中的雌雄果蝇各有一半是白眼
F2中的雌雄果蝇各有一半是纯合子
F2雄果蝇中的红眼基因和白眼基因均来自F1中的母方
19.(2024·江苏南京高一期末)某二倍体生物(2n=4)的一个精原细胞进行细胞分裂,如图是其细胞中核DNA数目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中IJ段的细胞可发生着丝粒的分裂
图中CD段与GH段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
图中CD段的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
经过图中所示过程,理论上最终产生8个子细胞
20.(2024·江苏盐城高一校考)用纯系的黄果蝇和灰果蝇杂交得到如表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亲本 子代
灰雌性×黄雄性 全是灰色
黄雌性×灰雄性 所有雄性为黄色,所有雌性为灰色
黄色基因是常染色体的隐性基因
黄色基因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灰色基因是常染色体的显性基因
灰色基因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二、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共50分。)
21.(12分)(2024·广东深圳实验高一期中)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雌性动物处于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
(1)(2分)图甲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
(2)(2分)图甲中B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图乙中的________(填序号)阶段。
(3)(4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体现在图乙中的________(填序号)时期,图乙中④表示________过程。
(4)(4分)图丙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形成的V最终会________,图丁表示某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图丁对应图丙中的细胞________(填“①”“②”或“③”),此时细胞Ⅳ的基因型是________,细胞Ⅳ的染色体数是细胞Ⅰ染色体数的一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5分)(2024·四川成都期中)果蝇的红眼基因(B)对白眼基因(b)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R)对残翅基因(r)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雌果蝇和一只白眼长翅雄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6分)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子一代出现白眼长翅雌果蝇的概率是________,控制翅形的基因和控制眼色的基因分别遵循基因的________定律。
(2)(5分)如图是一只正常灰体长翅雄果蝇(EeRr)体细胞中部分基因分布的示意图,为了探究控制长翅/残翅这对相对性状的R/r基因是否在1号和2号这对染色体上,请以该雄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探究(不考虑染色体互换)。
测交组合:灰体长翅雄果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实验结果:如果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长翅/残翅的R/r基因在1、2号染色体上;如果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长翅/残翅的R/r基因不在1、2号染色体上。
(3)(4分)果蝇体内有另一对等位基因F/f位于常染色体上,F/f基因不影响B/b基因的表达,但f基因纯合会导致雌性个体性反转为不育雄性,f基因纯合对雄性个体无影响。现有一只基因型为Ff的白眼雌果蝇与一只基因型为ff的正常红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则子一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10分)(2024·武汉市高一质检)果蝇的圆眼和棒眼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长翅和残翅由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一对表型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产生的F1的表型及比例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F1 圆眼长翅 圆眼残翅 棒眼长翅 棒眼残翅
雄果蝇 3 1 3 1
雌果蝇 6 1 0 0
(1)(4分)果蝇的翅形和眼形性状中属于伴性遗传的是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分)据表分析,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F1圆眼长翅雄果蝇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F1中圆眼残翅雌果蝇所占比例低于预期值,推测其原因可能是某一种基因型的圆眼残翅雌果蝇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请从F1果蝇中选取合适的个体,设计一次杂交实验进行探究,确定不能存活雌果蝇的基因型。(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
24.(13分)(2024·昆明市高一检测)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性染色体同型(ZZ)为雄鸡,异型(ZW)为雌鸡。芦花鸡羽毛上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这是由Z染色体上显性基因B控制的,W染色体上无此基因,b基因纯合时表现为非芦花。短腿与正常腿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6分)让短腿鸡自由交配多次,发现每次产生后代的雌雄鸡中短腿∶正常腿均为2∶1,据此可以推断________为显性性状,出现该比例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短腿非芦花雄鸡与正常腿芦花雌鸡作为亲本杂交,子代中正常腿芦花雄鸡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分)某蛋鸡养殖场要挑选雌鸡用于养殖,请根据鸡的芦花与非芦花性状设计杂交实验,对早期雏鸡区分雌性和雄性(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该过程)。(共58张PPT)
单元检测卷(二)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C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2024·河北邯郸期末)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分体出现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和有丝分裂的前期
B.四分体中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交换相应的片段
C.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D.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解析: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有丝分裂前期含有同源染色体,但同源染色体不会两两配对,没有四分体,A错误;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交换相应的片段,B错误;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来自父方的2号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3号染色体,D错误。
2.(2024·广东珠海一中高一质检)如图为某生物(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一个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该细胞上一分裂时期含有染色单体
C.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D.该细胞中1与2、3与4是同源染色体
解析:题图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A错误;
该细胞上一分裂时期为减数分裂Ⅱ中期,含有染色单体,B正确;
该细胞的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的,因此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C错误;
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B
3.(2024·西工大附中高一质检)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雄果蝇的精细胞中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
B.蝗虫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会出现着丝粒分裂
C.受精作用时,蝗虫的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是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
D.应选桃花的雌蕊作为观察减数分裂过程的材料,因为卵细胞的体积较大,便于观察
A
解析: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精细胞中不一定含有Y染色体,A正确;
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而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减数分裂Ⅱ后期,B错误;
蝗虫雄配子数多于雌配子数,C错误;
应选用雄性个体的生殖器官作为实验材料,因为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雌配子数量,D错误。
4.(2024·广东东莞中学高一质检)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Ⅱ过程都可以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发生着丝粒分裂
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C.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Ⅱ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D.细胞不均等分裂产生的两个细胞中有一个是配子
C
解析:纺锤丝的作用是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与着丝粒分裂无关,A错误;
只有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出现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B错误;
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都会发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C正确;
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Ⅰ产生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二者均不是配子,D错误。
5.(2024·河南洛阳市高一质检)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双方父母表型也正常,妻子的弟弟是红绿色盲患者。请预测,他们的儿子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  )
A.50% B.25%
C.12.5% D.75%
解析:设与红绿色盲相关的基因为B、b,妻子正常,基因型为XBX-,妻子的弟弟基因型为XbY,所以妻子的母亲基因型为XBXb,妻子的父亲正常,所以妻子的基因型为1/2 XBXB、1/2 XBXb,丈夫的基因型为XBY,所以他们生出的儿子患红绿色盲的概率为1/2×1/2=1/4,即25%。
B
6.(2024·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一下期中)家蚕的性别决定为ZW型(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正常家蚕幼虫的皮肤不透明,由显性基因A控制,“油蚕”幼虫的皮肤透明,由隐性基因a控制,A/a位于Z染色体上。以下杂交组合中,能根据皮肤特征区分其后代幼虫性别的是(  )
A.ZAZA×ZAW B.ZAZA×ZaW
C.ZAZa×ZAW D.ZaZa×ZAW
D
解析:ZAZA×ZAW及ZAZA×ZaW的杂交子代,幼虫无论是雌性(ZAW)还是雄性(ZAZ-),皮肤都是不透明的,无法据此区分性别,A、B不符合题意;
ZAZa×ZAW的杂交子代,雌性幼虫的皮肤一半是透明的(ZaW),一半是不透明的(ZAW),雄性幼虫的皮肤都是不透明的(ZAZ-),无法据此区分性别,C不符合题意;
ZaZa×ZAW的杂交子代,雄性幼虫皮肤均为不透明(ZAZa),雌性幼虫皮肤均为透明(ZaW),在幼虫时期能根据皮肤特征区分性别,D符合题意。
7.(2024·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一下期中)如图为人类的性染色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同源区存在等位基因,非同源区不存在等位基因。下列关于性染色体上相关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Ⅰ区段上的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B.Ⅰ区段上的隐性遗传病,某女患者的父亲、儿子均患病
C.Ⅱ区段上的遗传病,遗传上与性别无关
D.Ⅲ区段上的遗传病,可能每一代均有患者
C
解析:Ⅰ区段上的显性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A正确;
Ⅰ区段上的隐性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具有“女患父子患”的特点,即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是患者,B正确;
Ⅱ区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其上相关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在遗传上与性别有关,如XaXa×XaYA的后代中男性均为显性性状,女性均为隐性性状,C错误;
Ⅲ区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域,其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且“父子相传”,因此可能每一代均有患者,D正确。
A.Ⅰ区段上的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B.Ⅰ区段上的隐性遗传病,某女患者的父亲、儿子均患病
C.Ⅱ区段上的遗传病,遗传上与性别无关
D.Ⅲ区段上的遗传病,可能每一代均有患者
8.(2024·湖北武汉师大附中期末)某果蝇的基因位置及染色体组成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XDXd
B.图示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和3对等位基因
C.该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时产生4个生殖细胞
D.该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一定能产生4种配子
C
解析:该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染色体比X染色体长),D和d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该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XDYd,A错误;
图示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和2对等位基因(A和a、D和d),B错误;
该果蝇为雄果蝇,其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即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产生4个生殖细胞(精细胞),C正确;
该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即精原细胞,正常情况下能产生2种配子(AbXD、abYd或AbYd、abXD),D错误。
A.该果蝇的基因型可表示为AabbXDXd
B.图示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和3对等位基因
C.该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时产生4个生殖细胞
D.该果蝇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一定能产生4种配子
9.(2024·东北育才中学质检)如图是一对夫妇及其子女的简化DNA指纹,“ ”表示带有标记的基因。不考虑互换,据图判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基因Ⅰ和基因Ⅱ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B.基因Ⅲ可能是显性基因,也可能是隐性基因
C.若只考虑基因Ⅳ,则母亲可能为纯合子
D.基因V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B
解析:基因Ⅰ和基因Ⅱ均存在于母亲体内,后代中有且只有这两个基因中的一个,所以基因Ⅰ和基因Ⅱ最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A错误;
父亲携带的基因Ⅲ遗传给两个女儿,该基因可能是显性基因,也可能是隐性基因,B正确;
若只考虑基因Ⅳ,只有女儿2含有基因Ⅳ,说明母亲不可能为纯合子,C错误;
如果基因V位于X染色体上,由于父亲含基因V,则两个女儿都应该含有基因V,与题图不符,D错误。
A.基因Ⅰ和基因Ⅱ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B.基因Ⅲ可能是显性基因,也可能是隐性基因
C.若只考虑基因Ⅳ,则母亲可能为纯合子
D.基因V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10.(2024·西工大附中高一质检)某种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该昆虫幼虫的正常体壁(D)对油质体壁(d)为显性。一对正常体壁的雌雄亲本杂交,F1中雄性全部为正常体壁,雌性正常体壁∶油质体壁=1∶1。已知d基因使卵细胞致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基因D、d位于Z染色体上,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
B.雄性亲本为杂合子,F1中有部分个体只能产生雌性后代
C.油质体壁性状只能出现在雌性个体中,不可能出现在雄性个体中
D.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理论上产生的后代中雌∶雄=3∶1
D
解析:正常体壁的雌雄亲本杂交,F1中雄性全部为正常体壁,雌性正常体壁∶油质体壁=1∶1,存在性别差异,且d基因使卵细胞致死,说明基因D、d位于Z染色体上,W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同时可推知亲本基因型为ZDZd、ZDW,A正确;
亲本正常体壁雌性与正常体壁雄性的基因型为ZDW、ZDZd,F1的基因型有ZDZD、ZDZd、ZdW、ZDW,由于d基因使卵细胞致死,基因型为ZdW的个体只能产生W类型的卵细胞,其子代均为雌性,B正确;
由于d基因使卵细胞致死,即群体中不能形成Zd类型的卵细胞,因此雄性群体中不可能出现油质体壁个体(ZdZd),C正确;
题述F1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为ZdW∶ZDW=1∶1,由于含有基因d的卵细胞致死,所以可育卵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为ZD∶W=1∶2,雄配子只含Z染色体,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理论上产生的后代中雌∶雄=2∶1,D错误。
11.(2024·河北唐山高一调研)某种鱼鳞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且父母正常的子女中也可能有患者,另外自然人群中正常男性个体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突变,下列关于该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群中该遗传病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
B.不患该遗传病的女性,其子女均不患该病
C.某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生一个正常女孩的概率为1/2
D.可运用基因检测的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该遗传病
B
解析:分析题意,“父母正常的子女中也可能有患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自然人群中正常男性个体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说明该病的致病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因此判断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群中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A正确;
不患该遗传病的女性可能是携带者,且不知其配偶是否患该遗传病,因此其子女不一定不患该病,B错误;
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女孩均表现为正常,则生一个女孩正常的概率为1,生一个正常女孩的概率为1/2×1=1/2,C正确;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该病为单基因遗传病,运用基因检测技术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该遗传病,D正确。
12.(2024·广东惠州高一质检)如图是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1号个体的父亲一定是色盲患者
B.6号个体的色盲基因来自3号和1号个体
C.1号和4号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3/4
D.3号和4号个体再生—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
B
解析:红绿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相关基因为B、b),分析家系图可知,5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bY,则1号个体的基因型为XBXb,其色盲基因可能来自她的父亲或母亲,因此,1号个体的父亲不一定是色盲患者,A错误;
图中6号个体(XbXb)的色盲基因来自3号和4号个体,而4号个体的色盲基因来自1号个体,B正确;
图中1号个体和4号个体的基因型均为XBXb,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C错误;
3号个体和4号个体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1/2=l/4,D错误。
A.1号个体的父亲一定是色盲患者
B.6号个体的色盲基因来自3号和1号个体
C.1号和4号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3/4
D.3号和4号个体再生—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2
13.(2024·襄阳四中高一质检)如图为某遗传病的家系图,现已查明Ⅱ3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Ⅰ1和Ⅱ2的基因型相同
B.Ⅱ2一定带有该病的致病基因
C.Ⅲ1的致病基因的获得途径是:Ⅰ1→Ⅱ2→Ⅲ1
D.Ⅱ2和Ⅱ3再生一个女孩患病的概率为1/2
D
解析:由题意可知,Ⅱ2和Ⅱ3生出的Ⅲ1患病,且Ⅱ3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可以判断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设致病基因为a,则Ⅰ1和Ⅱ2的基因型均为XAXa,Ⅱ2一定带有该病的致病基因,A、B正确;
Ⅲ1的基因型为XaY,其致病基因的获得途径是Ⅰ1→Ⅱ2→Ⅲ1,C正确;
Ⅱ2和Ⅱ3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和XAY,他们所生女儿的基因型可能为XAXA或XAXa,表现正常,即Ⅱ2和Ⅱ3再生一个女孩患病的概率为0,D错误。
A.Ⅰ1和Ⅱ2的基因型相同
B.Ⅱ2一定带有该病的致病基因
C.Ⅲ1的致病基因的获得途径是:Ⅰ1→Ⅱ2→Ⅲ1
D.Ⅱ2和Ⅱ3再生一个女孩患病的概率为1/2
14.(2024·云南大理高一期末)芦花鸡羽毛上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非芦花鸡羽毛上没有横斑条纹。研究人员用芦花雌雄鸡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芦花相对于非芦花为显性性状
B.芦花与非芦花性状的遗传与性
别相关联
C.F1的雄性个体中,杂合子所占
比例为1/2
D.用F1的芦花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非芦花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0
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芦花雄鸡与芦花雌鸡杂交,子代中出现非芦花鸡,说明芦花相对于非芦花为显性性状,A正确;
子代中只在雌性中出现非芦花鸡,说明芦花与非芦花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B正确;
芦花雄鸡与芦花雌鸡杂交,子代雌鸡中芦花∶非芦花=1∶1,设相关基因是B/b,则亲代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ZBZb,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是ZBW,F1雄性个体的基因型是ZBZB、ZBZb,其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2,C正确;
用F1的芦花雌(ZBW)、雄(1/2ZBZB、1/2ZBZb)个体相互交配,F2中非芦花雌性(ZbW)个体所占比例为1/2×1/4=1/8,D错误。
A.芦花相对于非芦花为显性性状
B.芦花与非芦花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
C.F1的雄性个体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2
D.用F1的芦花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非芦花雌性个体所占比例为0
15.(2024·河南开封高一下联考)用纯合子果蝇作为亲本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结果如表(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C
组合 P F1
母本 父本
① 灰身红眼 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雌蝇、灰身红眼雄蝇
② 黑身白眼 灰身红眼 灰身红眼雌蝇、灰身白眼雄蝇
解析:由杂交组合①的子代雌雄个体均为灰身、红眼,可推知灰身、红眼为显性性状,A正确;
由杂交组合②可知,子代关于眼色这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且控制眼色的基因不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
16.(2024·山东枣庄高一期中)雌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蝗虫只有1条X染色体,没有Y染色体,可表示为XO。控制蝗虫复眼的正常基因(B)和异常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且基因b会使雄配子致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雄蝗虫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可能不含X染色体
B.基因b会使雄配子致死,所以子代蝗虫中不存在复眼异常雌蝗虫
C.杂合复眼正常雌蝗虫和复眼异常雄蝗虫杂交,后代中复眼正常∶复眼异常=1∶1
D.雄蝗虫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其体细胞相同
D
解析:雄蝗虫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可能不含有X染色体,也可能含有两条X染色体,A正确;
基因b会使雄配子致死,所以子代蝗虫中不存在复眼异常雌蝗虫,B正确;
杂合复眼正常雌蝗虫的基因型为XBXb,复眼异常雄蝗虫的基因型为XbO,由于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因此两者杂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复眼正常雄蝗虫(XBO)∶复眼异常雄蝗虫(XbO)=1∶1,C正确;
雄蝗虫缺少一条染色体,所以减数分裂Ⅱ后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一个染色体数目比其体细胞多一条,另一个比其体细胞少一条,D错误。
17.(2024·广东中山纪念中学高一期中)某种雌雄异株的植物有宽叶和狭叶两种叶型,宽叶(B)对狭叶(b)为显性,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亲本基因型是XBXB×XbY,则后代全为雄株
B.若亲本基因型是XBXB×XBY,则后代雌、雄植株各半
C.若亲本基因型是XBXb×XBY,则后代中狭叶植株占1/4
D.若亲本基因型是XBXb×XbY,则后代中宽叶植株占3/4
D
解析:若亲本基因型是XBXB×XbY,由于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因此XbY的个体只能产生含Y染色体的雄配子,因此,子代的基因型为XBY,即后代全为雄株,A正确;
若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子代的基因型为XBY、XBXB,后代雌、雄植株各半,B正确;
若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子代的基因型为1/4XBXB、1/4XBXb、1/4XBY、1/4XbY,后代中狭叶植株(XbY)占1/4,C正确;
若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其中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则子代基因型为1/2XBY、1/2XbY,即后代中宽叶植株占1/2,D错误。
18.(2024·河南焦作一中高一质检)果蝇中,直翅(A)对弯翅(a)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直翅白眼雌果蝇和一只纯合弯翅红眼雄果蝇杂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F1全是直翅,雌性全是红眼,雄性全是白眼
B.F2中的雌雄果蝇各有一半是白眼
C.F2中的雌雄果蝇各有一半是纯合子
D.F2雄果蝇中的红眼基因和白眼基因均来自F1中的母方
C
解析:果蝇的两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位于常染色体上和X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亲本果蝇相应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所以F1中雌性个体基因型为AaXBXb,全为直翅红眼,雄性个体基因型为AaXbY,全为直翅白眼,A正确;
F2只考虑眼色基因时,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BY和XbY,Y染色体由父方提供,X染色体由母方提供,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F2雄果蝇中的眼色基因均来自F1中的母方,D正确。
19.(2024·江苏南京高一期末)某二倍体生物(2n=4)的一个精原细胞进行细胞分裂,如图是其细胞中核DNA数目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IJ段的细胞可发生着丝粒的分裂
B.图中CD段与GH段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
C.图中CD段的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
D.经过图中所示过程,理论上最终产生8个子
细胞
B
解析:图中IJ段的细胞核DNA含量第一次减半,处于减数分裂Ⅱ,而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着丝粒分裂,A正确;
图中CD段中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为4n,而GH段处于减数分裂Ⅰ,染色体数目始终为2n,所以二者染色体数目不一定相等,B错误;
图中CD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C正确;
图中一个细胞经过有丝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而经过减数分裂,每个子细胞可以形成4个子细胞,所以经过图中所示过程,理论上最终产生8个子细胞,D正确。
A.图中IJ段的细胞可发生着丝粒的分裂
B.图中CD段与GH段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
C.图中CD段的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
D.经过图中所示过程,理论上最终产生8个子细胞
20.(2024·江苏盐城高一校考)用纯系的黄果蝇和灰果蝇杂交得到如表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D
亲本 子代
灰雌性×黄雄性 全是灰色
黄雌性×灰雄性 所有雄性为黄色,所有雌性为灰色
A.黄色基因是常染色体的隐性基因 B.黄色基因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C.灰色基因是常染色体的显性基因 D.灰色基因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解析:由题干可知,亲本果蝇均为纯系果蝇,雌性灰果蝇与雄性黄果蝇杂交,后代雌雄果蝇都表现为灰色,说明灰色对黄色是显性;雌性黄果蝇与雄性灰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性均为黄色,雌性均为灰色,说明果蝇的黄色和灰色是伴性遗传,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二、非选择题(本题4小题,共50分。)
21.(12分)(2024·广东深圳实验高一期中)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雌性动物处于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
(1)图甲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
(2)图甲中B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图乙中的    (填序号)阶段。
(3)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体现在图乙中的    (填序号)时期,图乙中④表示    过程。
C、E、F


受精
(4)图丙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形成的V最终会    ,图丁表示某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图丁对应图丙中的细胞    (填“①”“②”或“③”),此时细胞Ⅳ的基因型是    ,细胞Ⅳ的染色体数是细胞Ⅰ染色体数的一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退化消失

aB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解析:(1)图甲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C、E、F,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B、D。
(2)图甲中B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对应图乙中的⑥阶段。(3)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体现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对应图乙中的①时期,图乙中④表示受精过程。
(4)图丙表示该动物形成卵细胞的过程图解,形成的V(极体)最终会退化消失。图丁所示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应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由于图丁中细胞的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可以确定该细胞为(第一)极体,可对应图丙中的细胞②。图丁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则图丙中细胞②的基因型也为AAbb,可推测细胞③的基因型为aaBB,则细胞Ⅳ的基因型是aB。细胞Ⅳ的染色体数是细胞Ⅰ染色体数的一半,原因是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22.(15分)(2024·四川成都期中)果蝇的红眼基因(B)对白眼基因(b)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R)对残翅基因(r)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雌果蝇和一只白眼长翅雄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是          ,子一代出现白眼长翅雌果蝇的概率是    ,控制翅形的基因和控制眼色的基因分别遵循基因的    定律。
RrXBXb和RrXbY
3/16
分离
(2)如图是一只正常灰体长翅雄果蝇(EeRr)体细胞中部分基因分布的示意图,为了探究控制长翅/残翅这对相对性状的R/r基因是否在1号和2号这对染色体上,请以该雄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探究(不考虑染色体互换)。
测交组合:灰体长翅雄果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实验结果:如果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控制长翅/残翅的R/r基因在1、2号染色体上;如果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                        ,则控制长翅/残翅的R/r基因不在1、2号染色体上。
黑檀体残翅雌果蝇
黑檀体长翅∶灰体残翅=1∶1或黑檀
体残翅∶灰体长翅=1∶1
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1∶1∶1∶1
(3)果蝇体内有另一对等位基因F/f位于常染色体上,F/f基因不影响B/b基因的表达,但f基因纯合会导致雌性个体性反转为不育雄性,f基因纯合对雄性个体无影响。现有一只基因型为Ff的白眼雌果蝇与一只基因型为ff的正常红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则子一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红眼雌果蝇∶不育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
=1∶1∶2
解析:(1)亲本为红眼长翅雌果蝇(R_XBX-)和白眼长翅雄果蝇(R_XbY),后代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rrXbY),后代有残翅(rr),说明亲本有关翅形的基因型都是Rr,出现白眼雄蝇(XbY),说明母本有关眼色的基因型为XBXb,故亲本的基因型为RrXBXb和RrXbY,F1出现白眼长翅雌果蝇(R_XbXb)的概率为3/4×1/4=3/16。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分别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测交是和隐性纯合子杂交,若两对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上,则灰体长翅雄果蝇(EeRr)只能产生2种类型的配子(ER、er或Er、eR),测交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灰体长翅∶黑檀体残翅=1∶1或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1∶1;若不在1、2号染色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灰体长翅雄果蝇(EeRr)产生4种类型的配子(ER、er、Er、eR),后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1∶1∶1∶1。
(3)白眼雌果蝇(FfXbXb)和红眼雄果蝇(ffXBY)进行杂交,F1的基因型及比例为FfXBXb∶FfXbY∶ffXBXb∶ffXbY=1∶1∶1∶1,故表型及比例为红眼雌果蝇∶不育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1∶1∶2。
23.(10分)(2024·武汉市高一质检)果蝇的圆眼和棒眼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长翅和残翅由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一对表型为圆眼长翅的雌、雄果蝇进行杂交,产生的F1的表型及比例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F1 圆眼长翅 圆眼残翅 棒眼长翅 棒眼残翅
雄果蝇 3 1 3 1
雌果蝇 6 1 0 0
(1)果蝇的翅形和眼形性状中属于伴性遗传的是    ,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表分析,雌性亲本的基因型为    ,F1圆眼长翅雄果蝇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
眼形
F1中无棒眼雌性(F1中棒眼只出现在雄性中)
BbXAXa
2/3
(3)F1中圆眼残翅雌果蝇所占比例低于预期值,推测其原因可能是某一种基因型的圆眼残翅雌果蝇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请从F1果蝇中选取合适的个体,设计一次杂交实验进行探究,确定不能存活雌果蝇的基因型。(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并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
实验方案一:让F1中的棒眼残翅雄果蝇与圆眼残翅雌果蝇进行杂交,观察后代的雌雄比例。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若后代中只有雄性,则基因型为bbXAXa的个体不能存活;若后代中雌雄比例为1∶1,则基因型为bbXAXA的个体不能存活。
实验方案二:让F1中的圆眼残翅雄果蝇与圆眼残翅雌果蝇进行杂交,观察后代的雌雄比例。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若后代中雌雄比例为1∶1,则基因型为bbXAXa的个体不能存活;若后代中雌雄比例为1∶2,则基因型为bbXAXA的个体不能存活。
解析:(1)由题表可知,眼形属于伴性遗传,其依据是F1中眼形性状与性别相关联,无棒眼雌性。
(2)由(1)可知,眼形属于伴性遗传,结合题表可推知翅形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亲本的基因型为BbXAY和BbXAXa。F1圆眼长翅雄果蝇(1BBXAY、2BbXAY)中杂合子(BbXAY)的比例为2/3。(3)结合(2)可知,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BbXAXa和BbXAY,则子代中雌性圆眼长翅∶圆眼残翅=(1BBXAXA+1BBXAXa+2BbXAXA+2BbXAXa)∶(1bbXAXA+1bbXAXa)=6∶2,而实际比例为6∶1,因此可判定基因型为bbXAXA或bbXAXa的个体不能存活。若基因型为bbXAXa的个体不能存活,则F1中圆眼残翅雌果蝇基因型为bbXAXA,其与棒眼残翅雄果蝇(bbXaY)杂交,后代只有雄性,或与圆眼残翅雄果蝇(bbXAY)杂交,后代中雌雄比例为1∶1;若基因型为bbXAXA的个体不能存活,则F1中圆眼残翅雌果蝇基因型为bbXAXa,其与棒眼残翅雄果蝇(bbXaY)杂交,后代中雌雄比例为1∶1,或与圆眼残翅雄果蝇(bbXAY)杂交,后代中雌雄比例为1∶2。
24.(13分)(2024·昆明市高一检测)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性染色体同型(ZZ)为雄鸡,异型(ZW)为雌鸡。芦花鸡羽毛上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这是由Z染色体上显性基因B控制的,W染色体上无此基因,b基因纯合时表现为非芦花。短腿与正常腿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让短腿鸡自由交配多次,发现每次产生后代的雌雄鸡中短腿∶正常腿均为2∶1,据此可以推断    为显性性状,出现该比例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短腿非芦花雄鸡与正常腿芦花雌鸡作为亲本杂交,子代中正常腿芦花雄鸡的比例为__________。
短腿
短腿基因纯合(AA)致死
1/4
(2)某蛋鸡养殖场要挑选雌鸡用于养殖,请根据鸡的芦花与非芦花性状设计杂交实验,对早期雏鸡区分雌性和雄性(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该过程)。
解析:(1)由题意可知,短腿鸡×短腿鸡→短腿鸡∶正常腿鸡=2∶1,说明短腿为显性性状,正常情况下,后代的基因型以及比例为AA∶Aa∶aa=1∶2∶1,后代中短腿∶正常腿=3∶1,实际情况是短腿∶正常腿=2∶1,因此出现该比例最可能的原因是短腿基因纯合(AA)致死。短腿非芦花雄鸡的基因型为AaZbZb,正常腿芦花雌鸡的基因型为aaZBW,子代中正常腿芦花雄鸡(aaZBZb)的比例为1/2×1/2=1/4。
(2)若亲本的杂交组合为非芦花雄鸡(ZbZb)与芦花雌鸡(ZBW),则子代雌鸡(ZbW)都是非芦花鸡,雄鸡(ZBZb)都是芦花鸡,养殖场可以根据羽毛的特征把早期雏鸡的雌性和雄性区分开,遗传图解见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