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7.2 物质溶解的量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学习目标讲授新课认识绝大多数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了解饱和溶液的含义。01理解“饱和”与“不饱和”的相对性及互相转化的方法。02硝酸钾可以溶于水,但在一定温度下,它溶解的量是否有限度呢?导入新课0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实验 7 – 3 配制饱和溶液加入5 g硝酸钾加入5 g硝酸钾室温20ml水无固体剩余搅拌后有固体剩余,表明溶质溶解的量已达到限度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加入5 g硝酸钾加入5 g硝酸钾室温20ml水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哪些是饱和溶液?哪些是不饱和溶液?界定溶液是否饱和时,为什么要强调一定温度和一定量溶剂呢?加入硝酸钾冷却分一半加水硝酸钾不饱和溶液硝酸钾饱和溶液实验 7 – 4操作 现象 结论 依据将所得饱和溶液,连同其中剩余的固体颗粒,分一半,加水,搅拌把另一烧杯加热冷却剩余的硝酸钾固体消失此时的溶液可能为不饱和溶液加入水后,溶液中的溶剂增加,使得更多的硝酸钾能够溶解剩余的硝酸钾固体消失原来的饱和溶液可能变为不饱和溶液加热后,使得更多的硝酸钾能够溶解此时的溶液一定为饱和溶液冷却后有固体出现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硝酸钾在水中溶解实验小结从上述实验可以得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换方法:加溶剂、升高温度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降低温度①要明确“一定温度” 和“一定量溶剂”。例如:在实验7-4,把分开的一个烧杯加热,硝酸钾固体溶解,溶液可能有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2.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理解②要明确“某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例如:在某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NaCl的饱和溶液,可能还能溶解KNO3。D练一练1.如图是小博进行的物质分离的相关实验。他将热的硝酸钾溶液(如图甲),静置一段时间后,变成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甲一定是饱和溶液C.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乙一定是饱和溶液1.除改变温度(一般是降温)和减少溶剂外,还有什么其他方法,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加入溶质2.把蔗糖分别配成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前者需要的蔗糖质量一定比后者多。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不正确。只有同一温度且溶剂的量相同时,配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饱和溶液才需要更多的蔗糖。思考与讨论增加溶剂或改变温度 (一般是升温)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改变温度(一般是降温)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方法如下: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课堂小结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增加溶剂或改变温度 (一般是升温)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改变温度(一般是降温)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溶质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1.小红同学为证明某硝酸钾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设计了以下方案。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A.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溶液B.温度不变,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C.给溶液加热,直至有硝酸钾晶体析出D.给溶液降温,直至有硝酸钾晶体析出B随堂训练2.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B.很浓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不饱和溶液降温一定会变成饱和溶液D.对于同一溶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时,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D3.在一定温度下,有一杯完全溶解的、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如果想把它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可采取的指施有(已知硝酸钾固体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硝酸钾固体;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A. 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④ D. ②⑤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