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课程标准:通过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目录01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03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02《世界遗产公约》第一章节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一)原因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1.重要性:2.必要性:文化遗产一种受到严重威胁,不断遭到破坏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构成,它不仅是人类以往文明的见证和产物,也是促进人类未来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也被视为“文化创作的源泉”。——摘编自李玉雪《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进路思考》圆明园的断壁残垣酸雨侵蚀的乐山大佛意外失火的巴黎圣母院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二)文物保护的措施收藏艺术珍品皇室、贵族和教会中,收藏艺术珍品和宗教遗物1、古代:收藏器物、字画、书籍等金石学发展成为专门之学(1)欧洲:(2)中国:乾隆皇帝收藏的王献之的《中秋贴》材料 英国王室拥有世界最大的私人艺术收藏品,藏品多达一百万件,代表了500年来各位君主的艺术品味。其中绘画类囊括7000幅油画、50万幅版画以及3万幅水彩与素描作品。乔治三世为了庆祝新婚,为白金汉宫购入大量古典大师的艺术品,达·芬奇的素描作品与手稿就多达550张。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二)文物保护的措施2.近现代:立法保护(1)世界希腊针对古迹保护制定了法律世界范围《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1834年:20世纪60、70年代:1964年:材料 希腊是欧洲较早立法保护文化遗产的国家之一,1834年希腊通过了第一部文化遗产保护法,确立了文化遗产保护原则:文化遗产是所有希腊人的共同国家财产,任何投资和发展计划都不能对文化遗产保护造成负面影响。希腊政府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注重立法、注重保护、注重遗产整体环境,在保护的前提下发挥文化遗产的作用,并且积极开展国际交流。——贺云翔、郑孝清《中国城墙》材料 第六条 古迹的保护包含着对一定规模环境的保护。凡传统环境存在的地方必须予以保存,决不允许任何导致改变主体和颜色关系的新建、拆除或改动。第九条 修复过程是一个高度专业性的工作,其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二)文物保护的措施2.近现代:(2)中国1906年,《保护古物推广办法》1930年,《古物保存法》建立起文物保护体系,完成第一次全国性文物普查1961年起公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至2019年已公布8批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立法保护清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料阅读 在《保存古物推广办法》基础上,清政府于1909年拟定的《保存古迹推广办法章程》提出针对古迹的六条调查事项,以及五条保存事项,重点说明: …………——《大清新法令(1901-1911)》 第6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古遗址、石窟寺、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三)文物保护的原则◎博尔哈湿壁画修复◎云接寺壁画修复◎青铜器修复真实性、完整性、原真性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该片重点记录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木器、陶瓷、漆器、百宝镶嵌、宫廷织绣等,该领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第一次完整呈现世界顶级的中国文物修复过程和技术。材料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就提出应将文化多样性视为“发展的因素”之一,而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构成,它不仅是人类以往文明的见证和产物,也是促进人类未来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也被视为“文化创作的源泉”。因此,促进人类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要实现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而且保护文化遗产是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摘编自李玉雪《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进路思考》【探究思考】根据史料指出文化遗产具有怎样的价值及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①从文化层面看,有助于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②从历史层面看,记录和传承文明发展史,以史鉴今;③从社会发展层面看,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基本素材;④从政治经济层面看,在扩大对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发展文化旅游等方面发挥着作用。⑴文化遗产的价值:⑵意义:①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②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③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资源。第二章节《世界遗产公约》二、《世界遗产公约》(一)《世界遗产公约》任何文化和自然遗产都是人类共同财富2.时间: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3.目的:集各国之力,对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1.原因:正方形代表人类技能和创造力的造物圆圈代表着大自然的赋予世界遗产公约的标志象征着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相互依存关系,两者密切相连。标志呈圆形,象征着世界,也象征着全球对人类的共同遗产进行保护。4.地位:目前拥有缔约国最多的公约之一二、《世界遗产公约》(一)《世界遗产公约》肯定文化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呼吁国际社会参与保护文化遗产把全人类共同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保护确定世界遗产类型5.内容从审美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动植物景观或自然景观。自然遗产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群或遗址。文化遗产既具有突出文化价值又具有突出自然价值的景观。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二、《世界遗产公约》(二)非物质文化遗产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人类口头和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正式提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1.提出:2.通过:3.意义:不仅完善了对文化遗产的认识,而且表明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5.传统手工艺。…二、《世界遗产公约》(三)中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1985年:2004年:2006年:2011年:1.措施:3.意义: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推动世界遗产保护,体现大国的担当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第三章节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一)世界文明遗迹1.古代:雅典卫城、古罗马城、阿布辛拜勒神庙、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等。◎雅典卫城◎阿布辛拜勒神庙◎孟菲斯及墓地金字塔◎古罗马城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一)世界文明遗迹2.近代:佛罗伦萨成为展示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文化遗产,有众多的历史建筑和藏品极为丰富的博物馆,堪称包罗万象的艺术之城。作为文艺复兴的象征,佛罗伦萨在15世纪和16世纪的美第奇时代达到经济上和文化上的顶峰。众多卓越的艺术家在此留下了大量闪耀着文艺复兴时代光芒的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二)中国历史遗迹与文化遗迹1.历史遗迹: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五项世界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敦煌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泰山五项文化遗产:一项双重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泰山。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二)中国历史遗迹与文化遗迹2.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活字印刷术蒙古族长调民歌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昆曲二十四节气①截至2020年底,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已达42个,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二)中国历史遗迹与文化遗迹2.非物质文化遗产②国务院批准命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截至2014年共有1372项。既表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又意味着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任重道远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文化遗产:39 项自然遗产:14 遗产中国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名录:4项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1.1933年8月,国际建筑协会在雅典召开会议,制定了国际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城市规划大纲》(又称“雅典宪章”)。该文件明确提出的保护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和地区的提议,后来成为诸多专门领域国际性“宪章”的立法依据。“雅典宪章”的出台( )A.加快了全球各地的城市化进程 B.有利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C.旨在传播保护文化遗产的理念 D.提高了古希腊文化的国际地位B2.2003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报道说,人口生态学家威廉·萨瑟兰对6809种人类语言的濒危程度进行统计后发现:“根据人口规模和下降趋势来看人类语言的濒危程度比鸟或哺乳动物要大得多。”下列选项中,有助于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A.《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B.《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C.《世界遗产公约》 D.《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D3.2021年7月,在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泉州承载了“大航海时代”以前人类航海活动的历史记忆,也是古代东西方文明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该项目申遗成功( )A.反映了宋元中国与世界各国文明的交流互通B.凸显了宋元时期中国经济居于世界中心地位C.肯定了宋元中国对近代欧洲社会变革的推动D.体现了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力A4.2001年,攻陷了阿富汗的塔利班组织不顾世界各国反对,动用战争武器摧毁了巴米扬包括塞尔萨尔和沙玛玛在内的所有佛像。毁于战火的巴米扬大佛于200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和《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巴米扬大佛的遭遇说明( )A.地区冲突是摧毁文化遗产的罪魁祸首B.保护文化遗产第一要义是历史真实性C.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全世界共同的责任D.《世界遗产名录》能够较好的保护文物C5.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故宫博物院组织法》及《故宫博物院理事会条例》,规定“故宫博物院隶属于国民政府,掌理故宫及所属各处之建筑、古物、图书、档案之保管、开放及传布之事宜”。院下设秘书处、总务处、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至此故宫博物院大局初定。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当时( )A.政府注重对古籍和文化遗产的保护B.中国开始出现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C.故宫博物院已成为国立中央博物院D.通过征集等方式极大丰富文物藏品A6.《世界遗产公约》中对遗产的描述并未使用惯用的“国际”一词,而采用“世界”一词来表达。这不仅突出了“普遍的共同价值,也使文化遗产获得了超越文化民族主义来理解多样的、唯一的地球的眼光。”《世界遗产公约》的推行( )A.促使文化遗产摆脱了民族属性B.旨在推动国际文化的交流与融合C.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D.表明国际合作是遗产保护唯一途径C7.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规定:古迹保护与修复目的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须立即予以停止。这一规定强调对古迹保护与修复应( )A.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B.以艺术性为审美追求C.以主观性为研究依据 D.以完整性为修复目标A8.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强调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20世纪20年代以后,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推翻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这深刻反映了近代我国文物观念( )A.强调对文物的搜集研究 B.倡导建立民众与文物的联系C.促进国人民主意识觉醒 D.关注国家命元注重文化自信D9.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其历史发展中创造的成果,蕴含着各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是全国各族民众共同的文化财富。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程度,是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材料旨在说明( )A.文化遗产提升了全国人民的创造力B.公众是我国遗产保护的唯一力量C.文化遗产是世界文明重要组成部分D.公众参与是遗产保护的内在需求D10.“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根本的特性在于遗产的‘无形性’和‘活态性’,所有遗产均通过口、手、肢体、行为和技能来表达,因此不具备实物特性;由于它的完成过程和传承系统完全依赖于人,这就决定它人在艺在,人亡艺绝的‘活态化'性质。”这说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 )A.必须关注其传承方式的保护 B.完全没有加以保护的必要性C.长期变化无常具有不可知性 D.可以不具备真实性和完整性A感谢观看第十五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