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5.2 预防犯罪1.政治认同: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远离犯罪,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2.道德修养:树立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防微杜渐,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3.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4.健全人格: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5.责任意识:树立法律意识,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犯罪与刑罚、加强自我防范 。教学难点:犯罪的基本特征。自学指导自主学习1.刑法的作用及内容?2.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3.刑法的含义及种类?4.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一、了解罪与罚《民法典》第1254条规定: 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侵权责任:停止侵害;排除妨害;返还财产;恢复原状;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刑法》第291条规定: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高空抛物行为的相关法律规定笔记1.刑法的作用及内容?/谈谈你对刑法的认识P52刑法是判断一种行为是否是犯罪的根本依据。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定罪、量刑)作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处什么样的刑罚。内容罪罚行为一: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行为二:殴打他人,导致其重伤甚至死亡的,触犯了刑法,属于犯罪行为。1.都是殴打他人的行为,为什么只有行为二才是犯罪?社会危害程度违反法律承担法律责任不同2.对比以上处罚的不同,分析犯罪行为有何特点?我看罪与非罪郑某、李某、郑某某与被害人王某系同班同学,2012年7月,因王某值日但未打扫,郑某便以此为由与王某发生口角,后郑某、李某、郑某某某使用了木棒、木质扫帚把、钢板等作案工具,造成了王某头部重伤,后经求治无效死亡。一审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分别判处三名被告人,有期徒刑2年至7年不等的刑罚。一审宣判后,郑某、郑某某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维持原判。郑某、李某、郑某某与被害人王某系同班同学,2024年7月,因王某值日但未打扫,郑某便以此为由与王某发生口角,后郑某、李某、郑某某某使用了木棒、木质扫帚把、钢板等作案工具,造成了王某头部重伤,后经求治无效死亡。一审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故意伤害罪分别判处三名被告人,有期徒刑2年至7年不等的刑罚。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是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种类: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刑罚附加刑主刑管制拘役死刑有期徒刑无期徒刑驱逐出境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附加刑可以同时使用主刑只能单独使用3.刑罚的含义和种类管制:不予以关押,但限制其一定的自由,由社区依法实施矫正,3个月以上2年以下。拘役:短期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有期徒刑: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分子人身自由并强迫劳动改造,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无期徒刑:剥夺罪犯终身自由并强迫劳动改造。死刑: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罚金:强制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适用于贪利型犯罪,如走私、贩毒等。剥夺政治权利:剥夺犯罪分子参加国家管理与整治活动的权利。没收财产:将犯罪分子所拥有的财产的部分或全部,强制无偿的收归国有。多适用于严重的犯罪,如危害国家安全罪、金融诈骗罪等。驱逐出境:强迫犯罪的外国人离开我国国境。知识拓展 “罚金”与“罚款”相同吗? “拘役”与“拘留”相同吗? “刑罚”与“刑法”相同吗?罚款、拘留------行政处罚------行政违法(一般违法)罚金、拘役------刑 罚------刑事违法(严重违法/犯罪)刑法------法律名称刑罚------是对违法刑法的处罚刑法规定犯罪后果刑罚区分几组概念PART 02加强自我防范材料:3名初中生杀害同学3人被安排关进派出所后,竟然还在翘二郎腿,面对拍摄镜头还露出不知所谓的笑容,丝毫不将眼前的警察放在眼里,并说道:“我们可是未成年,你能把我们怎么样?”罪之警0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①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4.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相关链接:相关链接(P55):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材料:3名初中生杀害同学检察机关审查认为,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3人作案时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故意杀人致被害人王某某死亡,情节恶劣,应当追究刑事责任。近日,经最高人民检察院审查,依法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张某某、李某及马某某核准追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①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4.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相关链接:15岁的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好学生,自从结识了社会上一帮游手好闲的“朋友”后,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开始时,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教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处分。但他并没有接受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搞钱到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的几天中就作案三起,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探究与分享:旷课偷东西、打骂同学偷窃财物抢劫交损友犯罪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这说明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很容易发展成为违法犯罪行为。请绘制出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这说明了什么?勿以恶小而为之。-4.如何预防犯罪?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作了明确的规定,给我们划清了明确的是非界限,标示了生活中的“雷区”。不良行为一般违法犯 罪(严重违法行为)不加以改正不加以改正③ 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个自觉守法的人。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弟弟,哥对不起父母,也对不起你。我现在唯一能够做的,是给你留一句话:千万要学好,决不可做坏事,就是很小很小的坏事也不可做。自从我被送进死牢房里,就一直在想,我是怎么落得这样可悲的下场 追根寻源,就是开始干坏事的时候,一点也不在乎,总认为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占了一点小便宜,慢慢地就想占大一点的便宜,在后来就想占更大的便宜。偷得多了,十次八次不被发现,但总有一天会被发现的。为此,我两次被送劳教。可我表面装着改好了,但心里没改,出来后干得更厉害,心也变得狠了,终有今日的结局。死囚犯给弟弟的信了解罪与罚加强自我防范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主刑附加刑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刑法的作用犯罪的特征刑罚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最本质特征)(法律标志)(必然结果)预防犯罪本课小结第四部分当堂检测达标检测1.有研究数据显示,少年犯在犯罪前,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3%,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音像制品的占31.9%。这警示我们( )A.小错难避免,大错不能犯B.不良行为任其发展一定会导致违法犯罪C.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之间没有界限D.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D2.大学生闫某因捕猎并售卖了十六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sǔn),被法院以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和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半。闫某被惩罚是因为其行为( )①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触犯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刑法的有关规定③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④是行政违法行为,应受行政处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3、郑州市民张某从外地返郑后,未按规定扫码登记,刻意隐瞒行程,逃避疫情防控检查,且多次外出购物,造成新冠肺炎病毒传播,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2022年4月13日,郑州市公安局根据刑法第三百三十条之规定,对张某进行立案侦查。对此,社会上有不同看法,你认同的是( )A.刑法是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B.张某的行为并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不会受到刑罚处罚C.公安机关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履行了惩办犯罪分子的职责D.行为与后果具有一致性,张某应该为自己的过失承担刑事责任D课堂练习4、正在读初中的于某曾被评为“三好学生”,但是自从结识了社会上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开始小偷小摸,继而发展到偷盗同学家的财物,最后在行窃时被当场抓获。这启示我们( )①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②可以结交不良朋友,但不能触犯法律③应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 ④违法要受到刑罚处罚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A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