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
高一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地质时期的气候是指距今1万年以前,以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为特点,时间尺度在10万年
以上。下图为地质时期的气侯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同位素地质年龄全球平均气温(℃全球平均降水(mm)
(白万年)
冷
嫒
湿
新牛代
70
中生代
250
古生代
600
元古代
2500
太占代
3800
4600地球初期
1.读图,相比较而言,新生代早期的气候
A.温暖湿润
B.寒冷干燥
C.温暖干燥
D.寒冷湿润
2.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物种大灭绝时期是
A.元古宙末期和古生代末期
B.元古宙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前期
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2024年暑假,阳泉某中学高一学生王某利用闲膜时间体验某款战术竞技型射击游戏,他发现
其中也蕴含着不少地理知识。图1为某虚拟海岛地图,图2为降落时该岛东部小村庄地区海陆热
力环流图。据此完成3~4题。
成阳市实验中学高一地理试题-1-(共8页)
双纺
③
②
④
①
陆
图1
图2
3.某队员在该岛从1500米左右高空跳伞降落过程中,仅从大气的热力状况分析气温和气压变
化状况是
A.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B.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C.气温升高、气压升高
D.气温降低、气压降低
4.图2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低和气压最高的分别是
A.①和④
B.②和①
C.②和③
D.③和①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
著。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
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5~6题。
气温℃
①
-4
-6
-8
-10
-12
-14
④
-16
123135791113151719时
5.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D.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下图为塔克拉玛千沙漠2010年9月~2011年8月流沙前缘近地面0.5m和2.0m高度之间逆
温逆湿特征(注:逆湿就是下温上千的现象。温度差为2.0m高处的温度与0.5m高处的温度的差
值,湿度差为2.0m高处的相对湿度与0.5m高处的相对湿度的差值)。读图完成7~8题。
成阳市实验中学高一地理试题-2-(共8页)高一地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D C B B D D C A B B A D C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D A B D D C B C D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18分)(1)①地壳相对稳定或下降时,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岸边不断沉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并不断升高扩大,枯水期时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②后地壳抬升,在河流下切侵蚀作用下,河漫滩超出一般洪水位,形成河谷两侧的阶地;③经地壳多次间歇性抬升,河流阶段性下切,形成多级河流阶地。(6分)
(2)流向:自北向南流。判断依据:①图示河段为平直河道,故河流的侵蚀岸、堆积岸是由地转偏向力造成的;②该河段西岸坡度陡,以侵蚀为主,东岸为堆积岸,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故该段河流自北南流。(6分)
(3)T5。①通常,地壳抬升幅度最大时,河流下切作用最强,阶地的拔河高度变化最大;②该河段由阶地T4到T5地壳抬升幅度最大,该时期最后形成的阶地是T5。(6分)
27.(18分)(1)当地对胡杨林进行生态输水,使局部低洼处积水增多;气候异常导致夏季降水增多,极端高温导致夏季冰雪融水增多,增加了地表径流的水量;塔里木河属于游荡性河流,发生洪水时左右摆动,河水漫溢出河道,积水形成“沙漠湖泊”。(6分)
(2)沙漠沙粒间空隙大,下渗速度快,蓄水能力差,“沙漠湖泊”的水不易保存;沙漠夏季高温,蒸发量大,地表水大量蒸发;地处盆地内,年降水量小,极端降水并不常见;积水段坡度小、蓄水量小、水位低,增加的水量不足以抵消消失的水量,“沙漠湖泊”不能长期存在。(6分)
(3)做好科学的水灾害防治,建立暴雨、洪水监测预警机制;加强河流防洪工程建设,疏浚河道,加固险工险段;提升对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引洪灌溉沿岸的农田、胡杨林等生态保护区。(6分)
28.(14分)(1)下渗、径流(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4分)
(2) 改善城市水环境 :透水砖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促进雨水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有利于改善城市水环境。 缓解城市内涝 :透水砖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能迅速将雨水排放到地下或收集起来,降低城市内涝的风险。 促进雨水利用 :通过透水砖,雨水可以被收集起来,用于绿化、景观灌溉、建筑用水等方面,从而节约自来水资源。 (6分)
(3)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减弱城市噪音,美化城市环境;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等。(4分)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