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听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教学设计 湘艺版(2012)音乐六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听赏)月光下的凤尾竹 教学设计 湘艺版(2012)音乐六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月光下的凤尾竹》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首极具傣族特色的乐曲。它原本是傣族歌曲,后多被改编为葫芦丝演奏曲。 此曲节奏十分舒缓,能够让听众在聆听时感受到一种静谧和悠然。在旋律上,它优美且缠绵,悠扬的曲调与动听的旋律相互交织,令人陶醉。乐曲中倚音、波音等装饰音的大量运用,为旋律增添了丰富的韵味,能轻易地将人带入那片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之中,联想到傣家楼阁依山傍水、错落于林间的美景,以及在溶溶月光下,从竹林间隐隐飘出的葫芦丝乐音,那声音优美抑扬,清新淡雅,充分展现出傣族独特的风情,给人带来心旷神怡的听觉体验。
课时
1 课时,40 分钟。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
学生能够通过聆听《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傣族音乐的节奏美和旋律美。
艺术表现
学生能模仿傣族舞蹈动作,结合音乐进行简单表演,展现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力。
创意实践
学生能自主创作简单的舞蹈动作或音乐片段,对乐曲进行创意表现。
文化理解
学生了解傣族音乐文化特点,理解乐曲所蕴含的傣族风情和文化内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风格,包括节奏、旋律特点。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傣族音乐文化,使学生能将舞蹈动作自然地融入音乐表演中。
教学方法
欣赏教学法:通过反复聆听乐曲,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示范法:教师示范傣族舞蹈动作和葫芦丝吹奏,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舞蹈和音乐创作实践,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促进思维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音乐和展示图片、视频。
葫芦丝,用于乐器展示和简单吹奏演示。
傣族舞蹈服装和道具若干,供学生体验。
绘画工具,用于创意实践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3 分钟)
教师:(微笑着走进教室)同学们好!在今天的音乐课开始之前,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去过云南呢?(观察学生反应)
学生:(有的摇头,有的举手分享自己的经历)
教师:云南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那里住着很多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云南傣族的音乐世界。(在黑板上写下 “傣族音乐” 四个字)在傣族,有一首非常有名的曲子,大家想不想听一听?
学生:想!
教师:(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纯音乐片段)那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大家可以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
教学意图: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兴趣,导入傣族音乐主题,让学生在聆听前有一定的期待,初步营造音乐氛围。
新授(15 分钟)
音乐初体验(3 分钟)
教师:(音乐播放完毕)同学们,刚才听音乐的时候,你们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鼓励学生举手发言)
学生 A:我好像看到了一片竹林。
学生 B:我感觉在月光下,有人在跳舞。
教师: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这首曲子叫《月光下的凤尾竹》,它就像一幅画,把傣族的美景和人们的欢乐都描绘出来了。那我们再来听一遍,这次大家要注意听音乐的节奏,是快还是慢呢?(再次播放音乐)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分享听音乐的初步感受,激发他们进一步聆听和探索音乐的欲望,同时引出对音乐节奏的关注。
节奏与旋律分析(5 分钟)
教师:(音乐播放完)好啦,同学们,谁能说一说这首曲子的节奏是怎样的呢?
学生 C:节奏很慢。
教师:对,这首曲子的节奏非常舒缓。那这种舒缓的节奏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呢?
学生 D:感觉很宁静。
教师:没错。那我们再来看旋律,旋律就像是音乐的线条,这首曲子的旋律线条是怎样的呢?(教师可以用手势简单演示旋律的起伏)是高低起伏很大,还是比较平稳呢?
学生 E:比较平稳。
教师:对啦,这首曲子的旋律优美且比较平稳,就像月光下缓缓流淌的小溪。这种节奏和旋律的特点,正是傣族音乐的特色之一。
教学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节奏和旋律,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傣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文化背景介绍(4 分钟)
教师:同学们,为什么傣族会有这样风格的音乐呢?这和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傣族人民生活在美丽的云南,那里有很多凤尾竹。(展示凤尾竹的图片)在月光下,凤尾竹随风摇曳,非常漂亮。傣族人民喜欢这种宁静、美好的大自然,所以他们的音乐也很宁静、优美。而且,这首曲子里用到了一种特别的乐器 —— 葫芦丝。(拿出葫芦丝)葫芦丝是傣族人民非常喜爱的乐器,它的声音就像鸟鸣一样清脆。(简单吹奏几个音符)
教学意图:通过介绍傣族的生活环境和乐器,帮助学生理解傣族音乐产生的文化背景,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乐器深入了解(3 分钟)
教师:(拿着葫芦丝)同学们,大家看这个葫芦丝,它的结构很有意思。这里是葫芦做的吹嘴,下面是竹管。(指给学生看)葫芦丝能吹出这么美妙的声音,是因为它有独特的发音原理。当我们吹气时,气流通过竹管里的簧片振动发声。而且葫芦丝有不同的音孔,通过按不同的音孔就能吹出不同的音调。(简单演示音高变化)大家想不想听老师用葫芦丝吹一段《月光下的凤尾竹》?
学生:想!
教师:(吹奏一段简单的旋律)
教学意图: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葫芦丝,了解其结构和发音原理,并通过教师的吹奏进一步感受葫芦丝的音色,加深对傣族音乐特色的印象。
艺术实践(15 分钟)
舞蹈动作教学(7 分钟)
教师:傣族人民不仅有美妙的音乐,还有优美的舞蹈。下面老师来教大家几个傣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穿上傣族舞蹈服装,进行示范)首先是 “三道弯”,大家看,手臂、腰部和腿部要形成三道弯曲的形状,就像这样(示范动作),同学们跟着做。
学生:(跟着老师做动作)
教师:很好,接下来是 “踮步”,双脚踮起,轻轻移动,像这样(示范),大家一起做。
(依次教几个动作,如摆手、转身等,并带领学生反复练习)
教学意图:通过教授傣族舞蹈基本动作,让学生体验傣族舞蹈的风格,为后面的音乐舞蹈结合表演做准备。
音乐舞蹈结合表演(8 分钟)
教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一些傣族舞蹈动作,让我们跟着《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把这些动作串起来表演吧。(播放音乐,带领学生一起表演)
(学生表演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和鼓励)
教师:大家表现得太棒了!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来单独表演一下呢?(邀请几位同学上台表演)
教学意图:让学生将所学的舞蹈动作与音乐结合,通过表演展示对傣族音乐和舞蹈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自信心。
创意拓展(5 分钟)
教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欣赏了音乐,学习了舞蹈,现在我们来发挥自己的创意。大家可以选择用绘画来表现你心中的《月光下的凤尾竹》,也可以用身边的小乐器或者自己的声音来创作一段简单的音乐,模仿这首曲子的风格。(分发绘画工具,也可以让学生使用自带的小乐器,如木鱼、响板等)
(学生进行创意实践,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和启发)
教师:(在学生创作接近尾声时)哪位同学愿意来分享一下你的创意作品呢?
学生 F:(拿着绘画展示)我画了月光下的凤尾竹林,还有傣族姑娘在跳舞。
学生 G:(用木鱼和响板简单演示自己创作的节奏)我模仿了曲子的节奏。
教学意图:激发学生的创意,让学生从不同的艺术形式角度来表现对《月光下的凤尾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艺术素养。
总结(2 分钟)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傣族音乐的世界,欣赏了《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了它的节奏、旋律,了解了傣族的音乐文化。我们还学习了傣族舞蹈,进行了创意实践。希望大家通过这节课,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以后有机会可以去深入了解更多少数民族的音乐。下课!
板书
《月光下的凤尾竹》
傣族音乐
节奏:舒缓
旋律:优美
葫芦丝
傣族舞蹈
三道弯
踮步等动作
课本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